一、暗纹东方鲀对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鑫[1](2020)在《黄鳝对四种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及蛋白质需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黄鳝(Mono Pters ablus)对四种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及蛋白质需求量。旨为开发饲料蛋白源及确定黄鳝饲料蛋白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鳝对四种蛋白原料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黄鳝对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粉、鸡肉粉及血球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按照基础饲料和待测饲料原料7:3的比例构成,并添加0.2%的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外源指示剂。挑选初体重为(22.43±0.2)g的黄鳝,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随机选取1组作为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剩余4组为试验组分别投喂试验饲料。投喂1周后通过虹吸法收集粪便。结果表明:黄鳝对4种蛋白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范围为:73.90%~98.5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范围为:88.40%~95.75%,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范围为:81.90%~83.50%。各指标均以血球蛋白粉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次之,膨化大豆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最低(P<0.05),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则以玉米蛋白粉最低,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因此在这四种蛋白原料中,黄鳝对动物性蛋白原料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要高于植物性蛋白原料,且其中以血球蛋白粉最高,植物性蛋白原料中,玉米蛋白原中干物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高于膨化大豆粉,但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要低于膨化大豆粉。养殖期间发现,血球蛋白粉组饲料会抑制黄鳝摄食,鸡肉粉组及玉米蛋白粉组黄鳝摄食较为积极,且根据养殖期间的生长情况发现,鸡肉粉组黄鳝的增重率优于其他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则仅次于血球蛋白粉组,而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综合考虑黄鳝对4种蛋白原料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及生长、摄食情况,鸡肉粉是较好的替代鱼粉的蛋白原料,在配制黄鳝饲料时,可合理添加以降低成本。2.黄鳝蛋白营养需求的研究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黄鳝生长、体成分、体组织、血清指标、肝脏生化指标以及消化活性的影响,以确定适宜黄鳝生长的蛋白水平。试验饲料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蛋白水平(干物质)分别为32.74%、38.50%、42.26%、48.35%、52.65%、57.87%、62.31%的7种等能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17.1±0.2g)的黄鳝,饲养期为60d,其中,每个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黄鳝。结果表明:(1)蛋白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各试验组存活率很高,且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当饲料蛋白水平在32.74%~52.65%之间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随之升高,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当饲料蛋白水平在52.65%~62.31%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变化不显着(P>0.05)。(2)蛋白水平对黄鳝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当饲料蛋白水平在32.74%~52.65%之间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当饲料蛋白水平在52.65%~62.31%时,饲料系数变化不显着(P>0.05);饲料蛋白水平在32.74%~52.65%,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当饲料蛋白水平在52.65%~62.31%时,蛋白质效率变化不显着(P>0.05)。(3)蛋白水平对黄鳝体成分的影响: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黄鳝鱼体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黄鳝鱼体脂肪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差异显着(P<0.05)。(4)蛋白水平对黄鳝体组织及形体指标的影响:黄鳝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各试验组的肠体指数、脾体指数、肥满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5)蛋白水平对黄鳝不同组织营养成分的影响:饲料蛋白水平对黄鳝肌肉、肝脏、肠道、皮肤、肾脏的营养成分有显着性影响(P<0.05),其中各组织的粗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6)蛋白水平对黄鳝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黄鳝血清中GPT、GOT的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不变的趋势,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MDA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上高呈现先减低后升高的趋势,以T5组最低,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血糖含量以T1组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中GPT、GOT的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不变的趋势,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7)蛋白水平对黄鳝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低蛋白水平会造成黄鳝肝功能的损伤,且低蛋白水平时,肝细胞中会出现糖原的蓄积。(8)蛋白水平对黄鳝组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黄鳝肝胰脏、胃、肠组织的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不变的趋势,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黄鳝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不变的趋势,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肠、胃组织的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蛋白水平的影响,各试验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黄鳝肝胰脏、肠组织的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不变的趋势,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胃组织淀粉酶活性不受饲料蛋白水平的影响,各试验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适宜蛋白水平范围内,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黄鳝的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鱼体的免疫抗氧化能力。但饲料蛋白水平过高,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不利于鱼体的生长。综合分析黄鳝的增重率、饲料蛋白质效率、蛋白质保留率及饲料系数,黄鳝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为48.51%~52.60%(干物质)。
姚静婷[2](2020)在《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研究为了解菜粕替代鱼粉时单宁发挥的作用,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39.84±3.09)g的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56天。以含43%鱼粉的实用基础饲料OT0为对照;另设置三个不同的鱼粉用量组,用酪蛋白平衡蛋白质含量,并添加0.25%(OT1),0.75%(OT2)和1.25%(OT3)的水解单宁,使酪蛋白:水解单宁≈菜粕中蛋白含量:菜粕中单宁含量=16.8:1。结果显示,随饲料单宁含量增加,增重率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着下降(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OT2组显着高于OT0及OT1组(P<0.05),对照组中肌肉氨基酸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抗氧化指标中,OT3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对照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抗氧化指标中,三个单宁组MD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着下降(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先升后降,与肝脏趋势一致,OT2与OT3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先升后降,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显着上升(P<0.05),胃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P<0.05)。OT3组苦味受体T2R1表达量在舌尖和肠道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OT0组显着高于OT3(P<0.05);驯化前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随单宁含量增加显着下降(P<0.05),驯化8周后,四组实验鱼对OT2饲料的偏好程度均显着高于OT0,OT0饲料高于OT1,OT3组最低(P<0.05)。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水平下,1.25%及以下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无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饲料有节约作用;单宁含量在1.25%时会损伤蛋白质消化及代谢能力,损伤肝脏健康及抗氧化能力;用含有单宁的饲料驯化暗纹东方鲀可显着提高其对单宁含量为0.75%的饲料的偏好程度并提高对苦味的接受能力。2.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了评价饲料中菜粕(RM)对暗纹东方鲀的影响,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含有0、10%、20%及30%的菜粕(OR0、OR10、OR20、0R30,单宁含量与实验1相当),饲喂初重37.93±2.41的暗纹东方鲀56天。结果表明,OR0和OR10的增重率明显高于OR30(P<0.05),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肝脏中,OR20和OR30的MDA含量和CAT活性显着高于OR0,OR10最低(P<0.05),OR0和OR10的SOD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T-AOC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则显着降低(P<0.05)。血清中CAT、SOD活性及ALB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而下降(P<0.05),MDA含量和GPT活性升高(P<0.05),OR0及OR10组总蛋白(T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OR20和OR30组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肠道中,MDA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SOD活性先升高,后于OR20组下降(P<0.05)。OR0组和OR10组CA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后肠OR0组肠皱褶高度高于OR10和OR30组(P<0.05),OR30组组织形态明显受损。肠道中TGFβ1的相对表达水平随菜粕增加显着上调(P<0.05),OR30组IL-1表达量显着高于OR0组(P<0.05),OR20组IL-8表达水平显着高于OR10,OR0及OR30最低(P<0.05),肝脏HSP70则显着下调(P<0.05),OR30组TNFα在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该实验水平下,20%及以上的菜粕可诱导河豚的氧化应激,破坏后肠结构,引起肠道炎症。3.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为探究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就第二章中的实验鱼进行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肌肉脂质含量随RM水平的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灰分则呈相反趋势(P<0.05),OR30组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OR30组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OR0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中,GPT活性随RM水平增高而下降(P<0.05),OR0组的GO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P<0.05)。血清中OR0及OR10组的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显着高于OR20及OR30组(P<0.05)。OR30的尿素氮含量显着高于OR0(P<0.05),OR10和OR20最低。血清中甘油三酸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随RM显着升高(P<0.05)。OR3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高于OR20(P<0.05),OR20组高于OR0,OR10组最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P<0.05)。胃中OR20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OR10和OR30(P<0.05),OR0最低,脂肪酶活性下降(P<0.05),蛋白酶活性呈相反趋势(P<0.05)。肝脏中,OR20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OR0(P<0.05),OR30及OR10最低。OR10中脂蛋白脂酶(LPL)的相对表达低于OR0(P>0.05),OR30显着高于OR20(P<0.05),OR20高于OR10(P<0.05)。肉碱转移酶(CTP1β)的相对表达量OR10显着高于OR30(P<0.05),OR0和OR20最低。肠道中,GDH1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在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河豚肝脏中,OR0和OR10组间共鉴定出29个差异代谢物,与OR0组相比,OR10中有22个代谢物下调,7个代谢物上调。OR0与OR30组间有57个SDMs,与OR0组相比,OR30中有41个代谢产物下调,16个代谢产物上调。OR10与OR30组间有31个SDMs,与OR10组相比,OR30中有26个代谢产物下调,5个代谢产物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中,部分标志性代谢物与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相关。说明在该实验水平下,20%及以上含量的菜粕抑制了蛋白质的吸收和生物合成,对脂质吸收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营养物质代谢的改变可能与这几条代谢通路有关:柠檬酸循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4.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胰脏健康的影响为了评价饲料中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健康的影响,及该过程中单宁发挥的作用,配制八组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四组为半纯化饲料,以酪蛋白及明胶为主要蛋白源,添加0%(GT0),0.75%(GT1),1.25%(GT2)和1.75%(GT3)的水解单宁;另外四组为实用饲料,分别含有0(GR0)、30(GR30)、50(GR50)及70(GR70)的菜粕,且单宁的含量与半纯化饲料组相当。使用八组饲料饲喂草鱼56天后。半纯化组中,各组草鱼之间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无显着差异(P>0.05),GT2组草鱼的摄食率及饲料系数显着高于GT0组(P<0.05)。肝胰脏中,随菜粕含量增加,MDA含量明显升高,后于GT3组下降(P<0.05),GT0和GT1组SOD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3组CAT活性显着高于GT0组(P<0.05),GT1组T-AOC高于GT0,GT0组高于GT2和GT3组(P<0.05)。血清中SOD活性先升高后于GT3组降低(P<0.05),GOT活性与SOD趋势相反(P<0.05),GT2的GPT活性明显高于GT1(P<0.05),GT0组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GT1及GT3,GT2最低(P<0.05)。头肾溶菌酶活性、肠内MDA含量及SOD活性随单宁含量增加显着升高(P<0.05),而肠道及肝胰脏中GPx活性、GSH含量与单宁呈负相关(P<0.05)。添加单宁组后肠皱褶高度明显降低,组织形态学受损。GT0组肠道中IL-8m RNA和Nrf2m RNA的相对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IL-10m RNA的表达随单宁含量增加而上调(P<0.05)。Keap1在GT2组中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GT1,GT0最低(P<0.05)。实用组中,存活率和增重率无显着变化(P>0.05),GR70组草鱼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脏中,GR50组MDA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70组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50组CAT活性显着高于GR70,GR0及GR30最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GR50组显着高于GR30,GR0及GR70最低(P<0.05)。GSH含量随RM水平显着降低(P<0.05),GR30组GPx活性显着高于GR0,GR0组高于GR50组,GR70组最低(P<0.05)。血清中SOD活性随菜粕含量增加而升高(P<0.05),T-AOC显着降低(P<0.05),GR70组GPT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R70组GOT活性显着高于GR30组,GR0组最低。在肠道中,草鱼MDA含量和SOD活性随菜粕含量增加显着升高(P>0.05),GPx活性和GSH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在头肾中,GR50和GR70溶菌酶活性明显高于GR0和GR30(P<0.05),ACP活性下降(P<0.05)。GR50及GR70组后肠组织形态受损。GR70组IL-8m RNA在肠道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IL-10m RNA表达量随饲料中菜粕含量增加显着上调(P<0.05),GR0组Nrf2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GR30及GR50(P<0.05)。Keap1在GR30组中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GR50,GR50高于GR70,GR0最低(P<0.05)。本研究发现在该实验条件下,50%的菜粕和0.75%的水解单宁可诱导草鱼产生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能力,破坏后肠结构,引起肠道炎症。5.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为探究饲料中可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对第四章中用含有0、0.75、1.25、1.75%单宁的半纯化饲料(GT0、GT1、GT2、GT3)饲喂56d的草鱼检测营养指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GT0和GT3组的肌肉蛋白含量显着高于GT2,GT1组最低(P<0.05),而GT0组的脂质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GT0组肌糖原及肝糖原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3组肌肉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着高于GT0,GT1及GT2组最低(P<0.05),GT3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T1和GT2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高于GT0,GT3最低(P<0.05)。随着饲料中单宁水平的升高,肠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GT0和GT1组的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GT2和GT3组(P<0.05)。肝脏GPT活性随单宁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GT2与GT3组GOT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2血清TP明显高于GT0和GT1,GT3最低(P<0.05),GT2球蛋白明显高于GT0和GT3,GT1最低(P<0.05),而GT1的白蛋白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T0组尿素氮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随单宁水平显着升高,于GT3组降低(P<0.05),LDL-C含量先升后降(P<0.05),HDL-C显着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单宁含量的增加,肠道TOR m RNA表达显着上调(P<0.05)。在肝脏中,葡萄糖激酶在GT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T2,GT2高于GT0,GT3中的表达最低(P<0.05),而丙酮酸激酶在GT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T0和GT1,在GT3中最低(P<0.05)。GT3中脂蛋白脂肪酶表达随单宁水平升高而上调,于GT3组下调(P<0.05),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随单宁含量增加而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该实验水平的草鱼能耐受1.75%的单宁。然而,1.25%的水解单宁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减少脂质沉积,促进了糖类的利用。6.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为探究饲料中可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对第四章中用含有0、30、50、70%菜粕的饲料(GR0、GR30、GR50、GR70)饲喂56d的草鱼检测营养指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鱼肌肉灰分及肌糖原含量随菜粕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蛋白及脂肪水平则显着降低(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GR50组饱和脂肪酸比例低于GR70和RG30组,GR0组最高(P>0.05),GR0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R50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GR0组,GR0组高于GR30和GR70(P>0.05)。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随菜粕水平显着升高(P<0.05),GR50组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GR70,GR0及GR30最低(P<0.05),而脂肪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肝胰脏中,GOT活性随单宁含量降低,GPT活性显着降低,于GR70组上升(P<0.05),GR0组的肝糖原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中,GR50组总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50及GR70组白蛋白含量显着低于GR0及GR30组(P<0.05),球蛋白水平则相反(P<0.05)。尿素氮含量随菜粕水平显着降低(P<0.05)。甘油三酯含量随菜粕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于GR70组升高(P<0.05),GR30组总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GR0及GR50,GR70组最低(P<0.05)。GR30的LDL-C含量显着高于GR50,GR0及GR70最低(P<0.05),GR70组HDL-C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肠道中GR0组TOR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GR70,GR30及GR50最低(P<0.05)。肝胰脏中,GR50组葡萄糖激酶表达量显着高于GR0及GR30组,GR70最低(P<0.05),GR30组丙酮酸激酶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脂蛋白脂酶相对表达随着菜粕含量的增加显着上调,于GR70组降低(P<0.05)。GR50及GR0组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显着高于GR30及GR70(P<0.05)。综上所述,30%的菜粕水平对草鱼糖类利用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30%以上的菜粕会影响该规格草鱼对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而50%以下的菜粕对脂肪的利用及减少脂肪沉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7.饲料中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为探究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及单宁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使用四组饲料饲喂草鱼56天。其中两组为实用饲料:GR0饲料含有10%鱼粉,GR50饲料含50%菜粕而无鱼粉;另外两组为半纯化饲料,分别添加了0(GT0)和1.25%(GT2)的水解单宁。GR50饲料中的单宁含量与GT2接近。结果表明,GR50组草鱼的增重率显着低于GR0(P<0.05),而GT2组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GT0(P<0.05)。与相应处理组相比,GR50和GT2的肌肉脂质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GR0及GT0组(P<0.05),而肌糖原含量则相反(P<0.05)。GT2组肌肉PUFAs比例明显高于GT0组(P<0.05),GR50组SFAs比例显着低于GR0组(P<0.05)。肠道中,GR50及GT2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脂肪酶活性则相反(P<0.05)。与相应对照组相比,GT2和GR50组肝胰脏中的GOT和GPT的活性显着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肝糖原和丙二醛含量则相反(P<0.05)。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在GT2和GR50组均显着高于GT0及GR0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脏中,GT0和GT2组间共鉴定出29个差异代谢物,与GT0相比,GT2组中有23个代谢物下调,6个代谢物上调。GR0与GR50组间鉴定出92个差异代谢物,与GR0相比,GR50中有31个代谢物下调,61个代谢物上调。单宁添加组和菜粕添加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相应对照组,说明肠道环境受到干扰,部分产生消化酶的细菌的丰度增加,可能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综上所述,1.25%的单宁含量不是GR50组草鱼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菜粕可能改善了饲料中油脂的利用,但抑制了蛋白质的代谢;菜粕中的单宁可能是引起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异常的部分原因,水解单宁对糖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但菜粕中所含的单宁似乎比外源性水解单宁添加物具有更复杂的作用。这些营养物质代谢的改变可能与下列代谢通路有关:β-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此外,单宁和菜粕可调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发酵饲料中的营养、产生消化酶、调节益生菌等来调节肠道功能。
王建学[3](2020)在《红鳍东方鲀幼鱼蛋能比、投喂策略及主要蛋白源消化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探讨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最适蛋能比、最适投喂水平与投喂频率及对8种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在烟台海阳黄海水产有限公司进行养殖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鳍东方鲀幼鱼最适蛋能比的研究为探求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能量比,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鱼油、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配制粗蛋白含量为36%、42%、48%,粗脂肪含量为8%、12%、16%,蛋能比为17.0624.20mg/k J的9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4.95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d。结果显示:由双因素分析方法得出,饲料的蛋白水平、脂肪水平和蛋能比水平均可显着影响红鳍东方鲀的末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且在饲料蛋白为36%,显着低于蛋白为42%和48%组,但饲料蛋白为42%和48%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在脂肪为8%时,显着低于饲料脂肪为12%组,但饲料脂肪为12%组与16%之间无显着差异。此外,饲料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饲料利用的相关指标均无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终末体重、饲料效率、特定长率均是Diet8(48/12)组最高,显着高于Diet1(36/8)组、Diet2(36/12)组、Diet3(36/16)组(P<0.05),与Diet4(42/8),Diet5(42/12),Diet6(42/16),Diet7(48/8)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及蛋白质节约效应,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最适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12%,蛋能比为20.75mg/k J。2.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的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研究2.1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的投喂水平的研究为探讨红鳍东方鲀幼鱼最适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本实验设计了5个投喂水平(2%、4%、6%、8%和10%),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组成、消化酶、蛋白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及水质指标的影响。投喂实验中初始鱼重15.57g,养殖周期为28d。结果表明,实验鱼末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胰蛋白酶活力、脂肪酶活力和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随饲料投喂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但4%、6%、8%和10%组间的末重、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脂肪酶活力、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糜蛋白酶活力和血清尿素氮随投喂水平增加逐渐降低(P<0.05),但投喂水平为4%10%时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红鳍东方鲀幼鱼最适投喂水平为4%。2.2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的投喂频率的研究为探讨红鳍东方鲀幼鱼最适投喂频率,3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和4次/d),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组成、消化酶、蛋白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及水质指标的影响。投喂实验中初始鱼重15.57g,养殖周期为28d。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增加,2次/d组红鳍东方鲀幼鱼肝体比、脏体比低于3次/d组(P<0.05),3次/d组胰蛋白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显着高于2次/d组和4次/d组,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2次/d组最高,显着高于3次/d、4次/d组(P<0.05),硝态氮随投喂频率增加而降低,且2次/d组和3次/d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投喂频率其余生长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红鳍东方鲀幼鱼最适投喂频率为2次/d。3.红鳍东方鲀幼鱼对8种主要蛋白源的消化率研究本实验旨在研究红鳍东方鲀幼鱼对红鱼粉、白鱼粉、豆粕、菜粕、花生粕、棉粕、玉米酒糟蛋白(DDGS)和肉骨粉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实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添加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外源添加剂,选取平均体重为37.9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成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按照不同处理分别投喂相应饲料,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结果表明:白鱼粉、红鱼粉和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54%、69.02%、60.37%,显着高于菜粕、棉粕及DDGS(P<0.05);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范围为50.91%92.78%,肉骨粉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最低(50.91%),显着低于白鱼粉、红鱼粉、豆粕、菜粕、花生粕和DDGS(P<0.05),各待测饲料原料中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与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基本一致;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范围为70.6%94.19%,白鱼粉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94.19%),显着高于棉粕和肉骨粉(P<0.05);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范围为30.58%90.01%,白鱼粉、红鱼粉、豆粕和花生粕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76.26%90.01%)(P<0.05);磷表观消化率为9.13%68.14%,白鱼粉和红鱼粉的总磷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66.98%和68.14%)(P<0.05)。白鱼粉、红鱼粉的各种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均较佳,肉骨粉及棉粕各种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差;豆粕及花生粕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及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优于其他植物蛋白,菜粕次之。
张鹏飞[4](2020)在《绿鳍马面鲀幼鱼投喂策略及对不同原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文中提出本文以人工繁育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绿鳍马面鲀的投喂策略和对不同原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和“连续饱食投喂”2种方法(将每天8等分,6:00为第一个时间段,间隔3h作为一个新的时间段。“一次饱食投喂”法的一个处理对应一个时间段,“连续饱食投喂”仅设一个处理,每天投喂8次。)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摄食节律,实验持续7 d。此外,采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对实验鱼[体重为(4.28±0.46)g]饱食后0、2、4、6、8、10、12、14、16、20、24、28 h时的胃内容物湿重进行拟合,获得绿鳍马面鲀幼鱼的胃排空模型。结果显示,(1)2种投喂方式均表明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摄食节律为24 h一周期。采用连续饱食投喂方法时,摄食率在03:00、06:00、09:00、12:00无显着差异,在15:00达到峰值后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达到最低值;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一次饱食投喂任意时间段(P<0.05),饲料效率与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的03:00、06:00、15:00、18:00投喂组不具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2)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时,实验鱼18:00后摄食率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达到最低值;同时,09:00和12:00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要优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P<0.05),每天09:00-12:00时间段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可显着提高其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3)平方根模型在3种模型中拟合效果最佳,方程表达式为y0.5=2.802?0.204t(R2=0.987);平方根模型拟合出实验鱼饱食投喂后胃内饲料全部排空的时间在10 h左右,80%胃排空时间在6 h左右,3h可达较高水平的41%。综合上述指标,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每天09:00-15:00时间段饱食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3次,每次间隔3 h。2、为探究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结合上个摄食节律实验得到的研究结果,本实验共设计7个处理组(F1、F2(1)、F2(2)、F3(1)、F3(2)、F4、F5),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设定投喂频率为F1(12:00)、F2(1)(9:00和15:00)、F2(2)(6:00和18:00)、F3(1)(6:00、12:00和18:00)、F3(2)(9:00、12:00和15:00)、F4(6:00、9:00、12:00和15:00)、F5(6:00、9:00、12:00、15:00和18:00)。选择规格整齐、表观健康的630尾鱼[体重为(6.18±0.86)g],每个实验桶中随机分配30尾鱼,共计使用21个桶(有效容积200 L),使用流水养殖的方式,实验持续30d。结果表明:(1)在1次/d-4次/d投喂频率范围内,增加投喂频率,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超过这个范围则差异不显着(P>0.05);1次/d投喂频率下的肥满度显着低于其他4组(P<0.05),4次/d和5次/d的肝体比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2)增加投喂频率,实验鱼体的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P<0.05),5次/d组的粗脂肪含量相较于1次/d组增加约5%,实验鱼的水分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增加投喂频率,胰蛋白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3次/d时活性最低(P<0.05);4次/d和5次/d的脂肪酶活性最高,两者之间无差异,均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淀粉酶活性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3)增加投喂频率,实验鱼肝脏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着地变化(P>0.05),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P<0.05),5次/d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2次/d和3次/d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着低于4次/d和5次/d(P<0.05);4次/d和5次/d组的丙二醛含量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4)投喂频率在2次/d-3次/d范围内,改变投喂时间,2次/d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着性变化(P<0.05),而3次/d的各项指标均无影响(P>0.05);F3(2)组的肝体比最高(P<0.05),肥满度、脏体比、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均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实验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幼鱼适宜的投喂频率应保持在3次/d。3、为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选取鱼粉、豆粕、花生粕、棉籽粕、菜籽粕5种饲料原料,以基础饲料和待测饲料7∶3的比例,添加0.5%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指示剂制作实验饲料,选取540尾体格健康、规格一致的初始体重为23.94±0.48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作为实验对象,每一种原料作为一个实验组,每组3个平行,饲养于室内流水养殖系统的18个桶中(有效容积200L)。结果表明:(1)绿鳍马面鲀幼鱼对实验所用的5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52.20%-75.08%范围内,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鱼粉(75.08%)>花生粕(63.84%)>菜籽粕(59.69%)>棉籽粕(54.33%)>豆粕(52.20%)。(2)绿鳍马面鲀幼鱼对鱼粉和花生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在91%以上,且两者没有显着差异(P>0.05);对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3.35%、78.84%、79.35%,其中棉籽粕和菜籽粕的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豆粕(P<0.05),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3)绿鳍马面鲀幼鱼对实验所用5种原料的脂肪均有较好的吸收利用能力,表观消化率均超过93%,其中对鱼粉的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达到99.81%,其他4种原料之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5种饲料原料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范围为73.25%-89.69%,绿鳍马面鲀幼鱼对鱼粉和花生粕中的总氨基酸消化较好,均达到了86%以上,显着高于菜籽粕、花生粕和豆粕(P<0.05)。综上所述:鱼粉和花生粕为绿鳍马面鲀的优质蛋白源,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也较高,但其存在部分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较低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应适量添加。
王建学,卫育良,徐后国,梁萌青[5](2021)在《红鳍东方鲀对8种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探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对红鱼粉、白鱼粉、豆粕、菜粕、花生粕、棉粕、玉米酒糟蛋白(DDGS)和肉骨粉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实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添加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外源添加剂,选取平均体重为37.90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成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按照不同处理分别投喂相应饲料,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结果显示,白鱼粉、红鱼粉和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54%、69.02%和60.37%,显着高于菜粕、棉粕及DDGS(P<0.05);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为50.91%~92.78%,肉骨粉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最低(50.91%),显着低于白鱼粉、红鱼粉、豆粕、菜粕、花生粕和DDGS(P<0.05),各待测饲料原料中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与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基本一致;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为70.6%~94.19%,白鱼粉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94.19%),显着高于棉粕和肉骨粉(P<0.05);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为30.58%~90.01%,白鱼粉、红鱼粉、豆粕和花生粕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76.26%~90.01%)(P<0.05);磷的表观消化率为9.13%~68.14%,白鱼粉和红鱼粉的总磷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66.98%和68.14%)(P<0.05)。白鱼粉、红鱼粉的各种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均较佳,肉骨粉及棉粕各种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差;豆粕及花生粕的粗蛋白消化率及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优于其他植物蛋白,菜粕次之。
姚静婷,孔纯,华雪铭,税春,施永海[6](2019)在《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菜粕替代鱼粉后单宁的作用,配制4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39.84±3.09) g的暗纹东方鲀8周。以含43%鱼粉的实用基础饲料T0为对照;另设置3个不同的鱼粉用量组,用酪蛋白平衡蛋白质含量,并添加0.25%(T1)、0.75%(T2)和1.25%(T3)的水解单宁,使酪蛋白:水解单宁≈菜粕中蛋白含量:菜粕中单宁含量=16.8∶1。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增重率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显着下降;肌肉粗脂肪含量T2组显着高于T0及T1组,对照组氨基酸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肝脏抗氧化指标中,T0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着低于其他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则显着高于其他组,T3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血清抗氧化指标中,3个单宁组MD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着下降。随饲料中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先升后降,与肝脏中趋势一致;T1组白蛋白(ALB)含量高于T0及T3组,显着高于T2组,T1组总蛋白(TP)含量高于T0组,显着高于T2及T3组。T1及T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T0组,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随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显着上升,胃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T3组苦味受体T2R1表达量在舌尖和肠道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T0组显着高于T3;摄食偏好实验中,驯化前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随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显着下降,驯化8周后,4组实验鱼对T2饲料的偏好程度均显着高于T0,T0饲料高于T1和T3组。研究表明,添加1.25%及以下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无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饲料有节约作用;添加水解单宁会改变鱼体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及蛋白质合成代谢,添加量在1.25%时会损伤抗氧化能力和抗应激能力;用含有水解单宁的饲料驯化暗纹东方鲀可显着提高其对水解单宁添加量为0.75%的饲料的偏好程度,并提高对苦味的接受能力。
钟国防,周洪琪,华雪铭[7](2019)在《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暗纹东方鲀肠、胃和肝胰脏等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以及不同水平的玉米蛋白粉(0%、5%、10%、15%、20%)对暗纹东方鲀(41. 06±1. 98) g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胃蛋白酶、氨肽酶以及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暗纹东方鲀肠组织中除胃蛋白酶活性显着低于胃组织,其他消化酶活性均显着高于胃和肝胰脏组织(P <0. 05);胃组织中除胃蛋白酶以外其他消化酶活性都较低。(2)玉米蛋白粉对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因消化酶的种类各异。胰蛋白酶以10%实验组活性最大;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氨肽酶活性随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当玉米蛋白粉用量达20%时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胃蛋白酶活性10%实验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玉米蛋白粉能提高肠和肝胰脏组织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10%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以肠组织中的最高,胃组织中消化酶活性较弱;玉米蛋白粉显着影响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本实验条件下,玉米蛋白粉用量为10%时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力最高。
廖章斌,徐后国,卫育良,梁萌青[8](2018)在《河鲀营养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为例,综合了国内外关于河鲀主要营养物质需要量、需求特点的研究进展,从河鲀对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或需求特点展开综述,并对下一步相关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河鲀的营养需求及河鲀专用配合饲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余含,戈贤平,孙盛明,张武肖,苏艳莉[9](2017)在《鳙鱼对10种蛋白质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对鱼粉(国产)、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菜籽粕、米糠、豆粕、酶解羽毛粉、棉籽粕、小麦麸、玉米蛋白粉和花生粕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以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按照基础饲料和待测饲料原料7∶3的比例构成,并添加0.5%的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外源指示剂。挑选初体重为(290.02±2.82)g的鳙鱼,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随机选取1组作为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剩余10组为试验组分别投喂试验饲料。投喂1周后通过虹吸法收集粪便。结果表明:1)10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的范围分别为69.9%85.7%、73.5%88.3%、81.2%91.1%和81.9%86.3%。2)在10种饲料原料中,米糠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而鱼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最高;酶解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玉米蛋白粉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低。3)各饲料原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基本维持在65.59%99.17%,且都以小麦麸较低。由此可见,鳙鱼对鱼粉具有很好的利用效果,其次是豆粕和花生粕,而酶解羽毛粉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低,小麦麸各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比较低。
房进广,梁旭方,刘立维,王庆超,袁小琛,何珊[10](2016)在《麦瑞加拉鲮幼鱼对12种原料表观消化率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试验以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幼鱼(3.88±0.06)g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对国产鱼粉、白鱼粉、花生粕、白酒糟、鸡肉粉、米糠、棉粕、菜粕、豆粕、玉米蛋白粉、玉米酒糟和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磷、钙、镁、锌、铜、铁和锰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2种试验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磷、钙、镁、锌、铜、铁和锰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24.93%—85.68%、50.02%—97.40%、51.89%—94.02%、39.18%—96.39%、9.72%—87.37%、3.47%—25.92%、26.11%—88.25%、12.63%—66.35%、41.33%—104.86%、10.69%—91.84%、4.42%—85.49%。其中包括干物质、粗蛋白和总能在内的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以国产鱼粉和白鱼粉最高。除鱼粉外的其他原料中,干物质以花生粕、豆粕和玉米蛋白粉最高;粗蛋白以花生粕最高;粗脂肪以米糠和花生粕最高;总能以花生粕和鸡肉粉最高;白酒糟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的消化率最低。在矿物质元素表观消化率中,羽毛粉的磷、铜、铁和锰的表观消化率最高;米糠的锌表观消化率最高;钙的表观消化率以白鱼粉、豆粕和羽毛粉最高;镁的表观消化率以豆粕、羽毛粉和玉米酒糟最高;鸡肉粉的磷、钙、镁和铁表观消化率最低;花生粕和棉粕中锌的表观消化率最低;菜粕中铜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白酒糟中锰的表观消化率最低。因此,花生粕、豆粕和玉米蛋白粉是麦瑞加拉鲮幼鱼配合饲料中较优质的蛋白源,可进一步开发用于适量替代饲料中的鱼粉;米糠可作为较好的能量饲料;羽毛粉可作为饲料中较好的矿物质元素来源;白酒糟对麦瑞加拉鲮幼鱼而言营养价值最差。
二、暗纹东方鲀对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暗纹东方鲀对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黄鳝对四种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及蛋白质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黄鳝的营养价值与养殖价值 |
1.2 黄鳝的生物学特征 |
1.2.1 形态特征 |
1.2.2 生活习性 |
1.2.3 食性 |
1.3 黄鳝饲料蛋白源的研究 |
1.4 蛋白质水平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 |
1.4.1 蛋白质水平对鱼类存活率的影响 |
1.4.2 蛋白质水平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
1.4.3 蛋白质水平对饲料利用的影响 |
1.4.4 蛋白质水平对鱼类体组织的影响 |
1.4.5 蛋白质水平对鱼类体成分的影响 |
1.4.6 蛋白质水平对鱼类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
1.4.7 蛋白质水平对鱼类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1.5 蛋白水平对黄鳝影响研究进展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黄鳝对四种蛋白源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
2.1 材料方法 |
2.1.1 试验鱼及饲养管理 |
2.1.2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2.1.3 样品采集与指标分析 |
2.1.4 数据处理分析 |
2.2 结果 |
2.2.1 黄鳝对4种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
2.2.2 黄鳝对试验饲料的表观消化率 |
2.2.3 试验饲料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影响消化率的几种因素及试验饲料配制和表观消化率计算方法的选择 |
2.3.2 黄鳝对4种蛋白原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2.3.3 黄鳝饲料中不同蛋白原料的选择 |
2.4 结论 |
第三章 黄鳝蛋白营养需求的研究 |
3.1 材料方法 |
3.1.1 试验鱼及饲养管理 |
3.1.2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3.1.3 样品采集与指标分析 |
3.1.4 数据处理分析 |
3.2 结果 |
3.2.1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
3.2.2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饲料利用效果的影响 |
3.2.3 黄鳝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的确定 |
3.2.4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体成分的影响 |
3.2.5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体组织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
3.2.6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不同组织营养成分的影响 |
3.2.7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血清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8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
3.2.9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2.10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消化性能的影响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
3.3.2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饲料利用效果的影响 |
3.3.3 黄鳝对蛋白质需要量 |
3.3.4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体成分的影响 |
3.3.5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体组织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
3.3.6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不同组织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7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血清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8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
3.3.9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10 蛋白质水平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结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参与发表论文 |
致谢 |
(2)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菜粕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
1.1 菜粕对鱼类摄食量的影响 |
1.2 菜粕对鱼类消化吸收的影响 |
1.3 菜粕对鱼类器官健康的影响 |
2.菜粕质量改良技术 |
3.植物蛋白开发利用的研究方法 |
4.菜粕应用的研究展望 |
第一章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样品采集 |
1.3.2 肌肉常规营养测定 |
1.3.3 抗氧化指标测定 |
1.3.4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测定 |
1.3.5 消化酶活性分析 |
1.3.6 肝脏HSP70、舌尖及肠道苦味受体T2R1的转录表达 |
1.3.7 摄食偏好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的影响 |
2.2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肌肉组成的影响 |
2.3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4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和血清生化的影响 |
2.5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6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抗应激能力和苦味受体表达的影响 |
2.7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的影响 |
3.讨论 |
3.1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的影响 |
3.3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消化及代谢的影响 |
3.4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健康及抗氧化的影响 |
第二章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样品采集 |
1.3.2 生化指标测定 |
1.3.3 石蜡切片制作 |
1.3.4 总RNA提取 |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
1.4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后肠组织形态及肠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料中菜粕对河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2 饲料中菜粕对河豚肠道健康的影响 |
第三章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样品采集 |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
1.3.4 总RNA提取 |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
1.4 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
1.4.1 化学试剂及样品前处理 |
1.4.2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
1.5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肌肉组成的影响 |
2.2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肠道及肝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 |
2.4 肝胰脏差异代谢物比较 |
2.5 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分析 |
3 讨论 |
3.1 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3.2 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脂质代谢的影响 |
第四章 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胰脏健康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样品采集 |
1.3.2 抗氧化指标测定 |
1.3.3 石蜡切片制作及染色 |
1.3.4 肠道各基因的转录表达 |
1.4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饲料中菜粕及单宁对草鱼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饲料中菜粕及单宁对草鱼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饲料中菜粕与单宁对草鱼肠道的健康的影响:后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3 讨论 |
3.1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
3.2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肝胰脏健康的影响 |
3.3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
第五章 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样品采集 |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
1.3.4 总RNA提取 |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
1.5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
2.2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肝脏和肠道中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单宁对草鱼蛋白代谢的影响 |
3.2 单宁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
3.3 单宁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
第六章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样品采集 |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
1.3.4 总RNA提取 |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
1.4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
2.2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肝脏和肠道中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菜粕对草鱼蛋白代谢的影响 |
3.2 菜粕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
3.3 菜粕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
第七章 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样品采集 |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
1.4 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
1.5 肠道菌群检测分析 |
1.5.1 DNA抽提 |
1.5.2 PCR扩增 |
1.5.3 高通量测序 |
1.5.4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6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
2.2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
2.3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血清、肠道及肝胰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肝胰脏代谢物的影响 |
2.5 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分析 |
2.6 高通量测序结果和菌群多样性分析 |
2.7 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度及差异 |
2.8 肠道菌群与饲料的关系 |
3 讨论 |
3.1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
3.2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3.3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
3.4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
3.5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健康的影响 |
3.6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代谢通路的影响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红鳍东方鲀幼鱼蛋能比、投喂策略及主要蛋白源消化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饲料蛋能比的研究进展 |
1.1.1 蛋能比的概念 |
1.1.2 蛋能比的研究方法 |
1.1.3 饲料最适蛋能比的影响因素 |
1.2 饲料投喂策略的研究进展 |
1.2.1 投喂策略对鱼体生长的影响 |
1.2.2 投喂策略对鱼体体组成的影响 |
1.2.3 投喂策略对鱼体消化酶的影响 |
1.2.4 投喂策略对蛋白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
1.2.5 投喂策略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
1.3 饲料消化率研究进展 |
1.3.1 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
1.3.2 影响消化率测定值的因素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蛋白能量比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饲料 |
2.1.2 实验鱼的来源与驯化 |
2.1.3 饲养管理 |
2.1.4 实验取样 |
2.1.5 生化分析 |
2.1.6 计算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不同蛋能比饲料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不同蛋能比饲料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形体指标及鱼体化学成分的影响 |
2.2.3 不同蛋能比饲料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红鳍东方鲀幼鱼最适投喂水平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鱼来源与驯化 |
3.1.2 实验设计 |
3.1.3 实验取样 |
3.1.4 生化分析 |
3.1.5 计算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 |
3.2 结果 |
3.2.1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2.2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
3.2.3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
3.2.4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3.2.5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蛋白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6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养殖水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3.2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形体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 |
3.3.3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消化酶及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 |
3.3.4 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养殖水质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红鳍东方鲀幼鱼最适投喂频率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鱼来源与驯化 |
4.1.2 实验设计 |
4.1.3 实验取样 |
4.1.4 生化分析 |
4.1.5 计算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 |
4.2 结果 |
4.2.1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4.2.2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
4.2.3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
4.2.4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4.2.5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蛋白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6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养殖水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饲料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4.3.2 饲料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
4.3.3 饲料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 |
4.3.4 饲料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幼鱼养殖水质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红鳍东方鲀幼鱼对8种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饲料 |
5.1.2 实验鱼来源与驯化 |
5.1.3 饲养管理与粪便收集 |
5.1.4 样品分析与消化率计算 |
5.1.5 数据统计 |
5.2 结果 |
5.2.1 红鳍东方鲀对8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 |
5.2.2 红鳍东方鲀对8种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绿鳍马面鲀幼鱼投喂策略及对不同原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绿鳍马面鲀生物学特征 |
1.1 分类地位、分布及形态特征 |
1.2 生活习性鱼繁殖特征 |
1.3 经济价值 |
2 鱼类投喂策略研究进展 |
2.1 投喂时间对鱼类的影响 |
2.1.1 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 |
2.1.2 摄食节律类型 |
2.1.2.1 白天摄食型鱼类 |
2.1.2.2 晚上摄食型鱼类 |
2.1.2.3 晨昏摄食型鱼类 |
2.1.2.4 无明显节律摄食型鱼类 |
2.1.3 影响摄食节律的因素 |
2.2 投喂率对鱼类的影响 |
2.3 投喂频率对鱼类的影响 |
2.4 投喂方式对鱼类的影响 |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绿鳍马面鲀幼鱼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绿鳍马面鲀幼鱼摄食节律实验 |
1.2.2 绿鳍马面鲀胃肠排空实验 |
1.3 饲养管理 |
1.4 数学模型 |
1.5 数据分析与统计x |
2 结果 |
2.1 投喂方式对摄食节律的影响 |
2.2 投喂时间段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 消化道排空时间及胃排空模型 |
3 讨论 |
3.1 投喂方式对绿鳍马面鲀昼夜摄食节律影响 |
3.2 投喂时间段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 绿鳍马面鲀胃肠排空时间及胃排空模型 |
4 小结 |
第三章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1.3 样品制备、分析和指标计算 |
1.4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2.2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形态指标的影响 |
2.3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全鱼体成分的影响 |
2.4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消化酶的影响 |
2.5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2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形体指标和体成分的影响 |
3.3 投喂频率和时间对绿鳍马面鲀幼鱼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绿鳍马面鲀幼鱼对5种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饲养动物及饲养管理 |
1.2 实验原料与饲料 |
1.3 样品收集及管理 |
1.4 检测指标及表观消化率计算 |
1.5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绿鳍马面鲀幼鱼对5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
2.2 绿鳍马面鲀幼鱼对5种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
3 讨论 |
3.1 绿鳍马面鲀幼鱼对5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
3.2 绿鳍马面鲀幼鱼对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
4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红鳍东方鲀对8种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饲料 |
1.2 实验鱼来源及驯化 |
1.3 饲养管理与粪便收集 |
1.4 样品分析与消化率计算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红鳍东方鲀对8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 |
2.2 红鳍东方鲀对8种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
3 讨论 |
4 小结 |
(7)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鱼的饲养 |
1.2 取样 |
1.3 酶活测定 |
1.3.1 酶液的制备 |
1.3.2 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实验开始前暗纹东方鲀胃、肠和肝胰脏组织中消化酶比活力测定 |
2.2 玉米蛋白粉对暗纹东方鲀蛋白酶比活力的影响 |
2.3 玉米蛋白粉对暗纹东方鲀淀粉酶比活力的影响 |
2.4 玉米蛋白粉对暗纹东方鲀脂肪酶比活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暗纹东方鲀主要消化酶活性及其分布 |
3.2 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鱼粉对暗纹东方鲀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3.3 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鱼粉对暗纹东方鲀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4 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鱼粉对暗纹东方鲀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
4 结论 |
(8)河鲀营养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河鲀营养物质需求的研究进展 |
1.1 蛋白质 |
1.1.1 红鳍东方鲀 |
1.1.2 暗纹东方鲀 |
1.2 脂肪酸和脂肪 |
1.2.1 红鳍东方鲀 |
1.2.2 暗纹东方鲀 |
1.3 碳水化合物 |
1.4 维生素 |
1.5 矿物质 |
1.6 其他营养物质 (诱食剂、免疫增强剂及外源酶等) |
1.7 营养物质消化率 |
1.8 投喂技术 |
2 河鲀饲料生产现状 |
3 小结与展望 |
(9)鳙鱼对10种蛋白质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用鱼与饲养条件 |
1.2 试验原料与饲料配制 |
1.3 样品收集处理 |
1.4 检测指标及表观消化率计算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鳙鱼对10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 |
2.2 鳙鱼对10种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
3 讨论 |
3.1 表观消化率的计算方法和粪便收集方法的选择对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2 鳙鱼对10种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 |
4 结论 |
四、暗纹东方鲀对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鳝对四种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及蛋白质需求的研究[D]. 杨鑫.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2]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D]. 姚静婷.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3]红鳍东方鲀幼鱼蛋能比、投喂策略及主要蛋白源消化率研究[D]. 王建学.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4]绿鳍马面鲀幼鱼投喂策略及对不同原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D]. 张鹏飞. 上海海洋大学, 2020
- [5]红鳍东方鲀对8种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J]. 王建学,卫育良,徐后国,梁萌青. 渔业科学进展, 2021(02)
- [6]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J]. 姚静婷,孔纯,华雪铭,税春,施永海. 水产学报, 2019(06)
- [7]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钟国防,周洪琪,华雪铭.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02)
- [8]河鲀营养研究进展及展望[J]. 廖章斌,徐后国,卫育良,梁萌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8(04)
- [9]鳙鱼对10种蛋白质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J]. 余含,戈贤平,孙盛明,张武肖,苏艳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7(04)
- [10]麦瑞加拉鲮幼鱼对12种原料表观消化率的比较研究[J]. 房进广,梁旭方,刘立维,王庆超,袁小琛,何珊.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