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习语的翻译(英文)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英文)

一、试论英语成语的翻译(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姜怡菲[1](2022)在《汉语中语义复杂的四字成语英译研究》文中提出在汉译英笔译活动中,成语的英译极为常见且尤为重要,它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表达。然而语义复杂的四字成语表面看似简单,仅由四字构成,实则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其结构组合复杂多样、背后隐藏之意颇深,成语英译活动中常容易出现表意不清、语义缺失、顾此失彼等问题,难以根据其字面意义进行简单的字对字翻译,常用的直译也早已无法满足成语英译的需求,成为翻译活动中的一大难题。针对语义较为复杂的汉语成语的英译,通过比较汉英间的差异,探讨如何采用增词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来解决汉语中表意为紧缩句和名词性短语的成语英译困难,希望能够对日后汉语成语英译活动研究有所帮助,促进中国成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张玉娇[2](2021)在《中国成语故事对外汉语教学意义探究 ——以《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以课文文本的附属形式出现,虽然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成语,对成语释义及英译提出了意见,但根据HSK语料库中留学生对成语的应用发现,其错误率仍然居高不下。而成语包含了汉语学习中重要的语言和文化内容,因此若引入成语故事文本教学,将成语放回原本的文章中进行阅读学习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文章主要基于《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一书,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成语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首先对本书进行本体分析,整理汇总了本书中所有成语及其出处和英译,从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探究成语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接着对本书中的成语从神话传说、寓言、历史事实、原意发生转变四种不同性质进行分类,通过与挑选的三本成语英译词典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出不同性质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使用的最佳英译策略,并对本书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在内容编排上重新选取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成语故事并进行分类编排、所有文本附上汉语拼音、增添适当图片;在文本英译上加注英文注释及例句、根据不同成语性质丰富翻译策略;最后在本体以及英译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三方面研究本书中成语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际教学方法,并在最后一节根据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设计了一堂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课以供参考。

冯卓[3](2021)在《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文中认为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灵活易变的,对社会文化有着较强的依附性。清末民初是汉语发展史上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过渡阶段,社会动荡,与外界语言接触频繁,导致此时期词汇产生较大的变化,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但从研究成果来看,这一时期的语言现象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作为大众传播的载体,能够快速、真实、全面地反映当时的词汇现象。因此本文以1872—1919年清末民初时期的《申报》为语料,对此期的《申报》词汇展开全面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2章为《申报》词汇的构词法研究。从复合式构词和派生式构词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复合式构词主要对偏正、联合、主谓、动宾、补充五种结构系统分析,考察分布情况和特点。派生式构词按词缀所在位置,分别考察前缀、中缀和后缀的构词情况。其中后缀是词缀系统考察的重点,分别对真后缀和类后缀展开研究。第3章为《申报》词汇的造词法研究。本章综合参考学界对造词法的分类标准,结合《申报》词汇特点,对语法造词法、仿词造词法、简缩造词法、修辞造词法展开讨论。语法造词法注重对造词理据的考察,修辞造词法比较丰富,又分为比喻造词、夸张造词、委婉造词三个方面。第4章为《申报》词汇的词形研究。主要研究异形词和同素异序词,系统考察两种词形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异形词主要从成因、音节类型、意义关系几方面着手分析,成因包括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及音译词,意义关系包括全等关系、包孕关系或者交叉关系。同素异序词主要考察了AB—BA以及A—B之间的结构类型、语法属性和语义关系可能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同时,本章两种词形都与现代汉语进行历时比较,观察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申报》中异形词和同素异序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共存、有存有隐和共隐三种情况。第5章为《申报》新词新义研究。新词研究从外来新词和本土新词两个角度考察,主要探讨《申报》新词的来源和分类。外来新词包括西源外来词和日源外来词,西源外来词数量较多,主要来自英语,翻译的方式也比较丰富,包括单纯音译、半音译加半意译、音译兼意译、音译加义标、造字音译和字母借形几种方式。日源外来词中一部分是日本利用汉字新造的词,即原语借词;另一部分则是之前从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流传后又回归到中国的词汇,即回归借词。本土新词包括本族新词、意译和仿译的新词。新义研究从词汇义、色彩义和语法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词汇义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一个词的意义的演变”和“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前者侧重分析词的义项增加或者减少,后者侧重于词的某个义项发生词义扩大、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等情况。另外,词汇义演变与引申有着密切联系,隐喻和转喻是引申的思维机制,隐喻的认知基础是相似,转喻的基础是紧密的关联,所以词义引申从相似引申和相关引申两个角度分析。结语:通过对全文内容梳理,分别从构词法、造词法、词形、新词新义几个方面概括出清末民初《申报》的词汇语言特色,从而归纳出《申报》词汇的整体特点,以期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夏玉珊[4](2021)在《文化视域下两个《饥荒》回译本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四世同堂》是抗战文学扛鼎之作,也是老舍代表作之一。小说第三部《饥荒》发表至20段戛然而止,此后手稿丢失,成为残本。2014年尘封多年的浦爱徳《四世同堂》英译手稿被赵武平寻回并翻译,随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邀毕冰宾回译,这两个回译本的出现成为打破不同学科界限的重要事件。目前有关赵译本和毕译本的研究非常匮乏,本文以译介学理论为依据,发现回译本接受环境、《四世同堂》经典诗学及译者主体性对译本翻译策略的影响,并研究《饥荒》回译本在接受环境的传播、接受与流变。《四世同堂》作为一部经典文学巨作,在中国拥有大批熟悉的读者和研究者,其接受环境、翻译发起人以及小说中以语言、风格、思想内涵为特征的经典诗学都限制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不过当前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也为译者撕开一道发挥创造性的缝隙。因而两位译者对于《饥荒》回译,都表现出既忠实又叛逆的双重特征。赵武平作为民间老舍专家,虽能提炼出老舍简练、明确、生动、有律动音节的语言风格特征,但在翻译中,却未能秉持这一认识,反而对浦爱徳和老舍都表现出亦步亦趋的追随。他在逐字直译的基础上,用“老舍词汇表”对译文加以润色,虽能部分再现1940年代老舍语言风格,但译文翻译腔浓重,且译文表达有失精准。毕冰宾作为职业译者,以理性眼光看待这份史料,反而能在回译中掌握更大的自主权。他在“信”的基础上,抓住老舍京味语言特点,从自己日常北京口语出发,在译文中成功开创出一种与原作相近的京腔京韵。对于小说文学元素的还原,两者各有优长和不足。赵武平以老舍词汇表为工具,在老舍常用词和称谓语的翻译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因其过分重视词汇替换,忽视小说语境,导致部分异化处理的文化词汇未能回归本国文化。毕冰宾依照英译手稿,从语境出发,借助增词、删减和转化等方式,加强了北平百姓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重现中国人善恶分明的文化品格,但由于译者主体性过于凸显,导致译本在称谓语、语气词等方面未能与前文保持一致。从文化视角看《饥荒》回译,需要跳出传统文学翻译研究范畴,从跨文化角度分析译本的前世今生,看见文化对译本生成、传播和接受的影响,从而才能更客观的评价译本价值,也为未来回译本的出现提供有效借鉴。

王文静[5](2021)在《英文版《青春之歌》的语言交际与文化传播》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文化与经济的共融已成为世界潮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文化的传播途径也各具特色。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就是其一,文学译介是文化传播行为,也是跨文化式的语言交际过程。文学作品的译介,不仅仅只是文字或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它还是基于语言环境下更多深层次上的文化内涵的交流。之所以选取《青春之歌》的译本展开个案分析,是因为它既有着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同的翻译策略,存在着共性,又不同于其他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主要体现在出版社、小说题材、创作背景及文化语境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非常具有时代意义。本论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环境出发,并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语境,对译本中出现的潜在的语言交际与文化传播进行研究。纵观《青春之歌》译本总体来看,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传播中国文学的目的,全面地展示了当时历史时期中国的真实面貌与文化,但在语言文化的传播上略显有不足之处。

骆镜名[6](2021)在《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媒体平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从生活到工作,再到学习,都离不开移动媒体的参与。其中,微信平台的发展尤为突出,其延伸出的微信公众平台相较其他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最多,其教学影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高校和海外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大规模地依托于各新媒体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图探究如何借助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和平台优势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尤其是成语教学;探究如何通过这种新型汉语学习形式激发汉语学习者课后的汉语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拓宽汉语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探讨如何使微信公众号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为丰富且与时俱进的模式,进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根据研究议题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对成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对汉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论证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可行性。二、概述微信公众号的功能、特征、优势以及微信公众号在汉语学习领域的应用情况,筛选调查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质汉语学习微信公众号。三、对比分析优质汉语词汇学习公众号的推送模式和词汇教学方法,总结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优秀经验,并结合公众号运营原则构建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四、提取新HSK大纲中的成语词汇,根据词汇在HSK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中语料数的多少确定教学顺序。之后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设计新的成语微信公众号。五、通过试运营微信公众号来了解汉语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和建议,反思本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提出未来微信公众号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更多展望。本文通过调查HSK四级水平以上留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设计了一个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并试运营28天。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发展潜力、亟待尝试和探究的汉语教学新形式。总之,微信公众号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模式可以作为线上汉语课堂的补充,期待未来更多的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机构可以深入研究和实践。

秦朗[7](2021)在《面向留学生的汉语熟语教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留学生熟语四套教材:《汉语词汇教程·熟语》、《外国人说熟语》、《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俗语教程》,本文从汉语熟语的概念定义,熟语形式结构入手,然后采用了文献综述法、统计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对教材中的熟语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熟语的研究综述,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更多关于熟语的研究文献,而且也没有很多为了留学生专门编写的熟语教材。因而,本文把这四套教外国留学生熟语的教材作为熟语教材,从这些四套教材中的熟语编写体例、内容编排、编写特点、教材的选用等方面进行了深讨,找出四套教材的优缺点,并通过研究的成果给尼日利亚汉语学习者提出相应教学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为留学生汉语熟语教材提出编写建议。这项研究分为五个方面。第一部分,探讨选题原因,整理综述、教材选择和熟语分类标准;第二部分,对留学生教材的熟语专项和教材编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分析;第三部分,探讨惯用语、俗语两套熟语教材;第四部分,根据前文的研究成果提出四套教材的优缺点和语教材总结;第五部分,分析尼日利亚的文化和语言特征,然后根据前文的研究成果,向尼日利亚学者提供编写熟语教材的建议。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整体内容,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孙小蒙[8](2021)在《2005年莫言香港公开大学演讲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篇实践报告为交替传译实践报告,实践内容基于语料2005年莫言香港公开大学演讲。在此次报告中,笔者先对此次实践所运用的语料进行展开介绍,描述实践任务过程并分析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结束后通过对于实践录音的分析,笔者找出了一些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负载词内涵缺失,成语的误译以及译语冗余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研究学习,笔者找到了一些策略可以解决在口译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包括词法策略释译法,意译法,套译法以及句法策略减译重复信息以及语意归纳重组。同时笔者也对自身做出了一些评价总结了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一些展望,希望本篇实践报告的研究可以对笔者和其它口译学习者在交替传译实践方面得到一些帮助。

边玮洁[9](2021)在《中、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研究 ——以《中级汉语精读教程》和《高级汉语精读教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级汉语精读教程》和《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生词的释义。文章首先查找了国内外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英文注释研究及两套教程生词释义研究的文献综述,再对两套教程的整体情况以及生词释义的理论知识做一概述,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套教程生词释义的方法与特点,最后分别针对中级教程和高级教程生词释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中、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程的生词释义应在把握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语言阶段的特点、生词的难易程度及生词的性质对释义方法进行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本文的内容结构整体上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教材概况及生词释义概述。教材概况部分主要从释义的外部形式着手,统计分析了两套教程被释词的数量和词性、释义的基本格式以及释义的语言。生词释义概述部分详细介绍了13种常用的生词释义方法,并将教程的释义与词典的释义进行比较,以便为后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所选教材的生词释义分析。该部分重点分析了生词的释义方法,发现中级教程主要运用的释义方法是翻译法,高级教程以及整个中文释义主要运用的释义方法是近义词或短语释义法。在分析过后,文章还将中级和高级教程的释义方法进行对比,并介绍了两套教程生词的补充释义。第三部分为所选教材生词释义的不足及改进建议。本文建议中级教程适当增加指示法的使用量、丰富英文释义的形式、补充规范被释词的词性、补充被释词的色彩义并在附录的生词表中补充专有名词,建议高级教程提高释义的准确度、补充规范被释词的词性、将离合词用特殊符号进行标注并补充成语的语法特征,建议两套教程可以同时增加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总结性说明。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的编写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贾一村[10](2020)在《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文中认为《毛泽东选集》是建国后第一部进行系统外译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着作,也是20世纪我国对外影响最大的中央文献着作之一。其俄文译着诞生于50多年前,整体质量精湛,文中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引人关注,具有极高的翻译研究价值。多元系统理论主张以动态、发展、关联的眼光来研究翻译问题,将翻译活动置身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审视,关注政治、社会文化等系统中的多种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为本文开展翻译的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鉴于此,本文将以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毛选》一至三卷俄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作为翻译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多元系统理论之视角,对《毛选》俄译情况进行审视、评价、探讨、总结和展望,深挖其翻译研究价值。首先,本文整理了《毛选》及其俄译本的出版发行状况,并通过文本分析路径,对《毛选》中较典型的“文化空缺”现象(共计约700个案例)进行了详细梳理,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空缺、制度文化空缺和精神文化空缺三大类,并继续向下细分为7小类,归纳总结出《毛选》俄译本所采取的4套翻译方法、7种翻译策略和3条翻译理念,共同形成了《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随后,再通过社会分析路径,借助多元系统理论基本原理,以“当年视角”来对《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进行评析和探讨。作者认真梳理了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以“文化空缺”现象为例,通过对编译局版与莫斯科版的《毛选》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深度解析当年编译局译者修订译文时的主要考量及背后所遵循的翻译逻辑,清晰还原了当时政治系统(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两方面)和社会文化系统(文化交流、教育发展、译学思想三方面)的多种文本外因素对《毛选》的文本翻译所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毛选》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以当年之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毛选》译文进行审视和评价,在充分肯定其整体精湛的翻译质量的同时,也对译文中一些可优化提升之处(比如,一些中国特有的度量单位词的翻译需完善、某些文化内涵信息翻译不全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等)进行商榷和探讨。然后,回归“当今视角”,理清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新变化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整理归纳出当前我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在5个方面的新变化和提出的4点新要求。以此为参照,以当代之眼光重新审视当年的《毛选》译文并对其做出评析,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翻译新问题(比如,其翻译整体策略的优化调整问题,由于时代变迁和共同记忆的丧失而导致的“文化新空缺”问题,以及通过译者艺术“演译”而产生的“逆向文化空缺”问题等)进行探讨,为其他中央文献的翻译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毛选》俄文翻译整体质量精湛,采用了丰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体现了鲜明的翻译理念,符合当年“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国译界的“标杆”和经典之作。第二,以当年之标准审视《毛选》译文,在总体翻译质量精湛的同时,亦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一些翻译处理尚可探讨和商榷。第三,以当今之眼光审视《毛选》译文,其整体方略宜做适当调整(由“忠实为主”转向“整体均衡”),文中一些翻译案例的处理需与时俱进加以完善。第四,《毛选》俄译本的最终面貌是文本翻译和社会力量共同影响下的综合产物,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社会文化系统内多种因素对《毛选》译文面貌的塑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毛选》文本中包含内容丰富的“文化空缺”现象,译者对其翻译处理整体上佳,但“文化空缺”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既有“消亡”,又有“新生”),因此其翻译工作亦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后,立足当前,本文总结了《毛选》俄译的历史意义,并展望未来,探讨了《毛选》优良翻译传统(主要包括: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力求为中央文献翻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二、试论英语成语的翻译(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英语成语的翻译(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中语义复杂的四字成语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汉语成语的英译困难
二、汉语中语义复杂的四字成语英译
    (一)表意为紧缩句的成语的英译
    (二)表意为名词性短语的成语的英译
三、汉语四字成语英译背后的汉英思维差异
结束语

(2)中国成语故事对外汉语教学意义探究 ——以《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意义
    0.2 选题背景
    0.3 文献综述
    0.4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对外传播价值
    1.1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成语概况
    1.2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中的中国文化
        1.2.1 语言文化
        1.2.2 物质文化
        1.2.3 精神文化
第二章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英译研究
    2.1 成语英译与对外汉语教学
        2.1.1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成语英译特点
        2.1.2 英译与对外汉语教学
    2.2 成语英译对比分析
        2.2.1 所选成语词典概况
        2.2.2 成语英译对比分析
    2.3 关于《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改进意见
        2.3.1 内容编排的改进
        2.3.2 成语英译的改进
第三章 中国成语故事与对外汉语教学
    3.1 成语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3.1.1 语言教学
        3.1.2 文化教学
        3.1.3 跨文化交际教学
    3.2 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结语
附录一:成语英译对比表
附录二:新HSK词语大纲收录成语情况及偏误分析
附录三:“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清末民初词汇研究现状
        1.3.2 《申报》词汇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 对过渡时期词汇研究的补充
        1.5.2 考察现代汉语词汇源头
        1.5.3 大型语文类工具书的编纂与修订
    1.6 研究方法
        1.6.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1.6.2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1.6.3 历时与共时相结合
第2章 《申报》词汇构词法研究
    2.1 复合式构词
        2.1.1 偏正式复合词
        2.1.2 联合式复合词
        2.1.3 动宾式复合词
        2.1.4 主谓式复合词
        2.1.5 补充式复合词
    2.2 派生式构词
        2.2.1 词缀界定
        2.2.2 词缀考察
    本章小结
第3章 《申报》词汇造词法研究
    3.1 造词法与构词法
    3.2 造词法分析
        3.2.1 语法造词法
        3.2.2 仿词造词法
        3.2.3 简缩造词法
        3.2.4 修辞造词法
    本章小结
第4章 《申报》词汇词形研究
    4.1 异形词
        4.1.1 异形词界定
        4.1.2 异形词成因
        4.1.3 异形词的音节类型
        4.1.4 异形词的意义关系类型
        4.1.5 异形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
    4.2 同素异序词
        4.2.1 同素异序词的结构类型
        4.2.2 同素异序词的语法属性
        4.2.3 同素异序词的语义类型
        4.2.4 同素异序词在《申报》中的使用情况
        4.2.5 同素异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5章 《申报》新词新义研究
    5.1 新词研究
        5.1.1 外来新词
        5.1.2 本土新词
    5.2 新义研究
        5.2.1 词汇义的演变
        5.2.2 色彩义的演变
        5.2.3 语法义的演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文化视域下两个《饥荒》回译本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1.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
    2.研究现状综述
    3.研究方法
第一章 《饥荒》回译的限度
    1.1 接受环境对《饥荒》回译策略的影响
    1.2 《四世同堂》诗学维度对《饥荒》回译策略的影响
    1.3 《四世同堂》英译手稿特点分析
第二章 《四世同堂》译者及其回译策略的选择
    2.1 《四世同堂》的美学风格
    2.2 赵武平及其翻译观的形成
    2.3 毕冰宾及其翻译观的形成
第三章 两个《饥荒》回译本的审美对照研究
    3.1 “京味”:赵译本老舍“京味”复现与毕译本“京味”重塑
        3.1.1 成语、俗语及谚语的还原及对比
        3.1.2 北平市井风貌及自然风物的回译及对比
        3.1.3 京白的还原及对比
    3.2 翻译腔:赵译本逐字“直译”与毕译本忠实“意译”
        3.2.1 叙述语言的翻译及对比
        3.2.2 人物对话的翻译及对比
    3.3 回译本中的误译和漏译
第四章 两个《饥荒》回译本的文化回归
    4.1 称谓语的翻译还原及对比
        4.1.1 姓名称谓还原及对比
        4.1.2 亲属及泛亲属称谓的翻译及对比
        4.1.3 职业称谓翻译及对比
    4.2 文化形象还原及对比
        4.2.1 异国侵略者形象的回译与对比
        4.2.2 汉奸形象及回译
        4.2.3 北平市民形象及回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英文版《青春之歌》的语言交际与文化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2节 研究现状与范围
    第3节 研究方法
第1章 《青春之歌》与译介环境
    第1节 《青春之歌》概况
        一、作家杨沫简介
        二、小说的内容、题材
        三、中英文《青春之歌》的出版及影响力
    第2节 译介学
    第3节 语境与翻译
    第4节 《青春之歌》的译介语境
        一、50-70 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环境
        二、《青春之歌》政治文化语境
第2章 英文版《青春之歌》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第1节 文学熟语译介下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一、《青春之歌》成语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二、谚语译介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三、惯用语译介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四、小结
    第2节 拟声词、语气词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第3节 方言词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第4节 归化、异化下古诗译介的语言交际与文化
第3章 英文版《青春之歌》的文化传播
    第1节 语言交际的文化传播
    第2节 革命文学的文化传播
    第3节 英文版《青春之歌》的时代精神文化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综述
        1.4.1 成语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1.4.2 汉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研究
    1.5 研究理论和方法
        1.5.1 研究理论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微信公众号与汉语词汇教学
    2.1 微信公众号
        2.1.1 微信公众号的含义与功能
        2.1.2 微信公众号应用于语言教学的优势
    2.2 汉语词汇学习微信公众号
        2.2.1 汉语词汇学习微信公众号筛选标准
        2.2.2 优质汉语词汇学习微信公众号的确定
    2.3 优质汉语词汇学习微信公众号介绍
第三章 优质汉语词汇学习微信公众号的对比分析
    3.1 考察范围内公众号的词汇教学文章推送情况
    3.2 词汇教学推送文章的选取
    3.3 词汇教学推送对比分析
        3.3.1 推送标题的对比
        3.3.2 词汇来源的对比
        3.3.3 教学语言的对比
        3.3.4 汉字笔顺内容的对比
        3.3.5 教学资源形式的对比
        3.3.6 例句数量对比
        3.3.7 相关词汇、课后习题和复习题的对比
    3.4 调查分析结果对词汇教学公众号设计和运营的启发
第四章 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设计
    4.1 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现实需求
    4.2 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意向调查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对象
        4.2.3 调查方式
        4.2.4 问卷内容和设计说明
        4.2.5 留学生对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需求结果和分析
    4.3 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教学设计
        4.3.1 教学对象
        4.3.2 教学内容和目标
        4.3.3 教学词汇的选择和控制
        4.3.4 教学原则
第五章 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实践
    5.1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
        5.1.1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流程
        5.1.2 运营管理后台说明
        5.1.3 公众号的运营原则
    5.2 成语推送的具体实践
        5.2.1 词汇的展示
        5.2.2 词义的传达与讲解
        5.2.3 词汇的练习
        5.2.4 相关补充说明
        5.2.5 教学实践范例展示
    5.3 微信公众号试运营总体情况分析
        5.3.1 订阅群体分析
        5.3.2 阅读情况分析
    5.4 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实践反思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面向留学生的汉语熟语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熟语的标准及分类
        1.1.2 汉语熟语是留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
        1.1.3 汉语熟语给留学生带来的影响
    1.2 研究综述
        1.2.1 熟语本体研究综述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的研究综述
        1.2.3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熟语研究
        1.2.4 针对尼日利亚学生的熟语教材研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汉语词汇教程·熟语》与《外国人说熟语》
    2.1 《汉语词汇教程·熟语》中的熟语
        2.1.1 编写体例分析
        2.1.2 内容编排分析
        2.1.3 编写特点分析
        2.1.4 练习题分析
    2.2 《外国人说熟语》
        2.2.1 编写体例分析
        2.2.2 内容编排分析
        2.2.3 编写特点分析
    2.3 两套教材的编写特点对比
        2.3.1 熟语词汇解释的对比
        2.3.2 熟语释义对比
        2.3.3 熟语的练习对比
第三章 《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与《俗语教程》
    3.1 《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教材选用分析
        3.1.1 熟语在教材的选用
        3.1.2 编写体例分析
        3.1.3 注释例释分析
        3.1.4 课后练习分析
    3.2 《俗语教程》教材选用分析
        3.2.1 熟语在教材中的选用
        3.2.2 编写体例分析
        3.2.3 注释例释分析
        3.2.4 课后练习分析
    3.3 两套教材的编写特点对比
        3.3.1 在编排方式上
        3.3.2 在注释和例释方面
        3.3.3 在练习方面
第四章 熟语熟语教材的优缺点
    4.1 《汉语词汇教程·熟语》与《外国人说熟语语》
        4.1.1 两套教材编写的优点
        4.1.2 两套教材编写的缺点
    4.2 《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俗语教程》
        4.2.1 两套教材编写的优点
        4.2.2 两套教材编写的缺点
    4.3 四套熟语教材的总结
第五章 针对尼日利亚学习者的熟语教材编写建议
    5.1 尼日利亚民族文化特点分析
    5.2 尼日利亚语言特点分析
        5.2.1 尼日利亚语言种类
        5.2.2 尼日利亚英语的特点
        5.2.3 尼日利亚熟语
    5.3 对尼日利亚熟语教材编写建议
        5.3.1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5.3.2 对教材中熟语注释的建议
        5.3.3 对教材中熟语练习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

(8)2005年莫言香港公开大学演讲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交传任务描述
    第一节 任务背景
    第二节 任务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 交传过程描述
    第一节 译前准备阶段
        一、莫言人物经历
        二、莫言人物讲话风格
    第二节 交传进行情况
    第三节 译后整理与评估
第三章 交传实践问题分析
    第一节 文化负载词内涵缺失
    第二节 成语的误译
    第三节 译语冗余
第四章 交传问题解决策略
    第一节 词汇策略
        一、释义法
        二、意译法
        三、套译法
    第二节 句法策略
        一、简译重复信息
        二、语意归纳重组
第五章 交传任务总结
    第一节 自我评价和总结
    第二节 对今后学习工作的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中、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研究 ——以《中级汉语精读教程》和《高级汉语精读教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本文所选教材概况及生词释义概述
    第一节 本文所选教材概况
    第二节 生词释义概述
    第三节 本文所选教材的生词释义与词典释义的比较
第三章 《中级汉语精读教程》与《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分析
    第一节 被释词与释义格式、语言分析
    第二节 释义方法分析
    第三节 生词的补充释义分析
第四章 《中级汉语精读教程》与《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第一节 《中级汉语精读教程》与《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的不足
    第二节 《中级汉语精读教程》与《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编写的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依据
    2.研究对象及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价值和意义
    5.论文结构
第一章 《毛泽东选集》基本概况及其翻译研究
    1.1 《毛选》的基本概况
    1.2 《毛选》出版发行概况
    1.3 《毛选》的外译概况
    1.4 《毛选》的俄译概况
    1.5 《毛选》翻译研究现状
第二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空缺”现象及其研究综述
        2.1.1 “空缺”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2.1.2 “文化空缺”的概念界定
        2.1.3 “文化空缺”的分类与《毛选》俄译研究
    2.2 多元系统理论综述
        2.2.1 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2.2.2 多元系统理论与《毛选》俄译研究
    2.3 研究思路之建构
        2.3.1 文本分析路径
        2.3.2 社会分析路径
        2.3.3 整体研究思路
第三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3.1 物质文化空缺
        3.1.1 人称文化空缺
        3.1.2 物称文化空缺
    3.2 制度文化空缺
        3.2.1 民俗文化空缺
        3.2.2 体制文化空缺
    3.3 精神文化空缺
        3.3.1 思维方式空缺
        3.3.2 价值观念空缺
        3.3.3 审美意识空缺
第四章 《毛泽东选集》“文化空缺”现象的俄译方略研究
    4.1 《毛选》俄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4.1.1 文化内涵“共有”:直译法
        4.1.2 文化内涵“相通”:换译法
        4.1.3 文化内涵“缺省”:意译法、注释法
        4.1.4 文化内涵“冗余”:减译法、省译法
    4.2 《毛选》俄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4.2.1 求真保全,原汁原味
        4.2.2 简明清晰,精确具体
        4.2.3 语言平实,文风质朴
        4.2.4 移形换位,闪展腾挪
        4.2.5 舍“象”取“义”,拨云见日
        4.2.6 因“境”制“译”,文化融通
        4.2.7 化繁为简,减负增效
    4.3 《毛选》俄译本翻译理念研究
        4.3.1 以我为主,坚守底线
        4.3.1.1 以我为主
        4.3.1.2 坚守底线
        4.3.2 内外有别,有的放矢
        4.3.2.1 内外有别
        4.3.2.2 有的放矢
        4.3.3 群策群力,统筹全局
        4.3.3.1 群策群力
        4.3.3.2 统筹全局
第五章 当年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之审视
    5.1 政治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1.1 国际政治之影响
        5.1.1.1 国际政治概况
        5.1.1.2 国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1.2 国内政治之影响
        5.1.2.1 国内政治概况
        5.1.2.2 国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 社会文化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2.1 文化交流之影响
        5.2.1.1 文化交流概况
        5.2.1.2 文化交流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2 教育发展之影响
        5.2.2.1 教育发展概况
        5.2.2.2 教育发展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3 译学思想之影响
        5.2.3.1 译学思想概况
        5.2.3.2 译学思想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3 当年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5.3.1 《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
        5.3.2 《毛选》俄文翻译之探讨
第六章 当今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的重新审视
    6.1 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
        6.1.1 政治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1.1 国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1.2 国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2 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2.1 文化交流之变化及影响
        6.1.2.2 教育发展之变化及影响
        6.1.2.3 译学思想之变化及影响
    6.2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
        6.2.1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
        6.2.2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要求
    6.3 当今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6.3.1 俄译整体方略的重新审视
        6.3.2 “文化新空缺”问题之探讨
        6.3.3 “逆向文化空缺”问题之探讨
第七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7.1 《毛选》俄文翻译的历史意义
        7.1.1 《毛选》译着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
        7.1.2 《毛选》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7.2 《毛选》翻译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2.1 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
        7.2.2 自力更生的顽强作风
        7.2.3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7.2.4 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
结束语
    1.内容与结论
    2.研究创新点
    3.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Автореферат
附录 I:《毛泽东选集》俄译本“文化空缺”典型翻译案例汇编
    1.物质文化空缺
    2.制度文化空缺
    3.精神文化空缺
附录 II:编译局版和莫斯科版《毛泽东选集》译文对比研究实录(“文化空缺”翻译案例精选)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四、试论英语成语的翻译(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中语义复杂的四字成语英译研究[J]. 姜怡菲.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01)
  • [2]中国成语故事对外汉语教学意义探究 ——以《中国古代成语故事选》为例[D]. 张玉娇. 山西大学, 2021
  • [3]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D]. 冯卓. 吉林大学, 2021(01)
  • [4]文化视域下两个《饥荒》回译本的对比研究[D]. 夏玉珊. 河北大学, 2021(02)
  • [5]英文版《青春之歌》的语言交际与文化传播[D]. 王文静.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6]汉语成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与设计[D]. 骆镜名.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面向留学生的汉语熟语教材研究[D]. 秦朗.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2005年莫言香港公开大学演讲口译实践报告[D]. 孙小蒙.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9]中、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程生词释义研究 ——以《中级汉语精读教程》和《高级汉语精读教程》为例[D]. 边玮洁. 兰州大学, 2021(02)
  • [10]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D]. 贾一村.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