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坑口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大有可为(论文文献综述)
姚华彦,陈传明,刘文博,刘玉亭[1](2019)在《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是我国主要的大宗固体废弃物之一,其综合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并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对粉煤灰大掺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为粉煤灰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杜兴胜,游思洋[2](2016)在《电厂粉煤灰的堆场环境影响及其综合利用》文中指出火力电厂的粉煤灰的大量排放每年超过1亿t,形成新增占地面积约有300ha,对周围环境、生态和安全过带来影响。在节约土地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前提下积极重点推广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的新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提高对粉煤灰利用率,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唐银[3](2012)在《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水处理剂的发展已成为新材料领域中化工产品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处理剂的研究亦成为环境、化学、化工学科重要的研究方向。粉煤灰中富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主要成分,可作为制备聚硅酸氯化铝铁的原料。给排水净化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絮凝剂,以粉煤灰为原料研制廉价高效的无机絮凝剂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粉煤灰为原料研制聚硅酸氯化铝铁(Polymetal of Silicate Aluminum and Fer-ric Chloride,PSiFAC)絮凝剂,并对其制备条件、稳定性能以及混凝效果进行研究,并尝试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具体内容如下:对粉煤灰原料进行溶解处理,得到含有硅酸钠的碱溶出液以及含有氯化铁、氯化铝的酸溶出液;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溶解方案为:盐酸溶液浓度为15%,反应温度70-80℃;硅酸浓度为0.4mol/L,硅酸的活化时间为10-30min,反应温度为60℃;制备聚硅酸氯化铝铁(PSiFAC)絮凝剂的过程。采用分步聚合法,分别对碱溶出液及酸溶出液进行老化处理,得到预聚物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混合比例为n(Al+Fe)/n(Si)=1:4,老化后得到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剂;对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净水效果进行研究,除浊率达到99.3%;对聚硅酸氯化铝铁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最佳投放量为20mg/L;适宜处理水体的pH范围为6-9;污水浊度在200NTU时达到最佳净水效果;实验讨论几种助凝剂对絮凝剂净水能力的影响,分别比较石灰石、氯化钙、钙镁复合剂的助凝效果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氯化钙、钙镁复合剂的助凝效果优于石灰石。
王佩璋,方世杰[4](2011)在《邻矿燃煤空冷电厂开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及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为电力行业指明方向。一般燃煤空冷电厂在循环经济减量化水耗方面虽有所突破,但煤炭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废弃物不能资源化,矿井排水不能作为发电部分水源等问题仍未较好解决。只有开展循环经济,方能从根本上缓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论述了未开展循环经济之前的一般燃煤空冷电厂现状,阐述了推行煤电联营、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等循环经济模式是邻矿燃煤空冷电厂的基本内容并附示例。
常志达[5](2009)在《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粉煤灰是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国内外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论文以平庄的高铝粉煤灰为原料,开展了制备聚氯化铝(PAC)的试验研究,确定了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PAC的工艺技术路线。在粉煤灰的活化研究中,首先采用了机械活化的方法,每次对100g样品进行干磨2min,样品粒度为200目,透筛率达90%;其次选择纯碱烧结活化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的活化参数,碳酸钠:粉煤灰=1.5/1,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50℃和90min。浸出试验采用了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测试产品Al2O3含量和盐基度两项指标,并计算Al2O3的浸出率,从而确定了最佳的酸浸试验条件:温度为90℃,时间为3h,液固比为4ml/g。试验制备PAC与市售PAC污水处理效果的结果对比表明:试验制备的PAC在降低水样的浊度和CODMn方面均优于市售PAC,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邹燕飞[6](2009)在《粉煤灰中铝、铁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文中研究说明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中煤在高温燃烧后所残留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富含Al2O3和Fe2O3。目前,我国粉煤灰的总堆存量已经超10亿吨,而且还正以每年8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因此,回收利用粉煤灰中铝、铁、硅等有用资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以KF作为助剂焙烧活化,打开粉煤灰中Al—Si键,酸浸提取其中的铝硅等有用元素。并根据絮凝剂的制取生产工艺,以絮凝作用理论和絮凝剂复合理论为指导,研制出了在以氯离子为主要配位体的基础上引入少量的硫酸根离子,进而发挥硫酸根离子的增强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和“架桥”能力的新型复合聚硅酸硫氯化铝铁(Poly-Silicate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 Sulfate,简称PSiAFCS)絮凝剂,并对所得絮凝剂进行了絮凝应用评价及经济分析。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对粉煤灰进行焙烧活化提取铝铁,制成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回收利用是可行的。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以KF为助剂对焙烧活化、酸浸提取粉煤灰中铝铁的条件进行研究,并对粉煤灰焙烧产物的酸浸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较优焙烧活化条件为:焙烧时间1 h、m(粉煤灰):m(KF)=20:4、焙烧温度800℃;酸浸条件为: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2h、浸出酸浓度4mol/L、液固比为4:1,在上述条件下,粉煤灰铝铁浸出率可达到95.03%。研究结果表明以KF为助剂焙烧活化能够很好地打开粉煤灰中Al—Si键提取铝硅。在粉煤灰焙烧产物加热酸浸过程中,当搅拌速度提高到650 r/min以上时,可以消除外扩散阻力对浸出过程的影响。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反应级数为0.3718,反应活化能为43.49KJ/mol,过程速率为化学反应速率控制。针对铝、铁的不同水解特性,选择合适的碱性物质来调节酸浸液的pH值,得出了聚硫氯化铝铁(PAFSC)的较优聚合条件:n(Al)/n(Fe)=3.8:1、n(Al+ Fe)/n(SO42-)=6:1、聚合温度为60℃、液/胶=2:3;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活性硅酸与PAFSC复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1250r/min,n(Fe+A1)/n(Si)=10:1,聚合温度60℃,熟化时间24h。即可制得Al2O3含量为2.71%,Fe2O3含量为1.12%,SiO2含量为0.47%,SO42-含量为0.40%,碱化度为56%,稳定性(常温)1年以上的PSiAFCS。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多种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PSiAFCS中各物质的相互作用及PSiAFCS的结构形态,探讨了PSiAFCS的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聚铝、聚铁和硫酸根离子相互作用,并与活性硅酸聚合成非晶态共聚物。以模拟水样为处理对象,考察了PSiAFCS的絮凝性能,并探讨了PSiAFCS的絮凝机理,得出了适宜的絮凝条件为:在投加量2.5~7.5mg/L,pH值6~11,絮凝水温20~60℃、沉降时间20min,原水浊度50~500 NTU范围内,絮凝效果良好、除浊率高、投药量少。且去浊效果明显优于聚氯化铝(PAC)、聚硅酸氯化铝铁(PSiAFC)。当PSiAFCS在投药量为2.5mg/L时,剩余浊度最低,为4.33NTU,去浊率达98.27%。通过对PSiAFCS絮凝机理分析,认为PSiAFCS是主要通过吸附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两方面作用对胶体起絮凝作用的。本论文以赣州段赣江水样、生活污水、造纸中段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混凝搅拌实验系统分析了PSiAFCS的絮凝性能,并与PSiAFC、PAC混凝剂进行比较,考查了PSiAFCS在去除浊度、色度及CODCr等方面的优势。PSiAFCS对赣江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凝实验结果表明:PSiAFCS的去浊效果和脱色效果均优于PSiAFC、PAC,且投药量少。对造纸中段废水处理研究表明:PSiAFCS能有效降低中段废水的色度和CODCr,在PSiAFCS用量3.75~7.50mg/L, pH=6.0~10.0,静置时间20min条件下,中段废水的色度除率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在7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制备PSiAFCS的技术可行,经济效益可观,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整个工艺过程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李琪[7](2008)在《粉煤灰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开拓粉煤灰资源化途径,论文对粉煤灰资源化的现状进行考察,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从粉煤灰特性入手,对它在环境工程保护方面的综合利用进行总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技术方面提出了粉煤灰应用的途径和对策,以推动我国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
张泽平,李建宇,杨晓晶,师朋[8](2008)在《浅析山西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山西省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导致电厂粉煤灰排放量急剧增长,本文详细介绍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及其意义。
焦洪军[9](2008)在《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PAC)的研究》文中指出聚氯化铝(PAC)作为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已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和污水处理。我国粉煤灰资源非常丰富,但利用率低。由于粉煤灰中含有一定比例的Al元素,因此是制备聚氯化铝的廉价原料。对兰州第二热电厂粉煤灰试样的矿物组成分析,该粉煤灰中出现了石英、莫来石、赤铁矿的特征峰,反映出该粉煤灰中Al2O3、SiO2、Fe2O3的含量较高。而多元素化学分析测定出该粉煤灰中含有58.64%的SiO2、21.32%的Al2O3和7.20%的Fe2O3,矿物组成分析与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在焙烧温度800℃和焙烧时间90min条件下,SEM图片分析可知:未经活化的粉煤灰颗粒表面光滑,结构致密;直接焙烧活化后,粉煤灰玻璃体表面变得相对粗糙,表面为絮状,但是粉煤灰的颗粒结构还是保持很完整;分别加入活化剂HCl和NaCl焙烧活化后,粉煤灰玻璃体表面变得粗糙松散,并且都出现许多的蜂窝状粒子。XRD分析结果显示:粉煤灰中存在的主要峰是石英和莫来石的特征峰;直接焙烧活化和加入NaCl活化剂焙烧活化后,粉煤灰中莫来石的特征峰有所增强,但是莫来石的特征峰变化幅度不大。HCl活化剂活化焙烧粉煤灰后莫来石的特征峰改变很大,而且还出现许多新的莫来石特征峰。本文以粉煤灰为原料,进行了制备聚氯化铝的工艺研究;对传统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预处理活化步骤。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预处理比例、焙烧温度、酸溶时间、酸溶比例和酸溶温度这五个主要工艺参数对PAC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氧化铝浸出率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所得到的结论如下:用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的工艺流程为:预处理-焙烧活化-酸溶-过滤-浓缩-干燥。增加的预处理环节,显着提高了Al2O3的浸出率。根据实验的结果,得到了用粉煤灰制备PAC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酸溶温度为90℃;焙烧温度为800℃;预处理比例为0.20ml/g(体积/质量);酸溶比例为4.5ml/g(体积/质量);酸溶时间为3.0h。根据正交试验分析,在用粉煤灰制备PAC的工艺条件中,影响因子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酸溶温度>焙烧温度>预处理比例>酸溶比例>酸溶时间。通过粉煤灰制备的PAC与市售PAC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制备的PAC在处理的水样的pH值、浊度去除和CODCr去除方面效果略优于市售PAC,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振欣[10](2008)在《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环保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之一。煤炭企业利用自身资本、资源和市场优势,发展环保产业,可为矿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有效的设施和服务,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为煤炭企业发展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在对华丰煤矿及煤炭相关环保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分析和理论研究,构建了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首先,介绍了华丰煤矿的基本情况以及煤炭环保相关的主要资源如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共生伴生矿物等资源综合治理利用情况;然后,对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华丰煤矿通过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与计量节能、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其环保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分析了华丰煤矿的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塌陷区、余热等资源综合利用情况,重点对煤矸石的数量和特征、利用方式、环境经济效益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再次,研究了环保产业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确定了3项支撑技术和3项相关技术,使用生态工业技术评价法对华丰煤矿的环保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选择其环保产业化依托的支撑技术;最后,提出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其发展模式,并针对我国发展环保产业的保障体系展开讨论。
二、坑口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大有可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坑口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大有可为(论文提纲范文)
(1)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
1.1 粉煤灰利用历史和发展概况 |
1.1.1 以储存为主的阶段 |
1.1.2 综合利用起步阶段 |
1.1.3 综合利用发展阶段 |
1.1.4 资源化综合利用阶段 |
1.2 粉煤灰利用的主要领域 |
1.3 粉煤灰利用的相关标准体系 |
1.4 粉煤灰利用的相关法规及政策 |
2 粉煤灰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
2.1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
2.2 粉煤灰大掺量制备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发展趋势 |
3 粉煤灰大掺量制备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3.1 细度问题 |
3.2 活性激发问题 |
(3)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2 粉煤灰及其研究现状 |
1.2.1 粉煤灰污染及其治理 |
1.2.2 粉煤灰及其主要组成成分 |
1.2.3 粉煤灰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
1.3 水污染的主要处理方法 |
1.3.1 机械物理法 |
1.3.2 生物化学法 |
1.3.3 物理法 |
1.3.4 化学方法 |
1.4 水的混凝机理 |
1.4.1 双电层压缩机理 |
1.4.2 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 |
1.4.3 吸附架桥作用机理 |
1.4.4 沉淀物网捕机理 |
1.5 无机絮凝剂的研究及现状 |
1.5.1 无机絮凝剂及絮凝沉淀法的作用机理 |
1.5.2 传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
1.5.3 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 |
1.6.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6.2 预期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 |
2 实验部分 |
2.1 工艺流程图 |
2.2 粉煤灰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性质的研究 |
2.2.1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试剂 |
2.2.2 粉煤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
2.3 粉煤灰的碱溶处理及检测方法 |
2.3.1 碱溶实验 |
2.3.2 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硅离子含量 |
2.3.3 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
2.4 粉煤灰的酸溶处理及检测方法 |
2.4.1 酸溶实验 |
2.4.2 返滴定法测定酸溶出液中铝离子含量 |
2.4.3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法测定酸溶出液中铁离子含量 |
2.5 聚硅酸氯化铝铁的制备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提高铝铁硅溶出率方法的选择 |
3.1.1 盐酸浓度对铝铁溶出率的影响 |
3.1.2 反应时间对铝铁溶出率的影响 |
3.1.3 反应温度对铝铁溶出率的影响 |
3.2 硅酸的活化及其对絮凝性能影响的研究 |
3.2.1 硅酸凝胶规律的研究 |
3.2.2 硅酸活化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3.2.3 硅酸与铝铁的摩尔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3.3 聚硅酸氯化铝铁的表征 |
3.3.1 聚硅酸氯化铝铁的红外表征 |
3.3.2 聚硅酸氯化铝铁 XRD 表征 |
3.4 助凝剂对絮凝剂(PSiFAC)的絮凝效果的影响 |
3.4.1 石灰的投入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3.4.2 氯化钙的投加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3.4.3 钙镁复合剂的投加对絮凝剂的效果的影响 |
3.5 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特性的研究 |
3.5.1 投加量对去浊度的影响 |
3.5.2 污水的 pH 值对絮凝剂净水能力的影响 |
3.5.3 聚硅酸氯化铝铁处理不同浊度水样的研究 |
3.5.4 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 |
3.5.5 聚硅酸氯化铝铁与其他市售产品絮凝效果对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粉煤灰概述 |
1.1.1 粉煤灰带来的问题 |
1.1.2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
1.1.3 粉煤灰的活性研究 |
1.2 国内外粉煤灰研究利用现状 |
1.3 传统提铝工艺 |
1.4 粉煤灰提铝研究现状 |
1.5 选题的意义 |
1.6 粉煤灰提取铝盐的研究方案与研究路线 |
1.6.1 研究方案 |
1.6.2 研究路线 |
2 粉煤灰的特性研究 |
2.1 粉煤灰的X 射线衍射分析 |
2.2 粉煤灰的扫描电镜分析 |
2.3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分析 |
3 粉煤灰改性试验研究 |
3.1 机械活化试验 |
3.1.1 样品粒度的确定 |
3.1.2 磨矿制度的确定 |
3.2 化学活化试验 |
3.2.1 活化原理 |
3.2.2 活化方法的确定 |
3.2.3 活化参数的确定 |
3.3 本章小结 |
4 粉煤灰酸浸出试验研究 |
4.1 酸浸出工艺流程的确定 |
4.2 一次浸出脱硅 |
4.2.1 浸出脱硅的原理 |
4.2.2 一次浸出试验 |
4.3 铝盐的提纯 |
4.3.1 提纯的原理 |
4.3.2 实验方法 |
4.4 二次浸出试验研究 |
4.4.1 浸出试验影响因素 |
4.4.2 试验方案的确定 |
4.4.3 PAC 性能测试方法 |
4.4.4 二次浸出试验 |
4.5 产品测试结果分析 |
4.5.1 产品性能测试结果 |
4.5.2 氧化铝浸出率计算结果 |
5 产品水处理试验 |
5.1 试验PAC 的外观性质 |
5.2 铝盐类凝聚絮凝作用机理 |
5.3 影响PAC 水处理效果的因素 |
5.3.1 投加量的影响 |
5.3.2 pH 值的影响 |
5.3.3 动力学条件的影响 |
5.4 产品水处理试验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 者 简 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粉煤灰中铝、铁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
1.2.2 粉煤灰提取铝、铁的研究现状 |
1.2.3 粉煤灰制备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粉煤灰焙烧活化工艺的研究 |
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正交实验设计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正交实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
2.5.2 方差分析 |
2.6 小结 |
第三章 焙烧产物浸出条件及其动力学研究 |
3.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3 正交实验设计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正交实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
3.4.2 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3.4.3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3.4.4 盐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3.4.5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3.4.6 浸出渣的物相组成分析 |
3.5 粉煤灰焙烧产物酸浸过程动力学研究 |
3.5.1 搅拌速度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
3.5.2 浸出动力学模型 |
3.5.3 盐酸浓度的影响 |
3.5.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6 小结 |
第四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制备及表征 |
4.1 PAFCS 的制备 |
4.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4.1.2 模拟水样的配制 |
4.1.3 絮凝实验方法 |
4.1.4 PAFCS 的合成工艺流程 |
4.1.5 PAFCS 的合成方法 |
4.1.6 絮凝剂的评价指标 |
4.1.7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 聚硅酸的制备 |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4.2.2 硅酸的聚合原理 |
4.2.3 聚硅酸的制备方法 |
4.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PSIAFCS 的制备 |
4.3.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4.3.2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制备原理 |
4.3.3 PSiAFCS 的制备方法 |
4.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5 PSiAFCS 产品性能指标 |
4.4 PSIAFCS 的结构表征 |
4.4.1 PSiAFCS 的傅立叶红外谱图分析 |
4.4.2 PSiAFCS 的X 射线衍射谱图分析 |
4.4.3 扫描电镜照片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絮凝性能 |
5.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5.2 絮凝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5.3.2 水样pH 值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5.3.3 水样温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5.3.4 水样浊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5.3.5 静置时间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5.3.6 PSiAFCS 与其它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 |
5.3.7 PSiAFCS 絮凝机理探讨 |
5.4 小结 |
第六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实际应用 |
6.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6.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3.1 PSiAFCS 对赣江水的处理 |
6.3.2 PSiAFCS 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
6.3.3 PSiAFCS 对造纸中段废水的处理 |
6.4 小结 |
第七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7.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7.2 经济效益分析 |
7.3 环境影响评价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Al_2O_3、Fe_2O_3分析及计算方法 |
附录B 浊度、色度及CODCR检测方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粉煤灰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粉煤灰的特性及危害 |
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 |
3 粉煤灰的环境危害 |
(1) 侵占土地 |
(2) 污染水体 |
(3) 污染大气 |
(4) 放射性危害 |
4 粉煤灰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4.1 粉煤灰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
4.2 粉煤灰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4.3 粉煤灰在农业上的应用 |
4.4 粉煤灰在环保与化工方面的应用 |
5 结语 |
(9)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PAC)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絮凝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
1.1.1 无机絮凝剂 |
1.1.2 有机絮凝剂 |
1.1.3 微生物絮凝剂 |
1.1.4 复合型絮凝剂 |
1.2 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及研究现状 |
1.2.1 粉煤灰絮凝剂 |
1.2.2 粉煤灰吸附助凝剂 |
1.2.3 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1.2.4 粉煤灰在建材制品方面应用 |
1.2.5 粉煤灰在农业方面应用 |
1.2.6 从粉煤灰中提取金属及化合物 |
1.2.7 粉煤灰在环保与化工方面应用 |
1.3 粉煤灰的危害 |
1.4 研究背景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粉煤灰活化实验 |
2.1 粉煤灰的形成 |
2.2 粉煤灰的分类 |
2.2.1 按粉煤灰收集、排放方式分类 |
2.2.2 按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不同分类 |
2.2.3 根据粉煤灰中三种颗粒的组成和比例分类 |
2.3 粉煤灰的理化特性 |
2.3.1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
2.3.2 粉煤灰的化学性质 |
2.3.3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
2.4 粉煤灰的活化实验 |
2.4.1 活化的相关概念 |
2.4.2 粉煤灰活性低的原因 |
2.4.3 粉煤灰的活化方法 |
2.4.4 粉煤灰活化实验 |
2.4.5 不同活化剂活化效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的实验研究 |
3.1 制备聚氯化铝的原料及设备 |
3.1.1 聚氯化铝制备所用原料 |
3.1.2 聚氯化铝制备所用设备及装置 |
3.2 制备聚氯化铝的实验方案 |
3.2.1 制备聚氯化铝的工艺流程 |
3.2.2 制备聚氯化铝的主要工艺参数 |
3.3 正交实验设计 |
3.4 测试指标及实验结果 |
3.4.1 氧化铝(Al_2O_3)含量的测定 |
3.4.2 盐基度的测定 |
3.4.3 氧化铝浸出率的计算 |
3.4.4 正交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聚氯化铝的性能指标和水处理效果实验 |
4.1 聚氯化铝标准名称 |
4.2 聚氯化铝示性式 |
4.3 聚氯化铝的特点 |
4.4 聚氯化铝形态分析 |
4.4.1 ~(27)Al-NMR法分析铝的形态分布 |
4.4.2 Al-Ferron比色法分析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
4.4.3 Al_(13)生成前驱物(Al(OH)_4~-) |
4.5 聚氯化铝的凝聚絮凝行为 |
4.6 铝盐类凝聚絮凝作用机理 |
4.7 影响聚氯化铝混凝性能的因数 |
4.7.1 氧化铝(Al_2O_3)含量 |
4.7.2 盐基度 |
4.7.3 pH值 |
4.7.4 水力条件 |
4.7.5 密度 |
4.8 实验所制备的PAC性能和水处理效果实验 |
4.8.1 制备的PAC外观和质量指标 |
4.8.2 制备的PAC的水处理效果实验 |
4.8.2.1 实验设备与药品 |
4.8.2.2 实验方法 |
4.8.2.3 实验结果 |
4.8.2.4 制备的PAC的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讨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华丰煤矿及煤炭相关产业概况 |
2.1 华丰煤矿概况 |
2.2 煤矸石利用概况 |
2.3 煤泥、粉煤灰利用概况 |
2.4 煤层气利用概况 |
2.5 矿井水利用概况 |
2.6 塌陷区综合治理概况 |
2.7 共生伴生矿物资源利用概况 |
3 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的研究基础 |
3.1 环保产业化的概念 |
3.2 环保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3.3 煤矿发展环保产业的社会基础 |
3.4 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的实践基础 |
4 华丰煤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
4.1 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 |
4.2 矿井水综合利用现状 |
4.3 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现状 |
4.4 塌陷区综合治理现状 |
4.5 余热综合利用现状 |
5 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技术评价 |
5.1 环保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
5.2 生态工业技术评价方法 |
5.3 华丰煤矿环保技术的评价及结果 |
6 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 |
6.1 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
6.2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
6.3 清洁技术推广应用模式 |
6.4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 |
6.5 小结 |
7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
7.1 环保法律政策体系 |
7.2 环保经济政策体系 |
7.3 环保技术政策体系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坑口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大有可为(论文参考文献)
- [1]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 姚华彦,陈传明,刘文博,刘玉亭.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11)
- [2]电厂粉煤灰的堆场环境影响及其综合利用[J]. 杜兴胜,游思洋. 江西化工, 2016(01)
- [3]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剂的研究[D]. 唐银. 齐齐哈尔大学, 2012(02)
- [4]邻矿燃煤空冷电厂开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及示例[J]. 王佩璋,方世杰. 华北电力技术, 2011(02)
- [5]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D]. 常志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02)
- [6]粉煤灰中铝、铁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D]. 邹燕飞. 江西理工大学, 2009(S2)
- [7]粉煤灰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 李琪. 科技资讯, 2008(20)
- [8]浅析山西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A]. 张泽平,李建宇,杨晓晶,师朋.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9]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PAC)的研究[D]. 焦洪军. 兰州理工大学, 2008(10)
- [10]华丰煤矿环保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 刘振欣. 山东科技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