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观察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观察

一、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姚振宇[1](2021)在《1.核仁素过表达增加肝脏糖原含量并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糖代谢紊乱 2.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肠道菌群与左甲状腺素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核仁素过表达增加肝脏糖原含量并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糖代谢紊乱研究背景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4.49亿,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0.9%,患者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达1.2亿,是全球T2DM流行的中心。T2DM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 1999-2000)显示,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伴随血脂异常,其中约61.6%伴有甘油三酯增高,63.7%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同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约有70%会伴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等糖代谢紊乱的症状,其中约44%被诊断为T2DM。肝脏对于维持正常血糖稳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空腹时产生葡萄糖,在餐后储存葡萄糖。但在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状态下肝脏维持血糖的功能是失调的。肝脏葡萄糖含量是糖异生、糖原分解、糖原合成、糖酵解等代谢途径的总和。其中,肝脏糖原的代谢机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否可能通过改变糖原合成、分解和储存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并不清楚。核仁素(Nucleolin,NCL)又称C23,是现已报道在核仁中存在的含量最多的蛋白之一,在核仁蛋白中占比约10%。NCL在多物种中都存在,且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NCL在细胞内定位广泛,穿梭于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对于DNA、RNA和蛋白质代谢发挥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NCL除了参与染色体重构、DNA复制、核糖体组装等功能外,还发现NCL具有抗血管生成、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尤其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NCL呈现出抑制心肌凋亡、缓解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近年来文献报道,NCL可以响应胰岛素的刺激,但NCL是否参与机体糖代谢尚未可知。研究目的1.明确糖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中肝脏NCL的表达变化。2.通过肝脏NCL过表达小鼠模型,阐明NCL过表达对肝脏糖脂代谢的作用,以及NCL过表达对高脂饮食诱导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3.体内外实验结合,论证NCL通过ERK1/2-MNK1-GSK3β信号通路调控肝脏糖原合成。4.利用多种激动剂/抑制剂以及多种细胞模型,论证NCL与CRTC2的相互作用参与肝糖输出的调节。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糖脂代谢紊乱的小鼠模型及对照,包括瘦素受体缺乏小鼠(db/db),瘦素缺乏小鼠(ob/ob)以及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等,期间记录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等代谢指标,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NCL的表达量,并分析NCL与体重、FPG的相关性。2.利用尾静脉注射NCL过表达腺病毒的技术,构建肝脏NCL过表达的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空载腺病毒。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评估两组小鼠的感染效率,检测记录代谢指标,并评估模型小鼠的NCL过表达效率及糖脂代谢变化。3.高脂饮食造模模拟糖脂代谢紊乱,普通饮食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高脂组再分为注射过表达NCL腺病毒组和对照组,普食对照同样分组注射两种病毒。评估高脂饮食造模是否成功,评估NCL过表达效率,检测记录代谢指标,并评估NCL过表达是否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4.利用NCL过表质粒构建NCL过表达细胞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通路相关蛋白、AMPK通路相关蛋白、糖原合酶(Gycogensynthase,GS)及磷酸化等;利用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评估NCL过表达是否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GS磷酸化。5.利用免疫沉淀法,明确NCL与CRTC2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RTC2激动剂FSK、棕榈酸等刺激,明确NCL与CRTC2的结合参与肝脏糖稳态调节的分子机制。6.利用免疫沉淀串联质谱技术,鉴定NCL的相互作用蛋白,应用FunRich软件分析NCL互作蛋白的可能功能及其与糖代谢的关系。研究结果1.糖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中NCL的表达量增加12周龄的雄性db/db和ob/ob小鼠相比其对照组小鼠,观察到其肝脏NCL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用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小鼠,在第4、8周末观察其葡萄糖耐量变化和胰岛素耐量变化,发现在第4,8周末时,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较于对照组均出现糖耐量受损的现象,仅在第8周末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肝脏中NCL蛋白表达增加。提示,NCL可能参与肝脏糖代谢调控,为NCL在肝脏糖代谢调控中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2.肝脏NCL过表达小鼠体重、血糖、血脂和全身代谢率无明显变化,但小鼠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肝脏糖原含量增加(1)NCL过表达小鼠模型体重、身体成分分析及代谢表型分析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体重、摄食量无明显差异,肝脏重量、附睾脂肪重量及相应的肝重指数、脂肪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NCL过表达小鼠符合C57BL/6小鼠的昼夜节律特点;耗氧量、二氧化碳产量过表达组较对照组均有减少,夜间呼吸交换率降低,产热减少。(2)糖耐量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NCL过表达小鼠,糖耐量曲线在30分钟时峰值降低;胰岛素耐量试验,过表达小鼠较于对照,曲线显着降低,120分钟时未恢复正常血糖。提示过表达NCL增强了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3)NCL过表达增加肝脏糖原含量肝脏糖原染色发现,NCL过表达小鼠肝脏糖原含量明显增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胆固醇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而肝脏糖原含量测定显示,过表达组糖原含量增加,NCL可能与肝脏糖原代谢有关。3.NCL过表达可以显着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糖代谢紊乱高脂饮食造模评估,第4周末时,检测高脂饮食的造模效果,相比于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组体重增加,表现出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的特征,血清胆固醇显着增加。高脂喂养的注射NCL过表达病毒的小鼠,较于高脂喂养的对照病毒小鼠,过表达NCL组体重有下降趋势,糖耐量受损显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显着增强。提示肝脏NCL过表达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肝脏糖原合成,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糖代谢紊乱。4.NCL通过ERK通路调控GS促进肝脏糖原合成体外细胞实验中,过表达NCL后激活ERK1/2,MNK1苏氨酸197/202位点磷酸化增加,GS的抑制性位点丝氨酸641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GS活性增加。利用ERK阻断剂后,NCL调控GS丝氨酸641位点磷酸化的效应减弱。提示,NCL通过ERK1/2-MNK1-GSK3β信号通路调控GS功能,促进肝脏糖原合成。5.NCL与CRTC2的结合可能参与肝脏糖代谢的调节通过免疫沉淀串联质谱色谱分析的方法,发现NCL可以结合代谢调控的分子,其中,NCL调控肝脏糖代谢的功能可能与CRTC2的相互作用有关。通过IP实验验证了 NCL可以与CRTC2发生相互作用,且结合发生于细胞核内。在棕榈酸的作用下,NCL和CRTC2的相互作用减弱。另外,过表达NCL可以减轻CRTC2激动剂对肝糖输出的调控作用。提示,高脂饮食带来的肝脏糖代谢紊乱可能与NCL-CRTC2结合变化有关。6.NCL与CRTC2结合构象分析利用T-Tasser方法对NCL和CRTC2进行同源建模,通过ClusPro进行蛋白对接后,发现NCL与CRTC2蛋白结合的潜在位置为:NCL的精氨酸甘氨酸重复序列(Arg-Gly-Gly repeats,RGG)domain 区域(650-710 氨基酸);CRTC2 蛋白的130-145位氨基酸和290-330位氨基酸。研究结论1.糖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中肝脏NCL表达增加,且NCL表达量与体重、FPG等指标呈正相关关系;2.NCL参与肝脏糖代谢稳态调控。NCL过表达后,小鼠胰岛素敏感性显着增强,肝脏糖原含量增加;且可以显着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糖代谢紊乱;3.NCL通过ERK1/2-MNK1-GSK3β信号通路调控GS的酶活性,进而促进肝脏糖原合成;4.NCL通过在细胞核中与CRTC2的相互作用参与肝脏糖稳态调节。第二部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肠道菌群与左甲状腺素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研究背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又称亚临床甲减,表现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升高,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正常,进一步可能发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为410%,在我国SCH患病率己到达16.7%,患病人数众多。SCH对机体存在显着的危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SCH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的指南通常仅推荐重度SCH患者(TSH^lOmlU/L)进行左甲状腺素(L-thyroxine,LT4)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障碍往往伴随着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升高。传统的观点认为,甲状腺功能紊乱是引起血脂异常的原因之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或TSH对肝脏、脂肪组织等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靶器官的损伤,从而引起脂质代谢的异常调节。近年来学者们发现,血脂代谢紊乱同样也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损伤。目前仍缺乏对于轻度SCH患者血脂水平的研究,以及轻度SCH患者使用LT4替代治疗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轻度SCH患者可从LT4替代治疗中获益,但将TSH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所需LT4的药物剂量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且在校正了年龄、BMI、血糖、血脂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并不会消失。考虑肠道菌群在甲状腺代谢中的作用,我们推测,SCH患者LT4用药剂量的个体差异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在肝脏中,甲状腺激素与葡萄糖醛酸脱水缩合,促进甲状腺激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中经过肠道厌氧菌产生的P-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可使甲状腺激素游离出来再次被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重新进入肝脏,形成肝肠循环,这一过程对于维持血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正常的甲状腺激素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一个被公认重要“内分泌因素”,在甲状腺激素代谢及外源性甲状腺素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内存在着专性厌氧菌,可以迅速分解甲状腺激素,这是甲状腺激素经肝肠循环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重要环节。另外,部分肠道菌群可以参与甲状腺激素在肠道内的储存和释放,在防止甲状腺激素水平波动方面可能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减少机体对T4补充的需求。肠道菌群还可以调节多种与甲状腺代谢相关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间接影响机体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肠道菌群除了参与内源性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之外,还会影响肠道屏障从而影响外源性甲状腺激素的吸收。在菌群数量增加的情况下,LT4的需求量增加,而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对LT4的调整。菌群引起的消化道功能紊乱也会导致LT4的吸收不良和需要量增加。研究目的本研究是一项于2017年6月进行的横断面研究,是基于2013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后续研究之一。本研究通过收集轻度SCH受试者的粪便及临床数据,并根据血脂水平以及LT4用药情况对受试者进行分组,探究轻度SCH受试者肠道菌群与血脂紊乱、LT4替代治疗的关系,为SC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轻度SCH受试者的粪便及临床数据,并根据血脂水平以及LT4用药情况对受试者进行分组。通过针对受试者粪便样本中菌群16SrDNA进行的高通量测序来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利用a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部分微生物种属的丰度评估等方法,从多个方面揭示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变化。具体分组方法如下:1.自2013年开始研究起,利用完全随机化方法,按照1.5:1的比例将轻度SCH患者分为给予LT4治疗的干预组(LRT组)和不给予LT4治疗的对照组(NC组);2.对于干预组(LRT组)的患者,根据LT4的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3.对于干预组(LRT组)的患者,根据LT4用药剂量在后续随访时是否增加分为进展组(L-D)和非进展组(L-ND);4.将所有受试者根据血脂紊乱的类型分为:轻度SCH合并高TG血症组(STG组)、轻度SCH合并高TC血症组(STC组)、轻度SCH合并高TG高TC血症组(SM组)和轻度SCH血脂正常组(S组)。研究结果1.根据血脂水平分组后,<x多样性分析、PCA分析和PCoA分析等均未发现STG组、STC组、SM组和S组肠道菌群之间具有显着差异。2.干预组(LRT组)与对照组(NC组)a多样性分析、PCA分析和PCoA分析等均未发现肠道菌群之间具有显着差异。3.对于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这三个不同用药剂量组,a多样性分析未发现显着差异。而PCA分析发现,与低剂量组(L组)和中剂量组(M组)相比,高剂量组(H组)的肠道菌群分布呈现出聚集的现象,尤其是在科(Family)、属(Genus)水平的PC1轴上。4.对于SCH进展组(L-D组)和SCH非进展组(L-ND组),a多样性分析未发现显着差异。而PCA分析的结果显示,L-ND组的肠道菌群在PC1轴上分布呈现集中趋势,与L-D组相比个体间离散程度明显减少;PCoA分析结果显示,LND组的肠道菌群在PC1轴上也呈现一定的聚集趋势。5.对于甲状腺激素代谢相关菌种的相对丰度分析发现:(1)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之间臭气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具有显着性差异,高剂量组(H组)臭气杆菌属(CWonWacZer)和肠球菌属(?Ewteracocczw)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2)与SCH进展组(L-D组)相比,SCH非进展组(L-ND组)的理研菌属〇4/如中^)、厌氧棍状菌属(Znaera/rMwcws)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6.对所有样本和干预组(LRT组)行CCA分析发现,血清TC与LT4剂量之间的角度显示为锐角,提示这两个因素对塑造所有样本中肠道菌群特征发挥协同效应。对对照组(NC组)行CCA分析发现,血清TC水平和血清FT4水平在对于肠道菌群影响中均表现为钝角,说明这两个因素在肠道菌群塑造的过程中发挥拮抗作用。研究结论1.血脂紊乱不足以引起轻度SCH患者肠道菌群的显着变化;2.维持轻度SCH患者TSH在正常水平所需的LT4剂量的个体差异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3.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干预甲状腺激素代谢从而影响轻度SCH患者LT4的用药剂量及SCH的进展;4.血清胆固醇可能与左甲状腺素在塑造肠道菌群特征中具有相关作用。

许志亮[2](2021)在《心痛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亚临床甲减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运用心痛宁方治疗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临床疗效,为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临床治疗提供方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痛宁方,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积分、西雅图量表、甲状腺功能、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评价其疗效。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前后心绞痛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总积分(冠心病发病次数、发病时间、发病程度以及服用硝酸甘油次数)比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3.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胸痛、胸闷、神疲乏力、畏寒、自汗、记忆力差等)比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4.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小组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比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西雅图内容除心绞痛发作情况(P=0.10>0.05)外,其余各组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TS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SH比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明显(P=0.0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6.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比治疗前下降(P<0.05),但除甘油三酯外(P=0.330>0.05),其余各组下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前后N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6>0.05),二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8.治疗前后ET-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T-1水平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357>0.05),二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痛宁方可效缓解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临床症状,尤其是在胸闷痛,乏力,自汗、畏寒等方面改善明显,对降低血清中TSH、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着积极作用,联合常规治疗手段,能有效提高疗效,临床上值得运用。

汤磊杰[3](2021)在《Graves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1)明确Graves病(GD)组与健康对照组及GD不同亚组间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尿酸(S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及GD患者的代谢紊乱特点。(2)探讨GD患者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与FPG、血脂、SUA、eGFR、AIP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 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8岁、初发、未治疗GD患者作为GD组(n=48),同期性别、年龄匹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62)行回顾性分析,GD组按是否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H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校正AIP(cAIP)升高分为FPG正常GD1组(n=31)、IFG GD2组(n=17)、血脂正常GD3组(n=26)、血脂异常GD4组(n=22)、SUA 正常 GD5 组(n=36)、HUAGD6 组(n=12)、eGFR 正常 GD7 组(n=34)、eGFR 升高 GD8 组(n=14)、cAIP 正常 GD9 组(n=19)及 cAIP 升高 GD10 组(n=29),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甲状腺功能指标、TRAb、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S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eGFR、cAIP,比较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对影响FPG、血脂、SUA、eGFR及cAIP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果](1)GD 组较对照组 TRAb、FT3、FT4、TT3、TT4、FPG、TG、SUA、eGFR、cAIP 升高(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TC、HDL-C、LDL-C、Scr 减低(P<0.05)。(2)GD 组 FPG、TG、SUA、eGFR、cAIP 较同性别对照组升高(P<0.05),TC、HDL-C、LDL-C、Scr较同性别对照组减低(P<0.05)。GD女性患者组较男性患者组HDL-C更高(P<0.05),SUA、Scr、cAIP、合并TG及HDL-C异常、HUA比例更低(P<0.05)。(3)GD不同亚组组间比较:①与对照组相比,GD2组年龄较高(P<0.05)。与GD1组相比,GD2组FPG较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GD4组TG、年龄、男性占比高(P<0.05)。与GD3组相比,GD4组男性占比、TG、cAIP及cAIP升高比例较高(P<0.05),HDL-C较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GD5组年龄、TG较高(P<0.05),GD6组SUA较高(P<0.05)。与GD5组相比,GD6组男性占比、SUA、HUA占比及Bun较高(P<0.05)。④与GD7组相比,GD8组年龄较小(P<0.05),FT3、FT4、TT4、eGFR较高(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GD10组男性占比及年龄较高(P<0.05)。与 GD9 组相比,GD10 组 TG、cAIP 较高(P<0.05),HDL-C较低(P<0.05)。(4)GD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TG与Scr正相关(P<0.05)、与 HDL-C 负相关(P<0.05);TC 与 HDL-C 正相关(P<0.05);HDL-C 与女性、TC 正相关(P<0.05),与 BMI、TG 负相关(P<0.05);SUA 与 Bun、Scr 正相关(P<0.05),与女性负相关(P<0.05);cAIP与BMI、TG、Scr正相关,与女性、HDL-C负相关(P<0.05)。(5)GD组内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是IFG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是HDL-C降低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45岁及FT3≥10.255pg/ml是危险因素(P<0.05);女性是HUA的保护因素(P<0.05);HDL-C降低是cAIP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 论](1)GD患者易出现IFG、TG、SUA升高及TC、HDL-C、LDL-C降低,cAIP水平明显升高。(2)GD患者中,年龄≥45岁是IFG及HDL-C降低的危险因素,女性是HDL-C降低及HUA的保护因素,FT3≥0.255pg/ml是HDL-C降低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是cAIP升高的危险因素。

王诗蕊[4](2021)在《泌乳素在垂体柄增粗诊断中的应用及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脂代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血清泌乳素水平在垂体柄增粗病因诊断中的应用目的:目前,垂体柄增粗的病因鉴别难度较大,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在垂体柄增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的影像学像表现为垂体柄增粗的病因诊断明确的患者,收集其基线PRL水平等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对纳入患者进行良恶性分组,良性组包括垂体良性肿瘤、垂体炎、“L”类组织细胞增生症、Rathke裂囊肿、垂体脓肿等,恶性组包括生殖细胞肿瘤、转移癌等。比较两组间PRL水平的差异,绘制PRL预测恶性垂体柄增粗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计算最佳诊断切点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排除年龄<15岁、Rathke裂囊肿、颅咽管瘤、转移癌及不伴中枢性尿崩症的患者后,检验既往研究报道的切点PRL1.27×正常上限(upperlimitofnormal,ULN)在本研究队列相似临床特点人群中的诊断准确性。在敏感性分析中,将“L”类组织细胞增生症划为恶性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良性73例(66.3%),恶性37例(33.7%)。恶性组PRL水平为1.32×ULN(P5~P95 0.24~5.49),显着高于良性组PRL水平(0.75×ULN,P5~P95 0.16~3.94)(P<0.001)。PRL 预测恶性垂体柄增粗的 AUC为灵敏度为0.700(95%CI0.593~0.807);最佳诊断切点为1.152×ULN,该切点对应的灵敏度为73.0%,特异度为68.5%。既往研究报道的诊断切点1.27×ULN在本研究队列46例患者中的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53.3%。敏感性分析中,PRL预测恶性垂体柄增粗的AUC为0.744(95%CI 0.647~0.841),PRL的最佳诊断切点为1.152×ULN,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81.6%。结论:血清PRL浓度对于良恶性垂体柄增粗的预测能力欠佳,具有将良性垂体柄增粗误诊为恶性的倾向。第二部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体重和血脂异常研究目的:脑肿瘤幸存者为代谢异常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旨在评估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iGCT)患者的体重、血脂异常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iGCT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患者首次就诊及随访过程中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使用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标准差比值(standardized deviation score,SDS)、超重/肥胖、血脂水平、血脂异常与影像学病灶部位、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垂体前叶功能及激素替代的相关关系。结果:共有106例患者的625条BMI及血脂测量记录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IQR5~59)。49例(46.2%)患者在就诊期间出现超重/肥胖,治疗、糖皮质激素替代与BMI-SDS增长和超重/肥胖风险增加显着相关,性激素替代与BMI-SDS减低和超重/肥胖风险减低显着相关。86例(81.1%)患者在就诊期间出现血脂异常,高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症、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4.2%、58.5%、45.3%、53.8%,下丘脑受累与各类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升高均相关,治疗与高TC血症发生风险升高相关,甲状腺功能低减与高TG血症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治疗、肾上腺功能低减、甲状腺功能低减、性腺功能低减与低H-DLC血症发生风险增加相关,生长激素、性激素替代后TC、LDL-C呈下降趋势,且性激素与高TC血症、高TG血症发生风险降低显着相关。结论:iGCT患者中体重和血脂异常高发,其中下丘脑受累、治疗为iGCT患者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糖皮质激素补充可能加重患者的代谢异常风险,而其他垂体前叶激素替代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代谢异常。

赵珊珊[5](2021)在《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分泌代谢的影响。以期为PCOS合并甲减/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进一步探讨PCOS及甲状腺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筛选2018年8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科研门诊首次诊断为PCOS的患者515例,其中非痰湿证313例,痰湿证202例,根据TSH浓度将符合PCOS及痰湿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3组:Ⅰ组(TSH<2.5μIU/m L,n=121),Ⅱ组(2.5μIU/m L≤TSH≤4.0μIU/m L,n=50),Ⅲ组(TSH>4.0μIU/m L,n=31),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及内分泌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1)痰湿组及非痰湿组PCOS患者比较:痰湿组患者的BMI,WHR,FPG,FINS,餐后120min胰岛素,IR,HDL,LDL,APOB的水平较非痰湿组呈现出明显偏高(P≤0.05);与非痰湿组相比,痰湿组患者LH/FSH,SHBG,TG,FT4及APOA/APOB呈现出差异性明显的低水平(P<0.01);两组年龄,FSH,LH,E2,T,DHEAS,AND,120min葡萄糖,TC,APOA,FT3,TSH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痰湿证型患者Ⅰ组、Ⅱ组及Ⅲ组间比较:临床指标及外在特征的比较:Ⅰ(TSH<2.5μIU/m L)组的WHR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三组间其余各项指在统计学上均未显现出明显的区别,但Ⅱ组及Ⅲ组的体重、BMI高于Ⅰ组,且三组患者均显示为肥胖,均为腹型肥胖;性激素水平的比较:不同TSH浓度各组间性激素水平的比较:Ⅰ组AND值相比较于Ⅱ组及Ⅲ组呈现显着偏低(P≤0.05),而Ⅱ组及Ⅲ组的SHBG低于Ⅰ组(P≤0.05),且Ⅲ组低于Ⅱ组,三组间其余各项性激素水平均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但Ⅱ组、Ⅲ组的T值较Ⅰ组相比有增高趋势;糖代谢指标的比较:Ⅰ组FPG、FINS值显着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及Ⅱ组餐后30min胰岛素水平相比较于Ⅲ组明显增高(P≤0.05),Ⅱ组和Ⅲ组的IR值同Ⅰ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且三组IR均>2.69。三组间餐后30min葡糖糖水平,餐后60min、120min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在统计学上未呈现出明显差异;脂代谢指标的比较:Ⅰ组与Ⅱ组的APOA/APOB值与Ⅲ组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低水平(P≤0.05),三组其余各脂代谢指标间于统计学上未有明显差别,但Ⅱ组及Ⅲ组的TG,LDL值高于Ⅰ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比较与Ⅰ组相比Ⅱ组及Ⅲ组TSH显着升高(P≤0.05),且Ⅲ组TSH浓度显着高于Ⅱ组(P≤0.05),三组间FT3,FT4水平间的差异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与其他证型的PCOS患者相比,痰湿证型PCOS患者在体内性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及糖脂代谢方面均表现出更加紊乱的状态(2)痰湿证型PCOS合并甲减/亚临床甲减患者的激素水平、糖脂代谢紊乱现象更加严重,提示TSH对PCOS患者升级及内分泌系统的负面影响,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需给予高度的重视、提前的预防和及时的药物干预,以期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方蓓[6](2021)在《燮和饮治疗PCOS伴SCH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燮和饮治疗肥胖型PCOS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评价燮和饮预防和治疗肥胖型PCOS伴SCH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血栓形成倾向的应用前景,为祖国医学改善PCOS伴发病及血栓形成倾向提供经验和思路。方法:病例来自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选择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经诊断分别符合肥胖、PCOS和SCH,中医符合痰湿证的患者。将纳入研究的9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燮和饮口服(经期停服),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口服,两组均协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证候积分,再以TSH=4mIU/L为截点分层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1.两组均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均能有效改善LH、LH/FSH、T、SHBG、FAI、PRL(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LH、LH/FSH、SHBG、FA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均能降低TSH(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均能有效降低FINS、HOMA-IR、BMI(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D-D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综合有效率为73.90%,对照组为75.70%,但两组间综合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以TSH=4mIU/L为截点分层比较:(1)治疗前,2.5mIU/L≤TSH<4mIU/L 患者的 LH、LH/FSH、PRL、HOMA-IR、BMI、中医证候积分低于4mIU/L≤TSH<10 mIU/L患者(P<0.05)。(2)在 2.5mIU/L≤TSH<4mIU/L 时,治疗组在改善 TSH、FINS、HOMA-IR、BM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4mIU/L≤TSH<10 mIU/L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2.5mIU/L≤TSH<4mIU/L 组治疗后综合有效率为 80.00%,4mIU/L≤TSH<10 mIU/L组为6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燮和饮可以显着改善PCOS伴SCH的中医临床证候以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调节其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2.根据分层比较,TSH水平越高,PCOS伴SCH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使得中西医治疗有效率降低,提示PCOS患者甲状腺功能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治对于PCOS伴SCH患者的必要性。而TSH在正常范围内轻度升高时,燮和饮具有比二甲双胍更优的疗效,体现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优越疗效。

李佳蓉[7](2021)在《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及脂肪肝的关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既往针对甲状腺功能与血脂及脂肪肝(Fatty liver,FL)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最新证据显示,如果在分析上述关系时能够基于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抵抗理论,那么这些看似矛盾的结果可能得以合理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单一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整合甲状腺功能指标FT3与FT4的比值(FT3 to FT4 ratio,FT3/FT4)、甲状腺反馈分位数指数(thyroid feedback quantile-based index,TFQI)与血脂及FL的关系,同时就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脂及FL的关系进行亚组分析。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实验室进行甲功甲炎检测的7689例体检人群数据。收集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和临床化验结果。根据有无血脂异常或有无FL,将所有受试者分为2组,比较2组之间所有指标的差异。FT3、FT4、TSH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用FT3除以FT4的比值FT3/FT4表示TH的外周抵抗,将FT4代入公式计算TFQI(FT4)以评估对TH的中枢抵抗。同时,将FT3代入公式计算TFQI(FT4)的衍生指数TFQI(FT3)。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单一及整合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及FL的关系。结果:经多因素调整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FT3/FT4分层1相比,分层3发生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及FL的风险分别增加58%(95%CI 1.33-1.86,P<0.001),31%(95%CI 1.13-1.53,P=0.001),25%(95%CI1.07-1.46,P=0.006)和44%(95%CI 1.20-1.73,P<0.001)。与TFQI(FT3)分层1相比,分层3发生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及FL的风险分别增加57%(95%CI 1.33-1.86,P<0.001),31%(95%CI 1.12-1.53,P=0.001),25%(95%CI 1.07-1.46,P=0.006)和44%(95%CI 1.20-1.73,P<0.001)。亚组分析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高TC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OR 0.44,95%CI 0.20-0.94,P=0.033),(OR 0.37,95%CI 0.16-0.84,P=0.018)】,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 1.84,95%CI 1.07-3.16,P=0.027),(OR 2.01,95%CI 1.10-3.65,P=0.022),(OR 1.79,95%CI 1.04-3.07,P=0.036)】,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FL的患病风险无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P=0.160,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P=0.224)。结论: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密切相关;TFQI(FT3)可能是评估甲状腺功能与血脂和FL关系的一个新指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FL无关。

杜优[8](2021)在《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干预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文中认为1目的:观察具有温肾健脾活血通络作用的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对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相关指标(甲状腺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彩超颈动脉内中膜(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类患者的可能作用机理,以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治疗,为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甲减合并CAS疾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阳虚血瘀证的甲减合并CAS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左甲状腺素钠片+阿托伐他汀钙;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蓉芪通络颗粒。疗程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3结果:3.1对中医证候的疗效:经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统计学比较组内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0.05),研究组更明显(p<0.05);单项积分的比较发现研究组各项症状(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浮肢肿、夜尿频多、健忘、大便异常、失眠、肌肤甲错)较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健忘和肌肤甲错方面无明显作用(p=1.00),其余症状获改善(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2对甲状腺功能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TSH、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的变化,各组TS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T3、FT4较前有所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3.3对血脂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HDL-C均发生正向变化,TC、TG、LDL-C均值较前减小,HDL-C均值较前有所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改善(p<0.05),且研究组方案更显优势(p<0.05)。3.4对HCY,hs-CRP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均较前降低,两组患者HCY,hs-CRP水平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更突出(p<0.05)。3.5对IMT,斑块面积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和斑块面积测定值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对照组减少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减少程度明显(P<0.05)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3.6安全性结果分析:治疗期间未有需要停药或其他特殊处理的不良反应,12周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安全性指标获良性改善,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可安全应用于临床。4结论:有温肾健脾活血通络作用的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他汀类药物联用,能够有效地调节血脂、改善甲状腺功能低下,减少IMT及斑块面积,对于甲减合并CAS的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相当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李广称[9](2020)在《中药联合L-T4干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血脂异常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Meta的方法分析中药联合L-T4与单纯L-T4相比,在改善患者症状、TC、TG及甲功水平的疗效评价,为中药治疗甲减伴血脂异常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1.使用电脑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INA DATA)、维普数据库(CQ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之日起到2020年7月15日。2.设定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联合L-T4干预治疗甲减伴血脂异常的文献。3.提取文献的基本资料,采用改良版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评分。4.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录入到WPS-2019软件统计,用Revman5.3软件对WPS-2019里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依据数据的森林图评估中药干预的疗效,依据漏斗图评估数据的发表偏倚风险。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符合条件的26篇文献。2.文献基本信息结果:26篇文献均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试验,共涉及患者2109名,其中治疗组1056名患者,对照组1053名患者。各个文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文献质量评定结果:26篇文献中有20条为低质量文献(得分≤3分),6条为高质量文献(得分≥4分)。4.临床数据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1)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55,95%CI(2.72,4.64),P<0.00001],中药联合L-T4疗效优于单纯L-T4组,且各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的同质性;降低中医症候总积分[SMD=-1.47,95%CI(-1.84,-1.10),P<0.00001],中药联合L-T4疗效优于单纯L-T4组。但数据异质性较高,通过对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稳定。2)改善中医症状:改善畏寒怕冷症状[MD=-0.70,95%CI(-0.79,-0.61),P<0.00001],疗效优于单纯L-T4组,且各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的同质性。缓解面肢浮肿方面[MD=-0.50,95%CI(-0.73,-0.27),P<0.00001],中药的干预具有良好的疗效相比单纯L-T4组,但是数据有较高的异质性,通过对文献分析找到了异质性的来源,说明数据具有良好的可靠性。3)改善甲功水平:FT3指标效应合并量结果为[SMD=1.15,95%CI(0.85,1.46),P<0.00001]、TSH指标效应合并量结果为[SMD=-1.48,95%CI(-1.91,-1.05),P<0.00001]、FT4指标效应合并量结果为[SMD=1.23,95%CI(0.92,1.54),P<0.0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异质性较高,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稳定,说明在L-T4基础上使用中药对以上指标的干预疗效优于单纯L-T4组。4)改善血脂水平:TC指标效应合并量结果为[MD=-1.07,95%CI(-1.28,-0.86),P<0.00001]、TG指标效应合并量结果为[MD=-0.67,95%CI(-0.83,-0.52),P<0.00001],以上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指标的异质性较高,分析森林图显示各指标数据的95%CI横线大都未与无效线相交,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各指标结果较稳定,说明在L-T4基础上使用中药对以上指标的干预疗效优于单纯L-T4组。5.发表偏倚:对26篇文献的临床有效率进行漏斗图分析,显示散点分布较均匀对称,有少量散点分布不均匀对称,说明整体发表偏倚不显着。但其他结局指标有一定的发表偏倚,可能和文献质量不高相关。6.不良反应及安全指标结果:8篇文献未描述此项结果;11篇文献未见明确的不良反应,7篇文献详细的描述了不良反应;16篇文献安全指标正常,2篇文献报道了肝功异常。结论:1.中药联合L-T4相比单纯L-T4能提高甲减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TSH、FT4、FT3、TG、TC水平上明显优于单纯L-T4对照组。2.甲减伴血脂异常的高质量文献较少。

王明晶[10](2020)在《温肾助阳、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甲减合并血脂异常(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温肾助阳,解毒化痰通络为方法,治疗甲减合并血脂异常(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观察其治疗效果,评价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疗区住院及门诊就诊,诊断为甲减合并血脂异常(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的患者7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使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温肾助阳、解毒化痰通络中药汤剂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血脂康胶囊口服的治疗方式。对72例患者观察12周(3个疗程),以甲状腺激素水平、抗体水平、血脂水平、体重指数、甲状腺彩超、临床症状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以及便常规作为安全性指标,观察该法治疗甲减合并血脂异常(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24.0分析软件计算。结果: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P>0.05),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应用温肾助阳、解毒化痰通络的方法治疗甲减合并血脂异常(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抗体水平、调节血脂代谢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效果好,临床观察中未见毒副作用,用药观察期间也没有出现其它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对甲减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经过临床数据分析证实,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抗体浓度以及调节血脂异常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在临床研究中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巨大的作用。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1.核仁素过表达增加肝脏糖原含量并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糖代谢紊乱 2.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肠道菌群与左甲状腺素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NCL过表达增加肝脏糖原含量并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糖代谢紊乱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肠道菌群与左甲状腺素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2)心痛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亚临床甲减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1.冠心病相关概况
    2.亚临床甲减相关概况
    3.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研究
    4.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
    5.亚临床甲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
    6.药物治疗
    7.总结
二、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中医研究现状
    1.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中医对冠心病病因病机探讨
    3.治疗
    4.亚临床甲减的中医研究
    5.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中医治疗
    6.总结
三、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和纳排标准
    2.治疗前准备
    3.研究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分析
    6.结果
    7.安全性评价
    8.讨论
    9.心痛宁方机理分析
    10.研究结论
    11.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Graves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相关数据赋值表
综述 Graves病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泌乳素在垂体柄增粗诊断中的应用及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脂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血清泌乳素水平在垂体柄增粗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体重和血脂异常研究
    1. 前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鞍区肿瘤患者的代谢异常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PCOS的认识
        1.1 PCOS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上的认识
        1.2 中医在PCOS中医证型上的研究
    2.中医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
    3.现代医学对PCOS的研究
    4.现代医学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
        4.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述
        4.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机体的影响
        4.2.1 对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4.2.2 对心血管系统及血脂的影响
        4.3 对PCOS患者的影响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PCOS患者证型分布情况
        3.2 痰湿证型PCOS患者不同TSH浓度分组情况
        3.3 痰湿证型及非痰湿证型PCOS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
        3.4 不同TSH浓度各组间临床指标及外在特征的比较
        3.5 不同TSH浓度各组间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3.6 不同TSH浓度各组间糖代谢指标的比较
        3.7 不同TSH浓度各组间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3.8 不同TSH浓度各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比较
讨论
    1.痰湿证型PCOS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特征分析
    2.不同TSH浓度痰湿证型PCOS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3.不同TSH浓度痰湿证型PCOS患者性性激素水平差异分析
    4.不同TSH浓度痰湿证型PCOS患者糖代谢差异分析
    5.不同TSH浓度痰湿证型PCOS患者脂代谢差异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6)燮和饮治疗PCOS伴SCH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 PCOS伴SCH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PCOS患者中SCH的诊断
        1.2 SCH影响PCOS患者生殖的可能机制
        1.3 SCH与PCOS的共同病理特征
        1.4 SCH及PCOS引起的女性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
        1.5 PCOS伴SCH的诊治
    2. PCOS伴SCH的中医学研究
        2.1 “异病同治”理念下的PCOS伴SCH的病因病机分析
        2.2 从虚、痰、瘀论治PCOS伴SCH
        2.3 基于“治未病”理论调摄PCOS伴SCH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观察方法
        2.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治疗前比较
        3.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3.4 两组TSH水平比较
        3.5 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3.6 两组凝血纤溶指标比较
        3.7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3.8 以TSH=4mIU/L为截点分层比较
        3.9 安全性指标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痰瘀”之现代医学的思考
        2.1 “痰瘀”之本在于虚
        2.2 “痰瘀”与PCOS伴SCH的西医病理特征
    3. 燮和饮方药分析
        3.1 “补虚不忘治实
        3.2 现代药理分析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分析
        4.2 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
        4.3 对TSH水平的影响分析
        4.4 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分析
        4.5 对APTT、D-D的影响分析
        4.6 对于综合疗效的影响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及脂肪肝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设计
    2.2 资料收集
    2.3 生化指标测量
    2.4 甲状腺功能指标测量
        2.4.1 单一甲状腺功能指标测量
        2.4.2 整合甲状腺功能指标计算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相关分析
    3.3 回归分析
    3.4 亚组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功能与脂代谢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干预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标准
        3.4 安全性观察实验室检验及检查指标
        3.5 随访
        3.6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4.2 治疗前数据分析
        4.3 治疗前后数据统计分析
        4.4 安全性观察
        4.5 小结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传统医学对甲减和CAS的认识
        1.1 甲减的病因病机
        1.2 甲减的治疗
        1.3 CAS的病因病机
        1.4 CAS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甲减和CAS的认识
        2.1 甲减的发病机制
        2.2 甲减的治疗
        2.3 CAS的发病机制
        2.4 CAS的治疗
    3 甲减和CAS相关性研究
        3.1 病因病机
        3.1.1 传统医学病因病机
        3.1.2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
        3.2 治疗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立法依据
    2 组方分析
        2.1 配伍分析
        2.2 中药溯源
        2.3 现代药理研究
    3 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对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3 对甲状腺功能疗效分析
        3.4 对血脂疗效分析
        3.5 对HCY,hs-CRP疗效分析
        3.6 对IMT,斑块面积疗效分析
        3.7 安全性结果分析
    4 机理探讨
    5 思考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途径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9)中药联合L-T4干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血脂异常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温肾助阳、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甲减合并血脂异常(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 西医研究
        2.1 西医对甲减合并血脂异常的认识
        2.2 甲减合并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
        2.3 甲减合并血脂异常的特点
        2.4 甲减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现状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设计与观察方法
    4 研究结果
    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四、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1.核仁素过表达增加肝脏糖原含量并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糖代谢紊乱 2.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肠道菌群与左甲状腺素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D]. 姚振宇. 山东大学, 2021(11)
  • [2]心痛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亚临床甲减临床研究[D]. 许志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Graves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汤磊杰.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泌乳素在垂体柄增粗诊断中的应用及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脂代谢研究[D]. 王诗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分析[D]. 赵珊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燮和饮治疗PCOS伴SCH的临床研究[D]. 方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及脂肪肝的关系分析[D]. 李佳蓉.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8]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干预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D]. 杜优.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中药联合L-T4干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血脂异常的Meta分析[D]. 李广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温肾助阳、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甲减合并血脂异常(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 王明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