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与幼儿园教育“一二一”(论文文献综述)
常梦珂[1](2021)在《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幼升小的孩子,面临学习环境变化、教学方式变化导致的学习不适应问题,并影响到学习成效乃至于个体的综合发展。这就需要家长认识到这一问题,基于儿童情况以及幼小衔接教育需求参与到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教育中,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幼升小适应阶段。因此,本文选择研究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这一课题,调查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及对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分析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儿童学习适应性角度,探索改善幼小衔接阶段父母教育方式的策略。研究使用文献法、问卷法与访谈法对信阳三所大型幼儿园总计23个大班、幼小衔接班的566名幼儿及幼儿家长、12名幼小衔接主班教师、三所大型幼儿园所在学区的四个小学8名一年级教师,运用《幼小衔接阶段父母教育调查问卷》和《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整体层面来说,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参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适应及同伴关系。从个体角度来说,教育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日均工作时间、月收入等在教育观念、教育参与及学习适应性上存在差异。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教育观念及其各维度、教育参与及学习活动参与、生活自理参与与亲子沟通参与,对于学习适应性的回归结果显着;教育目的认识及教育参与、生活自理参与、人际交往参与、亲子沟通参与对同伴关系的回归系数显着。在了解到父母参与5-6岁儿童幼小衔接教育整体情况后,进一步就教育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父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幼小衔接教育观念认知不完善、参与不均衡等问题。则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中,优化父母教育策略,首先应该提升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学习适应性教育的认识与教育能力,强化父母幼小衔接教育及学习适应性参与。其次,应该促进幼儿园及学校作用的发挥,通过专业咨询服务以及家校共同制定教育计划等,形成幼小衔接教育体制。最后,加强幼小衔接社会环境建设,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张婧婕[2](2020)在《基于双向衔接视角的大班儿童入学准备活动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关注到儿童的入学准备,入学准备活动逐渐成为各个幼儿园与小学开展的重要合作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园与小学进行各种以“入学准备”为主题的活动,以此帮助大班儿童进入小学后较顺利地开始新的学习与生活。然而这些活动中因为时间、教学安排等因素,使其不仅存在着单向化、形式化的问题,还没有较大程度改善入学后儿童对小学生活、学习不适应的状况。因此,本研究以S幼儿园与N小学开展的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为个案,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作为收集、分析资料的研究方法。首先,收集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树立了解双向衔接、入学准备、入学准备活动等相关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其次,进入研究现场,运用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S幼儿园与N小学开展的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活动,从活动的简要回顾、活动的架构、活动实施三个方面收集资料。第三,活动后,为了了解S幼儿园与N小学对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评价如何,对S幼儿园活动后进行一定的回访,并对幼儿园开展的评价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并且在大班儿童入学后,研究者走进N小学了解活动后新生入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以上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挖掘S幼儿园与N小学开展的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发现,S幼儿园在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中,存在着入学准备活动整体架构不完整;幼儿园教师在活动中角色的缺失;使活动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N小学在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中,存在着小学教师参与频率较低;小学缺乏与幼儿园环境的衔接;没有开展帮助儿童顺利过渡的活动的问题。S幼儿园、N小学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双方开展的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单向化、形式化的地方。经过进一步的走访,发现影响S幼儿园、N小学共同开展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因素是对入学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工作繁忙对活动开展的不重视,幼儿园、小学缺乏对环境衔接的意识并且没有针对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开展的行动方案。为了优化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首先,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规范入学准备活动。其次,需要社区的支持,构建家园校教育体系。最后,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幼小交流工作室”谋求共同发展。
马胜[3](2020)在《部队幼儿园的风采 ——对长沙市S园园本文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正如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园本文化于一所幼儿园而言同样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强大的文化底蕴作为内在动力来支撑和推进。当前很多幼儿园都投身于园本文化的建设中,以期在激烈的市场逐鹿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以及实物分析法搜集资料。选取了长沙市一所部队幼儿园S园进行实地观察、亲身体验,深刻揭示部队幼儿园的文化。本研究发现,园本文化的形成条件是身份、独特的气质、凝练的价值观、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园本化的课程,建议幼儿园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以人为本,注重园本文化的积累、沉淀、浸染。本研究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选题缘起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说明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部队幼儿园的身份彰显。从个案园的园所历史出发,描述和分析其物质环境中展现的部队幼儿园的独特文化面貌。第三部分:部队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课程。从个案园的教育理念及园本课程中揭示其军事体育文化。第四部分:部队幼儿园的管理及教师心态。分析个案园的组织管理特色及精神风貌。第五部分:个案园园本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与问题。基于对个案园文化事实的思考,总结其园本文化建设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对园本文化建设的思索。对幼儿园建设园本文化提出建议。
邱子漫[4](2020)在《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室内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优质幼儿园的供给变得十分稀缺,幼儿园室内设计的研究成为学术界与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风靡全球,国内教育界也将瑞吉欧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和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建设中。瑞吉欧教育因其理念独树一帜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导致其对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剖析了瑞吉欧教育的主要思想,将其中对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部分进行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设计产生了侧重倾听记录、避免过度保护、提供探索方式、制造温馨氛围、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教育资源、融合文化资源、促进幼儿交往、注重美德教育、利于激发创造力、强调互动合作、小空间的分割等设计启发,证明了将瑞吉欧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以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多个幼儿园室内设计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找出现有幼儿园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结合以上研究,总结和阐述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启发和运用方法。将瑞吉欧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不同区域的运用方法进行举例分析和说明,即具体阐述瑞吉欧教育理念的思想和教育观点对幼儿园室内设计不同区域的针对性运用,得出创造多变空间、运用多种特殊材质、增加交往空间面积占比、采用适宜尺寸、提供教育功能、提高开放性等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设计方法。最后根据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需求和影响,结合本文研究掌握的设计方法,完成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室内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分析、施工图和效果图的绘制。
徐芳婷[5](2020)在《幼儿园音乐教师韵律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学前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领域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提出了针对性更强、更具体的实施要求。学前儿童音乐韵律活动实施的主体---幼儿园音乐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儿童音乐能力的获得和培养造成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的教学实施现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音乐韵律活动的研究资料,以幼儿音乐教育科学、幼儿音乐心理学和幼儿教育法为理论基础,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在H市的三所不同性质的园所中,针对性地选择三位教师作为调研对象,对其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堂管理以及课程评价展开实地调研,并以此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在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普遍对于现有的教学设计采取“拿来主义”,在没有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和普遍缺乏二次备课的情况下,造成当前部分教学内容和园内现有资源的不对称,导致实际的教学活动实施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基于某些客观或主观上的原因,教师在课程实施的环节中出现了专业性的失误现象。在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中会出现音乐基本技能演示的错误示范(音准与节拍等)。这些行为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音乐基本能力发展。再次,教师实施课堂管理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伦理危机,比如教师在课堂中一些不当的惩戒言行,或者部分教师采取的一些“冷暴力”的课堂管理方式。这些行为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和对音乐课程的感受。最后,教师的课程评价环节普遍采取教师主观性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环节。此外,教师评价和反思难以做到及时、专业、有效。因此,对教师日后课程的改进很难起到推动作用。本研究以学前儿童音乐韵律活动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教学主体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堂管理和课程评价展开调查,发现其中的共有问题,在参考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兼容并蓄和去功利化,构建因地制宜的创生课程设计和立足长远的融合课程目标。二是在转变课程实施内容的同时,拓宽教师的培训通道,通过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和园内资源构建共生型的教师生态体系。三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调整心态和角色,培养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用爱打造有温度的课堂环境。四是课程监管体系中建立可视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采用主、客观评价模式并行,最终达到真正提高课程质量的目的。
李丹[6](2019)在《L县幼儿园开展易地研训现状研究 ——以L县三所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易地研训是L县公办幼儿园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模式,其主旨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它以每所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园所规模、现阶段发展目标等为依据,选择现状相似、发展目标基本相同、师资配备相当的园所来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本研究将L县三所新建公办幼儿园开展易地研训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三所幼儿园的现状为:均为新建园所,中青年教师比重高,初任职教师占比近1/3,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亟待提升;幼儿园财务能力有限,系统内配置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园本教研无法有效开展,缺乏专业引领。因此,在人力、财力、物力均很匮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易地研训很有必要。三所幼儿园采取“交换地点、共享平台、共谋进步”的模式,打破幼儿园在探索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中“自谋发展、闭门造车”的现况,集中人财物共同搭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共同承担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责任。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形式探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通过问卷法、访谈法,了解易地研训活动开展背景;通过行动研究法展现易地研训开展的过程及改进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法探求易地研训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及亮点。结果显示:易地研训开展后三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明显进步,师德素养明显提升。接下来L县将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继续践行易地研训,不断改进方法、创新思路,让更多参加易地研训的幼儿园教师从中受益。
王瑶[7](2019)在《4-6岁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个案研究 ——以西安市S艺术培训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家长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以及幼儿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幼儿园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已无法单纯满足幼儿音乐学习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幼儿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而社会音乐教学活动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基本途径,各种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都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因此,关注幼儿社会音乐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西安市S艺术中心幼儿音乐启蒙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社会音乐教学活动进行个案研究。笔者以音乐启蒙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与实施、师幼互动及教学评价与反思为切入点,对S艺术中心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调查发现:幼儿社会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有:1.寓语言与动作于音乐教学活动。2.多种音乐教学方法的融合。3.注重教学的游戏性与创造性。4.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5.注重亲子教育。存在的不足有:1.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构缺乏平衡性,情感维度缺乏层次性。2.教学活动内容类型不平衡,缺乏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合理预估。3.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缺乏交流互动。4.师幼互动中教师敏感性、反馈质量、语言提示一般。5.教学评价主体性缺乏。影响因素有:1.S艺术中心教学管理制度缺失。2.音乐启蒙班师资队伍问题。3.家长的教育教学态度。根据以上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笔者提出了六方面的建议与构想:1.具化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平衡教学内容,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3.加强教学组织与实施,强化过程的“交互性”。4.追求教学过程师幼互动的“多维度性”。5.多主体参与评价,构建完整教学评价体系。6.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师资水平。希望通过以上的建议,促进幼儿社会音乐教学活动更好的实施。
胡静[8](2019)在《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及指导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手指操游戏,即运用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指来进行想象、创造、表示,经过唱诵相对应的语言以及随之而变化的手部动作去创设场景从而开展的游戏活动。手指操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对于儿童的小肌肉动作来说,能够增进其灵活性,有利于幼儿生活技能的形成以及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手指操是幼儿园指导游戏活动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幼儿的成长、发育以及发展的道路上拥有特殊的价值。当前学前教育的学者们开始将视角从宏观操类运动、室外游戏活动转向微观手部精细动作游戏研究,手指操游戏被少数运用于学前一线教学。以建构幼儿手指操游戏体系,研究幼儿手指操游戏指导策略为目的,以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建构理论、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并以此作为编制调查内容的理论依据。运用调查法,调查幼儿园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及指导活动策略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发现:纸质版和电子版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的分类分别占34.4%和59.5%;对于内容编制的了解占比67.7%;与各知识领域结合编制的占比67.70%;内容编制来源各有不同;创新游戏编制意识的占比43.1%。幼儿手指操游戏主要指导方式为讲授法;指导活动时间的占比40.39%;时长集中在16-20分钟;评价教师的方式主要为教师互评;评价学生的方式主要是集体展示。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幼儿园幼儿手指操游戏及其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有:幼儿手指操游戏分类意识缺乏、方式单一、比例不均;内容认识狭窄、更新缓慢、来源窄化;结合其他领域意识弱化、数量匮乏;编制意识缺乏、活动偏少。幼儿手指操游戏指导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指导活动时间以及时长的不合理;师生评价方式表面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幼儿手指操游戏研究、开发不受重视;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体制的管理缺陷;手指操游戏指导模式滞后。以泰勒课程编制理论、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化理论为基础,提出改进幼儿园幼儿手指操游戏及其指导策略的对策:一是分类创编幼儿手指操游戏,分别有语言类、数学类、生活类、健康类、社会类、艺术类、动物类、植物类等手指操游戏。二是实施“合作互动式”幼儿手指操游戏指导策略主要包括:合作互动式策略、自主探索式策略、生活体验式策略、榜样示范式策略、情景表演式策略、实物感知式策略。
朱萌[9](2017)在《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制订与实施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而幼儿园教育计划则指的是幼儿教师依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活动和时间的过程,主要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其中日计划主要通过一日生活安排和周计划体现。幼儿园教育计划是幼儿园课程的体现,对幼儿园教育计划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充实农村幼儿园教育计划的相关研究,为乡镇幼儿园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教育计划提供借鉴和指导。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5个乡镇中每所乡镇随机选取一所幼儿园,对其教育计划制订与实施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教育计划制订的现状主要从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各类教育计划制订的总体情况、各类教育计划内容衔接与组成情况进行分析。教育计划的实施从教育计划实施的几个特性考虑,主要是①完整性与流畅性。②稳定性与灵活性。③多样性与平衡性。④适宜性与个体性。通过对现状的描述,试图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发现,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制订缺乏完整性、教育计划制订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教育计划从文本制订到实施缺乏衔接性、教育计划实施存在主观随意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缺乏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幼儿园教育计划相关培训不足、幼儿园缺乏对教育计划的有效管理与评价。对此,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建议:1.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育计划的相关培训,提供教育计划指引性文件;2.园长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3.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育计划制订与实施能力;4.园长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化教育计划审查与评价制度。
雷丽丽[10](2016)在《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底蕴。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学前教育领域,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带动家长和社区人员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普及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然而,目前幼儿园存在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不足、应用水平低等问题,加之缺少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引,使得在幼儿园开展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开展实践调研,对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了当前教育领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情况,厘清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以A幼儿园端午节为例,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呈现出具体的实践操作实例。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即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提升不同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以及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本身及其教育价值认识不到位,幼儿园课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利用不足,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组织方法不当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教育合力。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策略:提升教师文化素养,重视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加强教师教学培训,改善课程从计划到评价的质量;加强多边交流合作,构建教育内外支持系统。最后,在综合分析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就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三点展望:寻求足够的理论支撑,增加研究的样本容量和增加实践环节的循环体验。
二、社区与幼儿园教育“一二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与幼儿园教育“一二一”(论文提纲范文)
(1)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影响儿童后续学业表现 |
二、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密切相关 |
三、家长参与对幼小衔接工作极为重要 |
四、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学习适应性 |
二、父母参与幼小衔接 |
三、幼小衔接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二、哈克的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父母参与 |
二、幼小衔接 |
三、学习适应性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幼儿家长 |
二、幼儿 |
三、幼儿教师 |
四、一年级教师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幼小衔接阶段父母教育调查问卷 |
二、幼小衔接工作访谈提纲 |
三、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
第四章 调查结果 |
第一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描述统计 |
一、样本基本情况 |
二、描述统计 |
第二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检验 |
一、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差异检验 |
二、父母参与5-6 岁儿童幼小衔接教育差异检验 |
第三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
一、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
二、实证结果总结 |
第五章 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问题 |
一、幼小衔接教育认知不完善,影响教育参与 |
二、幼小衔接参与不均衡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一、父母对幼小衔接教育认识存在误区,教育能力与需求存在落差 |
二、幼儿园及学校引导不全面 |
三、幼小衔接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完善 |
第六章 改进建议 |
第一节 提升家长认识能力,改善幼小衔接教育参与情况 |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孩子发展特点 |
二、家长必须合理定位家庭教育责任,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
三、提高父母幼小衔接及学习适应性参与 |
第二节 注重家园合作教育,发挥幼儿园及学校的引导作用 |
一、构建家园、家校共育平台 |
二、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
三、家校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教育计划 |
第三节 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社会环境的建设 |
一、强化政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规范和引导 |
二、推动幼小衔接的社会文化优化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双向衔接视角的大班儿童入学准备活动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入学准备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
(二)入学准备活动中存在着的现实问题 |
(三)入学准备活动需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双向衔接 |
(二)入学准备 |
(三)入学准备活动 |
四、文献综述 |
(一)双向衔接视角的相关研究 |
(二)“入学准备”概念演变的相关研究 |
(三)入学准备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
(四)入学准备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
(五)关于入学准备参与者的研究 |
(六)关于入学准备活动的研究 |
(七)文献评析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S幼儿园与N小学开展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简要历程及现状深描 |
一、S幼儿园与N小学开展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简要历程 |
(一)S幼儿园与N小学基本情况的简要概述 |
(二)S幼儿园与N小学开展入学准备活动的简要回顾 |
二、S幼儿园与N小学对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整体架构 |
(一)S幼儿园与N小学对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整体构想 |
(二)S幼儿园与N小学对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架构 |
三、S幼儿园与N小学对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实施 |
(一)初探小学生活: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
(二)领略小学风采:趣味运动会 |
(三)促进幼小交流:共度六一 |
四、S幼儿园与N小学关于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评价 |
(一)S幼儿园在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后的评价 |
(二)N小学在儿童入学后的评价 |
第三章 S幼儿园与N小学在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中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
一、S幼儿园在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一)入学准备活动整体的架构不够完整 |
(二)幼儿园教师在活动中角色的缺失 |
(三)活动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
二、N小学在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教师在活动中参与频率低 |
(二)小学环境缺乏与幼儿园环境的衔接过渡 |
(三)小学缺乏帮助新入学儿童顺利过渡的活动 |
三、影响S幼儿园与N小学进行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因素 |
(一)“入学准备活动就是入学准备” |
(二)“工作繁忙,时间紧迫” |
(三)幼儿园、小学缺乏对入学准备活动环境衔接的意识 |
(四)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缺乏完整的行动方案 |
第四章 S幼儿园与N小学双向衔接入学准备活动的改进建议 |
一、政策指导:出台政策措施,规范入学准备活动 |
(一)肃清乱象:杜绝超前教育,明确衔接义务 |
(二)规划区域:建立地理优势,便于双向衔接 |
二、社区支持:整合幼小资源,构建家园校教育体系 |
(一)成立儿童活动中心:促进三方交流,帮助儿童成长 |
(二)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教育服务,监督活动开展 |
三、联动机制:开办“幼小交流工作室”谋共同发展 |
(一)共同营造双向衔接环境 |
(二)共同构建“入学准备”主题活动 |
(三)共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
(四)共同打造“入学过渡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部队幼儿园的风采 ——对长沙市S园园本文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园本文化对幼儿园的重要性 |
二、研究者本人的困惑与好奇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部队幼儿园 |
二、风采 |
三、园本文化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这就是我”——部队幼儿园身份的彰显 |
第一节 “光辉”的历史 |
一、诞生与发展 |
二、迁址与重建 |
第二节 部队幼儿园的身形 |
一、周边环境:国防教育宣传长廊 |
二、独特的风景线——“三道岗” |
三、主体建筑——部队幼儿园的“气势” |
四、无处不在的军队印记 |
第三章 军事体育文化的烙印——部队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课程 |
第一节 独树一帜的理念及目标 |
一、办园理想:办军队名园 |
二、教育理念:顺天致性守望花开 |
三、目标追求:毅力与气性 |
第二节 园本化的军事体育课程 |
一、S园军事体育课程的由来 |
二、S园军事体育课程实施中的资源利用 |
三、S园军事体育特色活动的开展 |
第四章 从严治园——部队幼儿园的管理及教师心态 |
第一节 组织管理:“严”字当头 |
一、岗位设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二、细致入微的管理内容 |
三、雷厉风行的管理风格 |
第二节 工作状态:“马不停蹄”地运转 |
一、“L老师的一天”——繁冗的日常工作 |
二、“课间操练习要抓紧了”——应接不暇的活动 |
三、陪孩子玩的时间都没有:“忙”的意义 |
第三节 教师心声:她们如是说 |
一、A老师:“累并快乐着” |
二、B老师:“我太难了” |
三、C老师:“得过且过” |
四、D老师:“我行我素” |
五、E老师:“想走又不想走” |
第五章 步履蹒跚——S园园本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与问题 |
第一节 S园园本文化建设的经验 |
一、打造符合幼儿园自己的身份与气质 |
二、凝练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 |
三、积极利用社区资源 |
第二节 S园园本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被掩盖的历史感 |
二、浮在面上的园风 |
三、人文关怀的相对缺失 |
第六章 砥砺前行——对园本文化建设的思索 |
第一节 承古循今——历史积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 |
一、园本文化应从幼儿园发展历程中沉淀 |
二、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要回应时代要求 |
第二节 以人为本——凝练园本文化的内核 |
一、关注教师心态与心声 |
二、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
三、给予教师自主的空间和时间 |
第三节 由表及里——注重园本文化的沉淀与浸染 |
一、注重理念的沉淀与落实 |
二、注重文化的浸染与熏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室内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政策 |
1.1.2 瑞吉欧教育理念的风靡 |
1.1.3 学前教育受到的重视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1.5.1 研究思路框架图 |
1.5.2 创新点 |
2 瑞吉欧教育理念及其对幼儿园设计的影响 |
2.1 瑞吉欧教育理念(Reggio Education Concept) |
2.1.1 瑞吉欧教育理念的诞生 |
2.1.2 瑞吉欧教育理念的主要思想 |
2.1.3 瑞吉欧教育理念的传播 |
2.2 瑞吉欧理念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
2.3 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方式 |
2.3.1 教育心理的转变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影响 |
2.3.2 教育方式的转变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影响 |
2.3.3 教育目的的转变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影响 |
2.3.4 教育资源利用的转变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影响 |
2.4 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设计案例分析 |
3.1 国外幼儿园设计案例分析 |
3.1.1 日本KM幼儿园 |
3.1.2 意大利RODARI infant-toddler center |
3.1.3 Charoenpong幼儿园 |
3.2 国内幼儿园设计案例分析 |
3.2.1 智慧星幼儿园 |
3.2.2 科苑明星幼稚园 |
3.2.3 雨花区教育局第一幼儿园 |
3.3 调查结果总结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启发与运用 |
4.1 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启发 |
4.1.1 儿童观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启发 |
4.1.2 教育观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启发 |
4.2 瑞吉欧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室内设计运用 |
4.2.1 在交通系统空间的运用 |
4.2.2 在公共活动空间的运用 |
4.2.3 在教育空间的运用 |
4.2.4 在生活空间的运用 |
4.2.5 在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
4.2.6 在光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
4.3 设计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室内设计实践 |
5.1 设计目标 |
5.2 项目概况 |
5.2.1 项目背景分析 |
5.2.2 当地学前教育现状 |
5.3 设计依据 |
5.4 设计详述 |
5.4.1 整体平面布局 |
5.4.2 光环境设计 |
5.4.3 色彩设计 |
5.4.4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5.4.5 教育空间设计 |
5.4.6 生活空间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设计方案图纸 |
致谢 |
(5)幼儿园音乐教师韵律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国家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政策引导 |
(二)一次音乐课旁听引发的思考 |
(三)笔者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幼儿园韵律活动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 |
(二)幼儿园韵律活动 |
(三)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实施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第二章 幼儿音乐韵律活动的理论基础 |
一、学前儿童音乐科学理论基础 |
(一)哲学基础:身心灵统合下的主观能动性 |
(二)脑科学基础:多元智能下的体态律动 |
二、学前儿童音乐心理学理论基础 |
(一)儿童音乐审美与通感能力 |
(二)儿童音乐表演与创作心理 |
(三)儿童音乐能力的综合体现 |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理论基础 |
(一)奥尔夫教学法理论基础 |
(二)蒙台梭利音乐教学法理论基础 |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理论基础 |
(四)美国奥福音乐教学法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幼儿园音乐教师韵律活动实施的现状审视 |
一、幼儿园及幼儿音乐教师情况简介 |
(一)三家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
(二)三位音乐教师的具体情况 |
二、幼儿音乐教师韵律教学活动实施现状及问题 |
(一)课程设计普遍缺乏适应性与衔接性 |
(二)课程实施普遍缺乏音乐性及专业性 |
(三)课堂管理普遍缺乏情感性及伦理性 |
(四)课程评价普遍缺乏多面性及有效性 |
三、影响幼儿音乐教师韵律活动实施现状的因素 |
(一)“拿来主义”的施行和功利的教学目标 |
(二)有限的专业技能和局限的培训通道 |
(三)倦怠的从业心理和“专制”的课堂掌控 |
(四)单一的评价主体和缺失的监管制度 |
第四章 幼儿园音乐教师韵律活动实施的建议 |
一、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设计的建议 |
(一)兼容并蓄:构建因地制宜的创生课程设计 |
(二)去功利化:构建立足长远的融合课程目标 |
二、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实施的建议 |
(一)推进专业化课程实施 |
(二)拓宽教师培训通道 |
三、幼儿园韵律活动课堂管理建议 |
(一)调整心态:加强幼儿音乐心理学教研建设 |
(二)调整角色:培养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
四、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评价与监管的建议 |
(一)建立时效性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制度 |
(二)建立可视化影像下的课程评价制度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一、研究结语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后记 |
(6)L县幼儿园开展易地研训现状研究 ——以L县三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工作实践的需要 |
1.1.2 个人兴趣的探究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对构建教研共同体的研究 |
1.3.2 国外对教研的研究 |
1.3.3 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1.3.4 国内对构建教研共同体的研究 |
1.3.5 国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1.3.6 国内对教研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流程 |
1.5 研究工具介绍 |
1.6 组建研究团队 |
1.6.1 确定研究对象及选择研究现场 |
1.6.2 研究参与人员的确定 |
1.6.3 研究任务的分配 |
1.7 核心概念界定 |
1.7.1 易地研训 |
1.7.2 教师专业发展 |
1.7.3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二章 易地研训开展背景 |
2.1 A、B、C三所幼儿园教师现状 |
2.2 园本教研培训质量不高 |
2.3 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 |
第三章 易地研训的实施过程 |
3.1 易地研训开展的目标 |
3.2 易地研训实施过程中的内容 |
3.3 易地研训的组织形式 |
3.3.1 共建工作制度 |
3.3.2 共享活动形式 |
第四章 易地研训的结果 |
4.1 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得到提升 |
4.2 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得到加强 |
4.3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取得明显进步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改善策略 |
5.2.1 开设易地研训动态领导小组 |
5.2.2 加强监督,实现宏观调控 |
5.2.3 加强和教师培训机构、大学及社区的合作 |
5.2.4 建立互联网培训课堂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4-6岁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个案研究 ——以西安市S艺术培训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教育政策的导向 |
1.1.2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现实价值 |
1.1.3 对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研究的思考 |
1.1.4 研究者个人兴趣及学习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幼儿音乐教学 |
1.3.2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社会音乐教育的研究 |
1.4.2 关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 |
1.4.3 关于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研究 |
1.4.4 研究述评 |
1.5 理论基础 |
1.5.1 主体间性理论 |
1.5.2 人类发展生态理论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方法 |
2.4.1 观察法 |
2.4.2 访谈法 |
2.4.3 案例分析法 |
2.5 研究框架 |
第3章 S艺术中心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
3.1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 |
3.1.1 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
3.1.2 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构 |
3.2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 |
3.2.1 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途径 |
3.2.2 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
3.3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
3.4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3.4.1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准备 |
3.4.2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流程与环节 |
3.4.3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过程的师幼互动质量 |
3.5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
第4章 S艺术中心幼儿社会音乐教学价值与影响因素 |
4.1 幼儿社会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研究 |
4.1.1 寓语言与动作于音乐教学活动 |
4.1.2 多种音乐教学方法的融合 |
4.1.3 注重教学的游戏性与创造性 |
4.1.4 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
4.1.5 注重亲子教育 |
4.2 影响S艺术中心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因素分析 |
4.2.1 S艺术中心教学管理制度缺失 |
4.2.2 音乐启蒙班教师师资队伍问题 |
4.2.3 家长的教育教学态度 |
第5章 S艺术中心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解决对策 |
5.1 具化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5.2 平衡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
5.3 加强教学组织与实施,强化过程的“交互性” |
5.4 追求教学过程师幼互动的“多维度性” |
5.5 多主体参与评价,构建完整教学评价体系 |
5.6 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师资水平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8)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及指导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选题理由 |
(二)选题目的 |
(三)选题意义 |
二、幼儿手指操游戏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趋势 |
(一)相关幼儿手指操游戏文献的统计概况 |
(二)国内外关于幼儿手指操游戏的研究文献综述及研究趋势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
(三)研究的重难点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幼儿园幼儿手指操游戏指导活动现状的调查 |
一、调查的目的 |
(一)了解幼儿园手指操游戏编制及其指导现状 |
(二)研究幼儿园手指操游戏编制及其指导的改进对策 |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 |
(一)调查的省份 |
(二)调查的幼儿园 |
(三)问卷调查的老师 |
(四)访谈调查的老师 |
三、调查内容编制的理论源泉 |
(一)皮亚杰幼儿各阶段动作行为发展理论 |
(二)福禄贝尔游戏理论 |
四、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和检测 |
(一)问卷设计 |
(二)访谈提纲设计 |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测 |
五、调查的实施和问卷的回收 |
(一)问卷的试测 |
(二)调查的实施方式 |
(三)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二章 幼儿园幼儿手指操编制及其游戏指导状况 |
一、幼儿手指操编制及其游戏指导状况的调查结果 |
(一)幼儿手指操编制的调查结果 |
(二)幼儿手指操游戏指导状况的调查结果 |
二、幼儿手指操编制及其游戏指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一)幼儿手指操编制存在的问题 |
(二)幼儿手指操游戏指导活动存在的问题 |
三、幼儿园幼儿手指操编制及其游戏指导活动中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幼儿手指操游戏研究、开发不受重视 |
(二)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体制的管理缺陷 |
(三)手指操游戏指导模式滞后 |
第三章 幼儿园开展“合作互动式”幼儿手指操游戏的对策 |
一、“合作互动式”幼儿手指操游戏体系的涵义 |
(一)幼儿手指操的含义 |
(二)“合作互动式”幼儿手指操游戏的内涵 |
二、“合作互动式”幼儿手指操游戏体系的理论基础 |
(一)编制幼儿手指操的理论基础 |
(二)“合作互动式”幼儿手指操游戏指导的理论基础 |
三、“合作互动式”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写和指导的具体策略 |
(一)确立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的原则 |
(二)建立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的合理机制 |
(三)幼儿手指操体系分类创编的策略 |
(四)幼儿手指操游戏的“合作互动式”指导策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制订与实施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 教育计划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价值 |
(二) 来自农村幼儿园实践的触动 |
二、文献综述 |
(一) 有关幼儿园教育计划种类与内容的研究 |
(二) 有关幼儿园教育计划价值与作用的研究 |
(三) 有关幼儿园教育计划管理与评价的研究 |
(四) 关键概念界定 |
三、研究意义 |
(一) 丰富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相关研究 |
(二) 为乡镇幼儿园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教育计划提供借鉴和指导 |
四、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的的确定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三)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章 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现状 |
一、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制订的现状 |
(一) 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
(二) 各类教育计划制订的总体情况 |
(三) 各类教育计划内容衔接与组成情况 |
二、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实施的现状 |
(一) 教育计划实施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
(二) 教育计划实施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
(三) 教育计划实施的多样性与平衡性 |
(四) 教育计划实施的适宜性与个体性 |
第2章 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 教育计划制订缺乏完整性 |
(二) 教育计划制订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 |
(三) 教育计划从文本制订到实施缺乏衔接性 |
(四) 教育计划实施存在主观随意性 |
二、原因分析 |
(一) 教师缺乏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 |
(二) 幼儿园教育计划相关培训不足 |
(三) 幼儿园缺乏对教育计划的有效管理与评价 |
第3章 研究的建议 |
一、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育计划的相关培训,出台教育计划指引性文件 |
二、园长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 |
三、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育计划制订与实施能力 |
四、园长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化教育计划审查与评价制度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
后记 |
(10)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节日 |
2. 传统节日 |
3. 传统节日文化 |
4. 幼儿园课程 |
(五) 研究综述 |
1. 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 |
2. 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研究 |
3. 关于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研究 |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
(一) 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
(二) 传统节日文化的构成要素 |
1. 节日传说 |
2. 节日饮食 |
3. 节日歌谣 |
4. 节日用具 |
5. 节日活动 |
二、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应用的价值阐释 |
(一) 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传统节日文化 |
(二) 有利于提升不同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 |
1. 促使幼儿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上获得均衡发展 |
2. 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
3. 端正家长对待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 |
(三) 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
三、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本身及其教育价值认识不到位 |
(二) 幼儿园课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应用不足 |
(三)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组织方法不当 |
1. 教师在制定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目标时存在单一性 |
2. 教师在选择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时存在盲目性 |
3. 教师在组织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时缺乏整合性 |
4. 教师在评价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成效时存在片面性 |
(四)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过程中缺乏教育合力 |
四、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
(一) 重视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挖掘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 |
1. 提高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
2. 根据泰勒制定目标的三大来源,确定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目标 |
3. 综合文化特征和幼儿年龄特点,筛选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 |
(二) 采用科学教育方法,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 |
1. 以幼儿为本,有效组织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 |
2. 全面分析,科学评价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 |
(三) 加强多边交流合作,扩大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影响力 |
1. 提高幼儿园内部软硬件水平,扩大内部影响力 |
2. 密切幼儿园与外部交流合作,扩大外部影响力 |
五、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实践案例 |
(一) 选定节日类型、幼儿园和合作教师 |
1. 选定节日类型 |
2. 选定幼儿园 |
3. 选定合作教师 |
(二) 收集端午节节日文化素材 |
1. 节日传说 |
2. 节日饮食 |
3. 节日歌谣 |
4. 节日用具 |
5. 节日活动 |
(三) 拟定课程方案 |
1. 建立主题网络 |
2. 制定主题活动计划表 |
(四) 实施课程方案 |
1. 组织教学活动 |
2. 开展游戏活动 |
3. 组织生活活动 |
4. 安排区域活动 |
(五) 反思课程方案 |
六、结语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社区与幼儿园教育“一二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 常梦珂.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2]基于双向衔接视角的大班儿童入学准备活动的个案研究[D]. 张婧婕.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部队幼儿园的风采 ——对长沙市S园园本文化的研究[D]. 马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室内设计[D]. 邱子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5]幼儿园音乐教师韵律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D]. 徐芳婷. 湖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L县幼儿园开展易地研训现状研究 ——以L县三所幼儿园为例[D]. 李丹. 河北大学, 2019(08)
- [7]4-6岁幼儿社会音乐教学的个案研究 ——以西安市S艺术培训中心为例[D]. 王瑶.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幼儿手指操游戏编制及指导策略[D]. 胡静. 江苏大学, 2019(12)
- [9]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制订与实施的调查研究[D]. 朱萌.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2)
- [10]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雷丽丽. 浙江师范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