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观世音像与信仰

论观世音像与信仰

一、漫谈送子观音的图像和信仰(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萍[1](2021)在《敦煌石窟回鹘佛教艺术研究》文中提出

刘调兰[2](2021)在《磨喝乐研究》文中提出

王璨[3](2020)在《朱仙镇门神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画作为我国门神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既体现了商周至明清时期门神画的发展变化,又再现了门神形象在民间的地域性流变以及与政治、文化、宗教的交流融合。他不仅包含了中原地区门神画的信仰习俗,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民间美术图像资料。本文从门神的渊源流变、存在方式、文字记载及图像资料等入手,分析朱仙镇与门神画的渊源以及中原地区的张贴方式。围绕朱仙镇门神画的产生发展,阐述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根据朱仙镇门神画的地域特征和画面呈现方式,重点分析各类不同门神的功能类别,并进行分类,进而分析画面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造型,衣饰武器以及整个画面的构图形式,并对门神人物造型、构图、线条、色彩进归纳整理,研究其绘画形式和艺术价值,关注传承与发扬。

崔凯[4](2020)在《山西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神庙戏台作为古神庙的附属建筑,在山西清徐县修建较多。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神庙戏台虽然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仍有部分保留至今,为我们研究清徐县的戏台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媒介。通过相关文献和实地考察可知:清徐县古神庙戏台目前仅存19座,以明清遗存为主;主要分布在以徐沟镇、东于镇为主的14个乡镇,呈现出西部多,东南少的特点;根据戏台和山门的位置关系并结合实际调查情况,这些现存古神庙戏台可分为戏台和山门二合一型、戏台位于山门之内型、戏台位于山门之外型及其他戏台四类。古神庙戏台不仅是古代祭祀的场所,同时也是进行戏曲娱乐表演的地方,它的建筑风格多样,舞台装饰艺术鲜明。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的平面布局可分为三面开口伸出式、一面开口镜框式和组合式三类。从戏台的主体构造来看,屋顶形制以复合式和依附式居多,卷棚顶是主要的屋顶造型;戏台开口方向大多为坐南向北;台基多为石砖,柱础为石木材质。从戏台的装饰风格来看,戏台的的斗拱、雀替以龙形镂空雕刻较多;戏台墀头和八字影壁墙为砖雕,廊檐为木雕。彩绘色彩绚丽,题材有山水画、写实画等;匾额为木刻,楹联形式多样,可分为抱柱式、雕刻式及直接贴大红对联。为了增加娱乐性和装饰性,部分戏台建造有八字影壁墙,并在墙壁上雕刻有吉祥图案,从而使戏台装饰更加精美。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中仅有尧城村尧庙戏台、西马峪村东梁泉戏台、东马峪村香严寺戏台和东辽西村真武庙戏台保存有题记。戏台题记是了解当地戏曲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载体,主要记录了戏曲的演出时间、曲目名称、参演人员及表演地点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对明清时期清徐县的戏曲文化的了解。

徐博文[5](2020)在《祭灶节日中的民间美术功能研究 ——以豫东及浙北地区为例》文中认为祭灶节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与祭灶相关的民间美术形式成为宣传及表现民间灶神信仰重要的一方面,不同地区的祭灶文化也有所不同。豫东作为古代中原地区,其祭灶文化历史悠久,能反映出北方民间祭灶的特点,而浙北地区则以祭灶风俗仪式为特色,能体现出不同的祭灶文化态度。本文将通过对祭灶节日中所涉及的民间美术形式以木版年画和灶头画为例,在其形制、用色、寓意等方面深入分析,并结合豫东及浙北地区祭灶的习俗、仪式过程中的差异等,进行有关于中国民间灶神信仰艺术的功能及其背后思想价值观念的研究。

闫钰[6](2020)在《甘孜乡城藏族民居灶壁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甘孜乡城藏族民居内普遍存在着一种灶壁艺术,其造型种类丰富多样,外观大气厚重,它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乡城地区民间习俗、民众信仰和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艺术表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学界对于这一特殊的民间艺术却少有探索研究。由此,笔者借助艺术人类学的视野和方法,通过对乡城地区的田野调查,走访藏民家庭与灶壁制作匠人,试图对乡城灶壁艺术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考察。梳理出乡城灶壁的形制结构与图像符号,探讨其文化内涵。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概括研究内容,介绍研究方法及过程。正文第一章是对本文研究对象生成背景的梳理,即从乡城的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说明建造灶壁艺术的基础条件,从社会历史文化来阐明其形成的文化背景。第二章则简述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布局,呈现灶壁建造的居住空间环境,分析灶壁所处灶体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并根据笔者实地踏查所采集到的一手资料,对乡城灶壁艺术的建造材料、制作工艺及装饰色彩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第三章是在大量田野材料基础上,运用图像分析法,解析乡城灶壁艺术整体图像结构规律,将灶壁艺术的图像符号归纳为核心图像及装饰图案两部分,然后对各图符的意义做进一步的阐释,从而理清灶壁艺术图符元素的构成和内涵。第四章通过观察藏民在日常生活中与灶壁产生的各种联系,从人们的意识、行为中探讨灶壁所蕴含的神圣性和世俗性,剖析灶壁艺术的文化特征。第五章主要结合宗教人文等内容,关注文化交流所表现的动态性来更广、更深地挖掘和分析灶壁艺术的形成因素。文章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以艺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与理论对本文研究的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甘孜州乡城县及周边地区的灶壁艺术的成因、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做出归纳和总结,对其人文价值做出思考。

张敏[7](2019)在《江南地区纸马使用习俗与地方感建构》文中研究说明纸马通常是通过雕版印刷的民间祭祀用品,它的信仰基础来源于远古时期的“万物有灵观”,直至当代,广大民众使用纸马的过程既是对生活理想的表达,也是心灵的自我安慰。本文选择江南吴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产地的民间纸马作为研究对象,纸马在当地至今仍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实践形式,被创作、流通和使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将活态使用的纸马置于其存续环境,并从对纸马的探析延伸出其对江南吴语地区民间信仰的心理、形式,即江南地方感建构中发挥作用的探讨。江南地区的纸马产地分布于吴文化体系下的太湖流域,受当地文化和审美趣味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纸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江南地区多种民间信仰仪式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民间信仰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深刻影响着民众的生活,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民间信仰与制度性宗教不同,是“弥散性”的,民间信仰没有规定的仪式、正式的组织、系统的教义,正是由于民间信仰的这种自由的“弥散性”,促成了其在江南民间广泛的影响力。纸马依托于江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中以道教、佛教为主的宗教仪式,与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紧密联系,成为吴语地区重要的文化景观。如今中国各地纸马赖以生存的农耕经济己经解体,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转变,许多传统民间美术和民俗仪式的形式不断萎缩,使用习俗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在考察中发现目前江南地区,农耕文明下形成的纸马却依然活态使用。本文试以江南地区纸马的分布、制作及其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研究民间信仰与当地社会秩序的关系,探讨其流变过程,希望依托这一最能代表区域民间文化的民俗事项,找到当地传统民俗仪式和民间美术存续的文化生态,从而回溯江南地区民众地方感建构的过程。江南地区地方感是人们对江南地区文化情感认同和审美认同。地方感的形成,包含多层心理机制,如对家乡的依恋、对信仰场所的朝拜、对自然风景的感知、对文化底蕴的归属感等。探索纸马在江南民众日常生活、人生礼仪中如何成为集体认同的代表,这不仅是对于探索地域民众的基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一定意义,更是探讨区域文化及地理环境与民间艺术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尝试。本文的前半部分第一、二、三章主要阐述特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纸马的概念、产生的环境、生产方式、题材、图式、审美特点、图像变化,理清纸马的历史,还原纸马的轮廓。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信仰,主要靠记忆来传承,当下西方思想的侵入改变了中国民众的文化思维习惯。虽然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但是江南民众追求精神安慰的心理并没有消失,作为一种载体,纸马的信仰基础依旧存在。在四章,通过对纸马的信仰体系、使用习俗、使用者记忆的探讨,深挖纸马在制作技艺和使用习俗中的变异,分析传统和现代民众在使用心理上的不同,探讨纸马变异发生的现象和得以存续的内因。民间传统的纸马作为信仰的载体,在版画上属于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在本文最后的第五章,拟对以上探讨的问题得出结论。总之,中国的民间信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功利性。江南吴语地区特殊的历史、社会组织形式和民间信仰方式,构成了独特的民众文化生活,也构成了民众对这一地区的依附感。

张建鑫[8](2019)在《中国蝙蝠主题图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蝙蝠图案是中国传统的动物装饰图案,也是中国装饰史上最活跃的装饰图案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和延续性。以蝙蝠作为装饰题材,在我国装饰纹样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赋予了蝙蝠各种象征意义,使蝙蝠图案也因其象征意义而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蝙蝠图像丰富而庞大,纷纭复杂,在建筑、织物、陶瓷器、漆器、家具,以及民间艺术中的木板年画、剪纸、印染、刺绣等方面均有大量表现,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蝙蝠图案是实用艺术和装饰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深刻反映了我国民族风格、文化修养、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审美心理等等。研究和总结蝙蝠主题图案对于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及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针对本课题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做了介绍,同时对相关研究范围和概念进行界定,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第二部分是蝙蝠图案源流的梳理,通过对不同时期蝙蝠图案背景和发展情况的分析,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对蝙蝠图案内容与形式的分析。第四部分是蝙蝠图案的运用,蝙蝠图案作为一种广为流传、极具生命力的图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基于民间造物设计原则的各种蝙蝠造型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最后的部分是蝙蝠图案的文化内涵,蝙蝠图案作为一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饱含古人的智慧和现世追求,从文化内涵方面去探讨蝙蝠图案可以避免单纯的形式化研究。

李乃翘[9](2019)在《中国古代妈祖服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妈祖信仰肇始于宋代,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经过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妈祖信仰不断绵延,信徒不断增多,遍布中国及海内外华人华侨聚集区,成为全球33个国家3亿多信众所崇敬的女神。妈祖信仰中的服饰艺术研究也是妈祖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蕴含着民间信仰与中国古代服饰设计等诸多文化因素。妈祖塑像、版画、壁画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该信俗的物化载体,积累了大量的有形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图像学的视角下,对妈祖立体塑像和平面图像中的服饰艺术进行剖析,探讨不同时期妈祖造像的特征,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妈祖形象与服饰的变化,比较妈祖服饰中所体现的官民及帝后服饰元素,选取与妈祖同为女神的观音、西王母,论述妈祖与观音、西王母形象及服饰当中的异同,发掘妈祖服饰与形象中反映的共性与特性,以期在妈祖艺术研究领域做出新的探索。

袁泉[10](2017)在《首尔崇实大学教会博物馆藏“圣母像”考》文中认为韩国首尔崇实大学教会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定名为"圣母玛利亚"的小型陶像(下文简称崇实陶像)。崇实陶像高7.2厘米,最宽约3.8厘米,厚2.8厘米,脱模合范而成。崇实陶像轮廓环绕以舟形背光,正面为高浮雕,居中为一妇人垂足端坐于莲台交椅上,怀抱稚儿,八名孩童分列两侧;背面为浅浮雕,虽然线条疏落,但可见交椅细节与诸子搭肩相携的背影(图一、二)。据崇实大学教会博物馆介绍,这件陶像由该馆创始人金良善教授于1950年发现

二、漫谈送子观音的图像和信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谈送子观音的图像和信仰(论文提纲范文)

(3)朱仙镇门神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门神的流变
    2.1 门神形象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
    2.2 门神形象由神性向人性的转变
    2.3 门神形象由威慑性向祈愿性的转变
第3章 朱仙镇门神画的渊源及张贴方式
    3.1 朱仙镇门神画的渊源
    3.2 朱仙镇门神画的张贴习俗
第4章 传统武将门神
    4.1 双人类武将门神
    4.2 单人类武将门神
第5章 祈福类门神
    5.1 求财类祈福门神
    5.2 求官类祈福门神
    5.3 求福寿型祈福门神
    5.4 求子类祈福门神
第6章 辟邪门神
    6.1 头像钟馗
    6.2 全身钟馗
第7章 朱仙镇门神画的艺术特色
    7.1 自我特色的画面构图
    7.2 饱满夸张的人物造型
    7.3 粗犷稚拙的线条艺术
    7.4 绚丽独特的色彩装饰
第8章 朱仙镇门神画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本文图片出处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其研究成果

(4)山西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清徐县自然与人文及现存古神庙戏台概况
    第一节 清徐县的自然与人文
    第二节 清徐县戏曲文化和现存古神庙戏台
第二章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类别
    第一节 戏台和山门二合一型
    第二节 戏台位于山门之内型
    第三节 戏台位于山门之外型
    第四节 其它戏台
第三章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建筑构造与装饰艺术
    第一节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的平面形制
    第二节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的主体构造
    第三节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的装饰艺术
    第四节 清徐县古神庙戏台的建筑特点及文化价值
第四章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题记及分析
    第一节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题记
    第二节 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题记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

(5)祭灶节日中的民间美术功能研究 ——以豫东及浙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由
        (一)选题解释
        (二)选题的目的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祭灶节日的概述
    第一节 中国的灶文化
        一、灶的起源
        二、灶的发展
    第二节 祭灶节日的由来和演变
        一、灶神信仰的根源
        二、传统祭灶的时间
        三、祭灶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祭灶节日的传说与习俗
        一、祭灶传说
        二、祭灶习俗
    第四节 祭灶节日的仪式过程
        一、送灶
        二、接灶
        三、禁忌
    小结
第二章 灶神的形象塑造
    第一节 灶神的来历
    第二节 灶神的职能
    第三节 祭灶文化中的艺术形象
        一、灶王
        二、灶王奶奶
    第四节 灶神形象的信仰观念
    小结
第三章 祭灶节日中的民间美术表现
    第一节 灶神木版年画
        一、灶神年画的分类
        二、灶神年画的构图
        三、灶神形象塑造
        四、灶神年画中的其他题材
        五、灶王年画的用色比较
        六、灶神年画的制作工艺
        七、灶神年画的实际应用
    第二节 灶画艺术
        一、灶头画
        二、绘画题材
        三、绘画样式
        四、造型特点
        五、绘制特色
    第三节 祭灶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一、灶王年画与灶画中的文字
        二、灶画艺术中的二维与三维视角
    小结
第四章 祭灶民间美术的创作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一节 祭灶民间美术中的创作观念
        一、阴阳观念
        二、五行哲学观念
        三、天人合一思想
    第二节 祭灶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内涵
        一、祭灶民间美术表现的功能
        二、祭灶民间美术表现的意义
        三、关于祭灶节日的思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6)甘孜乡城藏族民居灶壁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田野调查过程
第一章 乡城藏族民居灶壁艺术生成背景
    第一节 乡城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方式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特点
        三、农牧环境
    第二节 乡城的社会历史文化
        一、康巴藏文化
        二、茶马互市贸易
        三、藏羌彝文化走廊
第二章 乡城藏族民居中的灶壁
    第一节 乡城藏族民居空间布局
        一、外部空间
        二、内部空间
    第二节 乡城传统灶体结构
        一、组成结构
        二、基本功能
    第三节 乡城灶壁材料及工艺
        一、主体材料
        二、灶壁形制及工艺
        三、装饰色彩
第三章 乡城灶壁艺术图像及象征意义
    第一节 乡城灶壁的图像结构
    第二节 灶壁图像及象征意义
        一、核心图像
        二、装饰图案
第四章 乡城灶壁艺术文化特征
    第一节 乡城灶壁艺术的神圣性
        一、宗教信仰
        二、灶神崇拜
        三、文化禁忌
        四、人生礼仪
    第二节 乡城灶壁艺术的世俗性
        一、灶前的人间烟火
        二、生活愿望的寄托
第五章 乡城灶壁艺术成因分析
    第一节 灶文化的演变
        一、灶与社会文化
        二、火神、火塘神与灶神
    第二节 建造技艺的传播
    第三节 文化形态的交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江南地区纸马使用习俗与地方感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与述评
        1.2.1 国内纸马研究成果述评
        1.2.2 纸马的国外研究
        1.2.3 相关民间信仰研究成果
        1.2.4 地方感的研究成果
    1.3 本文相关概念
        1.3.1 纸马的概念
        1.3.2 纸马的发展历史
        1.3.3 江南地区的概念
        1.3.4 地方感的概念
    1.4 研究方法及本文的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江南地区纸马的生发背景与现状
    2.1 纸马生发的环境
        2.1.1 纸马生发的江南地理概况
        2.1.2 纸马存续的文化背景
        2.1.2.1 吴文化土壤
        2.1.2.2 江南地区的民间信仰环境
    2.2 江南地区纸马的生产和存续现状
        2.2.1 江阴纸马的生产和存续现状
        2.2.2 常熟纸马的生产和存续现状
        2.2.3 靖江纸马的生产和存续现状
        2.2.4 余杭纸马的生产和存续现状
    2.3 江南地区纸马的神只体系分类
        2.3.1 江阴纸马的神只体系分类
        2.3.2 常熟纸马的神只体系分类
        2.3.3 靖江纸马的神只体系分类
    2.4 江南地区纸马的制作材料及技艺特色
        2.4.1 漏版纸马制作材料
        2.4.2 漏版纸马制作技艺
第3章 江南地区纸马与地域文化
    3.1 江南地区纸马与地域审美
        3.1.1 江南三地纸马的共性与差异
        3.1.2 江南地区漏版纸马与长江流域其他产地纸马的比较
        3.1.3 江南地区纸马与国内其他地区纸马的比较
        3.1.4 相同题材纸马图像的比较
    3.2 纸马的构图方式与民俗意蕴
        3.2.1 纸马的构图方式
        3.2.2 纸马中的民俗意蕴
    3.3 近年来纸马图像的流变
第4章 纸马与江南民众的地方性知识
    4.1 江南地区纸马的本体
    4.2 江南地区纸马中的民间信仰
        4.2.1 江南地区民间宗教的职业化、商业化
        4.2.2 地域特色的社庙信仰
        4.2.3 江南地区特有的社神
        4.2.4 “社”与地方的公共空间
        4.2.5 纸马对当地民间信仰心理的反映
        4.2.6 纸马与当地祭祀圈的流变
    4.3 江南地区纸马的使用
        4.3.1 讲经做会
        4.3.2 法事道场
        4.3.3 日常祭祀
    4.4 纸马使用的仪式场域
    4.5 纸马关系者的记忆
        4.5.1 纸马师傅
        4.5.2 私娘
        4.5.3 讲经先生
        4.5.4 斋主
    4.6 参与者对纸马的影响作用
第5章 结论:江南地区纸马与地方感的形成
    5.1 纸马与地方感的形成
    5.2 结论
附录一 江南地区部分纸马图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中国蝙蝠主题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蝙蝠图案源流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蝙蝠
    第二节 汉至魏晋时期的蝙蝠
    第三节 唐宋时期的蝙蝠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蝙蝠
第二章 蝙蝠图案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蝙蝠图案的内容
        一、蝙蝠图案与神仙人物
        二、蝙蝠图案与鸟兽动物
        三、蝙蝠图案与树木花草
        四、蝙蝠图案与其他主题
    第二节 蝙蝠图案的形式
        一、蝙蝠图案的组合方式
        二、蝙蝠图案的构成形式
第三章 蝙蝠图案的运用
    第一节 蝙蝠图案在建筑中的运用
    第二节 蝙蝠图案在织物中的运用
    第三节 蝙蝠图案在陶瓷器中的运用
    第四节 蝙蝠图案在木器中的运用
    第五节 蝙蝠图案在饰物中的运用
第四章 蝙蝠主题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蝙蝠图案与吉祥文化
        一、吉祥文化的渊源
        二、吉祥观念中的蝙蝠图案
    第二节 蝙蝠图案的吉祥主题
        一、蝙蝠图案表达的祈福主题
        二、蝙蝠图案表达的求禄主题
        三、蝙蝠图案表达的祝寿主题
        四、蝙蝠图案表达的庆喜主题
        五、蝙蝠图案表达的迎财主题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中国古代妈祖服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与基本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第一章 妈祖信仰的源起与传播
    第一节 妈祖信仰的起源
        一、妈祖身世之演变概述
        二、妈祖神格之演变探析
    第二节 海洋文化视野下妈祖信俗的传播
        一、两宋时期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二、元朝时期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三、明朝时期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四、清朝时期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塑像中的妈祖服饰
    第一节 宋元时期妈祖塑像中的服饰
        一、宋代时期的妈祖塑像服饰
        二、元代时期的妈祖塑像服饰
    第二节 明代至清代前期妈祖塑像中的服饰
        一、明代早、中期的妈祖塑像服饰
        二、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的妈祖塑像服饰
    第三节 清代中、晚期妈祖塑像中的服饰
        一、清代中期的妈祖塑像服饰
        二、清代晚期的妈祖塑像服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版画中的妈祖服饰
    第一节 版印图书中的妈祖服饰
        一、明代版印书籍中的妈祖服饰
        二、清代版印书籍中的妈祖服饰
    第二节 雕版年画中的妈祖服饰
        一、群神年画中的妈祖服饰
        二、单神年画中的妈祖服饰
        三、风俗年画中的妈祖服饰
    第三节 神像版画中的妈祖服饰
        一、神符中的妈祖服饰
        二、观音妈联中的妈祖服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壁画及其他绘画形式中的妈祖服饰
    第一节 壁画中的妈祖服饰
        一、元代毗卢寺壁画《天妃圣母像》中的妈祖服饰
        二、明代公主寺壁画《天妃圣母像》中的妈祖服饰
    第二节 绢画中的妈祖服饰
        一、明代《天妃圣母碧霞元君像》中的妈祖服饰
        二、明代西来寺水陆画《天妃圣母像》中的妈祖服饰
        三、清代设色《妈祖图》中的妈祖服饰
    第三节 纸绘图像中的妈祖服饰
        一、清代《天后显圣图轴》中的妈祖服饰
        二、清代《天后圣母事迹图》中的妈祖服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妈祖服饰的综合性比较研究
    第一节 妈祖与民间妇女服饰间的综合比较
        一、妈祖与民间服饰之首服比较
        二、妈祖与民间服饰之身服比较
        三、妈祖与民间服饰之足服比较
    第二节 妈祖与帝后服饰间的综合比较
        一、妈祖与帝后服饰之首服比较
        二、妈祖与帝后服饰之身服比较
        三、妈祖与帝后服饰之足服比较
    第三节 妈祖与其他宗教神像服饰的综合比较
        一、妈祖与观音菩萨服饰之间的比较
        二、妈祖与西王母服饰之间的比较
    第四节 立体塑像与平面图像中的妈祖服饰综合比较
        一、塑像中所反映的妈祖服饰形制类别
        二、图像中所反映的妈祖服饰形制类别
        三、妈祖塑像与图像中服饰的对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出处
附录
攻读本学位期间本人发表论文
攻读本学位期间本人获奖情况
致谢

(10)首尔崇实大学教会博物馆藏“圣母像”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陶像身份认定
二陶像年代考证
三陶像功用分析
四结语

四、漫谈送子观音的图像和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 [1]敦煌石窟回鹘佛教艺术研究[D]. 周晓萍. 兰州大学, 2021
  • [2]磨喝乐研究[D]. 刘调兰. 安徽大学, 2021
  • [3]朱仙镇门神画研究[D]. 王璨.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山西清徐县现存古神庙戏台调查研究[D]. 崔凯.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祭灶节日中的民间美术功能研究 ——以豫东及浙北地区为例[D]. 徐博文. 江苏大学, 2020(05)
  • [6]甘孜乡城藏族民居灶壁艺术研究[D]. 闫钰.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江南地区纸马使用习俗与地方感建构[D]. 张敏. 天津大学, 2019(01)
  • [8]中国蝙蝠主题图案研究[D]. 张建鑫.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中国古代妈祖服饰研究[D]. 李乃翘. 苏州大学, 2019(04)
  • [10]首尔崇实大学教会博物馆藏“圣母像”考[J]. 袁泉. 文物, 2017(08)

标签:;  ;  ;  ;  ;  

论观世音像与信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