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置MODEM指示灯详解(论文文献综述)
于峰[1](2020)在《基于多种通信信道的移动可视指挥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突发公共事务具有发生时间的偶然性、发生地点的不确定性以及造成不可预估的破坏性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严重危害,政府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举措来解决问题。鉴于突发公共事务通常发生在比较极端条件下,很多时候难以第一时间掌握事故现场的情况,处于远距离的指挥中心难以准确获得现场的音视频数据,无法针对实际情况及时传达处理决策,因此,需要综合应用各种通信信道、采集手段完成外部接入和数据传输,本文提出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设计一套基于多种通信方式的移动可视指挥系统。本文首先探讨了移动可视指挥系统建设的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情况,针对目前应急场景下的缺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相关开发技术、功能需求、技术选型以及非功能性需求进行选型论证,以实战性、实用性、易用性为出发点进行系统搭建。系统主要功能不仅包括点对点及多点视频会议、三端多路双向语音视频传输、多通道视频传输、多方式视频显示,还能提供铁锂电池欠压、过充、过流保护功能。另外还可以提供无线路由功能、照明功能以及为外部设备充电功能。文章明确了系统设计原则,设计了系统整体架构,系统主要由中心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其中,中心设备主要包括多点控制单元(MCU)、音视频处理单元和录播服务器;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设备箱端设备和前端设备,设备箱端设备主要由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接收单元、音视频处理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组成,前端设备主要由COFDM发射单元组成。文章重点对系统硬件和会议控制软件(MCS)进行详细设计,明确了系统部署架构。然后对系统前端设备、指挥中心、单兵前端等部分进行了实现。最后对系统软硬件部分进行了测试,验证系统可以发布上线和应用。本文通过建立一套先进的双向音视频应急平台,采用卫星、公网、3/4G、专网等通信方式相结合的技术,同时提供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移动可视指挥系统能够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治安等应急环境下召开远程点对点及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具备双向音视频传输、决策判断、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为应急现场、指挥中心及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各种技术保障,满足现场救援需求,为国家实施防灾减灾措施和制定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金春花[2](2013)在《电力远程抄表集中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原始的人工抄表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电力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因其效率高、差错率小等优点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家电力系统的信息化采集项目(自动抄表系统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集中器作为自动抄表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市场需求量巨大,因此,其研究价值也较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动抄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做了详细的分析,随后通过介绍自动抄表系统的构成,引出集中器在自动抄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接着阐述集中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集中器作用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结合国家电网相关的集中器招标要求,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结论进行了集中器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的研究,最终确定以高性能的ARM芯片为主控芯片,电话(MODEM)和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以及RS-485总线为主要通信方式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集中器软、硬件部分的详细设计,最终设计出一款适合市场实际需要的有线载波集中器。经过测试,系统预期的功能基本能顺利实现。本系统的实现改变了传统费时费力的人工抄表方式,能有效减少抄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完成用户智能表数据的抄读,同时也可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抄表率降到最低,从而大大提高供电公司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谢智永,王俊成[3](2013)在《ADSL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文中提出随着宅区宽带的发展,Internet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而用户对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一批一批宽带用户办理宽带装机。宽带装机量目前呈现高速增长,宽带业务也从原来的电话拨号、ISDN等宽带业务向高速宽带化发展。宽带接入方式有FTTB+LAN和ADSL,FTTB+LAN稳定性高,但成本也高,也是宅区宽带正在发展中。现有FTTB+LAN用户只占很小比例,要完全实现光纤FTTB+LAN宽带接入方式这需要有个过程。自2000年后涌现出的ADSL等高速宽带接入技术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宅区宽带主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ADSL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而光纤技术等将与XDSL等技术共同组建网络干线。在实现FTTH之前,采用光接入技术只能将光纤敷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真正能引入用户的还是金属线对,也就是说存在着最后100m到1km的问题。此外,对于已经大量敷设金属线对用户如何尽量利用已有网络资源提供宽带综合业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陈龙[4](2013)在《基于CMX469A的嵌入式Modem传输系统》文中认为随着嵌入式系统的持续发展,设备的联网、远程监控、数据传输等问题急需解决。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设备通过以太网(RJ45)直接接入互联网,二是通过串口(RS232)连接嵌入式Modem接入互联网。本文介绍了Modem的发展与现状,叙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与特点,给出了嵌入式Modem的定义。提出了一种基于CMX469A的嵌入式Modem,是为南昌路通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本设计主要用于采集模块与工作站的服务器通过架设在铁路沿线的传输线进行通信。基于嵌入式系统51单片机平台,采用CMX469A调制解调芯片实现4800bps全双工调制解调器的方案,进行调制解调技术的研究。对于只有一个串行口的51系列单片机来说,由于CMX469A不占用串行口,因此,单片机可以利用串行口方便地与计算机或者其它设备进行串口通信,从而为整个系统的设计提供方便。本设计的嵌入式Modem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由于嵌入式Modem主要构成部分为单片机和调制解调芯片,组成外围电路的元器件也多为贴片式封装,因此,整体体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非常节省空间。(2)外围电路简单。组成嵌入式Modem的功能模块已经被集成在一块芯片中,外围电路只是一些必要的稳压、滤波、整流等简单的功能,通过简单的电路就能实现其功能。此外,利用CMX469A实现的调制解调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电路简单、程序设计方便等优点,还具有易安装、易维护、成本低廉等优势。论文结尾部分,对本设计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刘德方[5](2013)在《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电力线载波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特有而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是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和稳定可靠运行的保证。随着电力系统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其他通信技术的竞争,传统的模拟设备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高性能DSP、FPGA以及高速ADC、DAC器件的应用,使数字化电力线载波机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模拟设备;而语音压缩、时分复用、多维编码及多电平调制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更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带宽的限制下,可实现多路语音和远动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频带利用率。本文在已实现的数字化SSB电力线载波机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字复分接、本地数字交换、以太网技术、V.34协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以FPGA为处理器的多路复接器,并对其主要单元电路,如复分接部分、模拟远动Modem和V.34Modem也进行了了软硬件实现和调试,从而完成了一种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本文设计的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在电力线上传输语音、数据;本设计在现有同类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传输、高速线路传输接口、本地数字交换等功能,更能适应现代电力通信的需要。最终可实现多路语音或远动传输,总传输速率达33.6kbit/s。通过过实际工程中的系统性能测试,本系统各项功能都比较稳定,达到设计的指标要求。
刘冬冬[6](2012)在《基于PSTN的无人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经济的飞速提升,也带动了铁路通信事业不停快速的发展。在铁路机房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基础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投入到运营中去,铁路通信传输也对通信服务的质量要随之要求愈来愈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就会使正常的业务运转出现停滞,进而甚至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造成一些不可估量的灾难和损失。铁路机房的管理维护需要实时的远程监控来得以提升,这种远程监控技术是建立在通信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的。本论文利用信号传输技术、计算机编程以及串口通信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基于PSTN(公共电话网)的远程机房监控系统。其具体功能有:将监控中心管辖范围内的各机房采集的数据经PSTN传输到监控中心并加以显示,当机房内有参数超过规定的参数标准时,系统能及时以声光等形式进行快速报警,维护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监控现场进行安全处理,极大的提升了铁路沿线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水平。该系统满足我国现阶段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需要,既减轻了铁路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维护质量。还可以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集中和定量分析,为网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使得通信机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牛兰敬[7](2011)在《外置Cable Modem宽带接入系统》文中指出文章主要介绍了作为HFC网络的一种技术改进型的宽带接入方式——外置Cable Modem接入系统的研发背景、产品介绍及网络应用等情况。
杨海波[8](2011)在《Cable Modem上网故障的种类、成因及排除方法》文中认为目前,Cable Modem接入技术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这是目前有线电视进入Internet接入市场的唯一法宝,Cable技术已经成为最被看好的接入技术。一方面它理论上可以提供极快的接入速度和相对低的接入费用,另一方面有线电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2008年信息产业部"一号文件"中已经明确鼓励广电涉足增值电信业务,这一切又为广电发展宽带业务指明了方向,这也间接地促进了有线宽带业务的开展。
李博,赵波[9](2010)在《电能远程监测系统中通信设备的设计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介绍了电能远程监测系统两种常用通信设备的硬件设计方法。
姜国华,于秀丽[10](2010)在《常见ADSL上网故障的排除方法》文中指出ADSL是利用原有电话线实现高速宽带上网的,目前大家都普遍采用这种上网方式。ADSL宽带虽然上网速度很快、费用低,但是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笔者针对无法拨号、网页打不开、下载中断、在线视、音频流中断等障碍类型进行介绍。
二、外置MODEM指示灯详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置MODEM指示灯详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种通信信道的移动可视指挥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移动可视指挥系统需求分析 |
2.1 相关技术分析 |
2.1.1 COFDM技术 |
2.1.2 卫星通信技术 |
2.1.3 视频传输技术 |
2.1.4 Spring技术 |
2.1.5 MySQL技术 |
2.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4 技术选型分析 |
2.5 其他需求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可视指挥系统详细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3.3 系统整体信号流向设计 |
3.4 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
3.4.1 小型化电源供电系统 |
3.4.2 多路音视频系统 |
3.4.3 系统通信模块 |
3.4.4 系统显示模块 |
3.4.5 设备面板结构 |
3.4.6 核心模块电路 |
3.5 指挥中心MCS系统设计 |
3.5.1 应用架构设计 |
3.5.2 功能模块设计 |
3.6 系统部署架构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可视指挥系统实现 |
4.1 前端设备实现 |
4.1.1 单兵 |
4.1.2 卫星便携终端 |
4.1.3 前端设备箱 |
4.1.4 遥控器 |
4.2 指挥中心实现 |
4.2.1 多点控制单元 |
4.2.2 MCS软件控制台 |
4.3 部分实现代码 |
4.3.1 登录界面代码部分代码实现 |
4.3.2 会议查询代码部分代码实现 |
4.3.3 新建会议模板代码部分代码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移动可视指挥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配置 |
5.2 测试过程 |
5.2.1 单兵测试 |
5.2.2 前端设备箱测试 |
5.2.3 MCS软件测试 |
5.2.4 环境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电力远程抄表集中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功能需求分析 |
2.1.1 实时数据采集功能 |
2.1.2 定时数据采集功能 |
2.1.3 自动补抄功能 |
2.1.4 数据管理和存储 |
2.1.5 数据传输 |
2.2 性能需求分析 |
2.3 系统用例分析 |
2.3.1 系统综合用例图 |
2.3.2 加载参数用例图 |
2.3.3 读取参数用例图 |
2.3.4 实时抄表用例图 |
2.3.5 定时抄表用例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研究与分析 |
3.1 远程抄表系统框架结构 |
3.2 集中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
3.3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3.4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3.5 系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技术与器件选择 |
3.5.1 ARM 内核 |
3.5.2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 |
3.5.3 开发环境介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
4.2 存储模块的设计 |
4.2.1 Flash 存储器设计 |
4.2.2 SD 卡存储设计 |
4.3 上行通讯模块的设计 |
4.3.1 MODEM 通信设计 |
4.3.2 红外通信设计 |
4.3.3 串口直联通信设计 |
4.4 下行通讯模块的设计 |
4.4.1 载波通信设计 |
4.4.2 RS-485 设计 |
4.5 JTAG 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结构 |
5.2 上行通信方式的建立与处理 |
5.2.1 电话通信方式的建立 |
5.2.2 红外通信方式的建立 |
5.2.3 RS232 串口直连通信方式建立 |
5.2.4 上行数据接收及校验 |
5.2.5 上位机命令处理 |
5.3 自动抄表任务的实现 |
5.3.1 点抄 485 表任务的实现 |
5.3.2 定时抄录任务实现 |
5.4 数据结构及存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和方法 |
6.2 测试过程 |
6.3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ADSL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ADSL的发展背景 |
2 ADSL接入网应注意的问题 |
3 ADSL故障分析及排障方法 |
3.1 故障范围的初步判断 |
3.1.1 故障范围 |
3.1.2 分析判定方法 |
3.1.3 ADSL用户故障的分类 |
3.2 问题分析方法 |
3.2.1 网络连接不通问题的判定 |
3.2.2 ADSL连接问题 |
3.2.3 对比历史记录和相邻路参数, 发现问题 |
4 ADSL用户故障自查方法及申告 |
4.1 故障自查 |
4.2 故障申告和处理建议 |
4.2.1 故障现象 |
4.2.2 故障现象 |
4.2.3 故障现象 |
4.2.4 故障现象 |
4.2.5 故障现象 |
4.2.6 故障现象 |
4.2.7 故障现象 |
4.2.8 故障现象 |
4.2.9 故障现象 |
5 结论 |
(4)基于CMX469A的嵌入式Modem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Modem(调制解调器)介绍 |
1.1.1 通用Modem |
1.1.2 嵌入式Modem |
1.2 课题背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1.3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嵌入式Modem系统原理及方案设计 |
2.1 系统简介 |
2.2 系统相关原理介绍 |
2.2.1 调制的目的 |
2.2.2 2FSK 调制解调原理 |
2.2.3 MSK 调制解调原理 |
2.3 方案设计 |
2.3.1 需求分析 |
2.3.2 调制方式的选择 |
2.3.3 调制解调芯片的选择 |
2.3.4 控制器芯片的选择 |
第三章 嵌入式Modem硬件设计 |
3.1 原理图设计 |
3.1.1 系统整体设计 |
3.1.2 电源模块 |
3.1.3 通信模块 |
3.1.4 单片机控制模块 |
3.1.5 调制解调模块 |
3.1.6 其他模块 |
3.2 PCB电路板设计 |
3.2.1 PCB电路板设计原则 |
3.2.2 PCB电路板设计过程 |
第四章 嵌入式Modem软件设计 |
4.1 整体设计概要 |
4.2 系统初始化 |
4.3 单片机对功能芯片的控制 |
4.3.1 发送模块 |
4.3.2 接收模块 |
4.4 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 |
4.4.1 单片机串口通信简介 |
4.4.2 双机通信 |
4.5 CRC校验 |
4.5.1 CRC校验简介 |
4.5.2 CRC校验模块 |
第五章 系统调试 |
5.1 调试工具介绍 |
5.2 单板调试 |
5.2.1 发送调试 |
5.2.2 接收调试 |
5.3 双板通信调试 |
5.4 与上位机通信调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本设计电路原理图 |
附录 2 本设计PCB板图 |
附录 3 程序清单 |
致谢 |
(5)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概况 |
1.2 电力线载波通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3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原理 |
1.3.1 电力线载波通信基本原理 |
1.3.2 单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
1.3.3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组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2.1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
2.2 数字化电力线载波机的设计与实现 |
2.2.1 数字化电力载波机调制通道的设计 |
2.2.2 数字化电力载波机解调通路的设计 |
2.2.3 控制功能与显示功能的设计 |
2.3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3.1 复分接与时分复用 |
2.3.2 本地数字交换技术 |
2.3.3 V.34建议的Modem技术 |
2.3.4 以太网技术 |
第三章 多路复接器的硬件设计 |
3.1 多路复接器的硬件平台 |
3.2 主处理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2.1 主处理器模块的芯片介绍 |
3.2.2 主处理器模块功能设计 |
3.3 FXS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3.3.1 E/M接口 |
3.3.2 FXS接口简介 |
3.3.3 SLIC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3.3.4 基于AM79R70的SLIC设计 |
3.4 FXO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3.4.1 FXO简介 |
3.4.2 FXS/FXO接口的工作原理 |
3.4.3 DAA电路功能概述 |
3.4.4 传统硬件DAA电路 |
3.4.5 基于CPC5622的DAA电路设计 |
3.5 以太网接口的设计 |
3.5.1 W5300芯片介绍 |
3.5.2 W5300引脚说明 |
3.5.3 W5300与主机接口的设计 |
3.5.4 W5300的配置与初始化 |
3.6 语音编解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7 远动Modem的设计与实现 |
第四章 V.34MODEM的设计与实现 |
4.1 调制解调器Modem简介 |
4.1.1 Modem的基本概念 |
4.1.2 调制解调器的协议 |
4.2 Modem芯片介绍 |
4.2.1 常用Modem芯片介绍与芯片选型 |
4.2.2 CX06833的功能结构和主要特性 |
4.2.3 CX06833的引脚说明 |
4.3 系统构成与整体功能描述 |
4.4 CX06833与DTE接口的设计 |
4.4.1 CX06833与PC机接口的设计 |
4.4.2 CX06833与FPGA接口的设计 |
4.5 其他模块的设计 |
4.5.1 电话线接口的设计 |
4.5.2 EEPROM电路设计 |
4.5.3 复位及初始化 |
4.5.4 状态指示与显示 |
4.5.5 电源电路 |
4.6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 |
4.7 Modem的初始化与配置 |
4.7.1 CX06833使用的字符集 |
4.7.2 Modem的的结果码 |
4.7.3 使用超级终端对Modem进行配置与调试 |
4.7.4 使用FPGA对MODEM进行配置和通信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工作 |
(6)基于PSTN的无人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现状分析 |
1.3.1 国外机房监控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环境监测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整体结构 |
第2章 监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
2.1 系统描述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系统设计方案 |
2.2.2 系统结构设计 |
2.2.3 系统软件关系 |
2.3 课题主要技术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远程监控技术 |
3.1 远程监控的结构及关键技术 |
3.2 PSTN 通信网络 |
3.2.1 基本的通信网络 |
3.2.2 PSTN 网络的通信 |
3.3 串行通信技术 |
3.3.1 数据传送 |
3.3.2 通信的种类 |
3.3.3 串行通信 |
3.4 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
3.4.1 Visual Bisic 开发技术 |
3.4.2 ACCESS 数据库 |
3.5 CRC 校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VB与下位机通信的建立 |
4.1 调制解调器的使用 |
4.1.1 MODEM 的选材 |
4.1.2 AT 命令 |
4.2 Visua Basic6.0 中的串行通信控件 MSComm |
4.2.1 MScomm 控件处理通信的方式 |
4.2.2 MSComm 控件的常用属性 |
4.2.3 MSComm 控件的使用 |
4.3 通信程序的设计 |
4.3.1 端口初始化 |
4.3.2 通信协议的制定使用 |
4.3.3 VB 程序编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5.1 监控系统功能 |
5.2 数据库的设计 |
5.2.1 Access 数据库的设计 |
5.2.2 VB 操作 Access 数据库的方法 |
5.3 应用程序的设计 |
5.3.1 用户登陆模块设计 |
5.3.2 主界面的设计 |
5.3.3 显示模块以及数据库显示模块的设计 |
5.3.4 站点设置模块的设计 |
5.3.5 通信及轮询拨号模块的设计 |
5.3.6 图片传输 |
5.3.7 数据备份模块 |
5.3.8 告警查询与报表打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软件联机测试 |
6.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外置Cable Modem宽带接入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性能及组成介绍 |
1.1 系统特点 |
1.2 系统组成 |
1.3 接入终端———E家通 |
1.3.1 设备介绍 |
1.3.2 技术描述 |
2 系统安装规范 |
2.1 室外部分 |
2.1.1 安装所需主要工具 |
2.1.2 安装基座板 |
2.1.3 打线 |
2.1.4 连接 |
2.1.5 固定、整理 |
2.2 室内部分 |
2.2.1 拆卸终端 |
2.2.2 打线 |
2.2.3 连接电脑, 接通电源, 观察本地连接及CM指示灯状态 |
2.2.4 指定CM频率, 下载客户端 |
3 常见故障 |
3.1 CM指示灯全部不亮 |
3.2 POWER灯微亮, 其他指示灯不亮 |
3.3 CM全部指示灯以固定频率同时亮同时灭 |
3.4 CM供电正常, PC灯不亮, 电脑本地连接不通 |
3.5 本地连接时断时续, 连接不稳定 |
4 结语 |
(10)常见ADSL上网故障的排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成ADSL故障的原因 |
1.1 ADSL硬故障 |
1.2 ADSL软故障以下的软因素, 也可以引起ADSL故障, 由于这类ADSL故障不是硬件损坏造成的, 所以不妨称之为ADSL软故障。 |
2 查找ADSL故障的方法 |
2.1 检查ADSL Modem指示灯 |
2.2 检查网卡上的指示灯网卡上有一个指示灯, 当你用网线把网卡和ADSL Modem连好后, 如果连接正确, 网卡上的指示灯就会闪亮, 如该指示灯不能正常闪亮, 则说明你的网卡或者网线有故障。 |
2.3 检查拨号软件是否有冲突 |
3 ADSL上网常见故障典型实例 |
3.1 ADSL拨号软件提示已经成功连接, 但是不能访问Internet |
3.2 一直使用良好的ADSL MODEM突然无法上网这类故障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假如非硬件损坏和线路损坏, 那么就可能是:网络设备过热引起的, 或者是IP调整过程中的自动断线;或者是电信局网络系统崩溃。 |
3.3 ADSL上网速度慢如果访问国外站点, 访问会受到出口带宽及对方站点配置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访问某些国外站点速度有可能慢。 |
3.4 提示“678”错误信息, 即:服务器没有应答 |
3.5 提示“691”错误信息, 即:因为用户名和/或密码在此域上无效, 所以访问被拒绝 |
四、外置MODEM指示灯详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种通信信道的移动可视指挥系统设计[D]. 于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2]电力远程抄表集中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金春花.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3]ADSL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J]. 谢智永,王俊成. 甘肃科技, 2013(08)
- [4]基于CMX469A的嵌入式Modem传输系统[D]. 陈龙.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 [5]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刘德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6]基于PSTN的无人机房环境监控系统[D]. 刘冬冬. 河北科技大学, 2012(07)
- [7]外置Cable Modem宽带接入系统[J]. 牛兰敬. 企业技术开发, 2011(13)
- [8]Cable Modem上网故障的种类、成因及排除方法[J]. 杨海波. 科技信息, 2011(09)
- [9]电能远程监测系统中通信设备的设计方法[A]. 李博,赵波. 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0), 2010
- [10]常见ADSL上网故障的排除方法[J]. 姜国华,于秀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