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扁铲侧胀试验仪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奇,陈忠清,刘培成,朱泽威,吕越[1](2021)在《扁铲侧胀试验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扁铲侧胀试验(DMT)作为一种原位测试技术,经历40年的发展,已在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梳理了DMT的改进及发展,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基于DMT估算静止侧压力系数(K0)、不排水抗剪强度(Cu)、抗液化强度(CRR)及水平基床反力系数(Kh)的工程应用经验。结果表明:DMT的改进主要体现为测试功能多元化,测试过程便捷化,以及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增强,将在海洋岩土工程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外自1980年代开始DMT的应用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关于DMT的工程应用经验总体上不够丰富,有必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土性特征及沉积历史,进一步开展DMT估算K0、Cu、CRR及Kh的适用性及改进研究。为促进扁铲侧胀试验在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谢政鑫[2](2020)在《基于原位测试参数的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地下空间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深基坑工程数量和规模均呈现出国际空前水平。国内外目前基坑工程设计相关规范及工程设计主要采用室内试验所获得的土工参数作为深基坑工程设计计算依据,往往出现基坑变形量过大、基坑失稳等问题。能否采用原位测试参数进行基坑工程设计是岩土工程界面临的技术问题。本文以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常州地区富含承压水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研究”(2018ZD173)为依托,结合常州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以常州地区典型浅层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测试技术(CPTU、DMT)、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原位测试参数的深基坑工程设计应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原位测试试验及其在工程应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孔压静力触探(CPTU)和扁铲侧胀试验(DMT)应用于基坑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研究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2)为准确地确定常州轨道交通沿线典型土层基坑工程设计参数,以常州地铁1、2号线41个地铁车站为工程依托,对常州地区的地形地貌分区特征,第四系地质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对41个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岩土参数统计,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常州深基坑工程设计参数的建议值范围。(3)通过对比分析常州及其周边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各区域(苏州、上海、无锡)相关地质历史,对常州地区典型土层应力历史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常州地区浅层典型土层由于应力历史的缘故具有较大的超固结比,在进行基坑工程设计时应考虑其超固结特性。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基于原位测试确定土体超固结比的研究成果,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提出了基于原位测试的土体超固结比OCR确定方法。(4)分析了基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静止土压力系数(K0)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基于原位测试确定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系列研究成果,通过室内试验结果与现场原位测试预测的值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扁铲侧胀试验确定静止侧压力系数的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是较为可靠的。(5)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车站青枫公园站,结合自主研发原位地下水位触探仪,对典型承压含水层进行施工阶段的抽水试验,总结了基坑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基坑降水地面沉降的原位测试确定方法评价研究,通过反演分析方法,得到了常州地区(5)层砂土层压缩模量的经验关系式(Es=3.83×qc),并对De Beer提出的无黏性土地基计算方法中的压缩系数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到的预测沉降与实测沉降的比较表明,基于静力触探预测地基沉降比基于室内试验预测沉降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李雪强[3](2020)在《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中的非线性土体弹簧及工程应用》文中提出目前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时,多采用杆系有限元法进行计算,但是传统的杆系有限元法的被动区土体采用线弹性弹簧模拟有较大不合理之处,导致工程人员经常计算出实际监测中没有的“踢脚”变形。这使得基坑工程围护结构设计变得脱离实际。为了使基坑变形计算更接近实际监测结果,在计算时被动区应采用反映土体非线性变形特征的弹簧,即非线性弹簧。被动区非线性土体弹簧的参数取值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说明了传统的杆系有限元法的不足之处,重点讲述了非线性弹簧的形式,建立了双曲函数土弹簧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反分析了30几个基坑的被动区土体非线性弹簧参数。针对一个典型工程,既通过原位测试方法获取了土体的非线性弹簧参数,又进行了反分析工作,讨论了通过反分析获得参数与通过原位测试获得参数的相关关系。基本取得了上海地区土层在不同的原位测试和反分析两种手段下的非线性弹簧参数经验值。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具体的工程中的两个计算断面采用改进后的杆系有限元法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增量法并对非线性弹簧参数进行调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计算结果。与线性弹簧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被动区非线性弹簧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有利于改进基坑变形的算法。
徐威,陈智勇,郑华文[4](2018)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及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问题,进行多种常用方法的分析,并对扁铲侧胀试验进行介绍。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澳人工岛勘察工程,对扁铲侧胀试验数据与静力触探试验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统计回归,推导出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对其结果与其他方法计算的地基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是可行的,但应该用地区性经验加以检验和修正。
陈骏宇[5](2016)在《扁铲侧胀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扁产侧胀试验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包括优势、适用范围、需要的设备、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理论基础和思路,并以某岩土工程的勘察为例探讨了扁产侧胀试验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确定软土静止侧压力系数、土体竖向压缩模量等。
司鹏飞[6](2015)在《天津地区扁铲侧胀试验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对扁铲侧胀试验工作原理、标定方法、现场试验及数据处理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地区某工程实例,对扁铲侧胀试验的部分成果进行分析,将扁铲侧胀试验与室内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的试验成果进行对比。
英焕超[7](2015)在《基于原位测试的黄土地基强度与变形参数研究 ——以渭北黄土台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西安市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来愈严重,同时为了带动西安周边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西安市拟修建西安至咸阳国际机场、西安至阎良区的城际轨道工程,将极大缩短西安至国际机及周边区域的距离,有利于人员往来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论文结合“西安北客站至咸阳国际机场城际轨道工程”岩土勘察工程实践,针对项目线路空港新城-机场站的地下区间段(渭北黄土台塬区),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在勘探孔ZK1ZK4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旁压试验等,进行地基土层剖面划分及各层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确定,以便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岩土体地质参数,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1.通过静力触探试验曲线和扁铲侧胀试验曲线对研究区地层进行划分。其中静力触探是利用摩阻比Rf与锥尖阻力qc与地层埋深之间的关系对土层进行划分,扁铲侧胀试验是利用材料指数ID对土层剖面进行划分,划分结果与现场编录及室内土工试验划分基本一致。2.通过静力触探试验确定了地基承载力值,同时确定了地基各层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为Cu:41、42、43、41、42、44、43kPa,原位试验结果均大于室内土工试验确定数值。3.通过旁压试验确定了地基承载力值,同时确定了地基各层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0.38、0.40、0.41、0.39、0.39、0.41、0.38,水平基床系数Kh:71、90、95、88、86、91、80kN/m3,与室内土工试验比较,静止侧压力系数差值约7.4%,水平基床系数差值约14.6%。4.通过扁铲侧胀试验确定了地基各层土静止侧压力系数K0:0.38、0.39、0.41、0.39、0.39,水平基床系数Kh:74、96、98、85、89 kN/m3,与室内土工试验相比差值约7.7%,水平基床系数差值约8.9%。5.建立扁铲水平应力指数KD与静止侧压力系数K0和排水抗剪强度强度Cu的经验关系式09.04.39Du=KC和305.0036.0D=KK 。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可保证该项目的安全设计施工而且对今后西安-阎良区的城际轻轨工程建设及其他建设工程通过渭北黄土台塬区将黄土作为地基或环境的强度和变形选取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董新平[8](2013)在《盾构管片接头接触面缺陷模型分析》文中指出为合理确定盾构管片接头节理单元(goodman单元)法向刚度,首先采用经典弹性接触理论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经典弹性接触理论的接触面光滑、弹性假设与试验数据发生背离的背景下,提出了"接触面缺陷"假设,认为计算模型中的节理单元实质上是用来描述物理模型中的因"接触面缺陷"引起的初始非线性位移,而节理单元法向刚度实质上是轴力与接触面初始非线性位移关系的割线刚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节理单元法向刚度的确定方法以及相应的验证方法。与试验数据的比较和验证表明,以本方法确定的参数进行的反分析结果与实测的管片轴向位移以及弯矩-转角曲线非常吻合,本方法可得到试验数据的有力支持,是可行的。
刘学彦,朱定华,袁大军[9](2013)在《扁铲侧胀仪的改进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具有对土体扰动小、试验点连续、能较好地反映原位土的力学性质等优点,扁铲侧胀试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但是,在扁铲侧胀试验测定过程中,加压速率等因素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多大,测试结果误差如何衡量和修正却无从给出,而且扁铲侧胀试验不能直接测定孔隙水压力。为此,添加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孔压传感器,对传统扁铲侧胀仪进行改进,成为孔压位移扁铲侧胀仪(pore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 flat dilatometer)。使得扁铲试验具有自校准功能并兼备孔压测定功能。介绍了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的原理、过程和方法,并分析了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与传统扁铲侧胀试验的异同。通过与传统扁铲的对比试验得出,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测试结果更加稳定、准确,并首次在纬三路试验场地通过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确定了原位静止土压力,进行了成功应用。
王佳卿,史晓忠,高峰[10](2011)在《扁铲试验在无锡地铁勘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无锡轨道交通二号线施工区域的扁铲侧胀试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国外的经验与本地土性,选择并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公式,从扁铲指数获得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土工参数,为设计提供依据。同时根据扁铲实验数据和静力触探试验的数据,通过线性分析、最小二乘法和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得出扁铲侧胀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的相关关系,供勘察设计时参考。
二、扁铲侧胀试验仪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扁铲侧胀试验仪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扁铲侧胀试验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扁铲侧胀试验的改进 |
2 扁铲侧胀试验的工程应用 |
2.1 黏性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估算 |
2.2 不排水抗剪强度(Cu)估算 |
2.3 抗液化强度(CRR)估算与液化判别 |
2.4 水平基床反力系数(Kh)估算 |
3 总结与展望 |
(2)基于原位测试参数的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深基坑工程原位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1.3 静力触探(CPT/CPTU)测试技术 |
1.3.1 静力触探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1.3.2 静力触探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
1.3.3 静力触探试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扁铲侧胀(DMT)测试技术 |
1.4.1 扁铲侧胀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1.4.2 扁铲侧胀试验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
1.4.3 扁铲侧胀试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本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常州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场原位测试 |
2.1 常州地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2.1.1 地质概况 |
2.1.2 工程地质条件 |
2.2 常州地铁深基坑工程设计岩土参数指标统计分析 |
2.3 现场原位测试 |
2.3.1 试验概况 |
2.3.2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2.3.3 扁铲侧胀试验 |
2.3.4 静力触探试验 |
2.3.5 试验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常州地区典型晚更新世Q_3地层应力历史分析及其OCR原位测试确定方法 |
3.1 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应力历史统计分析 |
3.1.1 常州地区典型土层应力历史 |
3.1.2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应力历史 |
3.1.3 苏州地区典型土层应力历史 |
3.1.4 无锡地区典型土层应力历史 |
3.1.5 对比分析总结 |
3.2 基于原位测试确定土体超固结比OCR典型方法归纳 |
3.2.1 基于静力触探的OCR确定方法 |
3.2.2 基于扁铲侧胀试验的OCR确定方法 |
3.3 基于原位测试的常州地区土层超固结比推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原位测试的静止土压力系数确定方法的评价研究 |
4.1 静止土压力系数影响因素 |
4.2 基于原位测试确定静止土压力系数典型方法归纳 |
4.2.1 有效内摩擦角原位测试方法研究 |
4.2.2 静止土压力系数原位测试研究方法 |
4.3 有效内摩擦角预测结果分析 |
4.3.1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方法 |
4.3.2 基于扁铲侧胀试验方法 |
4.3.3 两种方法必选 |
4.4 静止土压力系数预测结果分析 |
4.4.1 基于CPTU方法预测结果分析 |
4.4.2 基于DMT方法预测结果分析 |
4.4.3 基于CPTU和DMT方法预测结果分析 |
4.4.4 基于原位测试方法预测结果综合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坑降水地面沉降的原位测试确定方法研究 |
5.1 试验场地概况 |
5.1.1 工程概况 |
5.1.2 水文地质概况 |
5.2 群井抽水试验 |
5.2.1 原位地下水位触探仪 |
5.2.2 抽水试验概述 |
5.2.3 群井抽水试验 |
5.2.4 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
5.3 基坑地面沉降计算方法 |
5.3.1 理论公式法 |
5.3.2 基于CPTU无黏性土沉降计算方法 |
5.4 基坑降水地面沉降的原位测试确定方法评价研究 |
5.4.1 理论公式计算 |
5.4.2 DeBeer法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中的非线性土体弹簧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基坑变形计算分析研究现状 |
1.3 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
1.4 变形计算影响因素分析 |
1.4.1 土压力 |
1.4.2 基床系数 |
1.5 目前基坑变形计算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的框架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坑围护变形的杆系有限元算法及其改进 |
2.1 概述 |
2.2 杆系有限元法 |
2.2.1 计算原理 |
2.2.2 内支撑刚度取值 |
2.2.3 土抗力确定 |
2.3 改进的杆系有限元法 |
2.3.1 基坑计算中的增量法 |
2.3.2 Winkler线性弹簧及其缺陷 |
2.3.3 Duncan-Chang本构模型 |
2.3.4 双曲非线性土弹簧及土体割线刚度 |
2.3.5 改进的新计算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原位测试的土体非线性弹簧参数 |
3.1 概述 |
3.2 工程介绍 |
3.3 旁压试验获取双曲线参数 |
3.3.1 旁压试验原理 |
3.3.2 参数获取方法 |
3.3.3 参数结果 |
3.4 扁铲试验获取双曲线参数 |
3.4.1 扁铲试验原理 |
3.4.2 参数获取方法 |
3.4.3 参数结果 |
3.5 螺旋板试验获取双曲线参数 |
3.5.1 螺旋板试验原理 |
3.5.2 参数获取方法 |
3.5.3 参数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基坑监测数据的土体非线性弹簧参数 |
4.1 概述 |
4.2 基坑围护变形杆系有限元算法的正、反分析 |
4.2.1 有限元法正分析过程 |
4.2.2 平面弯曲杆件的正分析 |
4.2.3 平面弯曲杆件的逆反演 |
4.2.4 Matlab程序说明 |
4.3 反演结果分析 |
4.3.1 反分析结果 |
4.3.2 反分析结果与原位测试结果的相关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进的基坑杆系有限单元法应用实例 |
5.1 工程简介 |
5.2 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
5.2.1 工程地质条件 |
5.2.2 水文地质条件 |
5.3 支撑围护结构及监测布置 |
5.3.1 支撑围护结构 |
5.3.2 监测布置 |
5.4 计算分析过程 |
5.4.1 荷载计算 |
5.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5.4.3 结果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扁铲侧胀试验 |
1.1 试验设备 |
1.2 仪器的标定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整理 |
2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常用方法 |
2.1 室内土工试验计算法 |
2.2 载荷试验 |
2.3 静力触探试验 |
2.4 标准贯入试验 |
2.5 十字板剪切试验 |
3 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
3.1 工程实例 |
3.2 扁铲模量ED与静力触探qc的相关性分析 |
3.3 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公式推导 |
4 各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
5 结论 |
(5)扁铲侧胀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扁铲侧胀试验的发展历史 |
2. 扁铲侧胀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 |
2. 1 扁铲侧胀试验的适用范围与优势 |
2. 2 扁铲侧胀试验的设备和方法 |
2. 3 扁铲侧胀试验的数据处理 |
2. 4 扁铲侧胀试验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
3. 扁铲侧胀试验在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
4. 结语 |
(6)天津地区扁铲侧胀试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备方法及资料整理 |
1. 1 试验设备 |
1. 2 工作原理 |
1. 3 试验率定 |
1. 4 现场试验 |
1. 5 资料整理 |
2 地层概况 |
3 静止侧压力系数K0 |
4 土类指数ID |
4. 1 深度曲线研究 |
4. 2 ID与qc关系分析 |
5 结束语 |
(7)基于原位测试的黄土地基强度与变形参数研究 ——以渭北黄土台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来源及意义 |
1.2 原位测试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
2.1 地形地貌 |
2.2 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
2.3 地质构造 |
2.4 水文地质特征 |
2.5 不良地质作用 |
2.6 场地地震效应 |
第三章 基于静探试验的黄土地基强度与变形参数研究 |
3.1 概述 |
3.2 静力触探原理 |
3.3 试验设备及试验步骤 |
3.4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旁压试验的黄土地基强度与变形参数研究 |
4.1 概述 |
4.2 试验原理 |
4.3 试验设备及试验步骤 |
4.4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扁胀试验的黄土地基强度与变形参数研究 |
5.1 概述 |
5.2 试验原理 |
5.3 试验设备 |
5.4 试验步骤 |
5.5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6.1 地基承载力 |
6.2 不排水抗剪强度 |
6.3 静止侧压力系数 |
6.4 水平基床系数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盾构管片接头接触面缺陷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经典弹性理论假设存在的问题 |
2 管片接头模型法向刚度的物理含义 |
3 接头模型刚度确定方法验证 |
3.1 验证标准 |
3.2 验证方法 |
3.3 接头试验 |
3.4 验证结果 |
4 结语 |
(9)扁铲侧胀仪的改进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扁铲侧胀仪的改进 |
2 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 |
3 PDDMT与DMT的对比验证 |
4 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的应用 |
5 结论 |
四、扁铲侧胀试验仪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扁铲侧胀试验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进展[J]. 刘斌奇,陈忠清,刘培成,朱泽威,吕越. 科技通报, 2021
- [2]基于原位测试参数的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法研究[D]. 谢政鑫. 东南大学, 2020(01)
- [3]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中的非线性土体弹簧及工程应用[D]. 李雪强. 上海大学, 2020(02)
- [4]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及对比分析[J]. 徐威,陈智勇,郑华文. 水运工程, 2018(06)
- [5]扁铲侧胀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探析[J]. 陈骏宇. 城市地理, 2016(06)
- [6]天津地区扁铲侧胀试验应用研究[J]. 司鹏飞. 铁道勘察, 2015(06)
- [7]基于原位测试的黄土地基强度与变形参数研究 ——以渭北黄土台塬为例[D]. 英焕超. 长安大学, 2015(02)
- [8]盾构管片接头接触面缺陷模型分析[J]. 董新平.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7)
- [9]扁铲侧胀仪的改进及应用[J]. 刘学彦,朱定华,袁大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7)
- [10]扁铲试验在无锡地铁勘察中的应用[J]. 王佳卿,史晓忠,高峰.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