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书是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董叶[1](2021)在《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板书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教师留给人们的往往就是这样一种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板书一直以来就和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板书与教学的关系犹如生物的一种"共生"现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代教育科技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宠爱,传统的板书越来越被边缘化,板书的逐渐淡化使人不免心生忧虑,我们呼吁:小学语文课堂不能缺少板书!板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另一个方面,
王冬悦[2](2021)在《王崧舟“诗意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文中研究说明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是一种价值取向审美的,富有情感的,关注体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实践的主要依托是言语实践,途径是多元互动,目的是寻求学生的精神生命成长。“诗意语文”理念自提出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了学界不少议论和探讨,但其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中甚少提及,基于这一空缺和“诗意语文”自身的价值,本文对该理念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提炼,分析出“诗意语文”的理念的本意旨归,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意义,得出“诗意语文”教学的核心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关照实意真情;凸显课文文本,关怀画意诗;重视课堂气氛,关注师生传情,总结出诗意语文的关键核心是一个“情”字,同时也指出该理念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从王崧舟“诗意语文”主要关注与实践的小学阶段教学和评课中发掘经验,借鉴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智慧,对其古诗词教学部分进行课例分析与总结,从教学实际中探究出古诗词教学的正确途径和优化方法,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与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的关联性和同一性,尝试将教学中的经验借鉴迁移过来,形成适用于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方案。第三部分以高中古诗词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和高考的考察出发,从“诗意语文”的角度找出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使用上文分析的“诗意语文”理念下的教学特点为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几点有效的具体措施。从确定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给出古诗词教学的“诗意”方案,以便于教师具体践行,同时也给出了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建议与方法,在教学中做到诗意忘我,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用“诗意语文”的理念指导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第四部分以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实例为例,展示“诗意语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古诗词应该如何教学,以期为高中的语文教学提供详实的案例参考,更加清楚地说明“诗意语文”理念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尹昊[3](2021)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基础结构的学科,也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现代技术革命的先导、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物理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物理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平台。“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讲解和师生沟通的信息载体,是学生学习、领悟和交流的内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的知识是前提,但表达是关键,优秀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帮助学生领会知识要点,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关于“语言”、“语言艺术”以及“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相关研究之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师生对“语言艺术”的了解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并将调查分析结果与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实施原则——科学性、启发性、简明性、教育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整体性以及针对“教学口头语”、“教学体态语”和“教学书面语”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实施策略;并根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期望本研究能够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价值,将“语言艺术”更好地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王红笑[4](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研究》文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自身专业素质。为发挥板书的作用,切实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运用水平,需要教师系统且全面的学习板书相关理论。本篇论文研究的板书是指传统的教学板书,即“粉笔+黑板”教学板书。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既从理论上阐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相关理论又加之教育实习经验进行写作。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的相关理论内容,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教学板书的类型进行介绍说明并附实例,论述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后文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现状调查及取得的成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并对一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访谈,从而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取得的成效;第三部分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板书的重要作用,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四部分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的对策。论文立足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运用现状,力图探索出发挥教学板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提高研究的实用价值。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的研究,积极寻找优化一线教师板书运用水平的对策,为教师板书技能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板书运用能力,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邢硕[5](2020)在《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项目教学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中,其作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也逐渐受到对外汉语学界的关注。随着在华留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多,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日益增长,学界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积极探索从未间断。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当前的汉语成语教学仍是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难点,无论是在教师进行成语教学时,还是在学生掌握成语知识基础上进行成语知识运用时都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在已有的成语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提出设计与实施方案并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认真总结反思,以期为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主要部分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首先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这一选题的背景、缘由和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第二章,项目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从项目教学法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展开研究,随后对项目教学法本体进一步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和核心要素进行整理。第三章,项目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首先对成语项目教学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进行前端分析。之后进行成语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包括项目主题确立及方案设计、学生自主项目计划设计及教师评析和最后的项目成果展示。第四章,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反思与建议。通过整个教学项目的实践,结合项目教学的评价结果总结本次实践活动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产生的新变化和不足之处,并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提出项目教学法在成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包括:教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活动的实践性;教师根据学生汉语水平不同进行成语教学项目设计;教师应及时进行成语教学项目的教学反思与总结。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有其合理性、探索空间和发展潜力。
张蒙蒙[6](2020)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课环节研究》文中提出结课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结课可以起到拓展学生的思维、铺垫预授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等作用。通常情况下结课的有效实施可以检测出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反馈和师生互动中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但结课能否顺利展开并产生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材内容、课时限制、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素养、课堂状态等多种因素。实习过程中发现当前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忽略结课、结课方法单一、结课过程中以教师阐述为主、结课效果有限等诸多问题。目前学术界针对历史课结课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因此文章将通过文献分析法,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文献,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结课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形成文章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观察法观察分析师生在结课过程中的状态,总结反思结课效果,从而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在具体研究中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课的含义、特点,理论基础以及有效展开结课的必要性、重要性。其次,结合实践将高中历史课结课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以具体案例为基础重点阐述多种类型结课方法的含义、此类型结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使历史课结课顺利进行,论述了教师在结课过程中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再次为能够充分展示高中历史课结课环节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以高一年级中一个班级为观察对象,选择几个不同类型的结课案例进行观察,由此分析不同类型结课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最后,通过实践观察在课堂结课方面获得了一定启示,对高中历史课结课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为历史教师在结课部分提供一定借鉴。
刘丹[7](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一堂优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需要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拉开大幕,也需要立意深刻、精彩震撼的课堂小结完美谢幕。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必备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环节不具备的独特功能。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梳理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而且能升华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还能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培养道德行为能力。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优质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课堂小结。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小结容易被忽视,出现诸多无效、低效小结,需要不断改进与优化。本文在研究时,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课堂小结的研究现状,并实地走访呼和浩特市三所初中,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笔者在实习学校的课堂观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运用现状。发现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结主体上,以教师小结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小结方法上,运用单一,缺乏针对性、多样性;小结内容上,过度强调理论与知识,忽视了价值与能力的提升,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小结时间上,存在时间占用过长与过短的现象。追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课堂小结专业素养薄弱,对课堂小结的设计、组织与反思不足,学生对课堂小结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参与能力欠缺。影响课堂小结主体、方法、内容、时间的分配与组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教育实践,针对性提出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建议: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调整教师角色,全面认识小结的作用,不断提升小结专业素养,科学进行小结;二是选择恰当方法,优化小结效果。对不同小结方法的适用范围、要求进行介绍,并结合小结案例予以说明,加强操作性;三是在课前、课中、课后优化课堂小结。对小结主体的选择、内容的组织、方法的运用、时间的安排与控制进行改善,并结合优化案例进行效果分析;四是学生要认识小结价值,增强小结能力。提高参与课堂小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予以改善与优化,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效用与价值。
张丽[8](2020)在《部编本小学语文高年段“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秋季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推广使用。部编本博取众家之长,在价值观念、教材结构、单元设置、选文编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注重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它的使用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阅读教学上的新挑战。本文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将“三位一体”理念融入到小学高年段部编本的阅读教学中,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教学实践等方法探究有效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以彰显部编本的编写价值,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编写背景、总体特色、创新之处等方面对比部编本和苏教版的差异,并结合部编本界定“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概念、特点与价值。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分析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况和教师“三位一体”阅读教学实践的情况,找出目前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致因。然后结合新课标、阅读素养和部编本编写意图,针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探究部编本“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一是从单元整体的角度,遵循普通单元和特殊单元不同的编排特点,构建相应的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二是从单篇课文的角度,探究“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种课型,在叙事性文本、说明性文本、诗歌类文本和文言文等不同文体中的教学策略,构建灵活且实用的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最后,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课堂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评价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效用,即对促进一线教师的部编本阅读教学、积极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同时也反思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在结构、策略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改善方法和研究方向。
海增科[9](2020)在《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语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许多高水平的教育名家,诸如:于漪、余映潮和李镇西等教育界名师。他们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打破了多年来语文教育高耗低效的局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2010年张良杰老师荣获了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终身成就奖,他是西北五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语文专家,他赴疆从教40余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艺术,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互动交流、朗读指导、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六个方面各有建树。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张良杰老师的着作、期刊论文、教案和课堂实录等资料为研究支撑,深入分析其教学艺术背后的形成因素。从教学组织的具体细节中归纳张良杰老师的教学艺术,分析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开篇设疑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巧妙的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生活化、引导式的课堂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形式多样的作业布置,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这些教学细节展示出张良杰老师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通过分析张良杰老师的教学艺术,试思考怎样才能从张良杰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获益,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本文的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以及张良杰老师在西北教育界的独特地位。第二章阐述张良杰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方法及运用。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伦理的考虑。第三章分析张良杰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主要从课堂组织中的导入艺术、提问艺术、互动交流艺术、朗读艺术、板书设计艺术和作业布置艺术六个方面论述,通过教学实录、教案和采访对象的叙述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归纳。第四章解析和讨论张良杰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形成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讨论和解析。第五章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思考与启示。从三个方面思考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主要包括教学结构、课堂问题和教学语言方面;启示部分主要包括博览群书,重在积累;切己体察,不断创新;因爱而教,润物无声。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教学启示,促进其教学水平向专业化教师队伍迈进。
任丽[10](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板书风格的理论分析 ——以重庆市四位教师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课堂板书仍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板书就如画龙点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们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运用不同的板书,形成了多种板书风格。当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板书类型、板书形式等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学者对板书风格有系统地研究。本文从教学风格的解释中进行迁移定义了板书风格,又以众多学者对教学风格的分类为基础,结合从各个学校和网络上搜集到的众多板书图片进行综合分析,将板书风格分为了:严谨型、潇洒型、简约型和繁杂型。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出发,综合运用了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文献法,以重庆市X小学中四位不同板书风格的一线语文教师作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课堂板书进行研究。研究者在从理论上论述四种板书风格的不同时以四位教师为案例作为支撑,验证了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这四种板书风格。并结合课堂观察、课前访谈及课后访谈,总结出基于个案的板书风格的特性分别是板书风格的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并且这四个共同特点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对四位教师的课后访谈中总结出了影响四位语文教师板书风格的五个因素,分别是教师的个性特征、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设备和从事教育教学前辈的指导。根据对四位教师的课前访谈概括出形成板书风格的阶段,分别是模仿学习阶段、独立创造阶段、板书风格化阶段。又从教师的板书风格对语文课堂氛围的影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三个方面简单地分析了教师板书风格的教育影响。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期望能够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板书的设计和板书风格的形成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与此同时,研究者也会对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接着深入研究,使其更加完整和系统。
二、板书是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书是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板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板书书写方面的问题 |
1. 字迹潦草。 |
2. 字体大小程度的把握不到位。 |
3. 书写不规范。 |
二、板书设计方面的问题 |
三、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
1. 体现示范和审美作用。 |
2.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
3.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有利于更好地体现教学意图。 |
4. 板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教师基本功的锻炼。 |
四、板书设计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
1. 板书设计必须合理恰当。 |
2. 板书书写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
3. 板书要有针对性。 |
(2)王崧舟“诗意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四、研究方案 |
第一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及其内核 |
第一节 关于“诗意语文”理念的基本内容 |
一、“诗意语文”的形成过程 |
二、“诗意语文”理念的内涵 |
三、“诗意语文”理念的不足 |
第二节 “诗意语文”的内核——“情” |
一、突出学生主体,关照实意真情 |
二、凸显课文文本,关怀画意诗情 |
三、重视课堂气氛,关注师生传情 |
第二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经验与智慧 |
第一节 “诗意语文”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经验 |
一、诗意地进行教学提问 |
二、诗意地感受诗词文化,分析诗歌结构 |
三、诗意地引入诗歌背景,解读诗歌技法 |
四、评价诗意的教学模式 |
第二节 “诗意语文”理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一、咬准题目字句,坚实理解基础 |
二、掌握背景技法,提升鉴赏层次 |
三、析出情感哲理,熏陶认知品味 |
四、体会意境审美,感悟诗词魅力 |
五、意会诗风语感,培养诗意感知 |
第三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运用 |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与考察的内容分析 |
二、课堂教学缺乏诗意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诗意语文”理念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启发 |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经验的迁移 |
二、“诗意语文”理念中的古诗词教学经验借鉴 |
第四章 基于“诗意语文”理念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品评 |
第一节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品评 |
第二节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与品评 |
第三节 《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品评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附录 |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物理与高中物理 |
2.课堂教学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
3.语言与课堂教学语言 |
4.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
(二)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和实施过程 |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
1.学生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
2.教师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
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实施策略 |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
1.科学性原则 |
2.启发性原则 |
3.简明性原则 |
4.教育性原则 |
5.针对性原则 |
6.生动性原则 |
7.整体性原则 |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实施策略 |
1.教学口头语艺术的实施策略 |
2.教学体态语艺术的实施策略 |
3.教学书面语艺术的实施策略 |
五、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设计案例 |
(一)理论课——《牛顿第一定律》 |
(二)习题课——《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
六、总结和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B 调查问卷(教师版) |
致谢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小结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观察法 |
3.访谈法 |
4.问卷调查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相关理论概述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含义及特征 |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含义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特征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相关理论基础 |
1.成就动机理论 |
2.直观教学理论 |
3.课程层次理论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类型 |
1.专题式板书与综合式板书 |
2.主板书与副板书 |
3.传统板书和现代板书 |
4.摘录要点式板书、对比式板书、师生合作式板书、图示式板书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作用 |
1.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
2.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
3.集中学生注意力,加强学习效果 |
4.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现状调查及取得的成效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现状调查 |
1.问卷调查 |
2.访谈调查 |
3.课堂观察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取得的成效 |
1.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板书的重要性 |
2.教师的板书运用基本符合要求 |
3.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板书关注程度较高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1.板书缺乏学生参与 |
2.板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
3.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 |
4.教师盲目照搬板书,缺乏创新性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板书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2.教师缺乏提高板书技能的意识和训练 |
3.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传统板书的冲击 |
4.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管理有待加强 |
四、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的对策 |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
1.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 |
2.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教师观 |
3.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 |
(二)提高教师板书运用能力 |
1.提高教师板书设计的能力 |
2.提高教师板书书写的能力 |
3.提高教师对板书的反思能力 |
(三)促进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
1.板书灵活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定性有机结合 |
2.板书实用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趣味性有机结合 |
(四)尊重学生在板书生成中的主体地位 |
1.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板书生成中 |
2.教师要提高掌控课堂节奏的能力 |
(五)学校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板书运用的管理 |
1.学校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情况 |
2.建立板书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板书运用情况 |
3.开展形式多样的板书培训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5)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缘由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缘由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点 |
第二章 项目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
2.1 项目教学法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1 项目教学法的界定 |
2.1.2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 项目教学法的特征 |
2.2.1 项目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
2.2.2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
2.2.3 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2.3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
2.3.1 以学生水平为项目难度的调节器 |
2.3.2 合理运用课堂内外学习资源 |
2.3.3 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 |
2.3.4 项目开展时长设置合理 |
2.4 项目教学的核心要素 |
2.4.1 主题要素 |
2.4.2 情景要素 |
2.4.3 项目成果 |
2.4.4 评价要素 |
2.5 小结 |
第三章 项目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3.1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
3.1.1 教学对象 |
3.1.2 教学内容 |
3.1.3 教学目标 |
3.1.4 教学环境 |
3.2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 |
3.2.1 项目主题确立及方案设计 |
3.2.2 学生项目自主设计方案及教师评析实例 |
3.2.3 项目成果展示 |
3.3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项目的评价 |
3.3.1 学生自我评价 |
3.3.2 他人评价 |
3.3.3 教师评价 |
3.3.4 成语测试及结果评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项目教学法用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
4.1 项目教学法下汉语成语教学的新变化 |
4.1.1 成语教学从课内走到课外 |
4.1.2 学生的成语学习热情显着提升 |
4.1.3 新型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 |
4.2 对外汉语成语项目教学实践的不足 |
4.2.1 “学生水平”项目难度调节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4.2.2 教师缺少成果示范演示 |
4.2.3 师生间沟通不够充分 |
4.2.4 成语教学活动实践性不强 |
4.3 教学建议 |
4.3.1 教师要重视成语教学项目活动的实践性 |
4.3.2 教师要根据学生汉语水平不同进行成语教学项目设计 |
4.3.3 教师应及时进行成语教学项目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课环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有关历史课堂结课方式的研究 |
(二)有关历史课结课原则与功能的研究 |
(三)有关历史课堂结课设计的研究 |
(四)有关其他学科课堂结课的研究 |
三、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课环节的相关问题概述 |
一、结课内涵和理论基础 |
(一)结课的含义 |
(二)课堂结课的理论基础 |
二、高中历史课堂结课的特点 |
(一)计划性 |
(二)针对性 |
(三)灵活性 |
(四)趣味性 |
(五)启发性 |
(六)结构性 |
三、课堂结课的必要性 |
(一)教学过程的必备环节 |
(二)课堂升华的关键步骤 |
(三)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 |
(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
四、课堂结课的作用 |
(一)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 |
(二)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 |
(三)有助于产生情感共鸣 |
(四)有助于铺垫预授知识 |
小结 |
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堂结课的方法与原则 |
一、常见高中历史课堂结课的方法 |
(一)思考探究类结课方法 |
(二)素养和能力提升类结课方法 |
(三)知识归纳类结课方法 |
(四)练习反馈类结课方法 |
(五)激发兴趣类结课法 |
二、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结课的原则 |
(一)注意课堂结课时间的把握 |
(二)合理选择结课的方法 |
(三)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四)选择较为凝练的语言 |
(五)贴合课堂教学重点和内容 |
(六)体现风格和彰显个性 |
小结 |
第三章 常规历史课堂教学中结课案例观察与分析 |
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结课设计与观察分析 |
(一)结课设计:板书式结课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结课设计与观察分析 |
(一)结课设计:图式展示法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三、《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结课设计与观察分析 |
(一)结课设计:分析比较法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四、《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结课设计与观察分析 |
(一)结课设计:讨论汇报法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课环节的实践反思 |
一、避免重知识回顾,轻体系构建 |
二、避免重教师陈述,轻学生参与 |
三、避免重学生识记,轻能力发展 |
四、钻研教材,精心准备 |
五、合理安排,时间充足 |
六、教无定法,因“材”结课 |
七、学会反思,不断完善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相关概述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含义及特点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理论基础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 |
(一)课堂小结主体有待调整与转变 |
(二)课堂小结方法有待丰富与拣选 |
(三)课堂小结内容有待重组与分配 |
(四)课堂小结时间有待规划与控制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 |
(二)部分教师课堂小结专业素养的局限 |
(三)部分教师对课堂小结的设计、组织与反思不足 |
(四)部分学生认识水平与参与能力的局限 |
四、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建议 |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
(二)选择恰当方法,优化小结效果 |
(三)课前、课中、课后优化课堂小结 |
(四)认识小结价值,增强参与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部编本小学语文高年段“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三位一体”阅读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与选文的解读 |
第一节 部编本的编写背景 |
第二节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 |
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针砭时弊,助益课堂教学 |
三、兼具科学性与时代性 |
第三节 部编本的创新之处 |
一、教材结构 |
1.单元结构 |
2.单元栏目 |
二、选文分析 |
1.总篇数 |
2.选文标准 |
三、阅读教学 |
四、其他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释义与价值研究 |
第一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
一、相关的“三位一体”概念辨析 |
二、本文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
1.“精读”与“教读” |
2.“略读”还是“自读” |
3.关于“课外”阅读 |
4.“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定义 |
第二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特点 |
一、整体性 |
二、层次性 |
三、差异性 |
四、互补性 |
第三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1.教育价值 |
2.文化价值 |
3.思维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1.教学价值 |
2.训练价值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以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 |
2.以教师为对象的问卷调查 |
二、学生问卷结果整理与分析 |
三、教师问卷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二节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一、小说单元“三位一体”教学案例 |
1.精读课文《桥》的案例分析 |
2.精读课文《穷人》的案例分析 |
3.略读课文《在柏林》案例分析 |
4.快乐读书吧——《童年》的案例分析 |
5.小说单元案例总评 |
二、习作单元“三位一体”教学案例 |
1.习作单元案例分析 |
2.习作单元案例总评 |
第三节 六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忽视个体差异性 |
2.忽视课文文体性 |
3.忽视单元整体性 |
4.忽视文化与审美 |
二、原因分析 |
1.对学情的关注不足 |
2.对部编本的认识不足 |
3.对语文综合素养的理解不足 |
4.可借鉴的经验成果少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
第一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 |
二、阅读素养的必备条件 |
1.“阅读素养”的定义 |
2.积极阅读者的阅读品格与阅读能力 |
三、部编本的教学要求 |
1.编写特点 |
2.使用建议 |
第二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难点 |
一、“三位”课型与文体特征 |
二、“一体化”的内在联结 |
三、“单篇教学”与“多篇教学” |
第三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 |
一、“三位一体”整体设计思路 |
1.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
2.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
二、精读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
1.叙事性文本的教学模式 |
2.说明性文本的教学模式 |
3.诗歌类文本的教学模式 |
4.文言文类文本的教学模式 |
三、略读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
1.略读课文的一般性教学模式 |
2.文体特征下的略读教学 |
四、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
1.版块式教学模式 |
2.“快乐读书吧”教学模式 |
五、多篇文本“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
1.“1+X”阅读教学模式 |
2.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
一、评价标准 |
1.“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 |
2.“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
二、评价方式 |
1.课堂观察记录表 |
2.问卷调查与访谈 |
第二节 人文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一、精读课文《书戴嵩画牛》教学分析 |
1.《书戴嵩画牛》“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
2.《书戴嵩画牛》案例分析 |
二、精读课文《月光曲》教学分析 |
1.《月光曲》“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
2.《月光曲》案例分析 |
三、略读课文《京剧趣谈》教学分析 |
1.《京剧趣谈》“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
2.《京剧趣谈》案例分析 |
四、《伯牙鼓琴》课外阅读教学分析 |
1.拓展阅读“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
2.《伯牙鼓琴》课外阅读案例分析 |
第三节 习作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一、精读课文《匆匆》教学分析 |
1.《匆匆》“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
2.《匆匆》案例分析 |
二、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教学分析 |
1.《那个星期天》“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
2.《那个星期天》案例分析 |
三、《习作》及例文教学分析 |
1.《习作》及例文“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
2.《习作》及例文案例分析 |
第四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
一、教学原则的反思 |
二、教学实践的反思 |
三、教学评价的反思 |
第五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改善建议 |
一、拓展课外阅读库 |
二、完善文体阅读教学模式 |
三、增强阅读教学的创新性 |
四、建立更加灵活的评价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附录 A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 B 小学教师阅读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
后记 |
参考文献 |
(9)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教学艺术 |
1.3.2 课堂教学艺术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张良杰老师的实证研究 |
1.4.2 关于张良杰老师的教学研究 |
1.4.3 关于张良杰老师的评价 |
2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访谈法 |
2.2.3 案例分析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2.3 研究资料的收集 |
2.4 研究伦理的考虑 |
3 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
3.1 课堂导入艺术 |
3.1.1 开篇设疑,激发兴趣 |
3.1.2 小组讨论,引发思考 |
3.1.3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
3.1.4 从题入手,明确线索 |
3.1.5 优美范读,匠心独具 |
3.2 课堂提问艺术 |
3.2.1 抓住引爆点 |
3.2.2 抓住方向性 |
3.2.3 抓住启发点 |
3.2.4 抓住细节 |
3.3 互动交流艺术 |
3.3.1 生活化的课堂对话 |
3.3.2 引导式的课堂对话 |
3.4 朗读示范艺术 |
3.4.1 巧设情境,丰富文意 |
3.4.2 巧抓关键,追本溯源 |
3.5 板书设计艺术 |
3.5.1 从情节线索入手 |
3.5.2 从写作特点入手 |
3.5.3 从文章主旨入手 |
3.6 作业布置艺术 |
3.6.1 方式多样,适时变通 |
3.6.2 注重实践,拓展延伸 |
4 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形成和发展的解析与讨论 |
4.1 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形成的内部因素 |
4.1.1 启发意识 |
4.1.2 课堂调节意识 |
4.1.3 创新意识 |
4.1.4 良好的阅读习惯 |
4.2 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形成的外部因素 |
4.2.1 宏观因素 |
4.2.2 微观因素 |
5 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思考与启示 |
5.1 对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思考 |
5.1.1 对教学结构方面的思考 |
5.1.2 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方面思考 |
5.1.3 对课堂教学语言方面的思考 |
5.2 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启示 |
5.2.1 博览群书,重在积累 |
5.2.2 切己体察,不断创新 |
5.2.3 因爱而教,润物无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板书风格的理论分析 ——以重庆市四位教师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步骤 |
二、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背景介绍 |
三、研究工具的准备 |
(一)编制课堂板书观察记录表 |
(二)确定访谈提纲 |
第二章 小学语文个案教师板书风格深描 |
一、Y老师:严谨型板书风格 |
二、Z教师:潇洒型板书风格 |
三、L教师:简约型板书风格 |
四、H教师:繁杂型板书风格 |
五、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个案的教师板书风格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
一、基于个案的板书风格的特性 |
(一)板书风格的独特性 |
(二)板书风格的多样性 |
(三)板书风格的稳定性 |
(四)板书风格的发展性 |
二、影响教师板书风格的因素 |
(一)教师性格特征 |
(二)课堂教学内容 |
(三)学生实际情况 |
(四)学校教学设备 |
(五)教师前辈指导 |
第四章 教师板书风格形成阶段及其教育影响 |
一、教师板书风格的形成阶段 |
(一)模仿学习阶段 |
(二)独立创造阶段 |
(三)板书风格化阶段 |
二、教师板书风格的教育影响 |
(一)对课堂氛围的影响 |
(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形成板书风格的建议 |
(一)拜师学习与自我钻研 |
(二)作品分析与模仿感受 |
(三)优势培育与弱点逆转 |
结语 |
附录一 课堂板书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四、板书是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板书问题[J]. 董叶.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14)
- [2]王崧舟“诗意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 王冬悦.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D]. 尹昊.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运用研究[D]. 王红笑.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案例研究[D]. 邢硕. 河北大学, 2020(08)
- [6]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课环节研究[D]. 张蒙蒙. 河南大学, 2020(02)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优化研究[D]. 刘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部编本小学语文高年段“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究[D]. 张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张良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个案研究[D]. 海增科.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10]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板书风格的理论分析 ——以重庆市四位教师为个案[D]. 任丽. 福建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