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评的“隐秘话题”

中国批评的“隐秘话题”

一、语文评课的“隐性话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华[1](2018)在《王崧舟语文评课理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逐渐改革,观课评教已成为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评课促进教师之间教育课程资源的相互交流和创新,与此同时,对于特级教师评课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理念的改善。为此,本文从王崧舟评课角度,对其“诗意语文”的教育思想、教学智慧以及评课观,结合一些课堂实录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下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针对选题缘由: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对王崧舟“诗意语文”教育理念、教学实践、语文教学评课方面的分析。第一章是从王崧舟评课观教的角度对其语文评课理念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分别从王崧舟评析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个主要的方面,结合具体课堂实录进行探析,以期对当下语文教学价值的确认与教师实际评课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是从王崧舟评课观教角度下对其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抓住王崧舟评课理念中主张的主要教学策略以及评析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思想体现,进行探析研究。反观与当下主流教学倾向的借鉴价值。第三章是从王崧舟语文评课理念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关于教师专业成长、语文教育价值观与评课观念,思考诗意教学与课堂高效的联系。

霍卫光[2](2018)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机制研究 ——以郑州市H小学为例》文中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学校发展的实现可以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完善为抓手。鉴于传统就课说课的听评课活动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遵循行为主义和波兰尼个体知识的理论假设下,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河南大学魏宏聚教授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相对于传统听评课模式,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基于标准的听评课,是理论分析与课堂教学视频呈现同步的听评课,其最终目的是生成具有实践效力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选取郑州市某区的一所优质小学H小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H小学应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析了H小学应用教学切片诊断所取得的成绩,从实践层面证实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价值。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运用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以丰富,教学技能得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教师逐渐成为研究者,同时,H小学的校本教研形式实现变革,形成了基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教研新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有效性、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及变革校本教研是当下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四个核心领域。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机制就是以四个核心领域的实现为抓手来促进学校发展。通过访谈,发现H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认识与操作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基于标准的听评课”中的“标准”认识不清;学校基于核心教学设计的切片分组过于死板,使得教师们对教学设计行为的关注狭窄;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成效的认识偏差。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对策:标准的选取应以理解为前提,应选择那些操作性强的教学理论作为评课的依据;切片分组应灵活展开,应照顾到教师个体的兴趣;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价值在于生成可操作的教学设计理论,对其价值的判断不应局限在个体层面。在对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应用的展望中提出一些有利于该方法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的建议:形成评课活动可资借鉴的“标准”集合,以促进课堂教学切片分析活动的顺利展示;完善课堂教学切片分析结果的呈现环节,提升切片分析汇报的吸引力;课堂教学切片分析活动要及时总结,经验要共享。这些建议有助于其他学校顺利地运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

刘易[3](2016)在《论“真语文”观》文中指出面对课改以来语文教育中触目可见的“教学不真,研究不真,报告不真,成果不真,声誉不真……”的“失真”乱象,人们呼喊“教师要真教!学生要真学!评价要真评!在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真语文”理念由此应运而生。“真语文”是相对“伪语文”而言的,“真语文”观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去“伪”回归“真”的过程,提倡语文教育回到“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的真样子。“真语文”本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教语文的内容,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到母语的奥妙,提高语文素养,是教师“真教”、教“真知”、学生“真学”的融合。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来探讨“真语文”的本质。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论文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其中重点梳理了“真语文”大讨论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界定了“真语文”和“伪语文”两个重要概念。第二章开始进入主题,分两节阐述真语文观的形成过程。第一节主要概括语文公开课和日常语文课中的“伪语文”现象;第二节主要论述“真语文”的提出过程、“真语文”的内涵及简要介绍了对“真语文”观影响深刻的三位真语文导师的思想。第三章为本论文的重点,这一章着重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教的内容三个方面结合教学案例探讨真语文的本质,看“真语文”理念对语文课堂有着怎样全新的要求。其中第一节从读、说、写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在课堂中如何真学语文,即“真语文”是扎实学的语文;第二节从文本解读、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在课堂中如何真教,即“真语文”是诗意教的语文;第三节从阅读教学内容、作文教学内容、口语教学内容三个方面阐述在课堂中如何教真知,即“真语文”是教生活的语文。第四章选取一篇教学设计和一篇课堂实录来探讨教学实践中该怎样践行“真语文”理念。其中《木兰诗》教学设计为笔者根据“真语文”理念自己设计的,这一篇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赤壁赋》课堂实录选自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配设的教学光盘,这一篇侧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分析;两篇又都以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为重点分析板块。结语中指出了理解“真语文”观需要避免的几个误区,探讨了“真语文”与当前其他语文理念的关系,同时展望了“真语文”观发展趋势。

廖圣河[4](2013)在《教师课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与课程本来是一体的,教师可以在整个课程运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实中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却多是分化和剥离的,教师经常游离在课程之外,成为课程的机械执行者。随着课程理论研究范式的时代转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教师课程权利意识的逐步觉醒,“把课程还给教师”的呼声以及教师课程的现状和对策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尤其是基础教育界和课程论界的更多关注。教师课程是指任课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内容加以理解和设计后通过课堂教学实际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与国家课程非常注重预设性、基础性和统一性相比,教师课程具有自主性、生成性、创造性、情境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教师课程在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提高课程实施的成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完善课程实施理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价值。教师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主要是因为它有相对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无论是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理论,还是诠释学、符号互动论和批判理论等社会学理论,也不管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等心理学理论,还是实践课程论和过程课程论,都可以为教师课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在借鉴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对教师课程的开发过程及相关要求即教师应该如何理解、设计、实施和评价课程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了提高教师课程的实践理性,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和相关成果,就某些能够预料和有充分认识的方面,归纳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性原则。除使用文献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之外,笔者按照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福建省5个地级市的120多所中小学实施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目的性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对福建、江西、海南3个省的7个地级市的36所中小学的近50名语文教师进行了结构性访谈(含笔谈),同时还深入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的课堂听评了33节语文课和2节数学课。调查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较以往有明显进步。但是,也出现一些随意教学和为所欲为的问题。教师课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彰显教师课程的优势,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教师是教师课程的主要建构者和创生者,教师自身的素养对于教师课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教师课程质量的提升最终还是要靠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得到根本保障。教师要努力通过强化课程意识、研读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加强教学反思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团体、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要通过宣传课程政策、提供专业引领、优化课程管理和改革评价机制等途径给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提供一种支持性的外部环境。

周婴霞[5](2012)在《语文教师如何在听课和评课中成长》文中提出当前语文听评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会不会听课,能不能听好课,怎样去评课,关系到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关系到新课程理念改革的深入。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听课、评课时应该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关于听课1.听课前的充分准备充分的准备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听课前要弄清楚听谁的课以及教学内容;通过预习课文内容,弄清楚重难点;了解执教学生所处阶段的学习心理状况等等。

赵中艳[6](2012)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文献整理,发现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目标设置到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评价等均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提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的观点。文章首先分析了课堂教学目标无序的情况及其原因,提出了正确设置教学目标的设想与科学表述教学目标的要点。接着,就教学环节指出导入必须注重新意、紧扣文本和去繁就简;提出文本细读必须以本为本,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提出拓展延伸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注重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尽量内部挖潜;课堂总结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注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以及建立课堂总结档案。就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方法不科学、主体边缘化和结果功利化的问题,提出从课前备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诸方面评价教师的设想,以及从态度、过程、所得诸角度评价学生的设想。

孙众,余胜泉[7](2008)在《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许多教师发现自己迷失了传统听课评课的原则和方向,而如何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交流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更是从无谈起。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论述了信息化教学情境下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意义、听课评课的过程与方法,并总结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听课评课的几种主要形式,希望教师能够运用好这种常见的教研活动,将教师专业发展带入一个新阶段。

黄冠[8](2008)在《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教研平台作为网上教研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网络教研的运行效果,关系到我国教研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些地方教研部门已组织开展规模较大的网络教研活动。但是目前有关网络教研的研究还很少,国内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缺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深入的研究。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管理科学中盛开的一朵奇葩,知识管理的精髓在于通过有效的知识交流,从而达到知识创新,是在未来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网络教研与知识管理分属于两个不同学科,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促进知识共享,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知识与学习,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征,却存在着许多互补借鉴之处和整合发展的可能性:教师知识共享是教师教研的重点,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本文是在网络教研与知识管理整合发展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利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构建网络教研平台。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目前教研、网络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区县教师教研需求以及现有网络教研平台的不足,结合对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知识管理成功案例的分析,探索了网络教研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策略,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模型,然后应用行动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对所构建的网络教研平台进行完善,为区县教师提供了一个利于知识共享的网络教研环境。最后通过教师和相关领域专家对该平台的评价,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文章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全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明确了在信息时代下构建开发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对知识管理理论进行简述,并对国内外知识管理成功案例的实施过程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第三章对目前区县教师教研现状以及现有教研网站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网络教研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在网络教研中应用知识管理的优势、策略。第四章在前一章调查分析所得数据基础上,结合区县教师对网络教研的实际需求,并以知识管理理论为指导,建构了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框架。第五章对平台进行开发和实现,介绍该平台可视化构建过程,展示最终实现功能的界面。第六章调查收集平台应用效果的反馈意见,以验证平台的有效性;第七章对论文中建构的网络平台及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黄河远,张慧娟[9](2001)在《语文评课的“隐性话题”》文中研究指明

二、语文评课的“隐性话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评课的“隐性话题”(论文提纲范文)

(1)王崧舟语文评课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王崧舟语文评课理念的探析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评课标准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评课理念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评课理念
第二章 王崧舟评课理念与课堂实施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的“精神契合”
    第二节 课堂教学中“境”的创设
第三章 王崧舟语文评课理念的启示
    第一节 王崧舟语文教育理念与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节 关于王崧舟评课理念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机制研究 ——以郑州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2.传统听评课模式不能有效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3.教学切片诊断有效改进和完善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研究综述
        1.关于课堂研究方法的研究综述
        2.关于课堂研究之于学校发展价值的研究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切片与教学切片
        2.课堂诊断与教学切片诊断
        3.学校发展
        4.机制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程序与步骤
    (一)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提出
        1.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提出背景
        2.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理论基础
    (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操作程序
        1.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操作要素
        2.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操作流程
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内涵与维度
    (一)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内涵
    (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维度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
        3.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4.形成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校本教研新形式
三、H小学应用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个案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H小学对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引入的准备
    (三)个案研究过程
        1.进入个案学校
        2.资料的收集
    (四)H小学运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过程与成效
        1.H小学进行课堂教学切片分析研究的阶段
        2.H小学运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案例分析
        3.H小学运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所取得的成效
    (五)H小学运用教学切片诊断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1.多数教师对“基于标准的听评课”中的“标准”认识不清
        2.切片分组过于死板,易使教师对教学设计行为的关注狭窄
        3.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成效的认识存在偏差
    (六)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结论
        1.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的机制体现在教学切片诊断的应用之中
        2.形成评课标准是课堂教学切片诊断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
        3.形成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教研常规有利于增强学校发展的持久力
四、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应用展望
    (一)形成评课的“标准”集合,促进课堂教学切片分析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完善教学切片分析结果的呈现环节,提升切片分析汇报的吸引力
    (三)教学切片分析活动要及时总结提升,经验要共享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附录 B 基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小学语文评课分组及标准要点
致谢

(3)论“真语文”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真语文”观的形成
    1.1 识伪:揭露“伪语文”现象
        1.1.1 语文公开课中的“伪”
        1.1.2 日常语文课中的“伪”
    1.2 回归:“真语文”观的形成
        1.2.1“真语文”的提出
        1.2.2“真语文”观的内涵
        1.2.3“真语文”导师及其思想
第2章“真语文”观的实质
    2.1 真学:扎实学的语文
        2.1.1 实读
        2.1.2 实说
        2.1.3 实写
    2.2 真教:诗意教的语文
        2.2.1 诗意化的文本细读
        2.2.2 诗意化的教学语言
        2.2.3 诗意化的教学方法
    2.3 真知:教生活的语文
        2.3.1 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
        2.3.2 写作教学内容生活化
        2.3.3 口语教学内容生活化
第3章“真语文”观的实践
    3.1《木兰诗》教学设计分析
        3.1.1《木兰诗》教学设计
        3.1.2 教师“想教什么”
        3.1.3 教师“应该教什么”
        3.1.4 修改建议
    3.2《赤壁赋》课堂实录分析
        3.2.1《赤壁赋》课堂实录
        3.2.2 关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
        3.2.3 学生“应该学什么”
        3.2.4 修改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赤壁赋》课堂实录

(4)教师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师课程的内涵、特点和价值
    一、教师课程的内涵
        (一) 教师
        (二) 课程
        (三) 教师与课程
        (四) 教师课程
    二、教师课程的特点
        (一) 预设性
        (二) 生成性
        (三) 自主性
        (四) 创造性
        (五) 情境性
        (六) 差异性
    三、教师课程的价值
        (一) 教师课程理解的价值
        (二) 教师课程设计的价值
        (三) 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
        (四) 教师课程评价的价值
第二章 教师课程的开发过程和要求
    一、教师课程理解
        (一) 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二) 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三)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 对课程主体的理解
    二、教师课程设计
        (一)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二)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三) 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四)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三、教师课程实施
        (一) 课程实施的取向
        (二) 课堂组织和管理
        (三) 课堂交往和对话
        (四) 课堂变化和应变
    四、教师课程评价
        (一) 对教科书的评价
        (二)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三)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三章 教师课程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 调查问卷设计
        (二) 访谈提纲设计
    二、样本选取情况
        (一) 问卷调查对象的情况
        (二) 访谈调查对象的情况
        (三) 课堂观察的具体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分析
        (二) 教师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三) 教师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四) 教师课程评价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教师课程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基于教师自身的提升策略
        (一) 强化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
        (二) 研读课程标准,基于标准教学
        (三) 刻苦钻研教材,调适教学内容
        (四) 加强教学反思,提升实践智慧
    二、基于外部支持的提升策略
        (一) 宣传课程政策,提高培训实效
        (二) 提供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合作
        (三) 改革评价机制,优化课程管理
结语
附录一:教师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主要参考文献

(5)语文教师如何在听课和评课中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听课
    1. 听课前的充分准备
    2. 听课中的细心观察
    3.听课后的认真反思
关于评课
    1.实事求是原则
    2. 激励性原则
    3. 差异性原则
        (1) 从语文教学目标的维度
        (2) 从语文教学过程的维度
        (3) 从语文教学方法的维度
        (4) 从语文教师自身基本功的维度

(6)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概念阐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优化
    第一节 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现状
        一、 无教学目标
        二、 泛教学目标
        三、 伪教学目标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 对“语文”的理解有偏误
        二、 混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三、 对“新课标”精神的误解
    第三节 教学目标设置的优化策略
        一、 就“语文”设置教学目标
        二、 “小切口”设置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
    第一节 导入环节的优化
        一、 注重新意
        二、 紧扣文本,使之姓“语”
        三、 去繁就简
    第二节 文本细读的优化
        一、 必须以本为本
        二、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四、 必须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程度
    第三节 拓展延伸的优化
        一、 围绕“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拓展
        二、 立足文本进行拓展
        三、 内部挖潜,在教材中拓展延伸
    第四节 课堂总结的优化
        一、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总结
        二、 注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
        三、 建立课后反思档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学评价的优化
    第一节 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评价流于形式
        二、 评价方法不科学
        三、 评价结果功利化
    第二节 对教师的评价
        一、 评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
        二、 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三、 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四、 评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节 对学生的评价
        一、 评学生学习态度
        二、 评学生学习过程
        三、 评学生学习所得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后记

(8)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
        1.1.2 信息化对教研的影响
        1.1.3 信息化时代下教师教研与知识管理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步骤和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知识相关概述
        2.1.1 知识的定义
        2.1.2 知识的分类
        2.1.3 知识的转化
    2.2 知识管理相关概述
        2.2.1 知识管理思想渊源及其发展历程
        2.2.2 知识管理定义
        2.2.3 知识管理技能
        2.2.4 知识管理实施原则
        2.2.5 知识管理成功案例浅析
第3章 相关现状调查
    3.1 传统教研现状
        3.1.1 区县传统教研现状调查
        3.1.2 区县传统教研的不足
    3.2 网络教研现状调查
        3.2.1 网络教研平台国内研究现状调查
        3.2.2 网络教研的不足
    3.3 网络教研中知识管理的应用
        3.3.1 网络教研中知识管理的内涵
        3.3.2 网络教研中应用知识管理的优势
        3.3.3 网络教研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策略
第4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模型设计
    4.1 设计思想、目标、原则
        4.1.1 设计思想和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2 网络教研平台设计过程
        4.2.1 行动研究简介
        4.2.2 网络教研平台原型开发与完善的行动研究
    4.3 网络教研平台的关键技术
        4.3.1 知识地图
        4.3.2 数据挖掘之决策树
        4.3.3 流媒体视频点播技术
第5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实现
    5.1 网络教研平台设计
        5.1.1 网络教研平台可视化设计
        5.1.2 网络教研平台结构设计
        5.1.3 网络教研平台数据库设计
    5.2 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
        5.2.1 网络教研平台体系结构
        5.2.2 网络教研平台开发技术ASP
        5.2.3 网络教研平台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5.2.4 网络教研平台实现界面
第6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应用分析
    6.1 网络教研平台应用情况
    6.2 网络教研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6.2.1 用户评价
        6.2.2 专家评价
    6.3 网络教研平台应用建议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7.1.3 研究不足
    7.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研现状调问卷
    附录2 国内现有教育/教研平台调查表
    附录3 本研究所调查的教研网站
    附录4 网络教研平台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5 网络教研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6 进修学院/电教管教师对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的点评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四、语文评课的“隐性话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王崧舟语文评课理念研究[D]. 王彦华. 聊城大学, 2018(10)
  • [2]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促进学校发展机制研究 ——以郑州市H小学为例[D]. 霍卫光. 河南大学, 2018(01)
  • [3]论“真语文”观[D]. 刘易. 湖北师范大学, 2016(09)
  • [4]教师课程研究[D]. 廖圣河.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4)
  • [5]语文教师如何在听课和评课中成长[J]. 周婴霞. 中学教学参考, 2012(28)
  • [6]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研究[D]. 赵中艳. 苏州大学, 2012(10)
  • [7]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J]. 孙众,余胜泉. 开放教育研究, 2008(06)
  • [8]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构建研究[D]. 黄冠. 西南大学, 2008(09)
  • [9]语文评课的“隐性话题”[J]. 黄河远,张慧娟. 湖南教育, 2001(24)

标签:;  ;  ;  ;  ;  

中国批评的“隐秘话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