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元:世界货币的“第二极”(论文文献综述)
叶冰[1](2019)在《货币权力视角下的美元本位制危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货币权力的视角研究了美元本位制危机的源起和演进。就国际货币体系兴替的一般规律而言,本位货币制度出现危机具有两种表征:一是本位货币的价值弱化和权力流失,二是挑战货币的相对崛起和权力扩张。本位货币与挑战货币的权力此消彼长直至危机爆发、体系切换,这一周期性的兴替过程同样体现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本位制体系的动态变化之中。美元本位制危机根植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缺陷。20世纪70年代黄金“脱锚”赋予美元信用本位地位的同时,也将“双赤字问题”内化为美国必须履行的国际公共义务,由此造成的“新特里芬悖论”使美元信用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显现。90年代之后,金融“脱嵌”于无限扩大的美元权力的同时,也因虚拟经济的过快发展而持续弱化美国工业制造硬实力,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后继乏力、经济结构日益脆弱。“脱锚”与“脱嵌”是美元本位制的内在特征,从根本上消解着美元价值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美元本位制的内在缺陷及其负面影响也在思想意识上引发了离心力,并促使挑战货币陆续崛起。在美元本位制下,将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制度设计以及完全缺乏制约的信用本位制度,难以避免地会带来货币权力的滥用,由此造成的全球贸易失衡、资产泡沫高企、经济空心化、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以及外汇储备价值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催生了新的“异质性思维”,并促使外围国家纷纷探索区域化货币合作,以寻求摆脱美元霸权。以欧元为代表的超主权区域货币一体化和亚洲区域货币多边合作机制的出现,从事实层面和意识上割裂了大一统的美元本位制,重塑着全球货币体系的权力结构。纵观牙买加体系四十余年历史,美元本位制从建立之初就埋下危机根源,并随着货币体系周期的兴替逐渐步入恶性循环,危机表征愈益明显。由于货币权力已代替资源、领土与市场成为国际关系博弈的核心领域,深入研究和分析该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秦卫波[2](2018)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中国参与路径》文中提出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标志着人民币得到国际社会和金融组织及机构的正式承认。但是,这种承认的背景是基于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一旦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危机,人民币将不可避免遭受巨大的外部冲击。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担忧,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事实上,随着中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人民币的经济基础较之美元、欧元和日元等货币更加坚实,人民币参与下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于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失衡为研究背景,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现实为依托,深入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等理论问题。第一章梳理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本文首先从国际经济失衡、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缘由;其次梳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特里芬悖论和货币危机理论;第三部分对本论文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明确本文研究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国际汇率体系以及国际金融合作与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储备货币及其发行的内在缺陷、汇率制度的失效及国际收支调节、国际金融监管的缺陷及治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可持续性,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等角度,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相关研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和文献基础。第二章回顾和总结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演进。首先梳理了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从“黄金-英镑本位”到“黄金-美元本位”再到“美元本位”的历史背景及运行机制,探索从“黄金货币化”到“黄金非货币化”变革的决定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了国际汇率体系从“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历史循环的背景,以及“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中间汇率制”的运行机制,给出本文对各种汇率制度的价值判断;第三部分对国际货币体系各阶段的国际金融合作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三章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探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可持续性问题。本文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存在诸多弊端,但短期乃至中期内,现有格局仍将得以维持。本章从两个维度、四个方面探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可持续的合理性。第一个维度主要针对美国公共债务状况展开分析,尤其着重探讨美国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这是由于美国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关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稳定性,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美国公共债务可持续的结论;第二个维度根据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的三个职能,分别探讨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结算货币以及国际计价货币的可持续性,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可持续的合理性。第四章进一步讨论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现状与主要问题,尤其是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国际汇率制度和国际金融合作机制三个视角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缺陷进行了剖析。具体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运行缺陷主要体现在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其本身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外部失衡等不良影响;其他主要的储备货币的运行机制也不健全以及SDR的设计缺陷等。国际汇率体系的运行缺陷则主要体现为每种汇率制度均经历过严重的危机,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循环往复,“中间汇率制度”也因为诸多经济危机而不断崩溃。国际金融合作机制的运行缺陷体现在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合作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救援机制等方面均备受质疑;另外,在国际金融监管层面,对国际保险业、新兴金融产业等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规则;区域金融合作的另外两种典型模式,欧元区模式和拉美美元化模式也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危机。本章的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并研判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详实的现实依据。第五章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具体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是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构想、国际汇率制度体系的改革构想、国际基金组织的改革构想以及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构想。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众多构想包括维持主权信用货币体系、建立实物储备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货币体系等,本文认为运用合理手段弥补现行储备货币体制不足是现阶段最好的改革模式。在国际汇率制度体系改革的构想中,本文认为未来应该鼓励更具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安排,发挥更具代表性国际合作机制如二十国集团(G20)的作用,积极推动各国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构想,本文认为对IMF的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使得IMF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为国际金融合作平台的作用,实现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则体现在重视对金融体系资本的监管、严格监管大型商业银行、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同时完善对保险业的国际监管。本文最后一章探讨了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途径。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中国参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途径,体现在人民币成为区域储备货币以及人民币加入SDR均有助于推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中国参与国际汇率体系改革的途径体现在推进区域性汇率合作机制建设和人民币加入SDR对超主权货币汇率稳定机制的完善;中国参与国际监管体系改革途径包括助推成立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双边金融监管合作以及利用G20平台发出中国声音等。
周帅,刘洪钟[3](2017)在《后起国如何制衡金融霸权——基于国际金融权力指数构建的新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后起国如何制衡金融霸权,来自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启示是,外部合作制衡与内部增强自身国际金融权力是变革国际金融权力体系的两种路径。基于对国际金融权力论、国际货币权力论的回顾与思考,本文提出了修正后的国际货币权力论,并对国际金融权力体系进行了原创性量化分析。1995-2016年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权力指数表明,美国衰落与新兴经济体崛起这一认识并不准确,国际金融权力结构一直为单极,体系竞争性经历了近似于中-低-中水平的转变。在国际金融权力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后起国唯有采取合作策略才有望达到制衡美国金融霸权的实力门槛。实证分析发现,"工业型"国家在发展国际金融权力上更为成功,而"金融型"国家的效果并不显着,工业竞争力与国际金融权力呈现非线性(倒U型)关系;对金融权力失败国而言,"金融型"路径的效果似乎更优。总之,合作策略与适当的"工业型"路径才是后起国制衡美国金融霸权的最佳选择。
张振家[4](2013)在《东亚地区货币竞争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中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一直由美元所主导,客观地说,这种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稳定曾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其他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相继崛起,美元作为主导性国际货币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国际货币体系的这种结构性失衡也逐渐开始更多地扮演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的角色。欧元的诞生代表了欧洲国家挑战美元霸权取得了标志性的阶段性胜利。而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为活跃地区的东亚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似乎也在慢慢醒来。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阶段乃至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与分歧,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如欧元区一样的货币联盟,甚至推出地区单一货币在可预测的未来都将难以实现。难以即刻转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使得美元仍将在该地区承担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职能,地区美元化色彩在短期内仍无法褪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对现行美元体制所带来的成本与危害的一再妥协。美国经济和美元的持续走低更增强了地区国家试图去美元化的信心。依附或挑战,是东亚地区国家货币竞争的两难选择和真实写照。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焦点。本文从理论与经验,历史和现实的不同角度研究东亚地区的货币竞争以及在货币竞争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其研究结论试图阐明这样几个问题:国际货币竞争的机制;东亚地区的美元化现状、去美元化途径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成本与收益以及从有限流动到完全流动的路径选择和东亚地区货币竞争的模型的可能形状。货币竞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主权货币通过竞争成长为国际货币,并在货币发行国以外行使全部或部分货币职能的过程。货币竞争主要通过货币替代和货币国际化双向机制展开,成败的关键主要在于国家经济实力,作为最终市场提供者的贸易条件,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以及汇率的稳定和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等等。具体到东亚地区,美元仍在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等诸多领域替代地区国家主权货币行使货币职能。大宗商品美元计价和结算以及超过合理范围的美元储备是东亚地区美元化的主要表现。日元试图通过其国际化进程扩大其在地区内的影响力,甚至在地区内形成可以替代美元的日元圈,但这一努力似乎并没取得想象中的成功。日元更多是在发挥价值储藏这一国际货币职能,其他职能方面的表现甚至不及欧元。但受制于地区限制,欧元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和国家还远未能威胁美元的地位。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世人瞩目。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似乎成为东亚地区国家在美元之外更为信赖的选择,并逐步发展成中国乃至地区去美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试图验证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最终市场提供者与东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往来,汇率与利率改革现状以及金融和资本市场放开的程度已经能够满足人民币正处于有限流动阶段,已部分实现其国际化条件。从主权货币到国际货币,从有限流动到完全流动,从钉住美元到与美元竞争的路径该怎样选择?未来东亚地区货币竞争将呈现怎样的一种局面?美元、欧元和日元国际化进程会为人民币带来怎样的示范作用?东亚主要经济体去美元化的经验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哪些重要启示?本文对这些具体问题都会加以详细阐述。
张江瑜[5](2013)在《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视角下的美国金融霸权》文中研究说明肇始于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三年有余,时至今日,在欧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欧元区已逐渐摆脱危机,欧洲一体化重新走向正轨。本次欧洲主权债为危机的发生,与欧元区国家的内部机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但是,其外部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主要从美国的金融霸权视角来分析美国的金融霸权对欧洲的影响,特别是在本次欧洲债务危机中的作用。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了多领域、多方位和多层次的霸权体系。金融霸权是美国主要霸权形式之一,也是美国维系其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最为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在全球金融领域内形成了巨大的优势。但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欧洲一体化继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金融一体化,欧元也随之诞生。这使得美国感到来自欧洲一体化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压力,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欧元的出现使得美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促使美国开始调整和改变原有策略,逐步在战略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欧洲一体化展开制约和阻碍。而本次欧债危机的发生前后美国的种种措施从深层次体现出美国的这种战略意图。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霸权金融霸权的形成与机制,从理论和现实阐述了美国的霸权和金融霸权的思想与实践。继而从欧洲一体化和欧元的诞生说起,说明欧洲一体化和欧元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挑战。具体到本此欧债危机,则分析了欧债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以及蕴藏其中的美国因素,论述了美国在欧债危机中的获得的战略利益和连带损失,并推导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美国霸权在后欧债危机时代的走向。本文认为,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带来了暂时的影响,但对欧洲一体化的长远趋势来说,是一个发现和纠正问题的机会,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继续走向深度融合。与此同时,美国霸权的衰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在欧债危机之后,美国的金融霸权不仅要面临欧元区的挑战,而且会遭受新兴市场国家的强有力的挑战。文章最后从本此欧债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中提出了对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应该避免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要重视政府债务问题,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安全稳健地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形成与经济地位相对称的金融力量,逐步肩负起大国责任,真正实现金融领域的“中国梦”!
王孜[6](2012)在《天津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伴随而来的产业聚集现象也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产业聚集所表现出来的规模经济,产业链延伸,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对于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的提升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已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领域相对集中的区域。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近些年又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的招商引资步伐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西青开发区作为天津市南部经济最活跃,也最重要的一个版块,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助天津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进一步通过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与产业环境,更好的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等核心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对产业集聚理论的系统回顾,从宏观角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招商引资做了理论上的阐述。然后通过对天津的工业化发展进行分析,从产业的定位和发展趋势以及“十二五”规划等综合分析,德国装备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预期等角度,探索了西青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方向。最后又结合西青开发区现有的经济情况和产业状况,对开发区进行了SWOT分析,从而从微观上探讨具有可操作性的招商引资策略。
夏立平[7](2007)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文中提出国际体系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国际体系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国际体系的转型。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中国西汉时期至清朝后期,东亚的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是当时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性国际体系。由于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以及它政治、经济和悠久灿烂文化的巨大影响,使古代东亚地区这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17世纪后半期,欧洲建立了近代国际体系。这包括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末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1815年至1914年的维也纳体系。由于欧洲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全球影响,实际上到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区域性国际体系已发展为世界性国际体系。作者对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有一些显着特点: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资本主义初期发展为背景的,而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封建制度为背景的;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均势和大国协调体系,而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非对称的家庭式体系;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体系内民族国家主权平等为基础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在绝大多数时期主导性国家不主动干涉它国内政为基础的;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国际法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礼”来约束和调整国家之间关系;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对体系外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统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中国对体系外国家基本采取争取友善或防御政策。人类已经历过的现代世界性国际体系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世界正逐渐进入全球化时代,这一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全球化趋势发展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促使当前国际体系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当前国际体系转型有一个很长过渡时期,现正处于这一过渡时期的相持阶段。作者在对国际体系的四个主要构成部分,即国际行为体、国际力量结构、国际互动规则和国际机制进行研究基础上,认为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具有下述特点:国际行为体多元化;国际力量结构多样化;国际互动模式多种共存;国际机制在各方博弈中变革发展。国际力量结构是国际体系的基础,而国际力量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大国战略关系。作者对构成当前国际力量结构和大国战略关系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三边关系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以及它们对国际体系转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大国战略关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协调又相互防范。为了推进建立互信、互利、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全球安全架构,有必要构建21世纪大国战略稳定框架。当前国际体系向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为主要特征转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从长远来说,相互依存状态的国际体系还将再发展到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体系,这将为进一步建立和谐世界奠定基础。
夏立平[8](2003)在《论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发展趋势》文中认为中美欧关系是 2 1世纪国际上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之一。虽然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仍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 ,但中美欧三方实力关系显现多维化 ,从长远来看将趋向均衡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影响的上升 ,中美欧结构性共同利益正在增加。中美欧关系趋于成熟 ,良性互动增加 ,但单边主义和“零和游戏”思维仍是妨碍中美欧合作的负面因素。
裘元伦[9](2002)在《疏松剂与粘合剂——当今欧美关系两重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题目中所列的“当今”是指1991年苏联解体,特别是去年9.11事件以后的时期。笔者在这里讨论当今欧美关系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考察目前欧盟美国关系在其中展开的整个外部世界框架;接着探讨欧美对这一新的世界框架所持的不同的世界观,包括各自的时代观与战略观,这是当今欧美关系既竞争又合作的根源之一;最后关注一下在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欧美关系中,人们最为常见的经济生活领域。
许森林[10](2002)在《欧元:世界货币的“第二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欧元到底是啥模样?欧元是如何诞生的?欧元的头号世是祸还是福?欧元能否挑战美元“霸权”?欧元将走向何方?欧元对我国有何影响?……
二、欧元:世界货币的“第二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元:世界货币的“第二极”(论文提纲范文)
(1)货币权力视角下的美元本位制危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结构安排、理论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结构安排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货币权力 |
第一节 国际货币与国际货币权力 |
一、货币与货币权力 |
二、国际货币与国际货币权力 |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
一、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与制度 |
二、货币国际化:选择与推动 |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兴替 |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
二、国际货币体系兴替的规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本位制危机的源起(1944-1973) |
第一节 从英镑体系到美元体系 |
一、英美综合国力的消长 |
二、英镑“合法性”的式微 |
三、美元“合法性”的确立 |
第二节 美元本位制的制度基础与内在缺陷 |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元权力的制度化 |
二、战后的黄金时代:不完全承担的义务 |
第三节 特里芬悖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
一、特里芬悖论:由隐及显 |
二、美元本位制危机:初露端倪 |
三、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由表及里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美元本位制的建立与危机初现(1974-1999) |
第一节 美元“脱锚”与金融“脱嵌” |
一、美元本位制建立与美元“脱锚” |
二、美式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脱嵌” |
三、“脱锚”与“脱嵌”对美元权力的影响 |
第二节 新特里芬悖论与美元权力的滥用 |
一、“超级嚣张的特权” |
二、新特里芬悖论:危机的根本原因 |
三、币权滥用:危机的驱动因素 |
第三节 危机表征:亚洲金融危机 |
一、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历史背景 |
二、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
三、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元本位制的冲击 |
第四节 危机表征:挑战货币崛起 |
一、亚洲:挑战失败的日元 |
二、欧洲:欧元的崛起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融危机全球化与美元本位制危机加深(2000-2008) |
第一节 货币扩张与全球经济失衡 |
一、失控的货币扩张 |
二、币权滥用及其后果 |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与全球金融危机 |
一、美式金融自由化及其后果 |
二、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 |
第三节 欧元的挑战与人民币的崛起 |
一、欧元的挑战与挫折 |
二、人民币崛起的现实基础与动因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币权竞争及其前景(2008-2018) |
第一节 悬崖边缘的美元本位制 |
一、伯南克冲击 |
二、贸易赤字问题 |
三、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问题 |
四、经济空心化问题 |
第二节 欧债危机下欧元的退与进 |
一、金融自由化与欧债危机 |
二、欧元国际化的波折 |
三、欧元区的持续改革 |
第三节 全面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 |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基础 |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驱动 |
三、中国的国际领导力与制度建设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资料 |
二、英文资料 |
三、网络资源 |
四、官方网站 |
致谢 |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2)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中国参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缘由 |
一、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 |
二、国际经济失衡带来的必然选择 |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特里芬悖论 |
二、货币危机理论 |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界定 |
一、相关研究概念的界定 |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价值判断 |
第四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及流动性管理缺陷的研究 |
二、关于汇率制度的失效及国际收支调节的研究 |
三、关于国际金融监管的缺陷及治理的研究 |
四、关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可持续的合理性研究 |
五、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探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国际储备货币变革的历史分析 |
一、“黄金-英镑本位” “黄金-美元本位”和 “美元本位”的历史背景 |
二、“黄金-英镑本位”“黄金-美元本位”和“美元本位”的运行机制 |
三、从“黄金货币化”到“黄金非货币化”变革的历史必然 |
第二节 国际汇率制度变革的历史分析 |
一、由“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历史循环的背景 |
二、“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中间汇率制”的运行机制及价值判断 |
第三节 国际金融合作变革的历史分析 |
一、国际货币体系各阶段的国际金融合作的历史描述 |
二、国际金融合作形式变革的历史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 |
一、政府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的定义及已有相关研究 |
二、美国公共债务可持续的实证分析 |
三、美国公共债务可持续的启示 |
第二节 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可持续性 |
一、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历史考察 |
二、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三节 美元作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的可持续性 |
一、美元成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的历史考察 |
二、美元作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四节 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计价货币的可持续性 |
一、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计价货币的历史考察 |
二、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计价货币的可持续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一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现状 |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储备货币现状 |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 |
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金融合作 |
第二节 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运行缺陷 |
一、美元本位的不良影响 |
二、其他主要储备货币的运行困境 |
三、SDR的局限 |
第三节 现行国际汇率制度的运行缺陷 |
一、发达国家浮动汇率制调节对国际经济的负面影响 |
二、中间汇率制度的不断崩溃:经济危机的频发 |
第四节 现行国际金融合作机制的缺陷 |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 |
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弊端 |
三、区域金融合作“欧元区”的运行困境 |
四、“拉美美元化”对拉美经济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 |
第一节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 |
一、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构想概述 |
二、多极主权信用货币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国际汇率制度体系改革的构想 |
一、1976 年以来的汇率制度安排与评价 |
二、国际汇率制度的选择 |
三、国际汇率制度体系改革的构想 |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构想 |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设计 |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管机制设计 |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机制设计 |
第四节 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构想 |
一、国际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发展现状 |
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构想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中国参与路径 |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发展机遇 |
一、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 |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机制的建立 |
三、人民币在跨境直接投资中的使用 |
四、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路径 |
一、后危机时期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调整 |
二、助推人民币成为区域储备货币 |
三、人民币加入SDR,提升SDR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
第三节 中国参与国际汇率体系改革的路径 |
一、后危机时期各国对货币锚的调整 |
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
三、推动区域汇率合作机制建设 |
四、人民币加入SDR,完善超主权货币的汇率稳定机制 |
第四节 中国参与国际监管体系改革的路径 |
一、助推成立新的国际金融机构 |
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立 |
三、推动双边金融监管合作 |
四、借助G20平台发出中国声音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东亚地区货币竞争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货币竞争理论研究综述 |
2.1.1 关于货币竞争含义的研究 |
2.1.2 关于货币竞争决定性因素的研究 |
2.1.3 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 |
2.1.4. 货币国际化研究综述 |
2.2 东亚地区货币竞争研究综述 |
2.2.1 关于东亚地区货币美元化的研究 |
2.2.2 对东亚地区货币去美元化的研究 |
2.3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综述 |
2.4 简评 |
第3章 货币竞争机制理论分析 |
3.1 货币竞争模型分析 |
3.1.1 单极货币模型 |
3.1.2 双极货币模型 |
3.1.3 三极或多极货币模型 |
3.2 货币竞争决定因素分析 |
3.2.1 货币国际度 |
3.2.2 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与政府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
3.2.3 货币特性因素 |
3.2.4 交易成本与收益 |
3.3 货币竞争的双向机制:货币替代与货币国际化 |
3.3.1 货币替代条件的理论分析 |
3.3.2 货币国际化条件理论分析 |
3.3.3 货币竞争、货币替代与货币国际化内在逻辑一致性分析 |
3.4 货币竞争的国际实践:历史透视 |
3.4.1 英镑国际化 |
3.4.2 美元国际化 |
3.4.3 欧元国际化 |
3.4.5 英镑、美元与欧元国际化实践的比较与启示 |
第4章 东亚地区的货币竞争:美元化与去美元化 |
4.1 东亚地区货币竞争的历史回顾 |
4.2 东亚主要经济体美元化程度分析 |
4.2.1 基于货币国际度的测量 |
4.2.2 基于本国货币供给的测量 |
4.2.3 基于外汇储备的测量 |
4.2.4 基于贸易结算货币使用状况的分析 |
4.2.5 东亚主要经济体美元化程度总体评价 |
4.3 东亚主要经济体美元化成本与收益分析 |
4.3.1 美元化成本分析 |
4.3.2 美元化收益分析 |
4.4 东亚主要经济体对现有美元体制的挑战——去美元化 |
4.4.1 去美元化的提出 |
4.4.2 日元国际化:东亚地区货币去美元化最初的实践 |
4.4.3 东亚其他国家货币去美元化路径分析 |
4.5 东亚主要经济体去美元化经验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
4.5.1 东亚主要经济体去美元化经验比较分析 |
4.5.2 东亚主要经济体去美元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5章 货币竞争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与现实路径 |
5.1 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分析 |
5.1.1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分析 |
5.1.2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 |
5.1.3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5.2 人民币和美元:东亚地区双极货币竞争模型 |
5.2.1 美元霸权体系下的东亚地区单极货币竞争模型 |
5.2.2 人民币与日元:双极货币竞争模型第二极之争 |
5.3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从有限流动到完全流动 |
5.3.1 有限流动与货币国际化:理论与经验 |
5.3.2 从有限流动到完全流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路径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
6.1 主要结论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5)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视角下的美国金融霸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论文在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四、 采取的研究方法 |
五、 论文的创新性 |
第一章 霸权理论与美国的金融霸权 |
第一节 霸权理论综述 |
一、 西方的霸权理论 |
二、 中国的霸权理论 |
三、 金融霸权的理论 |
第二节 美国的金融霸权 |
一、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
二、 美国对国际流动金融资本的控制 |
三、 美国对国际金融组织的控制 |
第二章 欧洲一体化和欧元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挑战 |
第一节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意义 |
一、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
二、 欧元的诞生与发展 |
三、 欧元对欧盟经济的作用与意义 |
第二节 欧洲一体化对美国霸权的挑战及欧元对美国金融霸权的影响 |
一、 欧洲一体化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
二、 欧元对美国金融霸权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
第三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程与美国因素 |
第一节 欧债危机发展历程 |
一、 欧债危机的缘起和发展 |
二、 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欧元危机 |
三、 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欧债危机背后的美国因素 |
一、 美国政府对欧洲一体化的战略遏制 |
二、 欧债危机中的美国因素 |
第四章 美国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霸权收益及损失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在欧债危机中的收益 |
一、 美国在欧债危机中的政治收益 |
二、 美国在欧债危机中的经济收益 |
第二节 欧债危机对美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
一、 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 |
二、 欧债危机对美国出口的影响 |
三、 欧债危机对美国企业融资的影响 |
第五章 欧洲债务后危机时代欧洲一体化及美国金融霸权的走向 |
第一节 欧债危机后欧洲一体化的走向与趋势分析 |
一、 对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分析 |
二、 危机后欧洲一体化走向分析 |
第二节 欧债危机后美国金融霸权的走向 |
一、 世界格局的多元发展化趋势与美国霸权衰落的必然性 |
二、 欧债危机后美国金融霸权的走向 |
结语 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几点启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6)天津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集群理论综述 |
2.2 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
2.3 招商引资策略分析 |
第三章 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现状分析 |
3.1 西青经济开发区简介 |
3.2 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现状 |
3.3 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内外环境分析 |
4.1 五大竞争优势 |
4.2 劣势 |
4.3 机会 |
4.4 威胁 |
第五章 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 |
5.1 把握“十二五”天津发展目标 |
5.2 扩大宣传,加强宣传力度 |
5.3 区域招商(德国装备制造业) |
5.4 产业招商 |
5.5 中介招商 |
5.6 展会招商 |
5.7 外资并购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国际体系演变与转型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特色 |
第一章 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的特点──以东亚为例 |
第二节 近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
第三节 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比较 |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体系发展为现代世界性国际体系 |
第五节 历史演变对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若干启示 |
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转型 |
第一节 当代全球化趋势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二节 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特点 |
第三节 未来国际体系的趋势 |
第三章 大国战略关系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一节 中美战略关系 |
第二节 中美俄三边关系 |
第三节 中美欧三边关系 |
第四节 美欧俄三边关系 |
第五节 中美日三边关系 |
第六节 中美印三边关系 |
第七节 构建21世纪大国战略稳定框架 |
第四章 世界经济体系转型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一节 世界经济体系结构转型的特点 |
第二节 世界经济体系转型的主要原因 |
第三节 世界经济体系转型的主要影响 |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新军事变革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发展对国际体系影响 |
第二节 新军事变革特点及其对国际体系影响 |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体系和大国关系的影响 |
第六章 国际机制演变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一节 国际机制发展进入新阶段 |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际机制发展需要新理念 |
第三节 构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机制 |
第四节 中国在国际机制方面的选择 |
第七章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一节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的主要原因 |
第三节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八章 中华文明复兴及其对国际体系影响 |
第一节 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关系发展趋势 |
第二节 中华文明复兴的内涵与途径 |
第三节 中华文明复兴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第四节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 |
第五节 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新理念 |
第六节 中国和平发展促进和谐世界的建立 |
结论 |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欧元:世界货币的“第二极”(论文参考文献)
- [1]货币权力视角下的美元本位制危机研究[D]. 叶冰. 外交学院, 2019(10)
- [2]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中国参与路径[D]. 秦卫波.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2)
- [3]后起国如何制衡金融霸权——基于国际金融权力指数构建的新探索[J]. 周帅,刘洪钟. 欧洲研究, 2017(06)
- [4]东亚地区货币竞争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 张振家. 辽宁大学, 2013(02)
- [5]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视角下的美国金融霸权[D]. 张江瑜. 兰州大学, 2013(11)
- [6]天津西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D]. 王孜. 天津大学, 2012(05)
- [7]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D]. 夏立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8]论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发展趋势[J]. 夏立平. 当代亚太, 2003(09)
- [9]疏松剂与粘合剂——当今欧美关系两重性[J]. 裘元伦. 世界知识, 2002(20)
- [10]欧元:世界货币的“第二极”[J]. 许森林. 经贸导刊,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