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师钢琴教育创新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茜丝[1](2021)在《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并作为一门覆盖面较大的专业公共课在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教学内容涵盖视唱、练耳及基础理论等音乐知识技能,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文章从高等师范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出发,结合新时代科技发展现状,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技能为主要研究内容,对视唱练耳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提出视唱练耳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具提升学生本体性知识能力、学生视唱练耳学习经验培养以及学生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等见解,旨在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提升高师院校学生视唱练耳教学技能。文章框架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综述,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现状进行阐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高师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以及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等问题。第二章对具体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别从本体性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学习经验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以教具为主线,设计新颖、科学的教学形式,采用恰当、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教学技能,采用三阶段的学习经验评价法对学生教师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掌控和调节。第三章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提出建议,注重学生“教与学”的双重定位,为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提出合理且具有实践性的应用性结论。文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专业学科发展状况,以问题提出、研究、实践的递进关系为研究思路,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进行剖析。一方面,以科学的态度探讨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培养出集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性人才。另一方面,采用适应新型教学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以打破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的被动性、枯燥性,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思考,为视唱练耳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见解。
赵元[2](2020)在《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高师钢琴教育,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内容,它不仅具有艺术属性,也同时兼具社会属性。高师钢琴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发挥艺术学科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性,又该如何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贯穿于钢琴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构建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朱红[3](2020)在《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师范专业舞蹈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舞蹈师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于美育的需求,保障各级各类舞蹈教育活动的开展。高师舞蹈师资的培养,需要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教材体系作为支撑。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育依然延续早期专业型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延续艺术院校教材,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既缺乏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全面、系统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宜的舞蹈专业教材。基于这一考察,本文的研究思路即:在宏观层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中观层面以课程建设为支撑,在微观层面以教材建设为抓手。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四所大学的师生、校、院、系领导以及舞蹈专业教材编写专家,对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使用情况、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情况、教材与人才培养的适宜性、教材与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的适宜性、教材内容评价为观测要素,进行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的适宜性研究。研究认为,目前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所选择和使用的教材,不能有效满足对师范生的培养。体现在教材缺乏“师范性”的特质、缺乏对基础教育的关照、缺乏创造性和应用性等方面。为此,建构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宜性机制势在必行。研究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遵循人才培养目标,明晰教材建设方向;2.细化舞蹈课程标准,合理规划教材建设;3.围绕“三个”遵循,教材践行国家意志;4.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教材编写机制;5.深挖教材建设要义,深化舞蹈教材体系;6.建立教材评价机制,健全教材管理系统;
段媛园[4](2019)在《“智能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智能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其他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在智能环境下教育变革刻不容缓,我国为了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印发并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发展智能教育。为了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相继于次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在尊重传统钢琴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传统钢琴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升级,达到高师钢琴教育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创新,创设高师钢琴教学新情境。智能钢琴正是在智能环境下的现代科技成果,是在保留了传统钢琴的音乐特性基础上,加入了可受控制的液晶屏幕,在液晶屏幕的基础的上叠加了智能化软件,成为了一种多媒体优化的组合。这种科技在传统“一对一”钢琴教学模式基础上,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时空关系,成为高师钢琴教育与信息化融合的一大契机。本论文立足于高师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育现状,以智能钢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高师环境下智能钢琴与传统钢琴的应用利弊,结合智能钢琴所提供的智能技术,探求了技术应用于高师钢琴教学的路径,体现智能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创新高师钢琴教学过程。本论文由七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概述智能时代形势下,“智能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可行度。第二部分为“智能钢琴”的衍变。介绍智能钢琴历史由来和发展现状,并定义它的概念。第三部分为“智能钢琴”的功能模块,介绍“智能钢琴”现有功能模块。第四部分“智能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功能模块。这是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大胆设想,提出高师智能钢琴教学中教学模块方面的的可行性方案,从高师钢琴教学四大主要板块中,为智能钢琴与高师钢琴教学融合提出实施路径。第五部分是本人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从独奏教学入手设计教学实验,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教学实践,实践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实践周期为六周,最终结合实验结果所分析智能钢琴教学应用的可行度。第六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智能钢琴教学”的创新优势,再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体现智能钢琴教学对传统钢琴教学局限性的弥补。第七部分是分析高师环境下智能钢琴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智能钢琴教学进行价值探索。
郭元红[5](2019)在《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音乐教师教育是音乐学科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西北地区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音乐教师缺乏,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人才有较高期望值,并且该地区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多民族区域,是国家精准扶持的对象之一。故展开对西北地区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发现该地区音乐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本文是以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若干问题调查与比较研究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首先,在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相关文件进行学习和理解后,以“音乐教师教育”为关键词,沿着“音乐教育专业构成及认识→教育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比较”的思路,对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进行调查与比较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五章节:第一章:绪论。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缘由。对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音乐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课程设置的研究、教学能力的研究、音乐教师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以及针对西北五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五个问题进行梳理。并表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思路。第二章:讨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构成。首先简述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史,了解基本的发展脉络,其次通过学习和理解国家目前颁布的有关音乐教育的相关文件、标准、法规及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构成,撰写此章节以阐述当下我国对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期望。第三章:设计调查项目。对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分析比较调查结果,发现五者之间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个性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客观的审视。第四章:得出研究结论:第一,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音乐科目师资缺乏,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受到挑战。第二,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急需革新。第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待调整。并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乔微[6](2019)在《“和而不同”理念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西方引进。20世纪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者长期对西方视唱练耳教育体系进行模仿、实践、总结、创新,致力于打造出适用于我国学情的一套专业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音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国际型、应用型、实践型的专业人才,一直是我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培养目标。本文将我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理念应用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作为研究课题。针对我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文以“和而不同”理念为指导方向,正视我国视唱练耳学科与教学的特殊性,并提出对我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写作缘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构思及创新;第二章分析了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特殊性,就视唱练耳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写作;第三章罗列了从古至今“和而不同”理念的观点,并论述了“和而不同”理念应用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论依据;第四章针对我国高师视唱练耳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作了分析研究;第五章针对“和而不同”理念下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对该课题的研究是笔者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的一种自省,希望通过本人粗浅的研究结果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帮助。
金哲[7](2019)在《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高校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在教育部提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提升幼儿教师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的迫切任务。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落实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计划,确保卓越幼儿教师培养任务顺利推行的有效保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以分布我国东、中、西部的九所部属、省属、地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针对培养卓越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的新要求,比较分析了不同属性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并归纳总结原因,提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策略,并结合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构想关于高师院校培养卓越幼儿教师课程设置方案。比较研究分析发现:不同属性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未完全切合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要求;在课程结构上划分不合理,各个模块学分比重差异较大;课程内容上配置较为混乱,缺乏整合性和针对性;教育实践课程弱化,与理论教育课程相脱节等问题。整体而言,由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目标定位存在研究型与应用型权衡、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专业技能与专业理念、有限时间与无限知识之间存在博弈,致使不同属性高师院校在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出现差异与问题。针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卓越幼儿教师课程设置之间的差距,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第一,理解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要求,合理设置培养目标;第二,建立均衡协调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第三,整合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综合性和针对性。并结合关于培养卓越幼儿教师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提出高师院校培养卓越幼儿教师课程设置构想。
朴荟霖[8](2018)在《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进步,是时代的需要,是党和国家、社会和民众的需要,更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其要想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满足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待,就必须要从自身发展入手,产出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人才。而优秀作品的呈现和优秀人才的出现,除了社会环境氛围营造、媒体宣传推广、市场化商业化运营等社会“外因”积极介入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面发挥艺术类高校和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根本优势,切实加强高等艺术教育尤其是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这一“内因”的发展,努力培养优秀流行音乐专业人才、产出优秀作品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深入推进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发展建设、培育流行音乐人才也就日益为学界和乐界所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在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融合发展、关注青年价值观引领并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今天,作为向青年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应如何找准定位、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呼应社会、媒体关注和青年期待,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先声,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切实加强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将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和问题背景,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如何、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在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理论设计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实现“中国特色”就成为了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基于当代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这一核心,本文以理论和实践层面破解“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策略为研究主旨,以大陆艺术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为研究基点,论文并非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进行简单的历史分析和现状描述,亦非孤立的为研究专业建设而研究,而是要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放在国家、社会、当代教育发展进程中去综合考量,要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与高等教育使命与担当相结合、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相结合、与国家民族振兴相结合,要站在更高的站位上审视和思考其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要跳出专业观专业、跳出教育谈教育、跳出流行论流行。结合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围绕发展建设策略这一主要线索,按照历史纵深研究与现状横向比较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特征,破解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当前流行音乐发展和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本研究(包括绪论、结论)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集中进行研究背景分析,提出问题、阐释思路,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相关文献材料展开详细分析与综述,对研究价值、研究方法、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解读;第一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进行详细论证分析;第二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和深入剖析;第三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目标定位、整体思路进行系统研究;第四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课程规划、教学设计与学科支持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挖掘和集中探讨,尝试提出新的核心教育教学实践策略;第五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师资教材建设与基本保障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提出新的辅助教育教学实践策略。结论部分对全文论证结果进行陈述,总结研究不足,并对外国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启示研究、高校流行音乐专业评估体系与指标体系建设研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贯通一体化流行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等方面进行延展性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照和思考。本文得出如下结果:研究结果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宏观设计。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宏观设计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理论依据,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学理基础,要遵循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整体要求和高校音乐专业建设的一般原则,在宏观设计方面要依据“整合理念”和“内涵式发展”的整体建设思路开展设计。研究结果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探索。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需要在建设目标的指引下,依据宏观设计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实践探索,归纳起来,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展开具体实践:在流行音乐专业课程设计方面,要建设“厚重扎实型”流行音乐专业基础课、“个性模块式”流行音乐专业主干课、“多元开放式”流行音乐专业选修课;在流行音乐专业教学设计方面,要完善音乐审美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以文化人,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践行“创造教育”理念;在以学科建设促进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方面,要科学规划流行音乐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流行音乐专业学术研究;在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构建“严选、优出、精过程”培养模式、“流行乐府”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在流行音乐专业师资与教材建设方面,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综合型”教师队伍、统编核心教材、开发地方、校本和国际教材;在流行音乐专业社会服务与建设保障方面,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建设流行音乐专业专属场地与设施。研究结果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人才。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是核心目标,其主要内容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培养至上,尊重规律、彰显个性,承典塑新、中西融通”的全新设定目标,进而将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真正能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合理吸纳西方先进文化、创造当代健康流行文化的、具备深厚专业素养、广博文化素质的、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人才”。本研究为目前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做出的贡献在于:1.尝试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从音乐教育大类专业建设发展史中剥离出来,首次独立完成了专业建设史的梳理;2.通过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3.通过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中国高校流行音乐建设提出了建设的目标定位、整体思路、理论依据,提供了一整套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策略;4.结合自身研究,本文从国家高等教育布局的视角提出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宏观设计构想,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
姜莱[9](2016)在《高师钢琴研究性教学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文中认为时至今日,我国高师钢琴教育仍单一沿用着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特征的接受式教学,课程中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几乎空白。而十余年的钢琴教改经验证明,单一模式的高师钢琴教学与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教学对象之间已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适应,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阻碍了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目的、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实现。为了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贯彻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学科自身建设,我们认为现阶段有必要在高师钢琴课程中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钢琴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能动的、扩展的理解和一定的批判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审美的主体权真正交给学生,更好地塑造学生理解与表现音乐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审美,提升全面的音乐素养,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钢琴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特点,并与钢琴表演特性和高师音乐教育目标结合,论证了高师钢琴教育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了几种钢琴研究性教学的组织模式与实施方法。
王磊[10](2014)在《课程美学探究 ——以高师钢琴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将势必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条件与便利,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培养更具多元考虑,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层面,而更注重对于“人”的教育和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音乐课程是最能体现美感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认知结构,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对于成长中的儿童的益处最为明显。实现音乐对于儿童的启迪,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点,也是高师音乐专业肩负的使命。钢琴课程在高师音乐课程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在高师钢琴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经验建构和艺术品质是关键,美学课程理论在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探索为我们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评价领域内,课程美学理论对价值情感和知觉形成的美感经验被着重强调,关于教学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尤以艾斯纳(E.W.Esiner)为代表的美学课程理论最为显着。艾斯纳的主要研究视角就是艺术教育、课程研究以及质性研究方法,他认为教学最需要艺术性,教学的美感体验是对教育和课程的最好的理解和实践。艺术的本质在于追求美与审视美,并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认知与学习技能。艾斯纳课程美学的核心在于通过教学的艺术性追求实现重构经验、追求审美情趣的价值取向。钢琴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音乐课程设置的必修课,在整个高师音乐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满足未来素质教育要求的音乐教师,尤其是适于承担未来一体化艺术课程实施的人才,高等师范教育承受巨大压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品质是钢琴课程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完美呈现钢琴课程的过程,教师的激情展示和学生的美感构建是以课程美学为框架的高师钢琴课程实践与变革的指导与标尺。当前美学课程探究方兴未艾,但在我国相关研究仍显匮乏,融于具体学科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教育批评的本质在于引导人们真切的领悟教育客体与事件,在于让人们更理性的看待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如何从美学课程视角,以教育批评为手段,审视当前高师钢琴课程并对未来提出指引是本研究的发起目的与研究基础。因此,本研究将采用课程美学探究的实践方法对高师钢琴课程进行研究。本研究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缘起,这是研究的前提和开端。在这一部分里,笔者首先着重从研究提出的背景、目的,该研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加以阐述。关于研究的内容和概念的界定同样也是该部分的重点,这里笔者开列的研究内容包括:美学课程,课程评价和高师钢琴课程等。这是研究的集中面向,是本研究的具体内容所在。关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更突显出本研究现在所达到的程度和实践深度。最后关于研究的技术角度的阐述,主要包括了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核心部分,对于课程美学的探究取向发端、认知维度、实践变革和价值内涵作了详实的审读和解析,同时又对于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作深入评析。在课程美学探究取向溯源中阐释了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端源与多元探究范式中的课程美学崛起;在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认识维度上研究了审美化的生存追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涵。课程美学探究是认知世界的方式,课程美学探究是对于知识的认知与诠释等;在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实践沿革中主要分析了践行美学的动态之旅和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未来两个主题;在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价值内涵中从“人”是课程美学探究的核心目的,课程美学的价值目标是审美与塑造完整人格和美学课程探究的寓意是回归审美的生活与教育三个角度论述了美学课程所具备的的价值意义。对于美学的审视角度,在深入研究相关材料的前提下对于教育批评给出了较为理性的解析并对其实践维度作出评析。第三部分是对于本研究的实践对象所承载的美学特质给予必要的解读,分别审视了音乐具有的审美本质,高师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美学理论维度和高师钢琴课程所蕴含的美感意蕴与艺术性质。第四部分从艾斯纳课程美学实践的四个方面对高师钢琴课程作描述、解释、评价、主题四个面向的阐述,以某一文本呈现艾斯纳课程美学的魅力所在。第五部分课程美学视角来分析高师钢琴课程的美学特质,使教育的审美特质在高师钢琴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高师钢琴课的美学特质是通过课程的不同方面呈现出来的,他们浸润在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建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课程的评价之中,使高师钢琴课程具有艺术的品质。首先,高师钢琴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其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之美、思维之美、能力之美、演奏之美的启发为教育目的,期望通过教育实现对人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次,从课程美学的视角重新建构了高师钢琴课程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技能课、教学课三个维度和三个维度的具体内容要求,从而为学生整体的素质提高提供教学依据。再次,从课程美学的设计和实施创造性地解读教学中存在的艺术品质,从而重新解读教学的价值。最后,以课程美学批评来呈现教育批评的维度,为以尊重教育生活的质性评价态度来解读教育的优劣提供可能。第六部分是对于课程美学探究取向与高师钢琴课程实施作出评析性的总结与展望。
二、对高师钢琴教育创新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师钢琴教育创新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综述 |
第一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
一、高师视唱练耳学科综述 |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目的 |
三、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内容和特点 |
四、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分析 |
一、高师视唱练耳培养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分析 |
第二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实践研究 |
第一节 视唱练耳本体性知识教学实践研究 |
一、钢琴教具本体性知识教学研究 |
二、多种器乐本体性知识教学研究 |
第二节 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
一、设计课程活动能力培养 |
二、课程教学技能培养 |
三、评价技能培养 |
四、研究技能培养 |
第三节 视唱练耳学习经验评价研究 |
一、教学过程前学生经验认知 |
二、教学过程中学习经验评价 |
三、教学成果性的学习经验评价 |
第三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
第一节 高师视唱练耳本体性知识培养方法 |
一、学生阶段特点分析 |
二、学生学科知识能力培养 |
第二节 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多种乐器教学方法 |
一、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教具 |
二、多样乐器作为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教具 |
第三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定位 |
一、教与学双重定位 |
二、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列入视唱练耳课程考核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全育人”理念与高师钢琴教育关系解析 |
(一)“三全育人”理念提出背景及内涵 |
(二)“三全育人”理念与高师钢琴教育关系 |
1.我国现阶段高师钢琴教育现状概况 |
2.“三全育人”理念与高师钢琴教育关系 |
二、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 |
(一)贯穿理念,重在认知 |
(二)贯穿理念,优化课程 |
(三)贯穿理念,借力考核 |
(3)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的诸项要素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的核心概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教材建设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高校艺术类教材建设的研究 |
三、关于高等学校舞蹈教材建设发展的研究 |
四、关于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的研究 |
五、小结评述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戴维·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
二、杰罗姆·布鲁纳知识结构理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来源 |
四、研究设计 |
第五章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现状调查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归整 |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归整 |
三、访谈结果归整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
一、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情况 |
二、高师本科舞蹈专业特色课程教材使用现状 |
三、教材与人才培养目标适宜性分析 |
四、教材与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适宜性分析 |
五、教材内容分析 |
第七章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思考 |
一、遵循人才培养目标,明晰教材建设方向 |
二、细化舞蹈课程标准,合理规划教材建设 |
三、围绕“三个”遵循,教材践行国家意志 |
四、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教材编写机制 |
五、深挖教材建设要义,深化舞蹈教材体系 |
六、建立教材评价机制,健全教材管理系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四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五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教材编写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六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智能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 |
(二) 国内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智能钢琴”的衍变 |
二、“智能钢琴”的功能模块 |
(一) 云端曲谱 |
1. 教学信息资源分类 |
2. 资源库的特征 |
3. 教学信息资源检索 |
(二) 识别弹奏、跟灯练习、智能纠错 |
(三) 梯度教学 |
1. 初级评估 |
2. 中级评估 |
3. 学习进度表 |
三、“智能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功能模块 |
(一) 独奏教学 |
1. 学习重点难点 |
2. 自学阶段 |
3. 网络课和面授课教学阶段 |
(二) 钢琴与乐队的协奏教学 |
(三) 复调作品教学 |
(四) 双钢琴演奏教学、四手连弹演奏教学 |
四、实验设计 |
(一) 实验设计 |
(二) 案例分析 |
(三) 实施效果总结 |
五、智能钢琴教学的创新性 |
(一) 智能教学 |
(二) 智能乐谱 |
(三) 网络钢琴教室 |
(四) 自动演奏功能 |
(五) 自动音律校准检查 |
(六) 智能钢琴教学创新优势 |
1. 教学目标 |
2. 教学内容 |
3. 教学手段 |
4. 教学环境 |
六、智能环境下高师智能钢琴教学的发展趋势 |
(一) “人+器”的钢琴教学模式 |
(二) “互补式”的钢琴教学模式 |
(三) “远程网络式”的钢琴教学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2.1 培养模式研究 |
1.2.2 课程设置研究 |
1.2.3 教学能力研究 |
1.2.4 其他研究 |
1.2.5 针对西北五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音乐教师教育:历史及“专业”构成 |
2.1 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发展述要 |
2.1.1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 |
2.1.2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
2.1.3 改革开放至二十一世纪 |
2.2 音乐教师教育及其“专业”构成 |
2.2.1 教师教育及音乐教师教育 |
2.2.2 作为“专业”的音乐教师教育及其构成要素 |
2.3 总结 |
第3章 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状况调查与比较 |
3.1 教师教育调查的设计 |
3.1.1 调查的说明 |
3.1.2 调查的设计 |
3.1.3 调查的内容 |
3.2 调查过程及完成情况 |
3.3 调查结果的基本描述与比较分析 |
3.3.1 培养目标之比较 |
3.3.2 课程设置之比较 |
3.3.3 教师队伍之比较 |
3.3.4 学生情况之比较 |
第4章 结语 |
4.1 研究结论 |
4.2 提出建议 |
4.2.1 学校层面 |
4.2.2 学生层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和而不同”理念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特殊性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视唱练耳课程起源及发展的特殊性分析 |
第二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性质与特征 |
第二章 “和而不同”理念综述 |
第一节 “和而不同”理念概述 |
第二节 “和而不同”理念应用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当下我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师生情况 |
第二节 课堂教学情况 |
第三节 学期考核形式 |
第四章 “和而不同”理念下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研究 |
第一节 拓展教学内容 |
第二节 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 |
第三节 引进多媒体教学形式 |
第四节 教学方法多样化 |
第五节 培养特有的民族音感 |
第六节 加强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问题提出 |
(一)卓越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然要求 |
(二)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相关研究 |
(二)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
(二)高师院校 |
(三)学前教育专业 |
(四)课程设置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的新要求 |
一、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
(一)师德为先:职业准则和规范 |
(二)幼儿为本:职业理念和知识、能力 |
(三)终身学习:职业可持续发展 |
(四)重视实践: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 |
二、培养卓越幼儿教师对课程结构的要求 |
(一)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
(二)强化教育实践环节 |
(三)丰富教育课程的选择性 |
三、培养卓越幼儿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要求 |
(一)扎实专业知识基础教育 |
(二)重视师德养成教育 |
(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践导向 |
第三章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
(一)较为重视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养成 |
(二)强调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 |
(三)重视综合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 |
二、课程结构 |
(一)课程模块整体设置情况 |
(二)各类课程模块的学分比重设置情况 |
(三)必修课与选修课结构分析 |
(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构分析 |
三、主要课程模块及开设内容 |
(一)通识教育模块 |
(二)专业教育模块 |
(三)教师教育模块 |
(四)综合实践教育模块 |
第四章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培养目标设置定位存在偏差 |
(二)课程结构划分不合理 |
(三)课程内容上划分混乱,缺乏整合性和针对性 |
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分析 |
(一)目标定位研究型与应用型的权衡 |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间的权衡 |
(三)专业技能与专业理念之争 |
(四)有限时间与无限知识间的权衡 |
第五章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
一、理解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要求,合理设置培养目标 |
(一)因校制宜地合理定位,明确阶段性培养目标 |
(二)把握时代特性与前瞻性,与时俱进地完善培养目标 |
二、建立均衡协调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
(一)规范课程设置,科学划分课程模块 |
(二)合理调整课程模块学分占比 |
三、整合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综合性和针对性 |
(一)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
(二)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
(三)整合教师教育课程,适切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要求 |
(四)丰富和落实教育实践课程模块,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
四、高师院校培养卓越幼儿教师课程设置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8)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中国流行音乐相关研究 |
(二)中国音乐教育相关研究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相关研究 |
(四)中国高校专业建设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应用价值 |
五、创新点 |
(一)理论研究注重史论结合 |
(二)实践研究具有中国特色 |
第一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相关概念、本质特征与发展历程 |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流行音乐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本质特征 |
(一)艺术性与通俗性 |
(二)传统性与时尚性 |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 |
(四)统一性与独立性 |
(五)综合性与跨域性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 |
(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流变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概述 |
第二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
一、研究与设计方法 |
(一)文献研究设计 |
(二)访谈设计 |
二、调查研究实施过程 |
(一)文献研究调查对象与信息搜集过程 |
(二)访谈研究调查对象与信息搜集过程 |
三、调查研究结果汇总 |
(一)文献调查结果呈现 |
(二)访谈调查结果汇总 |
四、基于调查研究结果的成绩概述与问题分析 |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成绩概述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三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目标定位与整体思路 |
一、理论依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以多学科理论基础为支撑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和青年思想 |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 |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四)音乐教师心理结构建构理论 |
(五)存在主义课程与价值观 |
(六)音乐流行理论 |
二、目标定位: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专业人才 |
(一)立德树人、培养至上 |
(二)尊重规律、彰显个性 |
(三)承典塑新、中西融通 |
三、整体思路:“整合理念”与“内涵式发展” |
(一)基于“整合理念”的建设思路 |
(二)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建设思路 |
第四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课程规划、教学设计与学科支持实践策略 |
一、关于流行音乐专业课程规划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建设“厚重扎实型”流行音乐专业基础课 |
(二)建设“个性模块式”流行音乐专业主干课 |
(三)建设“多元开放式”流行音乐专业选修课 |
二、关于流行音乐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完善音乐审美教学 |
(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以文化人” |
(三)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创造教育”理念 |
三、关于以学科建设促进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科学规划流行音乐学科建设 |
(二)深入推进流行音乐专业学术研究 |
第五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师资教材与基本保障实践策略 |
一、关于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构建“严选、优出、精过程”培养模式 |
(二)构建“流行乐府”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
二、关于流行音乐专业师资与教材建设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综合型”教师队伍 |
(二)统编核心教材、开发地方、校本和国际教材 |
三、关于流行音乐专业社会服务与建设保障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
(二)建设流行音乐专业专属场地与设施 |
结论 |
一、结论总结 |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宏观设计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探索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人才 |
二、创新与反思 |
三、延展性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年表 |
附录2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3 :五位流行音乐教育界资深专家访谈记录摘编 |
附录4 :专业基础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100 首经典民歌 |
附录5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经典流行音乐作品词例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高师钢琴研究性教学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师钢琴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与范型转换 |
二、高师钢琴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
1. 探究性与科学性 |
2. 过程性与思维性 |
3. 感知性与体验性 |
4. 主体性与参与性 |
5. 互动性与合作性 |
6. 开放性与多元性 |
三、高师钢琴基础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
1. 高师钢琴基础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利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实现 |
2. 高师钢琴基础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贯彻审美教育的重要举措 |
3. 高师钢琴基础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提升钢琴演奏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促进课程高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
4. 高师钢琴基础课实施研究性教学将确立“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5. 高师钢琴基础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正顺应了钢琴学科的基本特点 |
四、高师钢琴研究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
1.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专题(课题)研究 |
2. 以感知、理解为主的案例研究 |
3. 以探究、创造为主的演奏设计研究 |
4. 以评价与反思为主的“问题”研究 |
5. 建立对学科基础知识和方法论为教学内容的入门指导平台 |
五、结语 |
(10)课程美学探究 ——以高师钢琴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价值 |
四、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
一、 研究内容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 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课堂观察法 |
三、 对比研究法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一、 前期计划及先关准备 |
二、 进入现场及资料搜集 |
三、 继续研究及实践资料搜集 |
四、 退出现场及对比探究 |
五、 撰写论文阶段 |
第二章 课程美学及意蕴探究 |
第一节 课程美学探究取向溯源 |
一、 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端源 |
二、 多元探究范式中的课程美学崛起 |
第二节 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认识维度 |
一、 审美的人生追求内涵 |
二、 课程是教育的美学过程 |
三、 体验美感是认知世界的方式 |
四、 课程美学探究是对知识的认知与诠释 |
第三节 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实践沿革 |
一、 践行美学之韵的动态之旅 |
二、 专注艺术之本的未来展望 |
第四节 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价值内涵 |
一、 课程美学的人本性核心 |
二、 审美与塑造完整人格的价值取向 |
三、 课程美学回归生活的意蕴 |
第五节 教育批评的旨趣探寻 |
一、 教育批评的内涵 |
二、 教育批评的外延 |
三、 教育批评效能载荷的拷问 |
第六节 教育批评的鉴赏对象与实践维度 |
一、 教育鉴赏是审慎的认知活动 |
二、 以学校教育生态学架构为面向的鉴赏对象 |
三、 以“文本”分析为路径的教育批评实践 |
第三章 探究实践对象——高师钢琴课程的美学特质审视 |
第一节 音乐“审美”教育视查 |
一、 音乐审美教育的历史追顾 |
二、 以“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取向 |
三、 高师钢琴课及教师的审美艺术素质要求 |
第二节 高师音乐教育的美学理论维度 |
一、 音乐审美素质的意涵 |
二、 音乐美感之审美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美学”文本解析 |
一、 钢琴的艺术特质 |
二、 钢琴课程的美育特质 |
三、 高师钢琴课程的实施者和教育对象 |
第四节 高师钢琴教学中的美感诠释 |
一、 邂逅钢琴课程的美感之韵 |
二、 高师钢琴课程中的美感渗透 |
第四章 高师钢琴课程的美学鉴赏与批评 |
第一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描述 |
第二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解释 |
第三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评价 |
第四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主题 |
第五章 课程美学在高师钢琴课程中的建构 |
第一节 高师钢琴课程目标体系的美学设想 |
一、 理解生命之美 |
二、 训练思维之美 |
三、 锻炼能力之美 |
四、 实践艺术之美 |
第二节 高师钢琴课程内容体系的美学建构 |
一、 阐释“美”的理论课 |
二、 展现“美”的技能课 |
三、 传递“美”的教学课 |
第三节 高师钢琴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美学创作 |
一、 课程设计的美学取向 |
二、 教学实施的艺术生成 |
第六章 课程美学在高师钢琴课程中的评析与展望 |
第一节 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评析与展望 |
第二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评析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对高师钢琴教育创新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D]. 李茜丝.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J]. 赵元. 北方音乐, 2020(21)
- [3]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D]. 朱红.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1)
- [4]“智能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D]. 段媛园.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D]. 郭元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6]“和而不同”理念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研究[D]. 乔微. 聊城大学, 2019(01)
- [7]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金哲.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8]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D]. 朴荟霖.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9]高师钢琴研究性教学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J]. 姜莱. 艺术研究, 2016(01)
- [10]课程美学探究 ——以高师钢琴课程为例[D]. 王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