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液声速系数与分子自由程系数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石复习[1](2014)在《基于棒状分子模型的生物柴油压缩特性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燃油的压缩特性由本身的化学结构和外部作用条件共同决定。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其与石化柴油的物理特性差异是造成雾化不良的根本原因。随着喷射系统工作压力的提高,生物柴油动态压缩特性作为喷射能量的关键传递物性,对喷射过程流动和雾化效果的影响加剧。生物柴油动态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压缩特性的形成机理,是实现燃油喷射过程准确数值计算、把握燃油动态流动特性的关键,对控制生物柴油喷射过程和优化雾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喷射过程的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研究中,燃油的压缩特性却未被充分考虑。本文以喷射过程的生物柴油动态压缩特性为研究目标,通过发动机实验,获取喷油器压力室内喷射燃油的温度动态变化规律,构建饱和脂肪酸酯棒状分子模型,推导出分子体积和分子能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分子运动方程和动量方程,实现了生物柴油喷射过程动态体积粘度的数值计算。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明动态温度压力条件下,体积粘度对喷射流动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调整供油管路温度改善雾化效果的理论方法。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开发的表面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搭建的实验检测系统,进行喷油器压力室温度检测,探明了喷射过程喷油器压力室温度变化规律。喷油器压力室温度变化曲线由线性下降部分和正弦波部分叠加构成,线性部分斜率在1.8×104K/s~3×104K/s之间,正弦波的振幅在1.5-2.5K之间,频率在8.3-12.5kHz之间。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喷射过程压力为平面阻尼波形式,阻尼波振幅为平均压力的2.5%-10%,频率在5-50kHz之间。(2)针对碳原子数为10~25的生物柴油分子的化学结构,构建饱和脂肪酸酯的粗粒化棒状分子模型,具有硬质内核和软性外壳。依据该模型推导分子体积和分子能量表达式,并通过设计体积调节参数a(p,T)和体积能量协调参数m(p,T),实现分子内自由体积与有效作用体积间的体积和能量转换计算。基于运动合成原理,构建棒状分子模型的分子运动方程和动量方程,推导平衡态、局域平衡态和非平衡状态体积压缩系数的计算表达式。(3)研究发现分子压缩系数(Wada常数)具有温度压力的依赖性,在燃油工作范围内,获取了其温度压力拟合表达式。依据静态压缩实验数据,确定了实验范围内体积调节参数a(p,T)和体积能量协调参数m(p,T)的具体数值,并给出拟合表达式。通过棒状分子模型、分子压缩系数模型、ESD状态方程与实验数据的计算比较,棒状模型与实验计算获得癸酸甲酯和癸酸乙酯的摩尔体积,全局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和1.3%,计算结果表明,棒状分子模型静态体积特性计算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并可推广到同类有机分子的模型构建。(4)依据实验确定的喷油器压力室温度和压力表达式,运行棒状分子模型,构建的体积粘度理论计算方法,实现了非平衡态传递特性的获取;对癸酸甲酯和癸酸乙酯动态体积粘度进行计算与声吸收实验数据计算的体积粘度比较,全局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5%和3.6%,表明棒状分子模型用于生物柴油单一组分的体积粘度计算有较高的准确性,用于替代Stockes零体积粘度假设,可完善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5) Navior-Stokes方程与流体物性相关假设的分析表明,Navior-Stokes方程适用于喷射过程的流体动力学计算。并将棒状分子模型计算的生物柴油动态体积粘度,以及获得喷射过程喷油器压力室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引入Navior-Stokes方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动态压缩特性对高压孔内流动的作用机理研究,为喷射过程的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高喷油管路壁面温度,可降低喷孔前后的压差,提高喷孔燃油温度,利于生物柴油雾化效果的改善。
卢义刚,孙小广[2](2009)在《液态和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非线性声学性质》文中指出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局提供的二氧化碳在液态和超临界态下的声速、密度、比定压热容、膨胀系数等物理参数数据库中数据,计算了二氧化碳在液态和超临界状态下的声速压力系数、声速温度系数和非线性声参量几个非线性声学参数。分析归纳了液态二氧化碳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非线性声学特性,对比分析了液态二氧化碳、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一般有机液的非线性声学特性。详细分析了二氧化碳在临界点附近的非线性声学特性。研究表明,液态二氧化碳表现出类似于一般液体在常温常压下的非线性声学特性;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声速压力系数、声速温度系数和非线性声参量值可为正值或负值,其值随压力或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压力越大温度越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非线性声学特性越接近液态二氧化碳或一般液体。在临界点附近区域,3个参量值随压力或温度的变化出现正负最大值间的跳跃变化。
刘东红[3](2006)在《液态食品超声传播特性及品质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能量超声检测技术(Low-intensity Ultrasonic Measurements)是一种利用能量低于1W/cm2而频率高于100kHz的超声波获取被测媒质内部结构、物化特性等信息的测量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探伤和医学影像学等研究领域,由于其具有非破坏性、精确、设备廉价,能够对高浓度液体和非透明性材料进行检测的独特优势,不仅在工业检测上有其应用价值,而且在食品加工过程监控和食品质量控制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食品中常见的液态食品和配料为研究载体,探讨了超声特性与液态食品微观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液态食品品质超声定性分析技术和定量分析技术,同时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复杂液态食品体系—牛乳的检测分析,为超声检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超声传播特性—声速与液态食品—醇溶液、糖溶液微观分子结构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声传播速度受醇、糖溶液的微观结构、立体化学特性和浓度的影响,这表明可应用超声研究手段对液态食品的微观特性进行研究: (1) 分子自由程、分子自由体积以及分子内部压力是液体的重要微观特性。用声速可以直接确定这些微观参数的数值,本研究发现单纯从热力学特性和分子体积特性推导的模型计算结果与醇溶液分子结构(分子量、羟基数目、烃链长度)有一定差别,而结合超声传播特性推导的模型与醇溶液分子结构更加一致。建立了声速和分子自由体积、内部压力间关系的模型(c=K0ρaVfbπic),同时利用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醇溶液的分析,与实际检测结果差别很小。 (2) 混合溶液偏摩尔体积(partial molar volume)、偏摩尔绝热压缩系数(partial Adiabatic compressibility)和水合数(solvation number)是反映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相互作用的参数。本研究推导了利用声速确定混合溶液偏摩尔体积和偏摩尔绝热压缩系数的方法,并利用超声检测确定了糖溶液的偏摩尔体积、偏摩尔绝热压缩系数及水合数。通过分析糖的立体化学结构与上述参数的关系,发现声速与糖溶液的立体化学结构以及和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关,表明声速可以用来研究混合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及立体化学结构。 2.研究了一种快速识别单一醇种类的方法。通过分析超声波在不同醇溶液(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三醇、正丁醇)中传播的时域和频域信号,分别提取了对溶液进行定性研究的时域特征(声速、声衰减)和频域(谐频频率、谐频峰值及频域能量);利用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建立了BP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通过对不同模型的训练和识别比较,发现采用多
卢义刚,张杨[4](2005)在《有机液及有机混合液非线性声参量表达式——基于声速-碰撞因子理论》文中认为基于Schaaffs声速-碰撞因子理论,结合有关液体压力和温度对碰撞因子影响的研究结果,导出了有机液及有机混合液的非线性声参量表达式,该表达式给出了B/A参量与各组分的分子排斥力指数、热力学参量及外部温度、压力状态的关系.通过该表达式,不需知道各组分的B/A参量便能够预测混合液的B/A参量,反之,通过测定混合液的B/A参量,可以了解混合液的内部结构信息.
毛峰[5](2003)在《有机液非线性声参量两种模型的可靠性与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基于Schaaffs液体理论和Jacobson液体理论,分别导出了两个计算有机液非线性声参量B/A的理论公式.利用它们对部分有机液的B/A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相应有机液B/A的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发现理论值和实验结果均较好地吻合.Schaaffs理论模型下所得到的各有机液的B/A理论值与相应的测量值吻合得更好.
卢义刚,冯金垣[6](2003)在《基于Schaaffs理论的有机液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文中认为基于Schaaffs理论,从有机液声速与液体分子碰撞因子关系式出发,导出了反映有机液声速压力和温度特性的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表达式,并与由Jacobson分子自由程-声速理论导出的表达式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公式计算出的几种有机液的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相互吻合,且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从理论上讲,本文中推导出的有机液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公式更具合理性.
闫向宏,张亚萍[7](2002)在《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特性与非线性声参量B/A的数值计算》文中提出根据Jacobson的液体分子自由程理论和液体声速与分子自由程的关系 ,推导出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的温度系数、压力系数和非线性声参量B/A的计算公式 ,并根据组成多元有机混合液各组分特性参量 (密度、自由程、非线性声参量B/A、等压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等 ) ,利用给出的公式对声速的温度系数、压力系数、非线性声参量B/A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
闫向宏,张亚萍[8](2002)在《多元有机混合液体非线性声参量的混合定则》文中研究指明给出了多元有机混合液体的非线性声参量所满足的混合定则 ,在组成混合液体非线性声参量、摩尔分数、内表面积、自由程参量已知的情况下 ,可以计算出混合液体的非线性声参量。实验测量结果与混合定则给出的理论值符合较好
闫向宏,张亚萍[9](2002)在《多元有机混合液体声速温度系数的预测方法》文中认为根据Jacobson理论及液体声速与分子自由程的关系 ,导出了多元有机混合液体声速与各组分声速之间的关系 ;推导出多元有机混合液体声速温度特性的预测公式 ,并根据组成多元有机混合液各组分特性参量 (摩尔分数、密度、自由程、等压膨胀系数等 ) ,利用文中给出的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的温度特性预测公式 ,对由丙酮、四氯化碳、苯、甲醇组成的三元系、四元系有机混合液体的声速温度特性进行了理论值的预测 ,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张亚萍,阎向宏[10](2002)在《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压力系数的理论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根据Jacobson的液体分子自由程理论和液体声速与分子自由程的关系 ,推导出了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压力系数与组成多元有机混合液各组分的特性参量 (声速、密度、自由程、等温压缩系数等 )之间的关系式 .利用文中给出的公式 ,对由丙酮、苯、四氯化碳、甲醇组成的三元系、四元系有机混合液声速的压力系数进行了数值预测 ,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且声速压力系数均为正值
二、有机液声速系数与分子自由程系数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液声速系数与分子自由程系数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棒状分子模型的生物柴油压缩特性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压缩特性研究概况 |
1.2.1 平衡态压缩系数与测量方法 |
1.2.2 体积粘度与动态压缩特性研究 |
1.2.3 基团贡献法与分子压缩系数研究 |
1.2.4 压缩特性对温度压力的依赖性 |
1.3 液体分子模型研究 |
1.3.1 简单流体自由体积模型 |
1.3.2 微扰硬链理论 |
1.3.3 硬球链理论 |
1.3.4 自驱棒子模型 |
1.3.5 粗粒化模型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生物柴油压缩特性实验研究 |
2.1 供油系统温度测量与分析 |
2.1.1 实验装置 |
2.1.2 供油系统温度测量结果与分析 |
2.2 喷油器压力室温度分布数据分析 |
2.3 癸酸甲酯、癸酸乙酯压缩系数测量 |
2.3.1 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 |
2.3.2 实验测量数据与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生物柴油棒状分子模型构建 |
3.1 生物柴油组成成分与分子结构 |
3.1.1 烷酸类 |
3.1.2 烯酸类 |
3.1.3 多烯酸类 |
3.2 直链脂肪酸酯分子棒状模型构建 |
3.2.1 直链脂肪酸酯的棒状分子模型 |
3.2.2 棒状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 |
3.2.3 运动过程与势能变化 |
3.3 压缩系数推导 |
3.3.1 平衡态压缩系数 |
3.3.2 局域平衡态压缩系数 |
3.3.3 远非平衡态体积粘度 |
3.4 小结 |
第四章 分子压缩系数及平衡态模型验证 |
4.1 分子压缩系数特性分析 |
4.1.1 分子压缩系数公式推导 |
4.1.2 分子压缩系数理论分析 |
4.2 分子压缩系数温度压力依赖性 |
4.2.1 分子压缩系数压力变化规律 |
4.2.2 分子压缩系数温度变化规律 |
4.2.3 分子压缩系数温度压力偏导数分析 |
4.2.4 分子压缩系数温度压力依赖关系 |
4.2.5 摩尔体积与分子压缩系数 |
4.3 平衡态分子模型参数计算 |
4.3.1 分子参数确定 |
4.3.2 静态摩尔体积比较 |
4.4 小结 |
第五章 棒状分子模型的体积粘度计算与特性分析 |
5.1 燃油喷射过程温度和压力表达 |
5.1.1 喷射压力表达式 |
5.1.2 燃油喷射温度表达式 |
5.2 动态体积粘度计算与结果分析 |
5.2.1 体积粘度压力波响应特性 |
5.2.2 体积粘度温度响应特性 |
5.3 棒状分子模型体积粘度的计算验证 |
5.3.1 等温线比较 |
5.3.2 等压线比较 |
5.3.3 棒状分子模型误差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可变体积粘度喷射过程数值分析与验证 |
6.1 N-S方程与物性参数 |
6.1.1 Stokes假设 |
6.1.2 N-S方程的物性参数 |
6.1.3 流体动力学方程成立条件 |
6.1.4 计算流体力学的局限性 |
6.2 喷射过程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
6.2.1 喷射过程温度、压力时间不均匀性分析 |
6.2.2 喷射过程温度、压力空间不均匀性分析 |
6.3 变体积粘度喷射过程计算 |
6.3.1 数值计算方法 |
6.3.2 可变体积粘度对流动过程影响 |
6.3.3 温度边界条件对喷射流动影响 |
6.4 调温措施对雾化效果改善的实验验证 |
6.4.1 实验方案 |
6.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变量表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液态和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非线性声学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声速系数与非线性声参量理论 |
2 液态二氧化碳的声速系数与非线性声参量计算分析 |
3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声速系数与非线性声参量计算分析 |
4 二氧化碳在临界点附近的声速系数与非线性声参量计算分析 |
5 结 论 |
(3)液态食品超声传播特性及品质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超声媒质特性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1.3 液态食品品质超声检测技术研究的意义 |
1.4 液态食品品质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
1.4.1 液体超声特性与分子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
1.4.1.1 单组分液体 |
1.4.1.2 多组分混合溶液 |
1.4.2 超声液态食品品质特性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
1.4.2.1 超声对液态食品品质的定性分析 |
1.4.2.2 超声对液态食品品质的定量分析 |
1.4.3 液态食品超声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 |
1.4.3.1 超声检测技术的现状 |
1.4.3.2 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1.6 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液态食品超声特性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
2.1 引言 |
2.2 超声传播特性及检测方法 |
2.2.1 材料的超声特性 |
2.2.1.1 声速 |
2.2.1.2 声衰减 |
2.2.1.3 声阻抗 |
2.2.2 材料超声传播特性的检测方法 |
2.3 液态食品超声特性检测系统 |
2.3.1 系统的组成 |
2.3.2 液态食品超声特性的确定 |
2.3.3 液体食品超声频域特性的确定 |
2.3.4 系统标定方法及检测精度校验 |
2.3.4.1 系统标定方法 |
2.3.4.2 检测精度 |
2.3.5 温度对超声检测的影响 |
2.4 提高精度的一些措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态食品超声特性与微观结构特性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醇溶液超声特性与分子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 |
3.2.1 醇溶液的结构特性 |
3.2.1.1 醇溶液的分子结构 |
3.2.1.2 内部结构参数 |
3.2.2 实验研究 |
3.2.2.1 材料与方法 |
3.2.2.2 实验结果 |
3.2.2.3 结果分析 |
3.3 糖溶液声特性与结构关系的研究 |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2.1 声速与糖种类的关系 |
3.3.2.2 糖分子在水中的立体化学结构与声速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体食品品质超声定性分析技术的研究——基于特征向量和神经网络的醇溶液类型识别研究 |
4.1 引言 |
4.2 信号特征量的提取 |
4.2.1 时域信号特征向量的提取 |
4.2.1.1 信号预处理 |
4.2.1.2 时域信号特征值的提取 |
4.2.1.3 醇溶液时域特征向量与溶液特性关系研究 |
4.2.2 信号的频域分析 |
4.2.2.1 功率谱估计方法 |
4.2.2.2 频域特征参量的选择 |
4.2.2.3 醇溶液浓度与频域能量的关系 |
4.2.2.4 醇溶液类型与功率谱的关系 |
4.3 醇溶液的神经元网络模式识别 |
4.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4.3.2 基于BP网络的醇溶液定性识别模型与算法 |
4.3.2.1 BP网络的原理 |
4.3.2.2 基于时域特征的醇溶液BP神经网络识别 |
4.3.2.3 基于频域特征的醇溶液BP神经网络识别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态食品品质超声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混合糖溶液浓度超声检测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检测机理 |
5.3 材料与方法 |
5.3.1 实验材料 |
5.3.2 试验指标及检测方法 |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3.1 纯糖溶液浓度与声速关系 |
5.3.3.2 糖混合液浓度与声速关系模型的建立 |
5.4 利用声速对糖溶液浓度定量检测的研究 |
5.4.1 对混合溶液中总糖的检测研究 |
5.4.2 对混合溶液中糖组分的检测 |
5.4.3 对果汁、饮料中总糖含量的检测 |
5.4.4 对果汁、饮料中不同糖成分的含量检测 |
5.4.4.1 超声分析方法与化学滴定方法对果汁、饮料糖含量分析的比较 |
5.4.4.2 超声分析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果汁、饮料糖组分检测的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超声液态食品品质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超声乳成分分析仪的研制 |
6.1 引言 |
6.2 检测原理 |
6.2.1 预测模型的建立 |
6.2.2 反演模型的参数估计 |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2.3.1 材料与方法 |
6.3.2.2 实验结果 |
6.3 超声乳成分分析仪的开发 |
6.3.1 硬件系统开发 |
6.3.1.1 超声参量的检测 |
6.3.1.2 具体电路设计 |
6.3.2 软件系统设计 |
6.4 超声乳成分分析仪的功能和特点 |
6.5 乳成分分析仪的应用研究 |
6.5.1 性能检测与比较 |
6.5.1.1 检验方法 |
6.5.1.2 实际测定结果 |
6.5.2 超声分析仪对牛奶搀假的检测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附录Ⅰ 主要参数一览表 |
附录Ⅱ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本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有机液及有机混合液非线性声参量表达式——基于声速-碰撞因子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线性声参量B/A与Schaaffs声速-碰撞因子理论 |
2 由Schaaffs声速-碰撞因子理论推导的有机液非线性声参量B/A表达式 |
3 由Schaaffs声速-碰撞因子理论推导有机混合液非线性声参量B/A表达式 |
4 分析与讨论 |
5 结语 |
(7)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特性与非线性声参量B/A的数值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压力系数推导 |
2 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温度系数推导 |
3 多元有机混合液非线性声参量B/A表达式推导 |
4 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 |
5 结果与讨论 |
(9)多元有机混合液体声速温度系数的预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Jacobson理论 |
3 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与各组分声速间关系 |
4 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温度系数推导 |
5 声速温度系数测量原理与实验结果 |
6 实验结论 |
(10)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压力系数的理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Jacobson理论 |
2 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压力系数的推导 |
3 声速压力系数的测量及实验结果 |
4 结果与讨论 |
四、有机液声速系数与分子自由程系数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棒状分子模型的生物柴油压缩特性与机理研究[D]. 石复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2]液态和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非线性声学性质[J]. 卢义刚,孙小广. 化工学报, 2009(02)
- [3]液态食品超声传播特性及品质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D]. 刘东红. 浙江大学, 2006(01)
- [4]有机液及有机混合液非线性声参量表达式——基于声速-碰撞因子理论[J]. 卢义刚,张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2)
- [5]有机液非线性声参量两种模型的可靠性与比较[J]. 毛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 [6]基于Schaaffs理论的有机液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J]. 卢义刚,冯金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 [7]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特性与非线性声参量B/A的数值计算[J]. 闫向宏,张亚萍. 计算物理, 2002(06)
- [8]多元有机混合液体非线性声参量的混合定则[J]. 闫向宏,张亚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 [9]多元有机混合液体声速温度系数的预测方法[J]. 闫向宏,张亚萍. 声学技术, 2002(03)
- [10]多元有机混合液声速压力系数的理论预测[J]. 张亚萍,阎向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