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中型商场照明节能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岚[1](2020)在《寒地综合体育馆能耗敏感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地球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许多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在建筑能耗领域占比巨大。体育建筑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要一支,整体造型多变,空间尺度巨大,无疑也处于这样一种高能耗的水平。面对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建筑建造的日益火热,体育建筑的节能设计具有很高研究价值。针对当今节能设计盲目最求高科技技术与设备,无法关注节能设计的重点,缺乏系统全面的建筑设计数据依据与理论知识的问题。本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基于北方地区体育建筑数据收集与相关规范,运用模拟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能耗敏感性模拟实验。研究影响体育建筑能耗的各项设计因子的变化特点,计算各项设计因子的能耗敏感性程度与各项权重,更好的启发与指导今后体育建筑的节能设计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其研究思路为我国其他地区、不同类型的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更有助于建筑行业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达到规范高水平、高性能的体育建筑低能耗建筑的目的。首先,分析当前能源消耗与体育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发展前景与所存问题,确定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寒地大中型综合体育馆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寒地综合体育馆、建筑能耗模拟、体育建筑数据库与建筑能耗敏感性分析相关概念,并提出整体研究流程。其次,基于研究背景对体育建筑进行深度调研与数据库构建,为之后的敏感性分析实验提供实际数据支持。通过对寒地10个省及直辖市的体育建筑数据的初步信息收集,确定数据收集原则与调研方法。进行实地调研,总结部分实地调研场馆的基本工况,补充、完善数据库信息与收集内容。根据已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分类归纳,借助Access软件构建寒地体育建筑数据库。第三,构建大中型综合体育馆典型参照模型并确定能敏感性分析模拟流程。基于体育建筑数据库提取的各项信息,综合相关规范、文献,从气候朝向、空间形体设计、界面构造设计、HVAC系统、室内热工与运行频率方面构建大中型综合体育馆能耗敏感性分析实验的典型参照模型。尽可能保证典型参照模型准确、合理,明确每项参数的数据来源于设定依据。同时确定能耗敏感性分析流程与模拟软件运行原理,确保模拟实验顺利与结果准确。第四,对综合体育馆的单项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模拟分析。通过对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具体分析,确定基于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具体原理。分别对中型、大型综合体育馆,从空间尺度、建筑形体、围护界面、设备运行四个方面进行单项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分析。解析各个设计因子与建筑能耗关联度及变化规律,确定中型、大型综合体育馆节能设计中的重点设计因子。最后,对综合体育馆的多项设计因子进行能耗敏感性模拟分析。基于中型、大型综合体育馆单项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得出的节能贡献率与敏感性系数相关指标,选取空间尺度、窗墙比与围护结构K值三种数据类型。以中型综合体育馆为例,运用析因设计法对部分设计因子进行多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实验。借助SPSS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与多因素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其中的整体影响规律与因子间交互作用,探讨多设计因子同时变化与建筑能耗关联度与变化规律。
余天翔[2](2019)在《苏州地区大型超市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大量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使得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长远发展。为此需要提倡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商业建筑全年运行时间长,能源消耗大,大型超市建筑属于商业建筑的一种,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地都建起了大量的大型超市,且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型超市由于其货物种类和售卖形式的特殊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对其进行节能设计研究意义很大。但当前针对商业建筑中的商场建筑研究较多,而针对大型超市建筑,尤其是以苏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的大型超市建筑的节能设计研究较少,因而本文希望可以做这方面的补充。本文首先对苏州大型超市进行了实地调研,掌握了苏州大型超市的基本情况,根据调研总结出节能设计路线即大型超市供暖空调节能、照明节能和通风节能。接下来针对苏州大型超市供暖空调和照明节能进行深入研究。对多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整理,梳理不同规范的节能措施。按照不同规范的节能措施,计算模拟出照明能耗和供暖空调能耗。分析得到的能耗数据,得出各措施的节能效果和总体节能效果。通过计算模拟发现了现有节能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进一步节能措施。最后针对大型超市通风节能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说明了大型超市通风的必要性,提出在过度季节和夏季夜间利用自然通风维持室内空气质量。针对苏州大型超市室内空间设计捕风器通风,并利用CFD软件进行模拟验证。通过模拟得出捕风器通风完全可以保证苏州大型超市室内空气质量,并找出了效果较好的捕风器的布置方式和大小。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苏州地区大型超市提出了针对性的节能设计策略,研究结果为既有超市节能改造和新建超市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尹新[3](2019)在《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为例,围绕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两大核心问题——城市协调发展和功能发展问题展开重点研究。在此基础上,也贯穿了全运会比赛场馆项目建设和后续使用中的运营及节能特征研究,最后提出了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论文由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策略研究三部分组成:理论研究回顾了可持续建筑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意义。从时间维度阐述了我国全运会比赛场馆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全运会比赛场馆建设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总结了现阶段比赛场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实证研究从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与城市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特征两个方面入手,将具体研究对象锁定于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宏观层面对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布局进行研究,阐述了其布局和总体空间布局分类特征及演进历程。全运会比赛场馆布局及建设对带动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观层面探求驱动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因,探索实现场馆可持续发展背后的设计方法与利用模式。建筑单体层面选取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建设及后续使用情况作为案例研究,对其从功能发展、运营、节能三个方面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功能发展是全运会比赛场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场馆管理者的访谈,呈现了场馆综合功能实现的基本状况,对其在功能复合化、赛事功能的转换、观演功能的强化、全民健身功能的强化、与城市功能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策略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从体育场馆前期策划、设计阶段以及赛后指引三个方面提出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反思场馆前期策划阶段的不足,在设计阶段阐述基于城市协调发展、功能发展、节能和运营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赛后指引主要从实施角度提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评价模型体系,以期对体育场馆决策、建设、设计及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白雪[4](2019)在《基于室内环境满意度的南方大型商业综合体能耗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建筑能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大型商业综合体作为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能源消耗的高密度区,而在高能耗的前提下,商业综合体内部舒适度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方大型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进行调研,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室内环境进行评价,并结合软件模拟,探讨室内环境设计参数与能耗的关系,为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合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特点和建筑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确定三栋典型商业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某商业综合体室内热环境、光环境、空气品质展开调研,从客观参数和主观满意度两方面对室内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从客观参数分析上,商业综合体室内存在空气温度偏低、垂直方向和不同区域温度分布不均、零售区和公共区照度超标、局部CO2浓度过高等现象,整体上各参数基本满足标准要求;从主观满意度评价上,室内环境良好,整体环境满意率达到92%,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品质满意率分别为85%、94%、79%、88%,造成对整体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是热环境,其次是声环境和空气品质,光环境影响最小,在各单项环境满意率均在75%以上时,单项满意度评价与整体环境评价相关系数均未达到0.5,相关程度较弱。通过回归拟合建立热舒适模型,得到人们在商业综合体室内的热中性温度为27.2℃。满意率达到75%以上的温度范围为24℃27℃,当空气温度处于舒适范围时,相对湿度在50%70%范围内波动几乎不会对人体热感觉和热环境满意度评价产生影响。进一步借用软件研究室内设计参数与能耗的关系,通过对三栋典型商业综合体能耗模拟分析发现,室内设计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指标、照明功率与空调冷负荷指标成线性关系,室内设计温度每升高1℃、相对湿度增加6%7%、新风量指标降低5m3/(h·人)8m3/(h·人)、照明功率减少12 W/m218 W/m2对空调冷负荷指标的减少作用一致;综合考虑空调能耗和照明能耗,室内设计温度升高1℃,与照明功率降低2.5 W/m23.6W/m2的节能效果一致;根据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室内设计温度>新风量指标>室内相对湿度>照明功率密度,并对不同功能区的冷负荷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各区域在单项参数优化方面的节能潜力。综合考虑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满意度评价和能耗分析结果,建议南方大型商业综合体空调季室内设计温度范围为25℃27℃,相对湿度可达到标准上限值70%,各个功能区的照度值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降低。
李禹澄[5](2019)在《厦门地区商业建筑中庭自然采光评价与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商业建筑的视觉中心和采光、通风的“中转站”,中庭的存在对于商业建筑的空间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提升作用。同时,商业中庭的走廊空间是消费者们聚集的一个重要场所,走廊空间光环境的品质对于消费者购物体验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现有有关中庭采光、设计研究并未对影响其走廊空间的自然采光因素做全面、系统地分析。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厦门地区商业中庭进行详细的调研,剖析影响商业中庭自然采光的各因素;随后通过现场实测、缩尺模型模拟与计算机软件模拟等方法来讨论这些因素对于商业中庭走廊空间自然采光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本研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对厦门地区商业中庭的调研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影响商业中庭自然采光的空间要素。调研结论表明:(1)平面形式为矩形,剖面形式为H型的中庭为商业中庭中最为常见的空间模式,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2)中庭走廊空间自然采光的影响因素主要由中庭空间形态、中庭的围合方式与中庭材质的反光率所构成。第二,实地测试了厦门三处商业中庭的走廊空间在阴天下的自然采光情况,并对这三处中庭进行了光环境的主观问卷调查。测试与分析表明:(1)集美万达商业建筑中庭走廊空间的采光性能最佳;(2)在阴天的状况下,商业中庭走廊空间的采光系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较为稳定。同时,走廊空间采光系数的小幅度波动对于人们的直观感受影响不大。(3)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加喜欢自然采光。此外,笔者发现在相同采光条件的中庭里,不同性别的人主观感受差异不大。第三,利用天空半球,通过缩尺模型实测,讨论平面为矩形、剖面为H型中庭的宽高比、单侧廊道宽度与中庭宽度的比值以及不同材质表面反光率对其走廊空间自然采光的影响。结论表明:(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宽高比增加,中庭走廊空间的采光系数也上涨,但当宽高比大于0.5时,采光系数增长明显趋缓;(2)走廊宽度和中庭宽度比值的增大会导致走廊空间采光系数的下降,当该比值大于0.4时,采光系数下降的速度加剧。(3)当中庭内部空间材质颜色越深时,其走廊空间的采光系数越低。第四,利用采光计算软件,系统地模拟了中庭空间形态变化、围合形式的变化,表面反光率变化,对其走廊空间自然采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商业中庭的设计策略。模拟结论表明:(1)从中庭空间的采光特性和商业建筑的性质考虑,当中庭平面为矩形时,中庭走廊空间的采光效果最好;(2)在设计中庭的剖面空间时,应优先考虑V型的剖面空间;(3)中庭应尽可能的提高其宽高比,但是不应超过0.5;(4)当中庭总高度一定时,应优先提高底层走廊空间的层高,适当降低顶层走廊空间的层高。同时在分配商铺时,应将大空间的商铺放置在底层,小空间的商铺放置在顶层;(5)从中庭材质的反光率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师应该优先提升中庭下垫面材质的反光率。同时,商业中庭整体的色彩氛围不宜过暗。
黄斌[6](2019)在《广东地区大型商场建筑能耗模拟与节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城镇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目前也仍面临着能源紧缺的难题。公共建筑在这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建设,但建筑能耗也在不断增高,以商场及办公楼最为普遍。商场建筑具有照明设备负荷大,人员数量多,全年供冷时间长等特点,这使得商场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通常较高。研究商场能耗特征,优化商场耗能设备,寻找到可靠的节能手段对商场建筑节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地区某典型大型商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场实地调研、能耗模拟、能耗分析等方法对商场各能耗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为商场建筑节能运行提供有效建议。首先,本文对广东地区13大型商场进行了能耗调研,发现商场能耗较其他建筑能耗更高,统计的各商场年均耗电量为256.66 kwh/(m2·a)。对13家是商场的月能耗统计发现,商场能耗在78月份最高,在1月和12月相对较低。对4家有分项计量的大型商场能耗分析,发现空调用电和照明插座用电是商场建筑总用电能耗最主要的两部分,约占总用电量72%90%。对广东地区两家大型商场进行实地调研,包括连续一周的室内温湿度测试、舒适性问卷调查、工作日和周末的人员密度调研。分析发现商场空调运营时间基本在10:00至22:00,R商场与S商场营业时间平均干球温度为25.05℃和25.48℃。在舒适度上商场营业温度给人偏冷感觉,问卷中分别有22.33%和25.25%被试人员感觉温度稍凉,计算得到两个商场热中性温度为26.87℃和27.34℃。两个商场工作日人员数量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周末单峰曲线。两个商场工作日营业时间人员密度峰值为0.068人/m2、0.048人/m2,周末营业人员密度峰值为0.103人/m2、0.093人/m2,均小于设计阶段人员密度值。其次对广东某典型大型商场用EnergyPlus软件进行能耗模拟,借助FEMP标准对商场模型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得到商场全年总耗电量为890.99万kWh,空调区单位面积能耗指标231.61kWh/(m2·a)。对商场的围护结构因素、内扰因素、空调系统设计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大小。依据统计学算法,利用极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对能耗影响主次关系。从能耗影响因子分析来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空调能耗影响较小,冷水机组COP值和室内设计温度影响较为显着。在建筑总能耗方面,照明功率对商场总能耗影响程度最大,设备功率影响次之。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商场空调能耗预测模型和商场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并对商场节能优化提出相应策略,如室内设计温度优化,室内设计温度采用27℃;过渡季节全新风系统,经过对该地区焓差计算,全新风时间为10月19日到次年4月12日;使用变风量系统;照明控制优化等,并计算出节能量。
卜燕慧[7](2018)在《商业建筑照明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商业建筑数量急剧增加。光环境作为建筑内部物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照明不仅需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还会影响顾客的视觉舒适度,同时对商业氛围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程度地影响商场销售情况。然而,商业建筑照明规范不完善,照明质量评价方法缺失,导致商业建筑的照明能耗极高。如何在保证商业建筑照明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商业建筑照明能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采光关键技术与高效照明控制系统研发》(2016YFB0601700)课题开展研究。首先,对北京两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实地调研,选取照度、一般显色指数、相关色温等物理量进行实测,同时进行视觉舒适度主观评价。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商场光环境舒适度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然后,根据调研得到商业购物中心照明现状,进行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质量评价实验。实验研究挑选商场内照明能耗最高的珠宝店铺及业态占比最高的服装店铺照明环境进行研究,在可变综合实验室中进行真实场景搭建,设置珠宝店一百五十种照明工况,服装店六十种照明工况,分别测量照明参数(环境照明照度、环境照明相关色温、重点照明照度、重点照明相关色温);挑选32位被试者,进行色觉与视锐度测试,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进行照明质量主观评价,包括照明舒适度和商品展示效果。最后,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得到色温对视锐度的影响规律、照度对色觉的影响规律、照明参数对照明质量的影响规律。创新型采用新兴的集成学习XGBoost算法,分别构建珠宝店及服装店多照明参量对照明质量评价的分类模型,验证得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可对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质量进行较为准确地评价及预测。本研究为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设计标准完善提供依据,为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质量评价提供方法,为商业购物中心的照明设计提供指导,从而在提高商场照明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能耗。
马坤[8](2018)在《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节能控制研究 ——以宁夏商场建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间,规模较大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着建筑行业中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当前建筑业中的节能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商场方面对建筑舒适度的要求比较高,并且供冷、供热时间也比其他建筑时间要长,单位面积内所消耗的能量在公共建筑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就当前而言,对于案例商场—贺兰山商业大楼所耗能的具体情况尚未有精细的统计和分析,对其所耗费能源的具体特征也没有被掌握,这样就导致了案例商场节能改造的进度与节能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处于停滞状态,基于此,笔者认为统计和分析案例商场建筑耗能的情况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案例商场的具体耗能状况开展研究和分析,逐步获得了比较可靠的建筑能耗资料和相关数据。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开展研究和分析,从而得知商场建筑的具体特征、使用能源的特点、能耗设备的运行与管理等情况。然后借助于Sketch Up、Energy Plus等工具建立起能耗模拟的相关模型,对案例商场建筑空调系统的能耗状况开展相关的评价和节能优化研究。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得出,优化冷冻水供水温度、调整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设定和加装热回收装置都可以减少案例商场空调系统的电能消耗量,其中调整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设定和加装热回收装置两项措施节能效果明显,节能率分别能够达到9.42%和6.13%,而通过优化冷冻水供水温度进行节能,最大节能率仅为0.34%,效果十分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案例商场的建筑节能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西北地区类似本文案例的商场的节能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未来的研究将实地调研西北其他地区的商场建筑能耗数据,扩充研究的样本数据,增加本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匹配性。
刘梦珊[9](2017)在《公共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及其设计启示研究》文中提出以CO2为首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已愈发严重,危害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是非常主要的碳排放来源,降低建筑业的碳排放已愈发紧迫。目前我国的建筑低碳设计涵盖众多的技术领域,但是现有的低碳设计手段,主要集中在对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供给方式等的研究开发上,对建筑方案设计初期的低碳设计手段鲜有研究,漠视方案设计所带来的减碳效果。建筑师不应借此而放弃或降低建筑专业在设计中本应采取的主导措施,把重心交给设备、技术专业的人士去完成,所以提高建筑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低碳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的减碳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论文立足公共建筑,首先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理论进行梳理,其后基于建筑设计视角,对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碳排放测算方法进行整合对比分析,比选出最适合于方案设计阶段使用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方案进行测算;接着将测算方法应用于典型的三类公共建筑中,阐明了各类公共建筑的碳排放特点,分析建筑设计因素与公共建筑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随之找到减碳热点,得出针对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启示及软件发展建议。本研究旨在能配合指导建筑师的方案创作,使建筑师明白碳排放测算原理及明确设计中的减碳热点,将建筑设计与低碳设计共融,取得艺术与技术两方面的进步与突破,实现真正的低碳化建筑设计。
张惠民[10](2016)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耗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型商业建筑需要消耗巨大能源。本文以项目所涉及的大型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能耗特点以及节能措施进行模拟分析与应用。通过收集重庆地区研究大型公共建筑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团队部分数据,主要研究了重庆地区商业建筑与办公建筑的能耗特点,并采用模拟的方法对某大型公共建筑建模研究,探究其逐时动态负荷、负荷结构、主要房间负荷分布。对大型公共建筑内外区进行了三组模拟实验研究,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分区在距离围护结构3m时受室外环境影响已不是太大,内区冷指标在200w/m2左右,相比内区冷热指标外区冷热指标变化剧烈,并综合分析了内区余热的利用潜力与外区逐时动态热负荷的配合性。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组成、能耗的月能耗分布特点、日能耗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能耗指标对比,并通过正交分析研究了影响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潜力的主要围护结构因素,为工程实际节能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并利用重庆某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站2014年记录的实际运行数据,采用附加动量因子与自适应调整学习速率的反向传播算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型公共建筑网络能耗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建立模型的准确程度进行检验,并对比研究了能耗模拟与能耗网络模型的特点与应用。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空调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能降耗方案,对影响能耗的主要围护结构因素采用市场上现有的几种幕墙结构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光伏幕墙可实现建筑长生命周期的节能效果但前期投资过大。对末端系统节能进行研究,主要建模分析了较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热回收系统、水环热泵系统,对大型公共建筑采用上述系统可以分别节能4-5%、4.22%,并分析了部分商场关闭通风系统可能产生影响的末端管理模式模拟计算,在部分时段会出现CO2超标现象。冷热源机组是空调系统能耗的最主要部分,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往往需要混合多台机组配合运行,机组设置与建筑负荷波动是否配置合理,对大型公共建筑是否节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混合多台冷水机组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混合多台冷水机组运行模型,并针对本项目特点进行求解,得到其节能控制节点,同时采用神经元网络建立了人员密度与室外温度及建筑负荷率与机组控制的模糊网络,对机组群控具有较好预测效果,最后提出了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机组节能措施。
二、大中型商场照明节能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中型商场照明节能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寒地综合体育馆能耗敏感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能源与体育建筑能耗问题 |
1.1.2 体育建筑绿色节能发展 |
1.1.3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敏感性分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能耗模拟工具与方法应用 |
1.2.2 基于模拟计算的体育建筑研究 |
1.2.3 建筑能耗敏感性分析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概念限定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综合体育馆深度调研与数据库的构建 |
2.1 调研内容与数据库构建意义 |
2.1.1 数据库构建意义与范围 |
2.1.2 体育建筑数据库构建工具与建构流程 |
2.1.3 综合体育馆调研内容与方法 |
2.2 综合体育馆实例深度调研 |
2.2.1 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
2.2.2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奥运会比赛馆) |
2.2.3 沈阳奥体中心综合体育馆 |
2.2.4 综合体育馆调研问题汇总 |
2.3 体育建筑数据库构建 |
2.3.1 数据样本选取原则与分类方法 |
2.3.2 体育建筑信息列表模块 |
2.3.3 可视化场馆信息浏览界面模块 |
2.3.4 关键数据统计分析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3 综合体育馆典型模型建构与模拟流程 |
3.1 体育建筑数据库信息提取 |
3.1.1 建设信息数据提取 |
3.1.2 规划布局信息提取 |
3.1.3 形体空间信息提取 |
3.1.4 围护体系信息提取 |
3.2 典型参照模型建立 |
3.2.1 气候朝向参数设定 |
3.2.2 空间形体参数设定 |
3.2.3 界面构造参数设定 |
3.2.4 HVAC系统参数设定 |
3.2.5 室内热工参数设定 |
3.3 能耗敏感性模拟实验方法与模拟流程 |
3.3.1 模拟软件选取与原理 |
3.3.2 实验模拟参数选定 |
3.3.3 实验基本流程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4 寒地综合体育馆单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 |
4.1 空间尺度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分析 |
4.1.1 建筑朝向因子 |
4.1.2 平面尺度因子 |
4.1.3 建筑高度因子 |
4.1.4 看台起始高度因子 |
4.1.5 看台起坡角度因子 |
4.2 建筑形体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分析 |
4.2.1 平面比例因子 |
4.2.2 包络空间进深因子 |
4.2.3 屋顶形态因子 |
4.3 围护界面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分析 |
4.3.1 窗墙比因子 |
4.3.2 外墙构造因子 |
4.3.3 屋面构造因子 |
4.4 设备运行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分析 |
4.4.1 供暖与制冷设定温度因子 |
4.4.2 运行时间因子 |
4.4.3 运行频率因子 |
4.5 本章小结 |
5 寒地综合体育馆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综合分析 |
5.1 中型综合体育馆单设计因子敏感性程度比较 |
5.1.1 能耗敏感性设计因子列表 |
5.1.2 设计因子节能贡献率对比 |
5.1.3 对比结果分析 |
5.2 大型综合体育馆单设计因子敏感性程度比较 |
5.2.1 能耗敏感性设计因子列表 |
5.2.2 设计因子节能贡献率对比 |
5.2.3 对比结果分析 |
5.3 多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模拟分析—以中型综合体育馆为例 |
5.3.1 多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模拟流程 |
5.3.2 多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模拟方案设计 |
5.3.3 多设计因子能耗敏感性模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苏州地区大型超市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前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
1.1.2 中国商业及超市建筑的能耗现状 |
1.2 研究对象和意义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评述 |
2.1 苏州地区气候特征 |
2.1.1 苏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
2.1.2 苏州的气候特征 |
2.1.3 针对苏州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
2.2 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及基本能耗特点 |
2.2.1 商业建筑的发展 |
2.2.2 超市建筑的发展 |
2.2.3 现代超市建筑的基本能耗特点 |
2.3 常用的建筑节能技术 |
2.3.1 被动式节能技术 |
2.3.2 主动式节能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建筑现状调研 |
3.1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基本情况概述 |
3.1.1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存在类型 |
3.1.2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建筑特点 |
3.1.3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建筑外围护结构做法 |
3.1.4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设备使用情况 |
3.2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节能设计路线 |
3.3 苏州大型超市建筑室内环境调研 |
3.3.1 测量点位选取 |
3.3.2 苏州大型超市室内热环境测量与分析 |
3.3.3 苏州大型超市建筑室内光环境测量与分析 |
3.3.4 苏州地区大型超市室内空气质量测量与分析 |
3.4 苏州大型超市建筑能耗调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降低超市供暖空调和照明能耗设计 |
4.1 相关节能规范的梳理 |
4.2 大型超市照明能耗计算分析 |
4.3 大型超市供暖空调能耗模拟 |
4.3.1 主要建筑保温隔热材料性能与构造 |
4.3.2 模拟软件介绍 |
4.3.3 能耗模拟建模信息 |
4.3.4 能耗模拟结果显示 |
4.3.5 能耗模拟结果数据分析 |
4.4 室内照明与供暖空调能耗总体分析 |
4.5 进一步降低照明和供暖空调能耗的措施 |
4.5.1 降低照明能耗措施 |
4.5.2 降低供暖空调能耗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降低超市通风能耗设计 |
5.1 大型超市室内通风的必要性 |
5.1.1 大型超市建筑封闭原因及问题 |
5.1.2 相关规范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
5.2 苏州大型超市室内自然通风的适用性研究 |
5.2.1 大型超市自然通风的方式与位置 |
5.2.2 苏州大型超市自然通风的潜力 |
5.2.3 大型超市自然通风的时间与管理 |
5.3 大型超市自然通风模拟验证 |
5.3.1 模拟软件 |
5.3.2 模拟对象 |
5.3.3 捕风器通风设计 |
5.3.4 捕风器通风模拟 |
5.3.5 捕风器通风小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与建议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全运会比赛场馆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 全运会比赛场馆发展历程回顾 |
2.1.1 旧中国全运会比赛场馆发展历程 |
2.1.2 新中国全运会比赛场馆发展历程 |
2.2 当前我国全运会比赛场馆建设特点 |
2.2.1 注重群众健身需求 |
2.2.2 注重合理的功能定位 |
2.2.3 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 |
2.2.4 注重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
2.3 当前我国全运会场馆使用问题 |
2.3.1 建设投入高,收益低 |
2.3.2 “建与养”矛盾突出 |
2.3.3 忽视大众需求 |
2.3.4 赛后维护长期亏损 |
2.3.5 附属空间利用不充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城市发展背景下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的可持续探求 |
3.1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总体情况概述 |
3.1.1 经济与财政状况 |
3.1.2 食宿与接待能力 |
3.1.3 气候适宜 |
3.1.4 赛制与场馆设置 |
3.2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发展特征 |
3.2.1 全省“分散化”布局 |
3.2.2 注重分层次统筹配置 |
3.2.3 注重服务半径的选址规划 |
3.2.4 注重“利导改造”的理性调控 |
3.2.5 “以商养体”较为普遍 |
3.3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与城市协调发展 |
3.3.1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作为大众体育体系中的节点 |
3.3.2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与城市空间相互契合 |
3.3.3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与城市环境共鸣设计 |
3.4 可持续探求的具体化——确定重点研究对象 |
3.4.1 重点研究对象的选取——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 |
3.4.2 分类依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布局分析与城市发展研究 |
4.1 布局特征 |
4.1.1 布局依据 |
4.1.2 场馆分类 |
4.1.3 宏观布局特征 |
4.2 布局选址结合城市空间发展 |
4.2.1 与城市休闲公园结合 |
4.2.2 与文化中心结合 |
4.2.3 与学校结合 |
4.2.4 与商业结合 |
4.2.5 与办公结合 |
4.3 总体空间布局模式分类及特征 |
4.3.1 单一式布局 |
4.3.2 集中式布局 |
4.3.3 自由分散式布局 |
4.4 总体空间布局演进契合城市发展 |
4.4.1 山东省体育中心 |
4.4.2 皇亭体育馆 |
4.4.3 历城体育中心 |
4.5 第十一届全运会对济南市体育设施布局模式的影响 |
4.5.1 全运会举办前济南体育设施发展及布局概况 |
4.5.2 后全运会时期济南市体育设施现状特点 |
4.5.3 后全运会时期济南市体育设施布局模式 |
4.5.4 布局层面制约济南市体育设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可持续利用方法探究 |
5.1 实现场馆可持续利用的设计方法研究 |
5.1.1 设计依据与原则 |
5.1.2 强调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
5.1.3 强调建筑形象的个性化创作 |
5.1.4 强调功能合理性与灵活性 |
5.1.5 强调理性的功能流线设计 |
5.1.6 强调采用最新节能技术 |
5.2 赛后可持续利用模式探究 |
5.2.1 与城市功能复合 |
5.2.2 修缮保护 |
5.2.3 适应性改造 |
5.2.4 临时设施的运用 |
5.2.5 综合开发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可持续发展特征研究 |
6.1 研究背景及视角 |
6.1.1 发展背景 |
6.1.2 场馆功能发展的研究视角 |
6.1.3 场馆运营的研究视角 |
6.1.4 场馆节能的研究视角 |
6.2 省属体育场馆——山东省体育中心 |
6.2.1 场馆概况 |
6.2.2 赛时设计特征 |
6.2.3 场馆改造与功能使用 |
6.2.4 功能发展与可持续利用特征 |
6.2.5 整体使用及赛后运营情况 |
6.2.6 小结 |
6.3 市属体育场馆——济南奥体中心 |
6.3.1 城市发展与奥体中心的互动作用 |
6.3.2 场馆概括 |
6.3.3 场馆改造与功能使用 |
6.3.4 现状功能构成 |
6.3.5 建筑空间多功能使用 |
6.3.6 整体使用及赛后运营情况 |
6.3.7 小结 |
6.4 区属体育场馆——历城体育中心 |
6.4.1 场馆概括 |
6.4.2 赛时设计 |
6.4.3 功能发展与赛后利用现状 |
6.4.4 可持续利用策略 |
6.4.5 小结 |
6.5 高校体育场馆——山东交通学院体育馆 |
6.5.1 场馆概况 |
6.5.2 赛时设计 |
6.5.3 功能发展与可持续利用特征 |
6.5.4 小结 |
6.6 专项体育馆——山东省射击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 |
6.6.1 场馆概况 |
6.6.2 自行车场馆功能发展与赛后利用特征 |
6.6.3 射击馆功能发展与赛后利用特征 |
6.6.4 小结 |
6.7 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情况一览表(表6-33) |
6.8 可持续发展特征总结 |
6.8.1 演变特征 |
6.8.2 可持续利用特征 |
6.9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后全运时期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策略 |
7.1 前期策划阶段的不足与反思 |
7.1.1 对体育场馆建设启动新区开发的反思 |
7.1.2 对选定中标规划方案论证不充分的反思 |
7.2 设计阶段与场馆可持续发展 |
7.2.1 基于城市协调发展原则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
7.2.2 基于功能发展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
7.2.3 基于节能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
7.2.4 基于运营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
7.3 赛后可持续指引研究 |
7.3.1 建立评价模型 |
7.3.2 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7.3.3 综合得分分析 |
7.3.4 模型实例——济南市奥体中心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济南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情况的问卷调查 |
附录 B—济南高校全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调研问卷 |
附录 C—专家问卷 |
附录 D—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基本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基于室内环境满意度的南方大型商业综合体能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室内环境要素研究 |
1.2.2 室内环境评价研究 |
1.2.3 室内热舒适研究 |
1.2.4 能耗与节能技术研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商业综合体调研分析 |
2.1 商业综合体基本概述 |
2.1.1 概念界定 |
2.1.2 基本特征 |
2.1.3 发展历程 |
2.1.4 与其他商业建筑的区别 |
2.1.5 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 |
2.2 商业综合体的规划特点调研分析 |
2.2.1 区位分析 |
2.2.2 建设规模 |
2.2.3 组合形式 |
2.3 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特点调研分析 |
2.3.1 空间布局 |
2.3.2 流线组织 |
2.3.3 功能分区 |
2.3.4 建筑立面 |
2.4 确定研究对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实测及问卷调研 |
3.1 现场测试及调研 |
3.1.1 气候特点 |
3.1.2 实测和调研方案 |
3.1.3 被测试者背景信息统计 |
3.1.4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
3.2 室内热环境分析 |
3.2.1 .热环境评价标准 |
3.2.2 热环境测试结果 |
3.2.3 热环境主观评价 |
3.2.4 温湿度对热环境满意度评价的影响 |
3.3 室内光环境分析 |
3.3.1 光环境评价标准 |
3.3.2 光环境测试结果 |
3.3.3 光环境主观评价 |
3.3.4 光环境对比分析 |
3.4 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
3.4.1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 |
3.4.2 空气品质测试结果 |
3.4.3 空气品质主观评价 |
3.5 满意度评价分析 |
3.5.1 满意度整体评价 |
3.5.2 室内环境不满意因素 |
3.5.3 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
3.6 热舒适指标分析 |
3.6.1 热舒适模型建立 |
3.6.2 两类人群热舒适对比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设计参数对能耗的影响分析 |
4.1 计算模型 |
4.1.1 软件介绍 |
4.1.2 参数设置 |
4.1.3 模型建立 |
4.2 正交试验 |
4.2.1 正交试验原理 |
4.2.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4.2.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3 空调冷负荷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4.3.1 室内设计温度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 |
4.3.2 室内相对湿度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 |
4.3.3 新风量指标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 |
4.3.4 照明功率密度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 |
4.3.5 小结 |
4.4 照明功率密度值对照明能耗的影响 |
4.4.1 照明功率单因素影响分析 |
4.4.2 照明功率密度与室内温度的节能对比 |
4.5 不同功能区节能潜力分析 |
4.5.1 不同功能区冷负荷指标分析 |
4.5.2 各区域单项参数的节能潜力分析 |
4.6 基于室内环境满意度的节能策略 |
4.6.1 室内相对湿度设定 |
4.6.2 室内温度参数优化 |
4.6.3 室内照度参数优化 |
4.6.4 室内新风量节能措施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厦门地区商业建筑中庭自然采光评价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商业建筑发展与节能需求 |
1.1.2 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盲目性 |
1.1.3 商业建筑中庭采光存在不足 |
1.2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 中庭建筑的分类 |
1.4.1 中庭空间功能的分类 |
1.4.2 中庭空间形式分类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5.1 国内中庭设计与自然采光研究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 |
1.5.2 国外中庭设计与自然采光研究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 |
1.5.3 国内外文献总结与本文创新点的提出 |
1.6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内容 |
1.7 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案 |
1.7.1 研究方法 |
1.7.2 研究方案 |
第2章 厦门地区商业中庭现状调研及采光因素分析 |
2.1 厦门光气候概况及商业中庭采光要求 |
2.1.1 厦门地理与光气候概况 |
2.1.2 商业中庭采光要求 |
2.2 厦门地区商业中庭现状调研 |
2.2.1 中庭平面形态现状调研 |
2.2.2 中庭剖面形态现状调研 |
2.2.3 中庭界面材质现状调研 |
2.3 商业中庭自然采光影响因素分析 |
2.3.1 空间形态对自然采光的影响 |
2.3.2 中庭的围合形式对自然采光的影响 |
2.3.3 材质的反光率对中庭自然采光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厦门地区商业中庭自然采光实测与问卷评价 |
3.1 采光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 |
3.1.1 米光评价对象 |
3.1.2 米光评价方法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主观评价 |
3.2.1 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 |
3.2.2 问卷调查统计与中庭自然采光的主观评价 |
3.3 中庭采光实测的方法与客观评价 |
3.3.1 实测评价方法 |
3.3.2 商业中庭实测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厦门矩形商业中庭自然采光缩尺模拟研究 |
4.1 缩尺模型制作与模拟测试方法 |
4.1.1 缩尺模拟简化 |
4.1.2 缩尺模型的制作 |
4.1.3 缩尺模拟方法 |
4.2 缩尺模拟验证与对比误差分析 |
4.2.1 莲坂明发商业中庭实测 |
4.2.2 对比误差分析 |
4.3 宽高比对矩形中庭自然采光的影响 |
4.3.1 高宽比取值与测点布置 |
4.3.2 缩尺模拟结果及分析 |
4.4 单侧廊道对矩形中庭自然采光的影响 |
4.4.1 单边廊道宽度取值 |
4.4.2 缩尺模拟结果及分析 |
4.5 中庭材质反光率对中庭自然采光的影响 |
4.5.1 中庭材质的反光率模拟方法 |
4.5.2 缩尺模拟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厦门商业中庭自然采光计算机模拟研究 |
5.1 模拟软件简介及其验证 |
5.1.1 模拟软件简介 |
5.1.2 模拟软件的验证 |
5.2 商业中庭空间形态计算模拟分析 |
5.2.1 商业中庭平面形态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
5.2.2 商业中庭剖面形态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
5.3 商业中庭围合方式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
5.3.1 中庭空间围合方式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
5.3.2 中庭走廊空间层高分配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
5.3.3 不同形式的走廊侧窗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
5.4 商业中庭界面材质反光率计算机模拟分析 |
5.4.1 中庭走廊结构层侧面反光率的计算机模拟 |
5.4.2 中庭下垫面反光率的计算机模拟 |
5.4.3 中庭走廊地面反光率的计算机模拟 |
5.5 商业中庭自然采光设计策略探究 |
5.5.1 中庭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 |
5.5.2 中庭围合形式的设计策略 |
5.5.3 商业中庭材质反光率的设计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厦门地区商业中庭调研汇总 |
附录B 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6)广东地区大型商场建筑能耗模拟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商场能耗及使用状况调研 |
2.1 广东地区商场能耗调研 |
2.2 商场空调系统 |
2.3 商场室内环境状况 |
2.3.1 测试内容及方法 |
2.3.2 测试结果 |
2.3.3 室内温度比较分析 |
2.3.4 室内人员热舒适性调研 |
2.4 商场人员 |
2.4.1 人员数量 |
2.4.2 商场人员密度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地区某典型商场耗模拟 |
3.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介绍 |
3.1.1 EnergyPlus计算原理 |
3.1.2 Energyplus软件的特点 |
3.2 商场建筑概况 |
3.3 商场模型建立 |
3.4 室内外参数设定 |
3.4.1 气象参数 |
3.4.2 室内参数 |
3.4.3 围护结构 |
3.4.4 内扰设定 |
3.4.5 空调系统设定 |
3.5 实测结果与模拟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商场能耗因素分析 |
4.1 商场能耗特性分析 |
4.1.1 商场建筑能耗特点 |
4.1.2 商场空调能耗特点 |
4.2 商场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围护结构影响因素 |
4.2.2 内扰因素 |
4.2.3 空调系统参数 |
4.2.4 影响因素汇总 |
4.3 正交试验 |
4.3.1 正交试验原理 |
4.3.2 正交试验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商场能耗预测模型建立与节能优化 |
5.1 广东地区建筑能耗预测模型 |
5.1.1 商场空调能耗预测模型 |
5.1.2 商场建筑能耗预测模型 |
5.2 商场节能优化策略 |
5.2.1 冷水机组运行优化 |
5.2.2 室内设计温度优化 |
5.2.3 过渡季节全新风 |
5.2.4 采用变风量系统 |
5.2.5 照明系统节能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室内热舒适问卷 |
附录 B 广州市典型年温湿度变化及焓值 |
附录 C 模拟新5组工况 |
致谢 |
(7)商业建筑照明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质量要求 |
1.1.2 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能耗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光舒适度及照明节能相关研究动态 |
1.3.2 商业建筑光环境相关研究动态 |
1.3.3 关于分类算法的相关研究动态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第2章 商场人工光环境调查研究 |
2.1 调研内容及方法 |
2.1.1 公共空间人工光环境物理参数 |
2.1.2 主观评价参数 |
2.2 调研数据 |
2.2.1 公共空间照明指标及光舒适度 |
2.2.2 店铺空间照明指标及光舒适度 |
2.3 数据分析 |
2.3.1 公共空间照明现状 |
2.3.2 店铺空间照明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质量评价实验方案 |
3.1 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质量评价实验场景搭建 |
3.1.1 综合实验平台 |
3.1.2 珠宝店实验场景搭建 |
3.1.3 服装店实验场景搭建 |
3.2 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质量评价实验工况确定 |
3.2.1 照明设计规范中对各评价指标的要求 |
3.2.2 实验参数确定与测量方法 |
3.2.3 实验工况确立 |
3.3 商业购物中心评价实验过程研究 |
3.3.1 实验概述 |
3.3.2 色觉测试实验 |
3.3.3 视觉敏锐度实验 |
3.3.4 主观评价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照明指标对色觉测试影响研究 |
4.1 数据前期处理 |
4.1.1 实验原始数据 |
4.1.2 实验数据处理 |
4.2 照度对色觉测试的影响研究 |
4.2.1 珠宝店照度对色觉测试实验影响 |
4.2.2 服装店照度对色觉测试实验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照明指标对视锐度影响研究 |
5.1 数据前期处理 |
5.1.1 实验原始数据 |
5.1.2 实验数据处理 |
5.2 相关色温对视锐度的影响研究 |
5.2.1 珠宝店相关色温对视锐度的影响研究 |
5.2.2 服装店相关色温对视锐度影响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照明指标对商品展示效果的影响研究 |
6.1 数据前期处理 |
6.1.1 实验原始数据 |
6.1.2 实验数据处理 |
6.2 照明指标对商品展示效果的影响研究 |
6.2.1 珠宝店照明指标对商品展示效果的影响研究 |
6.2.2 服装店照明指标对商品展示效果的影响研究 |
6.2.3 对比分析 |
6.3 建立商品展示效果分类模型 |
6.3.1 分类模型基本概念 |
6.3.2 珠宝店展示效果分类模型 |
6.3.3 服装店展示效果分类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照明指标对照明舒适度影响研究 |
7.1 数据前期处理 |
7.1.1 实验原始数据 |
7.1.2 实验数据处理 |
7.2 照明指标对照明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
7.2.1 珠宝店照明指标对照明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
7.2.2 服装店照明指标对照明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
7.2.3 对比分析 |
7.3 建立照明舒适度分类模型 |
7.3.1 珠宝店光舒适度分类模型 |
7.3.2 服装店照明舒适度分类模型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成果总结 |
8.1.1 影响规律 |
8.1.2 分类模型 |
8.2 研究成果的意义 |
8.2.1 对照明设计、照明节能的意义 |
8.2.2 对照明标准、理论研究的意义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节能控制研究 ——以宁夏商场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
1.5 国外建筑节能研究及发展现状 |
1.5.1 国外能耗调查与统计状况 |
1.5.2 国外能耗分析工具应用现状 |
1.5.3 国外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
1.6 国内建筑节能研究及发展现状 |
1.6.1 我国商场建筑能耗的特点 |
1.6.2 国内能耗统计及能耗模拟评价研究现状 |
1.6.3 国内节能标准发展 |
1.6.4 国内商场建筑能耗研究进展 |
第2章 案例商场建筑能耗调研结果分析 |
2.1 石嘴山地区气候主要特征 |
2.1.1 气温 |
2.1.2 降水 |
2.1.3 蒸发 |
2.1.4 太阳辐射及日照 |
2.1.5 风 |
2.2 案例商场建筑基本情况 |
2.2.1 朝向 |
2.2.2 窗墙面积比 |
2.2.3 屋顶 |
2.2.4 墙体 |
2.2.5 窗 |
2.3 案例商场建筑主要用能设备情况 |
2.3.1 空调设备情况 |
2.3.2 照明设备情况 |
2.3.3 其他设备情况 |
2.4 案例商场建筑能耗的特点 |
2.4.1 全年总电能消耗特点 |
2.4.2 主要用电设备电能消耗特点 |
2.4.3 全年用电支出特点 |
第3章 案例商场能耗模拟分析 |
3.1 EnergyPlus的模块功能及计算思路 |
3.2 案例商场模型的建立 |
3.3 案例商场围护结构及其他输入条件 |
3.3.1 围护结构材料物性的输入 |
3.3.2 空调设计参数 |
3.3.3 内扰的设置 |
3.3.4 空调系统参数输入与模型概述 |
3.3.5 设置气象参数 |
3.4 模拟结果分析 |
3.4.1 用电量实测与模拟最终值对比分析 |
3.4.2 空调系统能耗构成分析 |
第4章 案例商场建筑节能控制研究 |
4.1 冷冻水供水温度的优化节能 |
4.2 不同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设定值的节能效果 |
4.3 加设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果 |
4.4 节能控制措施的经济性分析 |
4.4.1 调整冷冻水供回水温差 |
4.4.2 加装热回收装置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存在的不足 |
5.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公共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及其设计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温室气体的影响 |
1.1.2 建筑设计对碳排放的影响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碳排放测算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本章小结 |
2 低碳建筑与建筑碳排放理论基础 |
2.1 低碳建筑定义及特点 |
2.1.1 低碳建筑定义 |
2.1.2 低碳建筑特点 |
2.2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发展研究 |
2.2.1 生命周期评估的发展历程及定义 |
2.2.2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的定义 |
2.2.3 国外(地区)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工具研究 |
2.3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阶段划分方法研究 |
2.3.1 设计阶段纳入划分法 |
2.3.2 其他划分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建筑设计视角下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 |
3.1 建筑物碳排放测算基本方法 |
3.2 建材阶段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 |
3.2.1 建材阶段碳排放数据来源 |
3.2.2 测算方法分析 |
3.2.3 建筑设计视角下测算现状问题及减碳策略 |
3.3 施工阶段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 |
3.3.1 施工阶段碳排放数据来源 |
3.3.2 测算方法分析 |
3.3.3 建筑设计视角下测算现状问题及减碳策略 |
3.4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 |
3.4.1 运行阶段碳排放数据来源 |
3.4.2 能耗模拟软件的间接测碳排放法 |
3.4.3 Ecodesigner软件的直接测碳排放法 |
3.4.4 Sefaira软件即绘即模拟的直接测碳排放法 |
3.4.5 建筑设计视角下测算软件对比总结及减碳策略 |
3.5 拆除回收阶段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 |
3.5.1 拆除回收阶段碳排放数据来源 |
3.5.2 测算方法分析 |
3.5.3 建筑设计视角下测算现状问题及减碳策略 |
3.6 碳排放测算结果与能耗的关系 |
3.7 实例测算碳排放 |
3.7.1 项目背景 |
3.7.2 测算结果 |
3.8 本章小结 |
4 公共建筑碳排放测算的应用研究 |
4.1 公共建筑分类 |
4.1.1 公共建筑各分类方法 |
4.1.2 公共建筑碳排放测算的意义 |
4.2 商场建筑的碳排放测算应用研究 |
4.2.1 商场建筑发展趋势 |
4.2.2 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析 |
4.2.3 设计因素导致的商场建筑碳排放分析 |
4.3 酒店建筑的碳排放测算应用研究 |
4.3.1 酒店建筑发展趋势 |
4.3.2 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析 |
4.3.3 设计因素导致的酒店建筑碳排放分析 |
4.4 办公建筑的碳排放测算应用研究 |
4.4.1 办公建筑发展趋势 |
4.4.2 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析 |
4.4.3 设计因素导致的办公建筑碳排放分析 |
4.5 公共建筑高碳排放原因及碳排放测算难点分析 |
4.5.1 公共建筑高碳排放的原因分析 |
4.5.2 公共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难点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公共建筑碳排放测算的设计启示 |
5.1 我国公共建筑低碳设计问题总结 |
5.1.1 对方案设计重要性的认识误区 |
5.1.2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的缺陷 |
5.1.3 建筑运行阶段能耗模拟软件的缺陷 |
5.2 公共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设计启示 |
5.2.1 建材阶段 |
5.2.2 施工阶段 |
5.2.3 建筑运行阶段 |
5.2.4 拆除及回收阶段 |
5.2.5 全生命周期设计启示总结 |
5.3 碳排放测算软件发展建议 |
5.3.1 碳排放测算功能与建筑师常用软件结合 |
5.3.2 碳排放测算软件要最大程度为方案设计阶段服务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在研期间参加的项目 |
(10)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 |
1.1.2 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前景 |
1.1.3 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政策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的学术意义 |
1.4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2 项目概况及建模软件 |
2.1 项目概况 |
2.1.1 建筑概况 |
2.1.2 空调系统概况 |
2.2 能耗模拟软件 |
2.2.1 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
2.2.2 能耗模拟软件DeST |
2.2.3 模拟软件DeST与建筑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特点及建模 |
3.1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特点 |
3.2 重庆地区商业建筑模型建模 |
3.2.1 重庆市商业建筑能耗特点 |
3.2.2 大型商业建筑模型建立 |
3.3 重庆地区办公建筑模型建模 |
3.3.1 重庆市办公建筑能耗特点 |
3.3.2 办公建筑模型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析以及模型预测研究 |
4.1 大型公共建筑负荷特征模拟分析 |
4.1.1 逐时冷热负荷及指标 |
4.1.2 冷热负荷主要组成结构 |
4.1.3 典型功能房间负荷变化特性 |
4.2 大型公共建筑内外分区模拟分析 |
4.2.1 内外分区范围及自然室温差异 |
4.2.2 内外分区负荷指标 |
4.2.3 内外分区负荷逐时匹配性 |
4.3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特征模拟分析 |
4.3.1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组成 |
4.3.2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特点 |
4.3.3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指标 |
4.3.4 影响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潜力的主要因素 |
4.4 基于神经元算法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预测分析 |
4.4.1 BP神经元网络建立 |
4.4.2 基于BP神经元算法的大型公共建筑模型实例 |
4.4.3 BP神经元模型能耗预测及适应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大型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及空调系统建模节能分析 |
5.1 围护结构节能模拟分析 |
5.1.1 围护结构与建筑幕墙 |
5.1.2 影响幕墙能耗的主要因素 |
5.1.3 建筑节能幕墙技术的选择 |
5.1.4 公共建筑幕墙结构经济技术性分析 |
5.2 末端空调系统建模及节能分析 |
5.2.1 采用热回收空调系统 |
5.2.2 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
5.2.3 公共建筑末端运行管理问题 |
5.2.4 公共建筑末端设计管理建议 |
5.3 冷水机组数学建模及节能分析 |
5.3.1 冷水机组模拟能耗分析 |
5.3.2 冷热源机组配置合理性分析 |
5.3.3 混合多台机组运行能耗数学模型及群控策略优化 |
5.3.4 基于BP神经元算法的混合多台机组模糊群控策略 |
5.3.5 提高冷水机组效率的节能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BP神经网络训练代码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四、大中型商场照明节能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地综合体育馆能耗敏感性分析研究[D]. 李岚.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2]苏州地区大型超市节能设计研究[D]. 余天翔.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3)
- [3]济南市域全运会比赛场馆可持续发展研究[D]. 尹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4]基于室内环境满意度的南方大型商业综合体能耗研究[D]. 白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厦门地区商业建筑中庭自然采光评价与模拟研究[D]. 李禹澄. 华侨大学, 2019(01)
- [6]广东地区大型商场建筑能耗模拟与节能研究[D]. 黄斌. 广州大学, 2019(01)
- [7]商业建筑照明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卜燕慧. 天津大学, 2018(06)
- [8]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节能控制研究 ——以宁夏商场建筑为例[D]. 马坤. 深圳大学, 2018(09)
- [9]公共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及其设计启示研究[D]. 刘梦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10]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研究与应用[D]. 张惠民. 重庆大学, 2016(03)
标签: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论文; 照明系统设计论文; 采光系数论文; 商业分析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