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大玉林旅游圈的构建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钰[1](2021)在《高铁对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钟珺[2](2021)在《基于旅游生态位测评的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研究》文中认为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森林生态资源丰厚、多元文化交融、旅游景观秀丽多姿。文章基于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以桂东南生态旅游圈18县(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包括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质量维4个维度的旅游生态位测度体系,选取2010—2019年统计数据及相关部门数据,测评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生态位,结合聚类分析,构建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空间格局,促进当地全域旅游和特色旅游发展,旨在为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合作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韩小英[3](2020)在《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动态及优化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旅游作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是实现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这三大战略的重要推手。但区内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许多方面仍然制约和影响着三大战略目标实现。客观认识区内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与规律,积极探索实现旅游协调发展的路径,是推动三大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首先选取指标收集相关数据,从旅游发展冷热点分布、重心演变轨迹、空间联系强度探索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其次,运用Eviews8深入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交通运输能力、政策支持力、环境质量对旅游发展时空格局的影响。最后,结合旅游发展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广西旅游协调发展。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呈现出集聚-扩散-集聚的演变特征,核心-边缘结构相对稳定;每个阶段旅游发展冷热点分布显露不同特征。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东南部,南宁、桂林领导地位非常稳定,一直是核心热点区域,而最开始的冷点区域百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广西西部旅游发展的领头羊。冷点区域主要是南部、中部、西北部,崇左、防城港、钦州、来宾、河池、梧州作为主要的冷点区域,短期内无法提升成旅游发展热点区域。(2)旅游发展重心演变轨迹沿着“西南-东北”方向呈现“四边形”的时空格局特征,东西方向不仅偏移距离高于高于南北方向,同时移动速度也是高于南北方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9-2009年,移动速度较快,第二个阶段是2009-2018年,移动速度缓慢。(3)旅游发展空间关联性持续增强,具有路径依赖性,但存在突起现象;各城市旅游发展溢出效应及接受辐射能力不断变强,空间网络密度密度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以南宁、桂林、柳州、北海为四大中心城市的旅游发展圈。(4)旅游发展时空格局特征是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政策支持力、交通运输能力、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对旅游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旅游资源禀赋影响力最大,依次是旅游服务设施、政策支持力、交通运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5)结合全文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圈层结构、点轴等理论,提出构建点-线-面旅游发展格局等策略,为促进广西旅游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文章通过分析广西旅游发展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深入分析旅游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总结其演变规律,构建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加快实现广西“三大战略”。
石璐[4](2020)在《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从一个旅游短缺的国家发展为一个旅游大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经历了“十二五”时期,旅游业更是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广西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有利背景下发展迅速,但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研究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以促进区域间旅游经济的平衡发展,改善区域间旅游经济环境。本文以广西区域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其空间溢出效应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0-2018年,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现状分析,分别从全区和市域两个角度分析了广西旅游经济的数量特征,并通过绘制分级色彩图直观分析广西各市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Stata软件构建嵌套空间权重矩阵,并从全局和局域两个角度分析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再通过单位根检验、混合OLS回归估计、LM检验和LR检验确定空间杜宾模型为本文的最适空间计量模型;然后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面板数据类型为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通过联合非显着性检验和LR检验确定使用时空双固定效应模型;接着,运行Stata得到时空双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并验证模型稳健性,根据实证结果分析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旅游资源、城镇化水平、旅游接待设施规模以及交通设施密度七个要素对本地区的直接效应和对邻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结合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的平衡发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可知,广西旅游经济总体上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但区域间的旅游经济水平差距逐渐增大,空间上广西旅游经济分布不均衡,呈现“南宁-桂林”双核心分布态势。(2)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知,广西旅游经济在全区呈空间负相关;局域分析中,大多数市域在莫兰散点图上为“高值-低值”和“低值-高值”分布类型。(3)通过空间计量实证分析可知,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旅游接待设施规模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着;旅游资源禀赋和城镇化水平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显着,且城镇化水平的负向溢出效应大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业劳动力投入、技术水平以及交通设施密度的溢出效应不显着。最后依据各变量的实证结果提出政策性建议。
李冲[5](2019)在《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均衡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已进入了双向开放和深化改革阶段,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近些年,地处祖国边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出现了区域竞争加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实现广西旅游业的均衡化发展对发展边疆经济、维护地区稳定团结都显得意义重大和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广西旅游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主要选取《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广西旅游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定评价;构建了广西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模型,利用熵值法为指标赋权,计算广西14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得分,通过R软件的K-Means聚类分析算法将其分为了四类城市,并进行差异性分析描述;根据城市得分及聚类情况,深入探究影响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时空分异的内在机理、驱动因子与制约因子;最终提出广西旅游均衡化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存在非均衡现象,而这种非均衡现象是多方因素影响而成,既有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历时差异明显,且差距呈逐年迅速增大趋势,相对差异缓慢减小,但居高不下;二是旅游产业专业化程度空间失衡明显。旅游区位熵平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平均值差异巨大。14个城市的旅游产业集中度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产业专业化程度非均衡性显着;三是广西14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各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且呈现梯度性,梯度之间的差异较大,各类城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明;四是广西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旅游资源丰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存在紧密性关联;五是广西旅游业的均衡化发展既需要各区域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也需要通过全区层面统筹布局,协同发展。本文对2008-2017年近十年来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异进行了探究与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广西旅游的均衡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但同时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赵临龙[6](2018)在《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构建的思考》文中指出在分析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构建的主要问题,提出思考:1.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推动广西南北旅游大通道国际精品旅游线的构建;2.促使广西南北旅游大通道成为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的重大策略;3.推进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广西境内的高铁建设立项;4.丰富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水道文化"品牌内涵;5.形成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旅游节点城市的辐射带。
庞莲荣,刘坤章[7](2017)在《邮轮旅游发展下北部湾城市旅游圈资源整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部湾城市旅游圈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海丝文化"近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在邮轮旅游发展的背景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以海丝文化为核心、以邮轮旅游为形式、以消费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北部湾城市旅游圈的资源整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圈内各个城市的竞合关系,并从提升文化内涵、品牌建设、整合营销等方面保障资源整合的落实。
刘芳[8](2017)在《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重心转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渐成型,我国旅游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高铁旅游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旅游业紧跟国际旅游业发展大势,研究者也将高铁旅游研究作为一个研究热点方向,其中旅游重心作为从物理学中引入的创新角度,研究者也将研究视角转向区域旅游重心,并且在高铁开通对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影响、旅游经济重心、旅游流重心、以及相关旅游重心与人口重心、经济重心时空错位等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对于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重心转移之间的拟合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无法科学指导我国高铁网络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因此,本文运用ARCGIS软件,通过运用重心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法等,对广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与旅游重心转移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提出一些有利于我国高铁网络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完善我国高铁网络建设,促进我国高铁旅游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引入物理学中的重心概念,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得出2010-2015年广西旅游收入重心、旅游流重心、A级旅游景区重心、旅游产业要素重心,并且在ARCGIS中可视化表现出广西重心转移的轨迹,对比广西高铁线路网络,明显看出广西各项旅游指标的旅游重心或多或少均呈现出向高铁线或者高铁站点靠近的趋势。旅游客流重心和旅游收入重心总体表现出向湘桂高速铁路和南广高速铁路靠近的趋势,尤其是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向高铁线转移的幅度更大,入境旅游收入重心逐年趋于靠近柳州高铁站;广西A级景区旅游重心明显趋向湘桂高铁线和南广高铁交汇处转移,尤其是2013年之后转移势头显着;旅游产业要素重心也呈现出向湘桂高铁线靠近的趋势,2013年之后,旅游产业要素重心与湘桂高铁线之间的距离锐减。广西旅游重心这样的转移轨迹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可能会影响旅游重心的转移轨迹。2、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的广西一直未开通高铁情况下的旅游重心数据显示,广西旅游重心在2013年开通高铁前后的两种情况下明显有不同的转移轨迹,总体看来,“有”高铁的情况下广西旅游重心比“无”高铁情况下更趋向于高铁线。这种转移趋势在国内游客流重心和国内旅游收入重心这项指标上显得更明显,“有”高铁的情况下旅游重心相较于“无”高铁情况,与高铁线或高铁站点之间的距离明显更近。由此可得出结论,高铁网络的建设确实会对旅游重心的转移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对于我国高铁旅游的发展来说,有必要考虑区域旅游发展与高铁线路设计之间的关系。
申林林,孙根年,郭爽[9](2016)在《广西城市旅游“双核”结构研究》文中认为旅游"双核"结构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双核"的有效合作可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在测定广西各市旅游业绩与关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发现南宁、桂林在广西旅游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分析南宁、桂林与广西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关联度、旅游产出溢出与接收溢出,发现南宁、桂林的辐射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构建广西旅游发展的"双核"结构,构建以南宁、桂林为核心的旅游圈,打造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柳州、来宾为节点,打通两大旅游圈,促进广西整个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
杨梅[10](2011)在《试论北部湾开发战略背景下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它成为了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民俗旅游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与自然风光游、名胜古迹游一起构成了现代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素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称的玉林,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别具桂东南特色,具有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本文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战略背景出发,探析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可开发前景以及开发策略等若干问题,从而发挥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论大玉林旅游圈的构建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大玉林旅游圈的构建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旅游生态位测评的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
二、研究方法 |
(一)旅游生态位态势评价模型 |
(二)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旅游生态位评价分析 |
(一)综合生态位 |
(二)文化旅游资源维生态位 |
(三)旅游市场维生态位 |
(四)社会经济维生态位 |
(五)环境质量维生态位 |
四、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构建 |
(一)一级核心区域:文旅融合,构建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
(二)二级节点区域:轴带串点,塑造三大主题精品旅游发展轴带 |
(三)三级网络区域:环网拓展,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
(3)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动态及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1.1 旅游产业地位突出 |
1.1.1.2 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
1.1.1.3 广西旅游发展的迫切要求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价值 |
1.1.2.2 实践价值 |
1.2 研究内容 |
1.2.1 旅游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
1.2.2 旅游发展时空格局影响因素研究 |
1.2.3 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数理统计分析法 |
1.3.3 Arcgis空间分析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
2.1 研究进展 |
2.1.1 国外旅游发展研究进展 |
2.1.1.1 利益相关者角度 |
2.1.1.2 区域资源差异角度 |
2.1.1.3 旅游竞争力差异角度 |
2.1.2 国内旅游发展时空格局研究进展 |
2.1.2.1 特征研究 |
2.1.2.2 影响因素研究 |
2.1.3 研究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核心-边缘理论 |
2.2.3 圈层结构理论 |
2.2.4 点轴理论 |
第3章 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动态演化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1.1 区位条件 |
3.1.2 资源条件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3.1.4 旅游发展状况 |
3.1.5 生态环境概况 |
3.2 数据收集 |
3.2.1 指标选取 |
3.2.2 数据来源 |
3.3 旅游发展冷热点态势 |
3.3.1 测算方法 |
3.3.2 旅游发展冷热点态势分析 |
3.4 旅游发展重心演变轨迹 |
3.4.1 测算方法 |
3.4.2 旅游发展重心演变轨迹结果分析 |
3.5 旅游发展空间关联性 |
3.5.1 测算方法 |
3.5.2 旅游发展空间关联性特征 |
3.6 小结 |
第4章 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因素说明及模型构建 |
4.1.1 影响因素说明 |
4.1.2 模型构建 |
4.2 回归结果分析 |
4.2.1 经济发展水平 |
4.2.2 旅游资源禀赋 |
4.2.3 旅游服务设施 |
4.2.4 交通运输能力 |
4.2.5 政策支持力 |
4.2.6 环境质量 |
4.3 小结 |
第5章 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优化策略 |
5.1 构建区域点-线-面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
5.1.1 优化构建旅游发展节点 |
5.1.2 优化构建旅游发展轴线 |
5.1.3 划分旅游发展圈 |
5.2 发挥政府政策主导协调作用 |
5.3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发挥优质资源优势 |
5.4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
5.5 优化构建广西旅游交通网络 |
5.6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关于区域旅游经济的研究 |
2.关于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 |
3.关于区域旅游经济与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 |
4.关于指标选取 |
5.文献述评 |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研究内容 |
2.技术路线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
3.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法 |
(六)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区域旅游经济 |
2.空间溢出效应 |
(二)相关经济学理论 |
1.增长极理论 |
2.核心边缘理论 |
三、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
(一)数量特征 |
1.区域旅游资源 |
2.区域旅游经济规模 |
3.区域旅游经济结构 |
(二)空间分布特征 |
1.基于空间地理距离 |
2.基于空间经济距离 |
四、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
(一)空间计量相关理论与模型 |
1.空间权重矩阵 |
2.空间自相关检验 |
3.常用的空间计量模型 |
4.最优模型选择原则 |
(二)指标选取和计量模型的设定 |
1.指标选取 |
2.数据来源及处理 |
3.计量模型的设定 |
(三)空间相关性分析 |
1.空间权重矩阵的确定 |
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3.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
(四)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分析 |
1.描述性统计 |
2.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 |
3.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 |
4.模型系数的效应分解 |
5.模型稳健性检验 |
(五)研究结论 |
五、促进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发挥旅游发达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
1.构建旅游交通网络 |
2.培育新旅游增长极 |
3.打通双核旅游结构 |
(二)旅游欠发达区域要规避虹吸效应 |
1.提高欠发达市区经济社会地位 |
2.挖掘特色文化,提高地区软实力 |
3.三大产业联动,化虹吸为反哺 |
(三)促进全区旅游经济协调稳步发展 |
1.区域协同综合开发旅游资源 |
2.消除地区间行政和市场壁垒 |
3.推进全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广西14个市的嵌套空间权重矩阵 |
附录2 城市编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5)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均衡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新时代与新挑战 |
1.1.2 广西旅游业地区间发展差异日益扩大 |
1.2 研究意义 |
1.2.1 学术价值 |
1.2.2 应用价值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来源 |
1.4.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旅游业 |
2.1.2 区域发展非均衡 |
2.1.3 旅游竞争力 |
2.2 相关理论 |
2.2.1 系统论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2.2.3 增长极理论 |
第3章 广西旅游业发展概况 |
3.1 旅游发展历程 |
3.2 旅游市场概况 |
3.2.1 总体市场情况 |
3.2.2 国内市场情况 |
3.2.3 入境市场情况 |
3.3 接待能力概况 |
3.3.1 旅行社概况 |
3.3.2 星级饭店概况 |
3.4 旅游资源概况 |
3.4.1 旅游资源梳理 |
3.4.2 旅游资源特征 |
3.5 旅游发展特征 |
3.5.1 旅游经济持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
3.5.2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旅游投资不断增加 |
3.5.3 接待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
第4章 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
4.1 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历时差异 |
4.1.1 游客接待量差异 |
4.1.2 旅游总消费差异 |
4.2 广西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 |
4.2.1 产业专业化差异 |
4.2.2 产业集中度差异 |
第5章 广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评价 |
5.1 模型构建 |
5.1.1 指标选取 |
5.1.2 数据选取 |
5.2 熵值赋权 |
5.2.1 基本原理 |
5.2.2 分析步骤 |
5.2.3 计算权重 |
5.3 聚类分析 |
5.3.1 基本原理 |
5.3.2 实现步骤 |
5.3.3 聚类处理 |
5.4 结果描述 |
5.4.1 梯度差异明显 |
5.4.2 整体差异显着 |
5.4.3 结构水平各异 |
第6章 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分异成因 |
6.1 驱动因子识别 |
6.1.1 优势型城市驱动因子识别 |
6.1.2 潜力型城市驱动因子分析 |
6.1.3 劣势型城市驱动因子识别 |
6.2 约束因子识别 |
6.2.1 供给约束型城市约束因子识别 |
6.2.2 需求约束型城市约束因子识别 |
6.2.3 经济约束型城市约束因子识别 |
6.2.4 环境约束型城市约束因子分析 |
6.3 核心因子识别 |
6.3.1 旅游资源数量 |
6.3.2 经济发展水平 |
6.3.3 交通通达状况 |
6.3.4 地理区位条件 |
第7章 广西旅游业均衡发展途径与策略 |
7.1 城市发展模式构建 |
7.2 全局均衡发展对策 |
7.2.1 全面布局,统筹协同发展 |
7.2.2 产业扶持,培育竞争优势 |
7.2.3 合理定位,发挥区位优势 |
7.2.4 跨地合作,打破行政壁垒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全区旅游发展历时差异显着,空间结构失衡 |
8.1.2 各地旅游发展水平梯度清晰,差异表现各异 |
8.1.3 旅游发展时空分异成因多样,主导因素清晰 |
8.1.4 全区旅游均衡发展路径明确,点面统筹推进 |
8.2 研究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构建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北旅游大通道构建的旅游学科理论 |
二、广西在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构建的优势条件 |
(一) 南北旅游大通道引起广西政府重视 |
(二) 广西在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
(三) 广西在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的交通优势突出 |
(四) 广西在南北旅游大通道构建的“水道”文化特色鲜明 |
三、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南北旅游大通道与“一带一路”协调发展的格局还未形成 |
(二) 南北旅游大通道引领广西旅游发展的影响力有限 |
(三) 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广西境内高铁交通网还未完全形成 |
(四) 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广西旅游节点城市的辐射系统未全面建立 |
(五) 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广西文化旅游特色彰显不够 |
四、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构建的思考 |
(一)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推动广西南北旅游大通道国际精品旅游线的构建 |
(二) 促使广西南北旅游大通道成为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的重大策略 |
(三) 推进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广西境内的高铁建设立项 |
(四) 丰富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水道文化”品牌内涵 |
(五) 形成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旅游节点城市的辐射带 |
(7)邮轮旅游发展下北部湾城市旅游圈资源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邮轮旅游及北部湾城市旅游圈概念提出的背景 |
二、北部湾城市旅游圈资源整合构想 |
(一) 北部湾城市旅游资源概况 |
1、旅游资源赋存分析 |
2、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
(二) 旅游资源整合构想 |
1、以海丝文化为核心 |
2、以邮轮旅游为形式 |
3、以消费市场为导向 |
三、实现北部湾城市旅游圈资源整合的措施 |
(一) 处理竞合关系 |
(二) 提升文化内涵 |
(三) 推动品牌构建 |
(四) 促进整合营销 |
(8)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重心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
1.1.2 我国高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 |
1.1.3 高铁旅游发展趋势良好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高铁旅游研究 |
1.4.2 旅游重心转移研究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高铁旅游 |
2.1.2 旅游重心 |
2.1.3 旅游重心转移 |
2.2 理论基础 |
2.2.1 重心理论 |
2.2.2 旅游交通理论 |
2.2.3 增长极理论 |
2.2.4 点轴理论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
3.1 区位概况 |
3.2 广西高铁建设概况 |
3.3 广西旅游业发展概况 |
3.3.1 旅游资源概况 |
3.3.2 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
3.4 广西交通可达性现状 |
3.4.1 平均最短旅行时间 |
3.4.2 可达性系数 |
第4章 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重心转移分析 |
4.1 旅游重心研究模型 |
4.1.1 旅游重心模型介绍 |
4.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1.3 数据获取及处理说明 |
4.2 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重心转移特征 |
4.2.1 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游客流重心变化分析 |
4.2.2 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经济重心变化分析 |
4.2.3 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景区重心变迁分析 |
4.2.4 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产业要素重心变化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广西旅游重心转移与高铁网络的拟合关系研究 |
5.1 研究模型 |
5.1.1 灰色预测模型介绍 |
5.1.2 数据选择与处理 |
5.2 广西旅游重心与高铁网络的拟合度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广西旅游空间结构与高铁网络协同优化对策 |
6.1 建设高铁站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体系 |
6.2 做好高铁沿线城市的客源市场开发 |
6.3 依托高铁打造高铁旅游专项通道 |
6.4 创新高铁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线路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2.1 研究视角创新 |
7.2.2 研究内容创新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3.1 论文不足之处 |
7.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广西城市旅游“双核”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3 南宁、桂林旅游发展的核心地位 |
3.1 旅游业绩水平 |
3.2 旅游资源与投资能力 |
3.3 旅游交通能力 |
3.4 旅行社与星级酒店接待能力 |
4 南宁、桂林的旅游辐射效应 |
4.1 南宁、桂林与广西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 |
4.2 南宁、桂林与广西各市之间的旅游空间溢出 |
5 构建南宁—桂林旅游“双核”结构 |
6 结论及建议 |
(10)试论北部湾开发战略背景下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玉林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条件 |
2 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及分布 |
2.1 民居建筑 |
2.2 节庆习俗 |
2.3 特色美食 |
2.4 民间艺术与工艺制作 |
3 如何开发玉林民俗旅游资源 |
3.1 加强对外合作, 主动融入北部湾旅游圈 |
3.2 借助名片带动, 多种旅游资源协同发展 |
3.3 加大宣传力度, 推介玉林民俗旅游品牌 |
3.4 完善配套设施, 培训民俗旅游从业人员 |
四、论大玉林旅游圈的构建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铁对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 王晓钰.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旅游生态位测评的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研究[J]. 钟珺. 百色学院学报, 2021(02)
- [3]广西旅游发展时空格局动态及优化策略[D]. 韩小英.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4]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 石璐.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均衡化发展研究[D]. 李冲.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6]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广西境内构建的思考[J]. 赵临龙. 社会科学家, 2018(12)
- [7]邮轮旅游发展下北部湾城市旅游圈资源整合[J]. 庞莲荣,刘坤章.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8]高铁经济背景下广西旅游重心转移研究[D]. 刘芳.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9]广西城市旅游“双核”结构研究[J]. 申林林,孙根年,郭爽.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11)
- [10]试论北部湾开发战略背景下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J]. 杨梅. 中国商贸, 2011(27)
标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论文; 旅游圈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广西高铁论文; 广西北部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