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尾灰生产新工艺路线的研究与应用

粉煤灰尾灰生产新工艺路线的研究与应用

一、粉煤灰尾灰新生产工艺路线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崔石岩[1](2020)在《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回收金属铁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颗粒粒度小、碱性强,含有丰富的铁资源。高炉灰是钢铁工业的副产品,既含碳又含有铁氧化物。赤泥与高炉灰作为固体废弃物,主要以填埋和堆存的方式贮存,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浪费宝贵的资源。为回收利用赤泥与高炉灰中铁资源,以高炉灰为还原剂,与赤泥共还原焙烧。对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回收金属铁工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高炉灰(山东高炉灰(SG)、河北高炉灰(HG)、甘肃高炉灰(GG))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不同,所得直接还原铁(DRI)指标有差异,其中SG得到的还原铁指标最好,HG次之,GG最差。SG为还原剂时,用量30%、还原温度1200℃、还原时间60min、磨矿细度-74μm占62%、磁场强度0.1T时,可获得TFe品位92.05%、铁回收率为92.14%的金属铁。HG和GG为还原剂时,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加入6%和9%的Ca F2,也能获得TFe品位和铁回收率均大于90%的金属铁。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高炉灰用量较低时,铁矿物还原不充分,主要铁物相为金属铁、铁尖晶石和钙铝黄长石;随高炉灰用量的增加,还原气氛增强,促进了铁矿物的还原。此外,高炉灰中固定碳、铁矿物和碱性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对共还原过程均有影响。铁矿物和固定碳含量越高,越有利于铁矿物的还原和金属铁颗粒的聚集长大,还原铁指标越好。适量的碱性金属氧化物可以促进铁矿物的还原,过量后增加体系的熔点和粘度,阻碍金属铁颗粒的聚集长大,导致还原铁中TFe品位较低。在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体系中加入氟化钙,促进了铁尖晶石的还原,且产生了低熔点的钙霞石和含氟的复杂硅酸盐矿物,降低了体系的熔点,促进了金属铁颗粒的聚集长大,提高了还原铁TFe品位和铁回收率。

钟文[2](2018)在《铝灰替代部分高铝矾土生产铝酸盐水泥CA50的研究》文中提出相比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快凝、快硬、早强、高强,特别是在耐高温、耐高温流体侵蚀、抗热震等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其因此成为耐火浇注料、耐火型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温粘结剂。铝酸盐水泥的生产制备主要以铝矾土为原料,一般要求铝矾土原料中Al2O3含量≥73.5wt%。然而,我国铝矾土总储存量不大,约占全球储量的3%,且能够满足铝酸盐水泥熟料生产所需的高品位铝矾土储量更为有限,这也是造成铝酸盐水泥的生产制备成本和市场售价长期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高品位铝矾土的替代性原料成为铝酸盐水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铝灰是在一次和二次铝工业中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由金属铝、氧化铝、铝的氮化物和碳化物组成,目前国内铝灰年排放量超百万吨,多数直接丢弃或填埋,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是对铝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次铝灰中Al2O3含量高,具有部分替代高铝矾土的潜力,国内已有实践利用铝灰替代部分铝矾土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存在缩短凝结时间的现象,从而在夏天使用受限。围绕铝酸盐水泥工业发展对高品位铝矾土替代性原料的迫切需求,针对一次铝灰Al2O3含量高的有益特点,本研究以铝灰部分替代高铝矾土配制了铝酸盐水泥生料,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TG-DSC)确定了生料的煅烧制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环境扫描电镜(ESEM)以及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铝灰的替代掺入对所制备铝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影响;此外,对所制备铝酸盐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铝灰的主要化学成分与高铝矾土相似,从成分角度看可以替代部分高铝矾土用于制备铝酸盐水泥CA50熟料。(2)铝灰可以部分替代高铝矾土制备铝酸盐水泥,其最大掺入比例宜满足配料计算熟料中R2O≤0.50%,矿物组成中CA+CA2≥60%的要求(本研究条件下铝灰最大掺入为5.50%),所制备的熟料性能满足国家标准GB/T201-2015《铝酸盐水泥》CA50-Ⅰ要求。(3)熟料制备在节能型快速升温高温箱式电炉(类似中空窑)高温煅烧过程中,碱组份、SO3、Cl-易发生挥发,从而使熟料(化学分析)中R2O、SO3、Cl-含量满足标准要求。随着铝灰、沸煮铝灰掺入量的增加,可以改善铝酸盐水泥生料的易烧性,促进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铝的吸收,降低烧成能耗。(4)铝灰替代高铝矾土制备的熟料会抑制早强矿物CA的形成,使矿物CA2增加,且晶体尺寸变小。铝灰掺比小于5.50%时,对熟料的早强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6h强度略有降低,但不影响整体强度的发挥,而且1d、3d龄期的抗压强度富余较多。但铝灰、沸煮铝灰大比例掺入,因SiO2、MgO带入量明显增加,相应的C2AS、MA含量增加,CA、CA2含量及CA+CA2合量都大幅降低,致使所制备的熟料强度大幅降低,性能已不能满足国家标准GB/T201-2015《铝酸盐水泥》CA50-Ⅰ要求。本试验条件下,满足CA50-Ⅰ要求的铝灰最大掺比为5.50%。(5)沸煮铝灰掺入制备的熟料对CA、CA2的形成影响较小,且会使CA2晶体尺寸变大。可考虑调整沸煮铝灰掺入比例,使制备的熟料中CA+CA2合量大于60%,检测其物理性能以便进一步研究沸煮铝灰的适宜掺比,提高铝灰的处理能力。(6)随着铝灰、沸煮铝灰掺入比例的增大,所制备的铝酸盐水泥胶砂标准稠度用水量相应增加,水泥强度成型用水灰比也相应增加。特别是水灰比的增加,将不利于铝酸盐水泥强度的发挥和增长,这可能与带入的微量元素,特别是F-含量增加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铝灰可以部分替代高铝矾土制备铝酸盐水泥熟料,所制得的铝酸盐水泥熟料经磨细制备的铝酸盐水泥满足GB/T 201-2015《铝酸盐水泥》CA50-Ⅰ级铝酸盐水泥要求,不仅降低了铝酸盐水泥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铝灰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由于铝酸盐水泥的特殊性能和用途,铝灰的化学组成与铝矾土相似,但其物相存在形态差异较大,制备的铝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采用铝灰制备铝酸盐水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降低铝酸盐水泥的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领域。

王相凤[3](2017)在《新型干法水泥窑汞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水泥窑是汞等非常规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本论文选取8家典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窑水泥厂和1家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新型干法水泥窑水泥厂进行实测;开展了新型干法水泥窑汞、铅、镉、PM2.5,氟化氢和氯化氢;以及协同处置废物水泥窑的汞、铊、镉、铅、砷、铍、铬、锡、锑、铜、钴、锰、镍和钒及化合物、PM2.5、氟化氢和氯化氢的排放特征研究。通过同时采集窑头窑尾废气,并采集相应运行工况下原料、燃料和固体废物等固体样品,考察了汞等重金属的最终流向。通过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提出适合我国水泥窑烟气的安大略(OHM)方法的改进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干法水泥窑尾烟气Hg排放浓度范围为6.40-17.87μg/m3,为窑头的5.1-10.8倍,以Hg2+为主,排放因子平均值为6.48mg/t。窑头废气Hg浓度为1.17 μg/m3-2.20 μg/m3。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水泥窑尾Hg的浓度为8.232μg/m3,Hg0占总Hg79%,Hg0为主要分布形态。Hg属于易挥发元素会随废气进入大气环境。(2)新型干法水泥窑尾烟气Pb、Cd、PM2.5,HF和HCl排放浓度范围为 2.26-102.7μg/m3、0.21-37.98μg/m3、1.93-3.07 mg/m3、±0.32 mg/m3 和未检测到,窑头烟气 Pb、Cd,0.12-5.87 μg/m3,0.19-0.83μg/m3。(3)协同处置废物水泥窑尾烟气中元素浓度Pb>TI>Hg>Sb>V>Be>As>Sn>Mn>Cd>Ni>Cr>Co>Cu,PM2.5 的折算浓度分别为 3.76 mg/m3 和 5.19 mg/m3;HF 和 HCl 分别为 0.21 mg/m3和 4.49 mg/m3。(4)TI、As、Cd、Pb、Sb、Be、Co、Cr、Cu、Ni 是中等挥发元素,在水泥窑生产过程中随温度降低多沉淀于飞灰表面随废气进入大气环境,水泥窑飞灰中TI含量高达341.26μg/g;熟料和水泥产品为V的主要流向,分别为116.16μg/g和109.92μg/g,Mn和Sn在水泥窑输出中未表现出明确的流向。

丁健[4](2016)在《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铝粉煤灰是近年来在我国内蒙古西部、山西北部等地发现的一种特色富铝资源,年产生量达5000万吨以上,亟待开发利用。作为唯一碱性全湿法工艺,亚熔盐法处理高铝粉煤灰新技术已展示了其良好的工业化前景,正在进行工业化放大试验,但目前部分提铝反应机理和放大规律尚未完全清晰。为了实现亚熔盐法高铝粉煤灰中氧化铝的高效低成本提取,本研究开展了溶出过程物相转化规律、中间产物高温溶出动力学及微观机理、副产物的形成机理与调控、工艺的工业化放大实践等应用基础研究。论文取得了如下创新性进展:(1)探究了粉煤灰在不同尺寸类型反应器内的溶出反应规律,通过反应器参数的调整优化,使粉煤灰溶出反应温度由280℃降低至240℃左右,并通过反应器流场模拟计算发现,不同反应器混合效果存在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溶出条件不同的主要因素,据此获得了粉煤灰优化的溶出参数和反应器放大设计指导依据;(2)提出了亚熔盐法高铝粉煤灰提铝两阶段反应机理,确定了Na8A16Si6024(OH)2(H20)2是衔接两阶段溶出的重要中间产物,借助特殊设计的实时快速取样装置,研究了 Na8A16Si6O24(OH)2(H20)2在亚熔盐介质中高温分解的动力学,采用 Avarmi-Erofeev 方程对 255-270℃ 间 Na8A16Si6O24(OH)2(H20)2 分解数据进行拟合,获得Na8A16Si6O24(OH)2(H20)2的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55.55kJ/mol;(3)系统研究了溶出过程生成的含铝副产物——水合铝硅酸钠钙的生成及控制规律,发现该副产物的生成一方面受终态溶液苛性比影响,当反应液相终态苛性比高于14时可完全避免其生成;研究同时发现,亚熔盐法溶出过程存在的硅酸氢钠钙产物对反应物的包裹是副产物生成的另一主要原因,通过提高搅拌速度强化传质扩散可有效抑制副产物水合铝硅酸钠钙的生成;(4)深入研究了工业放大试验中管道结疤生成机理,提出了通过调控物料停留时间来抑制管道结疤的控制方法,并通过连续18天的工业运行试验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控制管道结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调控,最终结疤生成速度降低76.65%。上述研究成果已经通过工业现场百吨级扩试和万吨级中试试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工业化试验数据,为工艺的进一步工业化放大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张雅惠[5](2016)在《重庆市大气汞重点人为排放源排放因子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全球性有毒污染物,汞的减排已提到议事日程。2013年10月,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组织下,国际社会通过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这一公约将对全球范围内所有与人为活动有关的汞及其化合物的使用、排放和释放进行管控。而在UNEP 2013年的报告中,认为我国对全球汞排放的贡献大于1/3,使我国在未来履约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是汞及能源消耗、金属冶炼和水泥生产大国,但以往针对大气汞污染源的排查存在“家底不清”等问题。因此,准确核算汞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建立完整的排放清单,制定相应的汞减排措施和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是应对《水俣公约》的重要举措。重庆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耗、水泥生产等涉及汞排放的行业逐年急速增长,同样存在汞减排压力。因此,开展重庆市大气汞的人为源排放清单研究十分必要。而要完成好这一工作任务,针对重点行业汞排放因子的研究则是基础。为此,我们在对重庆市大气汞人为排放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钢铁冶炼,燃煤电厂以及水泥生产这三个行业为重庆市大气汞重点人为排放源,并选择代表性企业,通过对企业生产工艺、原材料、炉渣、飞灰等进行详细调查与取样分析,采用物料质量平衡核算的方法,研究了重点行业汞的排放因子,并计算了大气汞的年排放量。目的是为建立重庆大气汞人为源排放清单,制定相应的汞减排措施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根据重庆市现有重点行业的生产工艺状况,选取了1家钢铁企业,4家燃煤电厂和4家水泥厂,开展汞排放因子的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1、重庆市钢铁企业仅1家,其生产过程各工艺输入物料中,高炉所用块矿汞含量最高,达159.11μg·kg-1±6.95μg·kg-1,其次为烧结以及高炉用煤。输出物料中,除尘灰汞含量最高,为18.13μg·kg-1±1.42μg·kg-1,其次为转炉渣。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工序汞总输入量占钢铁生产输入汞总量的68.06%,远高于其他工序。且烧结工序固体产物汞输出量也较大,占固体产物总汞输出量的22.61%。钢铁企业自备焦化厂由于燃煤消耗量大,有大量的汞输入,汞输入量为1346.74 g·d-1±36.95 g·d-1,固体产物总汞输出量为177.42 g·d-1±13.73 g·d-1。根据物料质量平衡核算,重庆市钢铁企业烟气汞排放因子为0.092 g·t-1粗钢,略高于国外钢铁行业汞排放因子。根据汞排放因子进一步估算,重庆市2014年钢铁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汞为732.68 kg。为控制汞排放,钢铁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降低焦化以及烧结工序能耗水平,或提高原料质量,减少汞的输入。2、重庆目前在生产的大小燃煤电厂共42所,其中,32所电厂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10所电厂采用煤粉炉。本研究对不同工艺的电厂各选2所装机容量不同的代表性电厂,进行调查研究。燃煤电厂各输入物料中,原煤所含汞含量最高,4个电厂燃煤汞含量的平均值为208.77μg·kg-1。输出的固体废物中灰与脱硫石膏的汞含量最高,说明除尘装置与脱硫装置对汞的去除有很大作用。燃煤电厂的汞排放量与燃煤消耗量、锅炉类型、烟气净化装置等密切相关。A、B、C、D电厂的汞脱出率分别为97.52%、93.02%、82.67%、54.97%。根据物料质量平衡核算,4个燃煤电厂(A、B、C、D)的汞排放量分别为19.01 g·d-1、6.85 g·d-1、40.63g·d-1、981.55 g·d-1,汞排放因子分别为3.91μg·(kw·h)-1、19.23μg·(kw·h)-1、6.12μg·(kw·h)-1、32.98μg·(kw·h)-1。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A、B燃煤电厂)的汞排放因子明显小于煤粉炉电厂(C、D燃煤电厂),根据各电厂的生产工艺、装机容量加权计算,两种类型燃煤电厂汞排放因子平均值分别为11.52μg·(kw·h)-1和28.01μg·(kw·h)-1。根据汞排放因子进一步估算,2014年重庆市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量为981.48 kg,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和煤粉炉电厂分别为90.71 kg和890.77 kg。为控制汞排放,除提高燃煤电厂烟气净化设备的除汞效率以减小烟气汞排放外,还应加强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废弃物的监管,从而减少废弃物中汞对周边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3、重庆市年产100万t以上的水泥厂共27家,生产工艺均为新型干法回转窑,年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86.47%,另有几十家小型立窑水泥厂,其产量仅占13.53%,且将被逐步淘汰。为此,我们选择了4家代表性新型干法水泥厂作调查对象,研究汞排放因子。水泥厂生产过程各输入物料中,石灰石与脱硫石膏所含汞含量最高,其次为燃煤,石灰石及燃煤中的汞带入量对水泥成品以及烟气汞排放量影响更大。输出物料中,窑尾灰的汞含量最高,其次为水泥成品,汞大部分进入到窑尾灰中。A、B、C、D水泥厂的表观汞释放率分别为98.45%、92.83%、98.35%、95.38%。4个水泥厂(A、B、C、D)的汞排放量分别为49.7 g·d-1、40.15g·d-1、50.1 g·d-1、113.73 g·d-1,汞排放因子分别为8.22 mg·t-1、6.27 mg·t-1、9.64 mg·t-1、11.61mg·t-1。B水泥厂符合美国EPA新建水泥厂汞排放标准,A、C、D水泥厂符合现有水泥厂汞排放因子。根据产能加权计算,重庆市新型干法水泥厂平均汞排放因子为8.94 mg·t-1水泥。根据汞排放因子进一步估算,2014年重庆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大气汞排放量为515.36 kg。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作为当今水泥生产的主流,应在重庆市水泥产业中加大推广,从而降低重庆市水泥产业的综合能耗,实现环保化。

易雨晟[6](2015)在《某矿业公司“十三五”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及治理方案研究》文中提出某矿业公司属国有大型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实现“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跨越式发展,体现大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某矿业公司提出了“十三五”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及治理方案预研任务,本项目选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某矿业公司环境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某矿业公司所属企业现场踏勘、环境监测、资料收集、科室走访、专家座谈等方式,以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标准为依据,采用现场调查法、资料分析法、项目类比法、实验分析法等手段,开展项目研究工作。主要结论如下:1)某矿业公司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十二五”期间,废水、废气治理率100%,烟尘、粉尘、NOx、SO2(脱硫系统运行后)、COD、NH3-N、均能达标排放,土地复垦率达到57%。与国内同类矿山企业相比,环境保护工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产能分析和新增污染源预测表明,“十三五”期间矿业公司原矿产量增长18.5%、铁精矿产量增长23.8%、球团矿产量增长47.%、活性石灰产量增长26.7%、轻烧白云石产量增长 30%;排污基数变化率 SO2为-51.1%、NOx为-17.8%、COD 为 20.8%、NH3-N 为 34.1%、烟尘为42.7%、粉尘为42.7%。其中,SO2、NOx在产能增加的情况下形成负增长,其原因是在2014年开展项目研究时,现场调研的统计数据是以2013年数据为基础,当时某F球团厂和某A铁矿脱硫系统均处于建设阶段,还未投产运行。预测“十三五”SO2、NOx排放基数时,考虑某F球团厂和某A铁矿脱硫系统计划在2014年底和2015年投入运行,其脱硫脱硝削减的污染量不纳入“十三五”排放基数。3)通过对新旧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比分析,采选工艺烟尘、粉尘排放严格了 80%;球团工艺烟尘、粉尘排放严格了 50%,SO2排放严格了 90%。标准升级使某矿业公司“十三五”期间污染物达标排放面临巨大挑战。4)依据新标准对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结合矿业公司“十二五”环境保护现实情况,提出了“十三五”矿业公司环境保护关键问题,一是除尘系统改造、升级换代及确保烟尘、粉尘达标排放问题;二是维护三大球团工艺脱硫系统良好运转,确保SO2、NOx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三是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断推进清洁生产。5)矿业公司“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①污染治理目标,废水、废气治理率100%、并达标排放(新标);②总量控制目标,在“十三五”排放基数基础上,SO2排放量削减68%,排放总量低于3256吨/a,NOx排放量削减27%,排放总量低于1020吨/a,COD排放量削减26%,排放总量低于74吨/a,NH3-N排放量削减36%,排放总量低于7.0吨/a;③清洁生产目标,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④生态恢复目标,厂区绿化率达到35%、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80%。6)依据某矿业公司“十三五”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了污染治理方案,即废水治理方案、废气治理方案、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总量控制方案和生态建设方案。为矿业公司“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

武文龙[7](2015)在《几类工业废渣大宗开发利用的基础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工业废渣是指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其大量堆存不仅侵占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还对水、土壤和大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但另一方面,工业废渣却又是可再利用的再生资源。因此,本文对煤矸石、赤泥、尾矿和废玻璃为代表的几类工业废渣,分别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以期为相关废渣的大宗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1)考虑到不同等级陶粒的适用范畴、工艺流程和生产成本,在适当的试验条件下,以煤矸石为原料,不添加其他配料,经过破碎、预热、焙烧、冷却等步骤,烧制出性能优异、可以用于结构保温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的900级煤矸石陶粒。试验表明,焙烧温度对烧制陶粒的性能影响较大,但煤矸石的均化处理和含碳量却是影响陶粒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2)利用杂草等易发酵的有机物作为改性材料,对赤泥进行了去碱性的中性化改良试验;通过为期2年的早熟禾植物种植试验,改良效果十分明显,从而为低成本、批量消纳赤泥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简捷途径;(3)以赤泥为主要原料,以稻糠为造孔剂,经粉磨、搅拌、造粒、成球等步骤,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制备出了300级和400级的轻质陶粒;但未经中性化处理的赤泥陶粒会出现“泛碱”现象,因此不能直接用于结构混凝土中;而经过中性化处理后的赤泥所烧制出的陶粒,则不会出现“泛碱”问题,因此提高了赤泥陶粒的应用范围;(4)针对我国目前尾砂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开展了全尾砂膏体自流充填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浆浓度为70%左右,质量比为水泥:粉煤灰:全尾砂=1:2:6,并通过引入物理发泡剂,从而实现了满足矿山实际充填的要求:即28d强度为1.0MPa左右,体积不倒缩的充填膏体;(5)以废玻璃为主要原料,在加入适量的发泡剂、助熔剂和稳泡剂等外掺剂后,采用“预热—发泡—稳泡—退火”的烧成制度,研制出了密度小、抗压强度高、导热系数低的泡沫玻璃制品,为泡沫玻璃在特种建筑结构中的防火、保温、吸音、吸波等民用和军事上的相关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陈敏[8](2013)在《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粉煤灰资源分布不均匀,除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粉煤灰资源相对丰富外,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尤其是在四川、广西、云南等西南部地区多为劣质粉煤灰,优质粉煤灰严重匮乏。目前可以供应的主要是等外灰和循环流化床灰,这些低品质粉煤灰用于混凝土生产中用量少、效果差,对混凝土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大问题。本课题针对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问题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找到相容性不好的原因并探讨几种改善措施的技术效果。本文利用成分单因素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净浆流动度试验研究硫酸盐含量及种类、氧化铁含量和烧失量对不同结构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效果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和TOC试验研究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机理,并通过一系列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试验研究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改善措施。研究表明,可溶性硫酸盐与难溶性硫酸盐相比对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影响更大。无水硫酸钠掺量达到3%时净浆不能流动,而二水硫酸钙掺量达到13%时流动性依然良好。氧化铁含量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当氧化铁掺量达到6%时浆体基本失去流动性。含碳量也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当掺量为3%时净浆完全失去流动性。循环流化床灰中硫酸盐和氧化铁含量过高时,能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降低zeta电位,减弱静电斥力。无水硫酸钠掺量达到3%时,聚羧酸减水剂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浓度降低24%,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48%。氧化铁掺量达到21%时,聚羧酸减水剂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浓度降低30%,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34%。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复掺氯化钙和硫化钠时,掺加循环流化床灰的混凝土坍落度明显提高,最大增幅达75mm,长期强度与同掺量二级粉煤灰相当,耐久性良好,钢筋距离混凝土表面10mm没有发生锈蚀现象。总体上看,通过循环流化床灰的改性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的循环流化床灰,减少循环流化床灰渣的大量堆放,提高其在混凝土中的利用率,对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同松[9](2013)在《低钠法从脱硅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文中认为在铝土矿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寻找新的铝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在晋北电厂排放的粉煤灰成分分析发现,Al2O3的含量在41%左右,高铝粉煤灰是我国特有的巨大铝资源宝藏,若能将其中的氧化铝提取利用,足以弥补我国铝工业资源短缺,支撑我国铝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验以山西朔州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利用预脱硅后低钠石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的生产工艺,考察烧结过程中碱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溶出过程中溶出时间、液固比、烧碱浓度及碳碱浓度对Al2O3和Na2O提取率的影响。本课题简化了石灰烧结法的工艺流程,利用干料配比,实现干法烧结,节约烧结热耗30%左右。实验从源头控制碱的进入量,利用干法烧结克服粉煤灰用碱-石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工业化生产中碱耗量大、耗能高的障碍,大幅度降低赤泥中的碱含量后,可将赤泥应用于硅酸盐水泥的基料生产水泥。通过碳分法从烧结法溶出母液中制备Al(OH)3,将Al(OH)3分别进行预处理后制备化学品氧化铝-高温低钠氧化铝。对提铝母液中镓铝分离的条件进行优化,降低副产物铝酸钙产生量,获得镓铝最大化分离的最优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粉煤灰、脱硅灰、熟料、赤泥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工艺流程中各物相组成及化学组成变化,研究成功低钠烧结法从脱硅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工艺。较佳工艺条件为:①提铝最佳条件为脱硅灰炉料配比为碱铝比0.4,饱和钙比,脱硅灰炉料适宜的烧成温度为1280℃,烧成时间为30min,熟料溶出温度为85℃,溶出时间10min,溶出时液固比为10:1,溶出液的碳碱浓度为100g L-1,氧化铝溶出率>81%,氧化钠溶出率>80%。②探索了通过碳分法从烧结法溶出母液中制备氢氧化铝,将氢氧化铝分别经过1000℃预焙烧处理、加入1%氟化铵、加入1%醋酸洗涤后经过高温煅烧获得高温低钠氧化铝,Na2O含量及α–Al2O3含量达到低钠高温氧化铝质量要求。③镓铝分离较合适的碳分条件为:碳分时间30min,流速100mL min-1L-1,碳分温度40℃时,反应过程中α值由1028降至286,减少了铝酸钙的产量,提高了氧化铝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章未琴[10](2012)在《钨尾矿加气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在选矿时会产生大量的尾矿资源堆积,这些尾矿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污染环境。江西钨矿占全国储量的1/4,而且对钨尾矿的开发利用还比较少,因此,加强钨尾矿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钨尾矿资源化,开发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矿山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论文选用赣州的某钨尾矿,研究该钨尾矿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活性指数等;研究蒸压加气混凝土基本物理性能、抗冻性、耐水性、抗碳化性及微观结构。研究发现钨尾矿中含有大量的活性SiO2,经磨细后,通过活性指数试验分析发现,在常温常压下,钨尾矿为30%的掺量时28天的钨尾矿胶砂试件抗压活性指数达到70%,而40%的掺量也能达到60%左右;通过活性激发试验发现,加入早强剂和碱激发剂,钨尾矿的活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特别对早期强度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通过加入活性掺合料,对钨尾矿的改性,可以提高后期强度。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原材料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加气混凝土初步配合比,并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得到制备钨尾矿加气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的百分比为:水泥10%~20%,石灰18%~20%,石膏4%,铝粉在0.08%~0.14%,水料比在0.55~0.6。优化后的配合比所制的B06级和B07级加气混凝土,且具有较好抗冻性和耐水性。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养护,钨尾矿加气混凝土的水化产物结晶程度较低,凝胶数量较多和结晶较弱的CSH(B),这些水化产物降低了制品强度;而在蒸压的情况下,产生的托贝莫来石相互穿插,紧密结合,从而导致制品强度高。由于在冻融环境下破坏了制品的内部结构,导致托贝莫来石结合力差,降低了制品的强度。

二、粉煤灰尾灰新生产工艺路线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尾灰新生产工艺路线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回收金属铁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赤泥资源概述
        2.1.1 赤泥及其特点
        2.1.2 赤泥利用现状
    2.2 高炉灰资源概述
        2.2.1 高炉灰及其特点
        2.2.2 高炉灰利用现状
    2.3 直接还原焙烧研究现状
        2.3.1 直接还原焙烧概述
        2.3.2 直接还原应用现状
    2.4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3.4.1 直接还原焙烧-磨矿-磁选试验
        3.4.2 X射线衍射分析
        3.4.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3.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分析
    3.5 研究用设备
第四章 原料性质研究
    4.1 赤泥性质分析
    4.2 高炉灰性质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影响因素研究
    5.1 高炉灰种类及用量对共还原-磁选影响研究
        5.1.1 SG用量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1.2 HG用量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1.3 GG用量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1.4 高炉灰种类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比较
    5.2 还原条件对共还原-磁选影响
        5.2.1 还原温度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2.2 还原时间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3 磨选条件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3.1 磨矿细度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3.2 磁场强度对共还原-磁选的影响
    5.4 SG为还原剂时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最佳工艺流程
    5.5 小结
第六章 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工艺优化
    6.1 HG为还原剂时工艺优化
        6.1.1 HG为还原剂时还原温度优化
        6.1.2 HG为还原剂时还原时间优化
        6.1.3 HG为还原剂时添加剂条件优化
        6.1.4 HG为还原剂时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最佳工艺流程
    6.2 GG为还原剂时工艺优化
        6.2.1 GG为还原剂时还原温度优化
        6.2.2 GG为还原剂时还原时间优化
        6.2.3 GG为还原剂时添加剂条件优化
        6.2.4 GG为还原剂时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最佳工艺流程
    6.3 小结
第七章 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影响机理研究
    7.1 高炉灰对共还原影响机理
        7.1.1 高炉灰对还原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
        7.1.2 高炉灰对还原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7.2 添加剂对共还原影响机理
        7.1.1 添加剂对还原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
        7.1.2 添加剂对还原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铝灰替代部分高铝矾土生产铝酸盐水泥CA50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目的及意义
    1.2 铝酸盐水泥研究现状
        1.2.1 铝酸盐水泥
        1.2.2 铝酸盐水泥组成及特性
        1.2.3 铝酸盐水泥生产及应用现状
        1.2.4 铝酸盐水泥研究及生产主要存在问题
    1.3 铝灰的产生和处理处置现状
        1.3.1 铝灰产生及排放
        1.3.2 铝灰综合利用现状
        1.3.3 铝灰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熟料率值
        2.3.2 生料配比设计
        2.3.3 煅烧工艺制度
        2.3.4 熟料及水泥结构和性能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3 铝灰部分替代高铝矾土制备CA50铝酸盐水泥
    3.1 基准铝酸盐水泥制备及性能
        3.1.1 煅烧温度对基准铝酸盐水泥组成和性能影响
        3.1.2 保温时间对基准铝酸盐水泥组成和性能影响
        3.1.3 优化煅烧制度制备基准铝酸盐水泥熟料
        3.1.4 基准铝酸盐水泥熟料制备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
        3.1.5 小结
    3.2 铝灰掺入3.50%制备铝酸盐水泥熟料(R2O≤0.40%)
        3.2.1 生料设计
        3.2.2 煅烧温度优化
        3.2.3 制备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
        3.2.4 小结
    3.3 铝灰掺入5.50%制备铝酸盐水泥熟料(R2O≤0.50%)
        3.3.1 生料设计
        3.3.2 煅烧温度优化
        3.3.3 制备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
        3.3.4 小结
    3.4 铝灰掺入48.90%制备铝酸盐水泥熟料
        3.4.1 生料设计
        3.4.2 煅烧温度优化
        3.4.3 制备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
        3.4.4 小结
    3.5 掺入沸煮铝灰25.50%制备铝酸盐水泥熟料
        3.5.1 原料铝灰预处理及生料设计
        3.5.2 生料设计
        3.5.3 煅烧温度优化
        3.5.4 制备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
        3.5.5 小结
    3.6 五个试验方案制备的熟料及粉磨所得的铝酸盐水泥性能对比
        3.6.1 制备熟料的矿物组成(化学成份计算值)和煅烧温度
        3.6.2 制备熟料的矿物组成(XRD)
        3.6.3 制备熟料的矿物组成(TOPAS定量分析)
        3.6.4 制备熟料的矿物计算值与TOPAS定量值的差值
        3.6.5 矿物形貌分析(ESEM)
        3.6.6 矿物能谱分析(EDS)
        3.6.7 X射线荧光分析(XRF)
        3.6.8 物理性能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新型干法水泥窑汞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现状
        1.1.1 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1.2 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特征及治理现状
    1.2 Hg等非常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1.2.1 Hg等非常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1.2.2 Hg等非常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3 Hg等非常规污染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采样方法的建立
        2.1.1 烟气采样方法
        2.1.2 固体样品采样方法
    2.2 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 烟气样品的分析
        2.2.2 固体样品的分析
    2.3 试剂和仪器
        2.3.1 实验试剂
        2.3.2 实验仪器
    2.4 QA和QC
    2.5 小结
第三章 新型干法水泥窑汞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
    3.1 测试水泥厂的选取及其概况
    3.2 采样及分析方法
    3.3 Hg排放特征
        3.3.1 Hg排放强度
        3.3.2 除尘装置对Hg的协同脱除效率
        3.3.3 Hg迁移转化
    3.4 Pb和Cd排放特征
        3.4.1 Pb和Cd排放强度
        3.4.2 除尘装置对Pb和Cd的协同脱除效率
        3.4.3 Pb和Cd的迁移转化
    3.5 PM_(2.5)排放特征
        3.5.1 PM_(2.5)排放强度
    3.6 HF和HCl排放特征
        3.6.1 HF和HCl排放强度
    3.7 小结
第四章 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水泥窑汞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
    4.1 测试窑炉的选取及概况
    4.2 采样和分析方法
    4.3 Hg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
        4.3.1 Hg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强度
        4.3.2 Hg等非常规污染物迁移转化
    4.4 小结
第五章 新型干法水泥窑烟气Hg等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评估
    5.1 新型干法水泥窑清洁生产技术
    5.2 能源替代
    5.3 产业结构调整
    5.4 烟气量减排技术分析
        5.4.1 水泥窑现有烟气量减排技术
        5.4.2 水泥窑烟气量减排可行新技术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导师和作者简介
附件

(4)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煤灰概况
    1.2 国内高铝粉煤灰提铝研究与工业化应用现状
        1.2.1 烧结法
        1.2.2 酸法
        1.2.3 其他方法
    1.3 国外粉煤灰提铝研究现状
    1.4 传统粉煤灰提铝技术存在的问题
    1.5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简介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类型高铝粉煤灰原料的物性分析比较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2.3 实验装置
        2.2.4 实验步骤
        2.2.5 检测分析方法
    2.3 不同高铝粉煤灰原料物性分析
        2.3.1 不同高铝粉煤灰成分分析
        2.3.2 不同高铝粉煤灰物相组成分析
        2.3.3 不同高铝粉煤灰粒度分析
        2.3.4 不同高铝粉煤灰微观形貌与元素分布分析
        2.3.5 高铝粉煤灰中莫来石相分析
        2.3.6 不同高铝粉煤灰预脱硅性能比较
    2.4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热力学分析
        2.4.1 Na_8Al_6Si_6O_(24)(OH)_2(H_2O)_2生成热力学分析
        2.4.2 NaCaHSiO_4生成的热力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场和粉煤灰类型对粉煤灰溶出的影响规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药品
        3.2.3 实验装置
        3.2.4 实验步骤
        3.2.5 检测分析方法
    3.3 同一类型粉煤灰在不同流场下溶出规律研究
    3.4 不同高压釜流场模拟研究
        3.4.1 不同高压釜尺寸结构差异
        3.4.2 不同高压釜混合效果评价标准
        3.4.3 不同高压釜混合效果模拟对比
    3.5 不同类型粉煤灰在同一反应器中溶出规律研究
        3.5.1 不同类型粉煤灰熔盐炉溶出规律研究
        3.5.2 不同类型粉煤灰熔盐炉溶出过程物相变化研究
    3.6 结论
第4章 提铝中间产物方钠石分解规律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药品
        4.2.3 实验装置
        4.2.4 实验步骤
        4.2.5 检测分析方法
    4.3 煤粉炉高铝粉煤灰溶出特性及反应机理分析
        4.3.1 反应温度对煤粉炉高铝粉煤灰中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
        4.3.2 升温过程中溶出渣物相转化规律研究
        4.3.3 亚熔盐法高铝粉煤灰提铝反应机理分析
    4.4 方钠石高温分解动力学研究
        4.4.1 250℃点高温稳态反应体系确定
        4.4.2 反应时间对方钠石分解率的影响
        4.4.3 方钠石分解的动力学研究
    4.5 溶出过程固相微观形貌变化规律
    4.6 结论
第5章 提铝副产物铝硅酸钠钙的生成及调控规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药品
        5.2.3 实验装置
        5.2.4 实验步骤
        5.2.5 检测分析方法
    5.3 副产物水合铝硅酸钠钙的生成规律
        5.3.1 水合铝硅酸钠钙的发现
        5.3.2 现行工艺条件对水合铝硅酸钠钙生成的影响
    5.4 水合铝硅酸钠钙生成机理分析
    5.5 水合铝硅酸钠钙生成的调控优化
    5.6 水合铝硅酸钠钙的合成与表征
    5.7 结论
第6章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中试及简单评价
    6.1 前言
    6.2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流程优化
    6.3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放大研究
        6.3.1 百吨级工业扩试试验
        6.3.2 万吨级中试示范工程运行试验
    6.4 中试现场管道结疤生成机理与调控研究
        6.4.1 中试现场结疤渣生成机理分析
        6.4.2 中试现场管道结疤控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目录
    发表论文
    申请专利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所获奖励

(5)重庆市大气汞重点人为排放源排放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汞的理化性质、毒性
        1.1.1 汞的理化性质
        1.1.2 汞的毒性
    1.2 汞的全球循环
        1.2.1 汞的自然来源
        1.2.2 汞的人为来源
        1.2.3 大气汞的分布
    1.3 国内外人为汞排放研究现状
        1.3.1 钢铁行业
        1.3.2 燃煤电厂
        1.3.3 水泥厂
第2章 引言
    2.1 立题背景
    2.2 研究内容
        2.2.1 重庆市典型钢铁生产企业汞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
        2.2.2 重庆市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
        2.2.3 重庆市水泥厂大气汞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对象
        3.1.1 钢铁冶炼
        3.1.2 燃煤电厂
        3.1.3 水泥厂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样品处理及分析方法
    3.3 数据处理与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3.3.1 数据处理
        3.3.2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第4章 重庆市钢铁行业汞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
    4.1 企业生产概况
    4.2 钢铁行业各工序原料及输出物料汞含量
        4.2.1 焦化工序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分析
        4.2.2 烧结工序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分析
        4.2.3 球团工艺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分析
        4.2.4 高炉炼铁工艺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分析
        4.2.5 转炉炼钢工艺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分析
    4.3 汞质量平衡与排放因子
        4.3.1 汞质量平衡
        4.3.2 汞排放因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庆市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
    5.1 A燃煤机组汞排放分析
        5.1.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5.1.2 质量平衡分析
    5.2 B燃煤机组汞排放分析
        5.2.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5.2.2 质量平衡分析
    5.3 C燃煤机组汞排放分析
        5.3.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5.3.2 质量平衡分析
    5.4 D燃煤机组汞排放分析
        5.4.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5.4.2 质量平衡分析
    5.5 4个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
        5.5.1 4个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特征
        5.5.2 4个燃煤电厂汞排放因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庆市水泥生产汞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
    6.1 A水泥厂汞排放分析
        6.1.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6.1.2 质量平衡分析
    6.2 B水泥厂汞排放分析
        6.2.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6.2.2 质量平衡分析
    6.3 C水泥厂汞排放分析
        6.3.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6.3.2 质量平衡分析
    6.4 D水泥厂汞排放分析
        6.4.1 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测试结果
        6.4.2 质量平衡分析
    6.5 烟气汞释放率比较
    6.6 4个水泥厂汞排放因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6)某矿业公司“十三五”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及治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委托合同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矿山环境保护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某矿业公司生产概况
    2.1 某A铁矿
    2.2 某B铁矿
    2.3 某C铁矿
    2.4 某D矿
    2.5 某E铁矿
    2.6 某F球团厂
第三章 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评估
    3.1 某A铁矿
        3.1.1 产污环节
        3.1.2 排污状况
        3.1.3 治理设施
    3.2 某B铁矿
        3.2.1 产污环节
        3.2.2 排污状况
        3.2.3 治理设施
    3.3 某C铁矿
        3.3.1 产污环节
        3.3.2 排污状况
        3.3.3 治理设施
    3.4 某D矿
        3.4.1 产污环节
        3.4.2 排污状况
        3.4.3 治理设施
    3.5 某E铁矿
        3.5.1 产污环节
        3.5.2 排污状况
        3.5.3 治理设施
    3.6 某F球团厂
        3.6.1 产污环节
        3.6.2 排污状况
        3.6.3 治理设施
    3.7 污染物总量控制现状
    3.8 绿化与生态建设现状
    3.9 环保现状评估
第四章 “十三五”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分析
    4.1 基于产能变化的新增污染源及排放基数预测
        4.1.1 产能变化预测
        4.1.2 新增污染源及排放基数预测
        4.1.3 排放基数变化分析
    4.2 环境标准的升级对达标排放的影响
        4.2.1 当前执行标准
        4.2.2 新旧标准对比
        4.2.3 标准升级对达标排放的影响
    4.3 “十三五”应重点解决的环保关键问题
第五章 “十三五”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5. 1环保目标
    5.2 指标体系
    5.3 指标值
    5.4 先进性与可达性分析
第六章 治理方案及措施
    6.1 总量控制方案
        6.1.1 某A铁矿
        6.1.2 某B铁矿
        6.1.3 某C铁矿
        6.1.4 某D矿
        6.1.5 某E铁矿
        6.1.6 某F球团厂
        6.1.7 矿业公司指标合计
    6.2 废气治理方案与措施
        6.2.1 某A铁矿
        6.2.2 某B铁矿
        6.2.3 某C铁矿
        6.2.4 某D矿
        6.2.5 某E铁矿
        6.2.6 某F球团厂
    6.3 废水治理方案与措施
        6.3.1 某A铁矿
        6.3.2 某B铁矿
        6.3.3 某C铁矿
        6.3.4 某D矿
        6.3.5 某E铁矿
        6.3.6 某F球团厂
    6.4 固体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
        6.4.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6.4.2 综合利用潜力分析
        6.4.3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案
        6.4.4 矿业公司固废综合利用合计指标
    6.5 绿化与生态建设方案与措施
        6.5.1 绿化与生态建设方案
        6.5.2 绿化与生态建设措施
        6.5.3 矿业公司复垦绿化合计指标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几类工业废渣大宗开发利用的基础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煤矸石
        1.1.2 赤泥
        1.1.3 尾矿
        1.1.4 废玻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2 赤泥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3 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4 废玻璃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特色与创新
    1.5 技术路线
2 全煤矸石原料烧制高强陶粒的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及性能
    2.2 试验设备与方法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和分析
        2.3.1 试验结果
        2.3.2 试验分析
    2.4 煤矸石陶粒烧制过程的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利用植物性废料进行赤泥基质改良的试验研究
    3.1 改良试验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备
        3.1.2 试验原理与试验方法
        3.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植生试验
    3.3 关于添加其他有机质的讨论
        3.3.1 泥炭
        3.3.2 牛粪
        3.3.3 污泥
        3.3.4 生物质粉末
    3.4 本章小结
4 赤泥制备轻质陶粒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部分
        4.1.1 原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结果
        4.1.4 试验分析
    4.2 赤泥陶粒烧结机理分析
    4.3 关于赤泥陶粒“泛碱”问题的讨论及解决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自膨胀全尾砂膏体自流平充填试验研究
    5.1 充填材料及性能
    5.2 充填配比试验
    5.3 粉煤灰胶凝作用机理
        5.3.1 粉煤灰、水泥的物相组成
        5.3.2 多矿物的化合反应
        5.3.3 活性矿物的水化速度
    5.4 充填体的作用机理
        5.4.1 力学作用机理
        5.4.2 充填作用机理
        5.4.3 充填体的让压作用机理
    5.5 全尾砂流变学分析
    5.6 关于充填体体积倒缩的讨论及解决方法
    5.7 本章小结
6 废玻璃粉制备泡沫玻璃的试验研究
    6.1 试验原料
    6.2 试验方法
    6.3 试验结果
    6.4 分析与讨论
        6.4.1 泡沫玻璃的发泡机理
        6.4.2 外掺剂的作用
        6.4.3 烧成制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6.4.4 泡沫玻璃的常见缺陷与原因分析
    6.5 泡沫玻璃在军事伪装方面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煤矸石陶粒试验结论
        7.1.2 赤泥土壤改良试验结论
        7.1.3 赤泥陶粒试验结论
        7.1.4 全尾砂充填试验结论
        7.1.5 泡沫玻璃试验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粉煤灰特性
        1.1.2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循环流化床灰的研究现状
        1.2.2 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1.3 本课题研究重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循环流化床灰
        2.1.4 矿渣粉
        2.1.5 砂
        2.1.6 石子
        2.1.7 外加剂
        2.1.8 化学试剂
    2.2 试验相关标准
第3章 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研究
    3.1 循环流化床灰与普通二级粉煤灰的比较分析
    3.2 试验内容
    3.3 净浆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3.3.1 硫酸盐种类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2 氧化铁含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3 含碳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4 无水硫酸钠-氧化铁复合作用下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5 聚羧酸系减水剂种类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6 水胶比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4 TOC 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3.5 ZETA 电位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改善措施的研究
    4.1 净浆流动度试验研究
    4.2 TOC 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4.3 ZETA 电位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4.4 混凝土试验研究
        4.4.1 试验方法及试验内容
        4.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4.3 混凝土和易性及结果分析
        4.4.4 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结果分析
        4.4.5 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分析
第6章 结论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低钠法从脱硅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粉煤灰简介
        1.1.1 粉煤灰的形成
        1.1.2 粉煤灰的组成
        1.1.3 粉煤灰的分类
    1.2 粉煤灰综合利用
        1.2.1 粉煤灰的传统利用
        1.2.2 用粉煤灰合成 4A 分子筛
        1.2.3 制备复合材料
        1.2.4 提取矿物高值化利用
    1.3 铝土矿的国家背景
    1.4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工艺
        1.4.1 石灰石烧结法
        1.4.2 碱石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
        1.4.3 酸法提取氧化铝
        1.4.4 酸碱联合法
        1.4.5 高温烧结-微波辐射法
    1.5 赤泥的污染问题
    1.6 氧化铝产品
    1.7 研究内容及意义
        1.7.1 课题研究目的
        1.7.2 课题研究意义
        1.7.3 课题研究内容
        1.7.4 技术路线
        1.7.5 创新点
2. 脱硅灰提取氧化铝实验设计
    2.1 主要原料及化学试剂
    2.2 主要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粉煤灰预脱硅
        2.3.2 生料的配制
        2.3.3 熟料烧结设计
        2.3.4 溶出设计
        2.3.5 分析方法
3. 烧结条件对溶出率的影响
    3.1 碱比对溶出率的影响
    3.2 烧结时间对溶出率的影响
    3.3 烧结温度对溶出率的影响
    3.4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 溶出条件对溶出率的影响
    4.1 单因素对溶出率影响
        4.1.1 溶出时间对溶出率的影响
        4.1.2 烧碱对溶出率的影响
        4.1.3 液固比对溶出率的影响
        4.1.4 碳碱对溶出率的影响
    4.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分析
    4.4 小结
5. 高温低钠氧化铝的制备探索
    5.1 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
    5.2 高温低钠氧化铝的制备
        5.2.1 焙烧预处理制备高温低钠氧化铝
        5.2.2 原料加入氟化铵烧结制备高温低钠氧化铝
        5.2.3 原料加入醋酸洗涤制备高温低钠氧化铝
    5.3 小结
6.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中镓铝的分离
    6.1 实验原理
    6.2 主要原料
    6.3 实验过程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标准曲线
        6.4.2 碳分时间对碳分的影响
        6.4.3 通入 CO2流速对碳分的影响
        6.4.4 反应温度对碳分的影响
    6.5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钨尾矿加气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2.2 砂浆强度试验方法
        2.2.3 再生骨料试验方法
        2.2.4 活性指数试验方法
        2.2.5 钨尾矿安定性试验方法
        2.2.6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备与基本试验方法
        2.2.7 蒸压矿加气混凝土冻融试验方法
        2.2.8 蒸压加气混凝土耐水性试验方法
    2.3 主要试验设备
第3章 钨尾矿的性质及活性研究
    3.1 钨尾矿安定性研究
    3.2 钨尾矿作再生骨料的研究
    3.3 钨尾矿活性研究
        3.3.1 钨尾矿活性激发研究机理
        3.3.2 不同比表面积对钨尾矿的活性影响
    3.4 钨尾矿活性激发研究
        3.4.1 激发剂的研究机理
        3.4.2 有机物类
        3.4.3 碱激发类
    3.5 活性掺合料
        3.5.1 锂渣
        3.5.2 粉煤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钨尾矿加气混凝土性质的研究
    4.1 正交试验设计
    4.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各因数对钨尾矿加气混凝土密度的影响
        4.2.2 各因数对钨尾矿加气混凝土膨胀率的影响
        4.2.3 各因数对钨尾矿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3 钨尾矿单掺对钨尾矿加气混凝土影响
    4.4 铝粉掺量对制品容重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工艺参数的选择
        5.1.1 钨尾矿的粉磨
        5.1.2 水料比的选择
        5.1.3 生石灰、石膏用量的确定
        5.1.4 水泥用量及作用
        5.1.5 最佳拌合水温
        5.1.6 蒸压制度的确定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分析
    5.4 优化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5.5 钨尾矿加气混凝土的性能测试
    5.6 钨尾矿加气混凝土抗冻性
    5.7 钨尾矿加气混凝土耐水性
    5.8 钨尾矿加气混凝土抗碳化性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钨尾矿加气混凝土微观结构研究
    6.1 钨尾矿加气混凝土产物的形貌及结构
    6.2 钨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反应过程与机理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粉煤灰尾灰新生产工艺路线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赤泥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回收金属铁工艺及机理研究[D]. 崔石岩.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2]铝灰替代部分高铝矾土生产铝酸盐水泥CA50的研究[D]. 钟文. 西南科技大学, 2018(10)
  • [3]新型干法水泥窑汞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 王相凤.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4]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应用基础研究[D]. 丁健. 东北大学, 2016(01)
  • [5]重庆市大气汞重点人为排放源排放因子研究[D]. 张雅惠. 西南大学, 2016(02)
  • [6]某矿业公司“十三五”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及治理方案研究[D]. 易雨晟. 湖北大学, 2015(04)
  • [7]几类工业废渣大宗开发利用的基础试验研究[D]. 武文龙.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 [8]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D]. 陈敏. 北京建筑大学, 2013(S2)
  • [9]低钠法从脱硅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D]. 王同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8)
  • [10]钨尾矿加气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章未琴. 南昌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粉煤灰尾灰生产新工艺路线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