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期肺癌腰椎转移误诊为腰椎肿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春华[1](2020)在《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脑(膜)患者可以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中明显获益。因此,明确脑转移瘤的分子特征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但目前有关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转移瘤和脑脊液的分子特征研究数据仍然非常有限。目的:本课题主要是对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行脑脊液基因检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脊液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1)明确肺腺癌脑转移脑脊液的分子特征;(2)明确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的分子特征及临床指导意义;(3)明确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ctDNA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对比分析5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脑转移瘤组织、CSF循环肿瘤DNA、血浆ctDNA和CTCs 4份标本的二代测序(NGS)结果;对比分析1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与10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CSF循环肿瘤DNA、血浆ctDNA和CTCs 3份标本的二代测序结果。(2)收集20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NGS法对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脑脊液ctDNA和外周血ctDNA双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亚组分析初诊的肺腺癌脑膜转移和复诊的脑膜转移脑脊液ctDNA和外周血ctDNA的分子特征,应用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通过疗效评价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验证。(3)收集8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在接受EGFR-TKIs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CSF标本,进行CSF常规、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NGS法基因检测,对脑脊液检查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共2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进入本研究,10例为肺腺癌脑实质转移患者,11例为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1)5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CSF和脑转移瘤组织基因检测结果提示EGFR、TP53基因突变状态一致,脑脊液ctDNA具有独特的基因谱。(2)2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ctDNA、血浆ctDNA和CTCs 3份标本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5.24%、66.67%、39.09%,脑脊液标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ctDNA、CTCs(P<0.05)。(3)、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标本EGFR基因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脑实质转移患者(81.82%Vs 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2)共20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进入本研究,初诊的脑膜转移患者4例(20.0%),复诊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16例(80.0%)。(1)20例患者接受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EGFR基因经典突变检出率分别为45.0%、20.0%,非经典突变和复合突变的检测率分别为45.0%、10.0%。脑脊液和血液基因检测的EGFR基因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2)16例复治的脑膜转移中,7例患者根据脑脊液和血液基因检测结果调整靶向药物,客观缓解率(ORR):85.71%,疾病控制率(DCR):100%。(3)4例初诊脑膜转移患者中,3例EGFR阳性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ORR为75.0%,DCR为75.0%。(3)收集8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全组病例用药前后脑脊液细胞学、常规、生化、脑脊液CEA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用药前后脑脊液基因检测EGFR突变为相同位点,均未发现耐药突变,但检测丰度明显低于首次检测的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1)脑脊液ctDNA具有更高的检测敏感性和存在独特的驱动基因突变谱,脑脊液ctDNA可以更好地代表颅内病变的分子特征,尤其针对脑膜转移患者。(2)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标本较外周血标本具有更高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脑脊液标本检测出更高比例的EGFR基因非经典突变,可能提示了在接受EGFR-TKIs治疗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脑膜转移患者的脑脊液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患者病情进展不能简单的用耐药基因来解释,可能与EGFR基因非经典突变导致了对药物不敏感有关,而有一些非经典突变的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3)脑脊液CEA值和突变基因的丰度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降低,但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患者病情缓慢进展的原因之一,而不仅仅是因为耐药位点的出现。脑脊液基因检测可能被用于动态监测脑膜转移的肿瘤负荷情况,对接受EGFR-TKIs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朱琳[2](2019)在《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国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国内期刊发表的明确诊断的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结果1603例患者中,男性1070例,女性533例,比例约为2:1;年龄范围15~84岁,平均年龄(47±9)岁。有明确或可疑鸽、鸟类、土壤等接触史的有150例(9.4%)。无基础疾病1061例(66.2%),有基础疾病542例(33.8%)。496例(30.9%)无任何临床症状,1107例(69.1%)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n=879,79.4%),咳痰(n=589,53.2%),发热(n=368,33.2%),胸、背痛(n=324,29.3%),痰中带血、咯血(n=211,19.1%),胸闷、气喘(n=151,13.6%),乏力、盗汗(n=89,8.0%),呼吸困难(n=9,0.8%),体重减轻(n=24,2.2%),咽部不适(n=2,0.2%)。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n=1134,70.7%),单发或多发斑片浸润影(n=190,11.9%),结节、斑片混合病灶(n=143,9.0%),实变病灶(n=98,6.1%),结节或肿块、斑片、实变、空洞同时存在的混合病灶(n=23,1.4%),单纯空洞性病变(n=12,0.7%),弥漫粟粒样结节病灶(n=3,0.2%)。1602例(99.9%)患者HIV阴性;195例(12.2%)患者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95.4%。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703例(43.9%),经开胸或胸腔镜手术明确诊断666例(41.5%),经支气管镜活检明确诊断196例(12.2%),经内科胸腔镜肺活检明确诊断31例(2.0%),经组织培养明确诊断5例(0.3%),尸检确诊2例(0.1%);行PAS染色701例(44.0%),阳性率98.4%;行GMS染色443例(27.8%),阳性率96.2%;单纯药物治疗(n=971,60.7%),单纯手术治疗(n=239,14.9%),手术联合药物治疗(n=391,24.4%);1326例(82.7%)痊愈或显效,39例(2.5%)无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好发于气候潮湿温暖的东部沿海地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中青年多见;多数患者无鸽或其他禽鸟类、霉变环境等接触史。我国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通常见于HIV阴性患者,绝大多数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无特异性;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中叶;病灶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病程长,极易误诊;经皮肺穿刺及手术活检病理是目前最主要的确诊方法;LAT可作为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首选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建议术后抗真菌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蒋锋,卜瑞[3](2015)在《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共32例首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入院,最终确诊为腰椎转移肿瘤且能有效回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腰腿痛为首发症状,原发灶来源分别为:肺癌11例、乳腺癌6例、肝癌4例、胰腺癌3例、食管癌2例、胃癌1例、甲状腺癌1例、前列腺癌1例,3例未发现原发灶。3例未发现原发灶患者:1例经病理检查提示腺癌,来源不明,未找到原发灶;1例病理检查提示腺癌,经免疫组化确诊为转移性肺中低分化腺癌,未找到原发灶;1例来源不明,未找到原发灶。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过程中若发现有腰腿痛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应避免过分依赖腰椎CT,需全面收集临床资料,仔细查体,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对腰椎转移瘤保持高度警惕以免误诊。
赵跃[4](2020)在《基于癌性脑膜炎脑脊液二代测序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NM)又称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是指各种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软脑脊膜、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和蛛网膜引起的疾病。约发生于5%~8%的癌症患者中。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将会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接近一半的癌症新发和超过一半的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地区。自从2010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3%~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会发生癌性脑膜炎。然而,目前的NM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检查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仍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在根据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的疑似NM患者中,25~30%的患者不能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虽然脑脊液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会随着腰椎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肿瘤细胞与室管膜细胞的相似性,多次穿刺带来的血液污染,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致淋巴瘤细胞的鉴别困难,标本中肿瘤细胞少,标本制备不充分等均导致假阴性率仍然较高。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或头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评估可疑NM患者的首选技术,但仍有30%的假阴性结果发生。因此,评价一种新的NM诊断方法,特别是对CSF细胞学结果持续阴性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持续阴性的NM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检查技术,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具有无创性、敏感性、克服肿瘤异质性、提供全面检测信息和实时动态监测等众多优点。由于癌性脑膜炎脑膜病灶难以获取,对原发恶性肿瘤继发脑膜转移机制及耐药机制知之甚少,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去探索利用血浆和脑脊液,来追踪恶性肿瘤细胞的基因改变。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ctDNA)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液体活检,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只有少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tDNA释放到血浆中,因而无法代表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的ctDNA,基于脑脊液与癌性脑膜炎的病灶组织、肿瘤细胞直接接触,脑脊液很显然可作为癌性脑膜炎液体活检样本的潜在来源,从而对癌性脑膜炎的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基因组水平的分析。许多研究已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继发于恶性肿瘤脑膜转移患者的脑脊液中含有可检测到的ctDNA。然而,这些研究只包括单一肿瘤类型或单一原发性肿瘤类型。鉴于NM是由转移性肿瘤累及到脑膜,可在各种实体瘤中观察到,对继发于不同类型癌症的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进行ctDNA突变分析并描绘基因图谱十分重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3%~5%的患者发生癌性脑膜炎,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中有9.4%的患者发生癌性脑膜炎。EGFR阳性的患者易于发生癌性脑膜炎的原因之一主要为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一些继发于NSCLC的癌性脑膜炎患者能够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中获益,并获得长期临床缓解。也有研究表明EGFR TKI靶向治疗被认为是NM患者良好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其基因状态是基于原发癌组织而不是CSF,原发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之间的异质性突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恶性肿瘤进行脑脊液ctDNA测序的重要性,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最终治疗决定。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在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中EGFR TKI治疗反应率可高达70%~80%。但是由于血脑屏障限制外周EGFR TKI有效进入脑脊液,减弱了EGFR TKI治疗脑膜转移的疗效。每天标准剂量的EGFR TKI治疗背景下的CSF浓度不足以达到治疗癌性脑膜炎的效果。因此需要评价癌性脑膜炎确诊后EGFR TKI治疗的选择,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对N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探讨脑脊液ctDNA在继发于不同类型癌症的癌性脑膜炎患者中作为液体活检的价值,分析NM患者脑脊液ctDNA样本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及其恶性肿瘤细胞发生脑膜转移潜在的可能机制。评估不同EGFR TKI治疗方案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第一部分评估二代测序检测脑脊液ctDNA在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目的:癌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脑转移形式,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目前,NM的诊断通常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CSF细胞学和/或神经影像学(头颅增强MRI和/或CT)检查结果来确定。然而,脑脊液细胞学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假阴性往往导致癌性脑膜炎的漏诊。本研究旨在评估二代测序检测脑脊液ctDNA在N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有35例确诊的NM患者接受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样本,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脑脊液ctDNA提取并进行二代测序检测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并接受颅脑增强MRI和/或颅脑增强CT检查。比较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ctDNA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癌性脑膜炎的敏感性。结果:继发于肺癌的患者最常见(26/35,74%),随后为继发于胃癌2例(2/35,6%),继发于乳腺癌2例(2/35,6%),继发于前列腺癌1例(1/35,3%),继发于腮腺癌1例(1/35,3%),淋巴瘤1例(1/35,3%),未明确原发肿瘤2例(2/35,6%)。25份(25/35;71%)脑脊液样本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阳性而35份(35/35;100%)脑脊液样本均检出ctDNA且NGS检测出癌症相关基因突变。35例癌性脑膜炎患者均行颅脑增强MRI和/或颅脑增强CT扫描,22例NM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22/35;63%)与典型NM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一致。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脑脊液ctDNA相比,神经影像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8%(95%可信区间[95%CI],75-100)(P=22/25)和63%(95%CI,47-79)(P=22/35)。与脑脊液ctDNA相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为71%(95%CI,56-86)(P=25/35)。结论:脑脊液ctDNA检查的敏感性高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100%的NM患者在脑脊液中提取到ctDNA并检测到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利用脑脊液ctDNA作为液体活检技术,对NM的诊断很有帮助,尤其是对CSF细胞学检查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持续阴性的病例。第二部分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癌性脑膜炎患者CSF ctDNA中的基因突变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癌性脑膜炎患者CSF ctDNA中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及原发恶性肿瘤细胞发生脑膜转移潜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来自58名继发于不同类型癌症的癌性脑膜炎患者的62份脑脊液样本进行ctDNA的提取及二代测序分析。利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软件对突变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来自58名癌性脑膜炎患者的62份脑脊液样本的二代测序结果。男性27例(46.6%),女性31例(53.4%)。继发于肺癌的患者最常见,共42例(72.4%),继发于胃癌4例(6.9%),继发于乳腺癌3例(5.2%),未明确原发肿瘤3例(5.2%),继发于直肠癌2例(3.4%),继发于前列腺癌1例(1.7%),继发于腮腺癌1例(1.7%),继发于淋巴瘤1例(1.7%),继发于胶质母细胞瘤1例(1.7%)。来源于58名NM患者的62份CSF中,30份(48.4%)脑脊液样本来自28名接受鞘内化疗和系统性治疗(全身放疗和/或化疗和/或分子靶向治疗)的NM患者;11份(17.7%)脑脊液样本来自11名接受鞘内化疗未接受系统性治疗的NM患者;12份(19.4%)脑脊液样本来自12名接受系统治疗未接受鞘内化疗的NM患者。其余9份脑脊液样本来自9名未接受任何抗癌治疗的NM患者。62份脑脊液标本均提取出来ctDNA并进行二代测序分析,所有的CSF ctDNA样本均找到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TP53(54/62,87.10%),其次依次为EGFR(44/62,70.97%),PTEN(39/62,62.90%),CDKN2A(32/62,51.61%),APC(27/62,43.55%),TET2(27/62,43.55%),GNAQ(18/62,29.03%),NOTCH1(17/62,27.42%),VHL(17/62,27.42%),FLT3(16/62,25.81%),PTCH1(15/62,24.19%),BRCA2(13/62,20.97%),KDR(10/62,16.13%),KIT(9/62,14.52%),MLH1(9/62,14.52%),ATM(8/62,12.90%),CBL(8/62,12.90%),和DNMT3A(7/62,11.29%)。利用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ics)通路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频突变基因主要富集到了PI3K-Akt信号通路。NM患者脑脊液ctDNA样本中也了大量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最常见的CNV为CDKN2A拷贝数缺失。接受鞘内化疗和系统治疗组的脑脊液样本独特突变基因最多,GO分析结果富集到了ERK1/2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在所有脑脊液ctDNA样本中均发现了癌症相关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影响脑膜转移。第三部分EGFR TKI治疗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EGFR TKI治疗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4例CSF 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4例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中,17例(38.6%)为男性,27例(61.4%)为女性。年龄跨度自32岁至74岁,平均数±标准差为57±9岁。所有患者均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发现肿瘤细胞确诊为癌性脑膜炎。27例(61.4%)ECOG体力状况评分(PS)≥3。确诊肺癌到确诊癌性脑膜炎的时间中位数为14.0个月(0-87.3个月)。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患者为11例(25.0%)。CSF ctDNA浓度中位数为3.1 ng/ul(0.144~30.6 ng/ul)。NM确诊后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于未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73.3%vs.21.4%,P=0.001)。NM确诊后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于不使用EGFR TKI治疗和继续原EGFR TKI治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77.8%vs.23.5%,P<0.001)。NM确诊后,接受奥希替尼治疗和未接受奥希替尼治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5.0%和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44例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6.0个月(95%CI,2.0–30.0个月)。ECOG PS为1-2的患者中位OS长于ECOG PS为3-4的患者(32.6 vs.10.6个月,P<0.001)。NM确诊前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的中位OS长于NM确诊前未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32.6 vs.12.8个月,P=0.032)。NM确诊后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的中位OS长于NM确诊后未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31.4 vs.5.4个月,P<0.001)。NM确诊后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位OS长于不使用EGFR TKI治疗和继续原EGFR TKI治疗的患者(29.6 vs.8.9个月,P=0.001)。NM确诊后,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OS长于未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32.6 vs.11.1个月,P=0.004)。Kaplan-Meier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ECOG评分、癌性脑膜炎诊断前后是否应用EGFR TKI治疗、癌性脑膜炎诊断后EGFR TKI的选择及癌性脑膜炎诊断后是否应用奥希替尼治疗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在继发于肺癌且CSF EGFR阳性的NM患者中,NM确诊后开始EGFR TKI治疗和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与未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2.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与不使用EGFR TKI治疗和继续原EGFR TKI治疗的患者相比,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3.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与未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4.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
二、晚期肺癌腰椎转移误诊为腰椎肿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期肺癌腰椎转移误诊为腰椎肿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肺腺癌脑转移瘤脑脊液分子特征的临床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数据分析 |
1.2 结果 |
1.2.1 脑脊液和脑转移瘤组织标本基因检测结果 |
1.2.2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结果 |
1.2.3 脑膜转移和脑实质转移脑脊液基因检测结果 |
1.3 讨论 |
1.3.1 肺腺癌脑转移的概述 |
1.3.2 脑转移瘤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基因检测的关系 |
1.3.3 脑实质转移和脑膜转移脑脊液基因检测的关系 |
1.4 小结 |
二、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分子特征的临床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疗效评价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结果 |
2.2.2 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的结果 |
2.3 讨论 |
2.3.1 肺腺癌脑膜转移的概述 |
2.3.2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的关系 |
2.3.3 脑脊液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
2.4 小结 |
三、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ctDNA变化的临床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肺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脑脊液检测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隐球菌病的诊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基于癌性脑膜炎脑脊液二代测序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评估二代测序检测脑脊液ctDNA在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癌性脑膜炎患者CSF ctDNA中的基因突变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EGFR TKI治疗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脑脊液ctDNA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晚期肺癌腰椎转移误诊为腰椎肿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临床研究[D]. 马春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D]. 朱琳. 苏州大学, 2019(06)
- [3]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J]. 蒋锋,卜瑞. 实用骨科杂志, 2015(11)
- [4]基于癌性脑膜炎脑脊液二代测序的相关研究[D]. 赵跃.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