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万吨油轮结构设计介绍

4.65万吨油轮结构设计介绍

一、关于46 500 t油船结构设计概论(论文文献综述)

司志夫[1](2021)在《基于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船体分段结构设计及3D打印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目前工业不断向着智能化发展,船舶制造领域也要实现一定的技术革命。为响应国家发展振兴制造业的号召,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船舶制造领域,改变传统船舶建造方式,快速打印船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3D打印在船舶领域应用最大限制之一就是打印材料的问题。连续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摩擦、耐腐蚀、耐疲劳等优点,将其与容易打印成型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结合形成新型复合材料,在强度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钢材应用到船舶制造领域,解决了3D打印材料的问题,实现了3D打印技术在船舶制造领域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采用熔融沉积式3D打印工艺,用改良后的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作为3D打印材料。根据3D打印的成型原理,结合复合材料单层板以及层合板概念,确定以某一确定的3D打印工艺参数打印出的板材,其结构在力学上属于正交各项异性层合板结构。进而推导出表征正交异性结构所需的四个工程弹性常数E1、E2、v12、G12,设计拉伸实验、三点弯曲实验,对材料工程弹性常数及弯曲强度进行测量;并用测量的参数进行三点弯曲实验ANSYS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为0.75%,验证了应用测量的工程弹性常数进行模拟仿真的可行性。其次分析了船舶板材的主要承力特点,在3D打印的基础上,针对主要承受弯曲应力及扭转应力的板材进行了内部填充结构的设计,并用三点弯曲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设计的结构进行验证分析,选取最优的设计方案,并给出板材在3D打印中连续碳纤维的布丝角度及铺层规律。最后在连续碳纤维3D打印基础上,以“一体化成型”为基本准则,对船体分段结构进行设计,结合3D打印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3D打印工艺参数,改进设计的结构,完成了船体分段的打印组装。船体板材是船体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3D打印的基础上,对船体分段板材结构进行设计,可以为后续3D打印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该项技术的研发会实现船舶建造方式的技术革命,在国家发展战略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邱伟强,吴俊,李留洋,高处,王连成[2](2019)在《无横撑、少制荡舱壁的VLCC货舱优化设计》文中提出在货舱横向强框架上应用拓扑优化和形状参数优化技术,不仅实现了VLCC纵舱壁垂直桁无横撑设计的目的,而且使货舱区结构重量减轻,建造工艺简化。通过合理布置货舱的横舱壁和纵舱壁,可以在实现制荡舱壁数量和长度最小化的同时,明显减小装载手册所有工况的静水弯矩包络值,从而提高船体的安全性。预计可以降低VLCC货舱区建造成本的5%以上。

韩静[3](2019)在《V型无压载水无人油船可行性论证及分舱优化》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智能船舶技术发展,无人驾驶船舶成为海事领域的新概念,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人货船的概念设计,并采用无压载水的船体设计形式。船舶压载水已成为海洋四大公害之一,有必要引起各方重视。对于未来的无人驾驶船舶来说,采用无压载水的设计形式,具有减小船舶空载推进效率,降低压载水对于海洋环境的污染等优势,且符合未来智能船舶“安全、环保”的设计理念。首先,对无人船舶设计需要面临的国际海事公约进行分析,将现有公约中可能对无人船舶设计产生影响的公约条例进行列举,遵照船舶设计螺旋线,分析无人船舶设计需特殊考虑的方面,总结其应增加或减少的设备,并对其重量进行简单估算,分析其对空船重量的影响;其次,无压载水船舶作为无人船舶的设计形式,采用日本V型NOBS船型,确立船舶的梁拱高度和底部斜升角后,对设计船的各项基本性能进行计算,包括静水力计算、稳性计算、最小干舷校核、剖面模数校核、阻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设计船的基本性能符合现有规范且某些性能优于母型船;最后,对设计船的舱室划分进行多目标优化,采用舱容、弯矩及各个舱室的浸水因子作为多目标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得出一系列Pareto解集,并利用基于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对多目标计算结果进行计算并验证,结果表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对三个目标采用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单目标优化计算以供基于不同目标的方案选择。

郑美芳[4](2019)在《浮箱式防波堤抗撞击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浮箱式防波堤是海洋工程中一类应用广泛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防波堤主要用来保护岸线,掩护港口内的结构物;抵御波浪侵蚀破坏,防止河岸内部沿岸因水流形成的泥沙淤积,使得该处水域环境相对平稳;同时可防止一些小型快艇或者大型船舶等剧烈冲撞引起的港口结构破坏和人员财物损伤,让船舶能够安全停泊在港内,维持水工建筑物正常工作。现在可查阅的文献中发现学者比较关注防波堤消浪性能,而碰撞性能少有人研究,因此有必要详细剖析浮箱式防波堤的抗撞击性能。浮箱式防波堤与船舶的碰撞涉及到多学科交叉问题,本文中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研究浮箱式防波堤的抗撞击性能。本文分析总结碰撞响应理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种新型纵桁的浮箱式防波堤结构,研究在不同碰撞参数下防波堤结构能量吸收、碰撞力及损伤变形情况,综合评价其抗撞击性能。改变浮箱式防波堤结构的组成型式,研究外板厚度、增加SPS夹层板外板和橡胶缓冲装置对提高防波堤抗撞击能力的影响。通过改变碰撞参数评估浮箱式防波堤的碰撞性能,为以后设计新型浮式防波堤方案提供了思路。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国内外船舶碰撞的研究现状及夹层板研究理论,简要介绍了本文中使用的仿真模拟方法,包括材料模型设置、碰撞参数选择、夹层板建模方法等,并对浮箱式防波堤与不同船舶碰撞过程进行建模,验证数值仿真方法可行性。(2)在碰撞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纵桁的防波堤结构,研究不同防护构件的抗撞能力。由于不同的碰撞参数对仿真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保持其他量不变,研究单个碰撞参数变化时碰撞区域结构损失变形情况、能量变化及碰撞力情况。不同碰撞船会造成碰撞区域结构损伤变形模式改变,因此用26000DWT球鼻艏油船和1000T油船分别进行碰撞仿真,研究不同船型时船舶撞深情况。(3)夹层板结构具有刚度大、重量轻等诸多优点,本文用聚氨酯夹层板替换钢板结构,对不同位置、不同碰撞速度下的碰撞场景进行有限元分析。外板吸能占结构总吸能比重很大,因此需要增加外板的厚度及刚度提高防波堤的抗撞击性能。(4)橡胶具有非常显着的减震吸能作用,文中在浮箱式防波堤外板上覆盖橡胶缓冲装置,从碰撞区域结构的损伤变形程度、碰撞力及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增加橡胶缓冲装置后防波堤的抗撞击性能,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苏世杰[5](2018)在《船舶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急拖带装置是一套安装在船艏及船艉的拖带装置,其作用是当船舶发生意外时,能够快速、方便的连接到拖轮,并由拖轮将失事船舶拖离现场,从而减少事故恶化的程度。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要求所有2万载重吨及以上的新建造和现有油船,均应在其艏艉两端安装应急拖带装置。作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关键设备,应急拖带装置不仅需要通过相关船级社的型式认证,还应在出厂前进行整体与单元强度试验,以确保产品合格。目前国内尚不具备完整的应急拖带装置型式及出厂试验的能力,这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应急拖带装置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因此相关试验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在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对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IMO指南要求,分析了不同拖带角度下应急拖带装置的受力情况,提出了一种应急拖带装置型式试验方法,通过在导缆孔下布置斜台并采用强力点单独加载的方案,不仅可准确模拟最危险的拖带工况,而且将试验时所需的空间多角度加载转化为平面加载,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试验平台的设计难度,目前该方法已列入中国船级社《产品检验指南》2015版。2、创新设计了一种T型卧式试验平台总体布局方案,该方案可实现多部件组合强度试验所需的平面90°加载与单元部件强度试验所需的直线加载两种工作模式的任意切换,具有通用性好、使用方便的优点;针对超大型试验平台建造成本高、机身刚性差的难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由钢结构件-混凝土复合而成的卧式机身结构形式,并成功的解决了两种材料的变形协调问题,与现有卧式机身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表明,其具有可靠性高、建造成本低的优点。3、结合试验平台被控对象分散、不同试验时被控对象数目及控制逻辑差别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分布式测控系统,有效的提高了测控系统的可靠性与柔性;针对应急拖带装置试验与准备周期长、系统能耗高的特点,创新提出了一种双泵双阀并联液压加载系统方案,与现有液压加载系统方案相比,其在控制精度、能耗及构建成本方面均具有显着优势。4、针对应急拖带装置各组件刚度差异大的特点,建立了阀控非对称液压缸在正向力加载及反向力加载时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被试对象负载刚度的变化对力控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负载刚度大范围变化时,力控系统的固有频率、负载阻尼与等效阻尼比、上升时间、最大超调量等特征参数均会发生显着的改变,从而造成系统控制性能的大幅下降。5、为了抑制被试对象刚度的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提高试验平台力控系统的控制品质,进行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并推导了被控对象传递函数的分母分子相对阶数为1时的自适应控制律;为了更加准确、快速的构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参考模型,创新提出了增加零极点法、频率响应法等两种参考模型构造方法,给出了具体算例并对两者的构造效果与适应条件进行了讨论。6、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结合理想电液伺服试验机力控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了负载刚度自适应控制器,并采用频率响应法构建了具有最小拍响应特性的参考模型;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不同的负载刚度下均可较好的跟踪参考模型的输出,系统的力控精度相比常规的PID控制算法有了较大的提高。7、为了解决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流程复杂、测试脚本编制困难且易出错的难题,在考虑各个单元测试活动间的路由逻辑关系及测试资源的变化对测试流程影响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一种面向资源约束的测试流程工作流模型,并构造了测试流程正确性验证算法;进一步构建了试验平台测试系统框架,开发了原型测试系统并进行了成功应用,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测试系统能够对复杂的测试流程进行有效的描述与验证并实现流程驱动的测试过程控制,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应急拖带装置的强度试验效率并避免差错。

张楷弘[6](2018)在《大外飘船舶非线性波浪载荷时域水弹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驱逐舰、航母等具有大外飘的船舶,在高海况下易产生因大幅船波相对运动而导致的砰击现象,由此产生高频颤振响应使得船体遭受的非线性波浪载荷幅值和总循环次数增加,会对该类船舶结构的总弯曲强度构成威胁,已引起海事界的极大关注。IACS关于集装箱船纵总强度给出的统一要求UR S 11A中部分考虑了砰击颤振对船体强度影响,ABS、DNVGL、CCS等船级社分别给出了考虑砰击颤振对船体强度影响的评估指南,以上要求或指南一般仅给出了计算要求和计算过程描述,没有给出详细算法和有效的计算工具;军规中对于大外飘舰船设计载荷的确定目前仍主要基于经验公式,不足以反映具体船型的载荷和结构特性。在该类大外飘船舶的设计评估中,为合理考虑砰击颤振对载荷响应及结构安全性的影响,需要研究计及砰击颤振的载荷响应计算方法,开发计算效率和稳定性具备工程实用性的数值计算软件。基于以上目标,本文开展了大外飘船舶二、三维混合时域非线性水弹性计算方法研究,进行了大外飘船舶波浪载荷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大外飘船舶非线性设计载荷确定方法,给出了考虑船体弹性效应的强度评估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经典的三维结构动力学和势流理论为基础,根据水动力成分的占比大小,结合二维、三维势流计算的优势,将三维时域水弹性基础理论加以扩展,建立了有航速大外飘船舶时域非线性水弹性理论计算方法。在三维瞬时湿表面上计算考虑非线性修正后的入射波压力、流体静压力,通过频域水动力系数与时域水动力系数之间的关系,计及不规则波中不同子波贡献和响应的记忆效应,给出任意波浪形式的辐射、绕射力非线性修正,结合考虑大幅运动下剧烈船波相对运动的实用砰击、上浪载荷计算方法,通过时域求解算法的改进提高时历模拟的效率,并对斜浪工况下的横向运动发散情况进行控制,据此编制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以颤振响应Benchmark研究中的4400TEU集装箱船为算例船,开展数值验证。通过算例计算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实了模型试验中的“倍频”现象,验证了大外飘船时域非线性水弹性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适用性。考虑非线性的理论计算对于参数选取较为敏感,为提高理论计算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对计算参数的选择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2)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考虑结构动力相似的船模试验的相似关系及基于此的试验模型分类,对国内外水弹性模型试验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主流试验方法的优劣,综合考虑选定变截面分段龙骨梁模型作为试验对象,就其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方法步骤以及试验前的准备作内容作以细致描述,给出了关于集装箱船多载荷分量测量的考虑及建议。借助试验过程中数据处理算法的介绍,针对本文模型试验和国际上的公开船模试验与时域非线性水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响应时历及频谱分析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和数值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分析了“倍频”现象产生的原因、非线性波浪弯矩随波高及航速的变化规律、不规则波中载荷幅值的统计特性、阻尼对高频弯矩成分的影响等。3)以时域非线性水弹性理论计算方法为基础,针对给定的目标舰船,提出基于非线性长短期预报的设计载荷计算方法、非线性设计波法和非线性设计海况法,用于确定设计载荷,给出海况筛选的实用方法和设计海况的确定方法,并将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规范值、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可为基于船舶结构直接计算法的船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并为船级社的技术指导文件对应的直接计算工具开发维护提供保障,使之更为合理和完善。4)通过疲劳损伤计算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的介绍,结合国际研究热点,以三维线性频域水弹性计算结果和谱分析法、时域非线性水弹性理论计算时历和雨流计数法为基础,计算得到考虑砰击颤振和考虑波激振动、砰击颤振联合影响的疲劳损伤。基于多家船级社规范中相关内容的规定,计算、统计、考察、分析了航速、浪向、装载、海况等对总体疲劳计算结果的影响,可据此进行一些计算工作上的简化。直接计算结果和规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计算建议,可为大外飘船舶考虑船体弹性效应的疲劳强度评估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刘昆[7](2016)在《计及材料动态非线性的船舶搁浅损伤特性及搁浅后剩余强度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船舶搁浅是船舶营运过程中和海上障碍物发生的碰撞事故。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海上交通日益繁忙,航道越来越拥挤,船舶航速也在不断提高,导致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碰撞搁浅事故越来越多,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海难事故之一。船舶碰撞搁浅事故往往造成船体结构破损、货物泄漏、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因此,开展船舶搁浅损伤特性研究,准确预报船体结构在搁浅事故中的损伤特性,并评估损伤结构的剩余强度,可以为开展基于事故载荷的船体结构设计和相关搁浅事故营救、拖航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而降低搁浅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提高船体结构的安全性。本文从保护海洋环境,提高船舶及人员安全性出发,旨在深入研究船舶在不同搁浅场景下的损伤变形机理和能量吸收机制,建立准确、高效、合理的船舶搁浅数值仿真分析技术及事故损伤船体剩余强度评估方法。本文追踪国际上关于结构冲击问题的最新研究动向,从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出发,解决仿真分析的材料动态非线性输入问题,开展船体板架模型的落锤冲击试验,验证完善仿真分析技术,以此为基础,开展船舶硬/软搁浅损伤特性研究及损伤船体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评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船体构件冲击损伤机理、船舶搁浅损伤特性以及损伤船体剩余强度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有待补充和完善的内容,提出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开展了典型船用钢材的系列准静态及高速拉伸试验,以材料基本力学性能为基础,基于解析计算和仿真校准方法提出了材料硬化、失效应变、应变率敏感性等动态非线性参数的确定方法,完善了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在该方面的不足,形成了结构冲击非线性动态响应仿真分析技术,为船舶碰撞、搁浅等高能冲击问题的计算分析提供基础。(3)设计加工了船体板架模型和支撑工装并确定了试验方案,利用大型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材料、不同型式典型船体板架结构的冲击试验,分析了板架结构的损伤变形机理,以此为基础,开展试验的仿真分析,验证、完善了计及材料非线性影响的数值仿真分析技术,并讨论了不同冲击参数对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4)以159,000DWT油船舱段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论文所提出的计及材料非线性的仿真分析技术,研究了船体结构在典型硬搁浅事故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了结构的损伤变形、搁浅载荷、能量吸收等参数,以此为基础,系统讨论了礁石形状和船舶冲击速度等对船体结构搁浅损伤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对船舶硬搁浅事故分析及抗冲击结构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5)在研究土体动态响应仿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船舶与土体耦合作用模型,并计算了船体结构在软搁浅事故下的动态响应特性,阐明了结构的损伤变形机理和能量吸收机制,在一定程度了拓展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系统讨论了土壤参数和船舶冲击速度等对船体结构搁浅损伤特性的影响规律。(6)分析了损伤结构剩余极限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典型算例比较,形成了搁浅损伤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软搁浅损伤船体结构剩余强度以及搁浅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对开展考虑事故载荷的船体结构设计及事故船舶救援工作的开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安改宁[8](2016)在《大型起重船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海上各种大型工程建设的不断开展,起重船作为工程配套服务设施中不可或缺的装备,逐步向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其结构强度也逐渐受到船舶设计人员的重视。而大型起重船相对一般的工程船舶有着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工作状态,全船受力情况较为复杂,想要得到危险工况下船体各种结构准确的变形和应力水平,舱段直接计算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对起重船进行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更为合理。但是,由于目前全船直接计算所需的人力、时间和资源成本相对舱段计算要大得多,国内关于该方面开展的研究仍不多,船级社规范在该领域还未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计算分析方法。所以,需要对起重船的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流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还要进一步讨论研究。本文对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流程中的全船结构有限元建模、静载荷施加、波浪载荷长/短期预报、载荷平衡调整、惯性载荷的计算与施加、边界条件的选取等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进行探索和讨论。参照相关规范对载荷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总结出一整套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和流程。并以某型散货船为试验船,分别采用首尾施加简支约束和惯性释放两种边界条件,对该船进行全船直接计算,两种计算结果相互佐证,研究了惯性释放在全船直接计算中的适应性。以某3 000 t扒杆式大型起重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本文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合理施加各种载荷,基于等效设计波法进行波浪载荷短期和长期预报,并在全船载荷动态法平衡调整之后,选用合适的边界约束方法,对目标船进行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基于该船设计载荷工况的受力状态,得到了船体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最后按照相关规范中规定的强度标准对主要构件进行了强度评估,从而完整实现了全船有限元分析过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全船直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大部分船舶的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同时为完善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积累。

刘凤光[9](2015)在《新型SUEZMAX油船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苏伊士型油船(简称Suezmax Tanker),指在满载状况下以苏伊士运河通航条件为上限可以通行的最大油船,是世界航运市场的五大主力船型之一。近年来,国际航运界和海运市场对新型Suezmax油船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根据结构共同规范(简称CSR),结合以往背景和当前形势,因而设计一型新型 Suezmax油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设计研究的新型Suezmax油船主要依据和借鉴在过去二十年间已经设计建造的Suezmax型油船的一些技术性能参数,结合CSR规范以及最新的国际公约,如:燃油舱双壳保护、满足PMA要求等,对Suezmax油船进行了全面的开发设计。在Suezmax型油船设计开发过程中,按照先总体再局部的设计原则,对各项技术参数做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对目前油运市场上的多条Suezmax型油船有条理的进行整理、分析和调查,归纳出最优的方法和经验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Suezmax型油船主要参数的论证、结构部分设计、型线设计、分舱设计、满足CSR的结构计算与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开发研究。并优化完成了Suezmax型油船的总体设计,包括主机选型和航速估算、燃油舱舱容的论证计算、总布置和强度计算等。参考相关母型船的一些参数,本文对新型Suezmax油船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开发,同时满足最新的规则和规范。先后设计研发出两型Suezmax油船,载重量约15.9万吨,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均已达到领先水平。本文研究的内容如下:(1)主尺度论证、总布置、主机选型等技术方案论证;(2)舱室设计;(3)满足CSR的结构计算与设计;(4)满足PMA要求设计等总体性能计算和论证;(5)纵骨间距论证和有限元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满足PMA要求设计、CSR结构计算与设计、纵骨间距布置和有限元分析。

蔡斌斌[10](2015)在《船舶—桥墩碰撞有限元数值仿真及桥墩防撞装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大型桥梁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同时,在这些桥梁所在航道上行驶的船舶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繁多,这就使得桥梁与船舶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矛盾冲突:船舶与桥梁碰撞事故频繁发生。所以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对船-桥碰撞机理以及桥墩防撞装置的研究中。基于船-桥碰撞的严峻形势,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首先通过查阅资料,详细的了解了船-桥碰撞的基本机理以及国内外关于撞击力的各种简化公式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船舶撞击桥墩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有限元计算,确定不同因素对碰撞过程的影响。主要因素为:船舶速度、桥墩类型、碰撞位置、船舶吨位、碰撞角度;主要计算结果是:撞击力、船首撞深、桥墩位移、船舶和桥墩碰撞应力等等。最后,将本文关于撞击力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各种简化公式和规范进行比较,判断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正确性。(2)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桥墩防撞装置进行综合的评述,同时结合本文第一部分中的相关计算结果,本文提出两种桥墩防撞方案:“固定式橡胶护弦桥墩防撞”;“FRP桥墩防撞浮箱”。分别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有限元模拟,判断不同方案的防撞效果,判断依据主要是:最大撞击力、碰撞持续时间、能量吸收、碰撞应力、桥墩位移。针对以上两个研究部分,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对船-桥碰撞研究的基本概况、基本计算方法和理论、国内外各种简化公式和规范、有限元算法、以及混凝土本构模型进行详细陈述;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最核心的内容,主要是利用LS-DYNA进行数值模拟;第五章对本文进行详细的总结,对后续的研究提出展望。

二、关于46 500 t油船结构设计概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46 500 t油船结构设计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船体分段结构设计及3D打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3D打印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
        1.2.2 连续碳纤维3D打印机的研究现状
        1.2.3 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新型复合材料工程弹性常数测量
    2.1 复合材料单层板与层合板概念、应力应变与强度分析
        2.1.1 单层板平面应力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2.1.2 层合板概念、应力-应变与强度分析
    2.2 工程弹性常数测量实验及数值模拟
        2.2.1 工程弹性常数测量实验
        2.2.2 三点弯曲实验数值仿真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3D打印的船舶板材内部填充结构设计
    3.1 结构设计分析
    3.2 结构设计方案
        3.2.1 主要承受弯曲应力的板材结构设计
        3.2.2 主要承受扭转应力的板材结构设计
    3.3 结构设计实验验证
        3.3.1 弯曲实验验证
        3.3.2 ANSYS模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3D打印的船体分段结构设计及工艺优化
    4.1 双层底结构的设计及工艺优化
        4.1.1 船舶上下底内部填充结构设计及工艺优化
        4.1.2 船底横纵桁材结构及工艺优化
    4.2 舷侧结构的设计及工艺优化
    4.3 舭部结构的设计
    4.4 甲板结构的设计
    4.5 船体分段模型的组装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无横撑、少制荡舱壁的VLCC货舱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VLCC的货舱布置方案分析
    1.1 VLCC的货舱纵向分舱
        1.1.1 VLCC货舱区总长选定
        1.1.2 横舱壁位置的优选
    1.2 VLCC的货舱横向分舱
        1.2.1 纵舱壁的横向位置
        1.2.2 舷侧纵舱壁的折角线优化设计
    1.3 VLCC的货舱分舱参数比较
2 VLCC货舱拓扑优化和形状参数优化
    2.1 优化对象及强框间距的优选
    2.2 优化目标及应用方法
    2.3 优化的约束条件、计算工况和边界条件
    2.4 对应两种货舱分舱方案的货舱横向强框拓扑优化及形状参数设计
3 四种货舱布置方案与传统VLCC技术指标比较
4 结 语

(3)V型无压载水无人油船可行性论证及分舱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无人船舶简介
        1.2.1 无人船舶概念
        1.2.2 无人船舶发展现状
        1.2.3 无人船舶发展趋势及面临问题
    1.3 船舶压载水简介
        1.3.1 压载水用处
        1.3.2 压载水危害
        1.3.3 压载水处理方式
    1.4 无压载水船舶简介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无人船舶设计因素的分析
    2.1 无人船舶必须遵守国际公约分析
        2.1.1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2.1.2 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2.1.3 载重线公约
        2.1.4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2.1.5 船级社规则
    2.2 无人船舶是否应遵守国际公约分析
        2.2.1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2.2.2 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2.2.3 载重线公约
    2.3 基于国际公约的设计需求总结
    2.4 无人船舶对船舶设计的影响
        2.4.1 货物装卸方式
        2.4.2 空船重量
        2.4.3 排水量与主尺度
        2.4.4 载货量
        2.4.5 船体设计形式
        2.4.6 总布置设计
        2.4.7 船体结构
        2.4.8 主机设备选型
        2.4.9 船员
        2.4.10 浮态与稳性
        2.4.11 耐波性
        2.4.12 总吨和净吨
        2.4.13 船舶经济性
    2.5 无人船舶设备增减
        2.5.1 需移除的设备
        2.5.2 需增加的设备
    2.6 本章小结
3 无压载水无人船型的建立
    3.1 船舶取消压载水系统的必要性
    3.2 船型选定及原因
    3.3 船型设计过程
        3.3.1 主尺度分析与确定
        3.3.2 V型船舶变换理论
        3.3.3 船底倾角确定方式
        3.3.4 甲板高度确定方式
    3.4 船型特殊性分析及可行性论证
        3.4.1 静水力计算
        3.4.2 浮态及稳性计算
        3.4.3 货舱舱容计算
        3.4.4 最小干舷校核
        3.4.5 剖面模数校核
        3.4.6 阻力性能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无压载水无人船的舱室布置及优化
    4.1 舱室划分原则
    4.2 舱室优化布置方法介绍
        4.2.1 货舱内壳结构的参数化表达方法
        4.2.2 货舱内壳结构的舱容计算方法
    4.3 舱室优化数学模型建立
        4.3.1 舱室优化的目标函数
        4.3.2 舱室优化的设计变量
        4.3.3 舱室优化的约束条件
    4.4 粒子群算法应用及改进
        4.4.1 粒子群算法简介
        4.4.2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4.4.3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应用及改进
        4.4.4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4.4.5 方法有效性验证
        4.4.6 单目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浮箱式防波堤抗撞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浮箱式防波堤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船舶碰撞力学的研究现状
        1.1.3 夹层板研究现状
    1.2 本文研究内容
2 碰撞非线性有限元发展及夹层板理论
    2.1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发展与应用
    2.2 显式分析理论
    2.3 碰撞有限元仿真中的材料模型
        2.3.1 刚体材料模型
        2.3.2 弹塑性流动材料模型
        2.3.3 材料应变率敏感性影响
    2.4 碰撞接触
    2.5 沙漏控制
    2.6 夹层板结构理论
    2.7 抗撞击性能比较指标选择
3 基于LS-DYNA的有限元建模及验证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船舶计算模型
        3.1.2 浮箱式防波堤模型
    3.2 26000 DWT船舶碰撞过程数值模拟
        3.2.1 数值仿真结果及分析
        3.2.2 不同碰撞参数影响情况
    3.3 1000 T油船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增加防护构件对抗撞击性能的影响
    4.1 26000 DWT球鼻艏油船与浮箱式防波堤碰撞研究
        4.1.1 增加纵桁、肋板后的结构性能分析
        4.1.2 采用不同纵桁型式的防波堤结构抗撞击性能分析
    4.2 1000 T油船与浮箱式防波堤碰撞研究
        4.2.1 纵桁-肋板结构抗撞击性能分析
        4.2.2 不同纵桁型式结构的抗撞击性能分析
    4.3 碰撞参数对结构抗撞击性能的影响
        4.3.1 碰撞速度对结构抗撞击性能的影响
        4.3.2 碰撞位置对结构抗撞击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新型结构对抗撞击性能的影响
    5.1 舷侧板厚对抗撞击性能影响
    5.2 复合材料夹层板有限元模型
        5.2.1 夹层板结构基本模型
        5.2.2 计算结果分析
    5.3 缓冲装置对碰撞性能的影响
    5.4 优化方案抗撞击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船舶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应急拖带装置结构组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应急拖带系统研究现状
        1.3.2 应急拖带装置试验方法研究现状
        1.3.3 大型结构试验机的研究现状
        1.3.4 大型结构试验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5 大型结构试验机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方案及其试验平台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方案设计
        2.2.1 危险拖带工况分析
        2.2.2 试验流程设计
    2.3 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总体设计
        2.3.1 总体布局设计
        2.3.2 高刚性复合式机身方案设计
        2.3.3 复合式机身结构设计与分析
    2.4 试验平台主要部件结构设计
        2.4.1 加载系统设计
        2.4.2 夹持系统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测控及液压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3.2.1 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2 测控系统详细设计
    3.3 液压系统设计
        3.3.1 液压加载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3.2 三种液压加载方案仿真对比
        3.3.3 液压系统详细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负载刚度特性的力控系统理论建模
    4.1 引言
    4.2 试验平台闭环力控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非对称液压缸活塞杆正向移动时的数学模型
        4.2.2 非对称液压缸活塞杆反向移动时的数学模型
        4.2.3 正反向运动时数学模型形式的统一
        4.2.4 其它环节的数学模型
    4.3 负载刚度对力控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及参考模型构造方法
    5.1 引言
    5.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5.2.1 基本原理
        5.2.2 模型描述
        5.2.3 控制器结构
        5.2.4 模型匹配时的情况
        5.2.5 自适应律的推导
        5.2.6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步骤
    5.3 严格正实参考模型构造方法
        5.3.1 参考模型的构造准则
        5.3.2 增加零极点法
        5.3.3 频率响应法构造参考模型
        5.3.4 两种方法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负载刚度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
    6.1 引言
    6.2 具有最小拍响应特性的负载刚度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6.2.1 力控系统参数确定
        6.2.2 力控系统传递函数确定
        6.2.3 参考模型的确定
        6.2.4 负载刚度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6.3 仿真研究
        6.3.1单位负反馈控制仿真实验
        6.3.2 PID控制仿真实验
        6.3.3 LRAC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6.3.4 仿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6.4 实验验证
        6.4.1 刚度自适应控制算法验证
        6.4.2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加载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资源约束工作流的测试流程建模技术
    7.1 引言
    7.2 面向资源约束的测试流程工作流模型
        7.2.1 测试流程工作流(TWF)模型
        7.2.2 面向资源约束的测试流程工作流(RCTWF)模型
    7.3 测试流程工作流正确性验证算法
    7.4 基于资源约束工作流的测试系统框架
    7.5 基于RCTWF的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测试系统实现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大外飘船舶非线性波浪载荷时域水弹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自评表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考虑颤振响应的船舶非线性水弹性力学研究综述
        1.2.1 水弹性力学方法
        1.2.2 船体在波浪中的三维非线性时域方法
    1.3 波激振动、砰击颤振的研究综述
        1.3.1 波激振动
        1.3.2 砰击颤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大外飘船舶时域非线性水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2.1 概述
    2.2 水弹性力学方程的建立
        2.2.1 三维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假设及适用范畴
        2.2.2 三维结构动力学方程
        2.2.3 主坐标及统一的系统运动方程
        2.2.4 水弹性力学方程一般形式的非线性解读
        2.2.5 三维结构动力学的求解方法
    2.3 作用在船体上的非线性流体载荷
        2.3.1 基本假设及坐标系定义
        2.3.2 瞬时湿表面下波浪主干扰力和静水回复力的非线性表达
        2.3.3 瞬时湿表面下辐射力和绕射力的非线性修正
        2.3.4 垂向砰击力计算与判别的实用方法
    2.4 二、三维混合时域非线性水弹性力学方程的求解
        2.4.1 主坐标方程的时域解
        2.4.2 延迟函数计算的半解析表达与截断处理
        2.4.3 横向运动发散问题的控制
    2.5 算例分析与验证
        2.5.1 国际颤振响应的Benchmark研究中集装箱船模型试验及数据简介
        2.5.2 理论计算主要参数的选定
        2.5.3 湿模态锤击试验的数值模拟
        2.5.4 规则波工况的对比分析
        2.5.5 不规则波工况的对比分析
        2.5.6 理论计算中的非线性流体载荷频谱分析
    2.6 理论计算选取参数的特性分析
        2.6.1 迁移矩阵法对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2.6.2 不规则波时历模拟的讨论
        2.6.3 波面下船体瞬时湿表面网格截取及压力积分的数值处理
        2.6.4 阻尼的选取
        2.6.5 时历模拟计算步长的选择及初始时段的平滑处理
        2.6.6 斜浪工况下的辐射、绕射以及砰击力的计算考虑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外飘船舶波浪载荷模型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大外飘船舶波浪载荷船模试验研究
        3.2.1 波浪动弯矩船模试验时的相似关系
        3.2.2 波浪载荷模型试验的模型分类
        3.2.3 国内外水弹性模型试验方法
        3.2.4 变截面分段龙骨梁模型的设计
        3.2.5 试验前的标定与模型试验
        3.2.6 关于集装箱船多分量波浪载荷试验的考虑
    3.3 模型试验与理论计算的比较分析
        3.3.1 有效性验证(Validation)或检查验证(Verification)
        3.3.2 物理模型与数值仿真模型
        3.3.3 波浪诱导船体运动与剖面载荷的有效性验证内容
        3.3.4 船舶波浪载荷船模试验的数据处理的内容
    3.4 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及分析
        3.4.1 试验模型简介
        3.4.2 船体梁振动特性
        3.4.3 规则波试验工况下弯矩与运动特性分析
        3.4.4 典型不规则波试验工况下弯矩、运动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外飘船舶的非线性设计载荷确定方法
    4.1 概述
    4.2 非线性设计载荷的确定方法
        4.2.1 基于非线性长短期预报的设计载荷计算方法
        4.2.2 非线性设计波法
        4.2.3 非线性设计海况法
    4.3 非线性设计载荷确定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4.4 非线性设计载荷对大外飘船舶极限强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船体弹性效应影响的船体疲劳强度评估方法
    5.1 概述
    5.2 考虑波激振动及砰击颤振影响的疲劳损伤计算方法
        5.2.1 基本方法与原则
        5.2.2 短期疲劳损伤的计算
        5.2.3 长期疲劳损伤的计算
    5.3 考虑波激振动及颤振响应的疲劳强度评估修正方法
        5.3.1 规范中疲劳强度的评估方法
        5.3.2 船体梁名义应力范围的修正
        5.3.3 各船级社规范中修正方法的规定与考虑
    5.4 考虑波激振动及颤振响应的疲劳强度评估算例分析
        5.4.1 考虑波激振动及砰击颤振响应的疲劳强度计算
        5.4.2 考虑波激振动、颤振响应的修正系数计算及强度校核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A1 弹性体的势流理论
    A1.1 三维方法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A1.1.1 速度势的分解
        A1.1.2 物面边界条件
        A1.1.3 自由液面条件
        A1.1.4 流体压力分布
        A1.1.5 广义作用力分析
        A1.1.6 流固耦合问题的定解条件
        A1.1.7 非定常扰动势求解的奇点分布边界积分方法
    A1.2 二维方法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附录A2 三维线性辐射问题、绕射问题的时域求解
    A2.1 辐射问题的三维时域求解
    A2.2 绕射问题的三维时域求解
附录A3 二维辐射、绕射力的非线性表达

(7)计及材料动态非线性的船舶搁浅损伤特性及搁浅后剩余强度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船体构件冲击损伤机理研究
        1.2.2 船舶搁浅动态响应研究
        1.2.3 损伤船体剩余极限强度评估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工作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动态非线性影响的仿真修正校准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船体结构材料性能试验及分析
        2.2.1 材料准静态拉伸试验
        2.2.2 材料高速拉伸试验
    2.3 材料动态非线性影响的仿真修正校准
        2.3.1 材料硬化
        2.3.2 失效应变
        2.3.3 应变率敏感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船体板架结构模型落锤冲击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船体板架结构落锤冲击试验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船体板架结构落锤冲击试验仿真分析
        3.3.1 有限元模型
        3.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不同参数对结构冲击响应的影响研究
        3.4.1 网格密度的影响
        3.4.2 与考虑应变率影响的材料本构(CS模型)的比较
        3.4.3 摩擦系数的影响
        3.4.4 不同冲击参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船舶硬搁浅损伤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船舶碰撞搁浅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方法
        4.2.1 有限元方法概述
        4.2.2 非线性有限元控制方程
        4.2.3 显式有限元求解方法
        4.2.4 数值仿真模型化技术
    4.3 船舶硬搁浅损伤机理研究
        4.3.1 搁浅场景及有限元模型
        4.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搁浅参数对船体结构搁浅损伤特性影响分析
        4.4.1 礁石型式
        4.4.2 初始贯入量
        4.4.3 搁浅速度
        4.4.4 摩擦系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船-土耦合作用的船舶软搁浅损伤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船舶软搁浅土体模拟数值仿真模型化技术
        5.2.1 Druker-Prager模型简介
        5.2.2 Druker-Prager模型原理
        5.2.3 D-P模型参数与M-C模型参数的转换关系
    5.3 船体结构软搁浅损伤特性分析
        5.3.1 搁浅场景及有限元模型
        5.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各参数对船体结构搁浅损伤特性的影响分析
        5.4.1 初始搁浅速度
        5.4.2 土壤参数-内摩擦角
        5.4.3 土壤参数-屈服应力
        5.4.4 土壤参数-弹性模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船舶搁浅后剩余强度评估
    6.1 引言
    6.2 剩余极限强度
        6.2.1 剩余极限强度的定义
        6.2.2 极限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
    6.3 搁浅损伤船体剩余极限强度计算方法
        6.3.1 问题描述
        6.3.2 有限元模型
        6.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6.4 软搁浅后船体结构剩余强度评估
        6.4.1 有限元模型
        6.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4.3 不同搁浅参数对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8)大型起重船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起重船介绍
        1.2.2 船体结构强度研究
        1.2.3 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船体结构强度分析方法
    2.1 船体结构分析方法概述
    2.2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
        2.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2.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
    2.3 船体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
        2.3.1 局部结构强度直接计算
        2.3.2 舱段结构强度直接计算
        2.3.3 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中的关键技术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模型要求
        3.1.2 现行的建模方法
        3.1.3 快速建模方法展望
    3.2 静载荷的施加
        3.2.1 空船重量
        3.2.2 货物载荷
        3.2.3 舷外静水压力及静平衡
    3.3 波浪载荷预报
        3.3.1 波浪载荷计算方法概述
        3.3.2 规则波中船体的运动与载荷
        3.3.3 不规则波中船体的运动与载荷
        3.3.4 波浪谱和响应谱
        3.3.5 短期和长期预报
        3.3.6 波浪载荷的设计波法
    3.4 动载荷的施加
        3.4.1 液体货物惯性力
        3.4.2 固体货物惯性力
    3.5 载荷平衡调整与边界条件
        3.5.1 动态平衡法
        3.5.2 惯性释放法
        3.5.3 边界条件
        3.5.4 边界条件数值验证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3000t起重船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分析
    4.1 目标船简介
        4.1.1 主要参数
        4.1.2 结构特点
    4.2 全船有限元模型
        4.2.1 模型范围
        4.2.2 坐标系
        4.2.3 材料参数
    4.3 计算工况的选取
    4.4 波浪载荷预报与施加
        4.4.1 波浪载荷计算模型
        4.4.2 作业工况短期预报
        4.4.3 调遣工况长期预报
        4.4.4 等效设计波参数
    4.5 载荷施加与平衡调整
        4.5.1 静载荷及平衡调整
        4.5.2 动载荷及平衡调整
    4.6 计算结果及分析
        4.6.1 强度标准
        4.6.2 变形结果及分析
        4.6.3 主船体板单元应力结果分析
        4.6.4 主船体梁单元应力结果分析
    4.7 起重机结构有效度分析
        4.7.1 计算方法
        4.7.2 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9)新型SUEZMAX油船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油船设计研究概述
    1.3 国内外Suezmax型油船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船舶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2.1 船舶设计基本原理
        2.1.1 船舶设计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2.1.2 船舶主要尺度和船型系数的确定
    2.2 船舶设计方法
        2.2.1 船舶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
        2.2.2 船舶设计工作方法
3 第一型SUEZMAX油船开发设计
    3.1 总体部分设计
        3.1.1 SUEZ运河通行船舶的尺度限制研究
        3.1.2 第一型Suezmax油船主尺度的确定
    3.2 第一型SUEZMAX油船主要参数的确定
        3.2.1 MARPOL23符合性论证计算
        3.2.2 主机选型和航速估算
        3.2.3 燃油舱舱容的论证计算
        3.2.4 总布置图
    3.3 结构部分设计
        3.3.1 概述
        3.3.2 满足PMA要求设计
        3.3.3 满足CSR规范校核设计
        3.3.4 机电部分
    3.4 小结及其他问题研究
4 第二型SUEZMAX油船开发设计
    4.1 总体部分设计
        4.1.1 概述
        4.1.2 主机选型和功率
        4.1.3 第二型Suezmax油船型线分析和论证
        4.1.4 货舱区典型舱型设计和优化
    4.2 第二型SUEZMAX油船空船重量确定及空船重量分布
        4.2.1 干舷、MARPOL23符合性论证计算
        4.2.2 燃油舱舱容和续航力
        4.2.3 最大静水弯矩计算
        4.2.4 总体分舱与布置
    4.3 第二型SUEZMAX油船结构设计
        4.3.1 纵骨间距论证
        4.3.2 内壳折角位置论证
        4.3.3 双层底纵桁设计论证
        4.3.4 下水平桁高度对比
        4.3.5 水平桁及PMA布置论证
        4.3.6 平甲板宽度论证
        4.3.7 静水弯矩论证
        4.3.8 高强度钢范围论证
    4.4 小结及其他问题研究
5 第二型SUEZMAX油船规范校核和有限元分析
    5.1 满足CSR规范计算
    5.2 满足CSR有限元分析
    5.3 小结及其他问题研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船舶—桥墩碰撞有限元数值仿真及桥墩防撞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船舶桥梁碰撞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1.3 船舶桥梁碰撞基本理论与方法
        1.3.1 船舶桥墩碰撞的基本理论
        1.3.2 船舶桥墩碰撞的基本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船舶-桥墩碰撞有限元算法及混凝土本构关系
    2.1 ANSYS/LS-DYNA程序介绍
    2.2 有限元控制方程
    2.3 有限元碰撞问题中的动态接触与摩擦
        2.3.1 碰撞问题的动态接触
        2.3.2 碰撞问题接触界面的摩擦
    2.4 混凝土本构模型
        2.4.1 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
        2.4.2 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的混凝土本构模型
第三章 船舶-桥墩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
    3.1 概述
    3.2 船舶-桥墩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船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2 桥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3 基于各种工况下的船舶-桥墩碰撞的有限元整体模型
    3.3 船舶-桥墩碰撞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3.3.1 工况一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3.3.2 工况二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3.3.3 工况三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3.3.4 工况四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3.3.5 工况五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3.3.6 本文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国内外撞击力规范的比较
第四章 桥墩防撞装置的设计及仿真分析
    4.1 桥墩防撞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其分类
        4.1.1 桥墩防撞装置的设计原理
        4.1.2 桥墩防撞装置的分类
        4.1.3 本文进行有限元计算的两种桥墩防撞装置
    4.2 “固定式橡胶护弦桥墩防撞”方案有限元仿真计算
        4.2.1 “固定式橡胶护弦桥墩防撞”方案概述
        4.2.2 “固定式橡胶护弦桥墩防撞”方案有限元模型建立
        4.2.3 工况一船舶正撞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4.2.4 工况二船舶斜撞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4.3 “FRP桥墩防撞浮箱”方案有限元仿真计算
        4.3.1 “FRP桥墩防撞浮箱”方案概述
        4.3.2 “FRP桥墩防撞浮箱”方案有限元模型建立
        4.3.3 工况一船舶正撞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4.3.4 工况二船舶斜撞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4.4 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四、关于46 500 t油船结构设计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船体分段结构设计及3D打印工艺研究[D]. 司志夫.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无横撑、少制荡舱壁的VLCC货舱优化设计[J]. 邱伟强,吴俊,李留洋,高处,王连成. 船舶, 2019(06)
  • [3]V型无压载水无人油船可行性论证及分舱优化[D]. 韩静.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浮箱式防波堤抗撞击性能研究[D]. 郑美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5]船舶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苏世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6]大外飘船舶非线性波浪载荷时域水弹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张楷弘.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7]计及材料动态非线性的船舶搁浅损伤特性及搁浅后剩余强度评估研究[D]. 刘昆.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大型起重船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研究[D]. 安改宁.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9]新型SUEZMAX油船开发研究[D]. 刘凤光.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10]船舶—桥墩碰撞有限元数值仿真及桥墩防撞装置的研究[D]. 蔡斌斌.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5)

标签:;  ;  

4.65万吨油轮结构设计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