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穿越工程与河道防洪研究

黄河穿越工程与河道防洪研究

一、穿黄工程与河势防洪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腾飞[1](2021)在《透水桩坝在渭河的设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咸阳引石过渭工程穿渭河倒虹段除险加固工程采用透水桩坝进行加固处理,系统全面的钢筋混凝土桩坝技术在渭河上乃至全省均是首次进行使用,透水桩坝的设计没有相关规范标准及类似工程经验,设计计算理念尚不完整。通过改变以往河道整治的传统工艺,吸取黄河上已有桩坝工程的先进技术经验,经分析论证,沿渭河干流拦河修建混凝土灌注桩240根。通过对透水桩坝的受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导流落淤控制河势,避免传统结构型式抢险而大量抛石的局面,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案施工方便、投资较小,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可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范北林,李健,周银军[2](2014)在《长江科学院河流专业研究进展综述——以《长江科学院院报》30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在《长江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为基础,概述了近30 a来紧密结合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河道治理方略等方面开展的有关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治理及河流模拟研究的主要工作成果。可见,30 a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在长江泥沙运动基本规律、河流动力学的学科交叉发展、河流物理模型基础理论、河流数学模型基本方法以及典型河段治理工程经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长江河道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还需更进一步探索长江流域宏观泥沙问题、深入研究长江流域细观泥沙问题、突出长江河道与湖泊的综合治理等,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更大范围和更高目标的治江事业。

马秀琴,李会云,黄建成[3](2010)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比选方案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从河势稳定及主流摆动的角度分析了适宜过江的河段及线路。通过模型试验,把不同线路的河势变化、主流摆动、流速、水位及河道冲淤等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认为孤柏嘴河段是穿黄工程良好的比选河段,而且隧洞方案优于渡槽方案,在隧洞方案中李村线为最优。

郭熙灵[4](2010)在《服务治江事业 铸就科技辉煌》文中提出详细回顾了长江科学院58年发展历程以及体制改革、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建设的主要成就。着重介绍了在防洪减灾、河道治理、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规划与水行政综合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研发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展示了治江科技为长江水利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针对新时期治江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了未来学科建设规划与科学发展战略。

马秀琴,程传国,黄建成[5](2009)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比选方案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从河势稳定及主流摆动的角度分析了适宜过江的河段及线路。通过模型试验,把不同线路的河势变化、主流摆动、流速、水位及河道冲淤等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认为孤柏嘴河段是穿黄工程良好的比选河段,而且隧洞方案优于渡槽方案,在隧洞方案中李村线为最优。

范北林,师哲[6](2008)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河段泥沙与河势问题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与河势防洪研究,经历了10多年的时间,先后开展了现场调查、原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分别在四座不同比尺的泥沙模型上,进行了不同工况和过河长度方案试验。除长江科学院承担该研究工作外,还多次委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着名水利科研单位进行专门研究,各家所得的研究成果能相互印证、规律一致,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对穿黄工程穿黄河段泥沙与河势问题进行研究。

黄建成,郭炜,马秀琴[7](2007)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河道束窄方案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黄河的交叉建筑物,工程采用双隧洞并排穿过黄河,由于该河段是黄河由峡谷进入冲积性平原的过渡性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河谷宽度达78km,最宽处可达11km,在穿黄工程线路处,河谷宽7.5km,河道南岸为邙山山岗,岸坡陡峭,主槽近岸,各种水流条件下主流较稳定,而北岸是宽阔的河滩地,因此,为缩短隧洞长度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不同河道束窄方案在不同水沙条件下,对工程河段河势与防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束窄宽度,为工程设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希伟,乔桥[8](2006)在《穿黄工程的科技创新》文中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多,涉及面广,而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技术含量最高、工程最复杂的项目,是南水北调的关键性工程。 如何让“水”穿越黄河?近日记者采访了穿黄工程设计单位──长江委长江设计院院长、南水北调中?

刘宁[9](2006)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穿黄方案的论证与选择》文中提出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本文阐述了穿黄工程方案有关河势与路线、结构与施工、水头与水量、地质地震与地基、安全与维护及环境景观等主要关键技术的论证,在充分论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穿黄线路、过河建筑物型式选择的决策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目标优序值决策法的赋权优序值计算方法,对多目标的穿黄方案进行决策支持分析,依据各方案比选设计排序在先的遴选原则,提出了穿黄工程线路采用李村线、过河建筑物型式采用隧洞方案的建设性意见。

郭熙灵,程展林[10](2005)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科研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长江科学院是该工程科研的主要依托单位,主要工作集中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和穿黄工程。针对交叉建筑物中的泥沙问题,重点开展了穿黄工程与穿黄河段的河势、防洪问题研究。围绕穿黄工程与河势、防洪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原型资料分析、实体模型试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方法,对穿黄河段河床演变规律、穿黄工程线路、隧洞与渡槽方案比选、可行的缩窄宽度、最大冲刷深度、相应的治导工程等进行了论证。在不同设计方案、不同的边界和洪水类型条件下,在4座不同比尺的泥沙模型上,进行了57组泥沙模型试验,同时开展了2个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几乎涵盖了所有工况的组合。在全面回顾以往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宜开展的科研工作进行了论述。

二、穿黄工程与河势防洪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黄工程与河势防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透水桩坝在渭河的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项目概况
2 主要建筑物设计
    2.1 主槽段桩坝设计
    2.2 过流能力计算
    2.3 冲刷坑深度计算
    2.4 桩坝计算
        2.4.1 计算断面及参数选定
        2.4.2 桩长计算
        2.4.3 灌注桩的最大弯矩计算
        2.4.4 桩径、配筋计算及挠度验算
3 结语

(2)长江科学院河流专业研究进展综述——以《长江科学院院报》30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江河流泥沙研究成果
    1.1 水流运动基本规律研究
    1.2 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研究
        1.2.1 泥沙起动研究
        1.2.2 泥沙来源分析
        1.2.3 泥沙特性研究
        1.2.4 工程泥沙研究
    1.3 河流动力学交叉学科研究
        1.3.1 非线性科学分析方法
        1.3.2 血吸虫防治研究
2 河流模拟研究成果
    2.1 物理模型
    2.2 数学模型
3 长江河道治理研究成果
    3.1 河道演变分析
    3.2 河道整治工程及技术研究
    3.3 江湖关系变化与控制措施
4 河流泥沙、河道治理研究与展望

(5)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比选方案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本情况
    2.1 河段概况
    2.2 线路概况
3 穿黄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4 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4.1 河势及主流摆幅
    4.2 水位和流速变化
    4.3 河床冲淤变化
5 结论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河段泥沙与河势问题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河道基本概况
2 穿黄工程模型试验及计算研究
    2.1 主要研究内容和条件
    2.2 历次模型试验概况
    2.3 孤柏嘴线隧洞方案试验成果
        2.3.1 孤柏嘴线路缩窄专题研究
        2.3.2 孤柏嘴线路隧洞3
        (1) 河势。
        (2) 洪峰期水位、流速、冲深。
3 结 语

(7)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河道束窄方案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实体模型试验概况
3 试验成果分析
    3.1 河势变化
    3.2 水位变化
    3.3 流速、流态变化
    3.4 河床冲淤变化
4 结 语

(1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科研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以往研究工作回顾
    2.1 河流泥沙研究
    2.2 水工水力学研究
    2.3 材料结构研究
    2.4 岩土力学研究
    2.5 水资源水环境及系统风险分析
    2.6 冰期输水问题研究
3 下一步宜开展的科研工作
    3.1 总干渠冰期输水研究
    3.2 关键水力学问题研究
    3.3 施工对总干渠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3.4 总干渠系统的风险分析
    3.5 膨胀土渠段边坡处理措施研究
    3.6 安全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 结语

四、穿黄工程与河势防洪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透水桩坝在渭河的设计分析[J]. 邓腾飞. 陕西水利, 2021(02)
  • [2]长江科学院河流专业研究进展综述——以《长江科学院院报》30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例[J]. 范北林,李健,周银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10)
  • [3]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比选方案试验研究[A]. 马秀琴,李会云,黄建成. 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10
  • [4]服务治江事业 铸就科技辉煌[J]. 郭熙灵. 人民长江, 2010(04)
  • [5]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比选方案试验研究[J]. 马秀琴,程传国,黄建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06)
  •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河段泥沙与河势问题研究综述[J]. 范北林,师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8(01)
  • [7]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河道束窄方案试验研究[J]. 黄建成,郭炜,马秀琴.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01)
  • [8]穿黄工程的科技创新[N]. 杨希伟,乔桥. 人民长江报, 2006
  • [9]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穿黄方案的论证与选择[J]. 刘宁. 水利学报, 2006(01)
  • [1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科研综述[J]. 郭熙灵,程展林. 人民长江, 2005(12)

标签:;  ;  ;  

黄河穿越工程与河道防洪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