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姜霞,卢嘉,李薇薇[1](2021)在《以成果为导向的信号处理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浅析》文中研究说明从本校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学特点出发,以成果为导向,针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践。讨论了在授课时引入"案例教学法",把MATLAB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际相关问题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软件语言的同时,掌握如何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史文惠[2](2020)在《基于自主设计理念的现代通信网学习平台》文中提出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使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传统教学一般注重课堂讲授,而高校中的通信专业,由于其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得同学们即便理解和掌握了每一门课程的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也无法通过专门的实验操作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切身体会所学的专业。所以我国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支撑点,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重点突破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首先对当前虚拟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分析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和当前高校中实践教学的缺口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自主设计理念的现代通信网学习平台,供高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该学习平台能够提供实际光通信网络的设计和搭建以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功能,学生可以在平台中虚拟搭建符合通信原理的网络,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本文使用C++语言为代码编辑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下使用,并结合了SQL Server2008数据库,进行学习平台的开发设计,学习平台的重点功能在于学生用户的实验仿真功能和学习效果评价反馈体系。本课题将经典的Apriori算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学生学习行为和评价指标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用户学习状态和学习行为的数据进行挖掘,经过算法分析后给出评分,并在学习平台中进行效果呈现,最后对学习平台的功能进行模拟测验,修正不足。通过使用该课题所涉及的现代通信网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综合所学到的繁琐复杂的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效果评价功能得到反馈,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实际生活中的通信网,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李肖婧[5](2019)在《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的出现,工程活动的复杂性、规模性和不确定性均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体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工程体验”的本质在于通过个体与客观工程环境的互动促进个体的反思,加强个体对工程专业实践的认知,形成工程专业实践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本科工程教育界已率先做出改革以增强“工程体验”的地位。相较而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尚未形成该项意识,现行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一味重视对显性的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初步应用,却弱化对隐性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态度的培养,现状亟待改变。基于此,探讨“本科工程教育应如何开展‘工程体验’以培养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需求的未来工程师”成为亟需学科探讨和解决的复杂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该问题给予系统性考量,亦未深入应用有效理论以指导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与理论诉求,本研究以“如何构建并运行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简称体验模式),从而强化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地位与实施效果,进而培养出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所需的未来工程师?”为核心研究问题,并由此展开4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1)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识别;(2)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维度识别;(3)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4)我国情境下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通过充分的文献阅读、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同行专家研讨,结合问卷调查等方法,借助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形成如下四项结论:(1)全面解析21世纪工程背景下“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提出“工程体验”的本质,并指出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标准为:是否涉及亲身经历、是否涉及理论知识应用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工程专业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体验”的广义范畴和核心范畴。21世纪工程背景下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是:一方面朝着系统性组织各类工程体验活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于工程体验活动本身的完整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多样性,重视那些属于工程体验核心范畴的体验活动。(2)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包括三大子系统(目标子系统、过程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六项维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师资队伍、支撑环境)、三组关系(模式构成维度间结构关系、体验模式与整体工程教育间的相互联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3)通过文献识别、案例补充、同行专家研讨、实证检验,最终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所包含的36个构成要素,以构成要素特征命名体验模式的六大构成维度——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并验证通过六大构成维度与工程体验成效间的正相关关系。(4)综合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构成维度以及结构关系,构建形成完整的体验模式,并运用隐性知识观和体验式学习观,深入本科工程教育的具体情境,探析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中介性、交互性、协同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以指导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具体理论贡献包括:(1)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视角,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指导方法,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2)基于文献、案例和实证检验,识别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构成维度;(3)构建完整的工程体验教育模式并深入挖掘体验模式的内在特征。除上述理论贡献外,本研究进一步联系实际,深入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面向政府、产业、社会机构、工科院校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参与主体,从(1)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2)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3)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4)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5)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6)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等六方面提出了确保体验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薛楠,陈亭,于天河[6](2019)在《电信专业MATLAB课程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依托电信专业知识为背景,对MATLAB课程的翻转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设计与实践.以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例,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课后拓展3个阶段,并对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划分为成果展示、案例教学、项目训练和总结归纳4个环节.教学实践表明,这种翻转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实现项目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教学效果.
陈群英[7](2015)在《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教学改革》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应用。目前,在我国众多高校中,虚拟实验室已经被普遍采用,其技术非常成熟,它的引入填补了西安培华学院在这方面的空白。Lab VIEW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而虚拟实验是现代实验教学的发展模式,它能够有效地补充和完善硬件实验,同时,也体现出了西安培华学院"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思路,是探索"因材施教、差异化培养、多元化考核标准"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
曾庆军,徐绍芬,韦中利,邓红,尚婕,宦键[8](2006)在《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开展了控制类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文章着重介绍了课程群的实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室建设等3个方面的改革实践以及所取得的建设成果。
曾庆军,邓志良,朱志宇,陈小惠,徐绍芬,谢成祥[9](2006)在《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文中研究表明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级特色在建专业,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开展了控制类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本文着重介绍了在课程群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邓绍金[10](2004)在《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文中指出运用MATLAB对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MATLAB提供的相应函数和仿真工具,可以对电信类基础课进行各种数学求解和电路仿真,完成其专业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的变换与仿真,观察一些硬件实验无法得到的过程,通过调整参数,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二、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以成果为导向的信号处理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现状 |
二、课堂教学 |
三、实验教学 |
四、结语 |
(2)基于自主设计理念的现代通信网学习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虚拟教学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关键技术及相关理论 |
2.1 系统网络结构模式分析 |
2.2 软件开发关键工具分析 |
2.2.1 开发语言C++ |
2.2.2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 |
2.2.3 SQL Server数据库 |
2.3 数据挖掘技术与Apriori算法 |
2.3.1 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算法 |
2.3.2 基于数组的Apriori算法改进 |
2.3.3 实例分析与结果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与现代通信网有关课程分析 |
3.1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
3.2 通信网有关课程分析 |
3.2.1 课程内容分析 |
3.2.2 课程特点分析 |
3.3 通信网相关理论 |
3.3.1 网络拓扑 |
3.3.2 路由算法 |
3.3.3 传输网三大设备 |
3.4 学习资源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主设计理念与学习平台总体设计 |
4.1 自主设计理念 |
4.2 系统可行性分析及设计原则 |
4.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4 学习行为评价设计 |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2 评价信息的收集和数据预处理 |
4.4.3 改进的Apriori算法的应用设计 |
4.5 数据库构建和E-R模型 |
4.5.1 数据库表构建 |
4.5.2 E-R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习平台软件总体方案与功能实现 |
5.1 学习平台开发环境 |
5.2 面向学生用户主要实现功能 |
5.2.1 个人中心模块 |
5.2.2 实验仿真学习模块 |
5.2.3 留言答疑模块 |
5.3 面向管理员用户主要实现功能 |
5.3.1 用户管理模块 |
5.3.2 资料管理模块 |
5.3.3 留言管理模块 |
5.3.4 学习效果评价反馈功能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概要 |
6.1.1 学生用户功能测试用例 |
6.1.2 管理员用户功能测试用例 |
6.2 系统性能测试 |
6.3 测试结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5)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现实背景 |
1.1.1 21世纪工程发展和工程师培养的迫切需求 |
1.1.2 国外本科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
1.1.3 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的内在驱动 |
1.2 理论背景 |
1.3 问题提出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框架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章节安排 |
1.5 可能的创新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综述 |
2.1.1 体验的概念与工程体验的本质 |
2.1.2 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工程体验的实施阶段 |
2.1.3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 |
2.1.4 21世纪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 |
2.1.5 本节述评 |
2.2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研究现状综述 |
2.2.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可视化分析 |
2.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焦点 |
2.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视角 |
2.2.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2.2.5 本节述评 |
2.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
2.3.1 体验开展的内在驱动:隐性知识观 |
2.3.2 体验的具体作用过程:体验式学习观 |
2.3.3 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与教育模式构建方法 |
2.3.4 本节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识别 |
3.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 |
3.1.1 培养目标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
3.1.2 课程体系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
3.1.3 教学方法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
3.1.4 学习评价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
3.1.5 师资队伍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
3.1.6 支撑环境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
3.2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成效指标 |
3.3 本章小结 |
4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多案例分析 |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4.1.1 案例研究目的 |
4.1.2 案例选择与描述 |
4.1.3 案例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 伦敦大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的“交叉整合型”体验 |
4.2.1 背景简介 |
4.2.2 教育愿景 |
4.2.3 教育过程 |
4.2.4 支撑条件 |
4.2.5 个案小结 |
4.3 奥尔堡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问题导向型”体验 |
4.3.1 背景简介 |
4.3.2 教育愿景 |
4.3.3 教育过程 |
4.3.4 支撑条件 |
4.3.5 个案小结 |
4.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基于设计周期型”体验 |
4.4.1 背景简介 |
4.4.2 教育愿景 |
4.4.3 教育过程 |
4.4.4 支撑条件 |
4.4.5 个案小结 |
4.5 欧林工学院的“深度融合型”体验 |
4.5.1 背景简介 |
4.5.2 教育愿景 |
4.5.3 教育过程 |
4.5.4 支撑条件 |
4.5.5 个案小结 |
4.6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四维设计型”体验 |
4.6.1 背景简介 |
4.6.2 教育愿景 |
4.6.3 教育过程 |
4.6.4 支撑条件 |
4.6.5 个案小结 |
4.7 案例中本科工程教育工程体验开展的相关经验 |
4.7.1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案例研究 |
4.7.2 案例研究结果与讨论 |
4.8 本章小结 |
5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
5.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框架及研究假设 |
5.1.1 构成要素框架 |
5.1.2 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5.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
5.2.2 数据收集 |
5.2.3 统计方法 |
5.3 描述性统计 |
5.3.1 样本基本信息 |
5.3.2 模式要素的描述性统计 |
5.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4.1 信度分析 |
5.4.2 效度分析 |
5.5 回归分析 |
5.5.1 多元线性回归基本问题检验 |
5.5.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建 |
6.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
6.1.1 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 |
6.1.2 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 |
6.1.3 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 |
6.1.4 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 |
6.1.5 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 |
6.1.6 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 |
6.1.7 模式构建的三组结构关系 |
6.1.8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
6.2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 |
6.2.1 内在特征一:中介性 |
6.2.2 内在特征二:交互性 |
6.2.3 内在特征三:协同性 |
6.3 本章小结 |
7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 |
7.1 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 |
7.2 对策一: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 |
7.3 对策二: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 |
7.4 对策三: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
7.5 对策四: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 |
7.6 对策五: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 |
7.7 对策六: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 |
7.8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国外案例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4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5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研究者版) |
附录6 :国内调研访谈记录(摘要) |
作者简介 |
(6)电信专业MATLAB课程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1.1 课前预习质量不高 |
1.2 课堂效率不高 |
1.3 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
2 MATLAB翻转教学模型的构建 |
2.1 课前自主学习 |
2.2 课堂精讲精做 |
2.3 课后巩固提高 |
3 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 |
3.1 软硬件环境及学生 |
3.1.1 软硬件保障 |
3.1.2 学生分组 |
3.2 课前 |
3.2.1 知识点导学案 |
3.2.2 课前作业 |
3.2.3 微视频制作 |
3.2.4 项目设计 |
3.2.5 项目任务书 |
3.3 课堂 |
3.3.1 成果展示与知识点归纳 |
3.3.2 精讲案例 |
3.3.3 精做项目 |
3.3.4 总结归纳 |
3.4 课后 |
4 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设计 |
4.1 参与教学视频设计与制作 |
4.2 参与错题整理及答疑 |
5 结语 |
(7)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 |
2 虚拟仪器软件Lab VIEW |
3 虚拟实验室初探 |
4 教学改革前后效果分析 |
5 结束语 |
(8)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群立项建设的背景 |
2 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 |
3 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措施 |
3.1 课程群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整合 |
3.2 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
3.3 新建综合性专业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
(1) 整合新建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 |
(2) 整合新建高级过程控制实验室。 |
(3)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
4 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效果 |
(1) 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
(2) 实验教学环境。 |
(3)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
5 结 语 |
(9)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群立项建设的背景 |
2 课程群改革与建设思路 |
3 课程群改革与建设措施 |
3.1 课程群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 |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
1) 研制多媒体课件 |
2) 开展双语教学 |
3) 建立试题库 |
4) 开发教学网站 |
3.3 实验教学改革 |
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运行模式改革 |
2) 新建综合性专业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
(1) 整合新建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 |
(2) 整合新建高级过程控制实验室 |
(3)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
4 课程群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效果 |
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
2) 教学效果 |
3) 实验教学环境 |
4)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
5) 师资队伍建设 |
5 结语 |
(10)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MATLAB在电信类基础课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
1.1 二阶电路瞬态分析 |
1.2 运用SIMULINK进行数字逻辑电路仿真 |
2 MATLAB在电信类专业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2.1 MATLAB对信号与系统的仿真分析 |
2.2 MATLAB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四、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成果为导向的信号处理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 姜霞,卢嘉,李薇薇. 科技风, 2021(06)
- [2]基于自主设计理念的现代通信网学习平台[D]. 史文惠.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 李肖婧. 浙江大学, 2019(02)
- [6]电信专业MATLAB课程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薛楠,陈亭,于天河. 高师理科学刊, 2019(06)
- [7]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教学改革[J]. 陈群英. 科技与创新, 2015(17)
- [8]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J]. 曾庆军,徐绍芬,韦中利,邓红,尚婕,宦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05)
- [9]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J]. 曾庆军,邓志良,朱志宇,陈小惠,徐绍芬,谢成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01)
- [10]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 邓绍金.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