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杜芯蕊[1](2016)在《汉语明母、泥母、疑母与日语辅音的对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汉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传入到日本,其发音作为日本汉字音固定在日语中。日本汉字音根据传入时代以及区域的不同形成了吴音、汉音、唐音等字音体系,中古时期的汉字音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本文将按照发音方法,把鼻音声母(明母﹑泥母﹑疑母)与日语辅音对应作为研究内容,对日本汉字音吴音、汉音辅音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汉语中古音与日本汉字音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汉字源》为依据,整理出明母、泥母汉字对应表,对日语辅音与汉语声母的对应情况进行说明。并以《上古音手册》中的汉字作为依据,把疑母字进行分类,再与日本汉字音进行对应,找出其特性。
齐一民[2](2013)在《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文中认为“言文一致”是对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直到“二战”结束的语言变革过程的统称,其内容包括文字(“国字”)、文体(“国文”)以及通用语(“国语”)和文学等诸多方面,所波及的对象包括日本的民俗社会和国家形态等诸多层面,可以说,近代日本国家的形成是与言文一致密不可分的,因此,对言文一致内容的揭示和深入研究是研究日本近代国家和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日语语言文学上的言文一致的过程与日本建立新的国家模式以及“脱亚入欧”的理念相辅相成,言文一致的主旨是脱离原有的汉文、汉文表达模式并增加表音文字的比重,从而趋近欧洲的语音文字,因此研究言文一致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对研究日本如何实施“脱亚入欧”战略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扩张性质的国家,也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日本的言文一致过程与中国从晚清开始的白话文运动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中日两国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化同源性注定为日本的言文一致和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以及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变革提供了同质性的变革和进化平台,因此,对日本言文一致过程的揭示和研究,又自然地构成了进一步理解和研究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扩展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的言文一致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研究不可或缺的比较和参照对象。本研究通过围绕“国字—国文—国语”三个有机联系的问题核心,展开近代日本对汉字、汉文和国语变革的内容和原因分析,力求从宏观的、比较的、发展的视域把握研究的对象,同时将当代国际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互动纳入研究的问题意识,做到语言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的有机结合,为解读当代日本的国家文化形态特征提供参考和借鉴。本论文共由六个章节构成,除了第一章“绪论”之外,第二章是对言文一致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第三到第五章是从“国字”到“国文”再到“国语”的逐级演变:第六章是日本近代文学和言文一致的关系。
徐晓琳[3](2012)在《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同音字组分析》文中指出以1981年日本国语审议会颁布的《常用汉字表》为研究对象,将表中的日语常用汉字音读同音字组分为9类241组,并将这些音读与我国中古时期汉字的语音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对译规律,探究历史渊源,分析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语音之间的主要差别及其原因。
李俊娜[4](2011)在《女书、假名及谚文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字作为一种意音文字,大致在商代开始向周围传播。汉字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因所记录的不同语言的特点,性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女书、假名及谚文的产生都受汉字的影响,是汉字传播过程的产物。它们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字内部结构及演变历程等方面均存在共性,但是又因语言、文化、政治、地理等因素产生了差异。本文以全新的视角,立足女性文字这一角度,取汉民族方言文字女书、日本假名和朝鲜文字谚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来源、造字机制及演变三方面的比较研究,探讨汉字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原因,进一步说明文字特别是表音文字的发展过程。全文共分五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对这三种文字做相关的介绍及前人研究的成果综述;第二、三、四章分别从来源、造字机制、演变这三方面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这三种文字在借鉴汉字的过程中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最后一章是结论,针对第二、三、四章的比较研究,从异同中分析汉字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及原因,探讨表音文字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分析这三种文字在来源、造字机制、演变三方面之异同,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在被借用后,文字内部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文字类型受语言类型的约束,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满足其语言类型的特点。这一变化同时也印证了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相比,是文字发展史上的进步。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女书是作为一种特例存在的。
索玉琳[5](2010)在《汉语拼音与日语音读清音浊音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按汉语拼音声母表(b、p、m、f/d、t、n、l/g, k, h/j、q、x/z、c、s/zh、 ch、sh、r/a、o、e、y、w)的顺序对日本政府1981年颁布的《常用汉字表》中的1945个汉字进行逐一考察,用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音韵学的理论分析了以下三个问题:1)从母语迁移理论入手对日汉现代子音系统进行比较:从日语本身的语音特点来说,一是清音、浊音、半浊音并存;二是清浊比例大致相当;三是清浊与否区分词义。从汉语本身的特点来说,汉语声母辅音有也有三大特点:其一、分送气、不送气;其二、清音占比重大,在汉语的声母中,除m[m]、n[n]、1[1]、r[z]这四个是浊音外,其余均是清音;其三、送气与否区分词义。由此可知,两种语言音韵系统的差异及各自意义辨别特征的差异是日语学习者清浊混同的主要原因。2)日语音读虽然很繁杂,但是现代汉语字音和现代日语汉字的音读毕竟渊源同一,两者均由我国的上古和中古汉语字音演化发展而来。因此现代日语中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读音规律,通过对汉语拼音与日语音读汉字在清浊对应上的溯源分析,得知日语中的吴音与中古汉语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清浊对应规律,汉语语音史上的重大运动—“浊音清化”在日语的汉音中得到充分体现。3)现代汉语拼音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中古汉语四声的平、上、去、入以清浊为条件而演变来的。若掌握了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到现代汉语拼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演变规则,就可以归纳出用现代汉语拼音声调推断日语音读清浊的规律。因此本论文第九章做了以上一些尝试,发现很大一部分的汉字可以通过其声调推断其日语音读的清浊。发掘汉语拼音和日语汉字音读的对照关系、以及从声韵角度寻找中古汉语在日语中的留存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得以发表,两者之间的联系也随着语音理论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而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至于到底日语学习者为什么会发生清浊的混同,哪些汉字在日语里是发清音,哪些是发浊音,日语音读汉字的清浊与汉语有哪些联系,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给出必要的规则。本文拟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进行细致的比较,从而揭示出其间的清浊对应规律.并发掘了用汉语拼音声调推断大部分常用汉字日语音读清浊的规则。这些研究是以前所没有的,或许这对古汉语的研究及日汉两种语言的学习都将是一个有意义的新课题。
徐晓琳[6](2008)在《日语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溯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分类汇总、归纳对比和字书佐证的方法,主要从字音和字形两个方面分析了1981年日本国语审议会颁布的《常用汉字表》中的1945个汉字。文章以汉语文字学为基础,以前人学者部分研究成果为参照来展开全文。简单介绍了日语汉字传入和使用的情况之後,文章用两章的篇幅来论述了文章的中心重点——日语常用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分析。在字音分析中,认为中日汉字语音在声母和韵母两个方面存在差异。声母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清浊音的有无、塞擦音的有无以及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是否对立等几个方面。韵母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单母音对复母音的对译、日语汉字音读对於古代汉语语音四等的对译以及韵尾的对译等几个方面。同时,还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中日两国语音对译的偏差、日语本身语音特点以及两种语言本身的历史变化等方面。字形方面,认为现代日语汉字与现行简化字之间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主要由於是两国对於汉字进行的不同程度改革的结果。在字音分析中,文章将《常用汉字表》的1945个汉字分成241个同音字组,并对其中可以具有考察价值的224组同音字逐一进行分析解释。在字形分析中,文章又将这1945个汉字分六类,并对其中字形特殊的200个汉字进行字形和简单的字义分析。最後一章是文章的结语。日语汉字,在学术研究上有许多学者研究过,但是对《常用汉字表》中汉字的字音和字形的具体分析,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文章通过对《常用汉字表中》的字音、字形的个案分析,对照前人对日语汉字的研究成果,试图反映出中日两国汉字的历史渊源以及汉字进入日本中的演变过程,为学术界研究日语汉字、考察中日汉字文化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吉牧[7](2004)在《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文中指出汉字本是我国的文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还成了日本语言和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其中音读和我国汉语拼音的关系尤其密切。文章试从日本文字的发展入手,阐述日本汉字的音读与中国汉语拼音的关系。
二、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明母、泥母、疑母与日语辅音的对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汉语声母及日语辅音分类 |
第一节 汉语声母的类别 |
一、汉语声母的分类 |
二、汉语与日语语音史的时代划分 |
三、汉语声母与日语辅音的对应 |
第二节 日语辅音的类别 |
第三节 日语吴音﹑汉音辅音的差异及原因 |
一、日本汉字音 |
二、日本汉字音的吴音与汉音 |
三、吴音与汉音的差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语明母与日语辅音的对应 |
第一节 明母的来源及演变 |
第二节 日语マ行、ハ行辅音的发音特征 |
一、マ行辅音的变迁 |
二、ハ行辅音的变迁 |
第三节 明母与日本汉字音的对应 |
第四节 明母与日语辅音的特殊对应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泥母与日语辅音的对应 |
第一节 泥母的来源及演变 |
第二节 日语ナ行、ガ行辅音的发音特征 |
第三节 泥母与日本汉字音的对应 |
第四节 泥母与日语辅音的特殊对应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疑母与日语辅音的对应 |
第一节 疑母的来源及演变 |
第二节 疑母与日本汉字音的对应 |
第三节 疑母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2)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言文一致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和方法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主旨概述 |
第二节 言文一致问题研究的学术史评述 |
第三节 本论文追求的学术目标 |
第二章 必然还是偶然——言文一致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
第一节 世界语言变革潮流中的日本言文一致趋向 |
第二节 与近现代若干次战争之关联——外因 |
第三节 日本近代思想家对言文一致的推动 |
第三章 “汉字(‘国字’)”的废存和日本言文一致之路 |
第一节 倡导“国字改革”和“废除汉字”的人群及动机 |
第二节 关于限制、节减汉字的讨论和实施 |
第三节 日本的罗马字、拉丁文运动 |
第四节 日本的假名运动和其他“新字”的尝试 |
第四章 “国文”的改革和“普通文”的诞生 |
第一节 近代“文”的概念辨析 |
第二节 言文一致的“胎动”和明治初期文体的杂乱 |
第三节 “国文”的改革和有关“汉文”的争议与取舍 |
第四节 “普通文”的形成过程和汉文的最终地位 |
第五章 言文一致和日本的“国语” |
第一节 日本的“国语”和“想象的共同体” |
第二节 将西方语言“国定”为“日本语”的图谋 |
第三节 打造“国语”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 |
第四节 日本“国语”的制作过程以及普及推行 |
第六章 日本近代文学与言文一致 |
第一节 近代文学家对言文一致的推动 |
第二节 日本近代文体中“欧文脉”的形成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3)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同音字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字音读系统分析 |
(一) 日语中的汉字 |
(二) 日语《常用汉字表》中的日语音节 |
二、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语音之间的主要差别及其原因 |
(一) 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中古语音的主要差别 |
1 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语音声母方面的差别 |
2 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中古韵母方面的差别 |
(二) 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
1 汉日语音的对译 |
2 日语本身语音系统 |
3 汉日两种语言自身变化 |
(4)女书、假名及谚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女性文字概念 |
一、文字的分类 |
二、女性文字的概念 |
第二节 三种文字概说 |
一、女书概说 |
二、假名概说 |
三、谚文概说 |
第三节 三种文字研究概况 |
一、女书研究概况 |
二、假名研究概况 |
三、谚文研究概况 |
四、三者比较研究概况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三种文字的来源比较 |
第一节 女书的来源 |
一、产生背景 |
二、产生时间 |
三、女书创始人 |
第二节 假名的来源 |
一、产生背景 |
二、产生时间 |
三、平假名的创始人 |
第三节 谚文的来源 |
一、产生背景 |
二、产生时间 |
三、创始人 |
第四节 三种文字来源比较研究 |
第三章 三种文字造字机制比较 |
第一节 女书的造字机制 |
一、女书初造字 |
二、女书新造字 |
三、异体字 |
四、结论 |
第二节 假名的造字机制 |
一、平假名初造字 |
二、平假名初造字特点 |
三、假名新造字 |
四、假名新造字的特点 |
五、结论 |
第三节 谚文的造字机制 |
一、初造字 |
二、新造字 |
三、谚文新造字特点 |
四、小结 |
第四节 三种文字造字机制比较 |
一、初造字比较 |
二、新造字比较 |
三、小结 |
第四章 三种文字演变比较 |
第一节 女书的演变 |
一、女书演变的过程 |
二、女书演变的原因 |
第二节 假名的演变 |
一、假名的演变过程 |
二、假名演变的原因 |
第三节 谚文的演变 |
一、演变过程 |
二、演变原因 |
第四节 三种文字演变比较 |
一、演变过程异同 |
二、演变原因比较 |
第五章 小结 |
一、三种文字在来源方面存在异同 |
二、三种文字造字机制异同 |
三、三种文字演变异同 |
四、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汉语拼音与日语音读清音浊音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要旨 |
序章 |
一、先行研究 |
二、研究范围、方法及び本论の构成 |
第一章 清浊混同の原因について |
一、中国语の声母と日本语の子音について |
二、それぞれの意味弁别特徵--「声」と「气」 |
第二章 b、p、m、f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及びその清浊 |
一、日本汉字音の取入れ |
二、b、p、m、fの本源 |
三、b、p、m、f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音読の清浊 |
3.1 b→ハ行音、バ行音 |
3.2 p→ハ行音、バ行音 |
3.3 m→マ行音、バ行音 |
3.4 f→ハ行音、バ行音 |
四、总括 |
第三章 d、t、n、l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及びその清浊 |
一、d、t、n、lの本源 |
二、d、t、n、l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音読の清浊 |
2.1 d→タ行音、ダ行音 |
2.2 t→タ行音、ダ行音 |
2.3 n→ナ行音、ダ行音、ガ行音 |
2.4 l→ラ行音 |
三、総括 |
第四章 g、k、h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及びその清浊 |
一、g、k、hの本源 |
二、g、k、h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音読の清浊 |
2.1 g→カ行音 |
2.2 k→カ行音 |
2.3 h→カ行音、ガ行音、ワ行音 |
三、総括 |
第五章 J、q、x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及びその清浊 |
一、j、q、xの本源 |
二、j、q、x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音読の清浊 |
2.1 j→カ行音、ガ行音、サ行音、ザ行音 |
2.2 q→カ行音、ガ行音、サ行音、ザ行音 |
2.3 x→カ行音、ガ行音、サ行音、ザ行音 |
三、总括 |
第六章 z、c、s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及びその清浊 |
一、z、c、sの本源 |
二、z、c、s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音読の清浊 |
2.1 z→サ行音、ザ行音 |
2.2 c→サ行音、ザ行音 |
2.3 s→サ行音、ザ行音 |
三、总括 |
第七章 zh、ch、sh、r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及びその清浊 |
一、zh、ch、sh、rの本源 |
二、zh、ch、sh、rを声母とする日本语常用汉字音読の清浊 |
2.1 zh→サ行音、ザ行音、タ行音、ダ行音 |
2.2 ch→サ行音、ザ行音、タ行音、ダ行音 |
2.3 sh→サ行音、ザ行音 |
2.4 r→ナ行音、ザ行音、ヤ行音、ワ行音 |
三、总括 |
第八章 ゼロ声母の日木语常用汉字及びその清浊 |
一、ゼロ声母の汉字について |
二、ゼロ声母の日本语常用汉字音読の清浊 |
2.1 a→ア行音、ガ行音 |
2.2 o→ア行音、ガ行音 |
2.3 e→ア行音、ヤ行音、ガ行音、ザ行音、ナ行音 |
2.4 y→ア行音、ヤ行音、ワ行音、ガ行音 |
2.5 w→ア行音、ヤ行音、ワ行音、ガ行音、マ行音、バ行音 |
三、总括 |
第九章 ピンインの声调と日本语音読の清浊 |
一 现代中国语における声调及び调值 |
二 中古汉语における声调及び调值 |
三 中古汉语の四声から现代中国语の四声への变迁 |
四 现代中国语の四声で日本语音読の清浊を判断する |
终章 |
注釈 |
参考文献 |
谢辞 |
付録1 『常用汉字表』の浊音汉字表 |
付録2 中古声母常用汉字表 |
(6)日语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溯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日语汉字传入和使用 |
1.2 中国学者对日语汉字研究的概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角度 |
第2章 日语常用汉字音读研究 |
2.1 日语汉字音读系统分析 |
2.2 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同音字组分析 |
2.3 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语音之间的主要差别及其原因 |
第3章 日语常用汉字字形研究 |
3.1 日语常用汉字字形分类 |
3.2 一些日语常用汉字的字形分析 |
3.3 日语简体字的分类 |
第4章 结语 |
4.1 前言 |
4.2 字音方面 |
4.3 字形方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明母、泥母、疑母与日语辅音的对应研究[D]. 杜芯蕊. 黑龙江大学, 2016(02)
- [2]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D]. 齐一民. 北京大学, 2013(09)
- [3]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同音字组分析[J]. 徐晓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20)
- [4]女书、假名及谚文比较研究[D]. 李俊娜. 西南大学, 2011(09)
- [5]汉语拼音与日语音读清音浊音的对照研究[D]. 索玉琳.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6]日语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溯源分析[D]. 徐晓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08(01)
- [7]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J]. 吉牧.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