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水稻产业化

浅谈实施水稻产业化

一、实施稻米产业化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孙滨,周继华,闫影,白建江,王凯,吴书俊,曹黎明,高益[1](2021)在《上海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为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经多年探索,围绕水稻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通过适合绿色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的优质稻品种引育、绿色生产模式应用、种养结合、清洁化栽培技术集成、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优质稻米绿色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稻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品牌化建设等途径,形成了集优质稻品种、品牌和绿色生产、产业化开发为一体的可复制、推广的优质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模式,在上海市崇明、青浦、松江、奉贤等水稻绿色生产示范基地进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胡时开,胡培松[2](2021)在《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稻米的结构和营养成分特征、功能稻米的概念、研究历史和时代属性,重点阐述了功能稻米活性物质的种类和调控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利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在功能稻米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功能稻米及其制品的社会需求,对功能稻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曾铮[3](2021)在《湖南省郴州市稻米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康洁[4](2021)在《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长,农业综合产能快速提升。与此同时,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严峻的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农产品需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引导其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农户绿色生产实施程度并不高。产业组织模式作为联结农户与产业组织间关系的利益分享方式,可通过引导、规制等多种途径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有可能成为改善农业绿色生产的内在动力。农户如何做出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决策?不同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如何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绿色生产如何进一步影响农户收入?深入开展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益借鉴。论文以稻农为研究对象,以湖北、安徽、黑龙江和吉林四省1487户调查数据和多案例资料为基础支撑,以稻农减肥减药的绿色生产行为为研究主题,将绿色生产行为界定为对商品有机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病虫农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采纳行为,通过建立“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绿色生产行为—收入效应”系统分析框架,探究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机制及其对收入的影响。首先,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探究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决策,并阐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对绿色生产作用过程。其次,遵循“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行为”分析思路,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探索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采用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作用程度及差异;基于多元处理效应和Ordered Logit模型,引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进一步揭示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然后,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OLS模型、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探究稻农进行绿色生产的收入效应,以及绿色生产采纳度对稻农收入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最后,从产业组织角度,采用案例分析,从实践层面剖析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的驱动成效和保障。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为应对水稻生产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挑战,绿色化、精准化和组织化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二,水稻种植面积、参加水稻技术培训次数、信息获取难易程度等交易特征和周围有水稻合作社、周围有稻米加工企业等市场环境是影响稻农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重要因素,且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主要通过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对稻农绿色生产发挥作用。第三,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存在内部差异性;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既可以直接驱动稻农实施绿色生产,还可以通过强化绿色认知实现间接驱动,政府宣传对稻农绿色认知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实施绿色生产会促进稻农增收,在反事实假设下,实施绿色生产的稻农若未实施,其单位面积水稻收入要低9.2%;未实施绿色生产的稻农若实施,单位面积水稻收入要高107.7%;绿色生产采纳度对水稻收入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且对低收入稻农的增收效果优于高收入稻农;因此,实施绿色生产不仅能提高稻农收益,还有利于缓解稻农内部收入差距。第五,利益联结、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外部资源整合是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据此,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稻农参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二是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稻农实施绿色生产;三是多角度提升稻农绿色生产采纳度,全方位助推水稻收入稳步增长;四是破除产业组织与稻农的联结障碍,强化双方合作基础与制度保障。

曹煜[5](2021)在《基于产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庆丰村为例》文中认为自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18年关注三农工作,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到打造田园综合体,再到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日趋火热的背景下,大量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存在着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百姓参与度较低、后续建设维护不到位和运营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提出通过产旅融合的方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依靠系统梳理前人关于产旅融合、乡村旅游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对产旅融合的相近概念进行辨析和对国内外多个经典产旅融合案例进行剖析,明确了产旅融合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产旅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为检验本文所提出的产旅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是否有效,笔者以江苏省溧阳市庆丰村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量化在融入产业发展后,2016~2020年庆丰村旅游业与农业、文创、加工业的关联程度的变化。依据其产旅关联程度系数的变化,发现庆丰村在进一步推进产旅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为第一产业方面,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第二产业方面,产品创新力度不足、闲置房屋的改造利用率不足;第三产业方面,文化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服务功能有待提升、配套设施建设考虑不够全面。为此提出具体的产业结构规划,一产以农业为主,二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三产以旅游产业、研学产业和度假产业为主。依据理论分析结果,笔者规划庆丰村乡村旅游发展设计策略和总体布局,将庆丰村围绕1个核心,2个配套,4个组团进行打造,将其功能分区划定为5个,分别为稻田游览区、研学教育区、农业示范区、民宿度假区和水上娱乐区。而后,从人居景观环境设计和景观分区设计角度提出村庄的合理化设计、规划,以期为庆丰村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侯绍靖[6](2020)在《全产业链视角下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上海市青浦区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一,“绿色、优质和生态”是青浦区稻米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从水稻生产,加工,品牌建设及流通三个环节分析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青浦区现有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尝试以构建新型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借鉴国内外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经验,并结合青浦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近些年来,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在新品种培育,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稻谷加工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如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绿色优质稻米少;稻米深加工能力弱,稻米产业链条不完整;稻米品牌众多,但影响力不高;优质稻米营销渠道单一,流通链条不健全等问题。(2)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研究。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通过对青浦区现有稻米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均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组织模式。在对青浦区优质稻米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析后,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提出尝试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参与的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以促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经营发展。(3)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针对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在前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之上,并结合青浦区的实际情况,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下对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包括产前环节加强绿色监管,开展水稻投入品负面清单制度建设;产中环节强化优质稻米生产标准化,提高优质稻米质量;产后环节完善优质稻米产业流通体系,扩展品牌市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方面组建区域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建议。

樊剑波[7](2020)在《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通过查阅张家港市相关资料,同时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布置多个研究点位,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寻找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的相应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研究成功如下:1、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张家港市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历年水稻总产量均保持在14万吨以上。自2011年张家港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起,以每年2.75万亩的平均速度递增,至2019年,完成全市24.7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全覆盖全市水稻种植田块。其主要种植品种为南粳46、南粳5055和武运粳30三种晚熟优质品种。近几年,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得到了飞速发展,种植面积连年上升,由最初的218亩上升到如今的2680亩,上涨了 12.3倍。全市共有32个稻米品牌,其中一般稻米品牌为25个,占78%,而绿色稻米品牌只有2个,开发优质稻米品牌潜力巨大,优质稻米市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2、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2)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3)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4)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5)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6)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7)高素质农民缺失3、提出的相应对策与措施(1)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每年从江苏省优质种源科研院所引进2-3个新品种,在本地区进行筛选,形成优质稻米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建设本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建立激励支持机制及技术支持保障,引导种粮大户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推进粮食优质生产,促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达到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3)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基础上进行相应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市级层面加大高端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自主购买,推进全市乡村振兴。(4)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通过优先农田租赁、优先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那些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种植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要鼓励和支持其仓储、加工等设施建设,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鼓励种粮户多元化发展。(5)引进国际先进的低温烘干、冷链储存、小包装稻米等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使张家港大米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从而保障了大米加工的质量。(6)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张家港市要深入挖掘大米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建设之路,为国内外消费者推出优质、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的张家港大米。(7)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优质水稻生产培训,学习、更新自身技术储备,掌握最新水稻生产技术,提升种植户管理水平。(8)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农户与销售方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

王健男[8](2020)在《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稻米产业是我国粮食产业的重要构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稻米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以增产为主指标,然而在资源环境束缚趋紧背景下,面临着增值能力减弱、科技进步成果向实际生产力中转速度过慢等问题,阻碍了稻米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何加快转变稻米产业发展模式,从以往简单的“吃饱”转向“吃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成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应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大考题。肇源农场是黑龙江农垦稻米种植专业农场,其稻米产业是当地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以肇源农场为研究区域,开展其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对提高当地职工收入,促进肇源农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应用文献研究法从农业产业发展理论、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稻米产业的研究、稻米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稻米产业的对策及措施的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的研究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国内外稻米产业的研究现状。同时,明确了产业、稻米产业、农产品品牌化的相关概念和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理论基础。然后,通过黑龙江农垦年鉴、肇源农场场志等官方数据的查阅。获取资料的分析结果与稻米产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肇源农场稻米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四方面入手,系统地了解了肇源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结构。其次,利用近几年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农业数据,得出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制约因素,结合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探索出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出促进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相应的发展策略。

丁冬[9](2020)在《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稻米又称作“水稻”,是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同时也是吉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稻米的安全稳定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且已成为影响吉林省市场稳定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从市场看,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对稻米的消费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从政策看,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宏观配套支撑政策密集出台,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稻米加工转化升级、开辟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新路径创造了新的机遇;从技术看,现代农业科技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稻米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形态、市场空间、商业模式、营销渠道,为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从体制机制看,吉林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强力推动稻米安全生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挖掘微观市场主体的最大潜力。这些都为稻米全产业链的路径优化指引了新方向。稻米全产业链是在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由其上游、中游、下游组成的,连接稻米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的一种商业模式,打造由田间到餐桌的所有稻米生产主体、收储主体、加工物流主体以及消费主体等有机链接起来的完整功能系统。一条完整、领域多元、安全监控有效的稻米全产业链,能够促进生产主体产出更加优质的稻米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大幅度提高全链效益。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与气候,为稻米生产提供了优势条件,因而,吉林省是中国主要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产出的稻米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属于中高档层次。但是,随着消费结构以及市场的复杂变化,现有的稻米全产业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消费主体日益提高的多样化价值需求,现有的稻米全产业链路径也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而,现有稻米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必须进行创新与优化。目前,吉林省稻米的生产经营逐渐进入品质化时代,越来越重视优质稻米产业标准化发展。但是,由于稻米市场环境的多变以及国际贸易新局势等,使得稻米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都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面临着稻米全产业链上游生产成本高、潜在风险水平较高、新型经营主体大局意识不强;产业链中游稻米加工产能过剩、研发能力不足、物流基础建设不到位;产业链下游稻米产品同质化严重、吉林品牌建设管理混乱、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可见,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只有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上游、中游、下游及环节间衔接的协同转型升级,提升链条成员实现协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从全产业链增值的角度寻求出路,基于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机理提出路径优化策略,并通过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促进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得以顺利优化。由此,作者在研究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过程中,从消费主体的需求出发,以实现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整体增值为主线,以吉林省实际省情农情为导向,突破“自上而下”的传统产业链运行模式,主张“整体价值增值”的管理思路,对现有产业链进行延伸与优化。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路径优化需顺应吉林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时代新形势,通过增值价值的重新分配,强化链条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缓解局部产业链目标利益与整体目标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近期目标利益与长远目标利益之间的矛盾,使稻米全产业链上原有主体的比较收益均获得提升。通过综合考量传统价值创新、损失减少、新动能探索、总成本降低以及各环节的潜在风险控制等因素,使处在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基于目标协同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的优化。作者依据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网与价值星系理论、模块化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目标协同理论等,综合分析国内外粮食全产业链增值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了稻米全产业链的内涵与管理目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稻米全产业链进行定位。此外,作者通过系统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现状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全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中游加工流通环节、下游渠道拓展环节为价值载体,提出六大增值模块——衍生产品增值模块、现代农业服务增值模块、个性化品牌溯源增值模块、范围经济增值模块、信息化创新平台增值模块和环节衔接增值模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系统分析框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提出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剖析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机理。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全产业链的增值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综合考量传统价值创新、损失减少、新动能探索、总成本降低以及各环节的潜在风险防控状况,构建衡量全产业链增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价值模型与“三维”钻石模型。最后,从“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现代农业服务+技术创新”、“全链增值+绿色信息化平台”、“产业集群+品牌增值”、“标准化流程+新动能”、“全链风险预警+监控”等角度提出增值路径优化策略,并结合顶层设计、激励机制分配、管理路径创新、“双链融合”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促进优化路径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杨威[10](2019)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水稻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两大主食之一,水稻质量、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党和政府也表示:要将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比能源安全更优先,而保障水稻的正常供给更是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黑龙江作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地之一,且东北粳米口感好和营养丰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称赞。但是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黑龙江地区的水稻产能和潜能问题突显。五常市是黑龙江省的重要产稻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水稻生产强县之一,而五常市农业收入主要来源是稻米,所以本文将以五常市做为重点研究区域,如何健康发展稻米产业,是论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整理国内外有关东北稻米的现有研究资料和成果,采用个案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东北地区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形势,尤其是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对稻米产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根据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这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准确的研究分析出五常稻米产业发展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探索出黑龙江省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并对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实施稻米产业化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稻米产业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品种选育、技术集成到品牌创制
    1.1 优质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1.2 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1.3 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4 地产优质稻米品牌化及产业发展
2 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绿色稻米产业化模式
    2.1 以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为主体的松江大米全产业链模式
    2.2 销售多元化的崇明绿色优质米全产业链模式
    2.3 合作社订单生产主导的奉贤金丰裕稻米全产业链模式
    2.4 “蛙稻米”绿色有机生态种养全产业链模式
3 与融媒体技术结合的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的创新
    3.1 松江大米营销模式
    3.2 新弘农业营销模式
        (1)基地+会员模式。
        (2)社区+机构订单模式。
        (3)基地+社区直供模式。
    3.3 上实农业营销模式
        (1)现场销售。
        (2)电商平台。
        (3)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3.4 奉贤大米营销模式
    3.5 蛙稻米营销模式
4 项目实施所取得的良好效益
    4.1 经济效益
    4.2 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2)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米营养成分的分布特点
2 功能稻米的概念、研究历史与时代属性
    2.1 功能稻米的概念
    2.2 功能稻米研究历史
    2.3 功能稻米的时代属性
3 功能稻米种类和活性物质及调控机制
    3.1 功能稻米的种类
    3.2 稻米皮层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调控机制
    3.3 米胚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调控机制
    3.4 胚乳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调控机制
4 功能稻米的创制方法
5 功能稻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5.1 功能稻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2 功能稻米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4)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绿色发展是适应生产端和消费端变化的客观要求
        1.1.2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持久动力
        1.1.3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
        1.1.4 合理的产业组织模式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绿色生产行为研究
        1.3.2 产业组织模式与绿色生产行为
        1.3.3 绿色生产行为、产业组织模式与收入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1.5.1 数据来源
        1.5.2 样本情况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稻农
        2.1.2 产业组织模式
        2.1.3 绿色生产技术
        2.1.4 绿色生产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2.2.4 农业绿色发展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解构的总体逻辑
        2.3.2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解构过程
        2.3.3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框架的建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新趋势
    3.1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3.1.1 种植情况
        3.1.2 化肥农药投入情况
        3.1.3 成本收益情况
        3.1.4 产业组织发展情况
    3.2 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3.2.1 水稻生产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凸显
        3.2.2 新型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有限,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率较低
        3.2.3 产业组织发展良莠不齐,农户组织化参与度较低
        3.2.4 受粮价“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农户增收乏力
    3.3 水稻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3.3.1 绿色化
        3.3.2 精准化
        3.3.3 组织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及其制度安排
    4.1 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4.1.1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4.1.2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4.1.3 研究方法
        4.1.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5 稳健性检验
        4.1.6 结论与启示
    4.2 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分析
        4.2.1 事前控制
        4.2.2 过程控制
        4.2.3 结果控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
    5.1 产业组织模式对不同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5.1.1 理论分析框架
        5.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5.1.4 模型构建
        5.1.5 实证分析
    5.2 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5.2.1 理论分析框架
        5.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5.2.4 研究方法
        5.2.5 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绿色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分析
    6.1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6.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6.3 研究方法
        6.3.1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6.3.2 OLS回归模型
        6.3.3 无条件分位数回归
    6.4 结果及分析
        6.4.1 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
        6.4.2 绿色生产对稻农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业组织模式对绿色生产的驱动机制:基于案例分析
    7.1 探讨的关键问题
    7.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7.2.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7.2.2 案例选择的依据
    7.3 案例概况与分析
        7.3.1 案例概况
        7.3.2 案例分析: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成效
    7.4 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成效的保障
        7.4.1 注重与稻农的利益联结
        7.4.2 注重对稻农生产过程的控制
        7.4.3 注重整合外部资源强化产业组织模式稳定性
    7.5 基于多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再检视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稻农参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
        8.2.2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稻农实施绿色生产
        8.2.3 多角度提升稻农绿色生产采纳度,全方位助推水稻收入稳步增长
        8.2.4 破除产业组织与稻农的联结障碍,强化双方合作基础与制度保障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水稻种植户绿色生产与产业组织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5)基于产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庆丰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政策背景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产旅融合相关理论研究
    2.1 产旅融合相关概念界定与相近概念辨析
        2.1.1 产旅融合
        2.1.2 产业融合
        2.1.3 六次产业化
        2.1.4 田园综合体
        2.1.5 产城融合
        2.1.6 文旅融合
        2.1.7 农旅融合
        2.1.8 体旅融合
        2.1.9 景村融合
    2.2 国内外乡村旅游和产旅融合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
        2.2.2 国内外产旅融合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3.国内外产旅融合在乡村旅游中的实例研究
    3.1 国外产旅融合实例研究
        3.1.1 第一产业引领融合型——韩国清道郡清道里村
        3.1.2 第二产业引领融合型——日本水上町
        3.1.3 第三产业引领融合型——Mokumoku农场(莫库莫库农场)
    3.2 国内产旅融合实例研究
        3.2.1 第一产业引领融合型——江苏省无锡市田园东方蜜桃村
        3.2.2 第二产业引领融合型——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3.2.3 第三产业引领融合型——台湾省桃米村
    3.3 国内外产旅融合在乡村旅游中应用的实例总结
        3.3.1 国内外产旅融合实例背景和实施主体分析
        3.3.2 国内外产旅融合实例发展路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产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生态设计理论
        4.1.2 可持续景观设计
        4.1.3 景观美学理论
        4.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4.2 基本原则
        4.2.1 坚持生态优先
        4.2.2 坚持以农为本
        4.2.3 坚持同享共荣
        4.2.4 坚持市场发力
    4.3 产旅融合程度的量化计算体系构建
        4.3.1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基础
        4.3.2 产旅融合视角下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方式
    4.4 基本路径
        4.4.1 强化旅游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粘合程度
        4.4.2 强化旅游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粘合程度
        4.4.3 强化旅游产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粘合程度
        4.4.4 立足生态根基
        4.4.5 注重人才引进
    4.5 本章小节
5 产旅融合视角下庆丰村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5.1 庆丰村基本情况
        5.1.1 政策与区位环境
        5.1.2 现状环境
    5.2 庆丰村产旅融合程度量化分析
        5.2.1 产旅融合程度量化
        5.2.2 产旅融合程度量化结果分析
    5.3 产业结构规划
        5.3.1 农业产业方面
        5.3.2 延伸第二产业加工业
        5.3.3 发展第三产业
    5.4 乡村旅游发展设计策略和总体布局
        5.4.1 庆丰村乡村旅游发展设计策略
        5.4.2 主题定位
        5.4.3 总体布局
        5.4.4 功能分区
    5.5 人居景观环境设计
        5.5.1 建筑提升改造
        5.5.2 道路规划设计
        5.5.3 公共基础设施设计
        5.5.4 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5.6 庆丰村景观分区设计
        5.6.1 景观核心——稻田游览区
        5.6.2 研学体验区
        5.6.3 农业示范区
        5.6.4 民宿度假区
        5.6.5 水上娱乐区
    5.7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全产业链视角下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稻米产业化相关研究
        1.2.2 稻米全产业链相关研究
    1.3 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案例研究
        1.3.1 黑龙江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经验——注重稻米质量和品牌建设
        1.3.2 日本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经验——稻米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
        1.3.3 泰国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经验——严格的稻米品类分级制度
        1.3.4 国内外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借鉴作用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青浦区稻米产业化发展条件及定位
        2.1.1 区位条件
        2.1.2 青浦区稻米产业发展定位
        2.1.3 农业资源禀赋优越
    2.2 青浦区水稻生产发展概况
        2.2.1 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产量变化情况分析
        2.2.2 水稻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2.2.3 水稻品种资源情况
        2.2.4 农业机械化水平
        2.2.5 优质稻米生产政策支持情况
        2.2.6 青浦区优质稻米生产成本效益情况分析
    2.3 青浦区生态种养模式发展概况-以“蛙稻米”生态种养模式为例
        2.3.1 青浦区“蛙稻米”生态种养模式简介
        2.3.2 青浦区“蛙稻米”生态种养模式区域分布
        2.3.3 青浦区“蛙稻米”生态种养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2.4 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加工概况
        2.4.1 青浦区优质稻米加工能力
        2.4.2 青浦区优质稻米加工情况
    2.5 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品牌建设及流通现状
        2.5.1 优质稻米品牌创建现状
        2.5.2 青浦区优质稻米产品流通现状
    2.6 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6.1 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绿色优质稻米少
        2.6.2 深加工能力不足,优质稻米产业链条不完整
        2.6.3 优质稻米品牌众多,但影响力不高
        2.6.4 优质稻米营销渠道单一,流通链条不健全
    2.7 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问题成因分析
        2.7.1 政策补贴缺乏针对性,驱动性不强
        2.7.2 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各类要素缺乏有效联合
第三章 全产业链视角下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发展研究
    3.1 青浦区现有稻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
        3.1.1 “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
        3.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3.2 青浦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3.2.1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偏小,劳动力不足
        3.2.2 家庭农场经营主体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偏低
        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3.2.4 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足
    3.3 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研究
        3.3.1 “蛙稻米”全产业链架构
        3.3.2 “蛙稻米”生态种养模式的经营模式评价
        3.3.3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构建研究
第四章 全产业链视角下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绿色监管,引导优质稻米生产
        4.1.1 强化绿色监管,开展水稻投入品负面清单制度建设
        4.1.2 建立优质稻米分类补贴标准,引导优质稻米生产
    4.2 强化优质稻米生产标准化,提高优质稻米质量
        4.2.1 构建标准化绿色生产体系,打造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4.2.2 优化优质稻生产模式,促进稻米品质向高质量提升
        4.2.3 提高稻米深加工水平,切实保障优质稻米品质
    4.3 完善优质稻米产业流通体系,扩展品牌市场发展
        4.3.1 建立品牌准入清单制度,提升稻米区域公用品牌使用价值
        4.3.2 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升稻米全产业链价值
    4.4 组建区域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1.1.1 世界谷物生产变化格局
        1.1.1.1 世界谷物产量变化
        1.1.1.2 世界稻米消费现状
        1.1.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1.1.3 高端稻米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1.2 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1.2.1 水稻分布情况
        1.2.2 我国稻米产能情况
    1.3 国外稻米发展经验对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启示
        1.3.1 加强优质水稻育种工作
        1.3.2 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方式
        1.3.3 提升稻米加工技术
        1.3.4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
    1.4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目的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4.4 相关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1.4.5 数据分析方法
第2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能现状分析
    2.1 张家港市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2.2 张家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2.3 张家港市历年稻谷总产量变化趋势
    2.4 张家港市水稻种植品种布局情况
    2.5 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变化情况
    2.6 张家港市2019年各品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情况
    2.7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外观及加工品质情况
    2.8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情况
    2.9 小结
第3章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仓储及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企业分布情况
    3.2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能力情况
    3.3 张家港市各等级大米产量情况
    3.4 张家港市大米加工产能利用率情况
    3.5 张家港市稻米仓储能力情况
    3.6 张家港市绿色稻米品牌建设情况
    3.7 张家港市稻米价格历年变化情况
    3.8 小结
第4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业化开发典型案例
    4.1 典型案例一: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
        4.1.1 常阴沙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1.2 主要经验与做法
    4.2 典型案例二:张家港市华田家庭农场
        4.2.1 华田家庭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2.2 主要经验与做法
第5章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5.1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
        5.1.2 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
        5.1.3 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
        5.1.4 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
        5.1.5 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
        5.1.6 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
        5.1.7 高素质农民缺失
    5.2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措施
        5.2.1 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
        5.2.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5.2.3 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5.2.4 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
        5.2.5 引进先进稻米加工仓储设备,保障大米品质
        5.2.6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
        5.2.7 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
        5.2.8 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第6章 对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一些思考
    6.1 布局全市优质稻米产业,促进产业兴旺
    6.2 以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6.3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推进一二三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
        2.1.2 稻米产业
        2.1.3 农产品品牌化
    2.2 基础理论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历史
    3.2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自然资源优势
        3.2.1 气候适宜、光温条件优越
        3.2.2 水温高、水源充足无污染
        3.2.3 环境纯净、植被覆盖率高
        3.2.4 土壤弱碱、重金属不超标
    3.3 肇源农场稻米种植现状
        3.3.1 种植品种和技术现状
        3.3.2 种植规模和成本效益现状
        3.3.3 农业机械使用现状
        3.3.4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4 肇源农场稻米加工现状
        3.4.1 加工规模现状
        3.4.2 加工技术及设备现状
        3.4.3 稻米深加工现状
    3.5 肇源农场稻米销售现状
        3.5.1 销售渠道现状
        3.5.2 品牌建设现状
    3.6 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7 本章小结
4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肇源农场稻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稻米品种选择杂乱
        4.1.2 先进稻作技术推广不力
        4.1.3 优质稻米种植效益不高
        4.1.4 土地经营规模小
        4.1.5 优良机械配比不足
        4.1.6 稻田基础设施薄弱
    4.2 肇源农场稻米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加工工艺落后
        4.2.2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4.2.3 收储不规范
    4.3 肇源农场稻米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销售渠道狭窄
        4.3.2 品牌影响力不大
    4.4 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农业服务人员紧张
        4.4.2 劳动力素质较低
    4.5 本章小结
5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1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目标
    5.2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5.2.1 市场导向原则
        5.2.2 科技创新原则
        5.2.3 质量可控原则
    5.3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战略
    5.4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路径
    5.5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模式
        5.5.1 积极探索实践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5.2 积极探索实践农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5.5.3 积极探索实践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模式
        5.5.4 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改善稻米种植现状
        6.1.1 立足生态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6.1.2 严格种植技术标准,科学种植
        6.1.3 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
        6.1.4 更新机械,提高稻作机械化水平
        6.1.5 配套完善水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耕种质量
        6.1.6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模式
    6.2 推动稻米加工结构转变
        6.2.1 健全规范稻米产业监管体系
        6.2.2 完善稻米及副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
        6.2.3 科学收储,降低损害
        6.2.4 延伸稻米产业链条,增强稻米产品附加值
    6.3 及时疏通销售环节
        6.3.1 转变稻米产业发展理念
        6.3.2 整合优势资源,推行战略联盟
        6.3.3 整合区域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6.3.4 建立销售新模式,助推线上线下销售
    6.4 协调建立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
        6.4.1 完善科技服务支撑
        6.4.2 加强人才服务建设和农民农技基础的培养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与全产业链
        2.1.2 粮食产业链与稻米全产业链的内涵界定
        2.1.3 新型稻米绿色产业链的概念
        2.1.4 价值链的内涵
        2.1.5 产业链增值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价值链理论
        2.2.2 系统工程分析理论
        2.2.3 价值网与价值星系理论
        2.2.4 模块化理论
        2.2.5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分析
        2.2.6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流动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运行现状与问题
    3.1 当前中国稻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与格局
    3.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现有模式
        3.2.1 链条式发展模式
        3.2.2 链族式发展模式
        3.2.3 链网式发展模式
    3.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运行现状
        3.3.1 吉林省稻米生产与仓储环节现状
        3.3.2 吉林省稻米加工流通环节现状
        3.3.3 吉林省稻米营销管理环节现状
    3.4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运行的现存问题
        3.4.1 产业链上游存在的问题
        3.4.2 产业链中游存在的问题
        3.4.3 产业链下游存在的问题
        3.4.4 环节衔接存在的问题
    3.5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不足的原因剖析
        3.5.1 内因分析
        3.5.2 外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与机理分析
    4.1 稻米全产业链核心主体的价值需求分析
        4.1.1 生产经营主体
        4.1.2 加工物流服务主体
        4.1.3 消费主体
        4.1.4 监督管理主体
    4.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模块化构成与系统分析
        4.2.1 衍生产品增值模块
        4.2.2 现代农业服务增值模块
        4.2.3 个性化品牌溯源增值模块
        4.2.4 范围经济增值模块
        4.2.5 信息化创新平台增值模块
        4.2.6 环节衔接增值模块
        4.2.7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系统分析
    4.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
        4.3.1 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过程
        4.3.2 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基于Logistic模型
    4.4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机理分析
        4.4.1 主要环节增值角度——基础
        4.4.2 链条资源优化配置角度——约束
        4.4.3 新型动力强化角度——动力
        4.4.4 目标协同增值角度——保障
        4.4.5 综合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5.1 当前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环境PEST分析
        5.1.1 政治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1.5 增值环境综合分析
    5.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影响因素的分类
    5.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5.3.1 增值影响关系分析
        5.3.2 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5.4 关键影响因素指标辨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5.4.1 成本因素
        5.4.2 价值因素
        5.4.3 稳定因素
        5.4.4 风险因素
        5.4.5 创新服务因素
        5.4.6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综合评价
    6.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6.2 增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6.3.1 层次分析法(AHP)
        6.3.2 价值分析法
        6.3.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
    6.4 基于AHP的权重确定
        6.4.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构建与权重确定
        6.4.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构建与权重确定
    6.5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综合评价
        6.5.1 确定增值能力因素集与评语集
        6.5.2 构建二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ijR
        6.5.3 多级模糊运算
    6.6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模型设计与策略
    7.1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模型设计
        7.1.1 增值路径优化的价值模型——数理
        7.1.2 增值路径优化的“三维”钻石模型——定性
    7.2 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思路框架
    7.3 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策略
        7.3.1 “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路径
        7.3.2 “现代农业服务+技术创新”路径
        7.3.3 “全链增值+绿色信息化平台”路径
        7.3.4 “产业集群+品牌增值”路径
        7.3.5 “标准化流程+新动能”路径
        7.3.6 “全链风险预警+监控”路径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保障措施
    8.1 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布局优化,加强管控与监督
        8.1.1 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8.1.2 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8.1.3 加强稻米核心环节的监控,促进“亲、清”政商服务
    8.2 完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各主体间利益关系
        8.2.1 建立链型分配激励机制
        8.2.2 明晰全产业链的成本分担责任
    8.3 创新稻米全产业链管理路径,促进稻米产品的多样化属性
        8.3.1 形成稻米全产业链自治式溯源与管理创新路径
        8.3.2 发掘稻米的多样化属性促进稻米衍生产品增值
        8.3.3 合理利用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规律
    8.4 打造“双链融合”工程,促进新型人才培育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9.2.1 研究不足
        9.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指标专家打分问卷
附件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评语集调查问卷
附件3 全产业链增值指标AHP判断矩阵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10)黑龙江省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黑龙江省五常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2.1 五常市发展概况
        2.1.1 五常市区位概况
        2.1.2 五常市经济社会概况
    2.2 五常市农业发展概况
        2.2.1 五常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2.2 五常农业发展的历史概况
        2.2.3 五常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概况
        2.2.4 五常农业发展的结构概况
    2.3 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2.3.1 我国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2.3.2 五常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五常稻米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水稻种植优势
        3.1.2 稻米加工方面
        3.1.3 稻米质量优势
        3.1.4 稻米销售优势
    3.2 劣势分析
        3.2.1 创新能力较薄弱
        3.2.2 劳动力资源匮乏
        3.2.3 农民文化水平低
        3.2.4 销售渠道不畅
        3.2.5 掺假现象严重
        3.2.6 品牌价值未充分显现
    3.3 机遇
        3.3.1 市场需求量大
        3.3.2 国际影响力增加
        3.3.3 政策上的支持
    3.4 挑战
        3.4.1 产业发展融资难
        3.4.2 绿色壁垒压力大
    3.5 SWOT矩阵策略
        3.5.1 SO策略
        3.5.2 WO策略
        3.5.3 ST策略
        3.5.4 WT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五常稻米产业发展路径
    4.1 产业化发展路径
        4.1.1 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念
        4.1.2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4.2 规模化发展路径
        4.2.1 规模化发展概念
        4.2.2 五常稻米规模化发展模式
    4.3 品牌化发展路径
        4.3.1 品牌化发展概念
        4.3.2 五常稻米品牌化发展模式
    4.4 创新性综合发展路径
        4.4.1 创新性综合发展概念
        4.4.2 五常稻米创新性发展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省五常稻米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5.1 土地流转支持政策
    5.2 财政支持政策
    5.3 品牌支持政策
    5.4 质量优先支持政策
    5.5 产业化支持政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实施稻米产业化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初探[J]. 孙滨,周继华,闫影,白建江,王凯,吴书俊,曹黎明,高益. 作物研究, 2021(05)
  • [2]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J]. 胡时开,胡培松. 中国水稻科学, 2021(04)
  • [3]湖南省郴州市稻米产业发展研究[D]. 曾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4]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D]. 张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5]基于产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庆丰村为例[D]. 曹煜. 浙江大学, 2021(01)
  • [6]全产业链视角下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研究[D]. 侯绍靖.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2)
  • [7]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D]. 樊剑波. 扬州大学, 2020(05)
  • [8]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王健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2)
  • [9]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D]. 丁冬. 吉林大学, 2020(08)
  • [10]黑龙江省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研究[D]. 杨威.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实施水稻产业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