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钟标[1](2021)在《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法治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客观依据,以便于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方法:采取随机分配和单盲的方法,将收集到符合本课题要求的60例资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指南用药予以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甲钴胺营养神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炎消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周,统计其疗效。记录观察组、对照组前后的听力值,并对耳鸣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观察两组耳聋临床疗效和两组伴随耳鸣症状的耳聋疗效,客观的评价两组部分相关因素与耳聋的疗效关系,最后运用统计学分析,来评判本课题的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西药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情况比较,两组听阈值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耳鸣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听力情况均能通过这两种治疗方法得到提高,但在改善耳鸣症状方面,无明显疗效。(2)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1)改善听力方面: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平均阈值明显降低(P>0.05),两种临床干预手段对两组耳聋治疗的疗效显着。(2)改善耳鸣程度方面:对两组耳鸣程度数据分析比较,耳鸣程度评分下降无明显差别(P>0.05),故两组干预手段对耳鸣治疗无意义。(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1)耳聋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耳聋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耳聋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耳鸣临床疗效:观察组耳鸣总有效率70.3%;对照总有效率65.3%。两组耳鸣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耳鸣改善方面,两组的耳鸣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4)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相关性:(1)有无伴随耳鸣的症状是否会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经统计分析后,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伴或不伴耳鸣与两组疗效无相关性,但本课题样本量较小,有无伴随耳鸣症状对耳聋疗效是否存在影响,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2)伴或不伴耳堵塞感症状是否对两组突发性耳聋疗效有影响,经统计学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伴或不伴耳堵塞感与其疗效无相关性,但本课题样本量较小,有无伴随耳堵塞感症状对耳聋疗效是否存在影响,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结论:(1)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和西药两种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均有效。(2)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改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情况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耳鸣疗效相当。(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改善伴有或不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症状方面,两组治疗疗效相当;因此,本次研究得出有无伴随耳鸣、耳堵塞感症状对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无影响,但本次课题样本量较小,故有无伴随耳鸣、堵塞感症状对耳聋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吴华东[2](2021)在《诺模图预测特发性突发性耳聋预后》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能准确预测特发性突发性耳聋(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ISSNHL)预后的诺模图,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0年11月我科收治入院且病例资料完整的ISSNH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耳鸣、眩晕、高血压、年龄、侧别、糖尿病、血小板、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起病至治疗时间间隔、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压氧辅助治疗、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临床分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预后的影响,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值<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变量即为ISSNHL的独立预后因素。将筛选出的独立预后因素用于构建ISSNHL预后预测的诺模图。计算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图来评估诺模图的性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SSNHL患者323例,其中低频下降型(Low frequency decline type,LFDT)34例(10.2%),高频下降型(High frequency decline type,HFDT)28例(8.7%),平坦下降型(All frequency decline type,ADT)88例(27.2%),全聋型(Total deafness type,TDT)174例(53.9%);听力恢复总例数为134例(41.4%),其中痊愈43例(13.3%)、显效55例(17.0%)、有效36例(11.1%);治疗后听力无恢复者189例(58.6%)。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眩晕、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听力损失分型、发病时间7个因素是特发性突聋的潜在预后因素(P<0.1),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本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眩晕、发病至治疗时间间隔、LDL、听力损失分型是特发性突发性耳聋的独立预后因素,即高龄、伴有眩晕症状、发病2周内未得到积极治疗、血液中LDL≥4.1mmol/L及听力曲线呈全聋型或高频下降型患者预后不良。我们使用这些独立预后因子制作了预测特发性突聋预后的诺模图。诺模图的C指数为0.798(95%可信区间为0.750~0.845),提示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较好。此外我们绘制的校正曲线也提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我们的诺模图可以较精准地预测ISSNHL的预后,入院前使用诺模图对患者进行评估可能为医务人员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廖晓[3](2021)在《无创声刺激辅助治疗突聋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突发性耳聋发病率高,目前治疗效果不明确,寻求新的临床策略治疗突发性耳聋迫在眉睫,声治疗神经性耳鸣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取得较好疗效,声治疗可能对突发性耳聋有治疗作用。目的探讨无创声刺激疗法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的临床效果,并分析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材料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79例,其中接受声声刺激辅助药物治疗患者223例(声刺激组),药物治疗患者156例(药物组)。根据患者入院时听力曲线按照2015年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分为:(1)低频下降型,(2)高频下降型,(3)平坦型,(4)全聋型,统计各类型患者接受两种治疗方法后,有效率进行比较。收集223例接受声刺激辅助药物治疗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病季节(春、夏、秋、冬)、呼吸道病毒抗体(阴性、阳性)、患耳侧别(左耳、右耳、双耳)、耳鸣情况(无耳鸣、左或右侧耳鸣、双耳鸣)、听力下降程度(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听力下降类型、血液学指标(PT、FIB、PTR、APTT、TT、CHOL、TG、HDL、LDL、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H50、微球蛋白、铜蓝蛋白)等可能与突聋疗效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以上因素对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结果1.患者治疗有效率统计:声刺激组总有效率41.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30.1%,χ2=4.894,P=0.027,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1低频下降型:声刺激组痊愈率34.5%,总有效率51.7%,药物组痊愈率53.3%,总有效率56.6%,组间有效率经过Fisher精确检验,χ2=7.747,P=0.052,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2高频下降型:声刺激组痊愈率11.8%,总有效率32.4%,药物组痊愈率10%,总有效率20%,组间有效率经过Fisher精确检验,χ2=4.099,P=0.251,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3平坦型:声刺激组痊愈率21.7%,总有效率41.7%,药物组痊愈率4.1%,总有效率24.5%,组间有效率经过Fisher精确检验,χ2=28.168,P=0.04,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4全聋型:声刺激组痊愈率40.5%,总有效率40.5%,药物组痊愈率0%,总有效率27%,组间有效率经过Fisher精确检验,χ2=35.168,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影响突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2.1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侧别、听力损失程度、FIB与突发性耳聋疗效相关。2.2性别、BMI、发病季节、呼吸道病毒抗体结果、耳鸣情况、听力下降类型、PT、PTR、APTT、TT、CHOL、TG、HDL、LDL、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H50、微球蛋白、铜蓝蛋白与突发性耳聋疗效无关。结论:1、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疗效最好,平坦型和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2、声刺激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尤其在平坦型和全聋型突聋中疗效显着;3、年龄、听力受损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FIB是突发性聋疗效影响因素。4、年龄>69岁、病程超过14天是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
马圣君,刘世吉,周维川,宋守江,王珍[4](2021)在《针药并用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针药并用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全血黏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平均听阈值及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脂质(P-LPO)、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全血黏度指标、平均听阈值及氧化应激指标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全血黏度指标、平均听阈值及氧化应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配合高压氧是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全血黏度、平均听阈值与氧化应激水平。
董彬彬[5](2021)在《扶阳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1.目的研究扶阳法治疗肾阳亏虚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探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疗效的差异性,观察扶阳法治疗肾阳亏虚型突发性耳聋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对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为肾阳亏虚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及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方法选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的肾阳亏虚型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以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14天后,再参照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电测听结果,以及伴随症状的疗效评分。3.结果扶阳法治疗肾阳亏虚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较观察组更为显着。通过14天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3.33%,两组患者听力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耳鸣总有效率为76.92%,P<0.05,也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结论通过本研究,扶阳法治疗肾阳亏虚型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听力恢复程度,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值得进一步科研探索及临床推广应用。
孙海敏,张静,王宁宁,吴珠[6](2020)在《GM1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机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GM1组(常规药物+GM1注射液)、高压氧组(常规药物+高压氧)、GM1+高压氧组(常规药物+GM1注射液+高压氧),每组各50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气导平均听阈、症状积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观察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M1+高压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其他3组(78.00%、82.00%、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高压氧组气导平均听阈和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GM1+高压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GM1+高压氧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sV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GM1+高压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高压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着,可明显提高患者听力,且安全性较高。
陈静,陈如娜[7](2020)在《高压氧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40例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常州医疗区高压氧治疗中心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扩容、扩血管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辅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听力、血糖、炎性因子及应激指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纯音听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纯音听阈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听阈增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O、N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个疗程结束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3个疗程结束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第1个疗程(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总不良反应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降低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董明雪[8](2020)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观察电针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患者听阈水平及临床症候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差异比较,为临床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提供一种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分别给予电针和普通针刺法干预。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中医各症候量化评分及分级结果、安全性,并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耳聋程度与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不同耳聋程度与治疗效果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对照组患者则无相关性(P>0.05);结合愈显率,观察组对轻度患者疗效最佳,对重度聋、全聋患者最差;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中度聋患者疗效差异明显(P<0.01);3.听阈: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听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平均听阈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4.各症候量化评分及分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听力降低、耳鸣、耳闷、眩晕分级评分及主观感觉自评分、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耳鸣、耳闷分级评分、主观感觉自评分、总评分方面以及耳聋程度量化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5.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均无晕针、周围神经损伤、血肿等事件发生。结论: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特别是在改善中度聋患者方面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电针可降低患者听阈水平,能有效缓解各项中医临床症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蒋槺[9](2020)在《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突发性耳聋是指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发生毫无预兆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临床中,很难做到针对突聋的病因进行治疗。突聋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暴聋”的范畴,中医认为突聋的病机极其复杂,其中,“气滞血瘀”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病机,也是最多学家所推崇的观点,临床中常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其中以补阳还五汤的应用较为广泛。既往有学者做过关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突聋的meta分析,但由于其最终纳入的文献过少,且纳入文献的质量普遍不是很高,其最终未得出一个较肯定的结论。近些年来,运用补阳还五汤作为主要中医干预手段治疗突聋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因此,本文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以求进一步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确切临床疗效,为其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主要从辨证论治的思想总结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的相关经验,为临床中治疗突聋提供更多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遵照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按照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最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8篇文献共提供65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8篇文献异质性检验I2=0%,P=0.71>0.05,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小,故选用固有效应模型进行最后的合并结果分析,显示:RR=1.24,95%Cl[1.16,1.33],Z=5.89(P<0.00001),试验组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增加临床中治疗突聋的疗效。研究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初步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治疗对于治疗突发性耳聋较单纯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更有优势。但因为此次研究最终所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且纳入的各个文献存在多个不明偏倚的风险项,可能会使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继而影响研究的结论,因此,期待今后学者做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以进一步肯定此结论。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极其复杂,可有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痰火郁结、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不足、情志不畅等,涉及到全身各个脏腑。张勤修教授认为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突聋,其最终病机变化均会导致“气滞血瘀”,故张勤修教授在临床中治疗突聋善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具有补气、活血、通窍作用的中药复方,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机,临证加减药物。同时,张勤修教授提倡在临床中治疗突聋时,除了单纯的予以药物、针灸等治疗外,还应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开导,建议患者采取一些舒畅情志的方法,以缓解患者患病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柏博[10](2020)在《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针刺联合放血治疗突聋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脱落0例,有效病60例,每组各30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刺和放血,对照组只选用常规西药治疗。针刺以及放血治疗均为1天1次,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休息1天。疗效评价指标为患者患耳听阈值、起效时间、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耳听阈值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齐同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耳听阈值、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患耳听阈变化值、起效时间、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案对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均有一定的作用,两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耳听力,降低患耳听阈值。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更好,在总有效率以及总显效率上均高于对照组。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起效时间上要更早,对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也更明显。综上所述,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二、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法治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理论回溯 |
一、西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1.1 突发性耳聋的定义 |
1.2 突发性耳聋病因及机制 |
1.3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
二、中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2.1 突发性耳聋的病名溯源 |
2.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 |
2.3 突发性耳聋中医治疗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
1.6 质量控制 |
2.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指标检测 |
2.5 安全性分析 |
2.6 疗效判断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4.观察指标比较 |
4.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平均听阈比较 |
4.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耳鸣评分情况比较 |
4.3 两组耳聋临床疗效比较 |
4.4 两组耳鸣临床疗效比较 |
4.5 两组伴随或不伴随症状的耳聋疗效比较 |
5.不良事件 |
6.讨论 |
6.1 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的渊源 |
6.2 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机理 |
6.3 选择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依据 |
6.4 选择气滞血瘀证型的依据 |
6.5 穴位的选择依据 |
6.6 地塞米松磷酸钠、前列地尔、甲钴胺的选取依据 |
6.7 指标选择依据 |
7.研究结果分析 |
7.1 临床疗效分析 |
7.2 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关系分析 |
7.3 本课题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机理分析 |
8.突发性耳聋的防护 |
9.课题创新之处 |
10.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2)诺模图预测特发性突发性耳聋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患者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治疗方案 |
2.3 入院评估与检查 |
2.4 听力损失分型 |
2.5 疗效评价 |
2.6 变量分类标准 |
2.7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总体疗效 |
3.2 患者一般情况 |
3.3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诺模图的构建与性能评估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与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无创声刺激辅助治疗突聋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无创声刺激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 |
1.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鉴别诊断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 |
1.7 听力损失类型 |
1.8 分组及治疗方法 |
1.9 疗效分级方法 |
1.10 统计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疗效比较 |
2.3 四种类型突聋疗效分析 |
3.讨论 |
第二部分 影响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因素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分析 |
1.3.1 单因素分析 |
1.3.2 多因素回归分析 |
1.3.3 统计学处理 |
2.研究结果 |
2.1 一般情况分析 |
2.2 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 |
3.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4)针药并用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治疗组 |
2.2.1 针刺治疗 |
2.2.2 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
3 治疗效果 |
3.1 观察指标 |
3.1.1 纯音听阈 |
3.1.2 氧化应激指标 |
3.1.3 全血黏度指标 |
3.2 疗效标准[8]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治疗结果 |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4.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全血黏度指标比较 |
3.4.3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比较 |
3.4.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
3.5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5)扶阳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1.1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学说 |
1.2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
2.祖国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2.1 暴聋的病因病机 |
2.2 暴聋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资料来源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疗效标准 |
4.1 听力疗效判定标准 |
4.2 耳鸣疗效评估 |
5.统计方法 |
6.技术路线图 |
7.结果 |
7.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
7.2 治疗后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药理依据 |
3.扶阳法治疗肾阳亏虚型暴聋的理论依据 |
3.1 耳与肾的关系 |
3.2 肾阳亏虚的原因 |
3.3 扶阳法的渊源 |
3.4 扶阳法的代表方及组成、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4.扶阳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的预后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与样本量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3 观察组患者耳聋程度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
3.4 对照组患者耳聋程度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
3.5 两组不同耳聋程度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
3.6 两组患者平均听阈比较 |
3.7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
3.8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
3.10 两组患者治疗后耳聋量化分级情况比较 |
3.11 安全性结果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1.1 病名的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治疗 |
3 试验结果分析 |
4 疗效机理探讨 |
4.1 穴位作用 |
4.2 电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 |
1.研究背景、水平和意义 |
2.研究方法 |
2.1 技术思路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文献检索策略 |
2.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2.5.1 初筛 |
2.5.2 复筛 |
2.5.3 数据提取 |
2.6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2.7 统计学分析 |
2.7.1 疗效结果分析 |
2.7.2 发表性偏倚分析 |
2.7.3 敏感性分析 |
2.7.4 亚组分析 |
3.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
3.3 干预措施 |
3.4 结局指标 |
3.5 安全性评价指标 |
3.6 文献质量评估 |
3.7 meta分析结果 |
3.7.1 疗效结果分析 |
3.7.2 发表性偏倚分析 |
3.7.3 敏感性分析 |
3.7.4 亚组分析 |
4.讨论 |
5.结论及展望 |
第二部分 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 |
1.突发性耳聋概况 |
2.张勤修教授个人简介 |
3.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的主要学术思想 |
3.1 驱邪为辅,扶正为主 |
3.2 治病先治人 |
3.3 神经针法 |
4.张勤修教授对于突发性耳聋的辨证论治典型医案举隅 |
4.1 气滞血瘀证 |
4.2 气血亏虚证 |
4.3 外邪侵袭证 |
4.4 肾精亏损证 |
4.5 痰火郁结证 |
4.6 肝火上扰证 |
5.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1.西医治疗 |
2.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各时期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1.1 纳入病例情况 |
1.2 一般资料分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3 本次试验病例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中止标准 |
3.5 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周期及治疗观察时点 |
4.2 设计方案 |
4.3 随机方法 |
4.4 盲法运用 |
4.5 试验具体方案 |
4.6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
5 试验观察的项目 |
5.1 患者个人资料 |
5.2 病史资料 |
5.3 安全性指标 |
5.4 诊断性指标 |
5.5 疗效性指标 |
6 疗效评定标准 |
6.1 听阈值变化 |
6.2 起效时间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 |
7 统计学处理 |
8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治疗前疗效指标分析 |
1.1 治疗前患者患耳纯音测听结果 |
1.2 治疗前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 |
2 研究结果分析 |
2.1 疗效指标分析 |
2.2 不良事件观察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突发性耳聋的现代研究进展 |
1.1 突发性耳聋的流行病学 |
1.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理 |
1.3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
2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突发性耳聋的病名 |
2.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 |
2.3 突发性耳聋的辨证分型 |
2.4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方法 |
2.5 放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
3 治疗手段、对照组的选择依据及选穴方义分析 |
3.1 选择针刺联合放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依据 |
3.2 选择常规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3.3 穴位选择依据以及具体定位 |
4 本研究的疗效评价 |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
6 运用针刺联合放血的体会 |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随机数字表 |
附录 B: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附录 C:VAS听力评分卡 |
附录 D:知情同意书 |
附录 E:病例报告表 |
附录 F:文献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
参考文献 |
四、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法治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D]. 吴钟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诺模图预测特发性突发性耳聋预后[D]. 吴华东. 南昌大学, 2021(01)
- [3]无创声刺激辅助治疗突聋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廖晓.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针药并用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 马圣君,刘世吉,周维川,宋守江,王珍. 上海针灸杂志, 2021(10)
- [5]扶阳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D]. 董彬彬.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GM1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 孙海敏,张静,王宁宁,吴珠.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06)
- [7]高压氧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40例疗效分析[J]. 陈静,陈如娜.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05)
- [8]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D]. 董明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D]. 蒋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D]. 柏博.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