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连仲教授毛刺法浅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露露[1](2021)在《“新五刺”之毛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新五刺”之毛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评价“新五刺”之毛刺法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新而简便、切实可行的思路和针刺疗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乳腺增生症女性,共计66例。最终完成有效病例61例,其中毛刺法组(31例)、常规针刺组(30例)。设定针刺治疗时间,为每次月经开始前一周,隔日一次,3次/疗程,治疗周期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及一疗程后均统计VAS评分、症状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毛刺组总体有效率为87.10%,常规针刺组总体有效率76.67%。统计学意义无差异(P>0.05),说明“新五刺”之毛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效相当。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VAS评分、症状评分总分、主要症状评分(包括疼痛和肿块)、次要症状评分(总分及各项次要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一致,可进行比较。3.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一疗程后,VAS评分、主要症状的疼痛评分,均有改善,统计学意义有差异(P<0.05)。症状总评分,毛刺组统计学意义有差异(P<0.05),常规针刺组未表现出差异(P>0.05)。在主要症状的肿块、次要症状评分总分及各项次要症状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通过比较,各项评分均有改善,统计学意义有差异(P<0.05)。4.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一疗程后比较,在VAS评分、症状评分总分、主要症状中的疼痛评分,均有改善,统计学意义有差异(P<0.05)。在主要症状的肿块、次要症状评分总分及各项次要症状评分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除次要症状中的情志抑郁、两胁胀满、瘀血症状外,各项评分统计学意义无差异(P>0.05)。结论:“新五刺”之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对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疗效相当。但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程度方面,“新五刺”之毛刺法优于常规针刺组,并且在改善情志不良、两胁胀满、瘀血症状疗效显着,且有取穴少而精、针刺深度表浅、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朱睿智,侯书伟[2](2015)在《微刺面瘫穴组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瘫后遗症32例》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微刺面瘫穴组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面瘫后遗症患者采用微刺面瘫穴组配合TDP照射治疗。7 d为1疗程,6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2例治愈15例,显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6%。结论:微刺面瘫穴组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显着。
陈先芝[3](2014)在《特殊透刺法对恢复期贝尔氏麻痹瘀血证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A组(常规针刺+普通透刺+疏密波电针组)、B组(常规针刺+特殊透刺+疏密波电针组)治疗恢复期贝尔氏麻痹瘀血证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采纳House-Brachmann (H-B)面神经功能的评价分级标准(下列简称H-B分级)分级的变化和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的改进情况作为疗效观测指标,从中分析出A、B两组治疗方法对恢复期贝尔氏麻痹瘀血证的疗效。方法严格根据病例的纳入标准选用60例恢复期贝尔氏麻痹瘀血证的患者,用数字随机原则,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常规针刺+普通透刺+疏密波电针组)、B组:治疗组(常规针刺+特殊透刺+疏密波电针组),两组均以H-B分级的变化,和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的改进情况作为疗效观测指标,在治疗前(收治)、中(针灸治疗5次、10次)、后(治疗20次)对两组分别进行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评定。结果1、治疗前A、B两组试验对象在年龄、性别、面部损伤程度评分、面部H-B分级、瘀血症状积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可具有比性。2、治疗5次结束时,A、B两组对面部损伤程度评分改善均有效,而H-B分级,A组无效,B组有效。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组内比较:与入组时比较A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入组时比较B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5次后,对面部损伤程度评分有效。但两组差异不明显。H-B分级:组内比较:与入组时比较A组(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5次后,B组对面部H-B分级改善有效,并且B组对H-B分级的改善优于A组。3、治疗10次结束时, A、B两组对面部损伤程度评分改善均有效,而H-B分级,A组无效,B组有效。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组内比较:与入组时比较A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入组时比较B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10次后,A、B两组对面部损伤程度评分改善有效,且B组对面部损伤程度评分改善优于A组。H-B分级:组内比较:与入组时比较A组(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入组时比较B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10次后,对面部H-B分级改善B组有效,A组无效,并且B组对H-B分级的改善优于A组。4、治疗20次结束时,A、B两组治疗均有效。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组内比较:与入组时比较A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入组时比较B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20次以后,对H-B分级改善均有效。组间比较,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20次后,对面部损伤程度评分改善有效,并且B组优于A组。H-B分级:组内比较:与入组时比较A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入组时比较B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治疗20次后,B组对H-B分级的改进情况明显优于A组。5、治疗20次结束后,A组中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治愈率23.33%,B组中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率66.6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即B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A组。结论本研究表明两组均能改善面部损伤情况,B组(常规针刺+特殊透刺+疏密波电针组)治疗对恢复期贝尔氏麻痹瘀血证具有较好的疗效,较A组(常规针刺+普通透刺+疏密波电针组)对改善面部损伤程度总评分、H-B分级方面效果显着,尤其可以较早促进面部功能的恢复,对贝尔氏麻痹瘀血证的预后有积极影响。在本研究中,A组分别在治疗第5次、治疗第10次时,组内比较,H-B功能分级与入组时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面部损伤程度评分则出现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面部损伤程度评分表的划分比较细化,局部的功能变化即可以看出,而H-B功能划分则比较笼统,以总体的功能恢复为标准,所以在早期的治疗过程中,面部损伤程度评分变化出现比较早,早期出现统计学意义,而H-B功能评分的变化出现则比较晚。
曾奕[4](2013)在《论《内经》的多种浅刺方法》文中认为《内经》中的浅刺法有九种,本文将这九种分为四类,并对每一类中相近的浅刺法进行更详细的比较,划分各自的适应症。对于临床上充分发挥每种针法的疗效有很大的帮助。
钟广恩[5](2012)在《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机理,为本治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4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为隔天治疗1次,6次为一个疗程。在初次治疗前、治疗后、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对病情进行评估,记录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对各次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分、总有效率等数据,对比浮针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疗效。结果1.通过对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进行对比,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5%(临床痊愈率为20%,显效率为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临床痊愈率为5%,显效率为30%)。两组疾病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于两者的总有效率均较高,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积分在治疗一次、一疗程、随访与治疗前组内对比中,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积分在一疗程、随访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中,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一次与治疗前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一次即能明显降低积分,优于对照组,提示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在即时疗效显着。3.两组组间比较:两组各个治疗时期证候积分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浮针结合常规针刺在减低症候积分,改善症状的即时、中长期疗效均较常规针刺疗效显着。结论采用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治疗组经过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即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中长期疗效较对照组显着。
李淑荣[6](2011)在《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今日物质昌明,一切资讯化,从事电脑行业及各种伏案低头工作,沉迷电玩,不事锻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原本好发於中老年人的颈椎病,严重年青化。颈椎病的防治刻不容缓。临床证明针灸是非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如何找出最佳的针灸治疗组合以增强疗效为从事针灸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浅刺针法已被证实与常规针法具有相同或更佳疗效,基於此理由,我们做浅刺针法的临床探讨,以期对颈椎病的治疗做出贡献。研究目的:临床观察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研究浅刺针刺对不同证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研究方法:随机将确诊的颈椎病患者分成单数浅刺治疗组及双数深刺对照组。治疗组:让患者全身放松,用毫针浅刺天柱(双)、天髎(双)、大椎、曲池(双)、中渚(双)等穴和颈夹脊附近的压痛点,每穴平刺,进针5~10mm,然後用TDP灯照射,15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分钟,捻转後取针,每日治疗一次,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两日,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除用直刺,进针10~15mm外,其馀取穴,治疗方法,治疗次数和疗程完全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前做年龄、性别、病程、职业、证候、HAMA、Mc Gill疼痛量、NPQ颈痛量、SF-36健康问卷和CS-QOL生存质量调查,治疗後两组做各项Mc Gill疼痛量及NPQ颈痛量评估。各项数据用SPSS 17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各项调查经统计分析,各项P值都>0.05,无统计显着性,两组患者具可比性。(2)治疗後两组各项Mc Gill疼痛量及NPQ颈痛量评比经统计分析,各项P值都>0.05,无统计显着性,两组治疗疼痛效果相当。(3)两组本身间治疗前後疼痛量评比,经统计分析,P值都<0.01,疗效非常显着,针灸的确是治疗颈椎病的好方法。(4)疗效分析,浅刺针组总有效率为88.9%;深刺组总有效率为92%,经卡方检验,x2=0.766,P=0.867,P>0.05,两组治疗效果相当。(5)两组治疗各种证型颈椎病间的疗效评比,因例数太少,需做更多的研究才能做结论。结论:针灸疗法的确是非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最佳选择。浅刺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颈椎病效果相当。但浅刺针法少痛,易被患者接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王京京,吴中朝[7](2009)在《对国外偏头痛临床研究中针刺与伪针刺疗效无差异结论的思考(英文)》文中提出针对近年来国外偏头痛临床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针刺与伪针刺疗效无差异"这一结论,通过对伪针刺(安慰针刺)的定义和理想的安慰针刺需遵循的原则,浅刺的定义、部位、作用及临床效果几方面的论述,探讨浅刺能否作为针刺临床研究中的伪针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结果表明"用最小刺激量针刺皮肤表浅层经穴或非经穴"这种所谓的"伪针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很可能是通过"浅刺皮部"这一途径激发了人体全身性的调整作用,从而发挥了治疗作用。故该法并非适宜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不能作为针刺临床研究中的伪针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因此自然可以推翻用该法作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得出的"针刺与伪针刺的疗效无差异"这一结论。
何乐中,张红,林昭宇,黄克勤,李俊纬[8](2009)在《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观察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针刺组使用单纯针刺法,一天一次;药物组使用甲钴胺肌肉注射,一天一次,毛刺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加用毛刺法,3组都是10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三天,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毛刺组总有效率83.3%,针刺组总有效率56.7%,药物组总有效率52.6%,3组比较毛刺组和药物组及针刺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在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毛刺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结论: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王京京,吴中朝[9](2009)在《对国外偏头痛临床研究中针刺与伪针刺疗效无差异结论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近年来国外偏头痛临床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针刺与伪针刺疗效无差异"这一结论,通过对伪针刺(安慰针刺)的定义和理想的安慰针刺需遵循的原则,浅刺的定义、部位、作用及临床效果几方面的论述,探讨浅刺能否作为针刺临床研究中的伪针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结果表明"用最小刺激量针刺皮肤表浅层经穴或非经穴"这种所谓的"伪针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很可能是通过"浅刺皮部"这一途径激发了人体全身性的调整作用,从而发挥了治疗作用。故该法并非适宜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不能作为针刺临床研究中的伪针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因此自然可以推翻用该法作为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得出的"针刺与伪针刺的疗效无差异"这一结论。
何乐中,张红,林昭宇,黄克勤,李俊纬[10](2008)在《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观察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毛刺法,一天一次;对照组使用甲钴胺肌肉注射,一天一次,两组都是10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三天,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在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二、武连仲教授毛刺法浅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连仲教授毛刺法浅识(论文提纲范文)
(1)“新五刺”之毛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计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数据分析 |
3.2 治疗后数据分析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结果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于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于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3.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
4.“新五刺”之毛刺法 |
4.1 五刺法 |
4.2 五刺法中的毛刺法 |
4.3 “新五刺”法 |
4.4 “新五刺”之毛刺法 |
5.选穴依据 |
5.1 尺肤理论 |
5.2 皮部理论 |
5.3 全息理论 |
5.4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
6.疗效分析 |
7.结果讨论 |
7.1 有效性 |
7.2 安全可靠避免暴露 |
8.创新与不足 |
8.1 创新点 |
8.2 不足之处 |
9.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微刺面瘫穴组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瘫后遗症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诊断标准 |
3治疗方法 |
3疗效标准 |
4治疗结果 |
5病案举例 |
6讨论 |
(3)特殊透刺法对恢复期贝尔氏麻痹瘀血证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附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4)论《内经》的多种浅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豹文刺 |
2 赞刺 |
3 络刺 |
4 毛刺法 |
5 半刺 |
6 扬刺 |
7 直针刺 |
8 浮刺 |
9 焠刺 |
(5)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胃痛的现代医学研究 |
(一) 病因病理研究 |
(二) 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研究 |
二、胃痛的中医研究 |
(一) 病因病机研究 |
(二) 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 |
(三) 对肝胃气滞型胃痛针刺治疗原理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脱落标准 |
(六) 剔除标准 |
(七) 中止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三) 治疗期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 |
(四) 观察指标 |
(五) 疗效标准 |
(六)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处理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 |
(二) 两组可比性检查 |
(三) 疗效比较 |
四、讨论 |
(一) 结果评价 |
(二) 分析 |
(三) 结论 |
(四)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浅刺针法 |
1.1 浅刺的源流 |
1.2 针具的演进,促进针刺方法的进展 |
1.3 古代针灸经典对针刺深浅的论述 |
1.4 古代医家对浅刺针法的论述 |
1.5 古代浅刺法的适应证 |
1.6 现代浅刺针法的发展 |
1.7 浅刺治疗的机制 |
1.8 浅刺疗法的特点 |
1.9 现代对针刺深浅的研究 |
1.10 浅刺针法的补泻及意外处理 |
参考文献 |
2、颈椎病 |
2.1 古人对颈椎病的认识 |
2.2 古代医家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治疗颈椎病的传统疗法 |
2.4 颈椎病的现代定义 |
2.5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
2.6 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特点 |
2.7 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
1.6 剔除标准 与排除标淮相同 |
1.7 疗效标淮 |
1.8 研究方法 |
1.9 统计分析 |
2、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 |
2.2 两组颈椎病中医证候测评量和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比较 |
2.3 两组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分析 |
2.4 两组生存质量评测 |
2.5 两组的治疗结果分析 |
2.6 两组Mc Gill治疗前后PRI疼痛比较 |
2.7 两组Mc Gill治疗前后情感项评比 |
2.8 两组治疗前后Mc Gill VAS视觉模拟评定法比较 |
2.9 两组治疗前后Mc Gill疼痛度PPI评比 |
2.10 两组治疗前后NPQ颈痛量评比 |
2.11. 两组治疗各证型颈椎病的疗效关系比较 |
临床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浅刺针法是经络皮部理论的具体运用 |
2、颈项部的经络联系及其作用 |
2.1 颈项部与经络之间的关系 |
2.2 经络的生理作用 |
3、对颈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结果 |
2.2 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 |
3 讨论 |
四、武连仲教授毛刺法浅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五刺”之毛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 刘露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微刺面瘫穴组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瘫后遗症32例[J]. 朱睿智,侯书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15(04)
- [3]特殊透刺法对恢复期贝尔氏麻痹瘀血证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D]. 陈先芝. 云南中医学院, 2014(01)
- [4]论《内经》的多种浅刺方法[J]. 曾奕. 现代中医药, 2013(06)
- [5]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研究[D]. 钟广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D]. 李淑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 [7]对国外偏头痛临床研究中针刺与伪针刺疗效无差异结论的思考(英文)[J]. 王京京,吴中朝.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9(03)
- [8]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观察[A]. 何乐中,张红,林昭宇,黄克勤,李俊纬. 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 2009
- [9]对国外偏头痛临床研究中针刺与伪针刺疗效无差异结论的思考[J]. 王京京,吴中朝. 中国针灸, 2009(04)
- [10]毛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观察[J]. 何乐中,张红,林昭宇,黄克勤,李俊纬. 光明中医, 2008(09)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