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散文隐含信息的捕捉

论散文隐含信息的捕捉

一、浅论捕捉散文的隐含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梁和正[1](2021)在《期刊视野中的中学散文教学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2001-2020年)载文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学要始终将“关注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自身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的形成。散文是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最好的载体,散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约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一左右。由此可知,散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卷中散文的分值与占总分的百分比进行一个统计,可以看得出散文如果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会占总分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在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有关语文研究的期刊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于1979年开始创刊,历经41年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学语文教学和实践研究的重要阵地。将研究视野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清晰的反映中学散文教学的发展脉络,更好的服务中学散文教学。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从新课改背景下人文性回归语文教育、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散文阅读题在近五年语文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的相对优势、《中学语文教学》在语文新课改中的推动作用五个方面说明选题缘由,然后是界定散文和中学散文教学的相关概念,其次是从中学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中学散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中高考散文阅读技巧的研究方面分析相关研究现状,再次说明使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论文开展一个研究,最后是思考本研究的意义。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正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载文从内容上进行一个梳理,主要从散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散文写作教学的探讨、中高考散文类试题探究和散文教学案例的探讨四个不同的角度对所选的载文进行一个内容归类。散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主要是从文本解读、教学方法、散文教学内容的探讨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散文写作教学的探讨主要是从议论性散文写作教学的方法探讨和抒情性散文写作教学的方法探讨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中高考散文类试题探究主要是从高考散文类阅读试题分析评价、中考和高考散文类阅读试题教学建议、中考和高考散文类试题解题策略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散文教学案例的探讨主要是以《小石潭记》和《散步》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论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怎么教学”与“教学什么”。正文的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基于内容分析而得出的启示主要是从散文阅读教学、散文写作教学、高考散文类阅读题备考策略还有散文教学实践四个角度展开谈相关的启示。散文阅读教学的基点在语言文字、终点在情感价值。散文创新解读的乱象在过度解读,散文教学方法的重点在自主探究。散文写作教学的启示在于,议论性散文写作重在重建思维框架而抒情性散文写作可构建“信息差”。高考散文类阅读题备考策略一方面需要教师和学生注意高考阅卷的标准化,同时在解读高考散文阅读试题须关注出题者。散文教学实践主要是从《小石潭记》和《散步》的相关课例谈论散文教学的些许启发。

邢文静[2](2021)在《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全新的文本类型,自2009年PISA阅读测试中出现非连续性文本后,非连续性文本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非连续性文本成为“碎片化”阅读的主要文本形式。2011年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进入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标志着语文教育界开始重视此类文本,在此后的几年,学界兴起了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热潮。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不仅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非连续性文本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更新学生的阅读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域,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然而,学界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尚不完善。目前初中阶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着较大的缺失,教学策略没有针对性,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对初中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当前国内外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缘起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出发,阐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材料的类型、文本组合的原则,分析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价值和独特的教学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大庆市六十九中、五十五中和齐齐哈尔市三中、二十九中选取不同学年的学生和教师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总结出学生和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教学态度消极、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方法欠缺以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从以上五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为后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黎珊宇[3](2021)在《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愈加重视,文言经典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然而,高中文言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如言文不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等。任何言语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言语环境,文言文的学习也与具体的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基于语境理论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提供一些思路。全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梳理国内外语境理论研究成果以从中获得启示,为本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关于语境理论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现状。主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语境理论进行概述,在国内外学者语境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高中文言文及其教学的特点阐释语境、语境教学的定义以及语境教学与情境教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论述语境的分类和功能。第二部分分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入语境理论的价值。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特点的要求两方面分析结合语境理论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发展、学生发展及教师发展三个层面阐述语境理论的引入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实践探索部分,是笔者对同一篇课文进行的两次不同教学实践。首先展示《陈情表》常规教学的过程,并自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功利,学生学习兴趣不佳;教学内容肤浅,文本解读浅表化;教学过程固化,学生主体性失落。为改进不足,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尝试基于语境理论重新设计教学并进行教学实践,由此验证结合语境理论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可行且卓有成效的。第四部分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结合名师教学案例以及教材中文言课文进行实例说明,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观点,并诚恳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邹佳妮[4](2021)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PISA阅读测试的启示》文中提出

宋雨桐[5](2021)在《悬疑小说翻译中悬疑氛围的再现 ——《蟠木镇》(第一、二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选取《蟠木镇》(Twisted Tree)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翻译实践的源语文本并展开分析。源语文本为悬疑小说,人物复杂,情节曲折,逻辑严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注意到文本中运用大量描写,尤其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推进情节的变化和发展,渲染悬疑的氛围,推动悬念内核的展开,译者翻译时需要严肃对待。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构建环境、立体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常见手段,但在悬疑小说中,描写还承载着渲染悬疑氛围的独特意义。译者要想实现为目的语读者再现源语文本中悬疑氛围的目的,就需要在翻译中正确理解、恰当处理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译者在小说叙述学和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并基于所选文本的翻译实践,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描写对于悬疑氛围的渲染作用,总结出归化策略为主、异化策略相辅的翻译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描写对象选择意译和改译等翻译方法,再配合增译和转换等翻译技巧。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对于悬疑小说的翻译中如何通过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处理再现悬疑氛围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翻译悬疑小说的经验,期待为今后悬疑小说的翻译提供新视角。

崔文锦[6](2021)在《日记体文本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1941年)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次实践报告选择的文本为《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本》(Patricia Highsmith Her Diaries and Notebooks)1941年的日记和笔记本内容,主要记录原文作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分析源语文本的文本特点,发现源语文本隐性信息的特点特别突出,此次翻译实践主要从语义层面和文化背景层面分析隐性信息的翻译问题。首先,原文中出现大量含有隐性信息的名词和动词,直译译文显得单薄,也无法充分表达原文内容和作者情感;因此,需要运用增词,意译和引申等翻译技巧对其灵活处理。其次,在文化背景方面,文学和历史方面的隐性信息突出,若不显化出来会导致译文表意不明,甚至出现病句现象。所以需要结合相关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适当增译、意译或添加注释进行显化处理。通过撰写此次翻译实践报告,增强了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翻译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显化策略方面有更深的理解。此外,对其他译者翻译此类文本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刘婧[7](2021)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散文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质兼美的特性,学生学习现代散文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开阔视野,启迪心灵,还可以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未能凸显散文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的特性,忽视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因此,本研究抓住现代散文本身具有“情境”的这一特点,试图将问题情境融入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为该文体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尝试。本研究首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原则、教学功能进行理论概述,并将问题情境与初中现代散文相结合,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契合性。其次,以L市J中学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了解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经过调查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情境创设脱离散文教学内容、问题情境创设不合时机、问题情境创设缺乏新意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轻视现代散文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功能理解片面、缺乏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在对现状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散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特点,本研究尝试提出了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情感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适宜性原则,相应地提出了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教学内容,重视审美鉴赏。聚焦于品味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关注个人化的言语形式,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思,迁移运用文本中的语文知识;第二,适时切入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在乏味处、重难点处、理解困顿处、以及产生学习错误处创设问题情境,第三,挖掘教学资源,增强创设新意。有效利用日常生活事件、文章的标题和关键词、行文线索、细节的反常之处、角色扮演、媒体中的教学素材突出问题情境,以期提升初中现代散文的教学效果。

王艺晓[8](2021)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种新式的信息载体,以其较强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也适时提出了一些发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理念。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阔阅读的思想视野、提升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发展问题解决的综合实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研究法为主,以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为辅,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语文教师作为模型对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把握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给出优化建议,帮助教师改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本研究发现,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堪忧: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与价值认知不到位,教学意识与能力不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弱,缺乏一定的学习意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教材内容缺失、教考关系的束缚、传统语文教育的影响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缺少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认识与研究等主观原因,导致现如今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深陷泥潭。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采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与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相结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与网络阅读教学相结合、优化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等方法来高效改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开发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习意识等等。

林琳[9](2020)在《《阿长与<山海经>》文本解读和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童富智[10](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以2004年度至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汉语原文、日语译文以及与报告文本类型相近的日语原创文本作为语料,自建专用语料库,使用以语料库法、问卷调查法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探讨翻译共性、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考察《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翻译语言特征问题,具体体现为分析翻译语言的词汇、句法、搭配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特征表现在词汇的总体特征、词汇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作为词汇的总体特征,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类符/形符比值、词汇密度值高于文本类型相似的原创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变化性较大,词汇应用相对复杂;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出现次数分布均值低于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日译文本词汇变化的多样性特征;报告的译文和原文前20位高频词呈现较高的对应关系,频率接近,存在词类活用的转换现象,表明译词有效传递了原文信息。词汇的应用特征表现在受原文影响,在日译文本的词汇中,含有略语、比喻、专有等典型的表达结构,具有相似的共性特征。对略语结构中的数词略语结构,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其日译特征,以翻译方法为切入点,探讨数词略语日译词汇的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数词略语的日译特征,对部分类别提出了规范性的日译方法。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呈现“显化”和“简化”的翻译共性特征,可以概括为:“语义显化”和“形式简化”。“语义显化”具体可分为:所指语义显化、功能语义显化;“形式简化”具体可分为:概念延续性形式简化、概念构成性形式简化。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特征表现在句法的总体特征、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在句法的总体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和日语参照语料的平均句长值相近,具有相似的句法特征,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的表达符合日语母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起到良好的受众阅读效果。在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中,动词连用形联接分句的结构符合日语语言特征,可以传递报告原文分句间内含的语义逻辑关系信息。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呈现“范化”的翻译共性特征。作为前沿问题探索,本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义动词“坚持”及其日语对应词「坚持(する)」为例,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配搭和语义韵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两词分别在相应的语料库中与搭配词形成不同的共选型式,两词分别形成的短语序列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虽有部分重合,但差异明显,指向不同的语义韵。研究表明,汉日短语的应用具有各自的形式、意义特征,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日译研究还需将功能作为考量标准。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中央文献日译标准体系的对策思考。

二、浅论捕捉散文的隐含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捕捉散文的隐含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期刊视野中的中学散文教学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2001-2020年)载文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新课改背景下人文性回归语文教育
        2.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散文阅读题在近五年语文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地位
        4.《中学语文教学》的相对优势
        5.《中学语文教学》在语文新课改中的推动作用
    (二)概念界定
        1.散文
        2.中学散文教学
    (三)研究现状
        1.中学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中学散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3.中高考散文阅读技巧的研究
        4.中学语文教学类期刊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统计分析法
    (五)研究意义
一、载文的数据统计
    (一)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数据的获取
    (二)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数据的处理
二、载文的内容分类
    (一)散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1.文本解读
        2.教学方法
        3.散文教学内容的探讨
    (二)散文写作教学的探讨
        1.议论性散文写作教学的方法探讨
        2.抒情性散文写作教学的方法探讨
    (三)中、高考散文类试题探究
        1.高考散文类阅读试题分析评价
        2.中、高考散文类阅读试题教学建议
        3.中、高考散文类试题解题策略
    (四)散文教学案例的探讨
        1.古代散文“怎么教学”与“教学什么”——以《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为例
        2.现代散文“怎么教学”与“教学什么”——以《散步》教学设计为例
三、基于内容研究的启示
    (一)散文教学理论的启示
        1.散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2.散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3.高考散文类阅读题备考启示
    (二)散文教学实践的启示—以《小石潭记》与《散步》为例
        1.《小石潭记》的教学实践启示
        2.《散文》的教学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孟宪军老师《小石潭记》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分析表
附录二:王春江老师《小石潭记》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分析表
附录三:王帮阁老师《小石潭记》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分析表
附录四:戈月素老师《散步》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分析表
附录五:余映潮老师《散步》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分析表
附录六:袁爱国老师《散步》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分析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时代的要求
        (二)课标的推动
        (三)考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引起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
        (三)为语文教学研究者提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的参考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第一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相关概述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特点
        (一)文本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二、组成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类型
        (一)主体多元的观点型材料
        (二)详实具体的数据型材料
        (三)富含寓意的图画型材料
        (四)生动典型的案例型材料
        (五)客观权威的理论型材料
        (六)互动交流的访谈型材料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组合原则
        (一)主题统一原则
        (二)目标一致原则
        (三)关联紧密原则
        (四)延伸拓展原则
        (五)“互文性”原则
    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一)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符合PISA阅读素养的要求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
        (一)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二)与连续性文本教学互补
        (三)促进学生阅读全面能力发展
        (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五)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第二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对象
        (三)调查的方案
        (四)调查的方法
    二、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三、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教学态度消极,应试教育环境下教考关系的制约
        (二)教学目标不明,教师对教学研究不充分
        (三)教学内容匮乏,未能充分开发利用阅读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欠缺,教师缺乏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认识和研究
        (五)评价方式单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第三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积极端正教学态度
        (一)科学看待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二)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二)教学目标确定原则
    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来源
        (二)教学内容组织原则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依据教学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
    五、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一)评价形式灵活化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四)评价标准层级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语境理论研究
        2.语境教学研究
        3.语境理论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一、语境理论概述
    (一)语境相关概念界定
        1.语境
        2.语境教学
        3.语境教学与情境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语境的分类
        1.上下文语境
        2.情景语境
        3.社会文化语境
        4.虚拟语境
        5.认知语境
    (三)语境的功能
        1.制约功能
        2.生成功能
        3.解释功能
        4.判断功能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引入语境理论的价值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引入语境理论的必要性
        1.落实语文课标理念的必然要求
        2.遵循文言文特点的内在要求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引入语境理论的意义
        1.有利于深入解读文言文本
        2.有利于提高学生言语能力
        3.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4.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
    (一)《陈情表》常规教学实践
        1.教学过程
        2.教学反思
    (二)《陈情表》基于语境理论的教学实践
        1.《陈情表》基于语境理论的教学设计
        2.《陈情表》基于语境理论的教学实践分析
        3.教学反思
四、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依托上下文语境,开展随机进入式教学
        1.随文释义,依据上下文推断语义
        2.因言解文,结合上下文细读文本
        3.立足整体,回归文本的整体语境
    (二)善用情景语境,深化文本理解的层次
        1.还原创作情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2.分析文内情景,精细文章内容理解
        3.创设课堂情景,开展课堂交际活动
    (三)把握社会文化语境,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1.借助文本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化文本解读
        2.训释文化词语,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
        3.挖掘文化因素,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引入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促进多元解读
    (四)创设虚拟语境,构建真实鲜活的文言环境
        1.虚拟想象
        2.虚拟动作
        3.联系生活
    (五)运用认知语境,激活学生的认知背景
        1.补充引导性材料,创设先行组织者
        2.根据具体需要,适时激活认知材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附录2 基于语境理论的《陈情表》教学设计
致谢

(5)悬疑小说翻译中悬疑氛围的再现 ——《蟠木镇》(第一、二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文本的选择
        2.1.2 翻译计划制定
        2.1.3 相关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2.1.4 翻译理论的准备
        2.1.5 翻译策略的选择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环境描写的翻译处理
        3.1.1 自然环境描写的处理
        3.1.2 社会环境描写的处理
        3.1.3 细节环境描写的处理
    3.2 人物描写的翻译处理
        3.2.1 动作描写的处理
        3.2.2 心理描写的处理
        3.2.3 语言描写的处理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法
    4.2 翻译的不足之处
    4.3 翻译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致谢

(6)日记体文本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1941年)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文本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
        1.2.2 文本内因素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文本的选取
        2.1.2 翻译工具的使用
        2.1.3 翻译理论的准备
        2.1.4 翻译策略的选择
    2.2 制定计划
    2.3 翻译过程
    2.4 译后事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隐性语义信息
        3.1.1 含有隐性信息的名词
        3.1.2 含有隐性信息的动词
    3.2 隐性文化信息
        3.2.1 隐含的文学信息
        3.2.2 隐含的历史信息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经验总结
    4.2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致谢

(7)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
        2.源于现代散文的艺术魅力
        3.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不足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2.问题情境的相关研究
        3.初中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1.问题情境
        2.现代散文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关于问题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原则及教学功能
        1.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
        2.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3.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功能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1.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2.问题教学法
    (三)问题情境创设与现代散文教学的契合性
        1.问题情境创设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问题情境创设是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内在要求
        3.问题情境创设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
三、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案设计
        3.调查数据分析
    (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脱离教学内容,忽视审美鉴赏
        2.不合时机,难以激活思维
        3.缺乏新意,过多依赖教辅资料
    (三)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成因分析
        1.教师轻视现代散文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2.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教学功能理解片面
        3.教师缺乏相关理论,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不足
四、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
    (一)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富有情感性
        2.体现生活性
        3.突出真实性
        4.关注适宜性
    (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1.明确教学内容,重视审美鉴赏
        2.适时切入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3.挖掘教学资源,增强创设新意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

(8)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基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发展的需要
        1.1.3 基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2 国内外研究评要
    1.4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非连续性文本
        2.1.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2.1.3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2.2 非连续性文本的分类及特点
        2.2.1 非连续性文本的分类
        2.2.2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2.3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
        2.3.1 加强生活联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3.2 开发多元智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3.3 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4 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第3章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1 学校基本情况
        3.2.2 教师基本情况
        3.2.3 学生基本情况
    3.3 调查方法
        3.3.1 观察法
        3.3.2 访谈法
        3.3.3 问卷法
    3.4 调查内容
第4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4.1.1 师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与价值认知不足
        4.1.2 教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意识与能力欠缺
        4.1.3 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习意识与能力薄弱
    4.2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客观原因
        4.2.2 主观原因
第5章 改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5.1 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意识的策略
        5.1.1 贯穿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5.1.2 运用科技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1.3 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5.2 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能力的策略
        5.2.1 从检索、整理信息入手培养学生信息定位能力
        5.2.2 从把握写作思路入手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能力
        5.2.3 从有效提问入手培养学生反思评价能力
    5.3 提升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意识的策略
        5.3.1 提升教师非连续性文本认知程度
        5.3.2 培养教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问题意识
    5.4 改进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力的策略
        5.4.1 有效开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
        5.4.2 高效革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堂教学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堪忧
        6.1.2 教师要积极开发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
        6.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与网络阅读教学结合
    6.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6.2.1 调查研究样本选取局限
        6.2.2 教学策略效果未经证实
        6.2.3 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建立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现状调查
附录B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附录C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堂观察表
附录D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10)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1.1.2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结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料库翻译学
        2.1.1 缘起与发展
        2.1.2 研究内容
    2.2 翻译语言特征
        2.2.1 翻译共性
        2.2.2 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
    2.3 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概况
        2.3.2 国内各研究领域情况
        2.3.3 日本的语料库研究
    2.4 政府工作报告外译研究
        2.4.1 英译、俄译研究
        2.4.2 日译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问卷调查
    3.1 背景分析
        3.1.1 文本类型
        3.1.2 翻译方法
        3.1.3 受众选择
    3.2 第1 次问卷调查
        3.2.1 调查概况
        3.2.2 调查结果
        3.2.3 结果分析
    3.3 第2 次问卷调查
        3.3.1 调查概况
        3.3.2 调查结果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建设
    4.1 语料库建设现状
        4.1.1 语料库的发展和类型
        4.1.2 语料库翻译研究和语料库应用翻译研究
        4.1.3 中日研究语料库
    4.2 语料库制作
        4.2.1 语料收集和处理
        4.2.2 “网络爬虫”
        4.2.3 语料对齐
        4.2.4 检索软件
    4.3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
        4.3.1 语料收集和清理
        4.3.2 语料库建设
        4.3.3 语料库检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词汇特征分析
    5.1 词汇总体特征
        5.1.1 类符/形符比和词汇密度
        5.1.2 词汇出现次数分布
        5.1.3 高频词
    5.2 词汇应用特征
        5.2.1 略语结构
        5.2.2 比喻结构
        5.2.3 专有结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工作报告》数词略语日译特征分析
    6.1 数词略语日译探讨
        6.1.1 观察方法
        6.1.2 日译统计
        6.1.3 日译分类
    6.2 数词略语日译讨论
        6.2.1 第1 类数词略语
        6.2.2 第2 类数词略语
        6.2.3 其他小类(种)
    6.3 日译词汇共性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句法特征分析
    7.1 句法特征
        7.1.1 平均句长
        7.1.2 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
        7.1.3 句法逻辑关系
    7.2 外译文本句法比较
        7.2.1 2016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2 2017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3 2018 年度日英译比较
    7.3 日语语言要求
        7.3.1 「连用形」语法特征
        7.3.2 日本学者汉日翻译研究
        7.3.3 日语文章表达要求
    7.4 日译句法共性特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搭配和语义韵分析
    8.1 搭配和语义韵研究
        8.1.1 近年的相关研究
        8.1.2 搭配和语义韵
        8.1.3 研究方法
    8.2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2.1 “坚持”的搭配词
        8.2.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2.3 “坚持”的语义韵
    8.3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3.1 「坚持」的搭配词
        8.3.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3.3 「坚持」的语义韵
    8.4 “坚持”「坚持」的语义韵比较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研究总结及主要发现
        9.1.1 研究总结
        9.1.2 主要发现
        9.1.3 不足之处
    9.2 中央文献日译对策思考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四、浅论捕捉散文的隐含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期刊视野中的中学散文教学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2001-2020年)载文为中心[D]. 梁和正.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邢文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黎珊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PISA阅读测试的启示[D]. 邹佳妮.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悬疑小说翻译中悬疑氛围的再现 ——《蟠木镇》(第一、二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宋雨桐.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6]日记体文本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1941年)的翻译实践报告[D]. 崔文锦.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7]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D]. 刘婧.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8]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王艺晓.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阿长与<山海经>》文本解读和教学研究[D]. 林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10]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D]. 童富智.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论散文隐含信息的捕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