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税务注销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妮[1](2021)在《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与其同时,房地产行业税收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税收收入提升上有着明显的作用,房地产行业的税收管理也成为当地主管税务机关需要把握的重点。在税收管理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由于其产业链条长、发展形式具有地域性、受地方政府行为影响较大等特点,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大。如何有效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房地产行业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已经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基层税务机关房地产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探索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基层税务机关实现快速有效识别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更能够保证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工作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构建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提升房地产行业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减少税款流失是当前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M市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及特征,以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与管理实际相结合,形成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中预测、识别、分析、处理、反馈运用全环节应对模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归纳。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风险应对案例对M市税务机关房地产行业全环节征管风险展开研究,对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数据采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结果反馈等问题进行可行性探讨,对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提出具有建设性及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M市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提供风险分析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M市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李智勇[2](2021)在《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问题及策略思考》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企业间竞争越发激励,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严重压缩,出现破产及解散等退出市场的情况也明显增多。我国相关法律要求企业在进行注销法人工商登记申请前,必须先完成税务注销清算工作。企业的税务注销清算涉及较多专业的税务知识及税务法律内容,还需办理税费缴纳及税务办理等,一旦疏忽某个环节,将会带来较大的损失。本文结合实践研究,分析了企业税务注销清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李文安[3](2021)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纳税人户籍管理研究 ——以W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纳税人户籍管理是日常税收行政管理的首个环节,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税务机关纳税人户籍管理工作的相应革新。对于税务机关来说,纳税人户籍管理向着便利化、精简化、智能化不断演进;对于纳税人来说,更多地体现了“还权还责、权责一体”,办税成本不断下降。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纳税人户籍管理工作的现状,揭示当前纳税人户籍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优化纳税人户籍管理的措施,为丰富税收征收管理手段和理论作出一定贡献。同时,揭示税务机关工作短板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提升纳税人户籍管理成效,从务实的角度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工作基础,为提升税收征管质效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利用2016-2020年S省W市税务局纳税人户籍管理相关数据和管理工作实际,对“放管服”背景下纳税人户籍管理进行了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阅读分析相关书籍文献,梳理和掌握国内外相关主要研究成果,为开展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归纳描述法和案例法,以准确的税务机关统计数据为支撑,并结合纳税人户籍管理工作实例,总结“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纳税人户籍管理的变化特点和管理工作现状,揭示新问题、新矛盾,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的堵点和症结。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放管服”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纳税人户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积极的变化;同时,改革的推进、制度的革新、新政策的实行,也为纳税人户籍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研究,指出当前在纳税人户籍管理的主要各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和不足,并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其中,既有当前“放管服”背景下与纳税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位的原因,也有纳税人遵从度不高、躲避税收监管、怠于履行义务的原因,另外,也有当前税收信息化、现代化还不能完全满足税收行政管理的原因。结合国内先进省份在优化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在新时代下要从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丰富完善基层税务机关管理手段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制定,以期对当前提升税务机关纳税人户籍管理水平、促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所助益。
崔雅倩[4](2020)在《B市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与防范》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房产问题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问题,房地产企业的相关税收问题由于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也逐渐受到税务部门的普遍关注。国家税务总局更是多次将房地产行业税务稽查列为检查的重点项目。房地产行业的税务稽查工作对于完善整个房地产税收管理体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的税务稽查工作中却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等理论知识,从税务稽查相关概念、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概念和税务稽查过程三个方面让读者了解,从而使读者对税务稽查工作和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分析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特征、执法风险类型,结合近几年税务部门实行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税务稽查”模式、黑名单制度、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跨区域稽查等分析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相关理论。本文从税务稽查调查取证的执法风险、税务稽查法律法规方面的执法风险、税务稽查执法程序方面的执法风险、税务稽查法定职权方面的执法风险和其他方面执法风险这五个方面分析B市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一系列执法风险。通过对近年来B市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分析,深入分析B市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方式对税务稽查工作者和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调查,总结出B市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存在地方性压力、房地产成本难以把控、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税收政策更新快、融资不透明度差、企业主观避税思想、监管难度大、稽查人员及经验严重不足、稽查管理体制不健全、稽查信息化程度不高、稽查宣传不到位威慑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以上现实情况及调查问卷中得到的原因分析,最终从外部方面和税务部门内部方面给出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防范建议。
聂伟[5](2020)在《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务院13部门在2019年7月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即针对当前市场主体的退出渠道不通畅、优胜劣汰机制不完善等弊病作出的改革方案。在市场退出存在阻碍的情况下,许多经营异常的主体不依法主动退出,成为“僵尸企业”,非法退出行为亦时有发生。如果不合格主体得不到离场,非法退出行为得不到监管与惩戒,必然导致政府统计信息失实,不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调控,伤害市场经济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为了实现市场主体依法、高效地退出,本文以“监管”为角度,研究市场主体在退出时存在的非法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以健全的监管制度来制约市场主体的退出行为。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对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市场主体退出监管的概述,首先对市场主体进行界定与分类,其次论述了市场主体退出的原因及方式,最后阐述了监管部门的职能及其对市场主体退出进行监管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行政案例、司法案例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来说明市场主体退出的监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监管存在的困境,从而引发对解决上述监管问题的思考。第四部分介绍美国、日本与英国的市场主体退出监管制度的现状,进行比较并总结其先进经验,以寻求对健全我国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的启迪。第五部分则是在结合上文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市场主体退出中监管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国外相关制度的启迪,提出符合现实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解决思路:健全市场主体退出相关的立法修订;完善注销登记制度;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推进监管平台的信息共享;健全市场主体退出监管不力的法律救济。本文希望对市场主体退出监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论述与研究,能够有效地健全市场主体退出监管制度,从而对退出环节中的非法行为进行约束,让市场主体得以依法有序地退出市场。
皮静璇[6](2020)在《湖北省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有效防控税务机关行政执法风险是税务机关提升依法治税水平、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全面推进,税务机关行政执法工作受到更广泛、更严密的关注,新一轮结构性减税、简化办税流程为纳税人带去普惠性红利,但也对税务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即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提供便民办税服务的同时,还应规范行政执法工作,降低执法风险发生概率,减轻风险损失程度。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提高税务执法效能。国内学者对税务执法风险及防控对策的研究持续进行,但研究多着眼于全国范围。湖北省黄石市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外贸百强城市之一,有效防控税务机关执法风险,规范税务执法工作,是降低税收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工作、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动力,能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及防控对策,能够丰富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尤其是区域性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对推进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工作、优化税务部门内部控制流程、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和强化纳税服务质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为视角,在我国现有的执法风险防控研究的基础之上,借助依法治税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分析有效进行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必要性;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了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的现有措施及相关成效,揭示了当前存在的税务执法风险防控效率较低、税务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税务执法信息系统建设不力和税务文件规范性有待加强等问题,深入分析了税务执法风险防控问题的成因是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内控监管机制不完善、专业队伍建设不到位和信息科技化水平较低,在借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上海市、武汉市、韶关市等国内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先进手段的基础上,得出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引进科技辅助平台、开展差异化培训、严格内外监督机制的经验与启示,从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内部环境建设、规范税务执法程序和优化信息共享网络四个方面给出了有利于提高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水平的对策。
武敬贤[7](2020)在《河北省Q区税务局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在提振市场信心、降低小微企业税负的同时,也给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基层税务机关还处在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的磨合期,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在税务机构改革后的新时期,研究如何提高基层税务机关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公共管理和税收管理为基础,结合Q区税务局小微企业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案例,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问题为导向等研究方法,按照史密斯模型构建要素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发现Q区税务局实际工作中存在增值税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税务机关增值税管理不到位、小微企业逃税现象普遍、外部环境弱化增值税管理四类问题。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后,相应提出建议完善现行税制体系、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建设、提升小微企业纳税遵从和优化税收外部环境建设等提高Q区税务局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的对策。本文研究解决了实践中基层税务机关在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化和丰富小微企业税收管理的研究内容,同时为其他基层税务机关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提高征管效率,减少税源流失。
黄徽[8](2020)在《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十八大以来,“去产能”成为促进国资结构优化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出清重组国有企业“僵尸企业”是“去产能”工作的其中一项内容。国有“僵尸企业”吞噬大量社会资源,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成功清退国有“僵尸企业”,成为当前包括A市在内的各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工作。基于对法院、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和“僵尸企业”主管集团代表的人员访谈得出的访谈资料,本论文阐述了 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举措和成果,发现在出清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工作中,A市仍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国有“僵尸企业”难通过被兼并重组实现脱困;国有“僵尸企业”自身难以创新发展;国有“僵尸企业”税务登记注销难;国有“僵尸企业”工商登记注销难;国有“僵尸企业”难以通过司法途径出清。政府部门间国有“僵尸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可量化的国有“僵尸企业”识别体系,政府部门自主制定政策空间有限,现行法律如《企业破产法》有待完善均是存在这些困境的原因。因此,A市应在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先进的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清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工作方式。据此,本文针对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工作,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建立精准识别国有“僵尸企业”体系,成立专业处置平台,分行业出清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政府和法院之间的互联机制,强化地方财政资金对出清关停类国有“僵尸企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通过司法途径出清国有“僵尸企业”;引入社会资本经营,助力特困类国有“僵尸企业”脱困。
谢慧敏[9](2020)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文中认为商事登记是政府对市场进行管理的制度手段,是针对商事主体资格及经营能力的批准行为,在我国属于行政许可的范畴。商事登记制度是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商事主体合法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国家对市场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肇庆市在2012年5月被确定为全省企业登记相关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在此基础上从2014年3月1日起在全市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从工商登记便利化入手,经历了从“宽进”初期探索向“宽进+严管”一体化提升的过程,有效推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商事制度改革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内容: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改革、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全程电子注册登记、实行企业简易注销、“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存在的不足之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存在安全隐患、“先证后照”改革配套措施相对滞后、商事登记窗口建设质量有待提升、信息化水平跟不上改革推进步伐、简易注销使用率不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推进行政审批程序法制化,规范审批流程、提升登记窗口服务效能、强化政策全面宣传解读、提升商事登记信息化水平、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先春雪[10](2020)在《基于内部控制的D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行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紧密联系,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暴露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其中税务问题尤为严重。D企业是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了30个区域公司,业务范围遍布了全国80多个城市。D企业目前的税务管理工作职能仅限于纳税申报及税费缴纳等工作,没有开展关于管理税务风险的工作。2016年,税务机关对D企业进行税务检查,发现部分增值税专用发票备注栏未注明具体工程项目和利息费用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扣除的问题,按照规定命D企业补缴税款和滞纳金。为D企业能长足健康发展,该公司急需建立一个科学并且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便于最大程度的降低税务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税务问题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具备科学性,还具备有效性。因此,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和房地产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概括,接着概述了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然后阐述了D企业涉税情况和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对D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根据梳理出的问题,建议D企业应该从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税务风险控制活动、促进企业内外部的税务信息沟通和建立税务监督改进机制五个方面提高D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二、企业税务注销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税务注销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房地产行业及税收 |
二、税收风险 |
三、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 |
四、税收风险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税收遵从理论 |
第二章 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情况 |
第一节 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现状 |
一、M市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
二、M市房地产行业税源基本情况 |
第二节 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情况 |
一、M市税收风险管理人员岗位设置情况 |
二、M市税收风险管理流程 |
三、M市房地产行业收风险管理成效 |
第三节 M市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实例 |
一、房地产企业基础信息提取 |
二、税务机关数据分析识别 |
三、风险管理人员开展风险应对 |
四、风险防控结果与结果反馈 |
第三章 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采集耗费投入产出差距较大 |
二、风险识别针对性不强 |
三、风险应对缺乏定性考核指标 |
四、风险应对结果反馈认同感不高 |
第二节 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成因 |
一、风险信息采集过程中全社会税收共治格局暂未形成 |
二、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
三、风险应对机制存在局限性 |
四、风险管理结果反馈与再应用未形成闭环 |
第四章 提升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路径 |
第一节 完善风险信息采集流程,构筑税收共治格局 |
一、整合内部数据,打造信息运用平台 |
二、加强与外部门沟通,打通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壁垒 |
第二节 优化风险识别能力 |
一、进一步构建完善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模型 |
二、转变征管思路,探索创新型风险管理模式 |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风险识别水平 |
第三节 以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提升风险应对水平 |
一、完善机制支撑,形成统一规范 |
二、形成风险管理常态化机制 |
三、用好纳税评估,丰富风险应对手段 |
第四节 强化后续监管,促进风险结果应用反馈 |
一、注重结果风险管理结果运用 |
二、注重考核与内部监督 |
三、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
四、拓宽反馈渠道,和谐征纳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问题及策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税务注销清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程序缺乏规范性 |
(二)税务部门对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监管缺乏有效性 |
(三)税收管理人员未充分理解企业注销税务清算登记等规定 |
(四)企业税务注销清算中税款计算存在较大难度 |
二、企业税务注销清算问题的具体解决策略 |
(一)强化与工商部门的合作交流,严格管控企业恶意注销行为 |
(二)规范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程序,促进注销清算管理制度执行落实 |
(三)明确企业税务注销清算政策,规范管控税收管理人员的清算工作 |
(四)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税务清算专业素养 |
三、结语 |
(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纳税人户籍管理研究 ——以W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归纳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放管服”改革 |
2.1.2 商事制度改革 |
2.1.3 纳税人户籍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2.3 前景理论 |
小结 |
第3章 “放管服”背景下纳税人户籍管理的变化与W市管理现状 |
3.1 登记管理的变化与W市的管理现状 |
3.1.1 设立登记(工商登记信息确认)的变化与W市管理现状 |
3.1.2 变更税务登记的变化与W市管理现状 |
3.1.3 报验登记的变化与W市管理现状 |
3.2 非正常户管理的变化与W市管理现状 |
3.2.1 非正常户管理的主要变化 |
3.2.2 W市非正常户管理现状 |
3.3 税务注销管理的变化与W市管理现状 |
3.3.1 税务注销主要变化 |
3.3.2 W市税务注销管理现状 |
3.4 其他户籍管理事项的变化与W市管理现状 |
3.4.1 其他户籍管理事项的变化 |
3.4.2 W市其他户籍管理事项现状 |
小结 |
第4章 W市纳税人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设立登记(工商登记信息确认)存在问题 |
4.1.2 变更登记存在问题 |
4.1.3 报验登记存在问题 |
4.2 非正常户管理存在问题 |
4.2.1 当前非正常认定模式的局限性 |
4.2.2 非正常户管理跨区域协作滞后 |
4.3 税务注销存在问题 |
4.3.1 即办注销的办理效率问题 |
4.3.2 即办注销容缺办理的纳税人遵从问题 |
4.3.3 市场监管部门吊销注销后税务机未注销 |
4.3.4 缩办理时限影响注销核实质量 |
4.3.5 简易注销存在不应注销而注销问题 |
4.4 其他户籍管理事项存在问题 |
4.4.1 纳税人跨省即时迁移存在困难 |
4.4.2 停业复业业务萎缩背后的户籍信息失真 |
小结 |
第5章 国内纳税人户籍管理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5.1 国内纳税人户籍管理实践做法 |
5.1.1 深圳税务局、市监局联合清理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
5.1.2 珠海横琴跨境企业无需办理工商和税务登记 |
5.1.3 苏州市将非正常户因素纳入市户籍准入参考因素 |
5.1.4 深圳市出台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破解企业“注销难” |
5.1.5 京津冀、长三角示范区先后实现纳税人跨省迁移便利化 |
5.1.6 北京市税务局发挥停业登记作用助力纳税人度过疫情难关 |
5.2 国内纳税人户籍管理实践对W市的启示 |
5.2.1 深化纳税人户籍管理前景空间巨大 |
5.2.2 税务机关应把握纳税人户籍管理主动权 |
5.2.3 加强部门间协作是商事主体户籍管理必然要求 |
小结 |
第6章 改进纳税人户籍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推进法制机制建设 |
6.1.1 加快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修订 |
6.1.2 补齐规范性文件和政策短板 |
6.1.3 创新商事制度配套措施 |
6.2 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 |
6.2.1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建设 |
6.2.2 进一步完善地方特色税收管理系统功能 |
6.2.3 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大数据利用 |
6.3 完善基层管理手段 |
6.3.1 加强市场主体户籍管理部门间协作 |
6.3.2 强化考评促进政策落实常态化整改 |
6.3.3 提升服务质效促进纳税人自主遵从 |
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B市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依据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及理论概述 |
2.1 税务稽查相关概念 |
2.1.1 税务稽查概念 |
2.1.2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概念 |
2.1.3 税务稽查工作程序 |
2.2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特征 |
2.2.1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多面性 |
2.2.2 检查环节执法风险多发性 |
2.2.3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危险性 |
2.2.4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可控性 |
2.3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类型 |
2.3.1 按结果分类 |
2.3.2 按环节分类 |
2.4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理论基础 |
2.4.1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4.2 纳税遵从理论 |
2.4.3 税收公平理论 |
第3章 B市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 |
3.1 B市房地产企业现状及调查情况 |
3.1.1 B市房地产管理现状 |
3.1.2 相关调查结果 |
3.2 税务稽查取证方面的执法风险 |
3.2.1 纳税人不配合取证造成的执法风险 |
3.2.2 取证内容所造成的执法风险 |
3.3 税务稽查法律法规方面的执法风险 |
3.3.1 税务文书的引用和制作存在的执法风险 |
3.3.2 关于偷税行为定性方面的执法风险 |
3.4 税务稽查执法程序方面的风险 |
3.4.1 执法过程中的执法风险 |
3.4.2 解读相关法律时的执法风险 |
3.5 税务稽查法定职权方面的执法风险 |
3.5.1 重大案件违反法定职权的界定 |
3.5.2 对已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纳税人进行税务检查的执法风险 |
3.6 其他问题及风险 |
第4章 B市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
4.1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
4.1.1 地方性压力 |
4.1.2 房地产相关政策更新快 |
4.1.3 房地产企业成本难以把控 |
4.1.4 房地产企业融资不透明度差 |
4.1.5 企业主观避税思想 |
4.2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
4.2.1 房地产企业数量众多,监管任务繁重 |
4.2.2 税务稽查人员不足、经验不足 |
4.2.3 稽查管理体系不完善 |
4.2.4 稽查信息化程度不高 |
4.2.5 稽查执法制度不完善,执法手段有限 |
4.2.6 稽查工作的开展和宣传不到位 |
4.2.7 税务稽查队伍建设不足 |
第5章 B市房地产企业执法风险防范建议 |
5.1 外部方面 |
5.1.1 增加政策扶持力度 |
5.1.2 协助提升政府人员税法意识 |
5.1.3 改变企业固有思想,提升纳税遵从度 |
5.1.4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加业务培训 |
5.2 税务系统内部 |
5.2.1 加强稽查组织建设和力量配置 |
5.2.2 进一步完善稽查业务管理体系 |
5.2.3 强化稽查大数据和信息化支撑 |
5.2.4 健全稽查执法制度和手段保障 |
5.2.5 充分发挥稽查利剑作用 |
5.2.6 加强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研究总结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2 市场主体退出监管制度概述 |
2.1 市场主体界定与分类 |
2.1.1 市场主体界定 |
2.1.2 市场主体分类 |
2.2 市场主体退出简介 |
2.2.1 市场主体退出特征 |
2.2.2 市场主体退出原因 |
2.2.3 市场主体退出方式 |
2.3 市场主体退出监管内容 |
2.3.1 监管机关 |
2.3.2 监管措施 |
2.4 市场主体退出监管的必要性 |
3 市场主体退出中监管存在的问题 |
3.1 无理由长期停业却不办理注销登记 |
3.2 市场主体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仍未退出市场 |
3.3 市场主体恶意退出逃避债务 |
4 国外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借鉴 |
4.1 国外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 |
4.1.1 美国市场主体退出监管制度 |
4.1.2 日本市场主体退出监管制度 |
4.1.3 英国市场主体退出监管制度 |
4.2 国外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的启示 |
5 市场主体退出监管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健全市场主体退出相关的立法修订 |
5.1.1 统一市场主体退出的立法 |
5.1.2 加强退出行为监管的立法 |
5.1.3 加强市场主体退出的责任立法 |
5.2 完善注销登记制度 |
5.2.1 简化、优化普通注销程序 |
5.2.2 增加简易注销程序的法律规定 |
5.2.3 建立强制注销制度 |
5.3 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 |
5.4 推进监管平台间信息共享 |
5.5 健全市场主体退出监管不力的法律救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湖北省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技术路线 |
1.4.2 创新点 |
2 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税务执法的涵义 |
2.1.2 税务执法风险的涵义 |
2.1.3 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涵义 |
2.2 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
2.2.1 推进依法治税工作 |
2.2.2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
2.2.3 维护税务机关公信力 |
2.3 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理论基础 |
2.3.1 依法治税理论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湖北省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的现状 |
3.1.1 黄石市税务局概况 |
3.1.2 黄石市税务局防控措施 |
3.2 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
3.2.1 税务执法风险防控效率较低 |
3.2.2 税务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 |
3.2.3 税务执法信息系统建设不力 |
3.2.4 税务文件规范性有待加强 |
3.3 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问题的成因 |
3.3.1 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 |
3.3.2 内控监管机制不完善 |
3.3.3 专业队伍建设不到位 |
3.3.4 信息科技化水平较低 |
3.4 本章小结 |
4 湖北省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实证分析 |
4.1 层次分析法简介及步骤 |
4.1.1 构建层次结构 |
4.1.2 构造判断矩阵 |
4.1.3 作一致性检验 |
4.2 税务执法风险防控模型的构建 |
4.2.1 税务执法风险识别 |
4.2.2 税务执法风险评估 |
4.2.3 税务执法风险应对 |
4.3 本章小结 |
5 国内外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经验与启示 |
5.1 国外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的经验 |
5.1.1 美国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经验 |
5.1.2 日本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经验 |
5.1.3 澳大利亚税务执法风险防控经验 |
5.2 国内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的经验 |
5.2.1 上海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经验 |
5.2.2 武汉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经验 |
5.2.3 韶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经验 |
5.3 国内外税务执法风险防控对黄石市税务局的启示 |
5.3.1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
5.3.2 引进科技辅助平台 |
5.3.3 开展差异化业务培训 |
5.3.4 严格内外监督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提高湖北省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水平的对策 |
6.1 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
6.1.1 优化风险防控流程 |
6.1.2 风险防控程序信息化 |
6.2 加强内部环境建设 |
6.2.1 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
6.2.2 提高税务人员素质能力 |
6.3 规范税务执法程序 |
6.3.1 厘清税务工作流程 |
6.3.2 提升税务工作透明度 |
6.4 优化信息共享网络 |
6.4.1 完善内部协作机制 |
6.4.2 增进外部沟通协作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河北省Q区税务局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应用 |
2.1 相关概念 |
2.1.1 小微企业 |
2.1.2 增值税管理 |
2.2 史密斯模型在增值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章 Q区税务局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现状 |
3.1 税源基本情况 |
3.2 管理机构设置 |
3.3 管理方式做法 |
3.3.1 宣传辅导提升纳税遵从 |
3.3.2 部门联动夯实基础管理 |
3.3.3 数据分析防控税收风险 |
第四章 小微企业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案例分析 |
4.1 案例概述 |
4.2 案例反映问题 |
4.2.1 增值税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
4.2.2 税务机关增值税管理不到位 |
4.2.3 小微企业逃税现象普遍 |
4.2.4 税收环境弱化增值税管理 |
4.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税制设计方面 |
4.3.2 税务机关方面 |
4.3.3 小微企业方面 |
4.3.4 税收环境方面 |
第五章 加强Q区税务局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对策建议 |
5.1 完善现行税收制度体系 |
5.1.1 制定税收基本法,明确税收权力基本问题 |
5.1.2 科学设计基本要素,提高增值税立法层级 |
5.1.3 管票与管账相结合,建立有效增值税管理制度 |
5.2 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建设 |
5.2.1 强化正向选拔激励机制 |
5.2.2 开展有效税务人员培训 |
5.2.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
5.3 提升小微企业纳税遵从 |
5.3.1 强化依法纳税宣传教育 |
5.3.2 开展企业分类分级管理 |
5.3.3 加大税收违法打击力度 |
5.4 优化税收外部环境建设 |
5.4.1 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 |
5.4.2 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1.3.1 相关概念俥 |
1.3.2 基本理论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举措与成效 |
2.1 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举措 |
2.1.1 建立处置国有“僵尸企业”专项工作机制并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 |
2.1.2 多部门联合出台市属“僵尸企业”出清重组的指导意见 |
2.1.3 分类处理国有“僵尸企业”债务 |
2.2 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成效 |
2.2.1 出清部分国有“僵尸企业” |
2.2.2 妥善安置国有“僵尸企业”职工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3.1 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存在的困境 |
3.1.1 特困类国有“僵尸企业”难通过被兼并重组实现脱困 |
3.1.2 特困类国有“僵尸企业”难以创新发展 |
3.1.3 关停类国有“僵尸企业”税务登记注销难 |
3.1.4 关停类国有“僵尸企业”工商登记注销难 |
3.1.5 关停类国有“僵尸企业”难以通过司法途径出清 |
3.2 原因分析 |
3.2.1 缺乏可量化的国有“僵尸企业”识别体系 |
3.2.2 政府部门间国有“僵尸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
3.2.3 政府部门自主制定政策空间有限 |
3.2.4 现行法律存在漏洞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其他城市处置“僵尸企业”的经验与启示 |
4.1 国内其他城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经验 |
4.1.1 深圳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经验 |
4.1.2 广州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经验 |
4.1.3 佛山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经验 |
4.2 国内其他城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启示 |
4.2.1 政府部门和当地法院合力出清国有企业“僵尸企业” |
4.2.2 充分发挥托管平台在处置国有“僵尸企业”中的作用 |
4.2.3 提高地方财政对出清国有“僵尸企业”工作的扶持力度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对策建议 |
5.1 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对策 |
5.1.1 构建精准识别国有“僵尸企业”体系并成立专业处置平台出清处置国有“僵尸企业” |
5.1.2 完善《出清重组指导意见》并强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出清关停类国有“僵尸企业” |
5.1.3 搭建政府法院互联机制并形成成熟的破产管理人制度 |
5.1.4 引入社会资本助力特困类国有“僵尸企业”脱困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处置A市国有“僵尸企业”的访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3.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商事登记制度的概念 |
2.1.1 商事主体的概念 |
2.1.2 商事登记的概念 |
2.1.3 商事登记的主要内容 |
2.2 商事登记的理论基础 |
2.2.1 市场准入制度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 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现状及成效 |
3.1 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3.1.1 注册资本认缴制 |
3.1.2 “先照后证”改革 |
3.1.3 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 |
3.1.4 全程电子注册登记 |
3.1.5 实行企业简易注销 |
3.1.6 “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
3.1.7 推行企业开办“1天办成”改革服务 |
3.2 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后对比分析 |
3.2.1 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了市场活力 |
3.2.2 以改进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效能 |
3.2.3 以多证合一改革促进了简政放权 |
3.2.4 以先照后证改革加快了市场进入 |
第四章 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调查基本情况 |
4.2 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
4.2.1 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
4.2.2 “先照后证”改革配套措施相对滞后 |
4.2.3 商事登记窗口建设质量有待提升 |
4.2.4 信息化建设存在堵点 |
4.2.5 简易注销使用率不高 |
4.3 肇庆市商事登记改革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 |
4.3.2 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畅 |
4.3.3 政策宣传不全面 |
4.3.4 商事登记窗口建设不足 |
4.3.5 信息化水平建设滞后 |
4.3.6 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五章 完善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法律保障 |
5.1.1 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法律体系 |
5.1.2 厘清部门职责权限 |
5.2 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 |
5.2.1 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 |
5.2.2 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 |
5.3 强化政策全面宣传解读 |
5.3.1 增强政策宣传解读的针对性 |
5.3.2 持续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宣传 |
5.4 提升登记窗口服务效能 |
5.4.1 强化窗口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提升 |
5.4.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5.5 提升商事登记信息化水平 |
5.5.1 建立商事登记大数据信息中心,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 |
5.5.2 拓展电子营业执照的使用 |
5.5.3 提高电子化登记平台的可操作性 |
5.6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
5.6.1 优化简易注销操作流程 |
5.6.2 探索强制退出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内部控制的D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税务风险 |
1.2.2 内部控制 |
1.2.3 税务管理 |
1.2.4 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3 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
2.3.1 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2.3.2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 |
2.3.3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
3 D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
3.1 D房地产企业基本情况 |
3.1.1 D房地产企业发展概况 |
3.1.2 D房地产企业经营现状 |
3.2 涉税情况 |
3.2.1 税种情况 |
3.2.2 纳税情况 |
3.3 D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 |
4 D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剖析 |
4.1 税务风险控制环境不完善 |
4.2 缺乏税务风险评估体系 |
4.3 税务风险控制活动不规范 |
4.4 涉税信息沟通不畅 |
4.5 税务风险监督机制不强 |
5 基于内部控制的D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优化方案 |
5.1 D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优化思路及原则 |
5.1.1 优化思路 |
5.1.2 构建原则 |
5.2 改善税务风险控制环境 |
5.2.1 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
5.2.2 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构 |
5.3 构建税务风险评估机制 |
5.3.1 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界定 |
5.3.2 基于流程图法的D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
5.3.3 基于关键指标法的D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
5.3.3.1 税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
5.3.3.2 D企业税务风险实例分析 |
5.3.4 税务风险应对机制建立 |
5.4 强化税务风险控制活动 |
5.4.1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
5.4.2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
5.4.3 重视税务资料及发票的管理 |
5.4.4 强化企业税务核算的管理 |
5.4.5 严格做好纳税申报的管理 |
5.5 促进税务风险信息沟通 |
5.5.1 完善税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
5.5.2 加强企业内部涉税信息沟通 |
5.5.3 加强企业外部涉税信息征询 |
5.6 建立税务监督与检查机制 |
5.6.1 设置监督岗位 |
5.6.2 明确监督重点 |
5.6.3 实施监督程序 |
5.6.4 效果评价与整改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企业税务注销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M市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 张妮.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问题及策略思考[J]. 李智勇. 纳税, 2021(13)
- [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纳税人户籍管理研究 ——以W市为例[D]. 李文安.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B市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与防范[D]. 崔雅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5)
- [5]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聂伟.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12)
- [6]湖北省黄石市税务局执法风险防控问题研究[D]. 皮静璇.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7]河北省Q区税务局小微企业增值税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武敬贤. 河北大学, 2020(08)
- [8]A市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黄徽.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D]. 谢慧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内部控制的D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先春雪.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