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魏超新[1](2021)在《免疫营养对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化疗是消化道肿瘤具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化疗会导致和加剧患者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引发一系列临床不良结局,从而降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最终影响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因此探索如何改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对增强其化疗耐受力、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评价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期间,免疫营养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等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添加免疫营养素的营养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的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发表年限为1992年至今。借助Jadad量表以及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别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检索出的文献有399篇,经筛查后纳入的文献有13篇,总的样本量为1025例。营养指标的Meta分析:免疫营养干预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MD=3.15,95%CI:2.59-3.71)、体重水平(MD=4.03,95%CI:1.94-6.12)、血红蛋白水平(MD=10.50,95%CI:6.39-14.62)、转铁蛋白水平(术后辅助化疗组:MD=0.02,95%CI:0.00-0.03;化疗前无手术组:MD=0.64,95%CI:0.51-0.78)均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细胞免疫相关指标Meta分析:免疫营养干预组患者的CD4+水平(MD=5.22,95%CI:4.48-5.97)、CD3+水平(MD=5.70,95%CI:4.67-6.74)以及CD4+/CD8+(MD=0.27,95%CI:0.21-0.33)均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然而CD8+水平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液免疫相关指标Meta分析:免疫营养组Ig G(MD=1.20,95%CI:0.83-1.57)和Ig A(MD=0.27,95%CI:0.18-0.36)和Ig M(MD=0.46,95%CI:0.38-0.53)水平均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结论与常规营养相比,免疫营养干预可改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孙金珂[2](2020)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IEN组,25例)、早期标准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EN组,25例)及延迟肠内营养支持组(DEN组,25例)。术后分别予相应营养支持,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晨起抽取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营养指标[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细胞免疫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无显着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CD3、CD4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CD3、CD4及CD4/CD8均显着高于D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则显着低于D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液免疫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Ig A、Ig M及Ig G指标无显着差异,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G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M、Ig G均显着高于D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营养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TP、PA、ALB、TF指标无显着差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TP、PA、ALB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虽高于EEN组,但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TP、PA、ALB、TF指标较DEN组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水平及营养状态效果更佳,可作为现阶段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王慧[3](2020)在《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食管癌围手术期病人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现状,探索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为进一步构建以证据为基础的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样选取某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食管癌围手术期接受免疫营养支持的18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lavien-Dindo并发症评价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管理,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及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免疫营养成份的单因素分析免疫营养支持时机:纳入本研究176名病人均于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其中术前及术后均应用免疫营养支持61例,占34.6%;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115例,占65.4%;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在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各方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营养支持途径:本研究176名病人均应用肠外营养(PN)途径行免疫营养支持,其中57.4%的病人应用肠外营养(PN)联合口服营养补充(ONS),42.6%的病人应用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管道喂养(TF);免疫营养支持途径在术前梗阻程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变部位、手术术式、病理类型、体质指数(BMI)、营养风险(NRS)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营养支持成份:本研究176名病人所用免疫型营养制剂包括丙氨酰谷氨酰胺、复合辅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三种。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居多,共96例,占54.5%;其次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共38例,占21.6%;第三位为应用复合辅酶,共33例,占18.8%;联合应用病人较少,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肠外营养混悬液(TPF)5例,占2.8%,应用复合辅酶联合肠外营养混悬液(TPF)4例,占2.3%。免疫营养支持成份在月收入、术前梗阻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变部位、手术术式、年龄、体质指数(BMI)、营养风险(NRS)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多因素分析及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术式、免疫营养支持时机为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回归模型R2=0.197,回归系数分别为1.775、-0.184,P<0.05),开胸手术、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为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增加的危险因素。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营养支持时机(r=-0.296,P<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免疫营养支持途径(r=0.195,P=0.013)与术后住院时间存在正相关。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更有利于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间。3.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总住院时间多因素分析及免疫营养支持与总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总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为总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回归模型:R2=0.203,回归系数分别为1.318、-1.714、0.486,P<0.05),高龄、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应用肠内管道喂养(TF)途径为病人总住院时间增加的危险因素。免疫营养支持与总住院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营养支持时机(r=-0.171,P=0.031)与总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免疫营养支持途径(r=0.223,P=0.005)与总住院时间存在正相关。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更有利于缩短病人总住院时间。4.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分析及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tics回归模型:R2=0.236,纳入模型中的年龄(OR=1.365,P<0.05)、受教育程度(OR=0.973,P<0.05)、营养风险(NRS)评分(OR=0.113,P<0.05)、免疫营养治疗途径(OR=1.662,P<0.05)与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龄、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术前即存在营养风险、应用肠内管道喂养(TF)为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病人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r=0.132,P=0.022)与术后并发症存在正相关。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更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结论:1.食管癌围手术期病人免疫营养支持时机主要包括术后免疫营养支持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目前大部分食管癌手术病人仍仅于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免疫营养支持途径主要为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及肠外营养联合肠内管道喂养(PN+TF),PN+ONS为目前食管癌围手术期病人免疫营养主要支持途径,术前梗阻程度影响免疫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免疫型营养制剂包括丙氨酰谷氨酰胺、复合辅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三种,且单一应用者比例高于联合应用者,术前梗阻程度、月收入影响制剂的选择。2.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影响食管癌手术病人临床结局。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较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更有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较肠外营养联合肠内管道喂养(PN+TF)更有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陈强[4](2020)在《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胃癌患者术后恢复受患者体能、营养状态、手术创伤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营养不良在胃癌中较为普遍,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上明显升高,对整个治疗过程极为不利,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内营养是目前营养支持方式之一,其不仅能够供应机体所需能量,成分全面,而且更加符合生理,在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维持内环境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肠内营养成为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主要营养支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胃癌术前肠内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增强免疫能力,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但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术前肠内营养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不具备优势,甚至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术前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是否有益仍存在争议。本文将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的影响。目的:系统性评价术前肠内营养补充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炎性反应、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提供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关于胃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年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分析。使用Rev Man v5.3软件对各个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一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1652篇,经筛选后一共纳入16篇文献,中文12篇,英文4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775例患者,共1550例。对术后5组共11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营养指标:11项研究比较术后白蛋白(MD=1.94,95%CI[1.47~2.42],P<0.00001);9项研究比较术后前白蛋白(MD=11.54,95%CI[2.97~20.11],P=0.008)。免疫指标:6项研究比较术后细胞免疫指标,CD4+T细胞(MD=2.54,95%CI[1.43~3.66],P<0.00001);CD8+T细胞(MD=-2.50,95%CI[-3.45~-1.56],P<0.00001);CD4+/CD8+(MD=0.26,95%CI[0.03~0.49],P=0.03)。8项研究比较术后Ig G、Ig A指标,Ig G(MD=0.32,95%CI[0.11~0.54],P=0.003);Ig A(MD=0.03,95%CI[-0.24~0.29],P=0.85);4项研究比较术后Ig M指标(MD=0.14,95%CI[-0.10~0.39],P=0.24)。4项研究比较术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MD=-0.22,95%CI[-0.29~-0.15],P<0.00001)。6项研究比较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17.25,95%CI[-34.81~0.32],P=0.05)。8项比较术后并发症(OR=0.59,95%CI[0.40~0.87],P=0.008)。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其结果较为稳定,纳入研究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术前肠内营养补充能增强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但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孙金珂,黄权[5](2020)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因其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快患者康复,在临床上得到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广泛应用得到理想效果,现将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进行综述,探讨其对患者术后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为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吕忠孝[6](2018)在《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 :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88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把他们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方法是常规肠内营养,而研究组患者所采用的是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患者手术之后的第1天就开始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时间维持在1周。在患者手术之前和之后的第1、4天,以及本次研究即将结束的时候,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对免疫、炎症反应及营养指标等一系列相应指标的检测。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束的时候表明,研究组患者大多数免疫指标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然而,血IL 6、TNFα浓度及CRP水平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显着的降低,(P<0.0 5)。在研究过程中还进一步发现,两组患者的白蛋白、每天累积氮平衡等相应指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在手术之后的第8天,研究组患者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研究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4天以后的产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几率都要比对照组患者十分明显的降低,他们的平均住院时间也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者的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减轻肿瘤患者手术之后因为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的炎症反应程度,使患者身体机能的各项免疫功能有效增强,让患者的预后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吴国豪,谈善军[7](2017)在《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指南》文中提出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对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按照当今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关指南,综合我国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并广泛征求本学会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本指南首先系统阐述了肿瘤患者的机体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然后提出了肿瘤临床营养实践中常见的13个问题,给出了33条推荐意见,并进行了系统论述。本指南有助于规范肿瘤临床营养实践,为肿瘤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希望本指南的发布能够为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指导,为提高我国临床营养及肿瘤的综合诊治水平、加强多学科合作贡献力量。
沈健[8](2017)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8 d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公司),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和TR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和IgA水平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和CD4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着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郭志学,王颖,朱娅,姚立宏,马晓勇[9](2017)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8例,按照营养干预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观察组43例(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1 d和营养干预1周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计数(TL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及体重指数(BMI)、握力(GS)、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营养干预1周后,观察组TLC及血清ALB、PRE、TR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重、TSF及GS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S、TSF经营养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整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郭苗苗,袁玲,陈湘玉[10](2014)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护理现状》文中提出从常用的免疫营养制剂、免疫营养物质作用机制及临床免疫营养支持护理方面对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做一综述。提出肠内免疫营养的护理是否与普通肠内营养护理有所区别,这类研究尚未发现,需要通过比较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证实。
二、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免疫营养对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检索策略与文献提取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文献质量评价 |
3.3 统计结果分析 |
3.4 各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汇总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肠内营养制剂 |
1.3 监测指标及相关仪器 |
1.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4.1 纳入标准 |
1.4.2 排除标准 |
1.5 营养支持方式及方法 |
1.5.1 营养支持方式 |
1.5.2 营养支持方法 |
1.6 监测指标 |
1.6.1 细胞免疫指标 |
1.6.2 体液免疫指标 |
1.6.3 营养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胞免疫指标比较结果 |
2.2 体液免疫指标比较结果 |
2.3 营养指标比较结果 |
3 讨论 |
3.1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的影响 |
3.2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的影响 |
3.3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3)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研究目的与意义 |
4.相关概念 |
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工具 |
3.调查方法 |
4.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
5.伦理学原则 |
6.质量控制 |
7.技术路线 |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研究对象的免疫营养支持及临床结局资料 |
3 研究对象的免疫营养支持现状及临床结局的相关分析 |
讨论 |
1 免疫营养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免疫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相关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2 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 |
附录3 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系统分级 |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 |
2.文献检索策略 |
3.文献筛选 |
4.数据提取与整理 |
5.文献质量评价 |
6.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7.统计学方法 |
8.数据处理 |
(三)结果 |
1.检索结果 |
2.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 |
3.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4.合并效应量及异质性分析 |
5.敏感性分析 |
6.发表偏倚评价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5)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时机、安全性及临床应用 |
1.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时机 |
1.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 |
1.3 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
2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特殊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亟待解决问题 |
2.1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
2.2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中的特殊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
2.2.1 谷氨酰胺 |
2.2.2 精氨酸 |
2.2.3 多不饱和脂肪酸 |
2.2.4 膳食纤维 |
2.2.5 核苷酸 |
2.3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治疗中亟待解决问题 |
3 展望 |
(6)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评价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语 |
(8)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检测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血清ALB、PA和TRF水平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清Ig M、Ig G和Ig A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CD3、CD4和CD8细胞比例比较 |
2.4 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2和IL-6水平比较 |
3 讨论 |
(9)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
2.2 2组身体指标测量结果比较 |
3 讨论 |
(10)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护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 |
1.1 临床常用的肠内免疫营养制剂 |
1.2 免疫营养物质的作用机制 |
1.2.1 谷氨酰胺 |
1.2.2 精氨酸 |
1.2.3 鱼油 (n-3脂肪酸) 和ω-3脂肪酸 |
1.2.4 高效免疫蛋粉i26、合生元生态免疫营养剂 |
2 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的护理 |
2.1 术后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的输注通路 |
2.2 肠内免疫营养液输入的管理与护理 |
2.2.1 营养液输入管道的管理 |
2.2.2 营养液输入速度及温度的管理 |
2.3 免疫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2.3.1 腹泻 |
2.3.2 吸入性肺炎 |
3 小结 |
四、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免疫营养对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D]. 魏超新.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D]. 孙金珂.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3)
- [3]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D]. 王慧.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陈强.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J]. 孙金珂,黄权. 系统医学, 2020(04)
- [6]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J]. 吕忠孝. 名医, 2018(09)
- [7]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指南[J]. 吴国豪,谈善军. 中华外科杂志, 2017(11)
- [8]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观察[J]. 沈健. 实用癌症杂志, 2017(03)
- [9]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 郭志学,王颖,朱娅,姚立宏,马晓勇. 河北医药, 2017(03)
- [10]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护理现状[J]. 郭苗苗,袁玲,陈湘玉. 护理研究, 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