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绿化(论文文献综述)
宋柏君[1](2021)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刀阔斧的建设美丽新农村,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与融合,乡村特色旅游和绿色农业成为了时下的热潮。“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乡村道路作为乡村风貌的“骨骼”,是联系乡村内部和外部的重要渠道。提升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是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估乡村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乡村道路景观存在着管理缺失,均质化严重,质量偏低等问题。乡村道路景观是展现乡村文化风貌的前沿展廊,对于当地农民和乡镇政府来说,良好的乡村道路景观能有效促进发展要素向乡村流动,对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生态和谐的乡村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和提升策略研究值得深入探索。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首先辨析了乡村道路景观的相关概念,对道路和景观类型进行梳理,界定本文所研究的乡村道路类型;再分别对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反思我国乡村道路景观现状问题。(2)通过融合景观生态学、视觉设计理论、景观美学、生态网络学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分析归纳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景观功能和设计原则。从线性布局、节点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三个方面探讨不同立境下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加强乡村道路与周边环境的联系。(3)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分析了马鞍山市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发展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博望区具有典型性功能的县乡道的调研研究发现:博望区乡村公路发展中存在视觉景观单薄,植被丰富度低,竖向设计受限,缺乏管理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从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对乡村道路景观进行提升设计,将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成为融于自然,又不失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廊,为乡村发展提供契机。
胡瑶[2](2020)在《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提升设计与分析 ——以合肥市西一环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年,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环境的美化绿化和空气的洁净清新,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城市交通干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骨架,承担着城市主要的交通功能,同时也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展示着城市的特色风貌,因此城市交通干道的绿化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由于我国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设计,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还有很多值得研究探讨分析的内容,因此,对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提升设计进行评价分析和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以合肥市西一环绿化景观提升评价分析为例,开展了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形成以下成果:1.分析出我国城市交通干道绿化设计景观普遍存在的缺乏特色、植物品种过于单一、未与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和未与充分满足交通安全需求等问题。2.分析了城市交通干道的地形地貌、植物景观、构筑物、交通安全保障等绿化景观设计构成要素,提出了各构成要素的设计要点:首先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而采取相对应的设计;其次,在植物与群落的选择与配置中,在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从不同行人的需求出发,分析在不同绿带上的绿化景观设计的不同设计要点;再者,在构筑物的设计中,注意对其实用功能、景观观赏功能、文化功能的发挥;最后,要注重交通保障设施的设计,比如为防止车行道驾驶员产生眩光的中央分隔带防眩设计,为保证驾驶员视线通透的分隔带绿岛设计以及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的设计。3.提出了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设计的策略:主要就是在设计中满足和服务交通功能;在设计中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在设计中注重文脉的挖掘与植入;以人为本丽娘的体现等。4.通过前面的理论与案例分析探讨,对主要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及主要道路绿化景观节点设计等设计内容的提升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行简要研究小结。5.以合肥市西一环绿化景观提升设计为案例,应用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方法的成果,对其进行提升设计以及评价分析,分析其提升前的问题,提升后的优势,以及提出提升后的不足与建议;旨在为今后我国城市交通绿化景观提升设计提供参考。
王军强[3](2020)在《基于关中地域特征的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作建设里程数迅速增加。但作为巨大的地表工程,高速公路在满足交通功能之余,道路景观设计、特别是工程与地域风景的结合设计往往被忽视。目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着同质化的设计模式,缺乏地域人文特色、忽视沿线景观资源、重道路设计轻景观设计等诸多问题。这与我国当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更加注重空间品质的发展理念存在一定差距。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作为串接关中区域多个重要区县的交通廊道,其开通建设,应在需要在满足交通出行的基础需求上,紧扣高品质空间建设和景观环境设计的时代要求,将关中地域的自然特色、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特色元素融入到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将交通规划与景观设计一体化考虑,探索满足新时期居民高品质出行体验及塑造高品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途径,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研究依据“研究背景—基础概念—方法构建—案例实践”的框架思路。首先,通过梳理高速公路廊道景观设计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和技术体系,总结出国际和国内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及聚焦的核心研究观点。其次,通过界定“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等研究概念,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和思路,并总结构建了基于关中区域地域特征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框架。最后,以西安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景观为研究对象,依托分区分段手法建构景观主题设计框架,以高速公路空间划分的线性和节点景观为切入点,结合实践案例论述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两点:其一是构建了基于地域特征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范式;其二是在西咸北环线景观设计实践研究中进行了关中地域特色的高速景观表达手法梳理和呈现,为类似地域特征的项目实践提供理论方法支撑和案例借鉴。
冯慧[4](2020)在《秦岭重要生态功能区路域生态影响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宝汉高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建设是现代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穿越山区的情况日趋增多。由于山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在高速公路选线、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开展科学评估,制订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协调公路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山区公路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秦岭是我国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功能,是国家层面确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同时秦岭山地也是连接我国南北骨干交通的重要咽喉。本研究针对现阶段道路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以宝汉高速西线(坎坪至石门段)作为研究样段,通过资料分析、野外考察、问卷调查、“3S”技术等方法,提出了路域景观生态系统动态模型,明确了路域景观生态系统评价的空间尺度,构建了路域景观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文中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区域视角提出了路域景观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分析框架,设定高速公路路域影响范围按照大-中-小(辐射区-基质区-核心区)三个尺度层次,用以判定不同尺度区域逐层递进的影响效应。以理想路线选择模型为切入点,建立路域景观生态系统理想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因素指标进行评估,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及影响序列,判定不同尺度下的各指标对路域景观生态系统相适宜平衡状态的影响关系,选取关键性指标带入到理想道路路线选择验证实例中,综合评价分析及问题诊断。2.设定路域评价范围,得出交通走廊生态安全区。以宝鸡渭河以南,汉中汉江以北,东以宝鸡市行政区边界及汉中市行政区边界为界,西以勉县、宁强县与汉江交汇点止的区域,作为路域大尺度(辐射区)评价范围。采用30m分辨率的区域生态系统分类数据,应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辐射区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估,明确各类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的等级划分及空间分布特征。从总体上看,辐射区域生态极重要区和极敏感区连片分布,面积9907.93km2,占影响区总面积的54.99%;其次为重要区面积7180.53km2,占影响区总面积的39.85%;一般区集中在平原和河谷一带,面积929.73km2,占影响区总面积的5.16%,说明辐射区整体上属于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在对其贯穿南北连接“宝鸡-汉中”高速公路的生态交通走廊应避开极重要区域,在重要、一般等级区域内进行规划。最终将交通走廊选在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均为重要等级的汉台区-勉县-留坝-凤县一线,所在区域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确定的交通走廊位置适宜。3.在明确高速公路走廊位置的基础上,针对路域生态系统的基质区-核心区评价层次,从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水环境、动植物分布、环境敏感区等生态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区域内交通网、道路服务公众调查、景观现状、景观敏感性、各段路域景观环境等因素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得出高速公路路域内村镇、林带、水库、农田、地表饮用水、动植物通道、沿线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空间分布。根据路线走廊方案,经筛选和调整,选取公路重点区域敏感路段进行比选,结合经济投资分析,选取避让重点生态区域,沿河流走向布设线路,采用桥梁跨越、隧道穿行等的建设模式。制定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明确“避让多桥隧”公路模式设置的合理性。4.针对路域重点区域的重要节点及点位评价分析,提出生态保护优化策略。对节点区域道路景观提出沿线景观恢复对策及景观绿化设计的优化方案。规划设计道路沿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通过美学价值改善其空间功能,合理确定沿线各服务区、停车区,进行构筑物环境区域的美学处理,完成沿线范围布线区域的农田景观、隧道景观、山水林带景观、湿地景观、乡村风景的特殊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案。最后,在道路景观生态管理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本研究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为道路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问题,提出了从公路规划走廊选线、方案比选、重点段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的分析框架和管理对策,为提高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支撑能力,保护原有生态环境,降低人为破坏度,实现路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潘斌[5](2020)在《基于生态理念的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人次逐年增高,促使众多个性化、自由式旅游的兴起,人们希望在出游途中可以感受安全、舒适、畅通、美丽的行车环境以及使用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美丽公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产物,致力于为居民提供绿色优美出行环境的同时实现沿线经济的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在考虑功能性的前提下还应该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和方法,使美丽公路既满足交通运输、行车安全、通行效率等要求,又能与周边环境形成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多元化格局。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及设计方法较为匮乏,如何在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做到既减少对沿路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又满足大众对公路出行环境的美好愿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美丽公路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深度剖析,归纳了当前美丽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进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与有关地方法规,明确了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的相关概念,并运用生态设计理论、可再生设计理论、场所文脉理论、生态美学理论、生态恢复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归纳出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原则,并依据理论及举例具体提出了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策略,即保护与利用设计策略、多样性设计策略、循环再生设计策略、乡土化设计策略与协同恢复设计策略。通过对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总结案例实践中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应以生态选线为前提、线形与环境协调为基础、注重植物多样性配置、建设生态设施及构筑物等设计内容与思路。最后,本文结合上述理论研究结果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引例论证了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包括美丽公路线路选线应注重原生景观的保育,依据不同区段进行生态布设;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应在满足线形自身协调的基础上强调与外部景观环境的生态融合;绿化景观设计应在符合经济、美观的要求上追求文化内涵与形式美感,并注重植物多样性配置;服务设施景观设计以及构筑物景观设计应基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突出地方文化,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等五方面生态设计要点与方法。力图在研究中构建出完整的设计框架,丰富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行的借鉴依据。
吴浩斌[6](2020)在《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要求K市发挥交通区位优势。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体系经过数十年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初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交通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支撑了城市的发展。但着眼未来城市发展愿景,与国际先进大都市道路交通发展水平相比,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和管养维护各环节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短板,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道路是交通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必须是其应有之义。本文以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以公共物品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通过实地访谈调研、统计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分析其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规划建设、管养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公众参与,构建服务型政府;二是加强规划建设、完善设施配套;三是加强养护管理,建立维护激励机制。期望在规范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完善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养维护,以逐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节省资源,并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其它地区的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李振[7](2020)在《探讨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方法》文中提出公路景观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休闲时代的到来,一般的公路景观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公路全域化景观建设的推进,即公路沿线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到100%,植被恢复率达到100%,也对公路路域景观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见,无论是大众的现实需要还是公路整体的景观建设需要都要求我们对现有的公路景观设计思路与方法作出反思。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路域的景观效果,尽量减少公路建设给路域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满足经济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同时又与公路周边景观及环境相融合,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对于美丽公路路域景观,国家和政府顶层设计层面还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标准,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规划设计要素不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没有构建,有关美丽公路路域景观的设计方法亟待完善。本文首先对美丽公路路域景观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对美丽公路路域景观做了尝试性的梳理和探索性的研究;尝试总结出美丽公路路域景观的构成要素;从公路绿化、线性空间、公路构造物、路基工程、沿线建筑和视域景观六个方面探讨美丽公路路域景观的设计方法;总结提炼出路域景观的造景艺术手法;针对山区美丽公路边坡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基于视觉效果的路域景观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实地调查与相关资料查阅等形式构建了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综合环境因子、植物因子、地域文化因子、公路文化因子”共4项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随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制定出美丽公路路域景观的评级办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对国内一般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形成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勇军[8](2020)在《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研究 ——以肥东县白龙镇乡村公路为例》文中指出乡村公路是乡镇的骨架,是提供乡村基本交通功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各种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纽带,同时也是乡村外来人员了解这个乡村并感受该乡村景观风貌与地域文化特色的窗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乡村公路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安全与平稳等基础功能层面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其生态、美观、文化、游憩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乡村公路虽然建设速度飞快,但部分乡村公路未结合乡村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公路绿地景观建设,景观建设的效果不够美观,没有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景观建设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出适合乡村公路植物景观发展的景观设计模式,用来推进我国乡村公路绿地景观的建设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在对相关文献资料研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调研乡镇的公路绿地景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当前乡村公路绿地景观建设的优点与不足。通过资料查阅,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提出影响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因子。考虑到影响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依据公路特点及周边场地用地性质的不同,将乡村公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路-田型公路、路-水型公路、路-林型公路、路-山型公路、路-居型公路和路-厂型公路。结合各类型公路的特点以及相关理论及规范,构建出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模式。以白龙镇区内的宁白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在其景观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并对宁白路内各类型的公路段分别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主要从绿化植物选择、植物种植形式和植物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提升宁白路绿地景观、彰显乡村景观特色,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巫欢[9](2020)在《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报告指出了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高速公路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外缘建筑控制区域内土地普遍没有得到功能性与经济价值并举的综合利用,成本管理作为绿化施工建设的主要核心,对其绿化的景观效果、利润、收益质量都影响较大。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绿化也随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而不断增加,在实用性、美观性等功能性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经济价值也同时需要得到兼顾。本文以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为研究对象,以增加经济性、功能性为研究目标,综合分析现有绿化成本和收益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更好利用土地资源创造可能性。本文的主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希望能实现更有效地管理高速绿化成本,后期提高绿化的经济收益。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绪论、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和收益现状分析、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收益计算模型的构建、案例研究——以江都至广陵改扩建路段为例、江苏高速公路绿化降本增效的对策、总结与展望。本文首先以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现状作为研究起点,发现目前学者们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不足,针对高速公路绿化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很少,提出了进行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分析。其次,文章探讨了相关高速公路的绿化、高速公路绿化成本、高速公路绿化收益的概念、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收益管理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依据江苏高速公路绿化相关法规,进行了江苏高速公路绿化SWOT分析,分析了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与收益的现状,指出了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及收益管理存在:绿化成本范围较狭窄,缺少规范性、绿化成本核算统一难,人员水平低、绿化收益类型较复杂,具体统计难以及绿化收益增值空间小,初始价值低这几方面问题。再次,构建了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江都至广陵改扩建路段为例,具体计算了该路段高速公路绿化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收益,得出了以下结论:高速公路绿化成本追溯到各个阶段、按区域进行划分、各项成本均可以可靠计量、高速公路绿化的直接收益较为可观、高速公路绿化间接收益虽较难计量但影响较大。最后,文章还提出了江苏高速公路绿化降本增效的对策:在绿化成本方面,动态化的核算、增强规范性、对核算内容进行统一、强化财务人员培训。在绿化收益方面,优化选择收益类型、选用合理方法确认收益、增加绿化处事经济价值、提高收益增量空间。从这两个大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郭贝贝[10](2019)在《生态理念下关中地区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及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建设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然而如何进行生态设计,实现公路景观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紧迫而严峻的问题。原因在村公路景观设计存在重建设轻养护、重工程轻规划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生态理念及修复公路沿于:传统农线生态环境目标下,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营建尚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策略与指导方法。因此,本研究基于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现实需求及生态目标,以传统农村公路景观存在问题为导向,以设计方法为切入点,旨在整体把握公路景观与沿线生态环境的自然协调,结合当前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成果,通过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探讨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和具体可操作策略,为日后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论文研究首先通过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公路生态问题及农村公路景观现状的分析,指出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的需求性,强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其次,梳理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理论基础,对平原、山区、滨水旅游路等不同类型进行优秀案例调研,从生态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分析,结合景观三元论、生态设计及低影响开发措施相关理论,提出适用于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的设计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从线状景观布局、功能设施景观、植物绿化景观三方面提出公路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1)线状景观布局强调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原则,应起到充分利用资源和组织协调沿线景观节点的作用。(2)功能设施景观包括交通标识的直接认知性、基础排水的畅通性及连续性,并介绍客土喷播、三维网喷播、框架梁绿化等常用边坡生态防护形式。(3)植物绿化景观梳理绿化交通、环境、景观及生态功能;提出统一、强调、软化、封景、露景、诱景、透景等设计手法;结合景观资源特点,营造开敞、半开敞、封闭景观空间;利用单层、双层、复层等栽植方式构建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最后,依据旬邑至马栏红色旅游路现状反思,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通过上述设计方法对旬马路进行局部提升设计:从设计和养护方面改善排水设施常见问题;结合边坡特征,以客土喷播、框架梁绿化等方法进行边坡防护;利用封、露、诱、透景设计手法,结合生态植草沟、低势绿地等措施进行植物绿化景观提升。
二、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绿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绿化(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辨析 |
1.1.1 景观与景观设计 |
1.1.2 乡村道路 |
1.1.3 乡村道路景观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1.3 乡村道路景观现存问题 |
1.3.1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
1.3.2 配套设施方面 |
1.3.3 植物景观方面 |
1.3.4 管理维护方面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2.3.1 研究内容 |
2.3.2 研究创新点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检索查阅法 |
2.4.2 交叉学科法 |
2.4.3 比较分析法 |
2.4.4 实践检验法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 |
3.1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3.1.2 生态网络理论 |
3.1.3 景观美学理论 |
3.1.4 视觉设计理论 |
3.2 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
3.2.1 硬质景观要素 |
3.2.2 软质景观要素 |
3.2.3 人文景观要素 |
3.3 乡村道路景观功能 |
3.4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
3.4.1 整体性原则 |
3.4.2 以人为本原则 |
3.4.3 景观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
3.4.4 可持续原则 |
3.4.5 生态建设原则 |
3.5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
3.5.1 乡村道路景观的线性布局 |
3.5.2 乡村道路景观节点设计 |
3.5.3 乡村道路景观植物营造 |
第四章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
4.1 项目概况 |
4.1.1 区位概况 |
4.1.2 规划范围 |
4.2 现状概况 |
4.2.1 澄湖路现状概况 |
4.2.2 薛向路现状概况 |
4.2.3 长裕路现状概况 |
4.2.4 护林路现状概况 |
4.2.5 石臼湖路现状概况 |
4.2.6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特征及现状总结 |
4.3 设计目标及原则 |
4.3.1 设计目标 |
4.3.2 设计原则 |
4.4 澄湖路(X008)道路景观设计 |
4.4.1 规划范围 |
4.4.2 设计策略 |
4.5 典型性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
4.5.1 薛向路(山地道路)景观设计 |
4.5.2 长裕路(产业连接道路)景观设计 |
4.5.3 护林路(生态防护道路)景观设计 |
4.5.4 石臼湖路(旅游风景道路)景观设计 |
4.6 道路节点景观设计 |
4.6.1 节点一——梅落缤纷 |
4.6.2 节点二——湖光山色 |
4.6.3 节点三——林舒风清 |
4.7 乡村道路景观网络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提升设计与分析 ——以合肥市西一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 |
1.1.1 城市交通干道 |
1.1.2 景观及绿化景观 |
1.1.3 景观大道 |
1.2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概况 |
1.2.1 国外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
1.2.2 国内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
2 引言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2.1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 |
2.2.2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设计要素的研究 |
2.2.3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设计策略 |
2.2.4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的设计内容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3.1 研究方法 |
2.3.2 技术路线 |
3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 |
3.1 缺乏特色 |
3.2 植物品种过于单一 |
3.3 未与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 |
3.4 未与充分满足交通安全需求 |
4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设计要素研究 |
4.1 地形地貌 |
4.2 植物景观 |
4.2.1 植物景观概念 |
4.2.2 植物景观设计 |
4.3 构筑物 |
4.3.1 构筑物具有多种实用功能 |
4.3.2 构筑物提高景观整体观赏性 |
4.3.3 构筑物彰显城市地域文化特色 |
4.4 交通安全保障 |
4.4.1 中央分隔带防眩设计 |
4.4.2 分隔带岛头设计 |
4.4.3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设计 |
5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大道绿化景观设计的策略 |
5.1 满足和服务交通功能 |
5.1.1 基于交通功能的植株高度设计 |
5.1.2 基于交通功能的植物选择 |
5.1.3 基于交通功能的植株间距设计 |
5.2 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 |
5.2.1 乡土树种为主,引进驯化良好的外来树种 |
5.2.2 选择适应力强、观赏效果好的外来树种 |
5.3 文脉的挖掘和植入 |
5.3.1 文脉的植入思路 |
5.3.2 文脉具体营造方法 |
5.4 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
5.4.1 人行道步行者需求 |
5.4.2 非机动车道行者需求 |
5.4.3 机动车道行者需求 |
6 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的设计内容 |
6.1 行道树绿带绿化景观设计 |
6.1.1 行道树的选择 |
6.1.2 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
6.1.3 行道树设计中注意事项 |
6.2 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 |
6.2.1 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 |
6.2.2 机非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 |
6.3 路侧绿带绿化景观设计 |
6.3.1 路侧绿带设计中注意事项 |
6.4 道路交叉口节点绿化景观设计 |
6.4.1 道路交叉口节点设计中注意事项 |
6.5 垂直空间绿化景观设计 |
6.5.1 护栏和墙体绿化景观设计 |
6.5.2 人行天桥绿化景观设计 |
7 案例分析——合肥市西一环绿化景观设计 |
7.1 基地概况 |
7.1.1 区位分析 |
7.1.2 自然环境概况 |
7.1.3 绿化景观提升前概况 |
7.2 提升设计原则 |
7.2.1 以人为本 |
7.2.2 以绿为主 |
7.2.3 因地制宜 |
7.2.4 畅通安全 |
7.2.5 崇尚自然 |
7.3 提升后设计概况 |
7.3.1 分隔带 |
7.3.2 主要道路交叉口 |
7.3.3 人行天桥 |
7.4 提升后植物分析 |
7.4.1 提升后主干道植物分析 |
7.4.2 提升后道路节点植物分析 |
7.5 提升后评价 |
7.5.1 文脉植入不足 |
7.5.2 常绿乔木与花灌木种类不足 |
8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提升前植物配置表 |
附录B 提升后植物配置表 |
附录C 提升后植物群落结构设计表 |
作者简介 |
(3)基于关中地域特征的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研究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1.5.2 国内研究综述 |
1.6 .本章小结 |
2 基础概念及理论方法研究 |
2.1 基础概念研究 |
2.1.1 高速公路景观概念及特征 |
2.1.2 地域特征概念及特征 |
2.1.3 关中概念界定及特征 |
2.1.4 地域特征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关系 |
2.1.5 高速公路景观与人的视觉心理的关系 |
2.2 设计理论研究 |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2.2.2 环境心理学理论 |
2.2.3 文化景观理论 |
2.2.4 景观美学理论 |
2.3 设计手法研究 |
2.3.1 借景障景——大地景观的借用与视觉引导 |
2.3.2 对比与融合——塑造特色线性视觉感知景观 |
2.3.3 提炼与抽象——地域文化素材的选取与运用 |
2.4 设计内容与要点 |
2.4.1 高速公路线性景观规划设计 |
2.4.2 高速公路景观节点设计 |
2.5 相关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
2.5.1 彰显地域生态景观的公路景观案例 |
2.5.2 凸显地域文化景观的公路景观案例 |
2.6 本章小结 |
3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地域特征及设计策略研究 |
3.1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景观建设概况 |
3.1.1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概况 |
3.1.2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现状景观问题 |
3.2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沿线地域性资源分析 |
3.2.1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
3.2.2 沿线人文历史资源 |
3.2.3 基于区段大地景观的区段景观主题提取 |
3.3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策略 |
3.3.1 维护关中原生地域生态,完整的展示地域自然美景 |
3.3.2 凸显关中人文主题景观,最大化彰显地域文化要素 |
3.3.3 注重地域景象感知体验,多元设计表达人性化关怀 |
3.4 本章小结 |
4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实证研究 |
4.1 设计目标及理念 |
4.1.1 “发展现代交通、营造地域特色景观廊道”的设计目标 |
4.1.2 整体考虑景观要素,以地域适宜为核心理念 |
4.1.3 创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
4.2 地域景观元素的分区分段运用与营造 |
4.2.1 生态农业景观区 |
4.2.2 都市景观区 |
4.2.3 历史遗址景观区 |
4.3 线性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表达 |
4.3.1 路侧绿化设计 |
4.3.2 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 |
4.4 重要景观节点设计 |
4.4.1 立交节点 |
4.4.2 收费站节点 |
4.4.3 服务区节点 |
4.5 景观绿化种植选择及植被养护 |
4.5.1 绿化植被选择原则 |
4.5.2 西咸北环线绿化植被选择 |
4.5.3 绿化植被实施方案 |
5 结论 |
5.1 研究的核心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秦岭重要生态功能区路域生态影响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宝汉高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1.3 道路生态系统的发展 |
1.3.1 道路生态系统的发展历程 |
1.3.2 道路生态系统的建设应用 |
1.3.3 道路生态系统应用效应比较 |
1.4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
2.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2.1 研究方法 |
2.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案例选择与概况 |
2.3.1 案例选择 |
2.3.2 案例概况 |
2.4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案 |
2.4.1 数据采集 |
2.4.2 研究方案 |
第三章 路域景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3.1 理论概念与研究框架 |
3.1.1 理论概念 |
3.1.2 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分析框架 |
3.2 路域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
3.2.1 结构组成 |
3.2.2 功能分析 |
3.3 路域景观生态系统的理想道路模型构建 |
3.3.1 路域景观生态系统区域界定的提出 |
3.3.2 辐射区—基质区—核心区协调关系 |
3.3.3 理想高速公路选线模型设想 |
3.4 路域景观生态系统评价方法 |
3.4.1 评价目的和任务 |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3 评价方法选择 |
3.4.4 评价权重确定及结果应用 |
第四章 路域生态环境背景条件综合评估 |
4.1 自然生态环境基础 |
4.2 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
4.3 路域辐射区评价范围划定 |
4.4 辐射区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分析 |
4.4.1 水源涵养 |
4.4.2 土壤保持 |
4.4.3 生物多样性 |
4.4.4 水土流失敏感性 |
4.5 交通走廊位置的确定 |
第五章 宝汉高速路域景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
5.1 基质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
5.1.1 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等级评价 |
5.1.2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
5.1.3 植被与植物资源 |
5.1.4 土地利用现状 |
5.1.5 土壤侵蚀现状 |
5.1.6 野生动物资源 |
5.1.7 路域湿地及风景区现状 |
5.2 基质区水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
5.2.1 地表水环境现状分析及评价 |
5.2.2 施工期、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
5.3 基质区景观环境分析及评价 |
5.3.1 景观环境现状调查与敏感性评价 |
5.3.2 施工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
5.3.3 营运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
5.3.4 景观影响评价小结 |
5.4 核心区交通通达度评价分析 |
5.4.1 调查综述 |
5.4.2 目的与内容 |
5.4.3 交通量观测 |
5.4.4 出行分布与特性 |
5.4.5 交通量预测 |
5.4.6 车型比例预测 |
5.4.7 高速公路结构及规模设计 |
5.5 路域主要控制因素问题诊断 |
5.5.1 交通运输网现状及规划对路线方案布设的影响 |
5.5.2 秦岭生态功能区影响分析 |
5.5.3 环境保护的要求 |
5.5.4 农村出行阻隔影响分析 |
5.5.5 对沿线文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
5.6 路域重要节点理想线路确定 |
5.6.1 留坝至汉中段路线方案介绍 |
5.6.2 留坝至汉中段工程方案比选 |
5.6.3 留坝至汉中段路线走廊方案综合比较 |
5.6.4 生态环境优化方案比选 |
5.6.5 褒河梯级水库(规划)路段局部方案研究比选 |
5.6.6 汉中石门水库路段局部方案研究比选 |
5.7 理想线路方案选择 |
第六章 宝汉高速路域景观生态系统重点区优化策略 |
6.1 路域景观生态系统总体优化策略分析 |
6.2 路域重点点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策略 |
6.2.1 水库区影响及保护 |
6.2.2 桥隧构筑物影响及保护 |
6.2.3 服务管理区影响及保护 |
6.2.4 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响及保护 |
6.2.5 天然林、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资源影响及保护 |
6.3 路域敏感区景观规划设计提升策略 |
6.3.1 路域景观规划 |
6.3.2 路域景观绿化设计提升 |
6.3.3 路域景观旅游规划提升 |
6.4 路域景观生态管理措施与建议 |
6.4.1 公路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
6.4.2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生态理念的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需求 |
1.1.2 政策引导 |
1.1.3 当前美丽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综述 |
1.3 基本概念解析 |
1.3.1 公路景观 |
1.3.2 美丽公路 |
1.3.3 生态设计 |
1.3.4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与传统公路景观设计的区别 |
2 引言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意义 |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框架 |
2.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2.5 本章小结 |
3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研究 |
3.1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1 生态设计理论 |
3.1.2 可再生设计理论 |
3.1.3 场所·文脉理论 |
3.1.4 生态恢复理论 |
3.1.5 生态美学理论 |
3.2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
3.2.1 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 |
3.2.2 多样性原则 |
3.2.3 4R原则 |
3.2.4 地域性原则 |
3.2.5 协同恢复原则 |
3.2.6 生态美原则 |
3.3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
3.3.1 保护与利用设计策略 |
3.3.2 多样性设计策略 |
3.3.3 循环再生设计策略 |
3.3.4 乡土化设计策略 |
3.3.5 协同恢复设计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实践研究 |
4.1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 |
4.1.1 项目概述 |
4.1.2 项目分析 |
4.1.3 项目总结 |
4.2 云南怒江美丽公路 |
4.2.1 项目概述 |
4.2.2 项目分析 |
4.2.3 项目总结 |
4.3 巢湖S105省道北外环——柘皋河桥段 |
4.3.1 项目概述 |
4.3.2 项目分析 |
4.3.3 项目总结 |
4.4 芜湖G329六郎段特色公路 |
4.4.1 项目概况 |
4.4.2 项目分析 |
4.4.3 项目总结 |
4.5 环巢湖大道 |
4.5.1 项目概述 |
4.5.2 项目分析 |
4.5.3 项目总结 |
4.6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思路 |
4.6.1 以生态选线为前提 |
4.6.2 线形与环境协调为基础 |
4.6.3 注重植物多样性配置 |
4.6.4 建设生态设施与构筑物 |
4.7 本章小结 |
5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 |
5.1 美丽公路线路选线 |
5.1.1 选线思路 |
5.1.2 不同区段布线 |
5.1.3 原生景观的保育 |
5.2 美丽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 |
5.2.1 公路线形自身元素的协调 |
5.2.2 线形与地形的协调 |
5.2.3 线形与植被的协调 |
5.3 美丽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
5.3.1 绿化景观设计要点 |
5.3.2 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
5.3.3 边坡绿化设计 |
5.3.4 路侧绿化设计 |
5.4 美丽公路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
5.4.1 服务设施景观设计要点 |
5.4.2 驿站 |
5.4.3 观景台 |
5.4.4 景观标识 |
5.5 美丽公路构筑物景观设计 |
5.5.1 构筑物景观设计要点 |
5.5.2 边坡挡墙 |
5.5.3 排水边沟 |
5.5.4 隧道口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深度访谈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道路交通 |
2.1.2 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 |
2.1.3 公共利益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3.1 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基本情况 |
3.2 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衔接不畅 |
3.2.2 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配套不善 |
3.2.3 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有待改善 |
第4章 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管理理念有缺陷 |
4.2 管理体制有差异 |
4.3 规划建设有偏差 |
4.4 管理维护有缺失 |
第5章 完善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公众参与,构建服务型政府 |
5.1.1 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服务行政 |
5.1.2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约束机制 |
5.2 构建公路与城市道路一体化交通管理格局 |
5.2.1 模式衔接和理念融合 |
5.2.2 机构协调和规划整合 |
5.3 加强规划建设,完善设施配套 |
5.3.1 加强规划制衡 |
5.3.2 构建综合交通服务系统 |
5.3.3 完善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5.4 加强管理维护,建立维护激励机制 |
5.4.1 完善管理维护体制 |
5.4.2 建立维护激励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7)探讨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存在的不足之处 |
1.3 相关概念解析 |
1.3.1 公路 |
1.3.2 美丽公路 |
1.3.3 路域景观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3.1 研究方法 |
2.3.2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概述 |
3.1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3.1.2 景观美学理论 |
3.1.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3.2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
3.2.1 地理环境 |
3.2.2 人文社会 |
3.2.3 经济因素 |
3.3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的原则 |
3.3.1 功能性原则 |
3.3.2 整体性原则 |
3.3.3 地域性原则 |
3.3.4 可持续原则 |
3.3.5 公众参与原则 |
3.4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构成要素 |
3.4.1 路域核心区景观 |
3.4.2 路域影响区景观 |
3.4.3 路域辐射区景观 |
第四章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策略 |
4.1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造景处理手法 |
4.1.1 借景与障景 |
4.1.3 引导与示意 |
4.2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要素的设计 |
4.2.1 绿化景观 |
4.2.2 线形空间景观 |
4.2.3 美丽公路构造物景观 |
4.2.4 建筑景观 |
4.3 美丽公路视域景观设计 |
4.3.1 优质景观的借景方法 |
4.3.2 劣质景观的障景方法 |
4.3.3 借景点的布置 |
4.3.4 美丽公路路域边坡设计 |
4.4 视觉效果相关的路域景观设计 |
4.4.1 动态视觉景观设计 |
4.4.2 美丽公路景观尺度设计 |
第五章 美丽公路案例分析 |
5.1 徽州古城至呈坎景区美丽公路案例分析 |
5.1.1 项目背景 |
5.1.2 项目概况 |
5.1.3 项目路域景观分析 |
5.2 黄山区X042美丽公路案例分析 |
5.2.1 项目背景 |
5.2.2 项目概况 |
5.2.3 设计分析 |
第六章 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评价方法 |
6.1 评价理论 |
6.2 评价方法 |
6.3 评价标准 |
6.3.1 评价标准的选择原则 |
6.3.2 评价标准和权重的确定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研究 ——以肥东县白龙镇乡村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景观生态学 |
2.2 道路美学理论 |
2.3 色彩心理学 |
2.4 环境心理学 |
第三章 白龙镇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调查 |
3.1 调查范围 |
3.2 调查目的 |
3.3 调查内容 |
3.4 白龙镇乡村公路植物景观现状 |
3.4.1 肖蒋路植物景观现状 |
3.4.2 团沈路植物景观现状 |
3.4.3 青埠路植物景观现状 |
3.5 白龙镇实地调查归纳与总结 |
3.5.1 现状公路植物景观的优点 |
3.5.2 现状公路植物景观的不足 |
第四章 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
4.1 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因子 |
4.1.1 乡村公路外部影响因子 |
4.1.2 乡村公路内部影响因子 |
4.2 乡村公路的分类标准 |
4.2.1 分类标准确定的依据 |
4.2.2 分类标准的确定 |
4.3 乡村公路的分类 |
4.3.1 路-田型公路 |
4.3.2 路-水型公路 |
4.3.3 路-林型公路 |
4.3.4 路-山型公路 |
4.3.5 路-居型公路 |
4.3.6 路-厂型公路 |
4.4 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构建 |
4.4.1 植物景观设计模式构建的依据 |
4.4.2 植物景观设计模式构建的原则 |
4.4.3 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构建 |
第五章 肥东白龙镇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 |
5.1 项目背景及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地理环境 |
5.1.3 文化资源 |
5.2 白龙镇乡村公路植物规划 |
5.2.1 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 |
5.2.2 绿化树种选择的标准 |
5.2.3 可供白龙镇选择的公路绿化树种 |
5.3 宁白路景观规划设计 |
5.3.1 场地特征 |
5.3.2 规划定位 |
5.3.3 设计目标 |
5.3.4 设计原则 |
5.3.5 公路植物景观详细设计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1.2.1 高速公路绿化研究现状 |
1.2.2 高速公路绿化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
1.2.3 评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高速公路绿化 |
2.1.2 高速公路绿化成本 |
2.1.3 高速公路绿化收益 |
2.2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
2.2.1 定义及内容 |
2.2.2 理论特点 |
2.3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
2.3.1 定义及内容 |
2.3.2 理论特点 |
2.4 收益管理理论 |
2.4.1 定义及内容 |
2.4.2 理论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和收益现状分析 |
3.1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相关法规 |
3.1.1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的招标依据 |
3.1.2 江苏高速绿化建设的主要规定 |
3.2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SWOT分析 |
3.2.1 正面生态效益分析 |
3.2.2 负面生态效益分析 |
3.2.3 经济效益分析 |
3.2.4 生态威胁分析 |
3.3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与收益现状分析 |
3.3.1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现状分析 |
3.3.2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收益现状分析 |
3.4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成本及收益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绿化成本范围较狭窄,缺少规范性 |
3.4.2 绿化成本核算统一难,人员水平低 |
3.4.3 绿化收益类型较复杂,具体统计难 |
3.4.4 绿化收益增值空间小,初始价值低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计算模型的构建 |
4.1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构建 |
4.1.1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确认 |
4.1.2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设计 |
4.2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收益计算模型构建 |
4.2.1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收益的确认 |
4.2.2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收益计算模型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研究——以江都至广陵改扩建路段为例 |
5.1 江都至广陵改扩建路段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 |
5.1.1 江都至广陵高速改扩建工程概况 |
5.1.2 江都至广陵高速改扩建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 |
5.2 江都至广陵改扩建路段绿化收益的计算 |
5.2.1 江都至广陵高速改扩建绿化的直接经济收益 |
5.2.2 江都至广陵高速改扩建绿化的间接经济收益 |
5.3 江都至广陵段改扩建路段成本与收益分析结论 |
5.3.1 江都至广陵高速改扩建路段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结论 |
5.3.2 江都至广陵高速改扩建路段绿化全生命周期收益的结论 |
5.3.3 江都至广陵段高速改扩建路段绿化的推广应用价值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江苏高速公路绿化降本增效的对策 |
6.1 绿化成本动态化核算,增强规范性 |
6.1.1 增强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的思想 |
6.1.2 强化绿化成本核算规范性 |
6.2 统一绿化成本核算,强化财务人员培训 |
6.2.1 统一绿化成本核算 |
6.2.2 强化财务人员培训 |
6.3 优选绿化收益类型,选用合理方法确认收益 |
6.3.1 优选绿化收益类型 |
6.3.2 选用合理方法确认收益 |
6.4 增加绿化初始价值,提高收益增量 |
6.4.1 增加绿化初始经济价值 |
6.4.2 提高绿化收益增量空间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绿化成本要进行全过程控制 |
7.1.2 绿化成本管理进行成本动因分析 |
7.1.3 绿化收益有待进一步开发 |
7.2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7.2.1 研究局限 |
7.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生态理念下关中地区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四好农村路”建设 |
1.1.2 乡村旅游发展 |
1.1.3 农村公路生态影响 |
1.1.4 农村公路景观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理论基础研究 |
2.1 旅游型农村公路相关概念 |
2.1.1 农村公路 |
2.1.2 旅游型农村公路 |
2.2 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相关概念 |
2.2.1 景观 |
2.2.2 公路景观 |
2.2.3 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 |
2.3 生态理念相关概述 |
2.3.1 生态设计 |
2.3.2 低影响开发 |
2.3.3 景观三元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中地区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优秀案例分析 |
3.1 调研安排 |
3.1.1 调研对象 |
3.1.2 调研概况 |
3.1.3 调研内容及目的 |
3.2 调研结果分析 |
3.2.1 平原旅游路景观 |
3.2.2 山区旅游路景观 |
3.2.3 滨水旅游路景观 |
3.3 调研结论 |
3.3.1 景观特色 |
3.3.2 景观不足及建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态理念下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
4.1 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要点 |
4.1.1 设计目的 |
4.1.2 设计原则 |
4.1.3 设计内容 |
4.2 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
4.2.1 线状景观布局 |
4.2.2 功能设施景观 |
4.2.3 植物绿化景观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验证—旬邑至马栏红色旅游公路景观提升设计 |
5.1 旬邑县概况 |
5.1.1 地理环境 |
5.1.2 自然资源 |
5.1.3 旅游资源 |
5.1.4 交通现状 |
5.2 项目概述 |
5.2.1 区位分析 |
5.2.2 设计指标 |
5.2.3 现状反思 |
5.3 提升内容及目标 |
5.3.1 提升目标 |
5.3.2 提升流程 |
5.3.3 提升内容 |
5.4 景观提升设计 |
5.4.1 线状景观布局 |
5.4.2 功能设施景观 |
5.4.3 植物绿化景观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问题总结 |
6.1.2 设计方法 |
6.1.3 局部提升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绿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D]. 宋柏君.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2]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提升设计与分析 ——以合肥市西一环为例[D]. 胡瑶.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6)
- [3]基于关中地域特征的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 王军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秦岭重要生态功能区路域生态影响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宝汉高速为例[D]. 冯慧. 西北大学, 2020
- [5]基于生态理念的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D]. 潘斌.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6]K市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研究[D]. 吴浩斌. 苏州大学, 2020(03)
- [7]探讨美丽公路路域景观设计方法[D]. 李振.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8]乡村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研究 ——以肥东县白龙镇乡村公路为例[D]. 张勇军.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9]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分析[D]. 巫欢.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10]生态理念下关中地区旅游型农村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 郭贝贝. 长安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