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县祥,廖世杰,李波香,李崇,黄乾,林成森,刘云,陆荣斌,丁晓飞[1](2022)在《Perthes病不同种属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Perthes病发病较为隐蔽,早期易漏诊,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动物模型是研究Perthes病发病机制、进行体内实验的重要工具。目的: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按不同种属动物进行分类对Perthes病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Perthes病体内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rthes、动物、动物模型、Perthes disease、Animal model、animal"为检索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1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建立Perthes病动物模型主要的种属动物有仔猪、大鼠、小鼠、幼兔、幼犬和幼羊,仔猪、大鼠、幼兔、幼犬和幼羊是在股骨近端造模的,而小鼠在股骨远端造模。(2)目前为止,仔猪是造Perthes病模型所用最多的动物,股骨颈环扎法对仔猪进行建模最为成熟;大鼠骨骺生长板终身存在,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原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特点;(3)小鼠有利于基因操作的优点,小鼠在基础研究中很有应用前景;幼兔体型适中、股骨头大小适中,易于观察和取材;(4)幼犬体积较大,方便做局部操作研究,但较难圈养且价格较贵;(5)幼羊造模的影像学改变与Perthes病并不相似。(6)目前综合而言,具体选哪种动物及方法构建Perthes病动物模型,需根据学者的实验条件及实验目的来选择,而股骨颈环扎法对仔猪进行建模的方法最为成熟,因此用仔猪建立Perthes病模型的建模效果最佳。
黄泽青[2](2021)在《活骨方治疗对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活骨方是基于“从脾论治股骨头坏死”理论创立,针对股骨头坏死的中药复方。它来源于骨伤科经典理论与长期临床实践,其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已获得反复验证。前期临床研究肯定了活骨方在改善躯体功能、降低股骨头塌陷率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评估。骨修复是直接影响股骨头坏死远期临床结局的重要过程。前期研究显示活骨方具有降低空骨陷窝率、促进成骨等促进骨修复作用,但活骨方促进骨修复的临床过程需要进一步探索。实际上,骨修复临床过程缺乏可供客观测量、连续比较的分析方法。股骨头CT图像存储大量生物学信息,坏死股骨头内部除骨成分信息,还保留了在早前研究未获重视的软组织性质成分信息,包括骨髓和伴随骨修复发生的其他组织成分。这些信息是基于影像学标志物理念,探索分析方法从而揭示活骨方促进骨修复临床过程的研究入手点。目的1基于活骨方治疗SARS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实践,评估活骨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长期临床结局,为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提供远期疗效证据。2根据CT影像重建坏死股骨头模型,基于图像的Hounsfield Unit(HU)信息分析股骨头骨结构成分,并纳入病程时间维度,探讨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自然演变规律,为下一步研究活骨方对骨修复的作用过程提供方法和基线参考。3应用基于CT影像的股骨头骨结构分析方法,连续密切观察活骨方治疗后的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变化,以明确中医药对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作用规律,揭示其对骨修复的干预临床过程。方法第一部分活骨方治疗SARS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随访本研究纳入了在2003年因SARS感染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随后因股骨头坏死在我院接受活骨方治疗的3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52±8.26岁,均为双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66髋)。根据ARCO分期,10髋属于ARCO Ⅰ期,43髋属于ARCO Ⅱ期,9髋属于ARCO Ⅲ期,4髋属于ARCOⅣ期。所有病例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活骨方口服治疗。对以上病例每年随访,至2019年11月。末次随访采用临床面对面访谈配合电子问卷、影像学检查。主要结局指标为全髋关节置换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股骨头坏死核心指标集的行走功能指数、股骨头塌陷率、Kellgren-Lawrence骨关节炎分级(K-L分级)。第二部分基于CT分析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及塌陷风险动态演变规律选择2014年至2019年期间仅接受了影像学随访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50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12±10.14岁。每个髋关节均获得了间隔为12月的两次CT资料(DCM格式文件)。根据第1次CT资料,29髋为ARCO Ⅱ期,21髋为ARCO ⅢA期,改良Kerboul角平均为285.24±36.40°。根据第2次CT资料判断1年内是否发生影像学进展(新发生塌陷或塌陷程度加重)。另外,选择5个正常髋关节作为正常对照。基于第1次CT资料,应用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 Medical 21.0重建了 50个坏死股骨头模型。基于原始图像的HU组织信息,根据密质骨、软组织的HU阈值差异,在各模型上进行机器分离,重建出股骨头硬化骨、股骨头软组织模型,观察、测量各成分体积。基于组织HU数据可实现组织密度计算,在3-matic Medical 13.0软件对股骨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经由材质赋值步骤计算股骨头骨密度。纳入各髋症状出现至第1次CT检查为止的病程时间,分析硬化骨体积、软组织体积、骨密度随病程时间的直线回归关系。另外,采用Logistic分析探索了以上骨结构成分指标与影像学进展的相关性,并经由ROC曲线分析评估骨结构指标预测影像学进展的效果。第三部分活骨方治疗股骨头坏死对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动态影响选择2016年至2019年接受活骨方治疗后获得规律密切随访的股骨头坏死病例,根据治疗后的12月内是否发生影像学进展,分为稳定组20髋(未发生塌陷或塌陷程度不加重),进展组20髋(新发生塌陷或塌陷程度加重)。根据治疗前CT图像,24髋属于ARCO Ⅱ期,16髋属于ARCO ⅢA期;改良Kerboul角平均为287.11±24.70°。所有病例均获得间隔为4个月的4次原始CT文件(DCM格式文件),即连续密切随访共12个月。基于CT影像,应用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 Medical 21.0,共计重建160个股骨头坏死模型。基于密质骨、软组织的HU阈值差异,在各模型上分别机器分离出股骨头硬化骨、股骨头软组织模型,观察测量体积。在3-matic Medical 13.0软件对股骨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经由材质赋值步骤测量股骨头骨密度。基于连续时点测量数据分析两组病例在硬化骨体积、软组织体积、骨密度的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采用Logistic分析探索了治疗早期出现的骨结构指标变化与影像学进展的相关性,并经由ROC曲线分析评估上述指标预测治疗后影像学进展的效果。结果第一部分活骨方治疗SARS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随访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14.88±2.25年。末次随访时,5髋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率7.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髋关节生存时间估计平均15年以上,其中Log rank检验发现ARCO Ⅳ期髋关节生存期显着短于其他各期(P<0.05);在治疗前未塌陷的53髋有14髋发生股骨头塌陷,塌陷率26.41%;在全部66髋有38髋发展为(K-L 2级以上)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发生率57.57%。在28例未接受关节置换患者,他们的HHS平均为63.89±10.30分。将HHS评价项目裂为疼痛指数(总分44分)、躯体功能指数(总分56分)具体分析。本组病例疼痛指数平均为24.29±8.35分,对应处于45%的疼痛程度(按视觉模拟评分法)。躯体功能指数平均为39.61±5.59分,对应保留了 70%的躯体功能,疼痛是本组病例HHS分数丢失的重要因素。Kendall’s tab相关性分析未发现疼痛指数分级与K-L分级存在相关性(P>0.05)。第二部分基于CT分析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及塌陷风险动态演变规律形态学直观比较,正常股骨头的骨结构成分主要为松质骨和骨髓(呈现软组织性质),而坏死股骨头存在以下特征:①病灶常常为硬化骨、松质骨、软组织性质成分的混杂结构;②硬化骨成分的出现为重要的疾病鉴别特征,且倾向于形成病灶边界,但硬化骨形态(含边界)为断裂且非规则分布;③软组织成分减少,软组织改变累及病灶外。纳入病程时间维度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发现病程时间分别与硬化骨体积、软组织体积、骨密度具有直线回归关系(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126.424、-144.674、0.005,提示随病程时间延长,硬化骨成分越多、骨密度越高、软组织成分越少;但同时观察到硬化骨体积、软组织体积、骨密度三者的R2值分别为0.441、0.088、0.199,R2值较为有限,提示骨结构演变不只受病程时间因素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硬化骨体积、骨密度共同成为影像学进展的显着相关因素(P<0.05)。骨密度的增加,伴随着塌陷风险降低(OR<0.001)。经股骨头骨密度与硬化骨体积相结合的Logistic回归方程式计算塌陷指数,具有预测影像学进展的价值(A UC=0.765,P<0.05)。第三部分活骨方治疗股骨头坏死对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动态影响形态学直观比较,两组股骨头内均出现了以硬化骨成分为特征的显着改变。在稳定组,各随访时点的股骨头轮廓线保持匀整,且硬化骨体积呈动态增长趋势。在进展组,各时点的股骨头轮廓线逐渐变为紊乱扭曲,硬化骨体积大体仍呈动态增长。本研究基于直观印象进行了定量比较。据160个坏死股骨头模型的总体分析,每时点的硬化骨体积总是较相邻的末次时点增大(P<0.05)。活骨方治疗后,相比进展组,稳定组在连续3个时点获得更高的骨密度(P<0.05)。在0-4月时段、4~8月时段、0~12月时段,两组病例的硬化骨增长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8~12月时段数据趋向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68),即活骨方治疗后的12月时间内,稳定组病例的单位时间硬化骨增长量总是超过进展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早期出现的骨结构成分变化,包括0~4月硬化骨体积增长率及第4月时点的骨密度,与影像学进展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OR值分别为0.088、<0.001,提示两者为影像学进展的保护因素。经由上述骨结构演变指标相结合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塌陷指数,具有影像学进展预测价值(A UC=0.850,P<0.05)。结论1活骨方治疗SARS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肯定,活骨方具有预防股骨头塌陷、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保持躯体功能作用。2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存在随病程时间延长而动态演变的规律,此过程伴随着股骨头塌陷风险的动态变化。3对骨结构演变的动态精准观察揭示了活骨方促进骨修复的作用过程,该过程与避免塌陷进展密切相关。
郭雪峰[3](2021)在《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直观量化依据;2.基于网络药理学从分子水平探究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具体药理作用机制;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补正续骨丸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收治的78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限为2018年09月至2019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要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口服,观察组给予补正续骨丸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髋关节影像学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应用BATMAN-TCM分析工具检索补正续骨丸的活性化合物与预测靶点,选择Dig See数据库、OMIM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靶点进行预测,利用Draw Venn Diagram筛选得到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核心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靶点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1构建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化合物—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补正续骨丸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疗效机制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2只。通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脂多糖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二次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对照组0.9mg/kg阿仑膦酸钠片混悬液每日一次灌胃,中药低剂量组0.045g/kg补正续骨丸混悬液每日二次灌胃,中药中剂量组0.09g/kg补正续骨丸每日二次灌胃,中药高剂量组0.18g/kg补正续骨丸混悬液每日二次灌胃,连续灌胃12周后采集大鼠血清并取出双侧股骨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1.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ARCO分期、患病部位等方面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与临床特征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79.49%(31/39)明显高于对照组[56.41%(2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评分的上升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于VAS评分的下降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髋关节影像学指标结果有效率达84.62%(33/39)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56%(1/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7.69%(3/3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通过BATMAN-TCM分析工具检索得到补正续骨丸活性化合物75种,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548个;通过检索Dig See、OMIM、Gene Cards 3个疾病靶点数据库,最终纳入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相关靶点427个。利用Draw Venn Diagram将548个补正续骨丸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与427个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并将其上传至STRING数据库以构建PPI网络,最终筛选到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30个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构建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化合物—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可知,21个核心靶点能与不少于两个活性化合物相连接,41个活性化合物能与不少于两个核心靶点相连接。利用DAVID 6.8对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30个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可知功能途径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脂质反应、类固醇激素反应、细胞增殖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内膜系统、线粒体、细胞器等方面。利用DAVID 6.8对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30个核心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可知通路途径主要涉及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TGF-β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方面。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补正续骨丸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疗效机制研究各组大鼠股骨头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空白组可见骨小梁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排列规则,且骨小梁内空骨陷窝出现较少,软骨层较为坚厚,脂肪空泡较为少见;模型组可见骨小梁结构出现明显稀疏变细、排列极为散乱、连续性中断,且部分骨小梁出现坏死,骨小梁内出现大量空骨陷窝,软骨层较为薄弱,脂肪细胞数量形态明显增多增大或者相互融合后形成大片的脂肪空泡;西药对照组可见骨小梁结构稍显变细,排列尚为规则,偶有中断发生,骨小梁内出现空骨陷窝,软骨层相对较为坚厚,脂肪细胞存在堆积现象,脂肪空泡较为多见;中药低剂量组可见骨小梁结构略变细、排列较为散乱、部分中断,骨小梁内可见空骨陷窝增多,软骨层较为薄弱,脂肪空泡多见;中药中剂量组可见骨小梁结构变细,排列尚为规则,偶有中断发生,骨小梁内出现空骨陷窝,软骨层相对较为坚厚,脂肪细胞存在堆积现象,脂肪空泡较为多见;中药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较为完整、排列尚规则,骨小梁内可见空骨陷窝,软骨层相对较厚,存在脂肪空泡。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空骨陷窝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股骨头组织空骨陷窝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股骨头组织空骨陷窝率显着降低(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股骨头组织空骨陷窝率显着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头组织空骨陷窝率显着降低(P<0.01)。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头组织TLR4、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西药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股骨头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头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头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1.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疼痛症状、提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2.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并验证了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方向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得到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潜在作用机制。3.补正续骨丸可显着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股骨头病理学形态与降低空骨陷窝率,下调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和股骨头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则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进而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发挥防治作用。
李佳霖[4](2021)在《生骨再造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股骨头组织Cbfα1、Osterix表达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生骨再造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股骨头组织Cbfα1、Osteri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5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NC组),实验组75只采用脂多糖联合GC肌肉注射建立早期SONFH大鼠模型。从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并取出双侧股骨头标本制作病理切片,证实早期SONFH造模成功,然后进行分组。将剩余的SONFH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激素模型组(Model组)11只、生骨再造丸高剂量组(SGZZ-H组)、生骨再造丸中剂量组(SGZZ-M组)、生骨再造丸低剂量组(SGZZ-L组)各10只、阳性对照组(JGSW组)11只。按照预先的实验设计进行药物灌胃治疗,灌胃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各组SD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直至给药第8周末治疗结束后2h,各组大鼠称重、取血,离心后分离血清并在-20℃保存。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用手术剪及手术刀取出双侧的股骨头标本,剔除软骨,生理盐水漂洗,滤纸拭干,称重完成后左侧股骨头标本迅速放入液氮中速冻过夜后转移至-80℃冰箱保存,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提取骨组织标本分别测定Cbfα1、Osterix因子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右侧股骨头标本投入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 h后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S-Ca)、血清磷(S-P)、骨钙素(BGP)、降钙素(CT)、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等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1)大鼠行为学观察:经生骨再造丸灌胃治疗至第8周末,SGZZ-H组、SGZZ-M组、SGZZ-L组与JGSW组较Model组精神状况、活动量、饮食饮水、后肢肌力及跛行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SGZZ-H组和JGSW组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但较NC组未恢复正常。(2)股骨头标本形态学观察:Model组股骨头明显出现皲裂、缺损且血运较差,有骨质疏松、坏死的表现,SGZZ-H组、SGZZ-M组、SGZZ-L组与JGSW组较Model组均有不同程度改观。(3)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Model组骨细胞空骨陷窝率与NC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药物灌胃治疗至第8周末取材完成后,SGZZ-H组、SGZZ-M组及JGSW组的骨细胞空骨陷窝率与Model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其中以SGZZ-H组与JGSW组骨细胞空骨陷窝率减少最显着(P<0.001)。SGZZ-H组与JGSW组空骨陷窝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CR技术(PCR)检测Cbfα1、Osterix的m RNA表达量: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m 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多(P<0.05),其中以SGZZ-H组、SGZZ-M组及JGSW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m RNA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P<0.001),SGZZ-H组及JGSW组大鼠骨组织Osterix的m RNA表达水平较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GZZ-H组与JGSW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m 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检测Cbfα1、Osterix的蛋白表达量: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多(P<0.05),其中以SGZZ-H组、SGZZ-M组及JGSW组大鼠骨组织Cbfα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P<0.001),以SGZZ-H组、SGZZ-M组、SGZZ-L组及JGSW组大鼠骨组织Osterix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P<0.001),且SGZZ-H组及JGSW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蛋白表达水平较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ZZ-H组与JGSW组大鼠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ELISA试验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ALP、S-Ca、S-P、BGP、CT和TRACP指标水平:Model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相对NC组均明显升高(P<0.001),Model组大鼠血清S-Ca、S-P和BGP表达水平相对NC组均明显下降(P<0.001),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S-Ca、S-P、BGP、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相对Model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SGZZ-H组、SGZZ-M组及JGSW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明显(P<0.01),SGZZ-H组及JGSW组大鼠血清S-Ca、S-P、BGP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明显(P<0.001)。SGZZ-H组与JGSW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S-Ca、S-P、BGP、ALP、CT和TRAC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生骨再造丸可通过抑制IL-1β、IL-6、TNF-α、ALP、CT和TRACP的表达,促进S-Ca、S-P和BGP的表达,改善骨代谢,防治早期SONFH;(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Cbfαl/Osterix表达水平与早期SONFH的病变过程密切相关,生骨再造丸可通过上调骨组织Cbfα1/Osterix的表达水平,提高成骨细胞活性。
刘育鹏[5](2014)在《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将一种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通过改良的液氮冷冻法建立的比格犬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修复过程,并测量股骨头软骨下骨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平均弹性模量,为使用股骨头内撑器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比格犬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2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26髋)均采用改良的液氮冷冻法随机侧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暴露髋关节后关节囊,“T”形切开关节囊,切断股骨头圆韧带,将股骨头半脱位,先用无菌漏斗套住股骨头,再用液氮浇灌冷冻股骨头。术后2个月随机选择2只比格犬,行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动物,再行组织学检查检验造模情况。2.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比格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验证造模成功后,将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A组为坏死模型空白对照组;B组为髓芯减压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组。两组的对侧均作为自身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3、6个月时,每组随机选择6只比格犬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定,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1.造模术后2月行X线检查示:模型侧股骨头骨质密度不均匀,股骨头外形欠规整,股骨头内可见囊性变,周围骨质可见硬化;MRI扫描结果显示:股骨头内信号不均匀,T1WI上表现为点状、细线状、片状中等信号灶,T2WI上表现为点状、细线状、片状高信号灶,关节腔内可见较多关节积液;组织学检查中HE染色示模型侧软骨表面毛糙、变薄、变性、部分脱落,软骨下骨坏死区可见增生结缔组织,骨小梁变细、稀疏、断裂、排列紊乱,骨细胞变性死亡,部分骨小梁断裂不连续,弥漫性的存在的空骨陷窝,髓腔内造血细胞明显减小,可见微小血管内血栓形成。2.内撑器植入术后1)内撑器植入术后3个月:(1)影像学观察。X线检查及CT扫描示:A组股骨头轮廓不规则,关节面欠光滑,承重区扁平塌陷,骨质密度不均匀,关节间隙稍变窄。B组股骨头外形基本正常,骨质密度欠均匀,股骨头无明显塌陷,关节间隙无明显变窄。(2)生物力学检测。A组、B组手术侧和正常对侧股骨头软骨下骨最大压缩强度分别为:(49.38±2.37和91.30±2.21)、(81.78±2.36和91.16±2.32)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78.86±2.24和153.42±3.36)、(139.90±3.49和151.96±3.75)MPa。A组、B组手术侧股骨头软骨下骨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平均弹性模量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手术侧进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组织学检查。A组和B组手术侧和正常对侧股骨头空骨陷窝计数百分比分别为:(22.44±1.34和11.52±1.29)、(15.44±1.47和12.54±1.61)%。血管计数分别为:(21.20±1.79和43.40±3.05)、(33.00±2.55和46.20±3.35)。A组、B组手术侧股骨头空骨陷窝计数百分比、血管计数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手术侧进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染色。BMP-2、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均呈棕黄色;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物质经MIAS (Micro Imagery Analysis System)图像分析系统量化分析:A组、B组手术侧与正常对侧的BMP-2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89.90±12.90和100.34±6.56)、(134.80±11.00和105.16±6.43);bFGF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92.90±11.50和112.86±7.59)、(139.70±9.43和115.18±7.22)。A组和B组手术侧BMP-2、bFGF的表达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手术侧进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撑器治疗术后6个月:(1)影像学观察。X线检查及CT扫描示:A组股骨头可见塌陷较前明显加重,股骨头囊性变及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而B组股骨头外形正常,骨质密度较均匀,关节间隙正常。(2)生物力学检测。A组、B组手术侧和正常对侧股骨头软骨下骨最大压缩强度分别为:(53.44±2.45和91.50±2.02)、(88.78±2.45和91.94±2.99)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84.66±3.03和154.30±3.46)、(153.74±3.20和155.98±3.55)MPa。A组手术侧股骨头软骨下骨最大压缩强度和平均弹性模量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侧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手术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组织学检查。A组、B组手术侧和正常对侧空骨陷窝计数百分比分别为:(19.58±1.41和12.42±1.40)、(12.46±1.51和11.48±1.54)%;血管计数分别为:(27.00±2.12和42.40±3.78)、(43.00±3.54和44.80±3.56)。A组手术侧空骨陷窝计数百分比和血管计数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侧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手术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染色。A组、B组手术侧与正常对侧的BMP-2平均灰度值为:(161.90±12.10和98.22±6.33)、(110.04±8.60和102.28±7.79);bFGF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57.20±10.10和113.68±6.93)、(124.92±7.55和116.26±6.30)。A组手术侧BMP-2、bFGF的表达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侧与正常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手术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的改良液氮冷冻法可以成功制作出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该造模方法实验犬死亡率低,操作方便,可重复性高,创伤较小,不破坏髋关节的稳定性。该动物模型可用于临床上探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同时也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2.应用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能有效恢复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促进坏死区骨修复,促进新生血管形成,防止股骨头塌陷。在植入术后三个月时,内撑器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坏死空白对照组,但比自身正常对侧差;在术后六个月时,内撑器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坏死对照组,与自身正常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望为临床上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孙步华[6](2014)在《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改良液氮冷冻法建立比格犬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观察造模后股骨头影像学和组织学改变;同时将一种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比格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并通过影像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对于比格犬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影响,探索一种新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方法:实验动物为28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体重:15.09±0.14Kg;年龄:24.17±0.26月;均数±标准差)。1.采用改良液氮冷冻法随机侧别建立比格犬单侧股骨头坏死模型,采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T”形切开关节囊,切断股骨头圆韧带,髋关节半脱位,液氮经无菌漏斗灌注冷冻股骨头。分别于造模术后1、2月每次随机抽取2只比格犬静脉空气栓塞处死,采用影像学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2.将所剩余的经过影像学、组织学证明股骨头坏死造模成功的24只比格犬编号并随机分两组,每组12只实验动物,造模侧实施手术,健侧作为自身对照。A组为髓芯减压游离腓骨板移植组;B组为髓芯减压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组。分别于手术后3、6个月每组随机选取6只比格犬行影像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结果:1.造模术后1月X线检查模型侧股骨头负重区出现囊性变,MRI造模侧股骨头内信号不均匀,可见点片状异常信号影,关节腔积液明显增多,组织学检查可见骨小梁稀疏变细,排列不规律,骨细胞变性坏死,可见较多空骨陷窝,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髓腔内可见坏死组织碎片沉着;术后2月X线见造模侧关节面失去圆润的外形,关节面轻度塌陷,股骨头内囊性变较前加重伴周围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MRI扫描见股骨头外形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可见异常信号影,关节腔较多积液,组织学镜下观察骨小梁稀疏变细较前加重,空骨陷窝较前增多,未见明显血管结构。2.治疗术后3月:(1)影像学检查:X线及CT检查见手术侧股骨头外形恢复,股骨头外形密度正常,未见明显囊性变,股骨头无明显塌陷,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A组植骨愈合良好,可见腓骨骨柱影,B组内撑器未见明显松动。(2)宏观生物力学检查示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软骨下骨最大压缩强度分别为:(73.58士2.21和92.10士1.92)、(81.78士2.36和91.16士2.32)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131.56士3.08和153.98士3.60)、(139.90士3.49和151.96士3.75)MPa。A、B组手术侧股骨头软骨下骨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平均弹性模量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压痕生物力学检查: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软骨下骨弹性模量分别为:(8.847±0.653和12.160±1.258)、(9.763±0.745和12.456±1.420)GPa;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软骨下骨硬度分别为:(0.277±0.023和0.355±0.011)、(0.302±0.031和0.359±0.015)GPa。A、B组手术侧股骨头软骨下骨弹性模量、纳米压痕硬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检查:A、B组骨小梁结构排列欠规律,有骨细胞生成,可见部分空骨陷窝,骨髓未见明显坏死组织碎片,可见血管结构。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骨小梁面积分数百分比分别为:(35.40±1.66和39.51±1.32)%(36.92±1.17和39.27±1.18)%。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血管面积分数百分比分别为:(16.15±1.09和19.51±0.98)、(17.42±1.89和19.41±1.21)%。A、B组骨小梁面积分数百分比、血管面积分数百分比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VEGF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53.39±13.85和115.48±9.74)、(138.01±12.39和112.51±8.35);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BCL-2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42.13±12.87和105.46±6.48)、(129.06±12.77和103.61±5.26)。A、B组VEGF、BCL-2阳性表达均弱于正常侧,其平均灰度值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EGF、BCL-2阳性表达弱于B组,两组之间平均灰度值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术后6月:(1)影像学检查:X线及CT检查A、B组手术侧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密度均匀,股骨头无明显塌陷,关节间隙正常,A组植骨愈合良好,仍可见腓骨骨柱影,较前融合腓骨板骨皮质边界变模糊,B组内撑器较前无明显改变,固定牢固。(2)宏观生物力学检查示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软骨下骨最大压缩强度分别为:(87.94±2.31和90.96±2.07)、(88.78±2.45和91.94±2.99)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149.74±3.16和154.10±3.47)、(153.74±3.20和155.98±3.55)MPa。A、B组软骨下骨最大压缩强度和软骨下骨平均弹性模量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压痕微观生物力学检查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软骨下骨弹性模量分别为:(11.378±0.935和12.568±0.880)、(11.730±0.750和12.346±0.625)GPa;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软骨下骨硬度分别为:(0.338±0.016和0.356±0.015)、(0.344±0.018和0.358±0.013)GPa。A、B组手术侧股骨头软骨下骨弹性模量、纳米压痕硬度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检查:A、B组手术侧股骨头骨小梁规则排列,可见较多骨细胞,血管组织丰富,少见空骨陷窝,基本为正常股骨头组织学表现。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骨小梁面积分数百分比及分别为:(37.78±1.56和39.33±1.92)%、(38.14±1.41和39.56±1.71)%;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血管面积分数百分比分别为:(18.54±1.23和19.46±1.35)%、(18.70±1.31和19.54±1.25)%。A、B组骨小梁面积分数百分比、血管面积分数百分比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差异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股骨头VEGF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0.34±15.82和116.56±11.45)、(128.39±12.72和115.50±10.74):A、B组手术侧和正常侧BCL-2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7.52±14.60和102.53±4.28)、(116.58±12.64和103.59±5.63)。A、B组VEGF、BCL-2阳性表达稍弱于正常侧,平均灰度值与正常侧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EGF、BCL-2阳性表达弱于B组,A、B组之间平均灰度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的改良液氮冷冻法能够成功建立比格犬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该方法股骨头坏死成功率高,动物成活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方便,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2.髓芯减压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术治疗比格犬股骨头坏死能有效恢复保持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促进血管生成以利于坏死区骨修复,抑制骨细胞凋亡,防止股骨头塌陷。有望为股骨头坏死的保存自体股骨头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刘文刚[7](2011)在《CYP3A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健骨方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骨科领域难治性疾病之一,临床上ONFH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因髋部外伤(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引起,后者主要由于皮质类固醇应用及长期大量饮酒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占非创伤性ONFH的首位,约占50%,ONFH为渐进性疾病,未经有效治疗及预防,约80%会在发病后1-4年内进展至股骨头塌陷;一旦出现股骨头塌陷,多数患者将发展成为严重骨性关节炎而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非创伤性ONFH好发于中青年,中青年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疗效仍难以预测。因此,寻求有效的保髋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而取得优良治疗效果的前提是获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探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确切发病机理、寻找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或预防途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全身用药整体治疗以减少激素应用的副作用、同时可以进行高危人群的预防、亚临床期与塌陷前的个体化辨证治疗等。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及遗传背景特征的复杂性,准确确定高危人群十分困难。亚临床期及塌陷前因缺少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医患常不加注意,更不可能采用比较敏感但昂贵的核磁共振(MRI)进行普查。由于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导致无法运用中医药进行有效预防以及在塌陷前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因此,有必要对激素性ONFH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临床研究发现大剂量激素的使用是导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同样的激素用量,不同患者常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些患者会引起ONFH,有些患者不会,说明个体对于激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而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代谢关键酶是细胞色素P4503A酶(CYP3A),研究者发现CYP3A的活性范围较大,低活性的CYP3A,可能是引起血清中皮质类固醇清除率下降,导致游离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副作用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CYP3A的活性水平与激素性ONFH相关”的假说,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CYP3A活性在激素性ONFH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上用于治疗激素性ONFH的经验方—健骨方对CYP3A活性的影响,通过观察其对股骨头局部PPARr的影响探讨其对局部成脂分化影响;通过观察其对局部脂联素、Runx2、Osterix的影响探讨其对局部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治疗与预防激素性ONFH提供依据。方法以30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为研究对象,雌雄各半,按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诱导剂组、抑制剂组、健骨方组,每组6只,分笼标准饲料饲养,自由摄食水,室温控制在23℃-25℃,湿度50%,通风良好,适应喂养1周后给药;造模方法参照Yamamoto等、参照Toshiaki Masada的实验研究方法及相关药物用量,分组后的实验家兔,根据不同的施加因素,诱导剂组予每天肌肉注射苯巴比妥注射液,25mg/kg体重;抑制剂组予隔天灌胃伊曲康唑,50mg/kg体重,实验前用生理盐水将伊曲康唑胶囊内容物配制成5mg/ml的混悬液;健骨方组予每天灌胃健骨方混悬液,10ml/kg体重,实验前用生理盐水将健骨方煎煮的药液配制成含生药0.719g/ml的混悬液;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10ml/kg体重;每周称重一次,连续用药3周后,实验动物均选择在左大腿内侧肌肉注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kg体重,连续用药3天,继续常规饲养3周。实验开始前以及3周后,动物禁食不禁水8小时,次日凌晨家兔耳缘静脉取血4ml,用肝素锂抗凝,立即放入离心机中,3000RPM,离心10分钟,小心移取上层黄色液体到新的离心管中,放入-70℃冰箱里保存备测,采用的是GENMED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该方法是通过红霉素去甲基酶反应系统中红霉素A去甲基后的产物甲醛与纳什试剂作用后吸光峰值的变化来测定样品中肝CYP3A酶活性;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实验开始6周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家兔,剖取左侧股骨头,置于液氮罐中,用ELISA法测定局部股骨头组织内糖皮质激素、脂联素PPARγ、Runx2、Osterix含量,取右后侧股骨头,剔除周围软组织,分组标记好标本袋,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数据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坏死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参照Matsui等对成年兔激素诱导股骨头坏死标本的组织病理改变分级方法,本研究选择使用病理结果评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复制的成功性。肉眼观察可见股骨头外观完整,未见软骨下塌陷或碎裂,但股骨头关节软骨颜色瘀暗;HE染色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除空白对照组5只家兔病理改变为0级外,其余19只使用激素造模的家兔出现2级病理改变的实验动物为9只(47.4%)、1级病理改变为10只(52.6%)。在用药物干预之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诱导剂组、抑制剂组、健骨方组肝CYP3A酶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53、0.647、0.242、0.262>0.05),用药干预3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8,P=0.118>0.05)、诱导剂组用苯巴比妥注射液诱导后肝CYP3A酶活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8,P=0.004<0.05)、抑制剂组经伊曲康唑胶囊抑制后肝CYP3A酶活性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8,P=0.001<0.05)、健骨方组也可以提高该酶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04<0.05);与模型组比较,诱导剂组、健骨方组酶活性增高、抑制剂组酶活性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2,3.93,2.57,P=0.013、0.09、0.021<0.0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肝CYP3A酶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14,P=0.013<0.05)、健骨方组CYP3A酶活性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5,P=-0.322>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健骨方组CYP3A酶活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2<0.05)。各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空白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肝CYP3A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9,P=0.122>0.05);模型组用药后肝CYP3A酶活性较用药前也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97>0.05);诱导剂组用药后肝CYP3A酶活性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3<0.05);抑制剂组用药后肝CYP3A酶活性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82,P=-0.002<0.05);健骨方组用药后肝CYP3A酶活性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9,P=0.003<0.05)。在用糖皮质激素造模之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诱导剂组、抑制剂组、健骨方组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差异不显着(P值分别为0.952、0.18、0.099、0.351>0.05),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289,P=0.301>0.05说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干预3周后,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26.72,P=0.001<0.05说明组间差异显着,经方差齐性检验,P=-0.076>0.05,表明方差齐,采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模型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诱导剂组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0.05)、抑制剂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也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0.05);与模型组比较,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诱导剂组、健骨方组均降低、抑制剂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001、0.003<0.0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健骨方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各组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含量的数据,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43.8,P=0.001<0.05说明组间差异显着,经方差齐性检验,P=0.494>0.05,表明方差齐,采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局部糖皮质激素水平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诱导剂组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05)、抑制剂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也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0.05);与模型组比较,局部糖皮质激素水平诱导剂组、健骨方组均降低、抑制剂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001、0.001<0.0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健骨方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肝CYP3A酶活性与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水平呈显着的负相关(RR值为-0.657,P=0.001)。各组股骨头局部脂联素含量数据,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5.78,P=0.001<0.05说明组间差异显着,经方差齐性检验,P=0.102>0.05,表明方差齐,采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局部脂联素水平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诱导剂组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0.05)、抑制剂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0.05);与模型组比较,局部脂联素水平诱导剂组、健骨方组均升高、抑制剂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13、0.023<0.0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股骨头局部脂联素水平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健骨方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各组股骨头局部PPARγ含量的数据,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91.79,P=0.001<0.05说明组间差异显着,经方差齐性检验,P=0.001<0.05,表明方差不齐,采用Tamhane方法进行两两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局部PPARγ水平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5)、诱导剂组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抑制剂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也略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与模型组比较,局部PPARγ水平诱导剂组、健骨方组均降低、抑制剂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06、0.033<0.0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股骨头局部PPAR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健骨方组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1>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健骨方组明显降低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各组股骨头局部Runx2含量数据,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88.4,P=0.001<0.05说明组间差异显着,经方差齐性检验,P=0.003<0.05,表明方差不齐,采用Tamhane方法进行两两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股骨头局部Runx2含量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1<0.05)、诱导剂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抑制剂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健骨方组也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与模型组比较,股骨头局部Runx2含量诱导剂组、健骨方组均升高、抑制剂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0.001<0.0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股骨头局部Runx2含量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健骨方组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健骨方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股骨头局部Osterix含量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38.07,P=0.001<0.05说明组间差异显着,经方差齐性检验,P=0.002<0.05,方差不齐,采用Tamhane方法进行两两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股骨头局部Osterix含量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诱导剂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抑制剂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健骨方组也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05);与模型组比较,股骨头局部Osterix含量诱导剂组、健骨方组均升高、抑制剂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5、0.022<0.0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股骨头局部Osterix含量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0.05),健骨方组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健骨方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各组坏死面积与坏死率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 A),统计显示:经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P=0.091及P=0.151);在方差齐性条件下,采用LSD检测方法,坏死面积结果显示:模型组与诱导剂组比较,诱导剂组坏死面积较模型组降低,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37);模型组与抑制剂组比较,两者坏死面积间显着性差异P<0.05(P=0.023);模型组与健骨方组比较,健骨方组组坏死面积较模型组降低,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5);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坏死面积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健骨方组坏死面积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P=0.423);与抑制剂组,健骨方组坏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P=0.034);坏死率结果显示:模型组与诱导剂组比较,诱导剂组坏死率较模型组降低,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23);模型组与抑制剂组比较,两者坏死率间显着性差异P<0.05(P=0.044);模型组与健骨方组比较,健骨方组坏死率较模型组降低,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24);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坏死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健骨方组坏死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P=0.623);与抑制剂组,健骨方组坏死率明显降低,P<0.05(P=0.025)。肝CYP3A酶活性与股骨头坏死面积、坏死率均成显着的负相关;肝CYP3A酶活性与股骨头局部PPARγ含量、脂联素、RUNX2的相关性,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RR值分别为-0.269,0.097,0.211,P值分别为0.203,0.652,0.321均>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肝CYP3A酶的活性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①肝CYP3A酶活性增高可使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含量减少。②肝CYP3A酶活性增高可降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率,减少坏死面积,减轻病理分级。这可能是肝CYP3A酶能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起清除作用,使糖皮质激素在股骨头局部的蓄积时间缩短、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中药健骨方对肝CYP3A酶的影响与激素性ONFH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健骨方能够增强肝CYP3A酶的活性。②健骨方能够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减轻坏死病理程度。③健骨方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可能是通过降低股骨头局部PPARγ和提高Runx2、Osterix以及脂联素的水平,达到抑制成脂、促进成骨的作用。④为中医药“治未病”理论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李广贤[8](2010)在《选择性血管结扎建立鸡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股骨头坏死(ONFH)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但该病的治疗依然是骨科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终止或逆转已经发生的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程,以阻止股骨头的进一步破坏。股骨头坏死的各种治疗新方法的发展主要基于能够模拟人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理过程的动物模型,自1957年Pietrogrand等首先报道糖皮质激素易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人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各国学者已经通过这两种方法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模型,却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完全模拟人股骨头由早期坏死逐步进展至晚期关节面塌陷的自然病理过程。本实验应用选择性血管结扎法建立鸡股骨头坏死模型,为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研究探讨建立一种新型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30只三黄鸡(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体重1.5-2.1kg,平均1.8kg。随机分为两组,A组25只,随机选择一侧股骨头进行手术切开,结扎股骨头周围动脉血管并切断股骨头圆韧带。B组5只,仅进行手术切开,未阻断血管及圆韧带。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取出股骨头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并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病理观察,了解股骨头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两周,股骨头稍显苍白,切片示骨髓水肿。4周时,关节面粗糙,空骨陷凹增加,骨小梁排列紊乱。术后8周,关节面苍白,粗糙,无光泽,大量空骨陷凹出现,空骨陷凹率在75-90%之间。12周股骨头略变扁,骨小梁变细,紊乱,部分崩解成碎片,软骨下骨折加重。结论选择性血管结扎法可以建立鸡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为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型的动物模型。
李小峰,杨渊[9](2010)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极高的骨科疾病,股骨头坏死实际上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内血运循环障碍而引起缺血坏死的病理生理过程[1]。在股骨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小梁及骨髓组织坏死,是股骨头坏死的本质特征,也是病理学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理想的股骨头坏死区应该接近软骨面,与周围的活骨相连续,且在坏死修复过程中承载正常的压应力[2]。所以建立一个与人类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变化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
师彬[10](2009)在《仙鹿活骨丸的研制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作目的]研制一种创新型治疗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i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的新药-仙鹿活骨丸,并从细胞学角度探索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临床经验方的基础上制成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剂-仙鹿活骨丸,其处方提出了益肾健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思路及重用动物类药的用药方法。处方将虫类药制成破壁微粉,植物药进行有效成分提取成浓缩剂,混合制成水丸。使用维甲酸型和激素型大鼠股骨头坏死两种最新的动物模型,从细胞水平上对仙鹿活骨丸激活成骨细胞功能、减少成骨细胞凋亡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仙鹿活骨丸可以有效改善维甲酸所致股骨头缺血后骨密度降低,增强股骨头和股骨窝部位的骨密度水平,在微观的组织学方面,能够改善软骨表面凹陷,降低骨细胞变性坏死度;仙鹿活骨丸还可明显改善注射醋酸强的松龙后股骨头坏死大鼠体重下降等症状,改善血流变指标,增加HOM /HOP比值,流氏细胞仪检测和电镜观察表明其可以有效改善激素引起的骨细胞坏死。对大鼠成骨细胞(OB)进行分离和培养,MTT比色实验表明仙鹿活骨丸可以提高OB的增值能力,增强ALP表达,促进OB由G0/G1期进入S期,促进OB有丝分裂,促进成骨细胞再生。基因检测提示仙鹿活骨丸可以抑制OB凋亡过程中Bcl-2表达的下降及Bax表达的上升,从而抑制OB凋亡,阻止股骨头坏死恶化。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仙鹿活骨丸低毒、安全,可以在临床上使用。[研究结论]仙鹿活骨丸作为一种新药,成本低、副作用小、能够长期服用。其制备工艺先进,对激素型和维甲酸型大鼠股骨头坏死有较好治疗作用,还可以有效保护成骨细胞功能,治疗股骨头坏死,值得推广和应用。
二、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2)活骨方治疗对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
1 复杂的发病机制与系统的中医药调控作用 |
2 治疗方法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
3 中国病例临床实践及中医药特色 |
4 中医药的临床干预环节 |
5 中医药促进骨结构修复的评价方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活骨方防治股骨头坏死的前期研究基础 |
1 “从脾论治股骨头坏死”理论 |
2 “复合成分-网络靶点”系统作用机制 |
3 预防股骨头坏死:动物研究 |
4 防治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临床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活骨方治疗SARS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随访 |
前言 |
1 病例与方法 |
1.1 病例标准 |
1.2 临床资料 |
1.3 活骨方治疗方案 |
1.4 随访方案 |
1.5 评价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随访情况 |
2.2 临床结局 |
2.3 躯体功能 |
2.4 影像评估 |
2.5 代表性病例 |
3 讨论 |
3.1 选择SARS后股骨头坏死作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
3.2 活骨方治疗后股骨头塌陷率与历史文献的横向对比 |
3.3 活骨方治疗后的髋关节置换率及躯体功能 |
3.4 影响躯体功能的重要因素-疼痛 |
3.5 主要不足之处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CT分析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及塌陷风险动态演变规律 |
前言 |
1 病例与方法 |
1.1 病例标准 |
1.2 临床资料 |
1.3 骨结构分析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形态学观察 |
2.2 骨结构时间变化规律 |
2.3 骨结构演变与影像学进展的相关性 |
2.4 骨结构指标的影像学进展预测价值 |
3 讨论 |
3.1 分离坏死病灶方法的客观困难 |
3.2 基于不分离病灶的全股骨头骨结构分析发现 |
3.3 骨结构演变与塌陷的联系:分歧与原因 |
3.4 本研究对分歧的补充认识 |
3.5 主要不足之处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活骨方治疗股骨头坏死对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动态影响 |
前言 |
1 病例与方法 |
1.1 病例标准 |
1.2 临床资料 |
1.3 活骨方治疗方案 |
1.4 骨结构分析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形态学演变过程的直观比较 |
2.2 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 |
2.3 骨结构特征指标的组间比较 |
2.4 骨结构指标的增长过程差异 |
2.5 治疗早期骨结构变化与影像学进展的相关性 |
2.6 治疗早期骨结构指标变化预测影像学进展的效果 |
2.7 基于骨结构指标实现治疗过程动态精准随访的尝试 |
3 讨论 |
3.1 活骨方治疗后的骨结构演变 |
3.2 塌陷与否:骨修复的程度与速度 |
3.3 评价骨修复的临床实践 |
3.4 活骨方促进骨修复的作用过程 |
3.5 主要不足之处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存在问题 |
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 |
(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补正续骨丸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疗效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生骨再造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股骨头组织Cbfα1、Osterix表达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及仪器 |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 |
1.4 实验动物药物灌胃 |
1.5 股骨头标本采集 |
1.6 组织病理学检测 |
1.7 PCR技术(PCR)检测Cbfα1、Osterix的基因表达量 |
1.8 Western blot检测Cbfα1、Osterix的蛋白表达量 |
1.9 血清IL-1β、IL-6、TNF-α、ALP、S-Ca、S-P、BGP、CT和 TRACP指标测定 |
1.10 统计学方法 |
1.11 技术路线图 |
实验结果 |
2.1 SD大鼠动物行为学观察 |
2.2 灌胃后SD大鼠体重变化 |
2.3 股骨头标本形态学观察 |
2.4 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 |
2.5 PCR技术(PCR)检测Cbfα1、Osterix的 m RNA表达量 |
2.6 Western blot检测Cbfα1、Osterix的蛋白表达量 |
2.7 ELISA试验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ALP、S-Ca、S-P、BGP、CT和TRACP指标水平 |
讨论 |
1.SONFH动物模型评价 |
2.生骨再造丸的组方依据及现代药理研究 |
2.1 组方依据 |
2.2 现代药理研究 |
3.检测指标的分析 |
3.1 股骨头标本形态学观察的意义 |
3.2 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的意义 |
3.3 生骨再造丸对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ALP、S-Ca、S-P、BGP、CT和 TRACP指标水平的影响 |
4.Cbfαl、Osterix对 SONFH的修复作用及生骨再造丸的调节作用 |
4.1 Cbfαl、Osterix对 SONFH修复的作用机制 |
4.2 生骨再造丸对Cbfαl/Osterix的调节作用 |
5.生骨再造丸在早期SONFH辨证论治中的思考 |
5.1 中医学对SONFH病因病机的认识 |
5.2 生骨再造丸在早期SONF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结语 |
1.结论 |
2.创新点 |
3.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及实验动物设施使用证明 |
附录二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 |
附录三 动物实验过程档案卡 |
附录四 实验相关照片 |
文献综述 激素型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改良液氮冷冻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设备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复合麻醉药的配置 |
2.3 造模方法 |
2.4 观察内容和方法 |
2.4.1 一般情况 |
2.4.2 影像学检查 |
2.4.3 组织形态学观察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影像学观察 |
3.3 组织形态学观察 |
3.3.1 股骨头大体观察 |
3.3.2 组织形态学观察 |
4 讨论 |
4.1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
4.2 液氮冷冻致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4.3 改良液气冷冻法致股骨头坏死的优点 |
4.4 动物模型不足之处及后期研究的展望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器材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和分组 |
2.2 手术治疗方法 |
2.3 观察内容及方法 |
2.3.1 一般情况观察 |
2.3.2 影像学检查 |
2.3.3 股骨头大体观察 |
2.3.4 生物力学检测 |
2.3.5 组织形态学观察 |
2.3.6 免疫组化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比格犬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及实验分组的建立 |
3.2 一般情况观察 |
3.3 影像学检查 |
3.3.1 X线检查 |
3.3.2 CT检查 |
3.4 股骨头大体观察 |
3.5 生物力学检查 |
3.6 组织学观察 |
3.6.1 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 |
3.6.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4 讨论 |
4.1 ANFH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
4.2 股骨头坏死病程发展中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力学检测方法 |
4.3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股骨头坏死 |
4.4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成骨调节作用 |
4.5 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调控骨重建的作用 |
4.6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改良液氮冷冻法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观察 |
1.1 前言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4 结果 |
1.5 讨论 |
1.6 结论 |
第二章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 |
2.3 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3 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3.6 结论 |
第四章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的组织学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4 结果 |
4.5 讨论 |
4.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已经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CYP3A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健骨方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概况 |
1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2 肝CYP3A的活性研究方法 |
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4 小结 |
第二节 中医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现状 |
1 中医学对病名的认识 |
2 以血瘀立论的相关中医药治疗研究 |
3 以补肾壮骨立论的相关中医药治疗研究 |
4 针灸治疗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CYP3A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中的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的主要试剂和主要仪器 |
1.3 实验所需药品 |
1.4 研究方法 |
1.5 肝CYP3A酶活性测定 |
1.6 血浆及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含量测定 |
1.7 股骨头局部脂联素、PPARγ、Runx2、Osterix含量测定 |
1.8 病理组织学检测 |
1.9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 兔激素性ONFH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选择及评价 |
2 肝GYP3A酶活性在激素性ONFH发病中的作用 |
2.1 肝CYP3A酶与糖皮质激素体内代谢 |
2.2 肝CYP3A酶活性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2.3 肝CYP3A酶与股骨头局部PPAR_γ、脂联素、RUNX2等细胞因子的关系 |
3 健骨方防治激素性ONFH的作用机理探讨 |
3.1 "治未病"思想在激素性ONFH防治中的应用 |
3.2 健骨方处方配伍分析 |
3.3 健骨方对股骨头局部PPARγ等成脂影响 |
3.4 健骨方对股骨头局部脂联素、Runx2、Osterix等成骨干预 |
4 结论 |
4.1 肝CYP3A酶的活性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 |
4.2 中药健骨方对肝CYP3A酶的影响与激素性ONFH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
5 本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及意义 |
6 本项目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6.1 不足之处 |
6.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情况 |
(8)选择性血管结扎建立鸡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语表 |
论文部分 选择性血管结扎建立鸡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部分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血运阻断型 |
2 局部物理化学灭活型 |
3 酒精型股骨头坏死 |
4 激素型股骨头坏死 |
4.1 单纯激素诱导 |
4.2 血清联合激素诱导 |
5 其他 |
6 结语 |
(10)仙鹿活骨丸的研制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立论依据 |
1.1 概述 |
1.2 确立本课题的依据 |
1.2.1 股骨头坏死危害的严重性 |
1.2.2 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分期和发病机制 |
1.2.3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优势 |
1.3 开展本课题的必要性 |
第二章 仙鹿活骨丸的研制及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的研究 |
2.1 处方及方解 |
2.1.1 处方中各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
2.1.2 处方中各药物来源、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简述 |
2.2 药学工艺研究 |
2.2.1 仙鹿活骨丸的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资料 |
2.3 仙鹿活骨丸的药效学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2.3.1 仙鹿活骨丸治疗维甲酸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2.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仪器 |
2.3.1.2 试验动物 |
2.3.1.3 实验方法 |
2.3.1.4 实验结果 |
2.3.1.5 小结 |
2.3.2 仙鹿活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2.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仪器 |
2.3.2.2 实验方法 |
2.3.2.3 实验结果 |
2.3.2.4 小结 |
2.3 3 从保护成骨细胞角度探讨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 |
2.3.3.1 实验材料与试剂、仪器 |
2.3.3.2 试验动物 |
2.3.3.3 实验方法 |
2.3.3.4 试验结果 |
2.3.3.5 小结 |
2.4 仙鹿活骨丸安全性评价 |
2.4.1 仙鹿活骨丸急性毒性实验 |
2.4.1.1 实验材料 |
2.4.1.2 实验方法 |
2.4.1.3 实验结果 |
2.4.1.4 急性毒性综合评价 |
2.4.2 仙鹿活骨丸长期毒性实验 |
2.4.2.1 实验材料 |
2.4.2.2 试验方法 |
2.4.2.3 试验结果 |
2.4.2.4 长期毒性综合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3.1 股骨头的解剖结构 |
3.2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 |
3.3 股骨头坏死的检查方法和鉴别诊断 |
3.4 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3.4.1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 |
3.4.2 股骨头缺血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仙鹿活骨丸的相关治疗 |
3.4.3 股骨头缺血坏死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仙鹿活骨丸的相关治疗 |
3.4.4 股骨头坏死与成骨细胞之间的关系 |
3.5 股骨头坏死模型制作 |
3.6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的认识 |
3.7 仙鹿活骨丸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实验研究 |
4.1.1 仙鹿活骨丸药学工艺 |
4.1.2 仙鹿活骨丸治疗维甲酸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4.1.3 仙鹿活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4.1.4 从保护成骨细胞角度探讨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 |
4.1.5 仙鹿活骨丸安全性评价 |
4.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四、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Perthes病不同种属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J]. 陈县祥,廖世杰,李波香,李崇,黄乾,林成森,刘云,陆荣斌,丁晓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 [2]活骨方治疗对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及塌陷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D]. 黄泽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与实验研究[D]. 郭雪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生骨再造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股骨头组织Cbfα1、Osterix表达水平的影响[D]. 李佳霖.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 刘育鹏. 中南大学, 2014(02)
- [6]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 孙步华. 中南大学, 2014(02)
- [7]CYP3A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健骨方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文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选择性血管结扎建立鸡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D]. 李广贤. 郑州大学, 2010(06)
- [9]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李小峰,杨渊.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01)
- [10]仙鹿活骨丸的研制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D]. 师彬. 天津大学, 2009(12)
标签:股骨头坏死论文; 激素论文;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论文; 骨小梁论文; 影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