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驰复合碘消毒液消毒效果及毒性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睿,陈舒馨,董学胜,黄佳丽[1](2021)在《常见化学消毒剂产品道路运输的危险性分类》文中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化学消毒剂产品的需求量大幅攀升,道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鉴于此,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 617—2018),分析了醇类、含氯类和含碘类等常见消毒剂的危险性,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化学消毒剂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性分类。
马峰,郑传红,王淑玲,石小霞[2](2019)在《聚六亚甲基双胍复合碘消毒液消毒和抑菌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聚六亚甲基双胍复合碘消毒液对皮肤消毒和抑菌的效果。方法采用皮肤现场消毒试验,抑菌环试验,皮肤长效抑菌试验对消毒液进行消毒和抑菌效果的观察。结果该消毒液对皮肤消毒作用1 min,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36。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均>7.0 mm。消毒后10 min、24 h、48 h的采样菌落平均对数值分别为0.43、0.61、0.82;与基线对照数值相对比,消毒后的3个时间点培养的菌落对数值和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类消毒剂对皮肤消毒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并且具有长效抑菌作用。
陈东亚,孙巍,肖竞,赵悦,俞萍[3](2018)在《一种复方氯己定碘消毒液的消毒性能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一种醋酸氯己定碘复方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和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复方消毒剂消毒性能进行观察。结果该复方消毒剂含醋酸氯己定2 100 mg/L、有效碘2 120 mg/L。以该消毒剂原液作用0.5 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使用该复方消毒液原液对前臂皮肤擦拭消毒作用1 min,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0。该复方消毒液对小鼠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bw);对完整皮肤和眼黏膜无刺激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该复方消毒液具有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真菌的作用,属于无毒级物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
张春刚,刘光磊,张楠,苏效双,赵国琦,吴聪明,占今舜[4](2018)在《氯己定碘溶液对奶牛乳头消毒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评估氯己定碘溶液对奶牛乳头消毒效果,90头泌乳奶牛被平均分成3个组:Ⅰ组和Ⅱ组奶牛在挤奶前后分别使用氯己定碘溶液和聚维酮碘溶液来对乳头进行药浴消毒,Ⅲ组奶牛不做任何消毒处理。试验持续至12周。结果表明,1)与试验前相比,Ⅰ组和Ⅱ组奶牛日均奶产量和体细胞数(SCC)差异不显着,Ⅲ组奶牛的日均奶产量极显着下降(P<0.01),SCC值极显着升高(P<0.01);2)持续用药12周后,Ⅰ、Ⅱ组奶牛乳房检出菌株数明显减少,头感染率(33.3%、46.7%)和乳区感染率(11.7%、26.7%)均发生极显着或显着下降(P<0.01或P<0.05),而Ⅲ组奶牛却发生了显着上升(P<0.05);3)持续用药12周后,Ⅰ组奶牛乳房内感染菌的头清除率(60.0%)和乳区清除率(83.3%)显着高于Ⅱ组(44.0%和50.0%),而Ⅲ组奶牛的头清除率和乳区清除率均为0。研究表明,在挤奶前后对奶牛进行乳头消毒可有效预防乳房感染风险,且使用氯己定碘溶液对乳头进行药浴消毒,其功效优于聚维酮碘溶液。
郭亚萍[5](2016)在《一种新型复合碘消毒液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十年以来,杀菌消毒剂的应用量与应用范围不断增大,尤其是含化学成分的杀菌消毒剂,除了在医疗卫生机构应用量猛增外,以有效碘、有效氯、乙醇、过氧化物类、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也进入了千家万户,更好的保护了人们的个人卫生及家庭环境卫生。目前,消毒产品更趋向于复杂化、人性化。为此,消毒剂生产厂商经常将几种消毒剂复配研制出新的消毒产品,并逐步取代了以前单一有效成分的消毒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杀菌效果更好、毒性及刺激性更低,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消毒制剂。碘类杀菌剂与醇类、胍类消毒剂是目前应用于在注射前皮肤消毒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普遍性最多的消毒制剂,如聚维酮碘、碘酊、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等,目前市场上以葡萄糖酸氯己定为主要有效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占据了绝大多数胍类消毒剂的市场。但碘伏消毒液和聚维酮碘消毒液一般有效碘含量在5g/L左右,为深红棕色的液体,用于注射前皮肤消毒会有轻微的着色现象,医护人员不易找到血管,而且干燥慢;碘酊消毒液的有效碘含量一般在20g/L左右,使用后还需要用75%乙醇脱碘,两步杀菌法操作繁琐;而75%酒精消毒液及氯己定与乙醇复配的消毒产品一般是无色液体,不易看出涂擦消毒的均匀程度。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利用含碘类消毒剂与醇类及胍类消毒剂各自的优点及特征,特进行一种以有效碘、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等为主要有效成分并方便注射前皮肤消毒的复合碘消毒液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实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GB2795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进行复合碘消毒液的研制及相关性能实验研究。研究了采用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UV)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不同检测方法用于复合碘消毒液中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测定的比较,采用加速试验法、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对该消毒液进行稳定性、杀菌效果和毒性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碘与络合剂、稳定剂合成制得的以葡萄糖酸氯己定、有效碘、乙醇为主要有效杀菌成分的复合碘消毒液制剂为红棕色透明液体,产品稳定性好,无浑浊、无析出,在37℃三个月的加速试验中,活性物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有效碘的含量下降率<10%,产品对细菌繁殖体代表菌菌悬液分别作用0.5min、1min、1.5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对致病性酵母菌代表菌菌悬液分别作用0.5min、lmin、1.5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所研制新型复合碘消毒液对皮肤涂擦消毒一遍作用1min,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2.96(1.78~4.65),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复合碘消毒液属无毒性,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显示该新型复合碘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反应积分为0,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显示该复合碘消毒液对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性,该复合碘消毒液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致微核试验结果显示该复合碘消毒液无致微核作用。结论本研究的新型复合碘消毒液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及GB2795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对皮肤消毒剂的要求,且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代替醋酸氯己定进行配伍,深化了葡萄糖酸氯己定的使用,推进了复合碘消毒液的应用,此产品安全高效,干燥快,杀菌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可用于注射前皮肤消毒、外科手消毒等。
郭亚萍,周东顺,曹新珍,邵丽华[6](2016)在《一种新型复合碘皮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和毒性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一种新型复合碘皮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和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该复合碘消毒液原液由有效碘含2 49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9 640mg/L与体积分数66.7%乙醇复配而成。以该复合碘消毒液原液作用0.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值>5 000 mg/kg·bw;其原液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指数为0,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结论该复合碘消毒液能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属于无毒级物质,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无致微核作用。
陈晓艳,梁涛,温开兰,兰志勋[7](2015)在《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含碘消毒剂包括含碘和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类消毒制剂。碘酊和碘伏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含碘消毒剂,其中碘伏在外科手术及皮肤消毒中使用最为广泛。影响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的因素较多,主要为有效碘含量、稳定性、温度、季节、酸碱度、有机物、溶剂等。该文对含碘消毒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影响消毒效力的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以系统地了解含碘消毒剂的消毒杀菌性能。
冯晓巍[8](2013)在《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体外杀灭猪精液中病原微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对猪精液品质和常温保存的影响》文中提出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中碘以低毒性络合碘存在,适当浓度的碘既能杀灭精液中的细菌和病毒,又不会伤害精子,能有效阻止细菌和病毒性传染病的垂直传播,大大保障精液的整体质量。由于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大幅度增加养殖业的安全保障。在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不断推广下,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的成功研发,为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精液的垂直传播,进而为全国猪病的防治和净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本课题通过探究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体外杀灭试验,证实其对临床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进而探讨将其应用于家畜精液保护方面的适用性及可行性,为其在兽医生产中应用于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提供理论依据。1.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的体外杀菌试验为考察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的体外杀菌活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研究了1:50、1:100、1:200三种稀释度的供试品溶液对部分肠杆菌科、巴氏杆菌科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杀灭作用,考察了三种稀释度作用不同时间的平均杀菌率及杀灭范围。结果表明:0.1%卵磷脂+1.0%吐温80+0.5%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1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1:50稀释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的残留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1:50稀释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上述细菌作用5min后杀菌率即可达到100%;1:100稀释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本试验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不同菌株作用10min的平均杀菌率均大于99%,对本试验中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平均杀菌率均大于99.9%;1:200稀释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杀菌效果不理想。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低于100倍稀释倍数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2.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PRRSV、TGEV体外杀毒作用的研究本试验研究了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和聚维酮碘对Marc-145和PK-15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采用MTT法考察了两种测试物对PRRSV、TGEV病毒增殖的影响,进行了阻断、抑制和直接杀灭PRRSV和TGEV效果的试验。结果如下: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Marc-145和PK-15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312.50μg·mL-1和156.25μg·mL-1,聚维酮碘对Marc-145和PK-15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2.44μg·mL-1和1.22μg·mL-1在安全浓度以下均不会明显引起细胞损伤,对细胞无毒性作用;阻断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在安全浓度1.22~312.50μg·mL-1内对PRRSV的阻断作用极显着(P<0.01),在安全浓度1.22~156.25μg·mL-1内对TGEV的阻断作用极显着(P<0.01);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在安全浓度2.44~312.50μg·mL-1内对PRRSV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具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在安全浓度4.88~156.25μg·mL-1内对TGEV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具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直接杀灭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在浓度范围0.15~312.50μg·mL-1内对PRRSV有极显着的直接杀灭作用(P<0.01),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在浓度19.53~156.25μg·mL-1内对TGEV有极显着的直接杀灭(P<0.01)作用。结果表明: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在安全范围内对两种病毒的杀灭效果比较明显,可以为临床上开发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作为猪精液保护剂从源头上杜绝精液中疾病的垂直传播提供参考。3.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公猪精液品质和存活时间及存活指数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公猪精液品质、存活时问和存活指数等指标的测定,考察了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三种稀释度(1:50、1:100、1:200)使用后对猪精子质量的影响,探究将其应用于家畜精液保护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100稀释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17℃保存的猪精子质量的常规指标无影响,精子的有效存活时间可以达到90h,总存活时间最高可达300h,存活指数最高为105.3,结果均好于对照的聚维酮碘组,1:50、1:200稀释时精液的保护效果不如1:100稀释。结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按剂量1:100稀释使用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效果较好。4.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和聚维酮碘对猪精液中细菌杀灭效果的研究本试验通过研究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和聚维酮碘的三种稀释度(1:50、1:100、1:200)使用后1h对猪精液中细菌杀灭效果的研究,采用琼脂倾注平板计数菌落法考察了两种供试品溶液对猪精液中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1:100稀释的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作用1h后能有效杀死猪精液中的大部分细菌。
陈贵秋,庄世锋,李世康,高琼,宋江南,朱应凯,马征[9](2012)在《一种复合碘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一种复合碘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理化分析、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复合碘消毒液的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该复合碘消毒液为含有效碘2 890 mg/L和2 200 mg/L聚六亚甲基双胍与体积分数61%乙醇复合溶液。以该复合碘消毒液原液作用0.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用该复合碘原液擦拭消毒皮肤1.0 min,对皮肤上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该复合碘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体重),该消毒液原液对完整皮肤刺激性试验评分为0;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论该复合碘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无致突变作用。
徐丹[10](2012)在《氯己定碘溶液剂的的研究》文中指出氯已定碘属于分子键化合物,难溶于水,通常要用45~75%的乙醇或混合有机溶剂溶解稀释。因此本研究采用增溶技术,选择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增加氯已定碘的溶解度,制备0.5%氯已定碘溶液剂,减少消毒剂的刺激性,提高消毒效果,增加其临床应用范围。通过进行处方前和空白处方的筛选,以及制备工艺和辅料配比的筛选,确定了氯已定碘溶液剂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最佳处方为:氯已定碘含量为0.5%,CremophorRH40为10%,95%乙醇为1%。制备工艺为:精密称定CremophorRH40和95%乙醇,先将95%乙醇加入水中,混匀,再将CremophorRH40加入其中,搅拌溶解,混合,放入超声机内10~20分钟。将混合液倒入装有氯已定碘的容量瓶中,加纯化水至刻度,超声至溶解。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碘及醋酸氯已定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含量测定中用直接碘量法测定碘的含量,用高氯酸滴定度法测定醋酸氯已定的含量。按上述方法测得氯已定碘中有效碘含量为46.97%,醋酸氯已定的含量为53.15%,配合度为1.76。对合成的氯已定碘进行了红外光谱法、差式扫描量热法、X-射线法等检测,结果表明有新的物质——氯已定碘生成。此外对制备的氯已定碘水溶液进行了荧光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法,结果表明溶液中有聚合物胶束存在。对氯已定碘溶液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采用CremophorRH40增溶剂的溶液剂,昙点最高,且起昙后能恢复至澄清状态,有利于高温条件下贮存和使用。在低温-冻融实验、影响因素实验、加速试验中,处方的性状、含量和昙点均无显着变化(P>0.05),表明该制剂稳定性好。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了消毒剂的毒理学研究,以考察氯已定碘水溶液的使用安全性。其试验内容包括: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急性眼刺激性实验、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现场手消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氯已定碘水溶液制剂属于低毒性物质,对动物皮肤,眼睛,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影响或抑制作用。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进行了微生物杀灭实验,我们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为微生物杀灭试验的菌株。其试验内容包括:菌悬液的配制、常量肉汤稀释法和现场手消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氯已定碘水溶液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大于醋酸氯已定与碘消毒剂。
二、杨驰复合碘消毒液消毒效果及毒性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驰复合碘消毒液消毒效果及毒性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见化学消毒剂产品道路运输的危险性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常见化学消毒剂道路运输危险性分类 |
1.1 醇类消毒剂 |
1.1.1 醇类消毒剂介绍 |
1.1.2 醇类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2 含氯消毒剂 |
1.2.1 含氯消毒剂介绍 |
1.2.2 含氯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3 含碘消毒剂 |
1.3.1 含碘消毒剂介绍 |
1.3.2 含碘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4 酚类消毒剂 |
1.4.1 酚类消毒剂介绍 |
1.4.2 酚类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5 过氧化物消毒剂 |
1.5.1 过氧化物消毒剂介绍 |
1.5.2 过氧化物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6 胍类消毒剂 |
1.6.1 胍类消毒剂介绍 |
1.6.2 胍类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7 季铵盐类消毒剂 |
1.7.1 季铵盐类消毒剂介绍 |
1.7.2 季铵盐类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8 醛类消毒剂 |
1.8.1 醛类消毒剂介绍 |
1.8.2 醛类消毒剂道路运输条件下的危险性分类 |
1.9 高锰酸钾消毒剂 |
1.1 0 银离子消毒剂 |
2 消毒剂产品的安全道路运输建议 |
3 结语 |
(2)聚六亚甲基双胍复合碘消毒液消毒和抑菌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3.1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1.3.1.1 有效碘含量 |
1.3.1.2 乙醇含量 |
1.3.1.3 聚六亚甲基双胍含量 |
1.3.2 制备菌悬液 |
1.3.3 中和剂鉴定试验 |
1.3.4 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
1.3.5 抑菌环试验 |
1.3.6 皮肤消毒长效抑菌效果试验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各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2.2 中和剂鉴定试验 |
2.3 皮肤消毒现场试验结果 |
2.4 抑菌环试验 |
2.5 皮肤消毒抑菌效果试验 |
3 讨 论 |
(3)一种复方氯己定碘消毒液的消毒性能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消毒试验方法[1] |
1.2.1 菌悬液制备 |
1.2.2 中和剂鉴定试验 |
1.2.3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
1.2.4 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
1.3 毒性试验 |
1.3.1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1.3.2 完整皮肤刺激性试验 |
1.3.3 急性眼刺激试验 |
1.3.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2 结果 |
2.1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
2.2 杀菌试验结果 |
2.3 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
2.4 毒性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氯己定碘溶液对奶牛乳头消毒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
1.2 试验药物及对照药物 |
1.3 监测指标及方法 |
1.3.1 牛奶体细胞数 (SCC) |
1.3.2 乳房感染病原菌 |
1.3.3 奶牛日均奶产量 |
1.3.4 临床乳房炎发生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用药前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 |
2.2 各组奶牛用药前后的SCC值 |
2.3 试验奶牛用药前后的日奶产量 |
2.4 试验奶牛用药前后乳房内感染菌检出情况 |
2.5 试验奶牛用药前后的乳房感染率 |
2.6 试验奶牛用药后乳房感染的清除与新增感染情况 |
3 讨论 |
3.1 氯己定碘溶液对奶牛产奶量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
3.2 氯己定碘溶液对乳房致病菌感染率及致病菌清除率的影响 |
(5)一种新型复合碘消毒液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一部分 复合碘消毒液有效成分介绍 |
1 碘 |
1.1 理化性质 |
1.2 杀菌性能 |
1.3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
1.4 杀菌机制 |
1.5 在消毒上的应用 |
1.6 毒副作用 |
2 葡萄糖酸氯已定 |
2.1 理化性质 |
2.2 杀菌性能 |
2.3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
2.4 杀菌机制 |
2.5 在消毒上的应用 |
2.6 毒副作用 |
3 乙醇 |
3.1 理化性质 |
3.2 杀菌性能 |
3.3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
3.4 杀菌机制 |
3.5 在消毒上的应用 |
3.6 毒副作用 |
第二部分 复合碘消毒液的研制 |
1 设计思路 |
2 仪器与试剂 |
3 实验步骤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测定方法的研究 |
1 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有效碘含量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乙醇含量测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第四部分 复合碘消毒液稳定性研究 |
1 材料 |
1.1 样品 |
1.2 仪器及试剂 |
2 方法 |
3 结果 |
第五部分 复合碘消毒液杀菌效果研究 |
1 复合碘消毒液细菌繁殖体悬液定量杀灭试验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白色念珠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第六部分 与市售常规消毒剂杀菌效果比较研究 |
1 与聚维酮碘消毒液杀菌效果的比较 |
2 与碘酊消毒液杀菌效果的比较 |
3 与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杀菌效果的比较 |
第七部分 复合碘消毒液毒性研究 |
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3 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一种新型复合碘皮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和毒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杀菌试验方法〔1〕 |
1.2.1 菌悬液制备 |
1.2.2 中和剂鉴定试验 |
1.2.3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
1.2.4 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
1.3 毒性试验 |
1.3.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1.3.2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
1.3.3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2 结果 |
2.1 杀菌试验结果 |
2.1.1 中和剂鉴定试验 |
2.1.2 定量杀菌试验 |
2.1.3 皮肤现场消毒试验结果 |
2.2 毒性试验结果 |
2.2.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2.2.2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
2.2.3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3 讨论 |
(7)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含碘消毒剂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
2消毒效力的影响因素 |
3结语 |
(8)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体外杀灭猪精液中病原微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对猪精液品质和常温保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公猪精液保存的研究进展 |
1 冷冻保存概述 |
1.1 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
1.2 冷冻保存原理 |
1.3 影响猪精液冷冻保存的因素 |
1.4 精液的冷冻方法 |
1.5 精液的解冻方法 |
2 低温保存概述 |
2.1 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
2.2 低温保存原理 |
2.3 低温保存方法 |
3 常温保存概述 |
3.1 常温保存研究进展 |
3.2 常温保存原理 |
3.3 影响猪精液常温保存的因素 |
第二章 聚维酮碘应用研究进展 |
1 结构组成 |
2 作用机理 |
3 制剂类型 |
4 毒性研究 |
4.1 PVP-I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4.2 PVP-I的蓄积毒性试验研究 |
4.3 PVP-I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
4.4 PVP-I的致突变试验研究 |
4.5 PVP-I的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研究 |
4.6 PVP-I的刺激性试验研究 |
4.7 PVP-I的细胞毒性试验研究 |
5 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下篇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的体外杀菌试验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
2.2 实验室杀菌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中和剂的选择 |
3.2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的杀菌效果分析 |
3.3 试验菌的选择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试验二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PRRSV、TGEV体外杀毒作用的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PRRSV和TGEV的TCID_(50)测定结果 |
2.2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聚维酮碘分别对Marc-145细胞和PK-15细胞的安全浓度 |
2.3 细胞培养与细胞病变(CPE) |
2.4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PRRSV、TGEV感染细胞的阻断作用 |
2.5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PRRSV、TGEV增殖的抑制作用 |
2.6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PRRSV、TGEV的直接杀灭作用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试验三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对公猪精液品质和存活时间及存活指数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精液的品质评定结果 |
2.2 精子的活力测定结果 |
2.3 精子的密度测定结果 |
2.4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和聚维酮碘对种公猪精子存活时间及存活指数的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精液稀释及保存要求 |
3.2 精子活力测定条件的选择 |
3.3 精液常温保存效果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试验四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和聚维酮碘对猪精液中细菌杀灭效果的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和聚维酮碘作用1h后对猪精液细菌的杀灭效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全文结论 |
致谢 |
(9)一种复合碘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理化性能试验 |
1.2.2 杀菌试验 |
1.2.3 现场消毒试验 |
1.2.4 毒性试验 |
2 结果 |
2.1 理化性能试验结果 |
2.2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
2.3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
2.4 现场消毒试验结果 |
2.5 毒性试验结果 |
3 讨论 |
(10)氯己定碘溶液剂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氯已定碘的制备和表征 |
第一节 氯已定碘的合成工艺 |
1 氯已定碘合成方法的选择 |
2 讨论 |
第二节 氯已定碘的物性表征 |
1 氯已定碘的配合度测定 |
2 氯已定碘红外光谱分析 |
3 氯已定碘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4 氯已定碘X-衍射分析 |
第二章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制备 |
第一节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处方优化 |
1 试药与仪器 |
2 增溶剂的选择 |
3 潜溶剂的选择 |
4 氯已定碘溶液剂优化处方验证 |
第二节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稳定性 |
1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低温实验和冻融实验 |
2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影响因素实验 |
3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加速实验 |
4 讨论 |
第三节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增溶机理 |
1 氯已定碘溶液中聚合物胶束的疏水缔合性 |
2 氯已定碘溶液中聚合物胶束的扫描电镜分析 |
3 结论 |
第三章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毒理学研究 |
第一节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分组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评价规定 |
第二节 皮肤刺激试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与强度分级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第三节 急性眼刺激试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反应的评分标准及强度分级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第四节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1 实验材料 |
2 试验分组 |
3 实验方法 |
4 评价规定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第四章 氯已定碘溶液剂抗微生物作用 |
第一节 菌悬液的制备 |
1 菌种与实验材料 |
2 菌悬液的制备 |
3 检测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的方法 |
第二节 氯已定碘溶液剂抗微生物实验 |
1 细菌繁殖体实验 |
2 真菌繁殖体试验 |
3 阳性对照试验 |
第五章 氯已定碘溶液剂的现场消毒实验 |
1 试药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语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杨驰复合碘消毒液消毒效果及毒性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化学消毒剂产品道路运输的危险性分类[J]. 张睿,陈舒馨,董学胜,黄佳丽. 交通世界, 2021(14)
- [2]聚六亚甲基双胍复合碘消毒液消毒和抑菌效果观察[J]. 马峰,郑传红,王淑玲,石小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18)
- [3]一种复方氯己定碘消毒液的消毒性能观察[J]. 陈东亚,孙巍,肖竞,赵悦,俞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8(06)
- [4]氯己定碘溶液对奶牛乳头消毒效果的研究[J]. 张春刚,刘光磊,张楠,苏效双,赵国琦,吴聪明,占今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 [5]一种新型复合碘消毒液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实验研究[D]. 郭亚萍. 山东大学, 2016(03)
- [6]一种新型复合碘皮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和毒性观察[J]. 郭亚萍,周东顺,曹新珍,邵丽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04)
- [7]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陈晓艳,梁涛,温开兰,兰志勋. 医学综述, 2015(06)
- [8]聚维酮高络合碘溶液体外杀灭猪精液中病原微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对猪精液品质和常温保存的影响[D]. 冯晓巍.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9]一种复合碘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研究[J]. 陈贵秋,庄世锋,李世康,高琼,宋江南,朱应凯,马征.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10)
- [10]氯己定碘溶液剂的的研究[D]. 徐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