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外贸公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恒[1](2021)在《银行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21,557亿元,比2019年增加5929亿元。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仍保持增长态势,而信用证业务作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融资方式,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作为授信业务,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每一笔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构建合理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工商银行SZ分行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工商银行SZ分行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有着极为显着的意义。本文以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为研究对象,以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为研究目标,梳理关于信用证及贸易融资风险的文献,分析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并结合真实的案例,初步得到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指标。接着,通过专家打分筛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风险指标,确定了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工商银行SZ分行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进行评价。本文在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角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构建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为依据,以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分析及案例分析为基础,分析得到风险指标。接着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筛选风险指标,最终构建了包含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证及单据风险、其他风险共五类风险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综合模糊理论以及层次分析,选用多层次评判模型研究分析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评价问题。本文以模糊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指标的特征,如多层次性、模糊性的特点,发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优点,基于工商银行SZ分行的调研数据,对工商银行SZ分行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研究表明工商银行SZ分行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和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存在差异。工商银行SZ分行的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和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水平都介于较好和好之间,偏向好,并且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优于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工商银行SZ分行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仍有待完善。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规避信用证项贸易融资风险的信用风险防范对策、操作风险防范对策和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黄永祥[2](2021)在《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推进器角色。随着近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贯彻落实,促使我国外贸发展出现繁荣的局面,这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打通了新的上升通道。然而,从多数中小微外贸型企业角度出发,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自身规模较小,信用评级较低,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低廉成本的正规贷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微外贸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近年来涌现出的外贸服务新业态,主要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外贸服务,其中包含信保、退税、物流以及代办报关报检等等。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六条”,其对于外贸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力量,为我国贸易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2020年,国务院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意见指出,鼓励银行机构与资质较好的外贸类服务平台进行合作,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思维,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促使中小微企业国际贸易项下的融资业务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拓展,进而使得中小微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能够得到显着提升,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向银行融资难的困境。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中小微外贸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微外贸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中小微外贸型企业的融资提供了解决方案。其次,分别对外贸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然后,对外贸综合服务行业发展、传统供应链金融发展、外贸综合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接着,以M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的背景简介、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进行整理和梳理,并提出了在外贸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M公司的外贸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问题分析,M公司为优化业务模式,通过优化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拓展资金渠道、深入开拓优质产业链、加强风险管控等方式解决了业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黄鑫[3](2021)在《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方针策略实施,C银行河北省分行紧随国家建设,大力支持内陆省外汇经济发展,外汇市场的发展不仅给各商业银行带来绝佳的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同时对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紧跟国家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提升银行外汇业务综合竞争能力。外汇业务的种类非常多,也存在比较大风险,我国推出较多的外管政策也进一步促进了汇率的不确定性,进而也增加了银行的合规成本和监管成本。当前C银行河北省分行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并不能满足其目前的发展要求,这不仅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汇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会给C银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提升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是C银行河北省分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外汇进出口稳步增长、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本文以C银行河北省分行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以操作风险管理理论、风险价值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作为论文的研究基础,借助文献研究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实证进行研究。通过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买卖以及国际结算四个主要业务进行风险问题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主要风险成因,并相应提出各类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策。在外汇存款方面主要从落实好展业三原则、保持外汇流动性、做好利率管理制度;外汇贷款方面培养或引进复合型人才以及加强先进管理工具的应用;外汇买卖方面主要是减少外汇风险敞口以及加强合规操作监督;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主要为提升操作风险管控、加强境外方风险管理。除此之外,在各类业务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保障措施包括健全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来加强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希望通过研究,能有效的控制C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外汇业务风险,进而可以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实现银行业务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扩大外汇业务的重要保障。
牛亚松[4](2020)在《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居民个人参与到了外汇业务当中来。近年来,外汇业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新的领域,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已发生变化,经济发展趋势不确定性凸显。对于银行外汇业务来说,这是一个转折期,在业务拓展的同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大量外汇风险管理的案例和外汇风险管理理论来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并主要运用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对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外汇业务风险的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包括: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巴塞尔协议、风险价值模型、外汇敞口分析法等。然后介绍了ZG银行外汇业务的概况,同时通过实地调查并借助大量外汇ZG银行业务真实案例从外汇信用风险、外汇市场风险、外汇操作风险三方面对对ZG银行面对的各类外汇业务风险进行了总结归纳。然后从部门分工、内控制度建设情况、信用风险管理现状、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市场风险管理现状等五方面对ZG银行外汇业务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上述风险点及ZG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发现ZG银行存在内部控制、用人机制、部门划分、外汇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外汇业务风险防范技术、外汇业务风险监测度量和外汇风险处置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利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并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先进经验重新对ZG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设计,并有针对性的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一是进一步优化内控制度,严守制度红线;二是根据外汇业务特点,重塑外汇风险识别、计量、处置过程,使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建立外汇业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水平。
叶青[5](2020)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ZJ公司外销员培训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贸易是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这一重要指示无疑对我国外贸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外贸人才是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必要保证,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支撑,与我国对外贸易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信息技术加速了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外贸易也逐步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下,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根本性转变,这也必然导致对外贸易人才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外贸企业必须把“如何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外销员队伍”当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鉴于以上环境和背景,以笔者所工作的外贸企业ZJ公司为案例,以外销员岗位为研究对象,运用“胜任力模型”理论,根据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指标,调查他们所需的知识、技能、特质,总结并构建公司外销员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适的培训体系,为公司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人力支持。通过对ZJ公司外销员培养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公司现有的培训方式较为落后和粗放。为搭建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外销员培训体系,本文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等提取出此岗位的胜任力要素。接着,通过专家小组讨论法对各项胜任力要素进行分级描述,并对专家小组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确定要素指标的权重。最后,笔者对所构建的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科学验证。本文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与策划、培训组织与实施和培训考核与评估这四个方面对ZJ公司外销员培训体系进行设计。在提取胜任力要素阶段,将受访谈人员分为绩效优秀组和绩效平庸组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各要素上两者间的水平差异,以此确定真正的培训需求,另外,通过计算权重因子得分确定各项培训需求的重要紧急程度。在设计培训课程时,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等方面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立助教制,采用“三步走”法保障每一次培训的顺利开展。在培训考核与评价方面,运用柯氏四级评估法对培训前、中、后的方方面面进行考核、评价。综上,本文为ZJ公司外销员的培训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参考,有利于公司内部培训体系建设更加科学、有效,也更具标准化和前瞻性,也有利于ZJ公司的人力资本更具竞争优势,同时,为行业内相似企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扬[6](2020)在《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外贸易愈发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促进了经济全球一体化,国际结算业务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国际结算业务相比其他业务而言,风险更低,产生的收益更高,在业务办理中占用的资金更少,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心。近几年,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各家商业银行不断进行国际结算业务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技术支持和服务质量,丰富国际结算业务种类和结算方式,同业竞争愈发激烈。中国银行作为国内最先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拥有突出的业务能力、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全面的产品种类,一直都是国际结算领域的标杆品牌。然而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量的上升却显得十分乏力,同业竞争力明显不足。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中国银行L分行主要存在营销力度缺失、重视程度偏低、团队规模较小、业务培训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流程待优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其国际结算业务量的提升受到了很大制约。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首先梳理了国际结算业务发展趋势、业务风险与管控、业务问题与对策等相关文献,以7P营销理论、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择中国银行L分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的问题。然后,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国际结算量、国家政策、电子化程度、产品技术与业务流程、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对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国际结算业务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其次,本文对国际结算业务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量提升内外部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再次,构建了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量提升主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运用SPSSAU软件对专家打分问卷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准则层和子准则层各指标权重。最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对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不仅有利于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的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同业中有类似国际结算业务发展问题的金融机构参考借鉴并实践应用。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出发,以国际结算业务量的提升策略为研究对象,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王晔[7](2020)在《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珠海鹏和机电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开放,中小型外贸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世界市场的合作和竞争,并在世界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诸多国际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还有在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而相当一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自身也忽视发展战略引领,一些企业即使制订了发展战略,也往往做得不到位。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将有利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国外市场份额的持续拓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而如何更好地迎合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劣势、发挥资源和能力优势,制定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自身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背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及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选取珠海鹏和机电公司这一具体研究对象,就该公司的机电出口贸易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外贸战略设计和发展理念存在缺陷,机电外贸市场竞争对手众多且日趋激烈,外贸客户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公司外贸运营能力建设还需要持续加强,应对如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反应不及时。结合SWOT分析矩阵,本文明确提出了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应该实行ST战略,即更具实践操作性的、有利于珠海鹏和机电公司机电出口贸易业务发展的市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珠海鹏和机电公司还要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加强员工管理激励,积极开展跨境电商,把控外贸业务风险,加强战略管理控制,从而促进珠海鹏和机电公司机电出口贸易业务发展,并对我国相关外贸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有所启示,为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走出困境提出一些创新发展思路。
张俊奇[8](2020)在《通达公司内贸代理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十年代末期,国家放开外贸经营权后,依靠进出口专营权和政策性垄断资源而生存的传统国有外贸公司几乎一夜间丧失了生存竞争优势,不得已面向市场,开始自谋生路。为了生存发展,许多国有贸易公司便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信用优势开展起了大宗商品国内贸易代理业务。2012年以来,由于内部控制的缺失和监管中的漏洞,多家国有贸易公司开展的钢材内贸代理业务,演变成为了无钢材实物交易、单纯以融资为目的的融资性贸易,爆发了“钢贸事件”,给国有资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影响。为此,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通知,要求国有贸易公司加强对业务的管控,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国有贸易公司加强对内贸代理业务的内部控制,既是落实国资委要求,防范发生融资性贸易风险,又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通达贸易公司作为传统的国有外贸公司,通过业务转型,目前大宗商品国内贸易代理业务已占到全部业务的50%以上。本文以通达公司内贸代理业务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指出了其内贸代理业务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依据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优化改进意见。为国有贸易公司加强内贸代理业务管控、提高业务质量提供了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一)通达公司内贸代理业务存在对客户信息收集不全面、付款审批繁琐责任不清、资金预算和执行不匹配、赊销业务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对抵押担保审查不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二)本文研究发现,通达公司内贸代理业务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是:组织结构的制衡性缺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人员内控意识薄弱;未建立业务风险管理机构和应急预案;客户资信管理缺失、业务付款审批流程缺乏适应性、未严格执行业务流程、未对资金预算执行进行评价纠偏;未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业务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力量不强。(三)本文从规范组织结构、加强业务人才建设、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和应对风险预案、优化付款审批手续、实施客户资信管理、推进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建立内部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改进建议。
张雯[9](2020)在《外贸企业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 ——以S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强大的推动动力。然而,对外贸易的环境并非风平浪静的。在全球经济不断变化的格局下,市场竞争多元化、支付方式多样化、产品贸易复杂化等多种因素导致对外贸易中的风险随处可见,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加剧。传统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机制已经无法顺应当下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稳定、持续经营必须重视和建立的重要环节。外贸企业如何加强自身抵御风险和防范业务风险的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者们必须深思的问题。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也就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内一家知名的大型国有外贸企业——S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环境分析、S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自身经营情况分析,针对其主营业务之一代理进口业务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发现S公司目前的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包括客户资信风险、市场波动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货权丢失风险、虚假贸易风险、条款设置风险,针对这些可能影响S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实施与执行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适用于S公司目前经营现状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包括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加强生态平台建设、健全调查评审流程、强化合同风险防范、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流程管控制度、提高团队风险意识等。本文希望通过对S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提供S公司以及我国从事同类代理进口业务的其他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参考和借鉴,使得我国的外贸企业能够更好、更稳、更安全的开展代理进口业务,在发展中兼顾风险的预警和防范,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避免因风险的发生给企业造成损失,在起起伏伏的国际贸易商海中乘风破浪,高质量持续发展。
储光[10](2020)在《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各国贸易往来不断密切,代理进口业务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作为代理方,大型外贸企业常常面临着收益和风险不对等、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情况,也存在着市场占有率低、违约风险高以及经营不当等问题。SM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进口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受益于中国进口贸易规模特别是机电产品、大宗商品等进口规模的不断增长,SM公司近年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得到了显着增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风险问题。本文以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关联为研究主题,通过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SM公司近10年的所遇到的代理进口业务风险进行了归纳,并结合文献研究,对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进行了识别,指出存在五大类风险,包括委托方信用风险、其他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SM代理进口业务的风险评价模型,得出21个内外部风险指标的权重值,并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找出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所面临的重要风险类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制定风险应对建议,包括完善委托人调查和审核制度、提升内部风险管理的能力、打造信息库实现跟踪预警、提高企业业务风险应对能力。同时,本文指出应从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第三方支撑四个方面为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通过研究发现,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目前所面临的风险等级一般,但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环境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需要面对的整体风险有偏高的趋势,需要加强对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视和建设,来进行风险管理和预防。本文的研究结论对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同类业务的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专业外贸公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业外贸公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银行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可能的创新点 |
1.3.2 不足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信用证的研究综述 |
2.2 关于贸易融资风险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关于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综述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分析 |
3.1 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 |
3.1.1 进口开证 |
3.1.2 进口押汇 |
3.2 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 |
3.2.1 打包贷款 |
3.2.2 出口押汇 |
第4章 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4.2.1 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
4.2.2 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
4.2.3 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4.3 风险评估指标对贸易融资业务影响程度初步筛选 |
4.4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章 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5.1 模型选择 |
5.1.1 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其他评估方法的比较 |
5.1.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简介 |
5.1.3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步骤 |
5.1.4 模糊评判指标处理 |
5.1.5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
5.2 隶属度的确定 |
5.3 风险评估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
5.3.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选用 |
5.3.2 确定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价因素集和评判集 |
5.3.3 确定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价因素集和评判集 |
第6章 银行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实证分析 |
6.1 实证对象 |
6.1.1 实证对象选择的依据 |
6.1.2 实证对象简介 |
6.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6.2.1 确立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一级评价指标权重 |
6.2.2 确立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一级评价指标权重 |
6.3 模糊综合评判 |
6.3.1 数据采集 |
6.3.2 建立指标因素集与评判集间的模糊关系矩阵及模糊综合评判 |
6.4 评判结果分析 |
6.4.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加权平均结果及其分析 |
6.4.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加权平均结果及其分析 |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风险防范对策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
7.3 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
7.4 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工商银行SZ分行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专家咨询问卷 |
致谢 |
(2)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外贸综合服务研究现状 |
2.1.2 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 |
2.1.3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金融创新的理论 |
2.2.2 供应链金融的理论 |
第3章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
3.1 外贸综合服务及供应链金融介绍 |
3.1.1 外贸综合服务行业介绍 |
3.1.2 供应链金融模式介绍 |
3.2 外贸综合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
3.2.1 出口退税模式 |
3.2.2 应收账款模式 |
3.2.3 应付账款模式 |
3.2.4 出口信用保险合作模式 |
3.3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与传统国际贸易融资对比 |
3.3.1 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 |
3.3.2 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
3.4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潜在风险 |
3.4.1 供应链关系脆弱 |
3.4.2 法律及政策风险 |
3.4.3 资金结构风险 |
3.4.4 风控体系风险 |
第4章 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现状分析 |
4.1 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介绍 |
4.2 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分析 |
4.2.1 M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介绍及潜在风险 |
4.2.2 M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比分析 |
4.2.3 M公司内部访谈结果分析 |
4.3 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客户粘性问题 |
4.3.2 资金结构问题 |
4.3.3 产业链问题 |
4.3.4 风险控制问题 |
第5章 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策略 |
5.1 优化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
5.1.1 优化线上客户管理 |
5.1.2 搭建集中吸纳客户的业务模式 |
5.2 拓展资金渠道 |
5.2.1 强化与商业银行的合作 |
5.2.2 打通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
5.2.3 开拓外部融资新方式 |
5.3 深入开拓优质产业链 |
5.3.1 深度开发现有业务 |
5.3.2 重点突破特色产业 |
5.4 加强风险管控 |
5.4.1 完善业务风险管控体系 |
5.4.2 提高资金监控手段 |
5.4.3 强化法律风险管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问题访谈纲要 |
致谢 |
(3)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外汇风险的概念 |
2.1.2 外汇风险管理的概念 |
2.1.3 外汇风险分类 |
2.2 相关理论 |
2.2.1 操作风险管理理论 |
2.2.2 风险价值理论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 C银行河北省分行概况以及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1 C银行河北省分行概况 |
3.1.1 机构设置情况 |
3.1.2 外汇业务概况 |
3.2 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2.1 外汇风险管理相关部门职责 |
3.2.2 外汇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建设 |
3.2.3 外汇业务操作流程 |
4 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外汇存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 |
4.1.2 外汇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 |
4.1.3 外汇买卖业务风险管理问题 |
4.1.4 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问题 |
4.2 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
4.2.1 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
4.2.2 外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 |
4.2.3 外汇风险防范人员缺乏操作专业性 |
5 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
5.1 存款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
5.1.1 落实好展业三原则 |
5.1.2 保持外汇流动性 |
5.1.3 做好利率管理制度 |
5.2 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策 |
5.2.1 培养或引进复合型人才 |
5.2.2 加强先进管理工具的应用 |
5.3 外汇买卖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策 |
5.3.1 减少外汇风险敞口 |
5.3.2 加强合规操作监督 |
5.4 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策 |
5.4.1 提升操作风险管控 |
5.4.2 加强对境外方风险管理 |
6 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6.1 健全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
6.2 完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价值及目的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价值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外汇风险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外汇风险概念 |
2.1.1 外汇风险含义 |
2.1.2 银行外汇风险的分类 |
2.2 外汇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外汇风险管理原则、策略和过程 |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3 巴塞尔协议 |
2.2.4 风险价值模型 |
2.2.5 外汇敞口分析法 |
第三章 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来源研究 |
3.1 ZG银行外汇业务概况 |
3.2 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来源分析 |
3.2.1 外汇信用风险 |
3.2.2 外汇市场风险 |
3.2.3 外汇操作风险 |
第四章 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
4.1 ZG银行内部管理体系现状 |
4.1.1 内部风险管理类体系架构 |
4.1.2 ZG银行外汇部门分工 |
4.1.3 ZG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
4.2 ZG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
4.2.1 ZG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4.2.2 ZG银行外汇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
4.2.3 ZG银行操作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
4.3 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3.1 ZG银行内部管理问题及原因 |
4.3.2 ZG银行外汇风险识别和计量问题及原因 |
4.3.3 ZG银行外汇风险处置问题及原因 |
4.3.4 ZG银行外汇风险防控机制问题及原因 |
第五章 提高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
5.1 ZG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思路 |
5.2 构建有针对性的ZG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
5.2.1 发挥内控优势,严守制度底线 |
5.2.2 根据外汇业务特点,重塑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5.2.3 建立外汇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形成外汇风险防控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胜任力模型的ZJ公司外销员培训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内外关于企业培训的研究综述 |
2.1.2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企业培训相关基础理论 |
2.2.2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相关基础理论 |
2.2.2.1 胜任力相关理论 |
2.2.2.2 胜任力模型相关理论 |
2.2.3 胜任力模型对培训体系设计的作用 |
2.3 外销员的界定与特征 |
2.3.1 外销员的界定 |
2.3.2 外销员的工作特点 |
第3章 ZJ公司外销员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ZJ公司基本情况及业务经营情况概述 |
3.1.1 ZJ公司基本情况 |
3.1.2 ZJ公司组织架构 |
3.1.3 ZJ公司企业文化 |
3.1.4 ZJ公司外贸业务经营情况及外部环境分析 |
3.2 ZJ公司外销员基本情况分析 |
3.3 ZJ公司外销员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3.1 培训缺乏系统性 |
3.3.2 培训针对性不强 |
3.3.3 培训师资匮乏 |
3.3.4 培训效果无评估及后续考评 |
第4章 ZJ公司外销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
4.1 以外销员胜任力为基础的培训体系的重要性 |
4.2 ZJ公司外销员岗位职责分析 |
4.2.1 外销员岗位工作职责 |
4.2.2 外销员岗位关键绩效指标 |
4.3 ZJ公司外销员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
4.4 ZJ公司外销员胜任力模型构建步骤 |
4.4.1 选取访谈对象 |
4.4.2 设计访谈提纲 |
4.4.3 实施行为事件访谈 |
4.4.4 提炼外销员胜任力要素 |
4.4.5 外销员胜任力要素分级指标描述 |
4.4.6 设置外销员胜任力指标权重 |
4.4.7 外销员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
第5章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ZJ公司外销员培训体系 |
5.1 ZJ公司外销员培训体系设计 |
5.1.1 培训需求分析 |
5.1.2 培训设计与策划 |
5.1.3 培训组织与实施 |
5.1.4 培训考核与评估 |
5.2 ZJ公司外销员培训体系实施保障 |
5.2.1 加强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度 |
5.2.2 建立规范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 |
5.2.3 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
5.2.4 建立公司内训师队伍 |
5.2.5 建立数字信息化培训管理系统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1 ZJ公司外销员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ZJ公司外销员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 |
附录3 ZJ公司外销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框架 |
1.2.3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际结算 |
2.1.2 国际结算方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7P营销理论 |
2.2.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际结算业务发展趋势相关研究 |
2.3.2 国际结算业务风险与管控相关研究 |
2.3.3 国际结算业务问题与对策相关研究 |
2.3.4 文献评析 |
3 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
3.1 中国银行L分行基本情况 |
3.1.1 中国银行L分行简介 |
3.1.2 中国银行L分行组织架构与人员结构 |
3.2 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
3.2.1 国际结算量方面 |
3.2.2 国家政策方面 |
3.2.3 电子化程度方面 |
3.2.4 产品技术与业务流程方面 |
3.2.5 自身经营管理方面 |
3.3 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 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影响因素分析 |
4.1 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影响因素问卷指标体系设计 |
4.1.2 分析方法与框架 |
4.1.3 调查方法与对象 |
4.1.4 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4.2 基于AHP的主要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
4.2.1 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主要因素影响程度评价指标选取 |
4.2.2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
4.2.3 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设计 |
4.2.4 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
4.2.5 AHP层次分析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对策建议 |
5.1 国家政策方面 |
5.1.1 深入研究政策,灵活运用政策 |
5.1.2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 |
5.2 电子化程度方面 |
5.2.1 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共享 |
5.2.2 扩大智能化网点覆盖面 |
5.3 产品技术与业务流程方面 |
5.3.1 重视业务流程优化 |
5.3.2 加快产品组合创新 |
5.3.3 发展人民币结算业务 |
5.4 自身经营管理方面 |
5.4.1 加大客户资源营销力度 |
5.4.2 积极落实风险防范工作 |
5.4.3 优化国际结算团队配置 |
5.4.4 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
5.4.5 提升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问题 |
致谢 |
(7)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珠海鹏和机电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研究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 |
2.1.2 中小型外贸企业 |
2.1.3 企业国际化 |
2.1.4 企业发展战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发展战略理论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3 企业国际化理论 |
第三章 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环境分析与研究 |
3.1 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现状 |
3.2 中小型出口外贸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法律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中小型出口外贸企业发展的行业环境分析 |
3.3.1 主要竞争者 |
3.3.2 潜在进入者 |
3.3.3 顾客议价能力 |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3.5 替代者 |
3.4 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
第四章 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外贸业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外贸业务发展现状 |
4.1.1 产品业务结构情况 |
4.1.2 客户区域开发情况 |
4.1.3 外贸业绩发展情况 |
4.2 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外贸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表现 |
4.2.1 公司外贸战略设计和发展理念存在缺陷 |
4.2.2 机电外贸市场竞争对手众多且日趋激烈 |
4.2.3 外贸客户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
4.2.4 公司外贸运营能力建设还需要持续加强 |
第五章 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下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外贸业务发展战略制定 |
5.1 珠海鹏和机电公司SWOT分析矩阵及转型发展战略思路 |
5.2 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外贸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目标 |
5.3 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差异化转型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
5.3.1 转型升级中推进差异化 |
5.3.2 目标客户定位差异化 |
5.3.3 市场开发拓展差异化 |
5.3.4 客户服务管理差异化 |
5.4 珠海鹏和机电公司差异化转型发展战略推进保障措施 |
5.4.1 加强组织能力建设 |
5.4.2 加强员工管理激励 |
5.4.3 积极开展跨境电商 |
5.4.4 把控外贸业务风险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通达公司内贸代理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一)文献综述 |
(二)问题提出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四、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内贸代理业务界定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一)内部控制概念 |
(二)内部控制要素 |
(三)内部控制实施的原则 |
第三章 内贸代理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一、通达公司的基本情况 |
(一)发展历程与经营现状 |
(二)组织机构 |
(三)内贸代理业务流程 |
二、内贸代理业务面临的风险 |
(一)上下游客户风险 |
(二)仓储风险 |
(三)价格风险 |
(四)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风险 |
(五)抵押物风险 |
三、现有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
(一)事前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 |
(二)事中对业务重点环节管理 |
(三)事后评价 |
四、内贸代理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客户信息获取不全面 |
(二)付款审批繁琐责任不清 |
(三)资金预算和执行不匹配 |
(四)赊销业务带来大量应收账款 |
(五)对抵押担保审查不严 |
(六)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四章 内贸代理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内控环境方面的原因 |
(一)组织结构的制衡性缺失 |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
(三)业务人员内控意识淡薄 |
二、风险评估方面的原因 |
(一)未建立业务风险管理机构 |
(二)未建立业务风险预警体系和应对预案 |
三、控制活动方面的原因 |
(一)未严格执行业务流程 |
(二)客户资信管理缺失 |
(三)业务审批流程缺乏适应性 |
(四)未对资金预算执行进行评价纠偏 |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的原因 |
(一)未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
(二)业务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
五、内部监督方面的原因 |
(一)业务监督体系不健全 |
(二)审计监督力量薄弱 |
第五章 内贸代理业务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一、优化内控环境 |
(一)规范组织结构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
(二)加强业务人才建设提升业务质量 |
(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业务人员内控意识 |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一)建立业务风险管理机构 |
(二)建立应对业务风险的预警和预案 |
三、提升控制活动水平 |
(一)改进业务流程适应形势变化 |
(二)实施客户资信管理 |
(三)优化付款审批手续 |
(四)加强资金预算执行考核 |
四、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 |
(一)实施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
(二)建立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
五、增强内部监督能力 |
(一)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
(二)发挥国企优势加强纪委监督 |
第六章 结论与局限性 |
一、结论 |
二、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外贸企业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 ——以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与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
第三节 风险管理三步骤理论概述 |
第三章 S公司代理进口业务外部环境概况 |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现状 |
第二节 代理进口业务市场现状 |
第四章 S公司进口业务概况和风险管理现状 |
第一节 S公司进口业务概况 |
第二节 S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第五章 S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识别 |
第一节 S公司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二节 S公司风险识别的结果 |
第六章 S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评估 |
第一节 S公司风险评估的方法 |
第二节 S公司风险评估的报告 |
第七章 S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控制 |
第一节 企业愿景与发展目标风险控制 |
第二节 文化倡导与优化架构风险控制 |
第三节 控制体系与平台建设风险控制 |
第四节 流程管理与制度深化风险控制 |
第五节 合同强化与条款规范风险控制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分析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径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的定义 |
2.2.2 风险管理的内涵 |
2.2.3 风险管理的过程 |
2.3 文献研究综述 |
2.3.1 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研究综述 |
2.3.2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三章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概述及风险识别 |
3.1 SM公司基本概况 |
3.1.1 SM公司简介 |
3.1.2 SM公司组织架构 |
3.2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概况 |
3.2.1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发展现状 |
3.2.2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
3.3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识别 |
3.3.1 委托方信用风险 |
3.3.2 其他客户信用风险 |
3.3.3 市场风险 |
3.3.4 政策法规风险 |
3.3.5 内部管理风险 |
第四章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评价 |
4.1 AHP方法的主要步骤及计算 |
4.1.1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4.1.2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步骤及计算 |
4.2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指标体系 |
4.3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指标权重 |
4.4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模糊关系矩阵建立 |
4.5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第五章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应对措施及保障 |
5.1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应对建议 |
5.1.1 完善委托人调查和审核制度 |
5.1.2 提升内部风险管理的能力 |
5.1.3 打造信息库实现跟踪预警 |
5.1.4 提高企业业务风险应对能力 |
5.2 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保障 |
5.2.1 组织机构保障 |
5.2.2 人力资源保障 |
5.2.3 企业文化保障 |
5.2.4 第三方支撑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附件1 委托方资信评审表 |
附件2 产品设备信息采集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专业外贸公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银行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研究[D]. 陈佳恒.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M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研究[D]. 黄永祥.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C银行河北省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黄鑫.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4]ZG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牛亚松.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6)
- [5]基于胜任力模型的ZJ公司外销员培训体系研究[D]. 叶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6]中国银行L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提升策略研究[D]. 文扬.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7]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珠海鹏和机电公司为例[D]. 王晔.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8]通达公司内贸代理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张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9]外贸企业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 ——以S公司为例[D]. 张雯. 南京大学, 2020(04)
- [10]SM公司代理进口业务风控管理研究[D]. 储光. 南京大学, 2020(04)
标签:风险管理论文; 进口信用证论文;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外汇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