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公,黄琴峰,胡冬裴[1](2021)在《瘟疫的古今针灸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数据库配合人工筛选,获得针灸治疗瘟疫的古代文献91条和现代文献168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针灸治疗本病,除取病变部位的穴位外,还当注意选取末端部、关节部和病变局部穴,临床可采用刺血、针刺、艾灸、刮痧、按摩、外敷,以及拔罐、穴位注射、电针、仪器、梅花针、微针系统等疗法。同时还比较了古今治疗瘟疫的异同。
张先,林万宝,陈海燕[2](2020)在《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EP)伴发脑炎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EP合并脑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腮腺肿大、高热、呕吐、头痛消失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为78.0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高热、腮腺肿大、头痛、呕吐)改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皮疹、白细胞减少患者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EP合并脑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冯雪妍[3](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痄腮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痄腮是由风热时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对痄腮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医案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是医家经验的最好载体。因此本研究以痄腮医案为研究对象,对医案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痄腮医案信息数据库,运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8.0中的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医案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总结了痄腮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机特点、证候分布规律、处方用药与配伍等规律,为临床提供借鉴和参考。
蔺梦娟[4](2017)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开灵注射剂目前有清开灵注射液和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两个品种,均主要由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黄芩苷、栀子、金银花、板蓝根、珍珠母组成,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免疫调节、保肝及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清开灵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脑血管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肝炎、高热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清开灵注射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利用"药物-成分-靶标-疾病"多层次生物网络,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开展清开灵注射剂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的循证医学手段,科学地评估各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和相关数据,为清开灵注射剂治疗特定疾病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以供临床参考。研究目的1探讨清开灵注射剂的药理作用机制,从微观角度揭示清开灵注射剂药理作用特点。2系统评价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一)网络药理学利用公共数据库(如TCMSP、PubChemCompound和TCMID)收集清开灵注射剂的成分及其分子信息,结合药物分子的ADME性质参数及文献研究,预测和筛选活性分子,并获取其靶标、基因及疾病信息,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10构建数据库;提取数据,利用Cytoscape 3.4.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图,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确定网络关键节点或关键模块,再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其基因集合的主要功能,多层次、多角度探讨清开灵注射剂的作用机制。(二)Meta 分析通过全面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Med、PubMed、Spring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等,收集清开灵注射剂治疗特定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同质性较好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森林图呈现结果;异质性较大时可采用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定性,以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研究结果(一)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研究1数据库构建:所构建的"清开灵注射剂网络药理学基础信息数据库"包含清开灵注射剂的8个药物所涉及的116个成分,1 271个靶标,929种疾病,以及3 786条成分、靶标、疾病对应关系。2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的拆方分析研究:(1)"胆酸-猪去氧胆酸"作用机制研究:主要成分胆酸、猪去氧胆酸均具有较好的类药性;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6个靶标和8种疾病,以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肝X受体(LXRα、LXRβ)为关键靶标,主要涉及脑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疾病;GO富集主要在甘油三酯的合成、胆固醇的储存及流出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胰岛素抵抗通路等。(2)"水牛角-珍珠母"作用机制研究:共筛选出6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765个靶标和595种疾病,以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为关键靶标,以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和炎症为度值最高的疾病;GO富集主要在小分子代谢、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多种氨基酸代谢通路中。(3)"黄芩苷-栀子"作用机制研究:共筛选出20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198个靶标和369种疾病,以COX-2、PPARy和5-脂氧合酶(5-LOX)等为关键靶标,疾病主要涉及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GO富集主要在化学刺激响应、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凋亡及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多种癌症通路和乙型肝炎通路等。(4)"金银花-板蓝根"作用机制研究:共筛选出92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665个靶标和609种疾病,以COX-2、热休克蛋白90α(HSP8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COX-1)和PPARγ等为关键靶标,疾病主要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炎症等;GO富集主要在细胞表面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化学刺激响应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cAMP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多种癌症通路及乙型肝炎通路等。3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的整体研究:共筛选出116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清开灵注射剂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1 271个靶标和929种疾病,以COX-2、HSP86、COX-1靶标度值最高,主要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炎症等疾病;GO富集主要在化学刺激响应、信号传递、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cAMP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多种氨基酸代谢通路、癌症通路和乙型肝炎通路等;模块分析所得6个模块对应基因的GO富集主要在心率调控、心肌收缩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心肌细胞肾上腺素信号通路和cGMP-PKG信号通路等;具有血脑屏障通透性的29个成分对应基因的GO富集主要在胆固醇代谢过程、胆固醇体内平衡等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多种氨基酸的合成通路及尼古丁成瘾通路等。(二)基于Meta分析的临床评价研究1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42项研究,累计患者5 905例;在单用或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清开灵注射剂在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利巴韦林注射剂(RR=1.19,95%CI:1.16~1.22,P<0.000 01)等;12项研究累计报告试验组42例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s/ADEs),11项研究累计报告对照组34例ADRs/ADEs。2清开灵注射剂治疗肺炎:纳入17项研究,累计患者1 702例;在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基础上,联用清开灵注射剂可提高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P= 1.23,95%CI:1.14~1.33,P<0.000 01)等;4 项研究累计报告试验组 27 例 ADRs/ADEs,对照组64例ADRs/ADEs。3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纳入7项研究,累计患者580例;清开灵注射剂联合对症治疗在缩短流行性腮腺炎的退热时间方面优于利巴韦林注射剂联合对症治疗或仅对症治疗(MD =-1.16,95%CI:-1.36~-0.96,P<0.000 01)等;3项研究未发生ADRs/ADEs,4项研究未报告ADRs/ADEs。研究结论1清开灵注射剂各药对的网络关键节点分析、基因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各有侧重,反映了清开灵注射剂各药对之间功效的差异及各药对之间作用机制方面的相互配合,体现了中医配伍用药和复方用药的意义。2清开灵注射剂可能由多个成分通过作用于LXR、COX-2、HSP86和PPARγ等关键靶标,调控胆固醇代谢与其体内平衡、氨基酸代谢、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参与多个信号通路、代谢通路和癌症等疾病通路,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炎症等疾病中发挥作用。3清开灵注射剂临床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报道较少,但本研究发现其多个作用靶标、相关通路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4清开灵注射剂各药对及其整体处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均具有部分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模块属性很低,适宜采用识别关键节点的方法进行网络分析,模块分析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用。5在临床应用方面,相较于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或对症治疗,联合清开灵注射剂可以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但是本研究通过纳入文献的分析,在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方面尚无法给出确切结论。
靳燕霞[5](2017)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134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d,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1%(66/67)、80.60%(5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消失、腮腺肿大消退、神经症状缓解、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不良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张萍萍,刘钢[6](2016)在《干扰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发生智力低下、癫痫等各种后遗症的概率较高,如何优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干扰素作为一类保护性的细胞活性因子,以其抗病毒、抗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功能等特性,使许多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疾病或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在治疗后收到良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对其的研发和应用。
杨树谊[7](2016)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评价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3.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新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应用文献法回顾性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近年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已有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评价。2. 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1979-2015年国内外中文、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RCT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呈现。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分析纳入的RCTs是否存在发表偏倚。3.数据挖掘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详细病案。使用weka软件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树算法和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规律,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结果对双黄连注射剂用于这8种疾病进行系统评价的结果如下:1.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纳入19篇[RCTs],共纳入患者3133例,实验组1635例,对照组1498例。双黄连注射剂未联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物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RR=1.02,95%CI (0.99,1.06), P=0.21]双黄连注射剂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或两者皆有联用的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 95%CI (1.10,1.19),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对照组7例。2.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25篇[RCTs],共纳入患者4204例,实验组2439例,对照组176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1,95%CI (1.18,1.25), P<0.0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42例,对照组10例。3.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纳入14篇[RCTs],共纳入患者1203例,实验组712例,对照组491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6,95%CI (1.20,1.32),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7例。4.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腮腺炎:纳入11篇[RCTs],共纳入患者1424例,实验组775例,对照组649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9,95%CI (1.07,1.32), P=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3例。5.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纳入6篇[RCTs],共纳入患者536例,实验组319例,对照组217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5,1.21), P=0.0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0例。6.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271例,实验组141例,对照组13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3,95%CI(1.11,1.59),P=0.02],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例数不明。7.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603例,实验组307例,对照组29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1,1.25), P=0.03],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0例。8.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乙型脑炎:纳入2篇[RCTs],共纳入患者410例,实验组274例,对照组13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9,95%CI (1.23,1.57), P<0.0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不明。9.对双黄连注射剂的529例不良反应病案进行分析可知:患者以小儿居多(21.25%);患者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71.96%);联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病例居多(28.3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居多(54.91%)。研究结论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比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需要密切注意,需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付利芳[8](2016)在《6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的临床诊治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临床分析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患儿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5d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研究组患儿在头疼、腮腺肿大、神经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率(12.90%)与对照组(19.35%)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确诊应结合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结果,运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案可发挥显着疗效,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申昆玲,张国成,尚云晓,李兴旺,徐樨巍,陈强,鲍一笑,符州,赵德育,刘长山,孙新[9](2015)在《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包括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具有不同的受体和功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Ⅰ型IFN于1957年发现[1],是人和动物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重要抗病毒物质,根据其基因和蛋白结构的不同,又分为IFN-α、IFN-β、IFN-ε、IFN-κ、IFN-ω等[2]。IFN-α已有3个亚型被批准为药品在临床
周敏[10](2014)在《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用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A组)和干扰素组(B组),每组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B组患者予以干扰素α-2b进行肌肉注射,1 d 1次;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B组使用更昔洛韦进行联合治疗。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5 d的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着高于B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0%,B组不良反应率均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用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和疗效显着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二、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瘟疫的古今针灸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古今取穴对照 |
1.古今均取头面部穴 |
2.古今均取上背部穴 |
3.古今均取胸腹部穴 |
4.古今均取末端部穴 |
5.古今均取关节部穴 |
6.古今均取病变局部穴 |
古今方法对照 |
1.古今均用刺血 |
2.古今均用针刺 |
3.古今均用艾灸 |
4.古今均用刮法 |
5.古今均用按摩 |
6.古今均用外敷 |
7.现代采用的其他方法 |
结 语 |
(2)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临床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5.1 临床疗效标准 |
1.5.2 症状改善时间 |
1.5.3 血、尿淀粉酶和白细胞水平检测 |
1.5.4 安全性评价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治疗疗效比较 |
2.2 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
2.3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比较 |
2.4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基于数据挖掘的痄腮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痄腮的理论渊源 |
1.1 秦汉时期 |
1.2 晋隋唐时期 |
1.3 宋金元时期 |
1.4 明清时期 |
2 痄腮现代研究进展 |
2.1 病因 |
2.2 诊断 |
2.3 治疗 |
2.4 预防 |
2.5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痄腮医案的数据挖掘 |
1 数据挖掘技术路线 |
1.1 研究目标 |
1.2 医案收集 |
1.3 数据规范化 |
1.4 建立数据库 |
2 痄腮医案的数据挖掘 |
2.1 痄腮医案的检索与收录 |
2.2 一般信息资料分布 |
2.3 症状数据挖掘 |
2.4 证候数据挖掘 |
2.5 药物数据挖掘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痄腮的流行病学特点 |
1.1 易发人群 |
1.2 易发年龄 |
1.3 易发季节 |
1.4 兼夹疾病 |
2 痄腮症状学特点 |
2.1 症状频数分析 |
2.2 症状聚类分析 |
2.3 症状因子分析 |
3 痄腮证候分布规律 |
4 痄腮用药规律 |
4.1 高频药物分析 |
4.2 药物种类分析 |
4.3 药物聚类分析 |
4.4 药物因子分析 |
4.5 药物关联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基于网络药理学和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综述二 清开灵注射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 |
一、"清开灵注射剂网络药理学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拆方分析研究 |
(一) "胆酸-猪去氧胆酸"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水牛角-珍珠母"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 "黄芩苷-栀子"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 "金银花-板蓝根"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整体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 |
一、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清开灵注射剂治疗肺炎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3 讨论 |
(6)干扰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扰素的分类及应用 |
2 干扰素抗感染作用机制 |
2.1 抗病毒作用 |
2.2 免疫调节作用 |
2.2.1 免疫监视 |
2.2.2 免疫防御 |
2.2.3 免疫自稳 |
3 干扰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作用及应用 |
3.1 干扰素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
3.2 干扰素与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 |
3.3 干扰素与流行性乙型脑炎 |
3.4 干扰素与隐球菌脑膜炎 |
3.5 干扰素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
4 小结 |
(7)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双黄连注射剂的基本情况概述 |
一、组方药物 |
二、药理作用 |
三、化学成分 |
四、临床应用 |
综述二 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分析 |
一、系统评价概述 |
(一) 系统评价的意义 |
(二) 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与过程 |
二、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 |
综述三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 |
一、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机理和临床表现 |
二、双黄连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
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应用系统评价研究 |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小儿肺炎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二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三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四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五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六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七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八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的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6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的临床诊治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诊断方法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估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组间临床疗效情况 |
2.2 组间临床体征、症状改善情况 |
2.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
3 讨论 |
(10)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疗效比较 |
2.2 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3 讨论 |
四、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瘟疫的古今针灸比较研究[J]. 刘立公,黄琴峰,胡冬裴. 中医文献杂志, 2021(05)
- [2]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张先,林万宝,陈海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02)
- [3]基于数据挖掘的痄腮证治规律研究[D]. 冯雪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基于网络药理学和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D]. 蔺梦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 靳燕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02)
- [6]干扰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张萍萍,刘钢. 医学综述, 2016(13)
- [7]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D]. 杨树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6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的临床诊治效果观察[J]. 付利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01)
- [9]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申昆玲,张国成,尚云晓,李兴旺,徐樨巍,陈强,鲍一笑,符州,赵德育,刘长山,孙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16)
- [10]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疗效观察[J]. 周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