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负压吸引包扎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侯栋[1](2020)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碘酊对减少皮下积液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皮下积液是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与胸壁之间,或腋窝腔内有液体存积,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出现少量皮下积液,局部给予充分抽吸,加强换药,辅以术区弹力胸带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多数不影响患者恢复情况。然而大量皮下积液恢复周期长,延长了拔出腋窝、胸壁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甚至延缓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计划。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质量浓度2%碘酊对减少皮下积液的效果,为制定有效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手术创面均匀喷洒5 ml质量浓度2%碘酊,对照组手术创面均匀喷洒5 ml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职业、学历和术后病理分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热、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随访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BMI、职业、学历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以及术后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平均引流量分别为92.0±6.5ml、60.9±5.5ml、47.2±6.5ml,均低于对照组的96.4±5.3ml、66.3±5.4ml、51.3±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17,P<0.001);观察组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5±0.9d、16.2±1.2d,均少于对照组的8.8±1.0d、18.9±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36、10.070,P<0.001、<0.001)。3.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20.0%(8例),高于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4.9%(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39)。4.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5.0%(2例),观察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7.3%(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0,P=0.624)。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发热及切口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愈合均为Ⅰ/甲级愈合)。6.随访无患者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质量浓度2%碘酊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黄钰[2](2019)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原因和预防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其减少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发生的有效途径,最终为临床上降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发生率提供启发和帮助。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乳腺癌连续性病例220例,病患均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在术后是否发生皮下积液将及上肢水肿将患者分成以下四组:研究Ⅰ组(乳腺癌术后合并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患者)、研究Ⅱ组(乳腺癌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研究Ⅲ组(乳腺癌术后出现上肢水肿患者)、研究Ⅳ组(乳腺癌术后未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患者);具体研究项目如下:各组病患基本资料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合并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低蛋白血症等)分析;手术方式、切口设计不同、超声刀及电刀的不同选择、术中背阔肌的不同处理、出血量、淋巴清扫方式、有无放疗、术后一周每日皮下引流量,分析各个因素对各组患者影响;各种因素做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为今后临床上降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发生率提供启发和帮助。结果:在患者人数、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术后方式(改良根治术、根治术)等项目分析中,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比例最多,病情最为严重,单纯皮下积液患者次之,再者是单纯上肢肿胀患者,最后是无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各组之间比较趋势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平均年龄、BMI、高血压病、糖尿病、新辅助化疗、清除淋巴结数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分析中,各组之间的比较趋势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皮下及腋窝引流量分析:在24小时引流量的分析过程中,各组的趋势比较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日的数据分析体现出相同的规律性,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在24小时引流量及术后7天引流量的分析中,各组之间比较的数据为0.022,0.045,0.060及0.079,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组及单纯皮下积液患者组数据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皮下及腋窝引流量趋势比较: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组皮下积液第一天引流量达到峰值,随着天数的增加,患者引流量逐渐降低;单纯皮下积液组患者亦体现出相同的趋势,但是整体上引流量较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组要少,两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长短等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疾病及合并上肢肿胀的危险因素,各组之间的比较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值分别为0.049,0.020,0.048,0.049,0.045,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各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新辅助手段、转移淋巴结数目及皮下积液引流量的大小,是导致乳腺癌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的危险因素,各组之间的比较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值分别为0.020,0.034,0.034,0.021及0.004,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总生存期:其单因素分析: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27,0.045,0.049,0.012及0.044,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45,0.039,0.034,0.023及0.03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无复发生存期:单因素分析中,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27,0.045,0.049,0.012及0.044,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45,0.039,0.034,0.023及0.03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等现象与诸多因素有关系,其中二者合并出现患者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性疾病、辅助化疗比例、清扫淋巴数量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均占据了较高比例,单纯皮下积液患者次之,再者是单纯上肢肿胀患者,二者均无患者最后,给予临床一定借鉴与参考。(2)乳腺癌患者同时伴随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术后一周内引流量明显增多,上肢肿胀可以促进患者皮下积液严重程度,增加其引流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引流量逐渐降低。(3)患者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时间等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体重指数越大,乳腺癌患者术后越容易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到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均可以成为乳腺癌患者术后预测其总生存期及有无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符岸秋,郭泽霞,卓恩挺,张秀燕,罗香香[3](2018)在《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与IL-8和PCT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法合并抗菌药物对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女性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引流法,试验组患者采取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法,并根据患者自身状况静脉注射头孢唑林或哌拉西林行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腹腔下积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病原菌;观察两组患者皮瓣下积液痊愈率及痊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头孢唑林或哌拉西林的用量;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皮瓣下积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对照组检测出菌株65株,试验组中检测出菌株67株;试验组患者的痊愈天数为(4.26±0.94)d,少于对照组患者的(9.67±2.61)d(P<0.00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头孢唑林及哌拉西林的用量较对照组患者减少(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8及PCT含量均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8及PCT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法合并抗菌药物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及抗菌药物的使用。
刘锐娟[4](2018)在《持续高负压吸引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预后的疗效》文中认为乳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如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1]发生率极高,给患者带来痛苦。术后充分引流固然重要,但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也非常关键。笔者应用持续高负压吸引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腺癌改良根治术预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
梁兴忠[5](2018)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单管、双管负压引流的应用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徐州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女性患者3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16)与对照组(n=16);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加压包扎单管负压引流法,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为(110.37±12.42)mL、(184.82±18.55)mL、(278.62±20.28)mL、(371.45±26.97)mL显着多于对照组(78.23±9.31)mL、(145.96±14.36)mL、(211.14±19.41)mL、(286.32±22.46)mL,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置管24 h、48 h、72 h舒适度评分(62.66±7.64)、(73.35±8.56)、(87.27±10.24)显着高于对照组(51.52±6.57)、(64.23±6.64)、(75.46±8.31),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8.33±2.78)d、切口愈合时间(11.63±3.25)d、住院时间(12.78±5.67)d显着少于对照组(12.36±3.62)d、(15.52±4.43)d、(20.08±8.38)d(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率12.5%、皮瓣坏死率6.13%、切口感染率6.13%显着低于对照组25%、12.5%、18.75%(P <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应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的疗效良好,不仅有效降低了术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明显缩短了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
李明芹[6](2018)在《两种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吸引引流组(观察组,n=32)和传统胸带加压包扎引流组(对照组,n=32)。记录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后1d及术后5d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疼痛程度[简明疼痛量表(BPI)]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引流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d时,两组FACT-B评分均较术后1d时升高(P<0.05),BPI评分则较术后1d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吸引引流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引流干预,可促进积液排出而减少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也对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还能缓解术后疼痛情况,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王圆媛[7](2018)在《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应用注射用A群链球菌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应用注射用A群链球菌(沙培林)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次性硅胶引流球,试验组采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联合沙培林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患者的积液累及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心负压吸引联合沙培林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率,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肖维木,吴红,汤枫,李涛[8](2016)在《双管引流接中心负压吸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两种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共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双管组60例患者术后采用双管引流接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单管组60例患者术后采用传统的单管引流及加压包扎,对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采用双管引流接持续中心负压吸引的双管组和采用单管引流及加压包扎的单管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3.3%(2/60)和13.3%(8/60),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7%(1/60)和13.3%(8/60),置管时间分别为(7.0±2.2)d和(12.0±2.0)d,住院天数分别为(12.0±4.5)d和(21.0±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引流接持续中心负压吸引能更明显降低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刘永锋,姜军,任国胜,郑成竹,吴毅,范林军[9](2016)在《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16版)》文中研究指明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内分泌外科学术会议通过乳房不仅是哺乳器官,也是重要的女性器官,是女性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乳腺疾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规乳腺手术必须在乳房表面取切口,需要足够长的切口实现手术野的显露,以便在直视下完成手术;难以避免的巨大切口是尚待解决的外科技术问题。手术造成的乳房缺失和某些
陆国芬,马德奎,张清,陆凤媚,欧光鑫,区基文[10](2016)在《Pfm 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Pfm 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于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6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选取300例采用一次性使用负压吸引球为低负压引流组,另外300例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为高负压引流组。将两组间的拔管时间,引流量,皮瓣坏死率,皮下积液率,术后再出血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皮瓣坏死率,住院时间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负压引流组拔管时间较低负压引流组延长,高负压引流组引流量较低负压引流组增多,高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减少,高负压引流组术后再出血率增加,有统计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高负压引流系统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率,显着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也能减轻医生工作量,不过在减少皮瓣坏死、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较低负压引流组无明显优势。高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二、负压吸引包扎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负压吸引包扎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碘酊对减少皮下积液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防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2)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原因和预防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 |
前言 |
研究背景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硕士在读期间撰写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与IL-8和PC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引流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
2.2 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 |
2.3 两组患者皮瓣下积液痊愈率及痊愈时间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头孢唑林或哌拉西林的用量比较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8及PCT含量比较 |
3 讨论 |
(4)持续高负压吸引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预后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调护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观察组 |
3 疗效观察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4 讨论 |
(5)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引流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引流量对比 |
2.2 两组术后舒适度对比 |
2.3 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对比 |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6)两种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3 指标评估方法 |
1.3.1 生活质量评估方法 |
1.3.2 疼痛程度评估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应用注射用A群链球菌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 |
2.2 两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及积液累及范围比较 |
3 讨论 |
(8)双管引流接中心负压吸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保持引流通畅 |
3.1.1 皮下积液 |
3.1.2 皮瓣坏死 |
3.2 弹力胸带适度包扎 |
(9)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16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乳腺腔镜手术的基本技术 |
(一)基本要求 |
1. 技术要求 |
2. 设备要求 |
3. 麻醉和术中监护要求 |
(二)基本技术 |
1. 体位 |
2. 建立操作空间的方法 |
附溶脂、吸脂技术 |
3. 腔镜操作技术 |
4. 标本取出 |
5. 手术结束前冲洗和检查 |
6. 引流和伤口包扎 |
(三)术前准备 |
(四)术后观察和处理 |
(五)常见并发症和处理 |
1. 皮下气肿 |
2. 高碳酸血症 |
3. 出血性并发症 |
4. 皮瓣和乳头、乳晕坏死 |
5. 避免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
二、乳腺疾病常用腔镜手术技术 |
(一)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二)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 |
1. 手术适应证 |
2. 麻醉和体位 |
3. 吸脂和放置trocar |
4. 手术方法 |
5. 标本取出 |
6. 冲洗和引流 |
7. 术后处理 |
(三)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四)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五)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 |
(六)胸腔镜内乳淋巴链切除术 |
(10)Pfm 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负压吸引包扎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碘酊对减少皮下积液的效果分析[D]. 侯栋.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2]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原因和预防对策分析[D]. 黄钰. 郑州大学, 2019(02)
- [3]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与IL-8和PCT的影响[J]. 符岸秋,郭泽霞,卓恩挺,张秀燕,罗香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23)
- [4]持续高负压吸引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预后的疗效[J]. 刘锐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18(12)
- [5]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J]. 梁兴忠. 中国处方药, 2018(10)
- [6]两种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对比分析[J]. 李明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15)
- [7]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应用注射用A群链球菌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J]. 王圆媛. 医疗装备, 2018(04)
- [8]双管引流接中心负压吸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J]. 肖维木,吴红,汤枫,李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6(28)
- [9]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16版)[J]. 刘永锋,姜军,任国胜,郑成竹,吴毅,范林军.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6(04)
- [10]Pfm 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J]. 陆国芬,马德奎,张清,陆凤媚,欧光鑫,区基文. 吉林医学, 2016(05)
标签:乳腺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