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头皮针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兴棉,安树章,段巧玲,张洪岩,张岩,马敬霞[1](2020)在《静脉穿刺模型及固定束缚带在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利用静脉穿刺模型及固定束缚带达到提高儿科护士的静脉穿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儿科护士的职业满意度。方法分别选取创新技术应用前346例患儿和创新技术应用后的3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创新技术应用前新入职护士及年轻护士将患儿作为练习对象,静脉穿刺时常规2个家长固定患儿,创新技术应用后新入职护士和年轻护士将穿刺模型作为练习对象,静脉穿刺时用固定束缚带固定四肢,只需一名家长固定患儿,并且改善操作间的环境(墙上贴满卡通图画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更换亮度大的LED灯)降低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结果在使用静脉穿刺模型和固定束缚带后儿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成率有明显的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5),儿科护士的职业满意度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通过利用静脉穿刺模型和固定束缚带提高了儿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矛盾,减轻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儿科护士的职业满意度,为抢救患儿赢得了时间,增加了实习生锻炼的机会。
张飞飞[2](2019)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在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头皮穿刺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利用固定带辅助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穿刺的各项指标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穿刺总成功率更高(P <0.05),且患儿的穿刺护理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另外,观察组患儿穿刺时间比对照组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固定带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中,能够提高患儿穿刺成功率,缓解患儿穿刺的恐惧感、疼痛感及不适感,缩短穿刺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因此,固定带在小儿头皮穿刺护理中应得到临床应用,以此为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吕雪灵,姜成艳,马琳娜,张娜娜,凌云[3](2017)在《针柄针梗一体固定与弹力绷带联合应用在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中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上,静脉输液是小儿治疗重要给药途径[1],其中小儿头皮处有较为丰富的静脉血管,因此头皮静脉在临床上是小儿静脉输液的首选穿刺部位[2]。但是,在头皮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因小儿患者对自身行为的认知能力不足,对治疗的配合性较低,致使静脉输液工作在小儿患者群体中面临许多困难,例如固定胶布脱落、针头脱落、输液过程液体外渗等[3]。所以如何提高头皮静脉输液在小儿患者中的固定质量已经受到临床领
张健,黄春霞,杨小丽[4](2017)在《实用新型小儿头皮针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治疗手段,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大环境下,儿科输液有着只增不减的趋势,2015年,我科的小儿输液量再创新高,最高日输液量达780人次,其中选择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占了很大比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的关键,除了护士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外,最主要的还要有好的固定方法。对此,笔者研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头
宣飞燕,曾洁[5](2012)在《小儿头部输液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也是治疗患儿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的关键,除护士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外,还应有较好的固定方法。目前,临床上头皮针在头部的固定方法主要是用胶布绕头1圈粘在头皮上。但是,大多数婴幼儿输液后缺乏自制力,因恐惧、躁动、出汗加上家长搂抱姿势不当等原因,牵拉针头,使针头滑出血管。还有一种情况是患儿极度吵闹,自行将输液头皮针拔出,以
利梅芬[6](2012)在《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护理研究》文中提出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给药途径,然而由于儿科患儿年龄小不能很好配合,好动而又缺乏保护针头的意识,加之血管小,很容易出现针头穿伤血管或针头脱落,导致药液渗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严重时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因此,如何做好输液护理,减少或避免输液部位渗出,提高输液护理质量,是儿科临床护理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临床学者对于输液固定的护理进行了诸多研究报道,现综述如下。
李谷凤[7](2010)在《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亭,何贵蓉[8](2010)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穿刺针的选择、进针角度和深度、持针手法、穿刺速度和力度、头皮针的固定、穿刺失败原因、拔针及头皮留置针应用的护理进展,着重强调血管的选择、头皮针的固定和穿刺失败的原因。
张凤莲,胡艳芳,韦笑云[9](2009)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自制固定带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谢艳,冼日凤,薛焕芬[10](2009)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二、小儿头皮针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头皮针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静脉穿刺模型及固定束缚带在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创新技术应用前方法: |
1.2.2 创新技术应用后方法 |
1.2.2.1 操作前准备: |
1.2.2.2 操作方法: |
1.2.2.3 固定方法: |
1.2.2.4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
1.2.2.5 模型制作: |
1.2.2.6 模型使用方法: |
1.2.2.7 束缚带的制作[11]: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创新技术应用前后穿刺成功率比较 |
2.2 创新技术应用前后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
2.3 创新技术应用前后护士职业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3.1 穿刺技术不过硬 |
3.2 心理压力过大 |
3.3 操作间环境嘈杂 |
3.4 其他对策 |
(2)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在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常规组护理方法 |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穿刺总成功率比较 |
2.2 两组患儿穿刺各项指标情况 |
2.3 两组患儿穿刺时间比较 |
2.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3)针柄针梗一体固定与弹力绷带联合应用在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中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固定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针头脱落、输液过程外渗及重新固定情况对比:见表1。 |
2.3 患儿家长对头皮针固定方法满意情况对比: |
3 讨论 |
(4)实用新型小儿头皮针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背景 |
2 设计与制作 |
3 实施方式及创新点 |
3.1 实施方式 |
3.2 创新之处 |
(6)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穿刺前固定 |
2 穿刺时固定 |
3 穿刺后固定 |
3.1 头皮静脉穿刺后固定 |
3.2 四肢静脉穿刺后的固定 |
3.2.1 上肢静脉穿刺后的固定 |
3.2.1.1 上、下2带固定法 |
3.2.1.2 上、中、下固定式 (3带固定法) |
3.2.2 下肢静脉穿刺后的固定 |
4 固定后的护理 |
(7)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 |
2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
2.1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
2.1.1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
2.1.2 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
2.1.3 小儿腋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
2.2 成人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
3 封管方法与封管液的选择 |
3.1 封管方法 |
3.2 封管液的选择 |
3.2.1 生理盐水封管 |
3.2.2 稀释肝素溶液封管 |
3.2.3 可来福接头 |
(8)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操作前准备 |
1.1 血管选择 |
1.1.1 区分动静脉 |
1.1.2 误入动脉措施 |
1.1.3 穿刺注意事项 |
1.1.4 巧用静脉 |
1.2 穿刺针的选择 |
2 操作时的方法 |
2.1 进针角度、深度和持针手法 |
2.1.1 大角度快速进针法 |
2.1.2 不同持针手法探讨 |
2.1.3 逆行穿刺 |
2.2 穿刺速度和力度 |
2.3 头皮针的固定 |
2.3.1 头皮针针管固定 |
2.3.2 改进针管固定法 |
2.3.3 “s”或“e”型固定法 |
2.3.4 缠绕等强化固定法 |
2.3.5 巧妙固定法 |
2.4 穿刺失败原因 |
2.4.1 判断失误 |
2.4.2 液体渗出、针头堵塞 |
2.4.3 其他因素 |
2.4.4 低瓶穿刺法 |
3 拔针 |
3.1 拔针最佳时间 |
3.2 无痛揭胶布法 |
3.3 正确按压针眼 |
4 小儿头皮留置针的应用 |
5 小结 |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自制固定带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方法 |
1.2.1 制作方法 |
1.2.2 使用方法 |
1.2.3 评价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10)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时间及意义 |
2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
3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 |
3.1 新生儿及幼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 |
3.1.1 新生儿及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 |
3.1.2 新生儿及幼儿四肢静脉留置针 |
3.2 成人静脉留置针 |
3.2.1 成人四肢静脉留置针 |
3.2.2 其他方法固定静脉留置针 |
4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临床评价 |
四、小儿头皮针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静脉穿刺模型及固定束缚带在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 周兴棉,安树章,段巧玲,张洪岩,张岩,马敬霞. 河北医药, 2020(15)
- [2]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在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张飞飞. 临床研究, 2019(01)
- [3]针柄针梗一体固定与弹力绷带联合应用在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中的效果评价[J]. 吕雪灵,姜成艳,马琳娜,张娜娜,凌云. 山西医药杂志, 2017(20)
- [4]实用新型小儿头皮针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J]. 张健,黄春霞,杨小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7)
- [5]小儿头部输液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J]. 宣飞燕,曾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16)
- [6]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护理研究[J]. 利梅芬.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01)
- [7]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李谷凤. 临床护理杂志, 2010(06)
- [8]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进展[J]. 李亭,何贵蓉. 全科护理, 2010(17)
-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自制固定带法[J]. 张凤莲,胡艳芳,韦笑云. 微创医学, 2009(04)
- [10]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谢艳,冼日凤,薛焕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