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彼得·圣吉的管理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唐玉平[1](2017)在《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文中认为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形而上层面的远景、身份、价值观的定位,以及形而下层面的能力、行为及环境的提高和改善。形而上部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不同层次的读者代表小组讨论会来确立。形而下的部分则要图书馆各部门根据愿景、身份、价值观,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来制定长期的,有步骤的,可考量的,分阶段的实际工作计划。
钟超[2](2014)在《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哲学的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使得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稀缺资源——人力资源尤其是知识人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种转变广泛体现在当代管理实践中,凸显了从管理哲学层面反思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意义。本文从管理主客体、管理结构、管理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等不同视角阐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带来的创新,秉承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客观评价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管理思想史的意义。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传统管理哲学的困境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管理学在近现代分工理论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下,逐步走进了工具理性的困境。而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组织要素的迅猛发展和人的需求发展,管理学迫切需要上升到哲学层面对自身进行反思。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它的独特意义在于为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组织提供了保持持续竞争力的修炼方式,以及在管理活动中人自身的价值的实现。第二章,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主客体理论的创新。在信息化时代,管理主体不再是传统组织中承担固定角色的领导者,而扩展为潜力和激情得到全面激发的全体组织成员;相应的,管理客体也不再局限为传统组织中的员工或下属,海量的数据都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带来了管理模式的升级。第三章,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结构的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打破了相对稳定的传统管理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科层管理结构到扁平化组织、从严格分工设计到咨询化组织、从信息封闭形态到开放化组织等。这种结构变化更加适应彰显人的智慧和价值的需要,代表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第四章,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思维方式的创新。现代社会高动态、复杂性的外部环境要求组织管理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集中体现在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从习惯性防卫到开放性思维和从应急思维到前瞻思维等。第五章,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方法论的创新。管理方法论上的创新保障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各种构想能够实现,本章列举其要介绍了四种,基于系统动力的系统方法、基于信息化背景的知识管理方法、基于问题导向的行动学习方法和点式思维的精准高效方法等。
查旺斯基[3](2014)在《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及趋势》文中认为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后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公共组织形式,理性官僚制得到广泛采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僚制理论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挑战,而从组织特征及其内部作用变化方面,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学习型组织将是组织发展的方向。
张广宁[4](2008)在《在华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21世纪的中国大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国外企业来华投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的第一大国。发展中外合资企业有利于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更好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在合资企业内部产生跨文化问题,因而,如何成功地实现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合资企业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将会面临管理上的困惑,从表面浅层次上看合资企业是资本、技术、商品、劳务、管理的融合,而其深层次的内涵则是不同文化的撞击、冲突、融合和吸收。中外合资企业既是中西方资本、技术和管理融合的载体,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碰撞和冲突的载体。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各国的管理理论、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也不相同,为此合资企业内部各方管理人员之间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会不断地产生冲突与碰撞,甚至这些不同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文化差异在很多情况下也会给企业和商务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影响企业管理、降低企业效率,因此合资企业应积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精华,避免消除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给企业带来的障碍,在各种文化的结合点上创造出新的管理模式。核心员工是企业关键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调查显示,企业中约20%的核心员工创造了约80%的利润,核心员工掌握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管理“好”核心员工,提高核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是众多企业着力探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以人才为基础的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之间对核心人才的争夺也趋于白热化,如何管“好”核心员工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显得更为迫切。管理企业的核心员工,就是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合资企业的核心员工在特殊的企业环境中尤其具备了不同于其他企业核心员工的技能、作用、特征和管理难点,如何管“好”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中外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在多种文化差异并存的企业组织环境中,设计出有效的中外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合理高效地使用核心员工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跨文化企业中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和利用文化差异,发挥核心员工的竞争优势,企业才能更有效地运行。本文分析了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管理特征,在国内外学者有关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各国文化差异、文化冲突表现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原因。文章提出了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的三维分析框架。文章应用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近十家合资企业关于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进行了调研。在研究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问题研究分析的数据基础上,提出了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跨文化管理模型,即从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到共同管理制度再到共同企业文化的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型。本文提出把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到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实行组织变革,使企业成为一个跨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等环节中逐步减少文化摩擦,使得每个成员都能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增强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建设“合金”型的企业文化。把世界各国在管理文化上的差异看作是不同的文化要素,提出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文化要素的思想,并借鉴AGIL整体功能分析法作为合资企业文化选择的方法,从而使企业在进行创新时,不会因为管理者个人素质和偏好而随意取舍管理要素,提高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力图探索一个适合中外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的克服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冲突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中国企业能更好地管理、激励核心员工,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顾燕[5](2008)在《教师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西林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这是一篇对教师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之作。论文的主旨是以人本管理的系统理论为轴心,主要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市西林中学的实践经验为样本实例,以实践探索作为平台,较多地采用案例式、比较法,对实施教师人本管理作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人本管理实践的三大构想,并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全文的框架由六个部分组成,分为六章一一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从学术价值、实践价值两个角度阐述人本管理研究的意义,又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教师人本管理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笔者研究的总体思路及案例式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对研究的背景与理论基础作分析研究。以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学校管理变革、教师职业发展背景,从现代人本理论对人的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对人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人的影响等不同角度作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教师人本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另外,在对教师人本管理的基础概念逻辑式逐层一一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教师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及特征,提出了实施教师人本管理的主要原则。第三—五章,这一部分为论文的重点部分。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实施教师人本管理实践与探索的构想。构想以教师人本管理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操作,并试图将其化为实践效应,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第三章:教师人本管理的实践探索之一--学校组织系统层面:构建富有人情味的精神家园第四章:教师人本管理的实践探索之二---学校工作系统层面:构建教师个性自由发展的实践平台第五章:教师人本管理的实践探索之三---学校生活系统层面:构建诗情画意式的教师生活舞台第六章:结束语。这一章为启示与思考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中所涉及的或可能出现的宏观、微观方面具体问题分析思考,以期人本管理的实施得以深化,并期待同行们共同探索,加以斧正。
齐善鸿,李育霞[6](2007)在《管理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回顾主体性思想的发展及其在管理中兴起的基础上,以人的主体性为脉络,重新解读管理发展的历史,充分揭示了主体性思想在管理中的异化轨迹和效用反弹,进而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修正,从管理主体性角度出发,重新思考管理的目的、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等基本命题。
乔静[7](2006)在《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构想及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梳理了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探求人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力求通过人本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的创新来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本文尝试从现代西方经济管理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系统论等角度,对人本管理模式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进行优化整合,将高新技术企业与人本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人本管理模式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该类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体系。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及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第二部分阐述了人本管理模式的涵义、特征以及人本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与目标;第三部分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推行人本管理模式的必然性;第四部分则从管理的基本职能层面剖析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缺失现状;最后提出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构想及相关策略。
宋蓓[8](2006)在《天津商务系统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实践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传统定义上的公共行政面临解体和重构的挑战,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兴起,也促使政府寻找新的理论对其角色重新定位,对政府管理进行根本性或方向性的调整。学习型组织和企业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学习型政府理论的产生,正是将这两大管理理论应用到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定位和调整上来。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一般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对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及该理论在政府中的运用为切入点,以文献研究为主,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以天津商务系统为个例,针对学习型政府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介绍了商务系统建立学习型政府的必要性,在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具备的主要优势,以及通过学习型政府的建立与运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商务系统在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于此,提出塑造适宜的机关学习文化、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拓宽信息渠道、实现组织结构弹性化和注重员工需求的对策。本文突破了以往有关学习型政府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探讨上的局限性,力图在学习型组织应用于政府的实践上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希望天津商务系统的个案能具有推广性,对其他政府机关建立学习型组织具有借鉴意义。
程水栋[9](2005)在《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初探》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界的成功运用,已经引起了其它各类组织的广泛关注。那么,学校是否可以推广和运用这一理论呢?笔者就以此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本命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简要介绍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出现,界定了概念内涵,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点和模型。指出了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背景、可能性和必然性。深入分析了现行学校组织在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加以论证,提出了构建的迫切性。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构建原则和构建要素,设计了初步方案,枚举了现行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案例,特别是本人在工作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探索等,从而证明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整体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陆玮[10](2005)在《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跨文化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大亚湾核电的中外建设者和管理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访谈,综合运用跨文化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大亚湾核电跨文化形成原因、文化差异和冲突、跨文化对管理的影响、跨文化管理的模式等各个方面,由此构建一个全新的跨文化管理“稳定三角形”、“钻石结构”以及文化环境与“钻石结构”之间关系的三层次“CCIOT”研究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来具体分析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的实践活动,总结、提炼出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做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跨文化特色的大亚湾核电的企业文化。首先,在阐述文化和跨文化的定义、特征、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推动对跨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深入地研究,为建立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跨文化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十分有价值的探索; 在实践上,一方面可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如合作、合资、独资经营)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另一方面可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外从事经营活动,减少跨文化冲突,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对中外跨文化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及分析,一是对跨文化维度分析模式进行综述和述评,指出了跨文化管理的文化维度系统,把文化分解成易于识别的要素特质,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不同的国家文化差异性的“坐标系”,从而在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文化维度来认识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妥善处理文化冲突。但是,文化维度系统还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可能依据的具体比较模式,它还停留在抽象的比较之上。二是对跨文化企业比较管理进行概述,指出跨文化企业比较管理理论为我们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国家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导致的企业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作用,但对某一具体的跨文化企业组织内部的管理则没有进行具体的研究。三是对跨文化企业管理理论进行了概述,指出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环境、管理哲学、管理过程、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但缺乏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着重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对跨文化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的稳定性、整合创新性、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四是对中国学者关于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中外合
二、论彼得·圣吉的管理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彼得·圣吉的管理哲学(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六个层次的关系 |
2 形而上层面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
2.1 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愿景) 、身份和价值观的含义 |
2.2 高校图书馆的身份定位 |
3 高校图书馆的信念、价值观 |
4 确立高校图书馆使命 (愿景) 、身份和价值观的方法 |
5 形而下层面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
6 重视文化建设的效果 |
(2)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哲学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创新之处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管理哲学的困境与学习型组织的兴起 |
一、传统管理哲学面临的困境 |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与主要内容 |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哲学的价值 |
第二章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主客体理论的创新 |
一、管理主体由管理者扩展到全体组织成员 |
二、管理客体由有形对象延伸到无形的数据 |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创新管理主客体关系 |
第三章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 |
一、从科层管理结构到扁平化组织 |
二、从严格分工设计到咨询化组织 |
三、从信息封闭形态到开放化组织 |
第四章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思维方式的创新 |
一、从线性思维到注重整体关系的系统思维 |
二、从习惯性防卫到鼓励共享与创新的开放思维 |
三、从应急思维到主动适变的前瞻思维 |
第五章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方法论的创新 |
一、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方法 |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的知识管理方法 |
三、基于问题导向的行动学习方法 |
四、点式思维的精准高效工作方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组织理论与公共组织 |
(一)古典组织理论 |
(二)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
(三)现代组织理论 |
(四)公共组织与组织理论 |
二、动因———来自现代社会的挑战 |
(一)人格与效率 |
(二)科技与全球化 |
(三)民主的需求 |
三、趋势——学习型组织 |
(一)主动学习,增强适应能力 |
(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三)融于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 |
(4)在华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问题提出及研究价值 |
0.1.1 问题研究背景 |
0.1.2 问题研究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综述 |
0.2.2 国内学者的理论研究综述 |
0.3 研究方法、创新要点及结构安排 |
0.3.1 研究方法 |
0.3.2 创新要点 |
0.3.3 研究框架及章节安排 |
1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特征 |
1.1 合资企业的概念界定、主要形式及其演进和现状 |
1.1.1 合资企业的概念界定及主要形式 |
1.1.2 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
1.1.3 合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中国的影响 |
1.2 核心员工管理特征 |
1.2.1 核心员工的含义 |
1.2.2 核心员工的构成及特征 |
1.2.3 核心员工的作用及管理现状 |
1.3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管理面临的文化差异特征 |
1.3.1 文化及文化差异比较(以中美日为例) |
1.3.2 企业文化的层面及在管理中的体现 |
1.3.3 合资企业的文化特征 |
2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的三维分析框架 |
2.1 霍夫斯泰德的民族文化维度理论评析 |
2.1.1 霍夫斯泰德民族文化维度理论 |
2.1.2 霍氏理论适用性及局限性评析 |
2.2 组织承诺理论及其评析 |
2.2.1 组织承诺概念的演进 |
2.2.2 组织承诺的理论模式 |
2.2.3 组织承诺理论对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意义 |
2.3 X 效率理论及其意义 |
2.3.1 X 效率理论的基本内涵 |
2.3.2 X 效率理论对核心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
2.4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的三维分析框架构建 |
2.4.1 三维分析框架的形成 |
2.4.2 三维分析框架的特点 |
3 基于4PS 活动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分析 |
3.1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文化差异文化冲突调查 |
3.1.1 调查研究背景及调查结果统计 |
3.1.2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调查结果 |
3.2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4PS 管理活动分析 |
3.2.1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招聘录用POSITION 管理活动 |
3.2.2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培训开发PROMOTION 管理活动 |
3.2.3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薪酬PAYMENT 管理活动 |
3.2.4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绩效考评PERFORMANCE 管理活动 |
3.3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 |
3.3.1 合资企业的文化差异表现 |
3.3.2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
4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跨文化管理模型设计 |
4.1 合资企业文化适应过程分析 |
4.1.1 文化适应的基本阶段 |
4.1.2 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
4.2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沟通 |
4.2.1 跨文化沟通模式分析 |
4.2.2 跨文化沟通的阶段 |
4.2.3 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
4.3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跨文化管理模型 |
4.3.1 TCHRM 模型形成 |
4.3.2 TCHRM 模型的三层面与4PS 管理 |
5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跨文化管理模型检验与实施 |
5.1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模型效度验证及因子分析 |
5.1.1 TCHRM 模型检验 |
5.1.2 研究结论分析 |
5.2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模型具体应用策略 |
5.2.1 有效跨文化沟通模块的实施 |
5.2.2 共同管理制度模块的实施 |
5.2.3 共同企业文化模块的实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5)教师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西林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2 教师人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背景分析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 基本概念分析 |
第三章 教师人本管理的实践探索之一——学校组织系统层面:构建富有人情味的精神家园 |
3.1 构筑精神愿景 |
3.2 培育学校共同价值观 |
3.3 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
第四章 教师人本管理的实践探索之二——学校工作系统层面:构建教师个性自由发展的实践平台 |
4.1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
4.2 开展特色化校本研训,促教师专业成长 |
4.3 创新评价机制,促教师个性自由发展 |
第五章 教师人本管理的实践探索之三——学校生活系统层面:构建诗情画意式的教师生活舞台 |
5.1 营造校园物质性文化环境的人文化氛围 |
5.2 营造知识性文化环境人文化氛围 |
5.3 营造人际关系性文化的人文化氛围 |
第六章 启示与思考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7)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构想及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一、西方人本管理思想概述 |
二、国内人本管理思想概述 |
第二章 人本管理模式的理论内涵 |
第一节 人本管理模式的涵义及特征 |
一、人本管理模式的涵义 |
二、人本管理模式的特征 |
第二节 人本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及目标 |
一、人本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
二、人本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目标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模式的必然性分析 |
第一节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
一、高新技术企业界定 |
二、高新技术企业特征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模式的必然性分析 |
一、基于宏观视角的剖析 |
二、立足微观层面的阐述 |
第四章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缺失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计划层面分析 |
一、组织目标制定现状 |
二、战略规划现状 |
第二节 组织层面分析 |
一、组织结构设计现状 |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三节 领导层面分析 |
一、激励现状 |
二、领导现状 |
第四节 控制层面分析 |
一、控制现状 |
二、绩效评价现状 |
第五章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构想及其策略 |
第一节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构想 |
一、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系统分析 |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结构设计 |
第二节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相关策略 |
一、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计划系统相关策略 |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组织系统相关策略 |
三、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领导系统相关策略 |
四、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 |
(8)天津商务系统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实践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
1.5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学习型政府的基础理论探讨 |
2.1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
2.2 学习型政府产生的理论背景 |
2.3 学习型政府的含义及特点 |
第三章 建立学习型政府的环境需求及必要性 |
3.1 我国宏观环境的需求 |
3.2 天津商务系统所面临的环境需求 |
3.3 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主观需求及必要性 |
第四章 天津商务系统学习型政府建设的实践 |
4.1 天津商务系统学习型政府的建立与运作 |
4.2 商务系统建设学习型政府的优势 |
4.3 建立学习型政府所取得的成效 |
第五章 建立学习型政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5.1 建立学习型政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5.2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 |
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的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第2章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
2.1 学习型组织的出现 |
2.2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
2.3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建模 |
第3章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必要性 |
3.1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时代背景 |
3.2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可能性 |
3.3 学习型组织在学校适用和推广的必要性 |
第4章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迫切性 |
4.1 一般组织理论对学校组织形成的影响 |
4.2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几种形式 |
4.3 学校现行组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章 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
5.1 学校学习型组织在学习上的主要特征 |
5.2 学校学习型组织在管理上的主要特征 |
第6章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思路 |
6.1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
6.2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要素 |
第7章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初步方案与实践探索 |
7.1 某校构建学习型组织初步方案 |
7.2 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案例 |
7.3 结合实际,谈谈本人在工作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探索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跨文化的界定 |
1.2 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特征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1.5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特点 |
1.6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国外跨文化管理研究综述 |
2.2 中国学者关于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问题及影响分析 |
3.1 大亚湾核电概况 |
3.2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的阶段分析 |
3.3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问题分析 |
3.4 跨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冲突的成因 |
4.1 国家层面的一般原因分析 |
4.2 企业文化方面的原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外合资合作跨文化管理的理论模型 |
5.1 传统跨文化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
5.2 “CCIOT”模型的内涵描述 |
5.3 “CCIOT”跨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
5.4 “CCIOT”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
5.5 “CCIOT”模型的意义 |
5.6 本章小结 |
6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模式 |
6.1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的“稳定三角形”分析 |
6.2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的“钻石结构”分析 |
6.3 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
6.4 本章小结 |
7 具有跨文化特色的大亚湾核电企业文化的形成 |
7.1 企业文化概述 |
7.2 大亚湾核电企业文化形成的途径和过程分析 |
7.3 大亚湾核电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
7.4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四、论彼得·圣吉的管理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J]. 唐玉平. 医学教育管理, 2017(S1)
- [2]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哲学的创新[D]. 钟超. 中共中央党校, 2014(01)
- [3]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及趋势[J]. 查旺斯基. 经济研究导刊, 2014(02)
- [4]在华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D]. 张广宁. 辽宁大学, 2008(05)
- [5]教师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西林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D]. 顾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08(01)
- [6]管理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启示[J]. 齐善鸿,李育霞. 生产力研究, 2007(21)
- [7]高新技术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构想及其策略研究[D]. 乔静. 安徽师范大学, 2006(02)
- [8]天津商务系统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实践与对策研究[D]. 宋蓓. 天津大学, 2006(01)
- [9]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初探[D]. 程水栋. 江西师范大学, 2005(12)
- [10]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研究[D]. 陆玮.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