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定西市农业产业化资金供求情况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玲玲,郎昆,张世迁[1](2019)在《贫困县农业产业化道路选择》文中提出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之一,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而言,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发展农业产业,因而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产业、肉羊养殖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尝试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论述贫困县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机制。
雷晓宇[2](2019)在《工商银行定西分行“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按时脱贫。”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面临着金融支持匮乏,经济基础薄弱以及农业生产融资困难等问题,对此,中央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扶贫形式,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资金缺乏、融资风险较大、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研究供应链金融在精准扶贫领域内的运用对我国的金融扶贫工作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以工商银行定西分行针对当地马铃薯产业特点,围绕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中心所设计的“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方案为典型,对该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与评价。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写作重点、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概述“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现状,包括实施背景、方案内容、进展情况以及实施特点。第三部分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和博弈理论对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研究。最后,对上述实施效果分析得出的问题进行优化与改进,并提出推广建议。通过研究,“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对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种植农户主要得到了贷款支持和生产技术指导,成品外销渠道也有所拓展,但在理财规划增收、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赔付方面获益较少。二、该方案对当地的人均产业增收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有限。三、该方案基本解决了被调查种植农户在马铃薯生产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对其基本持满意态度。但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帮扶补贴措施和风控手段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四、蓝天公司的经营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公司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财务效果改善缺乏长效性。五、通过博弈分析,“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降低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风险,保证了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解决了农村产业融资难题。六、“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这一合作形式,使得种植农户、蓝天公司和工商银行定西分行均产生了比单独经营时更大的收益,并且通过Shapley值的计算,各个主体也有效地获得了供应链金融所产生的整体收益,但处于弱势的种植农户收益占比较小。针对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及保障措施,为今后将“蓝天模式”应用于其他产业和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做出指导和借鉴。
王郁[3](2018)在《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粮食存在着供需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中高端及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致使农产品存在竞争力不强,农业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造成农民增收的难度不断上升的局面,因而必须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使农产品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产业结构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创新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进行阐述;其次,结合新世纪背景下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以定西市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增长率为基础,测度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得出定西市种植业、牧业的增长率对农业经济的增最为显着的结论,并选取农业产业结构中发展优势最多的安定区作为对象,总结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借鉴。在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着本身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方式落后、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较小,农产品优质农产品数量较少等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存在缺乏具体指导方案、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因而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应遵循市场导向、粮食安全、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及坚持产业融合的原则、按照发展绿色化农业、推进区域化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化建设、促进融合化发展的方向,将种植业、畜牧业作为调整的重点对象,调强现有优势产业、调大新兴产业、调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此应采取提高农民素质,引进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资金筹措,建立资金支持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促进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李宇春[4](2017)在《农发行定西市分行马铃薯全产业链贷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定西市是我国马铃薯主要生产区之一,马铃薯作为当地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马铃薯良种繁育、种植推广、信息服务,食用菜薯、各类淀粉、马铃薯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出台,马铃薯成为继小麦、稻米和玉米之后的又一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主粮化是促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满足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为粮食收购、储备、加工、调销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金融支持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克服当前信贷支持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全产业链理论和金融产品创新理论指导下,结合当前国内外银行信贷支持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研究和马铃薯全产业链的结构特点,针对定西市马铃薯贷款存在的问题及马铃薯全产业链金融需求情况,以甘肃薯都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进行贷款方案设计,通过全产业链贷款形式,满足节点企业资金需求,以期优化当前农发行定西市分行马铃薯贷款方案,为支持地方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提出具有实践意义和操作性强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方法,为农发行更好开展产业扶贫信贷业务,实现银企可持续发展提供案例借鉴。
田淑珍[5](2015)在《金融支持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特色农业是基于传统农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对金融的需求也从传统小农经济“短、小、散”的特点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特色农业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决定了其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借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定西市农业人口数占全市总人口数将近80%,是典型的农业型城市。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依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转化成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模式,将是定西市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定西市通过走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定西特色的农业产业,但是,由于定西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体制比较落后,财政收入有限,难以为特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因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一直是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研究了解决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资金需求问题的金融支持体系,对实现定西市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定西经济社会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定西市的马铃薯、中药材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定西市的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对定西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供求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金融在支持定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金融支持途径单一、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效率低、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来源不足以及农业保险缺失等问题。本文着重从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提高资金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加快龙头企业上市、完善农业保险机制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为促进定西市特色农业高效快速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政策参考。
李宝军[6](2014)在《供应链视角下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2014年,中共中央连续11年颁发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农产品竞争力决定着国家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基础。中药产业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当今世界各国对植物药的需求和重视与日俱增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将中药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是摆在中国政府、企业和学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甘肃省优先培育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定西市支柱产业之一。加快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持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力争后来居上的战略选择。甘肃省地处内陆、地域辽阔、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靠后,在农产品质量、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品牌差异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均有不小差距。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甘肃省应该依托地区优势条件及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产业的组织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升全省农业产业竞争力;培育地域品牌,提升全省农产品竞争力。在此大背景下,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号召,甘肃省的产业发展布局,将中药材产业定为甘肃省五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甘肃省定西市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通过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省医药企业的自身努力,甘肃省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优异的成果。但是目前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原材料品质欠稳,质量监控不力;野生药用资源利用少;基础设施差;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多,渠道混乱;供应链上下游缺乏协同运作的机制;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来加以解决。本文就以供应链理论为基础,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和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剖析,深刻分析了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和供应链现状,构建了定西中药材产业新型供应链模式;通过对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提升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培育和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实现路径。
翟玉威[7](2014)在《中草药产业集群对定西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地增大,使得中草药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些年来,定西市的中草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本地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引擎。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很好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着定西市中草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展开分析和研究:首先,对产业集群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对产业集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其次,对研究区域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定西市经济以及中草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充分了解该地区基本情况,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一个基础;再次,对定西市中草药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态势分析(SWOT分析),并通过所拥有的数据对中草药产业集群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中草药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后,依据前面的有关研究,为定西市中草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张云芳[8](2014)在《定西市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文中指出“三农”问题现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着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甘肃省定西市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定西市农民的家庭收入及其结构问题,有利于掌握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实现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从而缩小城乡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为此,笔者对定西市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基于获得的第一手数据深入分析了2008-2012年该地区的农民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第一,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其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当地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来源;第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小,且波动幅度不大,但作为对农民收入的有效补充,它们将成为定西市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此外,本文全面深入地从农业生产、人力资本、政策制度以及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引起定西市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变化的原因,列举了影响农民收入结构的各种因素。并且基于调研数据,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实证分析了平均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种植农作物的数量以及农生产工具保有量等变量对定西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动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增加定西市农民收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的相关对策建议。
李霖[9](2012)在《定西市马铃薯流通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产品流通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农业经济的要求,创新与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基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定西马铃薯流通顺畅与否制约着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现状的改善,如何把马铃薯规范、高效和安全地从农民手中销售出去同时又能够将马铃薯快速便捷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就是对定西马铃薯流通模式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及流通形态的研究现状,运用农产品流通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及相对比较优势指数等四个指标,利用全国、甘肃省和定西市2000~2009年的相关农业统计数据,最终科学确定出马铃薯是定西市的优势农产品。为了进一步研究清楚定西马铃薯流通模式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SCP方法,从市场结构、流通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流通效率等角度出发,对定西马铃薯流通进行微观经济学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马铃薯市场和分析定西马铃薯市场价格、流通模式现状及其市场形态、商品薯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分别评价定西马铃薯种薯、马铃薯商品薯、马铃薯加工制品的流通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定西在中国马铃薯市场中具有生产优势和价格优势;定西马铃薯种薯主要采取的是“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三种流通模式,种薯流通过程主要以无形市场为主有形市场为辅,种薯在“企业+基地+农户”这种流通模式下的流通效率较高,起到了削长补短的作用;定西马铃薯商品薯主要采用的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流通过程主要以有形市场为主无形市场为辅,就目前定西商品薯流通发展的情况来看,销地商品薯还需要采用目前的两种流通模式继续互相配合,对于产地商品薯采用的“农户+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最高;定西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过程主要以有形市场为主无形市场为辅,在产地市场中采用流通效率比较高的“农户/基地+加工企业+产地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模式,而在销地市场采用的“农户/基地+加工企业+销地批发商+销地零售商+消费者”这种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高。基于以上分析,针对马铃薯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通模式优化对策,最终构建出新型流通模式:在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体系下运行的“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种薯流通模式;在快速发展当地农产品物流业和提高农户商品薯储藏能力的保障下,以“农户+产地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销地经纪人)+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和“农户+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模式为主导的新型商品薯流通模式;通过建立农户、基地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提高马铃薯加工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并在主要销地市场设立专营店的新型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模式。
史韵琪[10](2012)在《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定西作为我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马铃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经历了自给自足、规模扩张、培育提升三个阶段后,目前正通过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之路,朝着打造“中国薯都”的方向迈进。十几年来,行业协会、企业、个体户等定西马铃薯产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明显加强,借助“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等区域品牌效应不断强化品牌建设,在及时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的同时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国家地理标志等质量认证,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截至目前,定西马铃薯品牌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产业发展日趋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定西马铃薯将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产品品质,将品牌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识别和认清定西马铃薯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仅是定西马铃薯品牌化发展的前提,建立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各个要素,客观地评价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状况,才能制定出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对策。本文从始至终贯穿上述思想,借助品牌生态学相关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分析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状况,提出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方案。首先,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品牌竞争力与双螺旋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映射和隐喻,构建了更加具体、形象、合理的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其次,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定西马铃薯经销商进行问卷调研综合评价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状况,并对已获认证和未获认证两类品牌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类品牌竞争力差异存在的主要影响指标;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品牌竞争力双螺旋模型的特征和启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提出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二、对定西市农业产业化资金供求情况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定西市农业产业化资金供求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贫困县农业产业化道路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产业化已有模式梳理 |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化组织机制分析 |
(一)马铃薯种植产业链主体分析 |
1. 参与脱毒苗和种薯培育阶段主体分析 |
2. 参与马铃薯种植阶段主体分析 |
3. 参与生产加工阶段主体分析 |
4. 其他参与主体分析 |
(二)肉羊养殖产业链主体分析 |
1. 参与种羊育种阶段主体分析 |
2. 参与肉羊繁育、育肥阶段主体分析 |
3. 参与屠宰加工阶段主体分析 |
4. 其他参与主体分析 |
三、贫困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机制总结——“球队模型” |
(一)尽量实现全产业链——组建阵容 |
(二)明确各主体角色定位——设计阵形 |
(三)订单保障各环节流通——做好配合 |
(四)做好产业链外的服务配套——后勤保障 |
(2)工商银行定西分行“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重点、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论文的重点 |
1.4.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1.4.3 论文存在的不足 |
2 工商银行定西分行“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现状 |
2.1 实施背景 |
2.2 实施方案 |
2.3 实施进展 |
2.4 实施特点 |
3 工商银行定西分行“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分析 |
3.1 “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调查统计分析 |
3.1.1 种植农户收益状况调查 |
3.1.2 蓝天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
3.2 基于博弈理论的“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分析 |
3.2.1 “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博弈分析 |
3.2.2 Shapley值法计算供应链金融收益原理 |
3.2.3 Shapley值法对“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收益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4 工商银行定西分行“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优化推广 |
4.1 优化及保障措施 |
4.1.1 优化方案 |
4.1.2 保障措施 |
4.2 推广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一)产业结构理论 |
(二)资源禀赋理论 |
(三)创新理论 |
(四)竞争优势理论 |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二、相关概念 |
(一)农业产业结构 |
(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
第三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 |
一、定西市概况 |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
(一)粮食生产缓慢阶段(1978 年以前) |
(二)粮食增产调整阶段(1979~1984) |
(三)农业产业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0) |
(四)质量、产量并重阶段(1991~1997) |
(五)战略性调整阶段(1998~2003) |
(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剧增新阶段(2004~2015) |
(七)农业结构性调整新时期(2015~至今) |
三、新阶段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状况的分析 |
(一)总体变化情况 |
(二)种植业结构变化情况 |
(二)牧业结构变化情况 |
(三)林业结构变化情况 |
(四)渔业结构变化情况 |
第四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案例研究 |
一、案例选择依据 |
二、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
三、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 |
四、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总结 |
第五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及调整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
一、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二、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
三、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
(一)调强现有主导产业 |
(二)调优农产品质量 |
(三)发展新兴农业产业 |
(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
四、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措施 |
(一)完善政策引导服务,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
(二)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引进新型职业农民 |
(三)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
(四)加快资金筹措,建立资金支持体系 |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4)农发行定西市分行马铃薯全产业链贷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三)研究的内容 |
二、全产业链和金融产品创新理论与实践 |
(一)全产业链理论和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理论研究 |
(二)当前农发行马铃薯贷款信贷政策分析 |
(三)国内外银行马铃薯贷款实践和相关研究 |
三、定西市马铃薯产业贷款存在的问题 |
(一)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西市分行马铃薯贷款存在的问题 |
四、马铃薯全产业链结构特点及其金融产品需求分析 |
(一)马铃薯全产业链的结构特点 |
(二)全产业链的金融产品需求分析 |
五、农发行定西市分行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贷款方案设计 |
(一)核心企业分析 |
(二)节点企业分析 |
(三)全产业链贷款方案设计 |
六、保障措施 |
(一)人员队伍建设 |
(二)信贷全流程管理 |
(三)加强调查研究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贷款方案整体评价 |
(二)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金融支持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特色农业的概念 |
1.2.2 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1.2.3 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研究基础 |
2.1 特色农业的涵义 |
2.2 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依据 |
2.3 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
2.3.1 特色农业的高投入需要金融支持 |
2.3.2 特色农业产业链的经营需要金融支持 |
2.3.3 特色农业的风险管理需要金融支持 |
2.3.4 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金融支持 |
3 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3.1 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背景及阶段 |
3.1.1 发展背景 |
3.1.2 发展阶段 |
3.2 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3.2.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3.2.2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3.2.3 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
4 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供求分析 |
4.1 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
4.1.1 规模化金融需求 |
4.1.2 多元化金融需求 |
4.1.3 农户的融资需求 |
4.1.4 特色农业保险需求 |
4.1.5 特色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需求 |
4.2 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供给分析 |
4.2.1 金融组织体系 |
4.2.2 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供给方式 |
4.2.3 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供给能力 |
4.2.4 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供给水平 |
4.3 小结 |
5 金融支持定西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 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不合理 |
5.2 金融服务效率较低 |
5.3 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途径单一 |
5.4 特色农业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
5.5 科技研发资金来源不足 |
5.6 农业保险缺失 |
6 金融支持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
6.2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
6.3 加大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
6.4 培育龙头企业上市 |
6.5 强化农业保险服务 |
6.6 加大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供应链视角下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
1.2.2 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拓展之处与不足 |
1.4.1 研究的拓展之处 |
1.4.2 研究的不足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产业链与供应链 |
2.1.2 中药材产业及特点 |
2.1.3 中药材产业供应链 |
2.1.4 中药材产业竞争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供应链基本理论 |
2.2.2 农产品供应链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2.4 产业竞争力理论 |
3 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现状分析 |
3.1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 |
3.1.1 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 |
3.1.2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 |
3.2 定西中药材产业现状 |
3.2.1 定西中药材产业概况 |
3.2.2 定西中药材产业现状 |
3.3 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
3.3.1 定西中药材产业供应链现状 |
3.3.2 定西中药材产业现有供应链模式 |
3.3.3 现有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 |
4 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 |
4.1 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4.1.1 自然环境 |
4.1.2 基础设施 |
4.1.3 技术创新能力 |
4.1.4 生产加工能力 |
4.1.5 市场环境 |
4.1.6 政府政策 |
4.2 基于钻石模型的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 |
4.3 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4.3.1 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可行性 |
4.3.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3.3 评价集的界定 |
4.3.4 确定权重 |
4.3.5 确定隶属度 |
4.3.6 综合评价 |
4.3.7 评价结果分析 |
4.4 评价结果小结 |
5 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新型供应链模式构建 |
5.1 构建新型供应链模式的必要性 |
5.1.1 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5.1.2 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5.1.3 有利于加强资金的增值力度 |
5.1.4 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
5.1.5 有利于提高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
5.2 定西中药材产业新型供应链模式的构建 |
5.2.1 药材批发市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
5.2.2 药材龙头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
5.2.3 药材合作组织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
5.3 定西中药材产业新型供应链模式的运行机制 |
5.3.1 新型供应链协同机制 |
5.3.2 新型供应链运行机制 |
6 提升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理论研究,运用新型模式 |
6.2 上游资源整合,提升产业优势 |
6.2.1 加强环境保护,保证道地中药材品质 |
6.2.2 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中药材研发能力 |
6.2.3 建立良种繁育和种子产业生产基地 |
6.2.4 加快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 |
6.3 核心企业带动,联盟组团发展 |
6.3.1 推进药材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药材物流市场机制 |
6.3.2 加快发展中药材生产加工,延长产业链 |
6.3.3 推动产业整合重组,培育药材龙头企业 |
6.3.4 拓宽营销领域,建立现代商贸物流 |
6.3.5 组建产业联盟,推动药材企业组团发展 |
6.4 政府政策扶持,提供发展保障 |
6.4.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 |
6.4.2 支持企业扩张、拓展市场和开展技术创新 |
6.4.3 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 |
6.4.4 改进投融资体制,实施有效的财税支持 |
6.4.5 强化服务职能,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政府管理体系 |
7 结论及展望 |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7.2 后续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中草药产业集群对定西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产业集群的有关内容及文献综述 |
2.1 产业集群的基础研究 |
2.2 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 |
2.3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三章 定西市经济发展与中草药产业集群的现状 |
3.1 定西市的基本情况 |
3.2 定西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
3.3 定西中草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第四章 定西市中草药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
4.1 定西市中草药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
4.2 定西市中草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 |
4.2.1 计量模型的设计 |
4.2.2 实证分析 |
第五章 定西中草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定西市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三章 定西市农民家庭收入结构现状分析 |
3.1 经济发展概况 |
3.2 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基本情况 |
3.3 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
第四章 定西市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影响因素 |
4.1 农业生产 |
4.2 人力资本 |
4.3 政策制度 |
4.4 其他因素 |
第五章 定西市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理论阐述 |
5.2 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
5.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定西市马铃薯流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农产品流通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流通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流通 |
2.1.2 农产品流通 |
2.1.3 农产品流通模式 |
2.2 理论概述 |
2.2.1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 |
2.2.2 产业竞争力的经典理论 |
2.2.3 需求供给理论 |
2.2.4 产业组织理论 |
2.3 农产品流通模式概述 |
2.3.1 传统的流通模式 |
2.3.2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
2.3.3 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
2.3.4 以农业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
3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优势分析 |
3.1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3.1.1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 |
3.1.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
3.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优势分析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 |
3.2.3 定西市马铃薯及主要种植业农产品的品种比较优势差异分析 |
3.2.4 定西市马铃薯及主要种植业农产品的产地比较优势差异分析 |
3.2.5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优势的确定 |
3.3 定西市马铃薯储运及销售状况 |
3.3.1 马铃薯储运 |
3.3.2 马铃薯销售 |
3.4 小结 |
4 定西马铃薯市场分析 |
4.1 马铃薯市场比较分析 |
4.1.1 世界马铃薯市场分析 |
4.1.2 中国马铃薯市场分析 |
4.1.3 定西马铃薯市场分析 |
4.2 定西市马铃薯市场优劣势分析 |
4.3 定西市马铃薯市场价格分析 |
5 定西市马铃薯流通模式现状及其市场形态 |
5.1 种薯流通模式现状及其市场形态 |
5.1.1 种薯发展现状 |
5.1.2 种薯流通模式现状 |
5.1.3 种薯流通模式下的市场形态分析 |
5.2 商品薯流通模式现状及其市场形态 |
5.2.1 商品薯流通模式现状 |
5.2.2 商品薯流通模式下的市场形态分析 |
5.3 马铃薯加工制成品流通模式现状及市场形态 |
5.3.1 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模式现状 |
5.3.2 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模式下的市场形态分析 |
6 定西市商品薯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实证分析 |
6.1 研究设计 |
6.2 定西商品薯种植效益分析 |
6.3 不同流通主体的成本构成 |
6.3.1 农户的成本构成 |
6.3.2 产地经纪人的成本构成 |
6.3.3 销地经纪人的成本构成 |
6.3.4 零售商的成本构成 |
6.4 “农户+产地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销地经纪人+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模式下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
6.5 “农户+产地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模式下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
6.6 “农户+产地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零售商+消费者”模式下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
6.7 “农户+零售商+消费者”模式下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
7 定西市马铃薯流通模式效率评价及问题研究 |
7.1 定西市马铃薯流通模式效率评价 |
7.1.1 种薯流通模式的效率评价 |
7.1.2 商品薯流通模式的效率评价 |
7.1.3 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模式的效率评价 |
7.2 种薯流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7.2.1 种薯生产过程中的田间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
7.2.2 流通中各环节之间合作不够 |
7.2.3 种薯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体系不健全 |
7.2.4 高流通成本加重农民负担 |
7.3 商品薯流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7.3.1 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缓慢 |
7.3.2 商品薯流通信息不对称 |
7.3.3 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不健全 |
7.3.4 农户进行商品薯储藏的能力有限、积极性不够 |
7.4 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7.4.1 马铃薯材料薯品种品质问题 |
7.4.2 马铃薯精深加工有限 |
7.4.3 技术创新能力问题 |
7.4.4 市场营销能力较弱 |
8 定西市马铃薯流通模式的优化 |
8.1 种薯流通模式的优化对策 |
8.1.1 加大对种薯生产技术的支持和投入 |
8.1.2 建立种薯流通各环节间的信任合作关系 |
8.1.3 构建并完善种薯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体系 |
8.1.4 加强流通管理 |
8.2 商品薯流通模式的优化对策 |
8.2.1 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业现代化发展 |
8.2.2 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建设 |
8.2.3 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 |
8.2.4 村委会带动农户进行商品薯储藏 |
8.3 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模式的优化对策 |
8.3.1 加强科研开发,提倡马铃薯材料薯订单化生产 |
8.3.2 大力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 |
8.3.3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8.3.4 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
9 定西市马铃薯新型流通模式构建 |
9.1 新型种薯流通模式的构建 |
9.2 新型商品薯流通模式的构建 |
9.3 新型马铃薯加工制品流通模式的构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个人简介 |
一导简介 |
二导简介 |
(10)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企业能力理论 |
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3 品牌 DNA 理论 |
第3章 定西马铃薯品牌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 |
3.1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3.1.1 产业规模优势明显显现 |
3.1.2 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 |
3.1.3 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显着 |
3.2 定西马铃薯品牌发展现状 |
3.2.1 注册商标数量剧增 |
3.2.2 品牌经营主体丰富 |
3.2.3 “三品一标”品牌认证效果显着 |
3.3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优势分析 |
3.3.1 品牌竞争优势的内部来源 |
3.3.2 品牌竞争优势的外部来源 |
3.3.3 品牌竞争优势来源综合分析 |
第4章 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 |
4.1 双螺旋结构与品牌竞争力 |
4.1.1 双螺旋结构 |
4.1.2 品牌竞争力 |
4.2 模型构建 |
4.2.1 模型构建依据 |
4.2.2 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 |
4.3 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启示 |
4.3.1 品牌竞争力差异的普遍性 |
4.3.2 品牌竞争力的稳定提升性 |
4.3.3 品牌竞争力的遗传复制性 |
第5章 基于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 |
5.1 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1.2 指标体系设计 |
5.1.3 准则层权重的确定 |
5.2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 |
5.2.1 样本选取 |
5.2.2 问卷调查设计及数据获取 |
5.2.3 方案层权重的确定 |
5.2.4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结果 |
5.3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结果阐释 |
5.3.1 基于双螺旋结构多样性的阐释 |
5.3.2 基于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阐释 |
5.3.3 基于双螺旋结构复制性的阐释 |
第6章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措施 |
6.1 基于稳定提升性的品牌竞争力提升措施 |
6.1.1 加强内部管理力度,提高品牌管理能力 |
6.1.2 有效传递核心信息,提高品牌吸引能力 |
6.1.3 建立品牌合理预期,提高品牌发展能力 |
6.1.4 准确预测市场趋势,提高品牌市场能力 |
6.2 基于可复制性的品牌竞争力提升措施 |
6.2.1 全面加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度 |
6.2.2 重点加快绿色食品的认证步伐 |
6.2.3 核心推进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进程 |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对定西市农业产业化资金供求情况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贫困县农业产业化道路选择[J]. 刘玲玲,郎昆,张世迁. 当代农村财经, 2019(08)
- [2]工商银行定西分行“蓝天模式”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研究[D]. 雷晓宇.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3]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D]. 王郁.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2)
- [4]农发行定西市分行马铃薯全产业链贷款研究[D]. 李宇春. 兰州大学, 2017(07)
- [5]金融支持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田淑珍. 兰州财经大学, 2015(03)
- [6]供应链视角下甘肃定西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李宝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7]中草药产业集群对定西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翟玉威. 兰州大学, 2014(10)
- [8]定西市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D]. 张云芳. 兰州大学, 2014(10)
- [9]定西市马铃薯流通模式研究[D]. 李霖. 甘肃农业大学, 2012(12)
- [10]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D]. 史韵琪. 兰州理工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