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废料袋栽培香菇高产技术

食用菌废料袋栽培香菇高产技术

一、食用菌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1](2021)在《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我国目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所使用的废菌渣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栽培菌菇种类、栽培方式、产生效益等,指出了目前栽培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刘昔[2](2017)在《奶牛粪种植鸡腿菇试验初报》文中认为规模化种草养奶牛易形成粪便污染,能否利用牛粪固性物种植鸡腿菇,目前尚无经验借鉴。笔者参与奶牛粪种植鸡腿菇试验,通过试验表明:经过干湿分离后的牛粪固性物,以常温堆沤发酵料袋栽鸡腿菇,能获得牛粪的充分分解利用和鸡腿菇优质高产,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奶农经济持续发展。

杜纪格,王尚堃[3](2010)在《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栽培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主要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覆土技术、出菇方式、栽培原料配方等方面综述了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并提出了鸡腿菇栽培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李文亮,边鸣镝,王海波[4](2010)在《几种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米青山,王尚堃[5](2008)在《鸡腿菇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该文阐述了鸡腿菇畦式铺料栽培、大口径短袋栽培、常规袋栽培3种不同模式栽培研究情况,结果表明,大口径短袋(25cm×35cm)栽培效果较好,其发菌期最短,感染率最低,出菇期最短,死菇率最低,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杜爱玲[6](2006)在《鸡腿菇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腿菇是近些年迅速发展的重要食用菌之一,在我国已广泛栽培,总状炭角菌是伴随鸡腿菇栽培而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这种病害目前只在鸡腿菇生产中有报道。该菌一旦发生对鸡腿菇造成的危害极大,轻者造成鸡腿菇减产,重者绝收,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首次对总状炭角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鸡腿菇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鸡腿菇炭角菌病害的综合控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首次系统研究了总状炭角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菌落特征差异很大,菌落菌丝从匍匐形菌丝、绒状菌丝、索状菌丝到子座状菌丝团和革质状菌丝结构都有可能形成。在综合PDA斜面培养基上,一般15~20d左右长满斜面,在平板培养基上20~25d布满平面;在综合PD液体培养基上,250mL三角瓶,静止培养,20~25d菌丝布满液体表面。在菌丝顶端和菌丝中部都易形成分生孢子,菌丝形成的分生孢子与子座表面组织形成的分生孢子形态相似。菌丝在常规培养料中不能生长,在PDA培养基上仅有无性阶段,只有与鸡腿菇共培养时才能形成完整的子座及其有性阶段。该炭角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0~37℃,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2~40℃,最适温度25~3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菌丝生长pH为2~11,最适5~7;分生孢子萌发pH为3~11,最适5~8。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仅含有20 g/L葡萄糖、20 g/L蔗糖或者纯水的基质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固态基质和良好通气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但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47~5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43~45℃。分生孢子以单极萌发为主,在子座上一般不萌发。2.从生物量、电导率、胞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角度研究了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证明总状炭角菌影响鸡腿菇生长的主要机理是产生毒素活性物质。这类物质破坏细胞,导致鸡腿菇菌丝扭曲、相互粘连,细胞膜透性增加,菌丝相对电导率升高,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生长期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降低等。3.通过总状炭角菌与平菇、香菇、黄伞和鸡腿菇等几种食用菌的平板对峙培养和出菇试验证明,有鸡腿菇生长的地方才能生长总状炭角菌,说明只有鸡腿菇具有诱导总状炭角菌发生的作用。拮抗性观察发现鸡腿菇对总状炭角菌没有拮抗作用,反而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显微观察二者共培养交接处菌丝和鸡腿菇生产上感染总状炭角菌的菌丝,结果表明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的寄生现象不明显。4.通过进一步鸡腿菇代谢物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初步明确了总状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和致病机理。即鸡腿菇含有对总状炭角菌生长和胞外酶活性提高具促进作用的特殊代谢物质,该物质的存在诱导了总状炭角菌的发生;总状炭角菌发生以后一方面与鸡腿菇产生抑制竞争作用,另一方面又产生对鸡腿菇生长不利的毒素活性物质,毒素物质破坏鸡腿菇生长细胞;而对于总状炭角菌的发生鸡腿菇又不具备抵抗力和拮抗性,不能抑制其蔓延,致使该菌成为鸡腿菇栽培中的一大病害。5.从鸡腿菇栽培季节、菇房温度、菇房环境和覆土湿度等方面研究了总状炭角菌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总状炭角菌综合防治模式,提出做好鸡腿菇栽培期间的消毒工作,合理调控生长环境,改变栽培方式是控制总状炭角菌菌病害的最有效手段。

米青山[7](2005)在《鸡腿菇优良菌株筛选与高产栽培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Coprinus comotus),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珍稀食用菌,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筛选优良菌株,研究高产栽培模式,己成为当前鸡腿菇研究的重点。 本实验比较了来自不同地区的9个菌株,比较了6种不同的栽培料配方,对日光温室夏季栽培鸡腿菇、大田小拱棚栽培等5种栽培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4个供试菌株产量较高,其中4号菌株、7号菌株和5号菌株在1%水平上显着优于1号对照菌株,生物转化率分别高于1号对照菌株46.6%、33.9%和15.5%;②用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麦秸、废料为主料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5.1%、78.5%、50.8%、45.4%和98%:③用玉米芯60%,棉籽壳20%,麸皮15%,生石灰4%,复合肥1%,栽培鸡腿菇产量显着高于棉籽壳96%,复合肥1%,石灰3%(CK)的栽培料配方。生物转化率达132.5%;④采用日光温室夏季栽培鸡腿菇模式,以棉籽壳45%,玉米芯40%,麦麸5%,玉米粉5%,石灰4%,复合肥1%。;玉米芯54%,白灵菇废料30%,麦麸5%,玉米粉5%,生石灰粉4%,复合肥1%,石膏粉1%配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达到66.9%~75.6%,能进行反季节栽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⑤塑料大棚袋装床架式栽培,经济效益显着优于脱袋畦床栽培;⑥大田小拱棚发酵料畦栽,技术简便,投资小,效益高,菇农易于接受。

张维瑞[8](2003)在《食用菌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文中认为 鸡腿菇分解培养料的能力极强,可利用多种工、农业下脚料和各种菌糠废料栽培,原料来源广泛。食用菌是屏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栽培的菌类多,近年来笔者尝试了用多种食用菌的废料(菌糠废料、污染料)栽培鸡腿菇取得了极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谢福泉[9](2010)在《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提出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毛头鬼伞,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食用菌,其菇体幼时细嫩,鲜美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发栽培鸡腿菇,消费市场越来越广阔。利用南方丰富的稻草资源栽培鸡腿菇,这样可延长种植水稻的产业链,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本研究以鸡腿菇工厂化栽培为研究内容,对其关键技术要素进行试验,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索在现有的栽培环境条件下的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优良品种的筛选从15个鸡腿菇菌株中筛选出8个鸡腿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发现栽培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59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整齐、健壮,出菇齐,子实体洁白、鳞片极少、单生菇多,个体中偏大朵,生物转化率达到66.4%;第一潮菇产量较高,占整个产量的70%,且抗病、抗逆性强,菇品质好,适宜采用发酵料袋栽压块法进行设施化、工厂化商品生产。同时A63、F60也表现了较好的性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0.0%和59.3%;可以作为工厂化栽培的备选菌株。2培养基配方的优化采用棉籽壳、稻草、麦麸、玉米粉四种成分为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对配方中添加稻草比例试验和进一步添加氮源配方的筛选试验表明:在棉籽壳中加入一定比例(12%~20%)的稻草,不仅增加了培养料的透气性,还保证了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能够为鸡腿菇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空气及水分。在试验处理范围内,采用配方:棉籽壳66%、稻草19%、麦麸10%、玉米粉2%、石灰3%和配方:棉籽壳73%、稻草12%、麦麸2%、玉米粉10%、石灰3%进行鸡腿菇栽培,其菌丝洁白、浓密、粗壮、长速快,生物学效率达到61.1%~65.9%。因此,采用部分稻草代替棉籽壳栽培鸡腿菇,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稻草资源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3工厂化栽培鸡腿菇关键技术要素项目组重点对菌包菌龄、培养基的处理、覆土技术、空气相对湿度与温度等环境因子控制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要使出菇整齐、产量高、品质好,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和减少病虫害的侵染,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3.1菌包菌龄:经比较试验菌包菌龄以45-50天为宜。3.2培养基的处理:经生料、熟料、发酵料栽培方式的试验比较,认为培养基经过适当前发酵且灭菌处理更适于鸡腿菇工厂化生产,其周期较其它方式短20天以上,且出菇整齐。3.3覆土技术:覆土是鸡腿菇栽培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覆土材料、覆土厚度、覆土方式、覆土pH与鸡腿菇的产量和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选择结构蔬松、孔隙度大,通气性能良好,有一定的团粒结构的腐殖质土,如田园土、河泥土、塘泥土等进行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覆土材料中病原菌和害虫的基数,覆土时注意覆土的含水量、均匀度及厚度等。3.4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不管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鸡腿菇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22~28℃,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温度控制在15~20℃;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0~70%,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75%~80%,同时注意空气、光线、培养基酸碱度等环境因子。总之,对这些环境因子的调控,要以解决主要矛盾为主,既要有因出菇房设备、设施不同和区域气候、季节变化不同的适时调节管理措施,又要注意以单个菇房为单位的室内环境的均衡性,切实造就一种适宜鸡腿菇生长的环境条件,鸡腿菇在产量、质量及周期上可得到最优的组合。3.5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以防为主的思路和灌输“无菌”、“消毒”、“灭菌”等观念搞好厂区内环境的清洁消毒,提高培养料的配制质量,加强对覆土材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抗性强的菌株,抓好科学管理,谨防病从外来,清房后彻底消毒,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置。本项目筛选出适合鸡腿菇周年栽培的优良品种和培养料配方,总结出了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建立了一套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操作技术规程。并在武平县岩前镇工业集中区食用菌科技园建立了日产2吨鲜鸡腿菇的工厂化栽培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促进了周边鸡腿菇周年生产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为解决鸡腿菇生产季节性与消费需求周年化的矛盾,规范并推广无公害鸡腿菇规模化、周年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静[10](2010)在《鸡腿菇棚式栽培技术》文中提出从栽培环境、栽培料配方、栽培、菌丝培养阶段管理、采收及采后加工等方面介绍了鸡腿菇棚式栽培技术,以供食用菌栽培者参考。

二、食用菌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用菌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进展
    1.1 栽培菌菇种类
        1.1.1 中高档菌菇。
        1.1.2 低档菌菇。
    1.2 栽培方式
        1.2.1 熟料栽培。
        1.2.2 发酵栽培。
        1.2.3 生料栽培。
    1.3 产生效益情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
    2.2 对食用菌营养成分的影响
    2.3 栽培料发酵出现的气体污染
    2.4 栽培的菇类品种有限
3 展望

(2)奶牛粪种植鸡腿菇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计
    1.1 牛粪处理
    1.2 菌种选择
    1.3 场地布置
    1.4 配方设计
        1.4.1 熟料袋栽培。
        1.4.2 发酵料袋式栽培。
    1.5 操作流程
    1.6 调查记载
2. 试验结果
    2.1 各处理菌丝生长观测
    2.2 各处理出菇产量观测
3. 小结讨论
    3.1 增添了奶牛粪污染治理新路径
    3.2 延伸了生态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3.3 丰富了城乡居民的康养菜篮子
    3.4 创新了变废为宝的增收新办法

(4)几种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鸡腿菇栽培技术
    1.1 生物学特性
        1.1.1 鸡腿菇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土生菌、草腐菌、粪生菌
        1.1.2 温度
        1.1.3 湿度
        1.1.4 光线
        1.1.5 空气
        1.1.6 酸碱度
        1.1.7 其他
    1.2 栽培季节
    1.3 栽培场所
    1.4 栽培工艺
        1.4.1 熟料袋栽
        1.4.2 生料袋栽
        1.4.3 堆料床栽
    1.5 病虫害防治
        1.5.1 病害
        1.5.2 虫害
    1.6 采收
2 真姬菇栽培技术
    2.1 生物学特性
        2.1.1 栽培技术
    2.2 采收和分级
3 黄伞的栽培技术
    3.1 栽培季节
    3.2 栽培方式
    3.3 培养基配方
    3.4 制袋工艺
    3.5 出菇管理
    3.6 采后管理

(5)鸡腿菇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品种。
        1.1.2 供试配方。
        1.1.3 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当地肥沃的壤土, 透气性好。
    1.2 方法
        1.2.1 栽培时间。栽培于2005年9月25日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塑料大棚内进行。
        1.2.2 培养料配置。先将6 000kg培养料按配方拌匀、
        1.2.3 覆土处理。
    1.4 观察记载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模式对鸡腿菇特白33栽培的影响。
    2.2 不同模式对鸡腿菇CC-1栽培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6)鸡腿菇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现状
        1.1.1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1.1.2 食用菌生产概况
        1.1.3 鸡腿菇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1.2 食用菌病害研究现状
        1.2.1 食用菌病害概述
        1.2.2 国外食用菌病害研究概况
        1.2.3 国内食用菌病害研究现状
        1.2.4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1.2.5 鸡腿菇主要病害及其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炭角菌病原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炭角菌分离与培养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药剂和仪器
        2.1.4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炭角菌危害症状
        2.2.2 炭角菌形态学特征及鉴定
        2.2.3 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
    2.3 讨论与结论
        2.3.1 总状炭角菌危害特征
        2.3.2 总状炭角菌形态特征
        2.3.3 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仪器与药剂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3.2.2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3.2.3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2.4 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子实体生长期基质酶活性的影响
        3.2.5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其他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测定
    3.3 结论与讨论
        3.3.1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3.2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3.3.3 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3.4 试验中对CMCase 酶活测定方法的改进
第四章 鸡腿菇诱导总状炭角菌发生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几种食用菌与总状炭角菌的竞争与拮抗作用
        4.2.2 总状炭角菌与鸡腿菇共培养菌丝显微观察
        4.2.3 几种食用菌覆土出菇对总状炭角菌发生的影响
        4.2.4 总状炭角菌在不同生长基质中菌丝生长情况
        4.2.5 几种食用菌子实体提取液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2.6 食用菌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2.7 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4.2.8 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4.3.1 食用菌与总状炭角菌的关系
        4.3.2 鸡腿菇活性物质与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关系
        4.3.3 鸡腿菇活性物质与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的关系
第五章 炭角菌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常见杀菌剂对炭角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5.2.2 常见杀菌剂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5.2.3 鸡腿菇不同品种对炭角菌的抗性比较
        5.2.4 鸡腿菇不同季节栽培对炭角菌发生的影响
        5.2.5 菇房湿度与覆土湿度对炭角菌生长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5.3.1 总状炭角菌发生规律
        5.3.2 炭角菌综合防治对策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鸡腿菇优良菌株筛选与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鸡腿菇的习性与分布
    1.2 鸡腿菇的栽培历史
    1.3 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1.3.1 鸡腿菇的形态特征
        1.3.2 鸡腿菇生长发育环境条件
    1.4 鸡腿菇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4.1 鸡腿菇的营养成分
        1.4.2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4.3 降血糖、降血压和改善心律
        1.4.4 抑制肿瘤
    1.5 鸡腿菇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1.5.1 栽培季节
        1.5.2 鸡腿菇栽培原料
        1.5.3 原料的处理方法
        1.5.4 鸡腿菇栽培模式
        1.5.5 覆土研究
        1.5.6 鸡腿菇栽培发展趋势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试验器材
        2.2.2 试验原料
        2.2.3 供试菌株
        2.2.4 母种制作
        2.2.5 原种栽培种制作
        2.2.6 其他材料的准备
    2.3 试验设计
        2.3.1 鸡腿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设计
        2.3.2 不同秸秆栽培鸡腿菇高产配方试验设计
        2.3.3 玉米芯栽培鸡腿菇高产配方试验设计
        2.3.4 鸡腿菇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与效益的试验设计
        2.3.4.1 畦栽与管理方法
        2.3.4.2 塑料大棚袋式床架栽培
        2.3.5 食用菌废料栽培鸡腿菇试验设计
        2.3.6 鸡腿菇日光温室夏季栽培高产试验设计
        2.3.7 鸡腿菇塑料大棚高产栽培配方试验设计
        2.3.8 鸡腿菇大田小拱棚高产栽培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鸡腿菇优良菌株筛选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杂菌污染情况
        3.1.2 不同菌株发育期、现蕾期及头潮菇期比较
        3.1.3 不同菌株菇体特点
        3.1.4 不同品种生物转化率及差异显着性
    3.2 不同秸秆栽培鸡腿菇高产配方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菌丝生长与出菇情况
        3.2.2 不同处理生物转化率及结果分析
    3.3 玉米芯栽培鸡腿菇高产配方试验结果分析
        3.3.1 不同处理菌丝生长及污染情况
        3.3.2 不同处理产量差异显着性分析
    3.4 鸡腿菇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与效益结果分析
        3.4.1 大棚畦栽潮次、价格及产值
        3.4.2 大棚搭架袋栽潮次、价格及产值
        3.4.3 不同模式的综合情况
    3.5 食用菌废料栽培鸡腿菇试验分析
        3.5.1 菌丝生长、现蕾时间及采收潮次
        3.5.2 不同处理产量结果分析
    3.6 日光温室夏季栽培鸡腿菇高产试验分析
        3.6.1 菌丝生长、现蕾及杂菌感染情况
        3.6.2 不同处理夏季产量结果分析
    3.7 鸡腿菇塑料大棚高产栽培配方试验分析
        3.7.1 菌丝生长、现蕾时期及杂菌感染情况
        3.7.2 不同配方产量分析
    3.8 鸡腿菇大田小拱棚高产栽培试验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鸡腿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4.2 栽培原料的筛选
    4.3 高产配方研究
    4.4 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
        4.4.1 日光温室夏季栽培
        4.4.2 塑料大棚高产栽培
        4.4.3 大田小拱棚栽培
        4.4.4 大棚袋装床架栽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食用菌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栽培季节
2堆料
3装袋与接种
4搭棚出菇
5采收和加工

(9)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本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
    1.2 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1.2.1 鸡腿菇的生物习性与地理分布
        1.2.2 鸡腿菇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3 鸡腿菇栽培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2.4 鸡腿菇栽培的发展前景
        1.2.5 设施农业基本概念及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2.6 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
        1.2.7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
        1.2.8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打造优势产品品牌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研究的目的
2 鸡腿菇优良品种筛选
    2.1 引进品种的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2 鸡腿菇8个菌株的栽培特性对比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
3 鸡腿菇优良品种最适培养料配方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添加氮源的配方处理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3.2.2 添加氮源的配方处理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3.3 小结
4 鸡腿菇工厂化栽培
    4.1 标准化菇房设计及配套设施研究
        4.1.1 选址
        4.1.2 菇房规格
        4.1.3 菇房保温及通风设备配置
        4.1.4 升降温设备配置
        4.1.5 防虫设备配置
    4.2 工厂化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模式研究
    4.3 关键技术要素对鸡腿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4.3.1 菌包菌龄
        4.3.2 培养基的处理
        4.3.3 覆土技术
        4.3.4 空气相对湿度、温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
        4.3.5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5 鸡腿菇工厂化栽培示范推广
    5.1 示范区选址优势
        5.1.1 自然条件优越
        5.1.2 地理区位优势
        5.1.3 政策环境良好
        5.1.4 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5.1.5 示范区区位图
    5.2 工厂化生产示范效应
        5.2.1 项目实施前(2007年)武平鸡腿菇生产情况
        5.2.2 项目实施后(2008年)武平鸡腿菇生产情况
        5.2.3 项目实施后(2009年)武平鸡腿菇生产情况
        5.2.4 示范区辐射带动效果总计
    5.3 小结
        5.3.1 示范区规模
        5.3.2 生物学效率及生产周期
        5.3.3 技术培训
        5.3.4 品质
6 结语
    6.1 优良品种的筛选
    6.2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6.3 工厂化栽培鸡腿菇关键技术要素
        6.3.1 菌包菌龄
        6.3.2 培养基的处理
        6.3.3 覆土技术
        6.3.4 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
        6.3.5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鸡腿菇棚式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环境
2 栽培料配方
3 栽培
4 菌丝培养阶段管理
5 采收及采后加工

四、食用菌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J].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 西藏科技, 2021(05)
  • [2]奶牛粪种植鸡腿菇试验初报[J]. 刘昔.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8)
  • [3]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杜纪格,王尚堃.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8)
  • [4]几种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J]. 李文亮,边鸣镝,王海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10(01)
  • [5]鸡腿菇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J]. 米青山,王尚堃.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0)
  • [6]鸡腿菇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研究[D]. 杜爱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7]鸡腿菇优良菌株筛选与高产栽培模式研究[D]. 米青山.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2)
  • [8]食用菌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J]. 张维瑞. 食用菌, 2003(S1)
  • [9]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D]. 谢福泉.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2)
  • [10]鸡腿菇棚式栽培技术[J]. 陈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9)

标签:;  ;  ;  

食用菌废料袋栽培香菇高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