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云,许晶,侯丽,许亚梅,马薇,张雅月,陈信义[1](2021)在《中医药抗肿瘤多药耐药领域的守正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本文系统地回顾了陈信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从事复方浙贝颗粒伍用化疗方案治疗难治/耐药急性白血病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有:(1)通过临床调研,确定了中医病证名与病因病机(痰瘀)、证候特征(痰瘀互阻);(2)标准的RCT研究发现,复方浙贝颗粒伍用化疗方案能够提高临床缓解率、增强化疗临床效果,且具有保护化疗骨髓损伤效果,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3)效应机制研究结果证实,复方浙贝颗粒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膜蛋白表达、调节肿瘤细胞相关酶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干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及其信号通路等多种机制实现逆转难治/耐药急性白血病效果。该研究具有中医药特色,解决了难治/耐药性白血病难以获效的瓶颈问题,为更多的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机会。
程霖,金鑫,卢文艺,孙瑞,曹雅青,魏运雄,王露桥,贺小圆,袁婷,孟娟霞,赵明峰[2](2021)在《RSL3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株MOLM13及其耐药细胞株发生铁死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铁死亡激活剂RSL3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株MOLM13及其耐药细胞株发生铁死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急性白血病细胞株MOLM13与RSL3共同培养,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应用RT-q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构建MOLM13/IDA、MOLM13/Ara-C耐药细胞株,检测RSL3诱导耐药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的现象。收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应用RT-q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样本中铁死亡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SL3对MOLM13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内的ROS水平增高,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ferrostatin-1可以部分逆转这种现象,经RSL3作用后MOLM13细胞内GPX4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RSL3对MOLM13/IDA、MOLM13/Ara-C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较非耐药细胞增强,细胞内的ROS水平增高,ferrostatin-1可以部分逆转这种现象。MOLM13/IDA、MOLM13/Ara-C细胞内GPX4基因及蛋白表达较非耐药细胞增高。复发、难治性急性单核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中GPX4基因及蛋白表达相较于普通急性单核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表达增高。结论:RSL3通过抑制GPX4活性诱导非耐药细胞株MOLM13发生铁死亡。MOLM13/IDA、MOLM13/Ara-C较非耐药细胞对RSL3的抑制作用更加敏感,可能基于细胞内GPX4表达差异。复发、难治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GPX4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普通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张梅儒,段宝英,王志霞,刘婷婷,高溧鲜[3](2021)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6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CAG方案治疗组(n=80)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给予CAG方案治疗,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组(n=80)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开展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等指标优于CAG方案治疗组,P <0.05;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CAG方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实施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病情的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李运斌[4](2021)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对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白血病、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参与该次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划分入观察组[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和对照组(CAG方案治疗),每组43例。就两组患者临床缓解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一年内复发率,开展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蛋白(Hb)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临床缓解总有效率(58.14%),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总有效率(83.72%)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和一年内复发率(6.98%)相较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6%)和一年内复发率(25.5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5.472、5.460,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Hb水平(75.16±3.28)g/L,WBC和Plt水平(25.38±0.25)×109/L、(65.26±2.33)×109/L,与对照组Hb水平(75.09±3.12)g/L,WBC和Plt水平(25.35±0.29)×109/L、(65.34±2.2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1、0.514、0.161,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Hb水平(93.25±2.47)g/L相比对照组患者Hb水平(82.65±2.38)g/L更高,WBC水平(5.94±1.37)×109/L相比对照组WBC水平(13.72±1.14)×109/L更低,Plt水平(188.47±10.25)×109/L相比对照组Plt水平(95.73±12.58)×109/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5、28.625、37.477,P<0.05)。结论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对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相比单纯CAG方案更理想,也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故可在临床中推广。
周蜜[5](2021)在《CLAG和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盖文彬[6](2021)在《高糖介导的PTEN类泛素化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0年最新统计,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跃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是重要的抑癌蛋白,是人类癌症最常发生的突变基因之一,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PI3K)/Akt致癌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乳腺癌患者中极少见到PTEN的基因突变,但可以观察到癌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降低,提示PTEN表达异常参与乳腺癌的发病。因此,深入研究PTE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对于探索乳腺癌的潜在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合作者的实验室近期研究发现,PTEN是神经前体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蛋白 8(developmental down-regulation protein 8,Nedd8)的一个新靶点。Nedd8 介导PTEN发生类泛素化修饰,导致PI3K/Akt通路过度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乳腺癌患者的分期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通过一系列条件的筛选,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以诱导PTEN发生类泛素化修饰,导致细胞质中的PTEN入核,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但是,乳腺癌中高浓度葡萄糖导致PTEN发生类泛素化修饰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类泛素化系统包括一种E1激活酶(由UBA3和NAE1/APP-BP1构成的异源二聚体),两种E2结合酶(UBE2M/Ubc12和UBE2F)以及多种E3连接酶。其中,UBA3作为E1激活酶的组成部分,参与PTEN类泛素化修饰的发生。但是,UBA3是否参与高糖诱导的PTEN类泛素化修饰,进而参与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目前尚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了研究高糖状态下PTEN发生类泛素化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本实验选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PTEN缺失的人乳腺癌细胞系BT-549,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western blot技术、qPCR技术、CRISPR-Cas9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等,结合CpG-island、UCSC等数据库分析,首先观察了高浓度葡萄糖对UBA3表达以及PTEN类泛素化修饰的影响,特异性敲除UBA3后对PTEN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然后,应用类泛素化激活酶E1的小分子抑制剂MNL4924,研究MCF-7细胞中PTEN类泛素化修饰及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观察肿瘤细胞行为学的改变,包括细胞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如下:1.在MCF-7细胞中给予25 mM葡萄糖处理24hrs,UBA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TEN(K402)类泛素化水平升高,pT308 Akt和pS473 Akt磷酸化水平也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μMMLN4924处理可显着抑制PTEN(K402)类泛素化水平,pT308 Akt和pS473 Akt磷酸化水平也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MCF-7细胞中给予5 mM 2-DG处理24 hrs,UBA3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2-DG处理不影响UBA3的细胞定位,大部分位于细胞质中,少部分位于细胞核中。3.在MCF-7细胞中,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UBA3,细胞UBA3的蛋白不表达,在细胞核中也观察不到PTE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应用CpG-island数据库和UCSC数据库序列分析显示,UBA3启动子区存在一个 CpG-island。应用 Human Protein Atlas、GEO 和 TCGA 数据库分析显示,UBA3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乳腺癌病例中下调,UBA3蛋白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病例中显着上调。应用MethHC数据库进行UBA3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线性回归分析表明,UBA3的mRNA水平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5.在 BT-549 和 MCF-7 细胞中,分别给予 0μM,0.5 μM,1.0μM,1.5 μM 浓度的MLN4924处理12 hrs,结果显示,MCF-7细胞中PTEN类泛素化水平降低,pT308 Akt和pS473 Akt磷酸化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T-549细胞中pT308 Akt和pS473 Akt磷酸化水平不变。6.在 MCF-7 细胞中给予 0μM,0.02μM,0.05 μM,0.1μM 浓度的 MLN4924 处理12天,细胞克隆形成数量随着MLN4924浓度梯度升高而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0μM,0.5 μM,1.0 μM,1.5 μM浓度的MLN4924处理12hrs,细胞迁移能力随着MLN4924浓度梯度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BT-549细胞中给予0.025 μM MLN4924处理5天,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给予 0 μM,0.02 μM,0.05 μM,0.1 μM 浓度的 MLN4924 处理 12 天,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无明显变化。给予0μM,0.5 μM,1.0μM,1.5 μM浓度的MLN4924处理12 hrs,细胞迁移能力并不随着MLN4924的浓度升高而变化。综上所述,高浓度葡萄糖可以通过上调MCF-7细胞中UBA3的蛋白和mRNA水平,导致PTEN发生类泛素化修饰,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MLN4924以PTEN依赖的方式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由于MLN4924已在一系列抗肿瘤治疗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化疗/放疗联合应用。因此,本研究为调控PTEN类泛素化修饰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MLN4924作为乳腺癌的潜在治疗药物提供思路。
李雅竹[7](2021)在《浙贝黄芩汤干预Wip1-p38MAPK-p53通路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机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浙贝黄芩汤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分析浙贝黄芩汤对Wip1-p38MAPK-p53通路及细胞自噬的干预作用,探索浙贝黄芩汤抗白血病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1.检测kasumi-1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使用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分别干预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以对化疗较敏感的HL-60细胞作为对照,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OD490吸光值,计算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抑制率及IC50值,测知kasumi-1的药物敏感性。2.使用不同浓度的浙贝黄芩汤醇提物干预kasumi-1,MTS法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3.将kasumi-1细胞分为三组,化疗组、联合组、空白组。化疗组应用阿糖胞苷加柔红霉素处理,联合组应用浙贝黄芩汤醇提物联合阿糖胞苷及柔红霉素处理,空白组无干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检验凋亡率。4.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 Wip1、p38MAPK、p53 mRNA 表达变化。5.探索性研究浙贝黄芩汤对kasumi-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C3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柔红霉素 0.01 ug/ml、0.02 ug/ml、0.05 ug/ml、0.1 ug/ml、0.5 ug/ml、1 ug/ml、2 ug/ml、5 ug/ml 分别作用于 kasumi-1 细胞,抑制率为-7.21±5.5、-6.47±5.84、0.02±4.60、0.97±8.78、47.6±2.04、62.67±1.00、62.52±1.41、56.94±1.12;以髓系白血病 HL-60 作为对照,柔红霉素按上述浓度0.01 ug/ml~1 ug/ml分别作用于HL-60,抑制率为6.46±5.54、23.94±3.26、58.47±1.73、63.07±2.15、73.25±0.3、73.25±0.16。柔红霉素对kasumi-1 的 IC50 为 2.833ug/ml,HL-60 为 0.092 ug/ml,kasumi-1 对柔红霉素的耐药倍数为30.79。选择柔红霉素0.1ug/ml进行后续实验。阿糖胞苷 0.1mg/ml、0.5mg/ml、1 mg/ml、2mg/ml、4mg/ml、8mg/ml、10 mg/ml、20 mg/ml 分别作用于 kasumi-1,抑制率为 17.65±9.34、22.09±10.16、27.64±6.10、37.13±6.05、46.06±4.61、64.86±1.23、69.55±1.35、77.92±0.52。阿糖胞苷 0.01 mg/ml、0.02 mg/ml、0.05 mg/ml、0.1 mg/ml、0.5 mg/ml、1 mg/ml、2 mg/ml、5 mg/ml分别作用于 HL-60,抑制率为 28.51±1.92、45.55±5.81、63.36±4.56、68.64±7.03、70.92±2.18、72.99±2.32、64.79±2.32、74.42±1.16。阿糖胞苷对 kasumi-1 的 IC50 为 7.820mg/ml,HL-60为0.070 mg/ml,kasumi-1对阿糖胞苷的耐药倍数为111.71。选择阿糖胞苷2mg/ml进行后续实验。2.浙贝黄芩汤醇提物 25mg/ml、50mg/ml、100 mg/ml、200 mg/ml、400 mg/ml、800 mg/ml、1600 mg/ml 分别作用于 kasumi-1,抑制率分别为 15.17±2.57、17.59±2.62、24.72±1.84、24.99±3.79、23.74±2.25、25.44±1.45、21.27±0.66。选择浙贝黄芩汤醇提物200ug/ml进行后续实验。3.kasumi-1细胞分为三组,化疗组干预药物为柔红霉素0.1ug/ml+阿糖胞苷2mg/ml,联合组干预药物为浙贝黄芩汤200ug/ml+柔红霉素0.1ug/ml+阿糖胞苷2mg/ml,空白组无干预。药物干预48h后,MTS法检测增殖抑制率,化疗组为29.00±2.85,联合组为62.52±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24h后,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空白组、化疗组及联合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14%、10.4%、23.5%,晚期凋亡率 1.7%、3.37%、7.48%,总体凋亡率 5.84%、13.77%、30.98%。浙贝黄芩汤醇提物可部分逆转kasumi-1细胞的化疗抗性,促进其凋亡。4.浙贝黄芩汤醇提物可明显降低kasumi-1细胞Wip1、p38、p53 mRNA表达量。Real-time RCR检测,空白组、化疗组、联合组Wip1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1、73.52773±1.27401、6.587956±6.5439,p38 mRNA 相对表达分别为 1、26.65348±26.60724、0.005633±0.000147,p53 mRNA 相对表达分别为 1、127.2598±14.27375、10.51457±10.379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Wip1、p38、p53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浙贝黄芩汤与化疗伍用可显着减低上述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组较化疗组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Wip1及p53蛋白未见条带显影。5.浙贝黄芩汤可促进kasumi-1细胞自噬。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纯使用柔红霉素及阿糖胞苷化疗组,kasumi-1自噬蛋白LC3明显降低,联合组LC3蛋白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p38MAPK-p53通路逆转髓系白血病细胞耐药。
杨明婷[8](2021)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在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不适合强烈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1)选取2018年0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AML及R/R-AML共44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AML共16例,难治性AML共10例,复发性AML共18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2)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化疗,同时予相应药物、支持治疗;(3)分析老年AML及R/R-AML患者疗效(包括CR率、PR率、NR率、ORR率)、缓解持续时间(DOR)及总生存期(OS),分析其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分析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5)观察小剂量地西他滨隔日、皮下注射临床疗效及优势;(6)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AML组CR率87.50%,ORR率93.75%。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老年AML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示初诊时高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预后不良因素组疗相对效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11(419)个月,中位OS为12.5(619)个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患者DOR及OS均显着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R-AML患者组CR率53.6%,ORR率67.9%。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R/R-AML患者疗效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组疗效相对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R-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9(621)月,中位OS为11(622)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预后不良组患者DOR及OS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所有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血液学不良反应,III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超过90%,但III级以上感染、出血、消化道反应、肝肾功损害等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可控。结论:1.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满意,是不适合强烈化疗的老年AML患者满意治疗方案,值得采用;2.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R/R-AML,疗效较好,是R/R-AML治疗窘境中的可靠选择;3.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反应,不良反应可控;4.本研究中地西他滨采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可获得满意疗效,降低了住院费用、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医护工作负担,值得扩大样本量推广研究。
于嗣俭[9](2021)在《单倍型移植在急性白血病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甚至是治愈某些血液肿瘤的唯一途径,比如遗传学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于遗传学高危的AML患者来说,尽快行allo-SCT是能让患者获益最有效的手段。对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allo-SCT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手段。目前成人allo-SCT的供者来源主要包括亲缘全相合供者(MSD)、单倍型供者(HID)、非血缘无关相合供者(MUD)及非血缘脐血干细胞(UCB)。MSD由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感染风险相对小,费用相对低,仍是allo-SCT的最先选择,但由于受到供者来源的限制,能找到MSD的患者大约30%。MUD提供了另一种有效选择,有研究表明其取得了与MSD相似的疗效,但寻找合适无关供者需要时间,且受地域及民族等因素限制。UCB移植虽然具有随时可用、容易获得、对供者无风险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低的优点,但脐血库规模小,脐血细胞数量低,对于成人来说植入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移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更加丰富,HID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单倍型移植具有以下优势:1,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能找到供者,且大部分患者有多个供者可供选择,最终可选择最优供者进行移植;2,对于复发难治及高危白血病等急需要移植的患者来说,HID具有更好的可及性;3,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及对移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更加丰富,大量研究表明HID-SCT能取得与MSD-SCT同等的疗效。除此之外,研究表明对于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HID-SCT的疗效甚至要优于MSD-SCT,这归功于HID-SCT能在这部分患者表现出更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L),能显着降低复发率,但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最后获得生存的优势。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回顾性研究、小样本量或者亚组分析,究竟HID-SCT是否比MSD-SCT具有更强的GVL作用,从而降低复发并提高生存还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部分,我们设计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了 HID-SCT与MSD-SCT在第一次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R1)的遗传学高危AML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两项前瞻性研究中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数据,比较HID-SCT与MSD-SCT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移植后微小残留病(post-MRD)、复发率(CIR)、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无白血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感染发生率、GVHD及造血重建等。目的是为HID-SCT在高危AML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地位提供更有力的临床依据。另外,对于HID-SCT,目前主要有两种移植体系,包括抗胸腺人球蛋白(ATG)为基础的移植方案还是后环磷酰胺(post-CTX)移植方案。在中国,ATG为基础的单倍型移植方案占主导地位。而ATG所致的免疫抑制及激活病毒感染仍然是这个方案的重要不足。到目前为止,单倍型移植最佳的ATG剂量仍不清楚。我们前期单中心研究表明,兔来源总量6mg/kg的ATG剂量比10mg/kg的ATG剂量具有更低的EBV病毒发生率,但有更高的GVHD发生率和致死率。7.5mg/kg的ATG剂量目前主要应用于MUD-SCT,其在HID-SCT的地位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第三部分,我们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比较7.5mg/kg的ATG与10mg/kg的ATG剂量在HID-SCT的疗效,目的是评估ATG最佳剂量,从而优化ATG为基础的单倍型移植体系。二方法1、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四家单位血液科2013年6月至2016年01月接受allo-SCT的遗传学高危AML-CR1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病人入组,分为HID-SCT组和MSD-SCT组,采用生物学随机原则。移植策略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髓性的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MSD-SCT采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进行GVHD的预防,HID-SCT采用CsA+MTX+ATG以及霉酚酸酯(MMF)的GVHD预防方案,单倍型组的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骨髓(BM)联合外周干细胞(PBSC),MSD-SCT的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PBSC。移植前后进行MRD监测,监测手段包括多参数流式(MFC)及实时定量PCR(qPCR)。对于post-MRD阳性的患者,常规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或者地西他滨(有活动性GVHD的患者)抢先性干预,同时对于FLT3-ITD阳性的患者接受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ost-MRD累积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CIR、造血重建、GVHD、TRM、OS、DFS及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复发生存(GRFS)。所有数据由SPSS 19.0及R软件统计软件处理。2、这项研究入组的患者来源于两项前瞻性注册研究。纳入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接受HID-SCT和MSD-SCT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病人入组,分为HID-SCT组和MSD-SCT组。移植策略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髓性的续贯强化预处理方案,MSD-SCT采用CsA+MTX进行GVHD的预防,HID-SCT采用CsA+MTX+ATG以及MMF的GVHD预防方案。预防白血病复发的策略包括早期快速减免免疫抑制剂、预防性及抢先性DLI。对于post-MRD阳性的患者,常规进行DLI或者其他方式的抢先性干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CIR和OS,次要终点包括:感染发生率、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TRM、DFS及GRFS。所有数据由Stata及R软件统计软件处理。3、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四家单位血液科2013年6月至2016年01月接受allo-SCT的14-65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ATG的剂量按照1:1比例随机对病人进行入组,分别为7.5mg/kg ATG组与10mg/kg ATG组。移植策略方面,移植前CR的患者接受清髓性的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前未缓解(NR)的患者接受清髓性的续贯强化预处理方案,采用CsA+MTX+ATG以及MMF的GVHD预防方案,ATG的剂量分别为7.5mg/kg与10mg/kg。常规进行EBV及CMV病毒的监测及抢先性治疗。常规进行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监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EBV血症1年累计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CMV血症及疾病发生率、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TRM、DFS及耐受性。所有数据由SPSS及R软件统计软件处理。三结果1.2013年6月至2016年01月共189例遗传学高危AML患者纳入此研究,HID-SCT组83例,MSD-SCT组106例。直到最后随访时间,59例患者被检测到post-MRD阳性,包括单倍型组15例和亲缘全相合组44例。HID-SCT组和MSD-SCT组的post-MRD累计阳性率分别是18%(95%CI 11-27)和42%(95%CI 32-51;p=0.001)。根据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原则,52例post-MRD阳性患者接受了 DLI,其中HID-SCT组 13例’MSD-SCT组39例(p=0.001)。在post-MRD的多因素分析中,单倍型供者是保护性因素(p=0.001,HR=0.349)。急性 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40%(95%CI 29-50)和 46%(95%CI 36-55;p=0.848);Ⅲ-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11%(95%CI 5-19)和 11%(95%CI 6-18;p=0.948)。慢性 GVHD、广泛性cGVHD 发生率分别为 39%(95%CI 28-49)和 51%(95%CI 41-60)(p=0.152)、12%(95%CI 6-20)和 18%(95%CI 11-26)(p=0.274)。两组3 年 CIR 分别为 14%(95%CI 7-22)和 24%(95%CI 17-33;p=0.101)。在复发的多因素分析中,单倍型供者是保护性因素(P=0.030,HR=0.464)。两组3年累积 TRM 分别是 15%(95%CI 8-23)和 10%(95%CI 5-17;p=0.368)。两组 3 年 OS 分别为 72%(95%CI 67-77)和 68%(95%CI 63-72;p=0.687)、DFS 为 71%(95%CI 67-76)和 66%(95%CI 61-71;p=0.579)、GRFS 为 63%(95%CI 57-68)和 43%(95%CI 39-48;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MRD 阳性和 post-MRD 阳性是 DFS(p=0.006,HR=2.119;p=0.019,HR=2.029)和 OS(p=0.007,HR=2.135;p=0.028,HR=1.981)的独立危险因素。2.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251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此研究,119例接受HID-SCT,132例患者接受MSD-SCT。移植后+30天两组的疾病完全缓解率分别是94%和93%(p=0.802)。根据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原则,199例post-MRD阳性患者接受了 DLI,其中HID-SCT组91例,MSD-SCT组108例(p=0.350)。截至最后随访日期,92例患者发生了 114次post-MRD阳性事件,其中DLI前60例、DLI后12例。1年的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是62%(95%CI 58-67)和 54%(95%CI 50-58;p=0.025);Ⅲ-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16%(95%CI 13-19)和 11%(95%CI 8-13;p=0.180)。3 年的cGVHD、广泛性 cGVHD 发生率分别为 55%(95%CI 50-59)和 55%(95%CI 51-60)(P=0.789)、21%(95%CI 17-25)和 19%(95%CI 16-22)(p=0.830)。HID-SCT 组和 MSD-SCT 组 5 年 CIR 分别是 32%(95%CI 23-41)和26%(95%CI 18-35)(p=0.034)。在复发的多因素分析中,单倍体供者是保护性因素(p=0.047,HR=0.615)。两组移植后+100内的感染相关死亡率方面,HID-SCT组要显着高于MSD-SCT组(8%vs 2%;p=0.049)。两组5 年的 TRM 分别是 31%(95%CI 22-40)和 23%(95%CI 16-30)(p=0.114)。中位随访20.3个月(范围,0.2至72.7个月),两组5年的累计DFS分别是43%(95%CI 38-48)和 39%(95%CI 35-44)(p=0.665),两组 5 年的累计 OS分别是 46%(95%CI 42-51)和 42%(95%CI 37-46)(p=0.832),GRFS 为28%(95%CI 24-33)和 26%(95%CI 22-30;p=0.795),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第0天骨髓原始幼稚细胞≥3%和post-MRD阳性是OS(p=0.011,HR=1.573;p=0.027,HR=1.490)和 DFS(p=0.005,HR=1.630;p=0.003,HR=1.668)的不良因素。DLI 是 OS(p=0.001,HR=0.423)和 DFS(p=0.001,HR=0.402)的保护性因素。cGVHD是DFS的保护性因素(p=0.016,HR=0.659)。3.总共412例患者纳入这项研究,最终408例完成此研究并纳入分析,7.5mg/kg ATG组203例,10.0mg/kg ATG组205例。两组1年的EBV血症累计发生率分别是 20.7%(95%CI 15.4-26.5)和 40%(95%CI 33.3-46.6;p<0.001)。两组2年EBV疾病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0%(95%CI 1.2-6.0)和7.3%(95%CI 4.3-11.4;p=0.048)。单倍体组和亲缘全相合组1年的CMV血症累计发生率分别是 73.4%(95%CI 67.2-79.4)和 83.4%(95%CI 77.5-87.9;p=0.038)。两组2年CMV疾病累计发生率分别是1.5%(95%CI 0.4-4.0)和5.9%(95%CI 3.2-9.7;p=0.019)。100 天Ⅱ-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27.1%(95%CI 21.1-33.4)和 25.4%(95%CI 19.6-31.5;p=0.548);Ⅲ-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7.9%(95%CI 4.7-12.2)和 5.4%(95%CI 2.8-9.1;p=0.299)。2 年的 cGVHD、广泛性 cGVHD 发生率分别为 34.6%(95%CI 27.8-41.4)和 36.2%(95%CI 29.1-43.2)(P=0.814)、12.8%(95%CI 8.5-18.0)和 10.2%(95%CI 6.3-15.2)(p=0.417)。两组的 3 年 CIR 分别是 17.6%(95%CI:12.4-23.6%)和 15.3%(95%CI:10.2-21.5%)(p=0.442)。三组 3 年的TRM 分别是 20.2%(95%CI:15.0-26.0%)和 24.4%(95%CI:18.7-30.4%)(p=0.289)。三组 3 年的累计 DFS 分别是 62.2%(95%CI:55.3-69.1%)和 60.3%(95%CI:53.0-67.6%)(p=0.660),三组 3 年的累计 OS 分别是 69.5%(95%CI:63.2-75.8%)和 63.5%(95%CI:56.2-70.8%)(p=0.308)。四 结论1 HID-SCT 比 MSD-SCT具有更低的post-MRD发生率,提示HID-SCT比MSD-SCT具有更强的GVL作用。HID-SCT患者比MSD-SCT患者接受DLI的比例更低,最终HID-SCT比MSD-SCT具有更优的GRFS,因此,对于遗传学高危AML-CR1患者,HID-SCT应该被推荐为最优选择之一。2 对于移植前NR的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HID-SCT 比 MSD-SCT的复发率更低,但移植后+100内的感染死亡率更高,最终两组的生存无显着性差异。对于移植前NR的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尽快行allo-SCT是目前最有效的治愈手段。在缺乏MSD的情况下,HID-SCT同等有效。3 抢先性及预防性DLI是急性白血病移植后重要的预防复发手段。对于移植前NR的难治白血病患者,超强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复发,提高移植疗效。4 与 10.0mg/kg ATG 相比,7.5mg/kg ATG 作为 HID-SCT 的 GVHD 预防能够降低EBV和CMV感染,却不增加GVHD发生率。
陈信义,张雅月,郎海燕,马薇[10](2021)在《中医药防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一体化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文献分析,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概念与诊疗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导致AML的前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以阻止或延缓疾病向AML转化;治疗复发难治或耐药AML,提高临床完全缓解率;控制AML相关症状或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制定和优化以AML为中心的中医综合诊疗方案与康复计划,使更多的AML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获益。但到目前为止,"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尚未被高度重视,现有文献证据级别有限,很难形成被行业领域公认的专家共识或诊疗方案。因而,制定顶层设计方案,开展全国大协作的规范化临床研究是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关键,也是中医药治疗AML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
二、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抗肿瘤多药耐药领域的守正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守正创建中医病机理论 |
二、具有中医特色临床实践 |
三、创新解答中医疗效机制 |
(2)RSL3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株MOLM13及其耐药细胞株发生铁死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试剂与仪器 |
细胞培养 |
细胞增殖活力的CCK-8检测 |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检测 |
目的基因的RT-q PCR测定 |
Western blot检测GPX4 |
耐药细胞株诱导及建立 |
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检测及耐药检测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采集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铁死亡激活剂RSL3对MOLM13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
RSL3对肿瘤细胞内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RSL3对MOLM13肿瘤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RSL3对肿瘤细胞内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耐药细胞株形态学特征及耐药性 |
RSL3诱导耐药细胞株发生铁死亡 |
急性单核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中相关铁死亡基因的表达 |
讨论 |
(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者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SF-36量表生活量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比较 |
1 0 0×1 09/L以上的时间、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于0.05的时间比较'>2.3 两组中性粒细胞达到1.5×1 09/L以上的时间、血小板>1 0 0×1 09/L以上的时间、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于0.05的时间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对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缓解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一年内复发率比较 |
2.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Hb水平、WBC和Plt水平比较 |
3 讨论 |
(6)高糖介导的PTEN类泛素化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1.1 抗体及药品 |
1.2 常用试剂配置 |
1.3 实验仪器 |
2 细胞培养 |
2.1 细胞的特性 |
2.2 细胞复苏与细胞培养 |
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
4 细胞增殖实验 |
5 细胞迁移实验 |
6 免疫荧光实验 |
7 免疫印迹 |
8 免疫共沉淀实验 |
9 数据库 |
9.1 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 |
9.2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 |
9.3 GEO数据库 |
10 CRISPR-Cas9 技术 |
10.1 gRNA设计 |
10.2 载体构建 |
10.3 连接骨架 |
10.4 转化 |
10.5 菌液PCR验证 |
10.6 病毒包装 |
10.7 病毒感染细胞 |
10.8 免疫印迹法验证 |
11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葡萄糖通过上调MCF-7 细胞的UBA3 蛋白表达,诱导PTEN发生类泛素化修饰 |
2 2-DG导致MCF-7细胞中UBA3蛋白表达下降 |
3 敲除UBA3 能够抑制MCF-7 细胞中PTEN的入核 |
4 乳腺癌中UBA3 表达升高与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有关 |
5 MLN4924通过降低PTEN类泛素化水平从而抑制 PI3K/Akt信号通路 |
6 MLN4924 能够抑制MCF-7 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
7 MLN4924 不影响BT-549 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类泛素化修饰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浙贝黄芩汤干预Wip1-p38MAPK-p53通路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浙贝复方逆转AML耐药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p53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及转归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asumi-1的生物学特征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浙贝黄琴汤通过干预Wip1-p38MAPK-p53逆转Kasumi-1耐药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浙贝黄琴汤对Kasumi-1自噬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伦理 |
2.2.2 研究设计 |
2.2.3 收集完善患者资料 |
2.2.4 治疗方案及护理流程 |
2.2.5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老年AML组 |
3.1.1 老年AML患者一般资料 |
3.1.2 老年AML组疗效 |
3.1.3 老年AML组不同临床基线特征CR率、ORR率比较 |
3.1.4 老年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1.5 与DA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
3.1.6 老年AML组生存分析 |
3.2 R/R-AML组 |
3.2.1 R/R-AML组患者一般资料 |
3.2.2 R/R-AML组疗效 |
3.2.3 R/R-AML组不同基线资料CR率、ORR率比较 |
3.2.4 R/R-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2.5 与CAG或HAG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
3.2.6 R/R-AML组生存分析 |
3.3 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优势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单倍型移植在急性白血病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单倍型移植和亲缘全相合移植在高危AML疗效比较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1. 病人特点及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单倍型移植和亲缘全相合移植在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
1. 病人特点及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两种不同ATG剂量在单倍型移植中的疗效比较 |
1. 病人特点及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 |
致谢 |
四、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抗肿瘤多药耐药领域的守正创新研究[J]. 李冬云,许晶,侯丽,许亚梅,马薇,张雅月,陈信义. 医学研究杂志, 2021
- [2]RSL3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株MOLM13及其耐药细胞株发生铁死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 程霖,金鑫,卢文艺,孙瑞,曹雅青,魏运雄,王露桥,贺小圆,袁婷,孟娟霞,赵明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1(04)
- [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J]. 张梅儒,段宝英,王志霞,刘婷婷,高溧鲜.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1)
- [4]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对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疗效分析[J]. 李运斌.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7)
- [5]CLAG和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 周蜜. 三峡大学, 2021
- [6]高糖介导的PTEN类泛素化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D]. 盖文彬. 青岛大学, 2021
- [7]浙贝黄芩汤干预Wip1-p38MAPK-p53通路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机制[D]. 李雅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D]. 杨明婷. 大理大学, 2021(09)
- [9]单倍型移植在急性白血病应用的研究[D]. 于嗣俭.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10]中医药防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一体化研究述评[J]. 陈信义,张雅月,郎海燕,马薇. 北京中医药, 2021(05)
标签: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急性髓性白血病论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白血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