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液力传动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纯水液力传动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纯水液压传动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范南坤,刘力瑗[1](2022)在《纯水液压缸在农业液压水坝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水液压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水介质的特点,设计了双密封结构水液压缸,分析了水液压在农业机械和农田水坝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水液压应用的主要问题。

刘江[2](2021)在《考虑粘温特性的轴向柱塞泵空化射流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液压传动因其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大推力和大转矩,且具有传输功率高、装置体积小、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工作稳定且安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机床锻压、冶金、军事机械、农业机械、航空航天航海等众多领域。轴向柱塞泵作为液压传动的动力学元件,通过旋转主轴驱动斜盘带动柱塞做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吸排油过程以及机械能与液压能的转化。由于柱塞泵内部结构复杂,在其正常工作时,流体流动状态并不规律,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空化效应。空化会直接对泵造成破坏,使泵容积效率降低,并造成振动、噪声等液压故障,进而降低柱塞泵的使用寿命。空化过程包括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破裂三个阶段,而空化气泡破裂又会瞬间释放巨大能量造成泵壁面损伤,同时气泡的溃灭以及射流过程流体内部的摩擦都会产生局部热效应。粘度作为液压油的本构属性,其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而导致空化效应加剧和油膜泄露量增加等问题,且随着工作时长的增加,液压油的粘温效应对泵的影响会更加巨大。本研究以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了通过空化研究为柱塞泵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柱塞泵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柱塞泵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与以往对泵内流场研究相比,本研究首先考虑了油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时变性,并且综合考虑了完整的摩擦副油膜泄露对泵性能和空化的影响,通过CFD可视化分析探讨了空化射流在粘温变化下初始、增长以及溃灭过程。并通过仿真结果分析阻尼槽对空化射流的影响,探究配流盘阻尼槽结构优化方案。首先,通过分析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球面配流在配流过程,与平面配流方式做对比,突出了平面配流在密封性、稳定性上的影响。通过分析倾斜型腰型孔与直型腰型孔的不同,解释了倾斜型腰型孔在配流过程和降低空化上的优势。随后又介绍了液压油动力学粘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最终确定粘温系数,为后续粘温条件下的仿真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三维制图软件Solid Works中建立了轴向柱塞泵的三维简化模型并抽取泵内流体域。将各部分流体域装配,并定义坐标原点以及各方向坐标轴后导入Pumplinx,划分网格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滑移网格以及动网格技术对转子部分定义。为了减小误差,在Pumplinx中创建创建并通过UDF定义柱塞泵内难以建模的三对微米级关键摩擦副油膜。利用函数编译设定油液动力学粘度,分析对比了实时粘温变化和粘度为定值两种条件下空化射流过程中的温度、粘度、射流速度以及含气量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耐久性试验结果加以验证,得出粘温特性会使空化效应加剧的结论。最后,因为空化效应在柱塞泵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抑制空化效应,本研究提出一种由三个阻尼孔组成的新型配流盘阻尼槽结构优化方案。通过CFD可视化流场分析含气量、压力场以及出口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结构优化后空化效应得到明显抑制,且压力波动和流量脉动得以减小,有利于减小振动和噪声。

黄书舟[3](2020)在《基于视觉检测的水压机电液位置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锻造水压机是国防建设和基础建设的重要设备之一,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提高水压机操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对改善锻造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这项问题提出了以下研究内容。1.针对锻造水压机改装时没有加装位移传感器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解决方法。利用摄像头通过对液压缸上标志物的追踪,获取液压缸的实时位移,起到代替位移传感器的作用。介绍了单目、双目检测位移的原理及特征点检测原理,利用Matlab标定工具箱对双目模组进行标定得到标定数据,利用标志物进行图像匹配还原其三维信息;实验比较了单目、双目视觉位移检测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追踪精度。2.针对水压机操控系统的非线性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创建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接口,仿真比较了PID控制算法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两种算法,仿真表明了相对于PID控制算法,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控制性能更加优越。针对水压机快锻时操控系统所需流量巨大,位置精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换向阀和比例阀并联的双阀控制结构。当液压缸位移值离目标位移值较大时,采用低频响大流量换向阀控制,以保证响应速度;当液压缸与目标值接近时,采用高频响小流量比例阀控制,以保证位置追踪精度。并建立液压操控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开关阀响应时间和比例阀死区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双阀并联控制和利用大流量比例阀控制的操控系统位置追踪特性,结果表明,双阀并联结构及相应的控制策略稳态误差小、响应时间长,为锻造液压机的高性能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何士举[4](2020)在《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机构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轴向柱塞泵作为液压系统中最重要的执行元件之一,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我国工业的不断进步,对轴向柱塞泵的研究日益深入,其性能也在不断改善。但传统轴向柱塞泵的局限性依然明显。因此,本文以传统单排轴向柱塞泵设计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普通双排轴向柱塞泵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其同普通双排轴向柱塞泵一样,具有双排柱塞结构,不同的是将配流机构的单一斜盘改为内外双斜盘,使其保有双排泵流量大和高压等优点的同时,更能适应更复杂的工况。本文以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配流机构的特性,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的配流机构采用双斜盘结构,内斜盘嵌套在外斜盘内部,两个斜盘高低部位异侧分布。通过对传统轴向柱塞泵的设计公式结合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重新推导出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的零部件的设计公式,主要是配流盘的设计公式。推导出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盘内外三角槽的关联设计公式,分析内外斜盘参数之间的联系,对内外斜盘进行干涉分析,最终得到配流机构中配流盘及斜盘的设计参数。2.分析了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的运动过程,建立了压力及流量脉动数学模型,将两者代入MATLAB对内外排流量脉动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内外三角槽参数、柱塞分度圆半径等因素对流量脉动的影响。3.分析了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的泄漏形式,建立了平行油膜体及楔形油膜体泄漏量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导入MATLAB,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封带带宽、腰型槽中心角等参数,考察两种油膜体的泄漏量对总泄漏量的影响。4.通过对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盘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简化配流盘参数化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得到配流盘应力应变情况,以此为基础对配流盘进行参数优化。图[53]表[10]参[73]。

宋李新[5](2020)在《中子束线开关水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子束线开关系统是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为满足其低速平稳性和高安全可靠性的要求,本课题基于水液压传动技术,设计了中子束线开关水液压驱动系统。通过对系统进行试验测试,表明系统满足设计要求且安全可靠性高,将水液压传动技术成功应用于中子辐射领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散裂中子源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内外散裂中子源中子束线开关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通过对水液压系统的初步设计和故障影响分析,采用了五种可靠性设计方法对系统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包括下降调速回路的仿真对比、水压缸结构形式的确定、泵站冗余设计等。基于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确定了水液压系统的最终方案。第三章,基于水液压系统方案优化设计结果,对水液压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水压泵站各部分的设计以及整体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基于驱动机构分析和可靠性设计结果,设计了具有抗偏载结构的球绞内置于活塞杆式水压缸,搭建水压缸性能测试平台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以及耐辐射密封材料性能测试。第四章,设计了基于PLC的中子束线开关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硬件框架设计以及控制程序的流程设计和安全设计。为确保控制程序的正确性,基于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程序测试方案并搭建了中央集控室处系统的监测界面。第五章,从功能实现、安全要求等方面出发对系统进行试验测试,详细分析了闸门开关动作,控制系统安全性和系统稳定性等工作性能。第六章,对全文工作进行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展望。

隋蕊阳[6](2020)在《轴向柱塞泵柱塞表面沟槽结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柱塞泵由于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液压泵。摩擦副是轴向柱塞泵的关键部位,它对柱塞泵能否正常工作及其寿命有决定性影响,也是柱塞泵设计中的难点。柱塞副是柱塞泵的三大摩擦副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柱塞泵性能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沟槽的开设会影响柱塞副的油膜压力分布,缝隙流动特性,从而影响柱塞的对中,轴向泄漏,对柱塞泵的整体性能有很大影响,由此确定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沟槽参数对柱塞副油膜压力的影响,并且分析柱塞和缸体之间的缝隙流动特性,并得到最优参数,为研制低泄漏高效率轴向柱塞泵提供技术理论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柱塞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受力分析,掌握其受力和运动能够进一步了解柱塞泵的排量、流量、流量脉动,继而分析通过柱塞-缸体摩擦副的流量,为接下来对柱塞结构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2.对轴向柱塞泵液压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应用AMESim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工作情况下柱塞腔压力变化。先建立AMESim单柱塞模型,调试合适之后再建立整个柱塞泵的模型。将柱塞腔压力变化与柱塞运动公式进行编程,然后利用UDF功能导入到FLUENT中。利用网格划分软件ICEM对运算区域的网格进行了划分,将网格导入到求解器FLUENT中进行仿真,最后将仿真后的结果用后处理软件CFD-POST进行处理。3.基于上述流程对不同柱塞沟槽结构进行CFD仿真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主要研究了输入压力、柱塞沟槽宽度、柱塞沟槽深度、不同柱塞沟槽截面形状对均压特性及间隙流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不同柱塞参数进行了重要性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输入压力越大,压力变化范围越大,间隙流量越大;柱塞沟槽宽度越大,均压特性越好,缝隙流量越大;沟槽深度越大,均压特性越好,缝隙流量越小;综合考虑均压特性及缝隙流量特性,宽度为0.9mm、深度为0.9mm、矩形截面沟槽柱塞表现最好。

傅祺[7](2020)在《水液压马达关键摩擦副非光滑表面减阻降噪研究》文中认为为了适应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以海、淡水为工作介质的水液压传动技术成为液压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水液压马达作为水压传动中的重要执行元件,由于水的润滑性能差和气化压力高等理化特性,使得水液压马达更容易发生摩擦磨损和振动噪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柱塞外壁面和配流体端面设计为非光滑表面,并做了如下研究。首先,根据摩擦学和动力学分析原理对水液压马达的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液压马达的摩擦磨损和振动噪声主要发生在柱塞副和配流度这两大摩擦副之间,如何改善摩擦副间隙的润滑状态是实现减阻降噪的关键。然后,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柱塞副的受力模型,为分析柱塞副摩擦力的大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柱塞壁面设计了圆柱凹坑非光滑表面,并根据柱塞的实际工况建立光滑表面和非光滑表面的柱塞副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瞬态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使得柱塞壁面摩擦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接着,根据配流副制作了简化的摩擦副试样,并在配流体试样端面设计了三种不同凹坑类型(半球凹坑、三棱柱凹坑和椭球凹坑)的非光滑表面。将试样在海水润滑条件下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凹坑可以捕捉摩擦产生磨粒,减少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不同凹坑类型对试样摩擦磨损影响不同,其中椭球凹坑的耐磨效果最佳。同时根据试样模型建立了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凹坑边缘附近会出现应力集中。最后,为进一步探究非光滑表面的减阻降噪机理,建立了充分润滑状态下摩擦副间隙的水膜模型,借助ANSYS对摩擦副间隙的流场、声场以及流固耦合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可以改善表面压力分布,提升水膜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起到减阻降噪的效果。

李昊[8](2020)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自适应跟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的逐步发展成熟,我国越来越多的煤矿综采工作面推广应用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自动化、智能化工作面生产工艺中,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控制是关键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在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一是对于工作面复杂多变的开采地质条件不适应,尤其是对煤层倾角大、煤层不稳定、地质构造发育的工作面适应性较差,设备的运行工况和相互协同仍然需要人工干预;二是现有的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控制是在程序定制模式下进行的,缺乏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自适应能力,智能化水平较低;三是自动化跟机技术只是建立在液压支架自身控制基础之上,缺乏与采煤机、刮板输送机以及乳化液泵站的协同联动,由此带来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乳化液泵站供给不足造成的液压支架动作缓慢,无法感知刮板输送机直线度难于连续自动化推进等问题。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以及乳化液泵站(下简称“三机一泵”)组成了综采工作面的关键设备运行系统,各设备自身控制系统的高度自适应以及各设备之间的协同运行是实现智能化工作面的关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液压支架跟机控制为研究对象,对“三机一泵”自身的工况自适应以及液压支架跟机模式下的乳化液泵按需供液、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调整、液压支架位姿调偏调斜、采煤机记忆截割模式下的采煤机牵引速度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针对液压支架跟机移架实际时长仅依靠人工经验判定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采煤机与液压支架的工作空间及液压支架的移动规律,利用数理统计学分析原理,建立了基于学习功能的液压支架跟机移架实际时长计算模型,提出了跟机移架实际时长的动态计算方法。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每一个初采工作面,均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移架时长预测值。(2)针对综采液压支架跟机移架时,支架横向调斜和纵向调偏不及时、不到位,现有调架机构不健全、不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缺乏自适应控制的基础等技术难题,依据基础力学理论,构建了液压支架调斜调偏理论模型,提出了适合综采液压支架自主调斜调偏和集中控制的调架技术。按照自适应控制技术原理,设计开发了液压支架自主调斜调偏装置。(3)针对液压支架跟机移架过程中,乳化液泵站无法完全实现自动按需供液,需要靠人工调节多台乳化液泵配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乳化液泵启停控制决策模型。针对数据不平衡影响模型误判率的问题,采用代价敏感学习方法分配数据权重,利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26950条数据训练出了分类树,决策的误判率低于9%。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多台乳化液泵的自适应启停,完成液压支架跟机模式下的按需供液。(4)针对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自适应控制问题,建立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横向移动弯曲段溜槽矩形计算模型,揭示了刮板输送机溜槽之间水平转角、溜槽数N与推进度B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提出了刮板机直线定位推移方法,建立了刮板输送机直线定位推移模型,揭示了刮板输送机分段每次推移一个步距B,所形成的斜长Lx和水平段Lw应满足的条件,即溜槽之间的水平转角应不大于3°,确定了溜槽直线定位推移初始阶段和正常循环阶段溜槽的横向推移量。实践表明,采用直线定位推移技术后,刮板输送机可实现推移过程中的自主取直。(5)针对现有采煤机记忆截割技术不适应工作面煤层厚度和倾角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利用克里金插值算法获取工作面沿倾向方向连续的采高数据,指导采煤机记忆截割自适应调高的方法;同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理论,以采煤机速度为控制目标,液压支架跟机动作、刮板机负载、启泵数量、瓦斯浓度、顶板压力等为约束条件,设计了多棵树组成的多输出的回归树算法以实现滚动优化函数,建立了预测式的采煤机自适应调速回归树控制模型。井下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液压支架跟机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因供液不足引起的支架动作迟缓,解决因刮板输送机直线度不均衡引起的无法连续自动化推进,缩短了自动化割煤循环时长,减少了工作面作业人数,提升了工作面生产效率。该技术对复杂开采地质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推广使用范围更广。本文研究成果对综采工作面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减少伤亡事故和促进工作面“无人化、少人化”发展,具有广泛的推动意义。

张敬敏[9](2019)在《水液压支架安全阀复合织构阀芯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液压支架安全阀作为装备支护安全的核心元件,对支护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有着决定性影响。通常液压支架的工作介质为乳化液,但乳化液容易变质,会析出导致过滤设备堵塞,从而影响工作进度,减少安全阀的使用寿命,且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倡导建设绿色矿山,因此将煤矿机械水压化成为了水液压技术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但由于水的粘度较低,煤矿机械又具有高压力,大流量等特点,使得液压机械会出现润滑、摩擦磨损、气穴气蚀等问题。论文以水液压支架中的安全阀为研究对象,将工作介质乳化液换为水,重点研究水液压支架安全阀的润滑、气穴气蚀等关键问题。为以后研究矿山机械水液压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复合织构阀芯新结构。将复合织构引入到水液压支架安全阀阀芯表面,研究其在安全阀阀芯与阀套之间摩擦副的润滑、减磨等问题。通过建立复合织构润滑模型,分析复合织构阀芯的动压润滑特性及减磨机理。为了求解方便,将阀芯复合织构简化为一个l1×l2的微小单元,设置面积率、深度和排列顺序不同参数,对阀芯复合织构单元进行仿真模拟,得出阀芯复合织构单元表面压力云图、中心截面曲线图、阀芯表面承载力图。通过与设置相同参数的单一织构对比,说明复合织构的优势,并分析深度、面积率和排列顺序对复合织构阀芯润滑特性的影响,优化出一组能够产生良好动压润滑特性的阀芯复合织构。2.提出一种变截面式安全阀阀芯径向孔新理念。针对传统水液压支架安全阀阀芯出液径向孔处的气穴气蚀问题,设计出六种变截面式径向孔新结构。建立变截面式径向孔CFD模型,优化了阀芯出液径向孔结构,研究了阀芯径向孔处气穴气蚀消减的方法。通过仿真模拟,得到六种变截面式径向孔结构的压力云图、流线图、湍动能云图和气相体积分数图,对比分析表明:圆台径向孔结构和球形径向孔结构的抗气穴气蚀性能较好,但考虑到加工工艺和成本等各方面的影响,优化出抗气蚀性能最佳的正圆台径向孔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减少阀芯出液径向孔处气穴气蚀现象的发生。图[43]表[5]参[88]

傅昊[10](2019)在《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原理及运行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逐渐缩小燃煤电厂比重,大幅提高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使得寻求一种可实现低成本调峰的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在此需求下,电力储能技术以其具有分时储/释能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未来可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之一,具有系统容量大、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建设选址受限制较小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了现有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液体流动压缩气体,建立了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概念,系统包括等温压缩、虚拟抽蓄、自适应液压势能传递和恒压储气四个子系统,具有气体近似等温过程运行、水轮机定水头发电、液压活塞多面积匹配及气体高效传输存储的特点。对各子系统进行了原理分析、系统设计与运行策略研究,并搭建了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验模型,最后采用PLC控制对系统设计方案与运行策略进行物理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运行的热力学过程展开研究,通过理论推导比较了不同气液做功过程及对应损耗计算方法,提出基于温升控制的液控压缩储能技术,使气液做功实现近似等温过程运行;通过对多变过程做功路径的选择,提出了多热源条件下基于卡诺循环的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高效运行方案,令系统按照卡诺循环运行,气体在低温热源下等温压缩,高温热源下等温膨胀,以提高系统整体发电效率。(2)对气液做功过程中的高效控温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对比热传导、热辐射与热对流三种基本换热方式的适用工况,选择在两相流体直接接触条件下具有更高换热效率的对流换热为本系统方案,并结合化工领域填料塔传质原理提出基于强制气液循环的液控压缩技术,利用填料提高两相接触换热面积,加装强制气液外循环增强两相对流,实现气体近似等温变化过程;针对压力容器设计中存在的高耐压等级容器性能冗余情况,提出分级接力压缩方案,令气体随着压强变化依次进入耐压等级不同的压力容器中,通过限制每级压缩比,减小了高耐压等级容器体积,从而降低其建造成本。每个压力容器运行时均交替与两侧连通,气体做功与迁移过程同时进行,实现了压缩/膨胀过程的不间断运行,提高了液压设备利用效率。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上述所提方案的可行性。(3)对虚拟抽蓄技术展开研究,通过控制压力容器气体压强与液体循环流量,引入虚拟水头与虚拟水量概念,提出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虚拟抽蓄方法,使得水力设备可摆脱地形限制与压力容器配合实现高效运行;在系统功率发生变化时,以水力设备运行效率优先为前提,提出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发电模式和储能模式下的负荷调节策略,通过同时调节转速与水头,提高了水力机组运行效率。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上述所提方案的可行性。(4)对利用液压变压器实现高效势能传递和构建恒压网络提高水力设备运行效率问题展开研究,利用一组等比序列面积的多级液压缸组合替代多组间定活塞面积单级液压缸,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恒压网络和液压变压器的高效液体势能转换系统设计方案与运行策略,实现恒压势能与变压势能高效传递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液压缸数量,降低其建造与维护成本。将液压设备与水力设备均接入恒压网络运行,两者共同调节恒压网络流量,可减少两者直接相连时因液压设备换向导致的水力设备空转损失,有效提高水力设备运行效率。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上述所提方案的可行性。(5)根据实验需求,设计搭建了传输功率10kW,压力等级1.6MPa的物理实验平台,研究采用PLC控制的系统程序设计,为液控压缩空气储能实验装置各子系统及整体运行提供控制方案,最后通过控制物理系统运行验证本文提出系统设计方案与运行策略的正确性。

二、纯水液压传动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纯水液压传动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纯水液压缸在农业液压水坝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液压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2 水介质的特点
3 双密封结构水液压缸设计
4 水液压在农业机械和农田水坝等方面的应用分析
    4.1 农业作业机械液力传动的环保趋势
    4.2 农田水坝中液压技术应用分析
5 水液压应用的主要问题
6 结论

(2)考虑粘温特性的轴向柱塞泵空化射流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轴向柱塞泵空化现象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轴向柱塞泵配流原理及液压油粘温特性
    2.1 球面配流与平面配流对比
    2.2 柱塞泵中平面配流副和球面配流副上结构分布的区别
    2.3 倾斜式缸体腰型孔
    2.4 粘度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轴向柱塞泵的CFD仿真建模
    3.1 轴向柱塞泵GFD基本理论及Pumplinx软件介绍
        3.1.1 数学模型
    3.2 轴向柱塞泵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模型
        3.2.1 三维模型以及流体域的抽取
        3.2.2 计算流体域的网格划分
        3.2.3 流体域仿真模型的参数设置
        3.2.4 网格敏感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轴向柱塞泵考虑粘温特性对空化效应的影响
    4.1 柱塞泵计算流体域模型后处理
    4.2 空化射流处的粘温效应
    4.3 卸荷三角槽处的淹没射流受粘-温特性影响
    4.4 粘-温特性对柱塞泵稳态影响
    4.5 实验测试
    4.6 结论
第5章 配流盘节流槽结构优化减小空化设计
    5.1 结构优化的提出
    5.2 节流孔配流面积计算
    5.3 仿真分析对比
    5.4 配流盘结构优化对柱塞泵输出流量的影响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视觉检测的水压机电液位置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锻造水压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锻压机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锻压机技术研究现状
    1.3 机器视觉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4 研究的问题与论文的主要内容
        1.4.1 视觉检测方法
        1.4.2 水压机操控系统
        1.4.3 双阀并联控制系统
        1.4.4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标志物的检测与追踪
    2.1 标志物检测与追踪的基本流程
    2.2 阈值锁定
        2.2.1 RGB色彩空间与HSV色彩空间
        2.2.2 RGB色彩空间到HSV色彩空间的转换
    2.3 滤波器降噪处理
    2.4 运动物体的跟踪
        2.4.1 常用的追踪算法
        2.4.4 Kalman与 Camshift结合追踪算法
    2.5 本章小结
3 单目、双目位移检测及实验
    3.1 单目位移检测系统
        3.1.1 相机成像模型
        3.1.2 特征点检测
        3.1.3 位移测量原理
    3.2 双目位移检测系统
        3.2.1 相机的标定
        3.2.2 对级几何
        3.2.3 三维坐标恢复
        3.2.4 图像匹配
    3.3 单目、双目视觉实验位移精度比较
        3.3.1 测量误差的来源
        3.3.2 实验条件
        3.3.3 测试距离视觉检测精度的影响
        3.3.4 光源条件对视觉检测精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水压机操控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水压机操控系统建模
        4.1.1 伺服阀的负载流量方程
        4.1.2 非对称液压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4.1.3 阀控非对称缸的线性数学模型
    4.2 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设置
        4.2.1 AMESim介绍
        4.2.2 Matlab/Simulink介绍
        4.2.3 AMESim与 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接口设置
    4.3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水压机双阀并联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5.1 控制策略设计
    5.2 建模
    5.3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机构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轴向柱塞泵的发展历程
    1.3 轴向柱塞泵的研究热点
    1.4 轴向柱塞泵配流机构的研究现状
        1.4.1 配流盘的结构形式的研究
        1.4.2 配流机构特性的研究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2 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盘结构设计
    2.1 整体结构设计
    2.2 配流盘结构设计
        2.2.1 内外排腰型槽分度圆,腰型槽宽度计算
        2.2.2 内外侧三角槽的关联设计及间隔角计算
        2.2.3 密封带尺寸及配流孔计算
        2.2.4 辅助支撑设计
        2.2.5 干涉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柱塞泵流量压力脉动数学建模
        3.2.1 各柱塞理论瞬时流量
        3.2.2 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的总理论瞬时流量
        3.2.3 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的运动过程分析及数学建模
    3.3 内外排三角槽配流面积分析
    3.4 内外排柱塞流量特性分析
        3.4.1 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理论流量脉动分析
        3.4.2 三角槽开口角及截面底角对流量脉动的影响
        3.4.3 内外排柱塞分度圆半径对含三角槽配流盘流量脉动影响的分析
        3.4.4 不同缸体转速对三角槽流量脉动的影响
        3.4.5 内外排柱塞交错角对三角槽流量脉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泄漏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配流副泄漏量的计算
        4.2.1 缸体侧倾时的平行油膜体泄漏的数学模型
        4.2.2 缸体倾侧时的楔形油膜体泄漏的数学模型
    4.3 缸体侧倾下的配流副泄漏量分析
        4.3.1 缸体倾角对楔形油膜泄漏量大小的影响
        4.3.2 油膜厚度对两种油膜泄漏量大小的影响
        4.3.3 密封带带宽对两种油膜体泄漏量大小的影响
        4.3.4 腰型槽中心角对两种油膜体泄漏量大小的影响
        4.3.5 密封带压差对两种油膜体泄漏量大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盘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5.1 引言
    5.2 结构优化原理
    5.3 配流盘的受力情况分析
        5.3.1 配流盘与缸体之间压力场的受力分析
        5.3.2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中子束线开关水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中国散裂中子源
        1.1.2 中子束线开关系统
    1.2 中子束线开关驱动技术概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子束线开关水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概述
        2.1.1 系统设计任务
        2.1.2 水液压系统初步设计
        2.1.3 水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2.2 水液压系统故障影响分析
    2.3 水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
        2.3.1 水液压系统冗余设计
        2.3.2 水液压系统降额设计
        2.3.3 水液压系统集成化设计
        2.3.4 水液压系统简化设计
        2.3.5 水液压系统容错设计
    2.4 水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液压系统部件设计与分析
    3.1 水压泵站设计与分析
        3.1.1 水压泵站设计
        3.1.2 水液压系统工作特性分析
    3.2 水液压系统关键元件水压缸设计
        3.2.1 闸门驱动结构分析
        3.2.2 水压缸抗偏载结构
        3.2.3 水压缸密封材料
    3.3 水压缸性能测试试验台设计
    3.4 水压缸性能试验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子束线开关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分析
        4.1.1 设计内容
        4.1.2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2 控制系统框架设计
        4.2.1 系统硬件结构
        4.2.2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流程设计
        4.3.2 安全设计
    4.4 基于EPICS的软件调试与系统监测
        4.4.1 程序调试方案
        4.4.2 系统状态监测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工作特性试验研究
    5.1 系统现场测试概述
    5.2 系统动作测试
        5.2.1 单套闸门动作试验
        5.2.2 多套闸门同时动作试验
        5.2.3 闸门下降调速回路试验
    5.3 控制系统测试
    5.4 稳定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6)轴向柱塞泵柱塞表面沟槽结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轴向柱塞泵的研究现状
        1.2.1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主要研究现状
        1.2.2 轴向柱塞泵柱塞副结构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柱塞的运动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2.1 柱塞的运动学分析及受力分析
        2.1.1 柱塞的运动学分析
        2.1.2 柱塞的受力分析
    2.2 排量、流量、流量脉动以及通过柱塞-缸体摩擦副的流量
        2.2.1 柱塞泵的排量、流量、流量脉动
        2.2.2 间隙流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柱塞泵液压系统的仿真和柱塞副CFD仿真
    3.1 柱塞泵液压系统的建模及AMESim仿真分析
        3.1.1 柱塞泵的排量、流量、流量脉动
        3.1.2 仿真模型的建立
        3.1.3 仿真结果分析
    3.2 计算流体力学
    3.3 计算前处理
        3.3.1 模型的简化
        3.3.2 运算区域几何模型的建立
        3.3.3 网格划分
    3.4 计算求解器
        3.4.1 FLUENT常规设置
        3.4.2 FLUENT模型及材料设置
        3.4.3 FLUENT运动区域及边界条件设置
        3.4.4 FLUENT求解控制参数设置
    3.5 计算后处理
        3.5.1 后处理模块:CFD-POST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柱塞沟槽结构CFD仿真分析
    4.1 输入压力的影响
        4.1.1 运算模型参数设置
        4.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2 沟槽宽度的影响
        4.2.1 运算模型参数设置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沟槽深度的影响
        4.3.1 运算模型参数设置
        4.3.2 仿真结构及分析
    4.4 沟槽截面形状的影响
        4.4.1 运算模型参数设置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沟槽参数重要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水液压马达关键摩擦副非光滑表面减阻降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液压马达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非光滑表面减阻降噪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水液压马达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分析
    2.1 水液压马达结构特征与固有特性分析
        2.1.1 水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2.1.2 水液压马达转矩脉动分析
    2.2 水液压马达摩擦磨损分析
    2.3 水液压马达振动噪声分析
        2.3.1 水液压马达振动噪声源分析
        2.3.2 水液压马达振动噪声传递路径分析
        2.3.3 柱塞副环形间隙刚度和阻尼的确定
        2.3.4 配流副配流间隙刚度和阻尼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液压马达柱塞副受力分析及瞬态动力学模拟
    3.1 柱塞副结构特征及非光滑表面设计
    3.2 柱塞副受力分析
    3.3 柱塞副瞬态动力学模拟
        3.3.1 瞬态动力学分析数学模型
        3.3.2 柱塞副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及设置
        3.3.3 柱塞副瞬态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液压马达配流副摩擦磨损实验及瞬态动力学模拟
    4.1 配流副结构特征及非光滑表面设计
    4.2 配流副摩擦磨损实验
        4.2.1 实验试样及其制备
        4.2.2 实验设备概述
        4.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配流副瞬态动力学模拟
        4.3.1 配流副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及设置
        4.3.2 配流副瞬态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摩擦副间隙流场及其流动噪声分析
    5.1 摩擦副间隙流场分析
        5.1.1 摩擦副间隙流场模拟几何模型
        5.1.2 摩擦副间隙流场模拟模型及设置
        5.1.3 摩擦副间隙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5.2 摩擦副间隙流动噪声分析
        5.2.1 流动噪声分析概述
        5.2.2 摩擦副间隙流动噪声模拟结果与分析
    5.3 摩擦副间隙流固耦合分析
        5.3.1 单向流固耦合模拟模型及设置
        5.3.2 单向流固耦合模拟结果与分析
        5.3.3 双向流固耦合模拟模型及设置
        5.3.4 双向流固耦合模拟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自适应跟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课题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课题研究意义
2 液压支架自适应跟机系统设计及研究
    2.1 液压支架结构特征与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
        2.1.1 液压支架的结构特征
        2.1.2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2.2 液压支架跟机数学模型
        2.2.1 液压支架跟机逻辑基本原理
        2.2.2 液压支架全工作面跟机流程
        2.2.3 液压支架跟机控制模型
    2.3 液压支架跟机参数计算模型
        2.3.1 动作时长的确定方法
        2.3.2 液压支架动作时长测试验证
        2.3.3 动态优化模型
    2.4 液压支架位姿状态自主调偏调斜方法的研究
        2.4.1 液压支架位姿调斜调偏理论分析
        2.4.2 液压支架调斜调偏装置整体设计
        2.4.3 液压支架底座调斜技术
        2.4.4 液压支架尾部调偏技术
        2.4.5 液压支架调斜调偏控制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液压支架跟机运行动力自适应供给的方法研究
    3.1 液压支架静态动作过程供液特征仿真分析
        3.1.1 乳化液泵的结构特征
        3.1.2 乳化液泵供液特征仿真分析
    3.2 基于阈值的供液系统启停泵决策方法
    3.3 影响供液的因素分析
    3.4 乳化液泵站自适应启停泵决策模型的设计
    3.5 乳化液泵站自适应启停泵决策模型建模
        3.5.1 数据预处理
        3.5.2 模型构建
    3.6 实际验证与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液压支架跟机推移直线度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
    4.1 刮板输送机结构特征
    4.2 刮板输送机位姿状态自适应控制策略
        4.2.1 刮板输送机位姿状态及影响因素
        4.2.2 刮板输送机横向移动规律及弯曲机理
        4.2.3 刮板输送机横向弯曲理论计算
        4.2.4 计算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4.2.5 工作面实际应用
    4.3 刮板输送机直线定位推移技术研究
        4.3.1 刮板输送机直线定位推移原理
        4.3.2 刮板输送机直线定位推移模型
        4.3.3 刮板输送机直线定位推移过程
        4.3.4 直线定位推移过程中溜槽位置的确定
        4.3.5 直线定位推移集中控制
        4.3.6 刮板机纵向移动与采煤机的位置关系
        4.3.7 刮板输送机自动取直误差分析与控制
        4.3.8 以刮板机为基准的工作面自适应找直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液压支架跟机运行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方法研究
    5.1 采煤机结构特征
    5.2 采煤机截割工艺
        5.2.1 采煤机割煤工艺流程
        5.2.2 采煤机记忆截割工艺流程
    5.3 采煤机记忆截割自适应调高方法
    5.4 采煤机记忆截割自适应调速方法
        5.4.1 系统自适应控制器算法原理
        5.4.2 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5.4.3 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改进优化
        5.4.4 模型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工业试验及实际应用
    6.1 工业性试验目的
    6.2 工业试验方案
    6.3 工业试验设备
    6.4 液压支架自适应位姿调斜调偏工业试验
        6.4.1 综采工作面试验条件
        6.4.2 地面工业试验过程
        6.4.3 井下实际应用过程
        6.4.4 试验应用结论
    6.5 液压支架自适应跟机控制工业试验
        6.5.1 地面试验及参数测试
        6.5.2 井下试验及参数测试
        6.5.3 井下运行指标情况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水液压支架安全阀复合织构阀芯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研究现状
        1.2.1 水液压技术及其水液压元件研究现状
        1.2.2 微织构表面技术研究现状
        1.2.3 煤矿液压支架及其安全阀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难点
        1.3.1 阀芯复合织构的CFD建模及摩擦副动压润滑特性的研究
        1.3.2 水液压安全阀阀芯抗气穴气蚀性能的结构设计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安全阀阀芯复合织构的润滑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水液压支架安全阀
        2.2.1 安全阀结构
        2.2.2 安全阀的总体性能要求
    2.3 流体动压润滑形成的原理
        2.3.1 Reynolds方程
        2.3.2 边界条件
        2.3.3 流体润滑性能计算
    2.4 复合织构动压润滑形成机理
        2.4.1 复合织构的动压机理
        2.4.2 复合织构存储微磨粒及二次润滑
        2.4.3 雷诺(Reynolds)方程与纳维叶-斯托克斯(N-S)方程的有效性分析
    2.5 复合织构阀芯CFD模型的建立
        2.5.1 几何模型的建立
        2.5.2 基于N-S方程的复合织构润滑模型建立
        2.5.3 复合织构阀芯的膜厚方程和承载力方程
        2.5.4 复合织构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
    2.6 复合织构单元的压力分布
    2.7 本章小结
3 安全阀复合织构阀芯润滑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复合织构变排列动压润滑机理
        3.2.1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
        3.2.2 CFD求解流程
        3.2.3 网格结构
        3.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1 确定求解器和计算模型
        3.3.2 求解器参数设置
        3.3.3 复合织构相对于单一织构的优势
        3.3.4 深度和面积率对复合织构阀芯润滑性能的影响
        3.3.5 排列顺序对复合织构阀芯润滑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安全阀阀芯抗气穴气蚀性能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4.1 引言
    4.2 气穴与气蚀发生机理
    4.3 水液压支架安全阀的工作原理
    4.4 流场仿真数学模型
        4.4.1 基本方程
        4.4.2 标准k-ε湍流模型
        4.4.3 气穴模型
    4.5 流场仿真与分析
        4.5.1 安全阀内部结构示意图及几何模型
        4.5.2 网格划分及仿真参数设置
        4.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 安全阀阀芯的结构优化设计
        4.6.1 阀芯径向孔的几何模型
        4.6.2 仿真结构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原理及运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历程
    1.3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1.3.1 燃气补热的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1.3.2 非燃气补热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1.3.3 液化空气储能技术
        1.3.4 液气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1.4 液气压缩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4.1 传热控温技术
        1.4.2 液压传动技术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原理与热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原理
    2.3 功损分析
    2.4 带级间换热的分级压缩
        2.4.1 压缩原理
        2.4.2 单级做功模型搭建
        2.4.3 多级做功模型
    2.5 多变过程路径选择
        2.5.1 多变过程原理
        2.5.2 外界热源温度与多变过程的关系
        2.5.3 基于外界热源的做功路径选择
    2.6 基于卡诺循环原理的系统运行方案
        2.6.1 方案原理
        2.6.2 方案内容
        2.6.3 方案改进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等温压缩子系统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强制气液循环的控温压缩单元技术原理
    3.3 填料塔相关参数
        3.3.1 塔径
        3.3.2 传质系数
        3.3.3 分布器设计
        3.3.4 仿真计算
    3.4 等温压缩子系统运行方案
        3.4.1 分级压缩原理
        3.4.2 气体溶解度对运行策略的影响分析
        3.4.3 分级接力压缩方案
        3.4.4 分级接力压缩的液压复用方案
        3.4.5 分级接力压缩方案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抽蓄子系统研究
    4.1 引言
    4.2 虚拟抽蓄子系统原理
        4.2.1 虚拟抽蓄原理
        4.2.2 虚拟水头控制原理
    4.3 虚拟抽蓄子系统特性分析
        4.3.1 储能运行工况
        4.3.2 发电运行工况
    4.4 虚拟抽蓄子效率优先策略仿真
        4.4.1 储能运行工况
        4.4.2 发电运行工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适应液压势能传递子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自适应液压势能传递原理
    5.3 液压缸设计及其面积优化
        5.3.1 液压缸面积匹配
        5.3.2 系统优势分析
    5.4 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中的应用
        5.4.1 基于自适应的储能系统结构
        5.4.2 自适应系统运行策略
        5.4.3 液压系统自保护分析
        5.4.4 数学模型
    5.5 液压系统损失分析
        5.5.1 沿程损失
        5.5.2 局部压力损失
        5.5.3 摩擦阻力损失
    5.6 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装置及控制子系统方案与物理实验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装置设计原理
    6.3 控制子系统硬件与编程软件简述
    6.4 PLC控制程序设计方案
        6.4.1 PLC程序设计
        6.4.2 HMI程序设计
    6.5 物理实验分析
        6.5.1 内控温实验分析
        6.5.2 摩擦阻力实验分析
        6.5.3 虚拟定水头实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纯水液压传动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纯水液压缸在农业液压水坝中的应用研究[J]. 张燕,范南坤,刘力瑗. 机械工程师, 2022(01)
  • [2]考虑粘温特性的轴向柱塞泵空化射流特性分析[D]. 刘江.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视觉检测的水压机电液位置系统研究[D]. 黄书舟.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平衡式双排轴向柱塞泵配流机构的特性研究[D]. 何士举.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5]中子束线开关水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D]. 宋李新. 浙江大学, 2020(06)
  • [6]轴向柱塞泵柱塞表面沟槽结构特性研究[D]. 隋蕊阳.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7]水液压马达关键摩擦副非光滑表面减阻降噪研究[D]. 傅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8]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自适应跟机关键技术研究[D]. 李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
  • [9]水液压支架安全阀复合织构阀芯设计与分析[D]. 张敬敏. 安徽理工大学, 2019
  • [10]液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原理及运行策略研究[D]. 傅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标签:;  ;  ;  ;  ;  

纯水液力传动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