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工业锅炉水腐蚀问题不容忽视(论文文献综述)
张恒瑞[1](2021)在《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去除给水中的溶解氧》文中指出在锅炉给水处理工艺过程中,除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留在锅炉水中的氧会腐蚀锅炉的给水系统和部件,当腐蚀现象较严重时还容易引发管道爆炸。水中溶解氧(DO)的去除方法很多,催化除氧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去除方法。碳酰肼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环保的除氧剂在低温条件下很难与DO快速反应,加入催化剂可提高碳酰肼的低温除氧效率。传统的用于去除DO的催化剂多为无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相比无机催化剂而言,有机催化剂为非电解质,加入水溶液不会增加导电率,对锅炉的腐蚀影响较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分步合成法将过渡金属(Cu、Co、Mn、Zn)与甘氨酸席夫碱配体配合形成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碳酰肼除去给水中的DO。以DO的去除率作为评价催化剂性能的指标,通过选择不同的活性金属与其螯合,筛选能使催化剂性能最佳的活性金属,考察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筛选出催化剂合适的制备条件,同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与工业催化剂Co的碳酰肼配合物—硝酸碳酰肼合钴(Co(CHZ)3(NO3)2)催化性能进行对比。利用有机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探求配合物的分子式和配位方式,且分析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而揭示了催化反应机理。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将过渡金属Cu、Co、Mn、Zn与甘氨酸席夫碱配体配合形成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通过元素分析、FT-IR、UV表征分析所需金属配合物Gly-Sal-Cu、Gly-Sal-Co、Gly-Sal-Mn、Gly-Sal-Zn已经形成,且-C=N-、-COO—、Ar-O—参与了配位,元素分析结果认为实际的组成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已经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结构。(2)在反应温度为45℃、碳酰肼质量浓度为理论投料量的2倍、溶液初始p H值为8.0、催化剂的质量浓度为0.5g/L的条件下,将四种活性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去除给水中的DO,通过对比发现,活性金属Cu制备的催化剂Gly-Sal-Cu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DO去除率为94.8%;同时优化其制备条件,考察了配合物制备时的不同制备时间和温度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制备温度为60℃,时间为2h时,制得的催化剂除氧性能最好,在催化实验中,可以在温度为45℃时,反应45min后DO去除率达到94.8%。(3)以催化活性最好的Gly-Sal-Cu(2h,60℃)作为催化剂,优化其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5℃、碳酰肼质量浓度为理论投料量的2倍、溶液初始p H值为8.0、催化剂的质量浓度为0.01g/L时,催化除氧效果较好,在反应5min后,给水的DO去除率可以达到94.8%。与工业催化剂Co的碳酰肼配合物—硝酸碳酰肼合钴(Co(CHZ)3(NO3)2)催化性能进行对比,在相同的DO去除率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投加的催化剂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工业催化剂投加量是本研究制得的甘氨酸水杨醛席夫碱Cu催化剂的20倍,从而证明了本实验制得的催化剂具有使用量小、催化性能高的特点;同时对实验制得的催化剂进行高温环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的催化效果好,其中当水温为90℃时,反应60min后,DO去除率达到94%,锅炉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至60μg/L,其含量低于100μg/L,达到国家对于锅炉水质的相关标准。(4)通过合成谷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Glu-Sal-Cu)、赖氨酸席夫碱铜(Lys-Sal-Cu)配合物及甘氨酸水杨醛席夫碱铜配合物(Gly-Sal-Cu)催化剂,探讨了不同氨基酸的R基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认为是氨基(—NH2)和活性金属Cu的协同作用,使得碳酰肼的键断裂和氧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水中DO的目的。
邹凯然[2](2020)在《锅炉结垢动态评价方法的建立及PESA系阻垢剂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锅炉作为消耗燃料向外输出热能的密闭设备,在发电、传热、供汽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为防止腐蚀造成的严重事故,要求锅炉运行环境的pH在保持10以上,这使得锅炉,尤其是热水锅炉(进水和补水管控不严)在运行过程中传热面易产生结垢问题,垢层在传热面上沉积会降低传热效率,极大增加锅炉能耗。因此,评价锅炉结垢程度和开发性能优异的锅炉阻垢剂对锅炉的安全、节能、保护环境及确保工业设备维持高效稳定的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锅炉结垢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垢重法和垢层测厚法,测量过程都需要锅炉停炉所以无法实现对锅炉结垢程度的实时测评。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参考用于测量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换热设备结垢程度的污垢热阻原理,建立了一种通过测量传热界面的污垢热阻,进而实时评价锅炉结垢程度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简单的锅炉模拟传热装置,建立传热模型并用污垢热阻法测量不同水质下传热过程中污垢的沉积。结果表明:模拟装置加热器传热面上的污垢热阻随控温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垢行为最终达到沉积-脱附平衡,经计算此时的污垢热阻为7.24=10-3m2·K/W。这之后污垢热阻处于上升下降的往复循环,不在有大幅度的上升。然而根据锅炉标准要求,当污垢热阻超过8.4=104m2·K/W时,则说明锅炉结垢严重,已达清洗要求。由此可见该模拟装置能很好模拟锅炉结垢过程,且污垢热阻法适用于锅炉结垢的评价。为验证污垢热阻法在实际锅炉体系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小型电加热锅炉的实际运行,通过测量加热管壁温变化来监测其结垢行为。绘制了不同温度下污垢热阻随温度升高和降低的变化曲线,以评价不同实验条件下(pH值、硬度)污垢热阻的变化。结果表明,拟合曲线能较好地表征污垢沉积随加热时间的变化且与模拟装置的监测结果一致,当水质pH维持在10左右时,促进锅炉结垢。污垢热阻法相对于传统的锅炉结垢测量方法具有无侵入性、操作简单和可实时测量等优点。为解决当锅炉给水pH>10所导致的锅炉结垢问题,通常需要加入阻垢剂,利用阻垢剂的螯合、分散作用减缓垢层的沉积形成。聚环氧琥珀酸(PESA)及其衍生物以其无毒无害、绿色可降解和优异的阻垢性能得以在锅炉阻垢方面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以L-胱氨酸改性PESA,合成一种新型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L-Cystine-PESA),表征了新型衍生物的分子结构,探究了L-Cystine-PESA的阻垢性能、分散性能和缓蚀性能。结果表明,L-Cystine-PESA的用量为12mg/L时阻碳酸钙垢率可达96.85%、阻磷酸钙垢率可达86.67%,均较商品级PESA有所提高;且分散氧化铁性能较PESA提高了近20%。将L-胱氨酸与牛磺酸作改性剂将氨基酸和磺酸基结构引入聚环氧琥珀酸的分子链中合成了三元共聚阻垢剂(LC-T-PESA),当PESA:L-胱氨酸:牛磺酸的质量比为8:1:1时合成产物的阻垢性能最佳,LC-T-PESA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阻碳酸钙垢率可达96.98%,阻磷酸钙垢性能也明显改善。用污垢热阻法对合成的L-Cystine-PESA和LC-T-PESA用模拟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实验,在用量为10mg/L时阻垢率分别为58.30%和68.75%。测定的阻垢率与碳酸钙沉积法测得的相比要低30%左右,这是因为污垢热阻法的实验时间更长且随时间的推移实验体系的成垢离子浓度不断升高。结果表明污垢热阻法可用于评价锅炉阻垢剂阻垢性能的优劣,且实验过程和装置设计相较于传统的碳酸钙沉积法更符合锅炉的结垢行为,理论上对锅炉的阻垢剂性能测评更具参考价值。
曹榆枫[3](2020)在《工业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化设备,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之中。不过,由于我国工业锅炉数量逐渐增多,工业锅炉爆炸事故的次数也随之逐渐增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甚至引起严重的二次爆炸。因此,本文针对工业锅炉爆炸事故后果进行研究,对于探究锅炉爆炸载荷对工业锅炉房的围护结构体系的冲击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典型的工业锅炉内部结构,根据锅炉爆炸机理的差异性,将锅炉爆炸事故归纳为炉膛爆燃事故和锅炉汽水爆炸事故,并分别阐述了炉膛爆燃事故、锅炉汽水爆炸事故的成灾机制及爆炸事故后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然后运用FLACS软件模拟炉膛内可燃气体的爆燃过程,探究了燃气浓度、燃气种类和锅炉额定功率对可燃气体爆炸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炉膛内可燃气体爆炸强度随燃气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在化学计量浓度chy约1.0~1.1倍处达到最大值;不同燃气种类在炉膛内爆燃产生的爆炸强度相差比较大,爆炸强度指标随锅炉额定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再对锅炉沸腾液体蒸汽爆炸的爆炸能量进行分析,采用TNT当量法、TNO多能模型来探究了锅炉水容量、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对锅炉汽水爆炸所形成的爆炸冲击波的峰值超压和冲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评估爆炸冲击波的远场破坏效应方面,采用TNO多能模型比TNT当量法更合理,爆炸冲击波的峰值超压和冲量均随着锅炉水容量、锅炉额定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运用Monte-Carlo法对锅炉爆炸碎片的危害性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锅炉爆炸碎片抛射初速度的大小仅与碎片材质的本身属性及锅炉的结构尺寸有关,与爆炸碎片质量无关。对于确定的锅炉而言,可将其视为一定值。以WNS2-1.25-Y(Q)卧式燃油(气)蒸汽锅炉为例,爆炸碎片的抛射范围为900m,其中接近50.0%的爆炸碎片落在450m~650m之间,锅炉汽水爆炸事故产生的爆炸碎片数目越少,碎片的飞行速度越大。
周欣,李兰杰,高明磊,柳林,赵备备,王海旭[4](2019)在《承钢高压锅炉腐蚀原因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承钢的2台高压锅炉主要用于向汽轮机供给蒸汽,蒸汽带动高炉风机运行并发电。运行一段时间后,2台高压锅炉出现蒸汽泄漏的现象,通过查找泄漏点,进行问题分析,提出用吗啉代替氨水调节pH,投加水合肼作为除氧剂,采用药剂连续投加方式,使用食品级磷酸三钠,安装混床处理冷凝水,将操作压力调回到9.5 MPa的解决方案。改进运行1 a后,锅炉运行良好,检修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腐蚀现象。
张金颖[5](2019)在《工业锅炉定期检验及安全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有各种工业锅炉上百万台,它们对工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锅炉的在国民经济很多行业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但在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从事锅炉运行管理工作的人员和司炉人员素质还不高,表现在锅炉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锅炉爆炸、爆管和缺水等恶性事故还不能根除,直接危及着生产及人身安全,同时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近几年来锅炉事故统计资料的分析可知,因运行、管理不当发生的锅炉重大事故占到80%以上,已成为引起锅炉事故的主要原因。这点必须引起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定期检验是锅炉安全运行中确保其使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优化定期检验工作出发,对于锅炉检验和安全管理中的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和建议,可以在提升从业人员的检验工作的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统计分析定期检验工作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对常见缺陷进行剖析查找产生原因,给出避免缺陷出现的采取措施。
邓琳琳[6](2017)在《水质检验及处理对工业锅炉的重要性研究》文中认为工业锅炉作为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在化工、电力、供暖等工业部门应用很广泛。水资源作为工业锅炉的第一关键,对工业锅炉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水质检验出现差错或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到工业锅炉的使用寿命、传热效率等,使得燃料的消耗增加,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就工业锅炉水质检验与处理的目的、检验方法、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展开了讨论。
梁小丹[7](2017)在《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探讨》文中提出工业锅炉水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热量的传输和动力的传递,如果水质存在问题,就会引发工业锅炉的损耗,甚至发生不可估量的破坏作用。所以,锅炉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业锅炉的运行安全,做好工业锅炉水质的常规化验,对保障锅炉及其热力设备的高效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意义。论文分类探讨了工业锅炉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锅炉水质化验结果的原因,提出了改善锅炉水质化验方法及精确度控制措施。
翟春明[8](2016)在《兴化地区锅炉安全运行监管与节能改造案例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锅炉作为一种热力设备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锅炉是承压设备,其运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所以必须重视、规范锅炉的安全运行监管。锅炉也是主要的耗能设备之一,现阶段以燃煤锅炉为主。由于我国燃煤锅炉的实际运行效率偏低,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基于锅炉的实际运行现状,针对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锅炉节能改造,不仅可以提高锅炉运行的热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减少锅炉的燃煤消耗,起到减少排放的积极效果。兴化地区的锅炉安全运行监管主要包括锅炉使用过程的安全监察、监督和检验、检测工作。本地区以小型燃煤工业锅炉为主,数量多,分布广,锅炉使用单位及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因此,当地的锅炉安全运行监管和节能改造工作面临诸多难题。本文结合当地锅炉使用的实际状况,重点关注锅炉安全运行监管和节能改造二个方面,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基于兴化地区在用锅炉类别、分布数据,结合当地锅炉安全运行故障、事故案例,指出当地锅炉安全事故多为受热面损坏事故。锅炉事故原因多为安全附件失效、锅炉水处理不当或缺失,导致换热管局部过热变形、破损;或因管内内结垢严重引起局部传热恶化,发生爆管破口等安全事故。通过加强宣传、监管和培训,锅炉事故率逐年下降。(2)基于本地锅炉原水水质状况,结合各种水处理工艺特点,制定正确的锅内加药水处理规范。通过跟踪锅内加药水处理前后的锅炉结垢和运行情况,选用Na2CO3和Na3PO4混合(比例为5:3)的粉剂,结合一定量HPMA(聚马来酸酐)水剂的药剂配方,加药剂量根据锅炉结垢情况适当调整。执行本地锅炉水处理全覆盖监管,锅炉的水质检验合格率提高到86.5%,锅炉结垢率降为10.8%,锅炉的故障率、事故率降低。(3)对YLW-7000MAII有机热载体锅炉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将原先的工频与手动相结合的半自动化控制模式改造为变频技术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全自动化控制方式。根据回油温度(267±2℃)动态调节锅炉热负荷,同时,炉膛负压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引风机的排烟量,保证炉膛负压在-30±2 Pa范围内,维持锅炉恒负压的燃烧状态。节能改造后的锅炉热效率提高4.44%,节省用煤9.6%左右,节约用电23.17%。同时减少运行工人1名,工人劳动强度降低。
栗帅,王登惠,李赵[9](2016)在《工业锅炉水侧腐蚀成因及应对措施》文中指出文章简要分析了工业锅炉水侧几种常见腐蚀的形成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杨博雯[10](2016)在《WNS燃油锅炉水处理质量评价及其燃烧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于工业生产的要求除了保证安全性以外更要注重环保节能。在2015年各项环保政策密集出台,一年之内与环保节能有关的投资高达1000亿。锅炉作为国家重要的能耗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等行业,但是对于锅炉的节能经济运行,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输油站燃油锅炉担负着油站原油保温以及油站工作人员生活取暖的任务,其使用的燃油锅炉运行质量的好坏影响着输油站的作业与油站工作人员的生活作息。其安全经济运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锅炉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水作为锅炉传热的重要载体,锅水水质不良不仅会造成结垢、腐蚀,并且直接影响着锅炉的安全运行;另一个是锅炉的燃烧情况,其直接影响锅炉的换热温度与热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这两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1.以某公司五个输油站十台锅炉的水处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制定输油站小型锅炉水质检测项目表,对直接反应其水处理状况的有关水质项目进行检测分析,对每个输油站锅炉出现的水质问题(例如炉水氯根过高、碱度过高)进行汇总,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其方案为锅炉房工作人员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保障了锅炉以稳定的工况经济运行。2.基于Fluent平台,对输油站的WNS燃油(气)锅炉的燃烧情况做了仿真数值模拟,分析了炉膛内部的燃料油燃烧温度分布情况,得到了温度场与组分场的分布情况;因为输油站地处黄土高坡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含氧量会降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燃油锅炉随着含氧量的降低,炉膛平均温度与出口温度都降低,出口CO含量上升;因为实际锅炉的操作是通过改变空气进口速度来控制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减,得到了在含氧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对锅炉燃烧的影响,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炉膛热损失增加,但CO和CO2排放量减少;结合上述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高海拔地区锅炉燃烧中在不同的含氧量下过量空气系数的选择,并验证了其科学合理性。由于目前的研究中很少对输油站锅炉水处理进行一个完整的水质评价分析和对WNS型燃油锅炉三维数值模拟。本文以某公司输油站锅炉的运行操作与结构参数作为条件,将燃油锅炉安全运行中的最重要两方面内容,锅炉水质与燃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锅炉的稳定工作与经济运行提出可参考意见。
二、小型工业锅炉水腐蚀问题不容忽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工业锅炉水腐蚀问题不容忽视(论文提纲范文)
(1)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去除给水中的溶解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 |
1.1 选题来源及背景 |
1.1.1 水中溶解氧含量过高的不良影响 |
1.1.2 去除水中溶解氧的必要性 |
1.2 除氧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理除氧法 |
1.2.2 化学除氧法 |
1.2.3 电化学除氧法 |
1.2.4 催化还原除氧法 |
1.3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
1.3.1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简介 |
1.3.2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机理 |
1.3.3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种类 |
1.3.4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
1.3.5 席夫碱配合物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1.4 存在的问题及本课题的意义 |
1.4.1 目前除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甘氨酸席夫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2.2.1 甘氨酸席夫碱配体的制备 |
2.2.2 甘氨酸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 |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2.3.1 元素分析 |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2.3.3 紫外光谱(UV) |
2.4 催化碳酰肼还原去除给水中DO的实验装置 |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方法 |
第3章 甘氨酸席夫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3.1 甘氨酸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活性评价 |
3.1.1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筛选 |
3.2 催化剂制备条件优化 |
3.2.1 催化剂制备反应时间的确定 |
3.2.2 催化剂制备反应温度的确定 |
3.3 小结 |
第4章 反应条件对催化还原除氧性能的影响 |
4.1 反应条件优化 |
4.1.1 反应温度对催化除氧性能的影响 |
4.1.2 碳酰肼质量浓度对催化除氧性能的影响 |
4.1.3 溶液初始p H值对催化除氧性能的影响 |
4.1.4 催化剂质量浓度对催化除氧性能的影响 |
4.2 催化剂与工业催化剂的除氧效果对比 |
4.2.1 与工业催化剂性能对比 |
4.2.2 高温环境中催化性能测试 |
4.3 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
4.3.1 在有无催化剂和碳酰肼条件下DO去除率效果对比 |
4.3.2 不同α-氨基酸制备催化剂DO去除率对比 |
4.3.3 催化反应机理探讨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锅炉结垢动态评价方法的建立及PESA系阻垢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锅炉及锅炉结垢 |
1.2.1 锅炉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1.2.2 锅炉水垢的形成、分类及危害 |
1.2.3 锅炉结垢测量方法 |
1.3 锅炉水处理 |
1.3.1 锅炉水处理分类 |
1.3.2 锅炉内加药处理 |
1.4 水处理剂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1.4.1 阻垢剂的分类 |
1.4.2 阻垢机理 |
1.5 聚环氧琥珀酸及其衍生物 |
1.5.1 聚环氧琥珀酸改性方法 |
1.5.2 氨基酸在水处理剂中的应用 |
1.5.3 阻垢性能测量方法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药品及主要设备 |
2.2 污垢热阻实验 |
2.2.1 污垢热阻测评装置污垢热阻动态监测装置 |
2.2.2 污垢热阻法 |
2.2.3 测评装置的稳定性评价 |
2.2.4 阻垢性能的测量 |
2.2.5 壁温记录方法 |
2.2.6 锅炉实际运行测评 |
2.3 L-胱氨酸改性聚环氧琥珀酸 |
2.3.1 N-马来酰-L-胱氨酸的合成 |
2.3.2 聚L-胱氨酸-环氧琥珀酸的合成 |
2.4 L-胱氨酸-牛磺酸-环氧琥珀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
2.4.1 聚环氧琥珀酸的合成 |
2.4.2 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
2.5 PESA衍生物结构及性能测定 |
2.5.1 聚合物分子量测定 |
2.5.2 聚合物结构表征 |
2.5.3 聚合物阻垢率测定 |
2.5.4 分散氧化铁性能测定 |
3 污垢热阻法测评锅炉结垢行为及验证 |
3.1 动态测评装置的传热模型建立 |
3.2 污垢热阻动态测量数据拟合分析 |
3.2.1 装置稳定性评价 |
3.2.2 结垢趋势监测及可行性分析 |
3.2.3 污垢热阻分析 |
3.3 锅炉实际运行验证污垢热阻法 |
3.3.1 实际运行稳定性评价 |
3.3.2 污垢热阻的变化分析 |
3.3.3 污垢热阻计算分析 |
3.4 小结 |
4 新型阻垢剂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
4.1 L-胱氨酸改性聚环氧琥珀酸 |
4.1.0 N-马来酰-L-胱氨酸与L-胱氨酸-PESA的红外表征 |
4.1.1 N-马来酰-L-胱氨酸与L-胱氨酸-PESA的核磁表征 |
4.1.2 L-胱氨酸-PESA分子量的测定 |
4.1.3 L-胱氨酸-PESA的阻垢率 |
4.1.4 分散氧化铁性能 |
4.1.5 L-胱氨酸-PESA的缓蚀性能 |
4.1.6 阻垢机理分析 |
4.2 三元水处理药剂的合成与阻垢性能研究 |
4.2.1 三元水处聚合物的红外表征 |
4.2.2 三元聚合物的核磁表征 |
4.2.3 LC-T-PESA的分子量测定 |
4.2.4 LC-T-PESA阻垢性能的测定 |
4.3 污垢热阻法评价阻垢剂性能 |
4.4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及 |
附件 |
(3)工业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工业锅炉爆炸事故分析 |
2.1 典型的锅炉结构介绍 |
2.2 锅炉爆炸事故的成灾机制 |
2.2.1 炉膛爆炸机理 |
2.2.2 锅炉汽水爆炸机理 |
2.3 炉膛爆燃的破坏效应 |
2.4 锅炉汽水爆炸的破坏效应 |
2.4.1 爆炸冲击波 |
2.4.2 爆炸碎片抛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炉膛内可燃气体爆燃数值模拟研究 |
3.1 FLACS软件介绍 |
3.2 模型的建立 |
3.2.1 炉膛几何尺寸 |
3.2.2 参数设置 |
3.2.3 网格设置 |
3.3 炉膛爆燃模拟结果和分析 |
3.3.1 燃料浓度对爆炸强度的影响 |
3.3.2 燃气种类对爆炸强度的影响 |
3.3.3 锅炉额定功率对爆炸强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锅炉汽水爆炸的冲击波研究 |
4.1 汽水系统爆炸能量分析 |
4.2 TNT当量法 |
4.3 TNO多能模型 |
4.3.1 关于爆炸特征曲线的选择 |
4.3.2 关于爆炸特征曲线的拟合 |
4.3.3 TNO多能模型应用步骤 |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1 锅炉水容量对冲击波峰值超压、冲量的影响 |
4.4.2 额定蒸汽压力对冲击波峰值超压、冲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锅炉汽水爆炸碎片的危害性研究 |
5.1 锅炉爆炸碎片的飞行运动方程 |
5.2 相关参数的确定 |
5.2.1 碎片数目、质量、抛射角和阻力系数 |
5.2.2 爆炸碎片抛射初速度 |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承钢高压锅炉腐蚀原因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锅炉蒸汽环路特征 |
2 存在问题 |
3 问题分析 |
3.1 铜在管道中沉积造成电解电池反应 |
3.2 碱腐蚀 |
3.3 锅炉用水工艺与药剂问题 |
4 解决方法 |
5 改造前后经济性分析 |
6 实施效果 |
(5)工业锅炉定期检验及安全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工业锅炉的检验方法 |
2.1 常规检验 |
2.1.1 外观检验 |
2.1.2 锤击检查 |
2.1.3 超声波测厚仪检查组件壁厚 |
2.1.4 拉线检查和直尺检查 |
2.2 无损检测检验 |
2.2.1 液体渗透检测 |
2.2.2 磁粉检测 |
2.2.3 射线检测 |
2.2.4 超声波检测 |
2.3 水压试验 |
2.3.1 水压试验的目的 |
2.3.2 水压试验前的准备 |
2.3.3 水压试验压力的规定,试验方法和合格标准 |
第3章 工业锅炉的安全分析 |
3.1 锅炉事故处理的意义和分类 |
3.1.1 锅炉事故的定义 |
3.1.2 锅炉事故的分类 |
3.1.3 锅炉事故处理的意义 |
3.2 锅炉事故安全分析举例 |
3.2.1 锅炉缺水事故 |
3.2.2 锅炉超压事故 |
3.2.3 锅炉爆管事故 |
3.2.4 锅炉过热器爆管事故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江西某A盐化有限公司高温过热器长时超温爆管案例 |
4.2 江西某B盐化有限公司#2 锅炉炉水冷壁爆管事故 |
4.3 江西某C板材有限公司蒸汽锅炉检验案例 |
4.4 江西某D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蒸汽锅炉检验案例 |
第5章 定期检验方法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水质检验及处理对工业锅炉的重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业锅炉水质检验与处理的目的 |
2 水质检验的方法 |
3 水质处理存在的问题 |
3.1 忽视对锅炉的停工保养 |
3.2 忽视对工业锅炉的水处理 |
3.3 水处理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欠缺 |
4 水质处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
4.1 工业锅炉停炉期间加强清理维护 |
4.2 重视对工业锅炉的水处理 |
4.3 提高工业锅炉水处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
5 结语 |
(7)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水质常规化验的意义 |
3 工业锅炉水质的常见问题 |
3.1 悬浮物杂质 |
3.2 胶体杂质 |
3.3 溶解杂质 |
4 加强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 提高水质常规化验方法 |
4.1 锅炉水质中的酸碱性p H值测定 |
4.2 锅炉水质硬度化验 |
4.3 溶解氧的测定 |
5 结语 |
(8)兴化地区锅炉安全运行监管与节能改造案例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锅炉安全运行监管的现状与意义 |
1.1.1 锅炉安全运行与节能监管的法规进程 |
1.1.2 锅炉生产使用现状 |
1.2 锅炉节能改造技术概述 |
1.2.1 国内锅炉节能改造技术 |
1.2.2 国外锅炉节能改造技术及研究现状 |
1.2.3 锅炉节能改造技术 |
1.3 市内锅炉监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1 锅炉安全运行监管问题 |
1.3.2 锅炉节能改造的必要性与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锅炉安全运行监管的现状与对策 |
2.1 锅炉登记及运行现状 |
2.2 地方锅炉安全运行监管 |
2.2.1 兴化市锅炉安全运行监管措施 |
2.2.2 本地锅炉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2.2.3 不常用锅炉的安全运行监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锅炉运行中的水处理工艺与应用案例分析 |
3.1 锅炉水处理概述 |
3.1.1 锅炉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
3.2 兴化市地方锅炉水处理工艺 |
3.2.1 兴化地区运行锅炉的类型 |
3.2.2 兴化市锅炉用水水质 |
3.2.3 兴化市锅炉水处理的方法 |
3.2.4 锅内加药水处理工艺 |
3.3 兴化市水处理案例分析 |
3.4 锅炉水处理的节能减排意义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锅炉节能改造案例与分析 |
4.1 概述 |
4.1.1 锅炉能耗现状与发展趋势 |
4.1.2 锅炉节能方面的问题 |
4.2 锅炉节能改造技术应用案例与分析 |
4.2.1 锅炉节能改造方案 |
4.2.2 锅炉节能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工业锅炉水侧腐蚀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业锅炉水侧腐蚀成因 |
1.2 垢下腐蚀 |
1.3 停用腐蚀 |
2 应对措施 |
2.1 溶解氧腐蚀处理措施 |
2.1.1 物理法除氧 |
2.1.2 化学法除氧 |
2.2 垢下腐蚀处理措施 |
2.3 停炉腐蚀处理措施 |
3 结语 |
(10)WNS燃油锅炉水处理质量评价及其燃烧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我国工业锅炉的发展现状 |
1.3 输油站锅炉水处理系统概述 |
1.3.1 输油站锅炉的水质管理 |
1.3.2 锅炉的水处理工艺 |
1.4 输油站锅炉的结构形式与燃烧的数值模拟 |
1.4.1 输油站锅炉结构形式 |
1.4.2 锅炉燃烧的数值模拟 |
1.5 本文探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锅炉水质质量的评价原则 |
2.1 锅炉用水指标 |
2.1.1 锅炉水检测指标 |
2.1.2 锅炉水检测标准 |
2.2 锅炉水处理系统调查工作程序 |
2.3 锅炉水处理中排污方式与重要性 |
2.3.1 锅炉排污的方式 |
2.3.2 锅炉排污的要求 |
2.3.3 锅炉排污量的计算 |
2.3.4 锅炉排污率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
第三章 输油站锅炉水汽质量概况与问题对策 |
3.1 输油站锅炉基本概况 |
3.2 各个站点锅炉水汽质量的调查 |
3.2.1 A站锅炉水汽质量 |
3.2.2 B站锅炉水汽质量 |
3.2.3 C库锅炉水汽质量 |
3.2.4 D站锅炉水汽质量 |
3.2.5 E库锅炉水汽质量 |
3.3 各个站点锅炉水汽质量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3.3.1 氯根、碱度含量偏高原因分析 |
3.3.2 锅炉水处理系统经简单改进以后情况及其检测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锅炉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
4.1 有限体积法 |
4.2 建立数学模型 |
4.2.1 湍流流动模型 |
4.2.2 燃烧模型 |
4.2.3 辐射模型 |
4.3 建立几何模型 |
4.3.1 几何模型 |
4.3.2 假设条件 |
4.4 进行网格划分 |
4.5 处理工况条件 |
4.5.1 燃料的处理 |
4.5.2 模拟的工况条件与边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锅炉燃烧模拟的特性分析 |
5.1 锅炉的温度场分析 |
5.2 锅炉的组分场分析 |
5.3 不同含氧量燃油锅炉的燃烧特性分析 |
5.3.1 炉膛温度的变化情况 |
5.3.2 炉膛各组分的变化情况 |
5.4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燃油锅炉的燃烧特性分析 |
5.4.1 炉膛温度的变化情况 |
5.4.2 炉膛各组分的变化情况 |
5.5 高海拔地区燃油锅炉的燃烧特性分析 |
5.5.1 炉膛温度的分布情况 |
5.5.2 炉膛内各组分的分布情况 |
5.5.3 空气低含氧量修正过量空气系数后的燃烧特性对比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小型工业锅炉水腐蚀问题不容忽视(论文参考文献)
- [1]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去除给水中的溶解氧[D]. 张恒瑞.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2)
- [2]锅炉结垢动态评价方法的建立及PESA系阻垢剂的研制[D]. 邹凯然.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工业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模拟[D]. 曹榆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承钢高压锅炉腐蚀原因与对策[J]. 周欣,李兰杰,高明磊,柳林,赵备备,王海旭. 工业水处理, 2019(05)
- [5]工业锅炉定期检验及安全分析方法研究[D]. 张金颖. 南昌大学, 2019(02)
- [6]水质检验及处理对工业锅炉的重要性研究[J]. 邓琳琳.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9)
- [7]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探讨[J]. 梁小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05)
- [8]兴化地区锅炉安全运行监管与节能改造案例的分析研究[D]. 翟春明. 江苏大学, 2016(03)
- [9]工业锅炉水侧腐蚀成因及应对措施[J]. 栗帅,王登惠,李赵.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6(07)
- [10]WNS燃油锅炉水处理质量评价及其燃烧的数值模拟[D]. 杨博雯. 西北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