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王”蒙牛暗藏危机(论文文献综述)
陈胜男[1](2016)在《对赌协议在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中的实践分析 ——基于蒙牛和太子奶的案例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赌协议(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是指私募股权资本在进行投资时,考虑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而与融资企业做出的一种约定,一般先设定一个具体的指标,通常都是关于业绩的财务性指标,比如销售收入增长率或是利润增长率,也有非财务性指标、企业行为、管理层去向等其他方面的相关指标。如果企业能在规定时间内达成指标要求,则投资方将按协议给予企业管理层一定奖励,若没有达成指标要求,则企业管理层给予投资方相应的利好以补偿投资者的损失。投资方通过签订对赌协议来保障自身利益,同时也有效地激励融资企业管理层。自2004年蒙牛乳业通过对赌协议成功上市以来,对赌协议在我国开始被广泛提及,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创投协议中有70%以上都附带有对赌协议,而国内企业与私募的对赌总是输多赢少,赢了的企业堪称一步登天,但是输了的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是艰难创业一赌成空。在我国,许多企业对私募股权融资有客观需要,相应的对赌协议也就客观存在,但是对赌结果让人忧心。本文正是写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希望能以现实案例为依托,分析我国私募股权融资企业其对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为今后有意于私募股权融资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国内外对对赌协议的研究都很少,即使在其发源地美国,对赌协议的运用已相对成熟,但是专门针对对赌协议的研究也不多,多是在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中附带提及。而在我国,由于对赌协议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法学方面属于前沿课题,所以对赌协议的研究大多都是法律方面的研究。而法律方面的缺失再加上证监局明令禁止对赌协议出现在IPO中,种种原因使得对赌协议在我国有很强的隐匿性,对赌协议的数据资料难以获得,实证分析难以推进,所以对赌协议少有的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也大多只是个别经典案例的案例分析。此类案例分析的思路一般都是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分析该案例企业的资本运作,研究其对赌结果产生的原因,引申出一般经验,最后为其余融资企业提供建议。本文的分析大体上沿用这种模式,但本文采用了一正一反两个对赌结果迥异的案例来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案例对比的思路上创新性地按对赌的流程来分阶段一一对比,在最后对策建议部分也采用这一思路,在对赌协议签订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与一般的案例分析最后得出较为零散的分析结论相比,本文想给出的是一个具有完整逻辑体系的对策建议方案。本文的具体研究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部分,研究对赌协议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从而在学术观点上对对赌协议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在实践方面,首先是结合国外的情况对比剖析当前我国企业私募股权融资运用对赌协议的现状,总结对赌协议在我国的实践特征,再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对赌成功及失败的经验教训,最后发散思考得出企业运用对赌协议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时的对策建议。本文采用案例对比分析的形式来分析对赌协议在我国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中的实践问题,所选的成功案例是蒙牛乳业与摩根斯坦利等3家私募机构的对赌,失败案例是太子奶与高盛等3家私募机构的对赌。案例选择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蒙牛乳业作为公认的我国第一例对赌成功的案例,是我国对赌的先驱也是成功的典范,极具研究价值,而太子奶是摩根斯坦利(蒙牛的主要对赌方)选择的第二家乳制品企业,其与私募的对赌最终使其创始人输掉了企业控制权,作为失败的案例,太子奶的教训是惨痛的,也是十足经典的。二是蒙牛和太子奶有许多的相似性,将双方进行对比会对对赌协议本身有更深的了解,这是因为蒙牛和太子奶都属于乳制品行业,双方的对赌方也十分相似,事实上在太子奶接受私募投资之初就被业内预言为“下一个蒙牛”,然而双方相似的开头结果却截然不同,将二者进行对比可以排除诸如行业、外资方的干扰,将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对赌协议本身,这也是本文选择这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在案例对比分析部分的具体思路,是按照对赌协议签订的流程来分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每一个阶段蒙牛和太子奶面临的状况以及各自的做法,为最终天差地别的结果从源头开始一步步对比找出原因,最后总结出对赌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给今后其余想要通过对赌协议来融资的企业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在文章分析对策建议这一部分时采用一脉相承的分析逻辑,结合案例对比分析所得出的相关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对赌协议签订前,对赌协议签订时以及对赌协议签订后三个阶段分别为融资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在对赌协议签订流程的逻辑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对策建议体系。这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本文在案例的选择上也有创新之处,蒙牛乳业和太子奶的案例都曾分别作为对赌协议经典案例在相关文献中被提及,但目前为止从未有任何文献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案例对比分析,本文将二者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可以为对赌协议案例分析增加研究的新角度。本文的不足主要在于作为失败案例的太子奶的相关数据不够详尽,这是因为对赌协议本身就属于比较机密的文件,特别是对赌失败的企业,由于其根本达不到上市的要求,所以并没有诸如招股说明书之类的公开文件,也无法获得关于其对赌协议的详尽资料,而关于其财务信息,也由于没有上市所以很大程度上无法获得。
张晓静[2](2015)在《推进·跃迁: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广告产业现阶段发展面临着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令世界为之惊叹。但短平快的速度和以人口基数为基础的超大规模,能否从容应对来自国际的竞争?能否缓解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能否解决广告产业长期发展和投入的问题?其次,技术赋予产业颠覆性的变革和冲击,其强悍的姿态和力度让整个产业始料未及。而技术是不是主导产业发展的唯一依赖?其它因素是如何促进广告产业不断发展的?广告产业处于日益复杂的产业环境中,产业边界的融合、传统核心竞争力和运行秩序不断被质疑和消解,产业价值链发生位移,现实呼唤广告产业新一轮重构的产生。如何重构才是最合适目前发展状态的重构?以上种种问题的解决的必要前提是正视广告产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才能进行有效的战略和策略布局。产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其它产业卓有成效解决相似问题的重要方略。对发展阶段的研究势必然要尊重现实,并能够解释现实。本文以广告产业发展阶段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终极指向,从广告产业阶段现存问题出发,进行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阶段判断和特征识别,进一步探讨主导因素在各个阶段相互影响,以此为基础,完成对广告产业发展阶段模式构建的初步探讨。产业组织视角下的企业进出和退出行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是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内在自发演化的结果,这种假设前提在我国经济体制运行下难以完全成立。广告产业发展阶段使用了“产业规模+特征识别”的阶段判断标准。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推算出广告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形成阶段(1979年-1992年),成长阶段(1993-2021年),即将在2022年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又出现了成长阶段的早期(1993-2012)和成长阶段的后期(2013-2021),目前来看,产业规模、企业进入数量等指标均反映出广告产业在发生阶段变化时往往会出现相应指标的量级飙升。虽然Logistic模型中的测试指标为总量指标,由于模型中的时间t是一个具有复合意义的变量,因此拐点的出现并不一定反映总量,而有可能是与其相关的其它指标的量级变化。产业发展主导因素的研究是产业发展阶段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制度、市场和企业素质这四个因素主导并推进着广告产业发展阶段呈现出“推进”和“跃迁”的态势。在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主导因素系统一直处于比较恒定的状态,阶段发展将呈现的状态是持续推进的。所谓的推进包括高速增长、持续增长类似的状态。这种推进代表的是向上向好的发展。如果主导因素系统产生变动,会使广告产业发展的状态由推进变为跃迁。跃迁的发生和推进不同,他不具有连续性,且每一次跃迁一定会带来广告产业的质变。目前广告产业持续推进的发展阶段中一共发生了两次跃迁,一次是形成阶段跃向成长阶段,一次是成长阶段早期跃向后期。无论是推进还是跃迁,均是由主导因素系统的推进促成的。推进的态势,来源于恒定的主导因素系统;跃迁的质变,则是由主导因素系统的变动造成的。产业发展阶段理论由两方面内容组成,其一产业处于何种阶段,其二何种因素促成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的。以产业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论逻辑起点,结合以上对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具体解析,本文认为,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推进和跃迁是由主导因素系统的变化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明晰和再现这种变化过程,并对未来发展阶段进行预测性的理论支持,本文构建了发展阶段的相关模式。未来广告产业要实现向成熟阶段的成功过渡,需要提前布局主导因素的投入,以更加高效的实现广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彭传新[3](2011)在《品牌叙事理论研究:品牌故事的建构和传播》文中认为如今,讲故事(storytelling)已经成为营销领域关注的新兴话题之一,一些学者和企业都发现故事确实是塑造品牌的有效手段,但企业如何通过叙事来塑造品牌这一问题却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综合整理叙事理论、故事管理和塑造品牌等三方面的研究文献,基于对叙事理论成熟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提炼,系统建构了“讲故事塑品牌”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可口可乐等品牌叙事实践的多案例研究,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企业如何“讲故事塑品牌”的问题,对基于理论推导出来的“讲故事塑品牌”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丰富和修订,最终得出了“品牌叙事理论框架”,它包括2大层面、6个维度的17项内容。该框架表明企业如果要成功的通过品牌叙事来达成塑造品牌的目的,必须从两方面努力:(1)为品牌创造一个主题积极,题材恰当,角色合适,情节突出,且内容包含真实、承诺、共识和情感四大要素的品牌故事;(2)围绕“一个核心”的品牌主张,简单有力又意味深长,结合品牌所处发展阶段来整合多种多样的途径、方式和渠道传播品牌故事。本文共有绪论、理论发展和案例研究和结论四大部分共计六章。其中,绪论为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及其问题。理论发展部分包括第二、三章,在对品牌与叙事等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视角和理论框架。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第三部分,即案例研究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和分析结果。第四部分为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进一步指出了本文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各章具体概要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导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品牌叙事已经成为营销学界的新热点,国内外许多企业都开始积极探索如何通过讲故事来塑品牌的品牌实践。事实也证明,众多经久不衰的传奇品牌都是品牌叙事的高手。叙事理论和故事管理学派的大量研究成果也均表明了叙事是塑造品牌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对“如何通过讲故事来塑品牌这一问题”却缺乏系统和整合的研究,中国企业在品牌叙事的整合战略和具体战术方面尚缺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提出了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研究框架,即综合整理叙事理论、故事管理和塑造品牌等三方面的研究文献,系统建构“讲故事塑品牌”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多案例研究进行验证和完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回顾了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概念的国内外文献。主要有叙事、故事、品牌塑造和品牌叙事等概念的整理和总结,还有叙事与沟通、叙事与营销、讲故事与塑品牌之间关系的梳理和分析。第三章是理论建构。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讲故事塑品牌”的框架,认为品牌叙事理论框架应该由构建品牌故事和传播品牌故事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品牌故事构建部分下又包含故事主题、品牌内容两大构面内容,品牌故事传播部分下又包含一致性、差异性、简洁性和整合性四大构面内容。第四章为研究方法。该章介绍了研究采用的为多案例分析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理由,还确定了案例研究时需要具体分析的17个问题,并对案例资料的样本选择过程及结果、资料收集情况及结果、案例分析数据方法均进行了阐释。第五章为案例分析。该章基于对所有数据的编码框架,将可口可乐、海尔、李宁、奔驰、茅台、黄鹤楼1916、路易·威登、同仁堂、星巴克和达芙妮这10戈案例品牌的品牌叙事策略与消费者感受对接起来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了各品牌通过故事来塑造、传播品牌的丰富策略内容和成功效果,并围绕表8中的两大问题6大维度下的17个具体问题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归纳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并陈述了有价值的发现。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在前述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总结得出了“品牌叙事理论框架”。该框架是本文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也是构建系统性企业品牌叙事理论的尝试,对于此领域理论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理论贡献还表现在丰富了品牌故事建构的研究和品牌传播的研究。本文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也提供了启示:首先,揭示了品牌叙事是企业塑造品牌的有效途径;其次,本文总结出了企业在进行品牌叙事实践策略的九大成功要素。总之,本文对叙事理论、故事管理和品牌塑造三大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梳理,采用规范性案例研究方法,以可口可乐、海尔等中外知名品牌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性地构建了企业如何讲故事塑品牌的“品牌叙事理论框架”。
本刊编辑部[4](2010)在《乳业巨头的营销乱战与危局——从蒙牛“诽谤门”说起》文中认为给中国乳业带来重创和大洗牌的三聚氰胺事件两周年之后,"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再次撼动了消费者刚刚重建起来的对于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心。然而,在此次事件似乎又要不了了之的时候,网络上再次爆出猛料……
丁磊,华子淇[5](2010)在《央视招标破126亿:谁催肥了电视业》文中指出11月8日上午8时8分,寒风中的北京梅地亚。 被视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正式启动。 9时20分,5010万元,多次参加央视招标的雨润集团,中标春节和元旦期间新闻联播后广告第一选择权,这是2011年央视广告招标大会第一标。去年同期,四川郎酒?
蔡高巍[6](2010)在《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频频爆发危机,企业在危机事件中处理不得当,很多企业遭受重大挫折。因此,面对危机频发的复杂环境,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也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阐述了危机的相关概念和危机管理理论,对企业危机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国内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的研究和管理实践。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对我国近年来的企业危机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和云南铜业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文利用定性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内在运作机理。对于如何建立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机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企业危机前预防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企业危机中处置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企业危机后恢复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如何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机制。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实证。因而正是本着这样的思路,本文试图在对企业危机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构建和实施适合国内企业具体情况的危机管理机制的思路,从而有效提升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水平,并促进国内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丁继华[7](2009)在《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文中研究说明上个世纪90年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受到了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经营者的普遍欢迎,众多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理论指导下取得成功,但到21世纪,以信息时代、人本管理、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如果企业仍以传统涵义上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指导实践,难免会使企业经营陷入核心竞争力刚性的“陷阱”,将会使企业丧失可持续竞争优势。论文对现有的企业资源论和能力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蒙牛:领跑中国乳业”案例的诠释,提出了基于优势资源创建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并构建了一个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是以企业优势资源、核心专长和核心竞争力为三要素,企业专注于优势资源形成核心专长,以整合核心专长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展核心竞争力构建动态核心竞争力。同时,论文对如何构建企业的动态核心竞争力进行构思。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评价,第二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培育、向外购买和改变行业规则这三条途径来获取优势资源;最后提出创建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程序,通过成立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创建机构,对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进行战略规划,创建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实施,对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全面评估,持续改进和管理创新五步来实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掌控和持续更新。最后,论文为我国企业应对动态环境而创建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主要参考。
冯峰[8](2009)在《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对象是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的对华投资策略。主要使用抽样统计方法,选择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共300例,投资事件资料来源于龙辉资本与投中集团。以被投资企业所属行业,投资事件的投资金额,投资方数量,投资方所获得股权比例为指标,经过统计分析了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的行业选择策略,投资规模策略,投资结构策略特点,并分析了策略选择动因。以公开统计资料,投资新闻报道为基础总结分析了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概况,对被投资企业的业务参与策略,退出策略,并分析了策略选择动因。在总结分析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策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的影响。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的影响以正面影响为主,负面影响较小。最后,本文研究了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策建议。
王进明[9](2008)在《企业事件营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事件营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广大的发展,在我国企业营销活动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临这世界经济形式的瞬息万变,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事件营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强的生命力。企业营销的核心就是要形成产品和品牌的美育度和忠诚度,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借助事件营销的力量提升知名度,同时对产品形象进行提升维护。但是,在实际事件营销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盲目运用事件营销,不但没有成功实施,更造成负面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事件营销的本质特征、实施过程、应用策略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本研究通过阐述国内企业事件营销的现状,分析了企业应用事件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理论基础上,对事件营销做出了全新的界定;通过对事件营销特点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对事件营销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和补充:注意力资源是基础、营销传播是主线、整合营销是工具:在事件营销的研究过程中,受到其他研究学者的启发,通过案例研究建造了事件营销的三个基本原理模型:杠杆切入点原理模型、品牌关联点原理模型和接触体系原理模型;通过对企业应用事件营销案例的比较分析,对企业实施事件营销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包括明确营销目标、确定定位、选择事件策略、构建事件营销体系、实施风险控制、加强效果反馈,对其中的重点与要点进行了总结与解释。在研究过程中,多通过列举案例的方式总结事件营销的特点和研究观点,所形成的事件营销实施研究成果,对今后事件营销研究提供帮助,也为国内企业应用事件营销时能提供必要的指导。
程雪,李蔚[10](2007)在《中国乳业的衰与荣》文中认为在看似光辉灿烂的宏观环境下,中国乳业却没有像想象中的一路高歌,反而在高速发展中开始显现出病态,原本的乐观人士也开始惊愕地发现,中国乳业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
二、“标王”蒙牛暗藏危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王”蒙牛暗藏危机(论文提纲范文)
(1)对赌协议在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中的实践分析 ——基于蒙牛和太子奶的案例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主要内容及框架 |
1.3 案例选择依据与研究方式 |
1.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对赌协议概述 |
2.1.1 对赌协议的内涵 |
2.1.2 对赌协议的构成要素 |
2.1.3 对赌协议的特点 |
2.2 对赌协议的理论基础分析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期权理论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3. 对赌协议在我国私募股权融资中的实践运用 |
3.0 对赌协议在国外私募股权融资中的运用状况 |
3.1 对赌协议在我国私募股权融资中的实践现状 |
3.2 对赌协议在我国实践特点分析 |
3.2.1 对赌指标单一,常以业绩是考核标准 |
3.2.2 股权做筹码 |
3.2.3 对投资方倾斜 |
3.2.4 赌博的性质更加明显 |
3.2.5 通常签订在融资方上市之前 |
3.2.6 法律界定模糊 |
3.2.7 对外披露少 |
4. 案例对比分析——蒙牛VS太子奶 |
4.1 引入私募前双方背景对比分析 |
4.1.1 蒙牛 |
4.1.2 太子奶 |
4.1.3 小结 |
4.2 对赌协议条款及资本运作过程对比 |
4.2.1 蒙牛 |
4.2.2 太子奶 |
4.2.3 小结 |
4.3 对赌结果对比分析 |
4.3.1 蒙牛 |
4.3.2 太子奶 |
4.3.3 小结 |
4.4 案例对比分析经验总结 |
4.4.1 企业领导者素质影响对赌协议成败 |
4.4.2 客观估计自身业绩增长能力 |
4.4.3 关注企业控制权旁落风险 |
4.4.4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对赌成败的关键 |
5. 对赌协议在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中运用的对策建议 |
5.1 对赌协议签订之前 |
5.1.1 准确评估对赌协议必要性 |
5.1.2 准确衡量企业自身实力 |
5.2 对赌协议签订之时 |
5.2.1 合理设定对赌指标 |
5.2.2 对赌条款设定关注企业控制权 |
5.2.3 对赌形式可采取重复博弈的方式 |
5.3 对赌协议签订之后 |
5.3.1 密切注意宏观经济变动、政策变动等外在因素 |
5.3.2 管理层行为长远化,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2)推进·跃迁: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核心概念、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3.1 核心概念 |
1.3.2 研究框架 |
1.3.3 主要内容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 |
2.1.1 经济发展阶段 |
2.1.2 产业发展阶段 |
2.2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与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 |
2.2.1 发展阶段识别研究 |
2.2.2 发展要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3 阶段与因素的系统研究 |
3.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问题解析 |
3.1 广告产业内涵阐释 |
3.1.1 产业与市场 |
3.1.2 广告产业与广告市场 |
3.2 广告产业现阶段发展的三个问题 |
3.2.1 速度与规模之困 |
3.2.2 “惟技术决定论”之惑 |
3.2.3 消解与重构之虑 |
4.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阶段判断与特征识别 |
4.1 广告产业发展阶段常规判断方法 |
4.1.1 以产业组织为依据的判断方法 |
4.1.2 以产业规模为依据的判断方法 |
4.1.3 “产业规模+特征识别”的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 |
4.2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
4.2.1 Logistic经典模型的实用意义 |
4.2.2 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建模与回归分析 |
4.3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特征识别 |
4.3.1 产业发展各阶段的一般特征描述 |
4.3.2 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特征描述 |
5.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与跃迁 |
5.1 主导因素的甄别标准与层次分析 |
5.1.1 产业发展阶段主导因素的判断标准 |
5.1.2 中国广告产业主导因素的层次与分析 |
5.2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持续推进 |
5.2.1 制度因素主导推进的形成阶段(1979-1992):高速增长,水平偏低 |
5.2.2 四大因素主导推进成长阶段(1993-目前):持续增长,速度放缓 |
5.3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两次跃迁 |
5.3.1 第一次阶段跃迁:形成阶段向成长阶段 |
5.3.2 第二次节点跃迁:成长期早期跃至中后期 |
5.3.3 两次跃迁的实质:广告产业质变的发生 |
6.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的“推进·跃迁”模式 |
6.1 “推进·跃迁”模式的构建前提 |
6.1.1 自组织演化提供阶段“推进·跃迁”的基础条件 |
6.1.2 多因素推进使阶段的“推进·跃迁”成为可能 |
6.2 “推进·跃迁”模式的构建 |
6.2.1 主导因素推进的理论逻辑 |
6.2.2 “推进·跃迁”的模式实质 |
6.2.3 “推进·跃迁”的模式演绎 |
6.3 “推进·跃迁”模式的检验 |
6.3.1 从形成到成长阶段的推进与跃迁 |
6.3.2 从成长到成熟阶段的推进与跃迁准备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7.3.1 技术因素与创意生产 |
7.3.2 知识生产和服务创新成为新的增长点 |
7.3.3 资本运作能力与企业素质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品牌叙事理论研究:品牌故事的建构和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叙事 |
2.1.1 叙事与故事 |
2.1.2 叙事与沟通 |
2.1.3 叙事与营销 |
2.2 品牌叙事 |
2.2.1 品牌塑造 |
2.2.2 品牌叙事 |
2.2.3 讲故事与塑品牌 |
第三章 理论建构 |
3.1 理论基础 |
3.2 造好品牌故事 |
3.2.1 故事主题 |
3.2.2 故事内容 |
3.3 讲好品牌故事 |
3.3.1 遵循一致性原则 |
3.3.2 遵循差异性原则 |
3.3.3 遵循简洁性原则 |
3.3.4 遵循整合性原则 |
3.4 "讲故事塑品牌"理论框架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问题界定 |
4.2 样本选择 |
4.3 资料收集 |
4.4 数据分析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5.1 如何创造品牌故事 |
5.1.1 构筑故事主题 |
5.1.2 组织故事内容 |
5.2 如何传播品牌故事 |
5.2.1 遵循一致性原则,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地讲 |
5.2.2 遵循差异化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多种途径地讲 |
5.2.3 遵循简洁性原则,给消费者留有想象余地地讲 |
5.2.4 遵循整合性原则,结合品牌所处不同阶段来讲 |
5.3 案例分析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品牌叙事理论框架 |
6.2 理论创新 |
6.2.1 引入叙事理论,丰富了现有品牌理论 |
6.2.2 整合归纳,完善了品牌叙事概念体系 |
6.2.3 构建了品牌叙事理论的一般理论框架 |
6.3 实践意义 |
6.3.1 品牌叙事是塑造品牌的有效途径 |
6.3.2 企业品牌叙事策略的成功要素 |
6.4 局限及未来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4)乳业巨头的营销乱战与危局——从蒙牛“诽谤门”说起(论文提纲范文)
伊利又陷“鱼油门” |
蒙牛深陷“诽谤门” |
警方结果难服众 |
暗战不自今日始 |
一坑浑水, 谁是谁非 |
巨头之战伤了谁 |
(6)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清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2.1 国内外企业危机理论研究的现状 |
2.1.1 西方企业危机理论研究的现状 |
2.1.2 我国企业危机理论研究的现状 |
2.2 企业危机及其特征 |
2.2.1 危机的定义 |
2.2.2 危机的特性 |
2.2.3 危机与风险的比较 |
2.2.4 企业危机的特征 |
2.3 企业危机管理(ECM)及其特征 |
2.3.1 企业危机管理的界定 |
2.3.2 企业危机管理的特征 |
2.3.3 企业危机管理的职能 |
2.4 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理论 |
2.5 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阶段划分 |
2.6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2.6.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容 |
2.6.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
第3章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机制分析 |
3.1 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概念和构成 |
3.1.1 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概念 |
3.1.2 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成 |
3.2 企业危机管理过程分析 |
3.3 企业危机管理的动态运行机制 |
3.3.1 企业危机的动态性 |
3.3.2 危机管理的动态性 |
3.4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系统构建分析 |
3.4.1 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意识系统 |
3.4.2 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保障系统 |
3.4.3 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策略系统 |
第4章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具体实施 |
4.1 企业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
4.1.1 树立危机防范意识 |
4.1.2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
4.1.3 危机管理团队(CMT)的建立 |
4.1.4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 |
4.1.5 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 |
4.2 企业危机中处置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
4.2.1 危机应对管理的对策和程序 |
4.2.2 危机沟通 |
4.3 企业危机后恢复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
4.3.1 企业危机恢复机制的程序 |
4.3.2 在恢复中抓住机遇 |
第5章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
5.1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
5.1.1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
5.1.2 我国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危机来源 |
5.1.3 我国企业危机的原因分析 |
5.2 我国近年典型企业危机事件的统计分析 |
5.3 案例分析 |
5.3.1 失败案例: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 |
5.3.2 成功案例:云南铜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2.1 资源基础论 |
2.1.1 资源基础论的基本观点 |
2.1.2 资源概念的界定 |
2.1.3 资源的分类 |
2.2 能力论 |
2.2.1 能力论的基本观点 |
2.2.2 动态能力论 |
2.3 资源基础论与能力论的比较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蒙牛领跑中国乳业的诠释 |
3.1 智力资源让蒙牛集团获得成功 |
3.1.1 蒙牛集团简介 |
3.1.2 以智力资源起步 |
3.1.3 智力资源应用在战略上的高明 |
3.1.4 以智力资源的品牌打造 |
3.1.5 蒙牛高价值的智力资源 |
3.2 专注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
3.2.1 蒙牛以专注形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
3.2.2 蒙牛以专注形成产品的卓越品质 |
3.2.3 整合各种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 |
3.2.4 扩展核心竞争力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理论模型 |
4.1 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
4.1.1 优势资源与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 |
4.1.2 动态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
4.1.3 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 |
4.2 理论模型的构建 |
4.2.1 优势资源 |
4.2.2 核心专长 |
4.2.3 核心竞争力 |
4.3 理论模型的支持条件 |
4.3.1 专注力 |
4.3.2 整合力 |
4.3.3 扩展力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创建思路 |
5.1 企业资源的评价 |
5.2 获取优势资源的途径 |
5.2.1 公司培育 |
5.2.2 向外购买 |
5.2.3 改变行业规则 |
5.3 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创建程序 |
5.3.1 建立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创建组织 |
5.3.2 创建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 |
5.3.3 创建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实施 |
5.3.4 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评价 |
5.3.5 持续改进和管理创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8)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三节 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一节 私募股权基金相关理论综述 |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综述 |
第三节 国际间接投资相关理论综述 |
第四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国际投资 |
第三章 私募股权基金与对华投资 |
第一节 私募股权基金 |
第二节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概况 |
第四章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策略 |
第一节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的行业选择策略 |
第二节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的微观策略 |
第三节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的退出策略 |
第五章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策略对我国的影响 |
第一节 行业选择策略对我国的影响 |
第二节 微观策略对我国的影响 |
第三节 退出策略对我国的影响 |
第六章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七章 案例:英联、高盛、摩根斯坦利投资太子奶 |
第八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企业事件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2 事件营销概念、特点、类型及理论依据 |
2.1 对于事件营销研究的发展 |
2.2 事件营销的理论观点 |
2.4 事件营销的特点 |
2.4.1 目标的阶段性 |
2.4.2 高度参与性 |
2.4.3 风险性 |
2.4.4 效果难衡量性 |
2.5 事件营销的类型 |
2.5.1 造事与借事 |
2.5.2 单一与复合 |
2.5.3 隐性与显性 |
2.5.4 常态与危机 |
2.6 事件营销的理论依据 |
2.6.1 注意力资源是基础 |
2.6.2 传播沟通是主线 |
2.6.3 整合营销资源是工具 |
3 中国企业事件营销实践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
3.1 中国企业事件营销实践发展的四阶段 |
3.2 企业实施事件营销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
3.2.1 事件营销目标不明确 |
3.2.2 事件与企业品牌、产品缺少关联 |
3.2.3 不讲究事件营销策略 |
3.2.4 只考虑战术层面,不从战略角度审视事件营销 |
3.2.5 只强调事件,没有构建有效的营销体系 |
3.2.6 忽视风险的存在 |
3.3 企业实施事件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无法满足事件营销的需求 |
3.3.2 企业缺乏相关资源支持 |
3.3.3 事件营销的执行力与驱动力不足 |
4 事件营销案例研究 |
4.1 事件营销案例介绍及分析 |
4.1.1 借势获得极高的“注意力” |
4.1.2 成功将关注变为行动实现促销 |
4.1.3 传播的推动 |
4.2 事件营销案例的分析方法 |
4.2.1 杠杆切入点原理 |
4.2.2 品牌关联点原理 |
4.2.3 接触体系原理 |
5 中国企业实施事件营销的策略建议 |
5.1 明确事件营销目标,做好事件营销定位 |
5.1.1 确定营销目标 |
5.1.2 把握营销定位 |
5.2 保持品牌关联性,形成品牌一致性 |
5.2.1 抓住事件与品牌内涵,构造品牌关联点 |
5.2.2 保持事件营销品牌一致性,形成事件营销战略视角 |
5.3 制定事件营销策略组合,确保预期营销效果 |
5.3.1 概念策略 |
5.3.2 公益策略 |
5.3.3 文化策略 |
5.3.4 宣传活动策略 |
5.4 构造接触系统,构建事件营销体系 |
5.4.1 搭建接触体系平台,确保营销体系建设 |
5.4.2 营销活动支持配合,确保营销效果 |
5.5 加强风险控制,进行反馈管理 |
5.5.1 认清风险,加强控制 |
5.5.2 有效反馈,加强效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中国乳业的衰与荣(论文提纲范文)
一、空间有限, 市场开拓任重道远 |
1. 大城市市场:日趋饱和 |
2. 农村市场:短期之内难以全面拓展 |
3. 中小型城镇市场:规模有限 |
二、上游奶源, 遭遇供应危机 |
1. 奶源奇缺, 分布不均, 争夺战日渐白热化 |
2. 技术落后, 奶源低质, 潜藏安全隐患 |
3. 奶农生存困难, 产业链矛盾突出 |
三、下游逼宫, 乳企丧失渠道控制权 |
1. 渠道费用高, 竞争无序 |
2. 技术含量低, 管理不善 |
3. 零售商议价能力增强, 乳企市场控制权正在丧失 |
四、低水平竞争, 行业利益严重受损 |
1. 口水战硝烟四起 |
2. 价格战死伤无数 |
3. 商业阴谋惊心动魄 |
四、技术附加不足, 质量事故层出不穷 |
1.附加值低, 产品结构单一 |
2.盲目跟风, 产品同质性严重 |
3.丑闻不断, 安全事故频出 |
五、市场政府双管齐下, 成本压力不断递增 |
1.原料价格扶摇直上 |
2. 渠道成本持续上涨 |
3. 国标要求日益严格 |
四、“标王”蒙牛暗藏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对赌协议在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中的实践分析 ——基于蒙牛和太子奶的案例对比[D]. 陈胜男. 西南财经大学, 2016(04)
- [2]推进·跃迁: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阶段研究[D]. 张晓静. 武汉大学, 2015(01)
- [3]品牌叙事理论研究:品牌故事的建构和传播[D]. 彭传新. 武汉大学, 2011(04)
- [4]乳业巨头的营销乱战与危局——从蒙牛“诽谤门”说起[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垦, 2010(12)
- [5]央视招标破126亿:谁催肥了电视业[N]. 丁磊,华子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
- [6]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 蔡高巍. 山东大学, 2010(09)
- [7]基于优势资源观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D]. 丁继华. 湘潭大学, 2009(S2)
- [8]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华投资策略研究[D]. 冯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9]企业事件营销研究[D]. 王进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3)
- [10]中国乳业的衰与荣[J]. 程雪,李蔚. 企业管理,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