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左晓玉[1](2021)在《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同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课程。研究性学习作为问题式教学的拓展形式之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CPS(Creative Problem Solving)模型即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是帮助问题解决者构思和发展新颖想法及适当方案的一种系统研讨问题的模式,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将CPS模型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相融合,对拓宽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途径,更新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文献法全面分析研究背景,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助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创造性思维理论等研究理论,采用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调查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对所存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归纳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提出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原则及实施流程,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案例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实验测评,检验该模式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并总结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地理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志、批判精神和发散思维均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期待较高,尤其希望通过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与CPS模型的培养目标一致。第二,对CPS模型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适切性分析后发现,将二者相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价值,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结构,提升地理兴趣、合作探究能力及进行知识迁移均有重要意义。依据CPS模型及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明确CPS模型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包括适切性、变通性、学生主体性等原则。融合CPS“四成分八阶段”模型提出开展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分析情境以确立课题——合作探究以收集方案——梳理归纳寻最优策略——评价反思以拓展迁移等四大环节。第三,利用科学论证能力量表和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对实验班基于CPS模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进行效果测评后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科学兴趣、团队意识以及参与度相比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地理学习均有显着提升,科学论证倾向也越来越积极。说明该模式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对于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升科学论证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具有良好效果。
顾鑫婕[2](2021)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目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死板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严重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就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基于以上的教育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以上海某中学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阶段开展情况如何;(2)针对现有的实施情况,初中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3)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哪些要求?(4)不同类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本文先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前人所做的调研工作。针对问题一,笔者先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制约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导致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接受程度不高;(2)教师对课堂使用效率以及对是否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担忧;(3)学生处理知识能力欠缺,并发现随着年级增加,学生的兴趣呈现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1)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活动设计要在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从数学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深度发散学生数学思维。(2)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开放题中选择重点专题知识开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开展,主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活动的策划能力。(4)实践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遵循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后,本论文通过在上海某初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本次实验数据通过课后反馈问卷得分和数学综合成绩两方面来考察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由实验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数学思辩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中下成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增强,成绩有小幅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也在加强。本篇论文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根据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不足。
杨丽君[3](2021)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人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为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定位为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践。以往的接受式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记忆知识点并会对其进行简单的运用,很少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这种教育方式不符合时代走向。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孕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它有着独特性,强调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希望学生能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快速地成为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由它的时代性早已决定的。但由于面临高考带来的压力,以及学习资源、时间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很多地方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都有些流于形式。因此,笔者将在所任职学校以优化物理教学为目的,试着研究性学习应用到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联系,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不仅有利于高考,也有利于学生的后续成长。同时,也要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使用适宜的评价方式。考虑要充分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绝对优势度,借此去提升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确定了研究方向。为了给本研究提供事实根据,本文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实施过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由此确定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了给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其他先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特点、教育学理论,并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为了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要了解南充市几所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知晓所在市的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问题所在,主要原因有:升学压力大、高中时间紧,缺乏指导,成效不易见、师生提不起兴趣,得不到社会支持,并未出台完整的评价体系等。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文献综述、自身教学实践,整理出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从众多实践案例中选出具有代表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呈现出物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过程。通过整理分析相关理论、调查研究实施现状、实践总结最佳实施策略,力求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更有效、更规范,而不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开展,至少要起到预期效果:对教育改革起到一定推导作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起到培养的作用。经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地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会了合理的分工,默契的配合,及时的沟通交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慢慢懂得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此同时,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可见,研究性学习有别于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使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本研究是想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参考。
胡建琴[4](2021)在《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构建优质基础课堂、全面完善综合实践研究体系、强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内容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适应基础教育不断革新的现状,以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大学科的首字母缩写)教育理念开展本土性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下简称“研学”)的活动课堂在我国应运而生,如何结合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创设适于本土教学的STEAM研学活动去提升学生的创新、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实践探究等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定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如何实现STEAM教育理念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第二,如何选择适于本土化教学的课程内容编制初中生物STEAM研学活动;第三,如何对初中生物STEAM研学活动开展实施与评价,为本土化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提供参考。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多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切入课后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呈现STEAM教育理念,实现STEAM研学思想的有效融合;其次,利用调查问卷和纸笔测验对学生的基本学情和研究意向进行统计,结合学校政策与特色、教师专业与资源和学生的学情与意向编制包括博览数科、科创小园、简艺生物、桃菇之旅四个单元共12个主题的STEAM研学活动,为本土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最后基于设计案例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师生交流、课堂观察评估、作品展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态度四个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结论:(1)将STEAM研学活动与地方少年宫特色活动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保障常规课堂的正常教学,另一方面又能为重要生物学概念的意义建构和生物科学知识的延伸提供探究条件,在项目活动中完成STEAM教育理念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融合;(2)以《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手册》案例构建的STEAM研学活动,在学校层面增加了地方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在课堂层面实现通过深入分析多元化的量表实现评价的“质”与“量”,拓展评价方式的全面性,在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STEAM研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初中生物STEAM研学目标达成度和STEAM研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测评,从学生学习情况、STEAM研学活动的总目标、STEAM研学活动教学效果和STEAM研学活动满意度全面反映STEAM研学活动的搭建情况,实现乡村校本课程的创新改革。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人才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在农村学校实施本土化的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活动,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本土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资源专业化构建、乡村学校特色化塑造和综合素养全面化提升。
蔡莹[5](2020)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网站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
刘霜[6](2020)在《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日益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渗透了“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教学理念。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将会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体操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学科课程,提高体操课程教学质量,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指出研究性学习符合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满足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体育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在山东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班随机抽取两个小班作为研究对象,每班各25名(20名男生和5名女生)。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相同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对两个无显着差异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实验班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锻炼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学生教学能力、体操基本技能学习情况、体操基本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能显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意识,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锻炼态度。(2)在研究性教学实验过程中,实验班的学生较对照班在教学能力方面有着显着性差异;研究性学习较之以往的教学方法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3)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堂中,由于理论课教学课时较少,且受学生自身复习情况、考试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班体操基本理论成绩测试虽然较对照班高一些,但其检验结果显示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性。说明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体操理论学习成绩,但并不能显着提高。(4)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堂中,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提高学生的体操技能水平。对于技巧、单杠和双杠项目研究性学习效果更好;传统教学方法只在跳跃项目中表现出教学效果,整体比较而言研究性学习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体操基本技能。
王玉雪[7](2020)在《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处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主要依靠发明和创造,其核心就是创新。21世纪,全球都在加紧对人才的培养,每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的技能。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一章先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强调在当前教育形式下,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提出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三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归纳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内涵,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文献研究解读我国现行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构建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第四章以本人任教学校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现状以及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认知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创新思维倾向,探明我国初中生对创新意识和研究性学习的认知程度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倾向处于中等水平,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学生并没有有意识的应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自身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不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六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七条策略并应用于实验班中。与普通班对比之下能够发现实验班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常常有不同的想法,成绩与普通班相比有很大提高。最后,基于策略的可行性,本人提供了三篇具体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希望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郭蕊[8](2020)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在此背景下,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制约着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交流性等特点,强调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社会调查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等。于是,研究性学习被应用在各学科中。高中《政治生活》教材具有时代性、情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相结合,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储备要求,有助于增强政治教材的灵活性和实践性,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增强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应用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具体教学实操的研究少之又少。同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教师和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文献、观察及实际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基本特征,对高中《政治生活》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并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课内、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力图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提高,创新教学策略,为政治教师和学生在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研究性学习,也希望以此能引起各界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刘雪芹[9](2020)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J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创新型社会,以学习革命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步伐在加快。变革高等教育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研究表明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应当密切关注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和面临的问题,积极推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开展。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推进其实施和发展的对策。本研究首先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其次,全面阐述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随后,通过量化研究对J大学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调查,以此分析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接着,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并从实施动因、实施效果两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最后,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现实路径的指导下探究其现实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并不广泛,学生的学习仍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并且存在较为显着的年级差异。从实施动因来看,制约其实施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观念、学生性格特点、师生行为动机、教师评价方式、学习内容。从实施效果来看,制约其实施的因素是:研究性学习的复杂性、工作量大、教师知识技能、学生评价方式。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路径来看,影响其实施的现实因素为:大学生学习观念未发生整体性转变、奖惩政策并未有效激发师生研究性学习行为、教师教学培训忽视对研究性学习组织和开发实施的引领、学校的教学评价政策对教师教学改革支持力度不够。因此,为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发展,应当从观念转变、动机激发、能力提升、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入手。通过教育理念向基础教育阶段渗透、构建研究性学习文化氛围实现观念转变;通过师生外部动机的激发、学生内部动机能量的唤起实现动机激发;通过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提升、学生研究性技能的提升实现能力提升;通过监管机构的运营体系的完善、学校课程管理的动态平衡的实现、教学评价制度适切性的提升、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机制保障。
张海彦[10](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综合探究”部分成为教学组成的一个特色板块,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部分,对“综合探究”板块的研究成为我国当前学科教学的前沿领域。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设置了“综合探究”板块,它以每单元末尾为一节“综合探究”,四本必修课程共计十六节“综合探究”板块。它是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创新力与探究力,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性、开放性。本文以四个部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策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导论部分的阐释后,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相关概念、地位和作用作为切入点。它的地位,其一,它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二,它是思想政治教师易忽略的教学设置;其三,它是学生课余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平台。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作用,包括浓缩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板块的发展。第二部分,叙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设置要素和原则。它的设置要素包括,探究课主题的设置、结构分析和教学设计建议。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设置原则,要坚持高度的时效性;充分的密切与学生联系;全面的准备与进行预设;积极的挖掘网络资源。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主要面临多数教师对“综合探究”板块不重视;学生对“综合探究”板块的学习程度低;“综合探究”板块教学资源挖掘力度低的问题。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教师缺乏对“综合探究”板块的挖掘和掌控;学生固有学习思维的制约;未意识到意识到“综合探究”板块的价值。第四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的策略。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方面进行探讨,教师和学生组成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合力;学校加强对“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的监督;探索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方法,包含问题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读书指导法。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时代还应密切网络教学与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板块的结合,结合微课教学与“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融入视频和音频与“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结合网络直播课与“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发展促使社会对研究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
1.1.2 高中课程理念的更新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
1.1.3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推进学习方式不断变革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CPS模型研究进展 |
1.3.2 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进展 |
1.3.3 简要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CPS模型 |
2.1.2 地理研究性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合作学习理论 |
2.2.3 发现学习理论 |
2.2.4 创造性思维理论 |
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状况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1 学生问卷设计 |
3.2.2 教师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3.3.2 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3.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 |
4.1 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分析 |
4.1.1 推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4.1.2 引导学生完善思维结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4.1.3 帮助学生形成内部动机,提升学生地理兴趣 |
4.1.4 强调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
4.1.5 辅助学生进行总结反馈,助力学生知识迁移 |
4.2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原则 |
4.2.1 适切性原则 |
4.2.2 变通性原则 |
4.2.3 学生主体性原则 |
4.3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 |
4.3.1 了解挑战——分析情境以确立课题 |
4.3.2 激发点子——合作探究以收集方案 |
4.3.3 准备行动——梳理归纳寻最优策略 |
4.3.4 落实方案——评价反思以拓展迁移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及效果测评 |
5.1 基于CPS模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应用 |
5.2 CPS模型应用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测评 |
5.2.1 测评目的及方法 |
5.2.2 测评结果分析 |
5.3 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反思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2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教师卷) |
附录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科学论证能力(前测) |
附录5 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前测) |
附录6 科学论证能力(后测) |
附录7 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后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
2.2.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
2.2.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
2.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多元智能问题连续教学理论 |
2.3.3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3.4 主体教育理论 |
2.4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
第三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课堂的实施现状——以上海某中学为例 |
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
3.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数据分析 |
3.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总结 |
第四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思考 |
4.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择内容 |
4.1.1 从新授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2 从习题的推广或开放题来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3 从校本教材中选择联系生活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
4.1.4 从生活实践活动来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 |
4.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
4.2.1 活动设计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辅相成 |
4.2.2 常规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
4.2.3 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培养相结合 |
4.2.4 实践性与有效性并存 |
4.3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 |
4.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为基础 |
4.3.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要有典型,适合数学模型的构建 |
4.3.3 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
4.3.4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
4.4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类型设计 |
4.4.1 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2 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3 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4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5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 |
第5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假设 |
5.3 实验对象与工具 |
5.4 实验方法及过程 |
5.5 数据分析 |
5.6 结论思考 |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B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C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反馈的调查问卷 |
附录D 如何挑选基金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 |
2.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2.2 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2.3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2.4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学理论 |
2.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实施调查的设计 |
3.2 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4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4.1 实施流程 |
4.2 实施策略 |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 |
5.1 基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力的分解”案例 |
5.2 基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超重与失重”案例 |
5.3 基于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国际单位制的前沿历史研究”案例 |
第6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调查与分析 |
6.1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
6.2 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的影响 |
6.3 研究性学习对综合能力的影响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竞争力排名 |
1.1.2 生物科学引领新时代技术创新发展 |
1.1.3 生物课程为生物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
1.1.4 STEAM理念下的研学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生物课堂改革 |
1.1.5 STEAM研学理念满足西部乡镇初中学生本土化发展的需求 |
1.2 研究综述 |
1.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1.2.2 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 |
1.3 STEAM教育与研学教育的契合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5 研究创新 |
第3章 地方学校STEAM研学活动前情调查 |
3.1 调查问卷编制 |
3.1.1 目的与对象 |
3.1.2 内容与方法 |
3.1.3 信效度检测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STEAM研学认知结果分析 |
3.2.2 STEAM研学活动的开设态度分析 |
3.2.3 STEAM研学活动的内容目标分析 |
3.3 调查总结 |
第4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1.1 真实情景性原则 |
4.1.2 本土实践性原则 |
4.1.3 整合创造性原则 |
4.2 设计特色 |
4.2.1 STEAM研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
4.2.2 设计体系贯穿教材单元式教学 |
4.2.3 课程资源围绕地方特色与本土资源就地取材 |
4.3 STEAM研学模式 |
4.4 STEAM研学活动教学模式 |
4.5 教学设计流程 |
4.5.1 确定目标 |
4.5.2 建立实践研学框架 |
4.5.3 研学策略选择 |
4.5.4 研学内容拟定 |
4.5.5 项目分解与组合 |
第5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实践研究 |
5.1 实践安排 |
5.1.1 实践对象确立 |
5.1.2 课程总体结构 |
5.1.3 教学推进计划 |
5.1.4 教师培训 |
5.2 实践阶段 |
5.3 课例展示——以《校园植物志》为例 |
5.3.1 STEAM研学活动设计 |
5.3.2 配套STEAM研学手册展示 |
5.3.3 STEAM研学活动实践展示 |
5.4 实践反思 |
第6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实施效果评价 |
6.1 评价工具 |
6.2 实施效果评价 |
6.2.1 STEAM研学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
6.2.2 STEAM研学目标达成分析 |
6.3 评价总结 |
第7章 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活动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手册 |
附录三 STEAM研学活动教学观察方案(UTOP) |
附录四 学习成果评分表 |
附录五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表 |
附录六 项目反思报告 |
附录七 生物实验技能评分标准 |
附录八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考试题 |
附录九 STEAM研学活动教学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十 核心技能调查表 |
附录十一 三项能力测评表 |
附录十二 思维导图评分表 |
致谢 |
(6)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
1.3.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1.3.3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现状 |
1.3.4 研究性学习体系及元素 |
1.3.5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实验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情况 |
3.2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
3.3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 |
3.4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 |
3.5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体操理论学习的影响 |
3.6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体操技能学习的影响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附件2 学生学习动机测量表 |
附件3 访谈提纲 |
附件4 体操锻炼态度测量表 |
附件5 山东体育学院体操普修课学生实习内 |
附件6 山东体育学院学生实习评定标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意识的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 |
2.1.1 研究性学习 |
2.1.2 创新意识 |
2.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2.2.1 研究性学习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创新意识国外研究综述 |
2.3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2.3.1 研究性学习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创新意识国内研究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培养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3.1 认知结构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多元智力理论 |
第四章 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及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3.1 问卷一: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
4.3.2 问卷二: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 |
4.4 《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
4.4.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2 调查结论与探讨 |
4.5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
4.5.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5.2 调查结论与探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
5.1 以“问题”为起点进行研究性学习 |
5.2 “例题多变式”,培养创新意识 |
5.3 提供“实践探索”活动,在实践中创新 |
5.4 把握“错误”资源,在批判中创新 |
5.5 尝试“一题多解”,发展思维广阔性 |
5.6 巧用“思维导图”,发挥个体创造力 |
5.7 开展“合作探究”,在思维碰撞中创新 |
第六章 基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 |
6.1 实践研究目的 |
6.2 实践研究的实验方案 |
6.2.1 实验场所 |
6.2.2 实验具体方法 |
6.3 实践研究的实验过程 |
6.4 实践研究的实验结果分析 |
6.5 基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 |
6.5.1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
6.5.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
6.5.3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附录B 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初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 |
(8)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比较研究法 |
3.观察法 |
(四)理论依据 |
1.教育学基础 |
2.心理学基础 |
3.哲学基础 |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
1.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
2.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
3.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 |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1.实践性 |
2.自主性 |
3.开放性 |
(三)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
1.按研究内容分类 |
2.按组织形式分类 |
二、高中《政治生活》课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
1.新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人才储备需求 |
2.增强教材灵活性和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
3.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求 |
4.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
1.高中生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
2.《政治生活》教材的特点与研究性学习的特征高度一致 |
3.符合现阶段高考改革的趋势 |
三、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
(一)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
1.根据教材内容确立研究主题 |
2.结合教学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
3.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研究方法 |
(三)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
1.帮助学生确立研究主题 |
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
3.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价 |
4.反思与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J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性学习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方式备受关注 |
1.1.2 世界各国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并取得极大进展 |
1.1.3 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研究性教学改革陷入困境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丰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理论 |
1.2.2 探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可行路径 |
1.2.3 缓解高校教师教学压力 |
1.2.4 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 |
1.3 研究综述 |
1.3.1 基于Citespace的研究性学习发展概述 |
1.3.2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
1.3.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大学生 |
2.1.2 研究性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主体性教育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发现学习理论 |
2.2.4 科学探究教学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思路 |
3.3 研究方法 |
3.4 量化研究设计与实施 |
3.4.1 问卷编制 |
3.4.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5 质性研究设计与实施 |
3.5.1 访谈目的 |
3.5.2 访谈设计与实施 |
第四章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状调查 |
4.1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总体状况 |
4.1.1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整体表现 |
4.1.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认知情况 |
4.1.3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向动机情况 |
4.1.4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行为情况 |
4.1.5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收获情况 |
4.1.6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环境支持情况 |
4.1.7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表现特征 |
4.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差异情况 |
4.2.1 性别差异 |
4.2.2 专业类别差异 |
4.2.3 年级差异 |
4.3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实路径 |
4.3.1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路径模型 |
4.3.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实际流程 |
4.3.3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实路径 |
第五章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影响因素探究 |
5.1 扎根理论指导下的影响因素理论建构 |
5.1.1 教师个案访谈资料分析 |
5.1.2 学生个案访谈资料分析 |
5.2 实施动因视角下的影响因素解析 |
5.2.1 学生学习观念——接受式学习观占据观念主导 |
5.2.2 学生性格特点——学习行为易受环境影响 |
5.2.3 师生行为动机——行为产生主要受外在动机驱使 |
5.2.4 教师评价方式——评教制度单一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
5.2.5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理论性限制活动开展 |
5.3 实施效果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1 研究性学习的复杂性——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要求较高 |
5.3.2 工作量大——教师工作繁忙难以顾及学生 |
5.3.3 教师知识技能——教育教学技能的不足影响活动组织 |
5.3.4 学生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规定性制约教学改革 |
第六章 影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实因素及其对策 |
6.1 影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实因素 |
6.1.1 大学生学习观念未发生整体性转变 |
6.1.2 奖惩政策并未有效激发师生研究性学习行为 |
6.1.3 教师教学培训忽视对研究性学习组织和开发实施的引领 |
6.1.4 学校的教学评价政策对教师教学改革支持力度不够 |
6.2 推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对策 |
6.2.1 观念转变 |
6.2.2 动机激发 |
6.2.3 能力提升 |
6.2.4 机制保障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课题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不足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概述 |
(一) 相关概念简述 |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策略 |
(二) 理论依据 |
1. 多元智能理论 |
2. 研究性学习理论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地位 |
1. 思想政治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 |
2. 思想政治教师易忽略的教学设置 |
3. 学生课余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平台 |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价值 |
1. 浓缩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内容 |
2. 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 |
3. 推进学校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发展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设置要素和原则 |
(一) “综合探究”板块的设置要素 |
1. “综合探究”板块的主题设置 |
2. “综合探究”板块的结构分析 |
3. “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设计建议 |
(二) “综合探究”板块的设置原则 |
1. 高度的时效性 |
2. 充分的密切与学生联系 |
3. 全面的准备与进行预设 |
4. 积极的挖掘网络资源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面临的问题 |
1. 多数教师对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板块不重视 |
2. 学生对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板块的学习程度低 |
3. 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资源挖掘力度低 |
(二) 原因分析 |
1. 教师缺乏对“综合探究”板块的挖掘和掌控 |
2. 学生固有学习思维的制约 |
3. 未意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价值 |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策略 |
(一) 教师和学生组成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合力 |
1. 教师提升“综合探究”板块的素养 |
2. 教师加强“综合探究”板块的储备学习和实施 |
3. 学生深入“综合探究”板块的探索 |
4.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善“综合探究”板块的整合 |
(二) 学校加强对“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的监督 |
1. 加强“综合探究”板块的课时安排和授课进度检查 |
2. 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探究”板块校园活动 |
3. 细化对“综合探究”板块的评价机制 |
4. 挖掘“综合探究”板块的网络学习资源 |
(三) 探索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方法 |
1.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
2.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
3. 读书指导法 |
(四) 网络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相结合 |
1. 结合微课教学与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 |
2. 融入视频和音频与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 |
3. 结合网络直播课与综合探究板块的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 左晓玉.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D]. 顾鑫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杨丽君. 西南大学, 2021(01)
- [4]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D]. 胡建琴.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网站的研究与应用[D]. 蔡莹. 天津大学, 2020
- [6]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刘霜.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7]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 王玉雪. 济南大学, 2020(05)
- [8]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蕊.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J大学为例[D]. 刘雪芹. 江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板块教学策略研究[D]. 张海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