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化推进产学研融合

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化推进产学研融合

一、实施优质稻产业化经营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潘丽媛,傅蒙蒙,王永军,李海军,孙苏阳,彭杰[1](2022)在《新形势下国家商品粮基地发展为重要优质粮供应地路径初探——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县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国家商品粮基地向优质商品粮基地转变的可能途径,以淮安市5个商品粮县区为例,通过搜集和调研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洪泽区等5个主要商品粮供应县(区)的粮食生产情况、农业生产配套等情况的调研发现淮安市由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向国家重要优质商品粮供应地转型的裹足之处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后劲不足,各县(区)间发展不平衡;粮食生产延伸产业滞后,优质优价尚不能充分体现;农业从业人员的种粮积极性低;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应用不足。因此需要从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合理构建奖补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注重粮食加工产业链提档升级、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等方面入手,加快实现淮安市由大型商品粮供应基地向优质商品粮供应地转变。

钟幸子[2](2020)在《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截止到201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9732美元、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7元。2015年党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形成产业链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2017年,党的十九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最大程度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虽然梅州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在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梅州市如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梅州市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但其发展速度快、涵盖范围广,带动所在产业的效益增长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产业融合的概念、原因、识别、类型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文献,以农业多功能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农业产业链理论为基础,最大程度的理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概念,并以促进梅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因素及模式为基础,结合各项统计数据分析,分别用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农村每万人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来反映农村产业链延伸程度,用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农业多功能性发挥情况,用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反映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梅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其次再结合日本、韩国、沈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案例,找出阻碍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节点,如:农民组织化不高、休闲农业发展不足、设施农业不强、农产品加工业不精、农业服务业不够等。进而提出推进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一是发展精深加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融合水平;二是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培养新型人才;三是探索多形式经营模式,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四是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空间布局。也为其他地区,尤其是与梅州市相似的丘陵山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

殷丽萍[3](2019)在《农业科技在仪征市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现代农业指的是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农业机械设备、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与经营方面。实际上,现代农业要想长远地发展,必然离不开农业科技,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的使用不仅使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还使农业生产效率更上一层楼。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法,对仪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信息系统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知晓其现代农业发展近况。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使现代农业园区起到技术示范作用,农产品产量有了一定的保证,形成了以果蔬、茶叶和食用菌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在农业竞争力方面有所提升。本文从仪征市农业机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与推广等方面探究农业科技的应用近况。在对仪征市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应用进行分析后,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得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如下:农业科技使用成本高、风险大,企业和农民不敢轻易尝试;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研单位与农业企业合作频率较低,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农业科技监管制度不严格、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最后,根据仪征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形成稳定的现代农业科技资金筹措机制;加强科研机构与现代农业企业的合作;构建良好的现代农业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期提高仪征市农业科技应用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现代农业发展稳中有进。

聂海澜[4](2019)在《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据此,按照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在农业生产力的区域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和各类资源合理配置和布局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重要手段。但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基于此,本文选取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查阅当地的年鉴、史、志及相关政府文件,在阐述农业综合开发基础理论,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状况,客观地指出其在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中的自身劣势和面临的挑战:如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功能不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程度低;农村专业人才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底子薄,亟待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力度和动力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农业资金投入不够等。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经验,从六个方面提出推进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一是政府为主导,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植力度,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农业物质装备;四是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利益,助农业综合开发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夯实农业科技基础,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是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

朱建宇[5](2014)在《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农丰种业”)是目前湖南省内以常规高档优质稻系列产品为主营业务规模最大的科研型种业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湖南水稻品质改良和产业化发展,已经推广了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10余个早晚籼优质稻新品种,有效地推动了湖南省乃至周边省份的优质稻产业发展,提升了南方籼稻米的品质,丰富和繁荣了我国优质稻米市场,满足了我国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本文通过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市场环境分析,认为水稻产业在促进粮食产业化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农业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目前国家为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在SW0T分析中,认为当前“湖南农丰种业”虽然在优质水稻育种推广行业地位明显、产品质量极具竞争力、技术水准国内一流,但是其市场过于集中,目前主营业务仍是水稻种子销售、技术指导等,产业链急需完善,还应联合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和其他科技平台开发推出更多适应市场的新品种。“湖南农丰种业”优质稻米产业化战略定位是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和支撑,以制度优化创新为着力突破点,以完善的产业链为机会,不断提升湖南及南方稻米产业化发展水平;战略方案是确立市场导向、建立多种经营模式复合营销、实现农企互惠互利、坚持科技进步、实施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构建标准化生产等。为实现该战略方案,要对优质稻米产业的战略实施过程进行动态控制,加强预算控制,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强化信息反馈和调节机制,及时进行调控,实施动态控制和管理,客观地评价战略实施效果,及时跟进改正。

朱国章[6](2014)在《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我国粮食虽然实现了“十连增”,但是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粮食安全仍然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经营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是发展粮食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它代表着今后一段时期内粮食生产的方向。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本人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日本、丹麦等发达国家的粮食产业化经营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其现状,分析其特点,并做出归纳总结。同时,也对国内多种粮食产业化经营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三明市几个较为成功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目前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其发展方式也各有不同。本文重点以三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分析,着重研究符合实际情况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式,提出符合三明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江晶[7](2013)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开始到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2009年11月,农业部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旨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性举措,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举措。然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一个新事物,必须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分析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推动其先行探索我国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城乡统筹理论,为研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保障粮食安全、加快产业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以上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本文界定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内涵和特征,认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在城乡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本质。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和科技要素在发生着变化,且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矛盾。这些分析构成了研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围绕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的主线,从主体功能、内容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机制、融资机制、科技支撑机制、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以及示范带动机制五大机制。结合以上五大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本文提炼总结了六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模式:东部发达地区园区带动型、平原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带动型、丘陵、山区粮食主产区基地带动型、中小城市城乡统筹型、大城市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动型以及垦区规模化农场带动型;并探讨了六种模式对其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体与其县域经济水平一致,而且劳动生产率高以及资源利用率高的地区,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针对以上研究,本文提出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议。主要从科学规划,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投融资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郑晓非[8](2011)在《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应该如何开发?其产业化进程应该如何推进?这两个问题是本文试图研究的主要问题。类似问题不仅存在于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而且在热区其他作物种质资源中也一定程度存在。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热区作物种质资源及其产业化的有效、高效发展途径和模式,论证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是在热带农业分层次发展理论和农业产业链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探讨了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政府、野生稻产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正确认识海南野生稻产业链提供依据,从而推进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提高海南野生稻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益参考。为达到拟定的研究目标,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己有文献进行客观评述,并阐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最后提出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开发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及其开发配套政策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两个经济学假设。第二章对中国野生稻种植史,尤其是海南野生稻的栽培史进行了综述。并对水稻的自然属性行了系统研究;介绍袁隆平发现野败,把野败培育成超级稻的案例。说明超级稻对世界和我国稻米产业的巨大影响;对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三章系统研究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经济价值分类体系、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核算的理论框架等方面的问题。第四章对农业产业链理论进行研究。在农业产业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的模型。并对海南野生稻产业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到了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海南野生稻产业链的对策。第五章以开发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品——“火山香米”为研究案例,对野生稻种质资源开发的现实案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分析价值链、信息链、组织链、物流链、技术链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火山香米”项目的运营模式和营销策划方案。第六章对热带农业分层次发展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需要在热带农业分层次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的结论。第七章概括总结了第一章至第六章研究的基本结论,最后证实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开发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及其开发配套政策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这两个经济学假设。并提出海南岛种质资源分层次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不同层次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热区农业发展的层次性,确立“分层次推进、各层次均优增长,优先发展有竞争力层次的热区作物种质资源”的战略思想。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认为传统种质资源开发理论通常把种质资源抽象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资源禀赋、技术、制度等要素(自变量)对其发展的影响,忽视了农业分散生产所引发的不平衡发展和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多层次的真实情境。所以,认识到种质资源开发的层次野生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2)研究认为海南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能有效解释“因地制宜”发展观的合理性。(3)研究发现海南种质资源开发的层次是自然资源、劳动者、科技进步长期博弈的均衡。(4)研究认为通过对海南种质资源产业链组织模式进行比较,鉴于产业链组织的形成条件、市场发育程度、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为获取较高的产业链运行绩效,各主体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产业链发展模式。(5)研究认为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包括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生产、优质稻谷供应、野生稻加工、野生稻贮运、野生稻销售、消费等功能环节,并对应不同的功能主体,各功能主体之间通过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相互联系、相互竞争。

李军民[9](2007)在《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大米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稻谷年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0%。近年来,随着加工水平的提高及品质的提升,大米己成为我国大宗作物产品中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湖南省是我国稻谷生产第一大省,当前,湖南优质稻米产业链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优质稻米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这种增长既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这对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机遇;另一方面,湖南优质稻米产品不仅要在国内市场竞争,更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优质稻米质量涉及到稻米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消费各环节,优质稻米产业面临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本论文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湖南优质稻米产业链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及消费各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探讨了湖南优质稻米产业链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政府、优质稻米产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正确认识湖南优质稻米产业链提供依据,从而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湖南优质稻米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益参考。主要观点如下:(1)优质稻米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及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卫生安全品质等指标。优质稻米产业链包括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生产、优质稻谷供应、优质稻米加工、优质稻米贮运、优质稻米销售、消费等功能环节,并对应不同的功能主体,各功能主体之间通过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相互联系、相互竞争。(2)促进优质稻米质量形成,既要抓好优质稻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等产前工作,又要搞好生产技术指导等产中工作,同时更要做好收购加工转化、市场推广等产后工作,各项工作必须环环相扣。我国加入WTO后,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安全标准的挑战,要使更多的稻米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同时要积极制定有利于本国的国际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稻米产品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满足人们对稻米产品绿色、无公害、有机化、安全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我国稻米产业向前发展。(3)大米在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生产与消费均主要集中在亚洲,因此世界大米贸易市场狭小,并具有垄断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同时,世界稻谷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稻米产量居世界首位,而贸易量仅占4%左右。日、韩市场的开放及美、欧削减对大米生产和出口的扶持有利于中国扩大稻米的出口,但又面临来自泰国、越南与美国的竞争压力。(4)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发展具有生产条件的组合优势、产业开发优势、品质改良优势、“订单粮食”初具规模、企业带动功能不断增强,但其发展面临着品种更新换代、生产比较效益低、优质稻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稻米加工转化率低等问题。(5)湖南是我国籼稻主产区,也是籼米的主要消费地区。对湖南省稻米区域比较优势、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等进行分析,湖南省稻谷生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不明显,没有成本优势。(6)能否提高优质稻的种植效益是农户是否愿意采用优质稻新技术的关键,也是农户决策理性的体现。对农户采用优质稻新技术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采用优质稻技术意愿与农户家庭中20-50岁农业劳动力人数、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含初中)的人数、从事农业劳动成员是否有人拥有技术特长或受职业培训呈正相关。(7)对湖南省优质稻米加工产业链中信息链、组织链、价值链、物流链管理及食品安全链进行实证分析。在信息链管理层面,加工企业比较重视信息沟通技术(ICT),但信息在加工产业链中的流动不很流畅,信息共享不够充分;在组织链管理层面,加工企业与农户主要是以市场为联系纽带,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加工企业难以得到优质稻米稳定供应与质量方面的保障;在价值链管理层面,目前湖南省优质稻米加工产业链上的价值创新主要由农户、加工企业、销售商独立承担,产业链运作效率不高,价值创新成果有限;在物流管理层面,运输与仓储费用是加工企业最主要的物流成本,要从加工产业链管理中获得利益,关键是通过减少存货与改善物流运作以削减产业链成本;在食品安全链层面,加工企业主要采用质量报告、内部认证、外部认证来保障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内部质量控制程序而不是外部认证来验收稻谷,这是湖南省乃至全国优质稻米加工产业链质量管理存在的一大缺陷。湖南省深加工企业的运作效率与组织效率都比初加工企业高,但深加工企业与初加工企业的组织效率都处于较低的状态。(8)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选择性普遍增强,其选择内容由过去的单项选择(以价格选择为主)转为多项选择,包括优质稻米的安全、营养、质量、品种、外观、风味、价格、包装、产地以及服务等,优质稻米的需求在湖南呈增加趋势。影响城镇居民优质稻米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依据效用最大化原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等差异性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在目前稻米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偏好将成为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政府确保优质稻米的高价与优质对等,促进优质稻米产业链持续发展。(9)对湖南金健米业、天龙米业的优质稻米产业链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其实施途径主要有股权投资和契约投资两种方式;组织形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占主导地位。由于我国各地优质稻米产业链组织的形成条件、市场发育程度、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为获取较高的产业链运行绩效,各主体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产业链发展模式。(10)“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优质稻米产业链组织的基本原则。湖南省龙头企业基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建立了具有适度规模效益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实现了优质优价,保证了大米价格的稳定和所联结农户的利益。

龚志桂[10](2007)在《湖南省农垦系统粮食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然而,由于人们对粮食生产形势过于乐观,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甚至一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无粮县”、“无粮乡”、“无粮村”作为调整的目标,以至于近几年粮食生产出现较大的滑坡。有人认为,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滑坡属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不必过分担心。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并不乐观,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继续下去,2—3年后即使采取应急措施,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恶化的局面也将难以扭转,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因素。重视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已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粮食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粮食及其相关理论,概括了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分析了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的趋势。对湖南粮食产业发展总体现状和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对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在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粮食流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是为解决问题,本文最后一章对发展湖南农垦粮食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首先,概括了湖南农垦发展粮食产业的具体优势,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其次,提出了发展农垦粮食产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六大对策建议,一是建立科学的粮食生产观,用大农业大粮食观念统领粮食生产;二是建立和谐的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企业和农户两个积极性;三是着力增强粮食发展后劲,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四是着力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推进粮食生产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五是着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六是加快推进粮食物流现代化建设。

二、实施优质稻产业化经营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优质稻产业化经营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国家商品粮基地发展为重要优质粮供应地路径初探——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内商品粮基地基本情况
    1.1 淮安市及各商品粮县(区)的农业产值情况
    1.2 淮安市及各商品粮县(区)的粮食种植情况
    1.3 淮安市及5个商品粮基地县(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情况
    1.4 淮安市及5个县(区)的农业从业人员及农村整体发展情况
    1.5 淮安市及5个县(区)粮食产业情况
2 商品粮基地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后劲不足,各县(区)间发展不平衡
    2.2 粮食生产延伸产业滞后,不能体现优质优价
    2.3 农业从业人员的种粮积极性低
    2.4 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应用不足
3 优质商品粮基地转型路径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夯实优质商品粮生产动力之基
        3.1.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农村社会发展动力。
        3.1.2 加大农村生产设施建设。
        3.1.3 加大农民文化生活投入。
    3.2 合理构建奖补机制,打开优质商品粮生产主体活力之门
    3.3 加强优质粮生产统筹规划引领,筑牢上下联动聚力之源
    3.4 注重粮食加工产业链提档升级,利用物流枢纽优势,挖掘优粮发展恒力之泉
    3.5 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打造优粮生产科技竞争力之芯

(2)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融合
        2.1.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2.1.3 乡村振兴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
        2.2.4 农业产业链理论
3 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梅州市基本概况
    3.2 梅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实基础
        3.2.1 梅州市农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3.2.2 梅州市特色农业增长明显
        3.2.3 梅州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增大
        3.2.4 梅州市农村服务业持续增加
        3.2.5 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2.6 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3.3 梅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高新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3.4 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
        3.4.1 指标设定
        3.4.2 数据来源
        3.4.3 评价方法
4 梅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民组织化多而不强
    4.2 休闲农业还需加快发展
    4.3 设施农业亟待加强
    4.4 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增长缓慢
    4.5 农业服务业发展缓慢
    4.6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5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际国内经验借鉴
    5.1 国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5.1.1 日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5.1.2 韩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5.2 国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5.2.1 沈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5.3 国内外农业产业融合经验借鉴
        5.3.1 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夯实产业融合基础
        5.3.2 重视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5.3.3 重视优势产业,提高农业优势
        5.3.4 组建农业组织,提供农业服务
6 推进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提高农业产业化融合水平
        6.1.1 发展精深加工,推广农业产业链融合模式
        6.1.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
    6.2 增强技术创新推进发展
        6.2.1 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深化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6.2.2 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
        6.2.3 培养产业融合人才,支持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6.3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
        6.3.1 探索多形式经营模式,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6.3.2 树立风险共担意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6.4 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6.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
        6.4.2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群
7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3)农业科技在仪征市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现代农业
        2.1.2 农业科技
        2.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1.4 农业科技推广
    2.2 理论基础
        2.2.1 创新扩散理论
        2.2.2 农业科技成果供求理论
        2.2.3 农业踏板理论
3 农业科技在仪征市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3.1 仪征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3.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发展
        3.1.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效果明显
        3.1.3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3.1.4 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完善
    3.2 农业科技的应用
        3.2.1 水肥一体化技术
        3.2.2 农业机械
        3.2.3 农业科技资金投入
        3.2.4 农业科技成果
        3.2.5 农业科技推广
4 农业科技在仪征市现代农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现代农业中农业科技的使用率不够高
        4.1.2 农业科技成果与现代农业实际需要脱节
        4.1.3 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参差不齐
        4.1.4 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力度小
    4.2 原因分析
        4.2.1 现代农业科技使用成本较高
        4.2.2 现代农业科技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4.2.3 现代农业科技监管制度不严格
        4.2.4 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5 促进农业科技在仪征市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对策
    5.1 形成现代农业科技资金筹措机制
        5.1.1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专项资金
        5.1.2 建立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投资体系
        5.1.3 加强对现代农业科技资金的管理
    5.2 加强科研机构与现代农业企业的合作
        5.2.1 动员农业高校参与现代农业科技研发
        5.2.2 鼓励现代农业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
        5.2.3 促进农业企业引进现代农业科研人才
    5.3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制度体系
        5.3.1 发挥政府在现代农业中的主导作用
        5.3.2 发挥现代农业市场的调节作用
        5.3.3 建立现代农业人才培训体系
    5.4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5.4.1 推进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改革
        5.4.2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科技示范作用
        5.4.3 完善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相关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
        2.1.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概念
        2.1.3 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式
        2.1.4 农业综合开发特点
        2.1.5 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经济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农业产业结构理论
3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状况
    3.1 区域概况
    3.2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历史回顾
    3.3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3.3.1 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模式
        3.3.2 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
    3.4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经验做法
        3.4.1 多种机制共享发展成果
        3.4.2 多种方式扶持新型经营主体
        3.4.3 多种要素激发融合活力
    3.5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绩效分析
        3.5.1 益阳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分析
        3.5.2 益阳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产出效益分析
4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SWOT分析
    4.1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优势
        4.1.1 自然地理得天独厚,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优势显着
        4.1.2 项目开发区内因地、因时质宜,综合开发特色明显
    4.2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劣势
        4.2.1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功能不强
        4.2.2 农业综合开发模式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
        4.2.3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程度低
        4.2.4 农村专业人才缺乏
        4.2.5 农业基础设施底子薄,亟待完善
        4.2.6 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力度和动力不足
        4.2.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4.3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机遇
        4.3.1 各类配套政策出台
        4.3.2 各类资金注入和引进
        4.3.3 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管理力度
    4.4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威胁
    4.5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策略
        4.5.1 SWOT分析中的环境因素
        4.5.2 SWOT分析结果
        4.5.3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策略
5 国内外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和启示
    5.1 典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启示
        5.1.1 美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
        5.1.2 日本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
        5.1.3 德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
        5.1.4 澳大利亚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
    5.2 国内农业综合开发的启示
        5.2.1 黑龙江大庆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
        5.2.2 山东省平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
    5.3 国内外农业综合开发的启示
        5.3.1 以政府为主导,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5.3.2 创新了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5.3.3 夯实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教育基础及社会化服务体系
6 推进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
    6.1 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植力度,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
    6.2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6.2.1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6.2.2 各类资源相互统一融合
    6.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农业物质装备
    6.4 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助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6.5 夯实农业科技基础,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5.1 创新农业科技管理模式和机制
        6.5.2 实施人才兴农、科技兴农,培育新型职业型农民
        6.5.3 完善产、学、研“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6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业产业化研究动态
        1.2.2 国内农业产业化研究动态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产业化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产业化
        2.1.2 产业发展战略
    2.2 产业化相关理论述评
        2.2.1 产业经济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区域经济学理论
        2.2.4 利益共同体理论
第3章 湖南农丰种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
    3.1 湖南农丰种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1.1 公司简介
        3.1.2 产业化发展的主营业务
        3.1.3 产业化发展的技术优势
        3.1.4 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前景
    3.2 产业化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国内优质稻米
        3.2.2 国内经济形势
        3.2.3 相关产业政策
    3.3 产业市场环境分析
        3.3.1 我国优质稻米市场的发展
        3.3.2 湖南优质稻米市场的发展
    3.4 湖南农丰种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遇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5 湖南农丰种业发展战略的行业竞争模型分析
        3.5.1 替代品威胁分析
        3.5.2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3.5.3 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3.5.4 行业现有竞争程度分析
        3.5.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第4章 湖南农丰种业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战略方案
    4.1 湖南农丰种业优质稻米产业化战略使命和战略目标
        4.1.1 战略使命
        4.1.2 战略目标
    4.2 湖南农丰种业现有企业发展战略
        4.2.1 现有企业发展战略内容
        4.2.2 现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弊端
    4.3 湖南农丰种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方案
        4.3.1 确立市场导向战略
        4.3.2 建立多种经营模式复合营销战略
        4.3.3 实现农企互惠互利战略
        4.3.4 坚持科技进步战略
        4.3.5 实施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
        4.3.6 构建标准化生产战略
    4.4 湖南农丰种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新旧方案对比分析
第5章 湖南农丰种业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与保障
    5.1 战略实施措施
        5.1.1 立足科技发展优质稻米产业
        5.1.2 优化优质稻米产业链结构
        5.1.3 完善协调优质稻米市场运营机制
    5.2 战略控制内容及保障措施
        5.2.1 战略控制内容
        5.2.2 战略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重点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
    2.1 三明市粮食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2.1.1 三明市粮油加工企业单位数和企业类型
        2.1.2 粮油企业生产能力、生产量及产品结构
        2.1.3 粮油加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结构
        2.1.4 企业科研投入
    2.2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2.3 粮食购销情况
    2.4 典型案例分析
        2.4.1 三明市佳源米业有限公司
        2.4.2 宁化县粮食购销公司
        2.4.3 将乐县福建绿景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4.4 三明市华兴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2.4.5 泰宁县粮食购销公司
        2.4.6 三明市现有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的启发
        2.4.7 存在的问题
3 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规模小
    3.2 企业竞争力不强
    3.3 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未能显现
    3.4 多头管理,粮食市场监管难度大
    3.5 政府部门对粮食企业扶持少
    3.6 粮食质量标准检测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发展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4.1 扶持粮食骨干加工企业,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4.2 向管理要效益,引导企业改变发展模式
    4.3 加强行业指导,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
    4.4 丰富产品的品种,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4.5 依靠科学进步,提高企业素质
    4.6 不断完善粮食质量检测体系
    4.7 指导农民科学储粮
    4.8 加强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塑造良好的粮食经济发展环境
    4.9 部门联动
5 结论与讨论
    5.1 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结论
        5.1.1 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结论
        5.1.2 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向
    5.2 讨论
        5.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5.2.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1.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
        1.3.2 国外农业园区现状
        1.3.3 国内关于县域经济的研究
        1.3.4 国内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
        1.3.5 国内关于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
        1.3.6 国内关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研究现状
        1.3.7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1.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核心内容
        2.1.2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适用性
    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核心内容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适用性
    2.3 经济增长极理论
        2.3.1 经济增长极理论的核心内容
        2.3.2 经济增长极理论的适用性
    2.4 城乡统筹理论
        2.4.1 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
        2.4.2 城乡统筹理论的适用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现状
    3.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3.1.1 因地制宜,发展县域优势产业
        3.1.2 政府引导,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1.3 创新机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1.4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3.1.5 加大标准化生产,保障安全农产品供应
        3.1.6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3.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3.2.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发展水平引领全国
        3.2.2 不同类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明晰
        3.2.3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3.2.4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速
        3.2.5 产业化经营方式明显完善
        3.2.6 示范带动作用强劲
    3.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不够明显
        3.3.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3.3.3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制约大
        3.3.4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3.3.5 金融支农力度不够大
        3.3.6 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不够高
        3.3.7 农业人力资源有待开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
    4.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内涵和特征
        4.1.1 内涵
        4.1.2 特征
    4.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比较
        4.2.1 现代农业园区的演变与发展
        4.2.2 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联系与区别
    4.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内涵
        4.3.1 机制
        4.3.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运行机制
    4.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
        4.4.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前提
        4.4.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需解决的四个矛盾
        4.4.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运行机制研究
    5.1 土地流转机制
        5.1.1 土地流转机制的基本内涵
        5.1.2 土地流转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5.1.3 土地流转机制的要素构成
    5.2 投融资机制
        5.2.1 投融资机制的基本内涵
        5.2.2 投融资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5.2.3 投融资机制的要素构成
    5.3 科技支撑机制
        5.3.1 科技支撑的基本内涵
        5.3.2 科技支撑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5.3.3 科技支撑机制的构成要素
    5.4 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
        5.4.1 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的基本内涵
        5.4.2 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5.4.3 人才开发与培养的要素构成
    5.5 示范带动机制
        5.5.1 示范带动机制的内涵
        5.5.2 示范带动机制的运行机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模式研究
    6.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六种模式
        6.1.1 东部发达地区园区带动型模式
        6.1.2 平原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
        6.1.3 丘陵、山区粮食主产区基地带动型模式
        6.1.4 中小城市城乡统筹模式
        6.1.5 大城市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动型模式
        6.1.6 农垦规模化农场带动型模式
    6.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6.2.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农业全产业链的打造
        6.2.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体制机制创新
        6.2.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现代新型农民培育
        6.2.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6.2.5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6.2.6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建立与测评
    7.1 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7.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2.1 框架确定
        7.2.2 具体指标确定
        7.2.3 评价方法选取
    7.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
        7.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7.3.2 因子分析法
    7.4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确保示范区发展方向正确
        8.2.2 进一步加大项目聚集和政策支持,建立以粮为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8.2.3 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8.2.4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信息化协同共进
        8.2.5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8.2.6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培育职业农民
        8.2.7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建构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1.1.2 建构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的需要
        1.1.3 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4 贯彻热区农业分层次发展的需要
        1.1.5 国内对该领域研究不足
    1.2 研究范围和意义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外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1.3.1 关于野生稻优良特性(基因)的遗传评价
        1.3.2 关于国外对野生稻优良性状的利用
        1.3.3 关于国外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经济研究
    1.4 国内研究动态
        1.4.1 关于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研究
        1.4.2 关于稻米消费与市场需求研究
        1.4.3 关于稻米产业化研究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5.1 有研究的总结
        1.5.2 主要不足
    1.6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1.7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1.7.1 可能的创新
        1.7.2 存在的不足
2 实证考察:野生稻种质资源
    2.1 中国野生稻栽培史
        2.1.1 起源和产区
        2.1.2 品种演变
    2.2 海南野生稻栽培史
    2.3 野生稻种质资源
        2.3.1 自然属性
        2.3.2 水稻分类
    2.4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
    2.5 袁隆平与“野败”
        2.5.1 袁隆平
        2.5.2 发现“野败”
    2.6 从“野败”到超级稻
        2.6.1 杂交水稻
        2.6.2 从“野败”到超级稻
        2.6.3 超级稻在国外
    2.7 中国稻种质资源的主要繁种技术
3 理论研究:种质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体系
    3.1 种质资源的概念
    3.2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3.2.1 搜集
        3.2.2 保存
        3.2.3 研究
        3.2.4 创新
        3.2.5 利用
    3.3 种质资源经济价值分类体系
        3.3.1 按类型分
        3.3.2 按时间尺度分
    3.4 种质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
    3.5 种质资源经济评价方法
    3.6 种质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框架
        3.6.1 种质资源实物量的核算
        3.6.2 种质资源价值量的核算
        3.6.3 种质资源的质量核算
4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农业产业链理论
        4.1.1 农业产业链的提出
        4.1.2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
        4.1.3 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4.1.4 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
    4.2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现状
    4.3 海南野生稻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4.3.1 产品链存在的问题
        4.3.2 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4.3.3 组织链存在的问题
        4.3.4 信息链存在的问题
        4.3.5 物流链存在的问题
        4.3.6 技术链存在的问题
    4.4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设计
        4.4.1 产业链设计的理论基础
        4.4.2 稻米加工的主产品
    4.5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开发建议
        4.5.1 组织链管理一体化
        4.5.2 价值链管理最优化
        4.5.3 信息链管理及时化
        4.5.4 物流链管理畅通化
        4.5.5 技术链管理标准化
5 案例研究:海南火山香有机米产业链分析
    5.1 海南省农产品运销有限公司简介
    5.2 火山香米产品介绍
        5.2.1 火山香米的自然资源情况
        5.2.2 开发火山香米的优势
    5.3 火山香米价值链
    5.4 火山香米信息链
    5.5 火山香米组织链
    5.6 火山香米物流链
    5.7 火山香米技术链
    5.8 火山香米项目运营模式及营销策划方案
        5.8.1 运营模式
        5.8.2 营销策划方案
6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层次开发
    6.1 热带农业分层次开发理论的提出
    6.2 海南经济发展特性分析
        6.2.1 海南各市县经济发展特性分析
        6.2.2 海南各市县经济层次分析
    6.3 热区农业分层次发展模型
        6.3.1 传统热区农业增长模型
        6.3.2 分层次增长理论模型
    6.4 农业分层次发展的数理证明
        6.4.1 论证逻辑思路
        6.4.2 模型与假设
        6.4.3 数理推论
    6.5 热带农业及其产业化分层次发展的SWOT分析
        6.5.1 优势(Strength)
        6.5.2 劣势(Weakness)
        6.5.3 机会(Opportunity)
        6.5.4 威胁(Threat)
    6.6 热带农业分层次发展的菱形路径
7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海南种质资源开发层次是客观存在的
        7.1.2 海南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7.1.3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是有充分依据的
        7.1.4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开发的配套政策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
    7.2 海南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的建议
        7.2.1 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的海南种质资源开发经营系统
        7.2.2 充分用足现有政策,抓紧制定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新政策
        7.2.3 提高农业“产—加—销”层次,创建相应的营销层次体制
        7.2.4 加强对海南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的科学理论研究
        7.2.5 提高海南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的科技水平
        7.2.6 确立海南作物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框架
        7.2.7 完善海南作物种质资源产业链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读博期间研究成果简介
致谢

(9)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论文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农业产业链理论
        1.1 产业链的科学内涵
        1.2 农业产业链的内涵
        1.3 农业产业链相关研究
    2 农产品供应链理论
        2.1 供应链的内涵
        2.2 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
        2.3 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研究
    3 产业组织理论
        3.1 产业组织理论的内涵
        3.2 产业组织理论相关研究
第三章 优质稻米产业链的系统认识
    1 优质稻米质量形成分析
        1.1 农业标准与稻米品质的内涵
        1.2 稻米品质分类分级与质量标准
        1.3 产业链功能环节影响优质稻米的质量形成分析
    2 世界稻米产业链系统分析
        2.1 世界稻谷生产持续发展
        2.2 稻米及其副产品深加工是稻米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2.3 稻谷销售、贸易竞争激烈
        2.4 稻米消费缓慢增长
    3 中国稻米产业链系统分析
        3.1 稻米(稻谷)生产持续发展,但优质率不高
        3.2 稻米总体供需平衡,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
        3.3 稻米加工业有所发展,但加工转化率仍较低
        3.4 挑战与机遇并存,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4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4.1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发展优势
        4.2 湖南省发展优质稻米产业链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竞争力分析
    1 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1.1 竞争力理论
        1.2 稻米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内涵
    2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分析
        2.1 湖南省水稻生产情况分析
        2.2 湖南省优质稻谷(米)贮藏加工
        2.3 湖南省优质稻米消费分析
        2.4 湖南省优质稻米国内外贸易分析
    3 湖南省优质稻米竞争力相关因素分析
        3.1 区域比较优势
        3.2 成本优势比较
        3.3 价格优势比较
        3.4 质量优势比较
        3.5 信誉优势比较
        3.6 技术优势比较
    4 提高湖南稻米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4.1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
        4.2 守住耕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稻米生产的综合效益
        4.3 培育绿色精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4.4 进一步搞好以稻米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
        4.5 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优质稻米产业链
第五章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实证分析
    1 湖南省农户采用优质稻技术意愿分析
        1.1 研究背景
        1.2 调查与数据
        1.3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4 调查结果计量分析
        1.5 结语与建议
    2 湖南省优质稻米加工产业链管理实证分析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与数据
        2.3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4 优质稻米加工行业产业链效率分析
        2.5 结语与建议
    3 湖南省城镇居民优质稻米消费实证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调查与数据
        3.3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调查结果计量分析
        3.5 结语与建议
第六章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的组织模式案例分析
    1 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组织模式案例分析
        2.1 案例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2.2 案例二:天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3 案例分析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1 主要研究结论
    2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2 强化优质稻米产业链主要功能环节
        2.3 创新优质稻米产业制度
        2.4 完善优质稻米产业链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课题
致谢
作者简介

(10)湖南省农垦系统粮食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湖南农垦系统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粮食及其相关概念
    2.2 湖南粮食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2.3 湖南粮食产业的区域分布
    2.4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的过程
    2.5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的定位
    2.6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粮食生产方面的问题
    3.2 粮食加工方面的问题
    3.3 粮食流通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政策原因
    4.2 经济原因
    4.3 体制原因
    4.4 管理原因
第五章 粮食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及评价
    5.1 国外粮食产业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及评价
    5.2 我省农场粮食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及评价
第六章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优势
    6.2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总体要求
    6.3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基本原则
    6.4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目标
    6.5 湖南农垦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束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实施优质稻产业化经营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国家商品粮基地发展为重要优质粮供应地路径初探——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县区为例[J]. 潘丽媛,傅蒙蒙,王永军,李海军,孙苏阳,彭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2(01)
  • [2]梅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钟幸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3]农业科技在仪征市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 殷丽萍.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4]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D]. 聂海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5]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 朱建宇.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5)
  • [6]三明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D]. 朱国章.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4)
  • [7]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江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2)
  • [8]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研究[D]. 郑晓非. 海南大学, 2011(10)
  • [9]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研究[D]. 李军民.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10]湖南省农垦系统粮食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龚志桂.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化推进产学研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