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靠科教 兴乡富民(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琼[1](2007)在《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 ——以榆林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榆林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腹地,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6t煤,100m3天然气,140t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它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所辖1区11县均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性,加之多年来粗放型的资源开发使得榆林市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损失巨大。因此,以榆林市为典型区,研究能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探讨调控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遵照党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本着陕西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中做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基本构想。以生态脆弱区能源优化开发为目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入户调查、小波分析,以及层次分析等方法,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榆林市能源开发利用问题,就该市能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对区域水资源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能源开发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力求在理论和实用两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1974~2004年31年间,榆林市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增加的线性倾向值为0.0438℃/a,显着高于全国平均增温率0.004℃/a,也高于全球平均增温率0.006℃/a;年平均降水量在剧烈的波动变化中趋于减少,降水量减少的线性倾向值为0.678mm/a。总体而言,榆林市气候变化的增暖幅度显着高于全国水平而变干幅度则有所不及。(2)大规模能源开发以后,能源富集的北部地区多数县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明显增加。目前,榆林市能源开发主要集中于北部6县(区),北部地区中除了榆阳区外,其余五县生态环境脆弱度增大,特别是神木和靖边两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平均值分别由1985年的0.438增加至2004年的0.535。与南部地区相比,北部6县(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值增加更快。另外,2004年榆林市神木、榆阳、靖边三个资源开发强度较大的县(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值居于前三位,均能在相当程度上说明大规模能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增强贡献不容忽视。(3)榆林市能源强度开发的县(区),其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关关系。2004年,榆林市神木县、榆阳区、靖边县依次是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排名前3的县(区),同年,这三个县(区)在全市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中的排名也依次居于前3。可见榆林市大规模的能源开发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该市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增加。(4)榆林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利用率低,故应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缩榆林市农业用水,特别是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1999~2005年,榆林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率为82.8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地比率为74.89%,而全市农田灌溉系数平均值仅为0.4,可见农业用水数量庞大而低效。鉴于此,极有必要借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之机,在推行粮食自给有余、牧业经济为主、林果经济为辅的农业发展方针的同时,压缩榆林市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积极发展节水抗旱的杂粮农业和草产业。(5)窟野河实测径流量的演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窟野河多年实测径流量变化的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窟野河年平均径流量的演化过程(1950~2004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50~1982年,变化周期为32年;第二个阶段为:1983~1999年,变化周期为16年;第三个阶段为2000年及其之后年份,该周期的变化时间仍在持续。三个阶段窟野河平均径流量分别为7.18万m3、4.83万m3、1.93万m3,这三个阶段窟野河径流量有依次下降的趋势。(6)人为活动影响对窟野河径流量的减流作用明显。窟野河天然径流量的恢复结果说明,1974~1985年,窟野河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平均值为-11.32%,1986~2004年,这个值增加到8.95%;1974~1985年之间窟野河平均径流量分别为6.282万m3,1986~2004年,窟野河的平均径流量减少至3.937万m3。可见,在1986年窟野河流域能源大规模开发前后,人为活动影响对窟野河径流量的减流作用明显。(7)人为活动影响特别是窟野河流域神府煤田的煤炭开发及其规模的扩大是导致河流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窟野河径流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82年、1998年,而流域气温、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91年。径流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突变时间的不同步性,以及窟野河天然径流量的恢复结果和流域典型矿井煤矿产量的连年骤增的现象均证实了窟野河流域神府煤田的煤炭开发及其规模的扩大是导致河流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8)结合区域能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以及本文前几章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基于AHP的榆林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构建了优化调控生态脆弱区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榆林模式。以期为榆林市该市及其它资源型城市能源矿产资源的理性开发利用提供相关参考。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1)在理论上,通过探讨生态脆弱化背景下,榆林市水资源短缺对区域能源开发的“瓶颈”制约,结合榆林市粗放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响应—经济社会发展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集成分析,尝试性地构建了生态脆弱区能源开发利用的优化调控模式——榆林模式,以期为该市能源优化开发提供参考。(2)在方法上,运用小波分析和河流天然径流量恢复的方法证实了窟野河流域神府煤田的煤炭开发及其规模的扩大是导致河流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窟野河径流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82年、1998年,而流域气温、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91年。径流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突变时间的不同步性,以及窟野河天然径流量的恢复结果和流域典型矿井煤矿产量连年骤增的现象均证实了这一点。(3)在研究内容上,通过对比分析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结果,发现能源强开发区其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关关系。2004年,榆林市神木县、榆阳区、靖边县依次是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排名前3的县(区),同年,这三个县(区)在全市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中的排名也依次居于前3。可见榆林市大规模的能源开发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该市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增加。(4)此外,在研究内容上,还通过分析榆林市各产业部门用水动态变化,认为应当大力压缩榆林市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1999~2005年,榆林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率为82.8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地比率为74.89%,而全市农田灌溉系数平均值仅为0.4,可见农业用水数量庞大而低效。鉴于此,极有必要借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之机,在推行粮食自给有余、牧业经济为主、林果经济为辅的农业发展方针的同时,压缩榆林市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积极发展节水抗旱的杂粮农业和草产业。本研究得到如下项目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批准号:2006CB4005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项目批准号:04JZD00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陕甘宁老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770013)
本刊编辑部,畅江,紫萍,朝霞,西茗[2](2003)在《政策措施:一份关乎22.6万人发展问题的文件》文中研究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民族地区,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而,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的脱贫发展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下的民族有20个,总人数约43万(按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这些民族由于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在云南,世居的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有布朗、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独龙七个民族,总人数大约22郾6万,占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总数的52郾5%。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水平与其他民族一样,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边境地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存在着许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比起一些人口较多的民族来说,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多一些,问题要特殊一些,十分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精神,近年来把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帮助,并要求在“十五”期间让这些民族和地区的面貌发生较大改变
昔阳县洪水乡人民政府[3](2000)在《依靠科教 兴乡富民》文中认为“只有劳动大军素质的提高,才有挖不尽的潜力,享不完的幸福”;“只要领航人识时务,科学技术才能引进、推广”;“普教是基础,职教、成教是再生产的有力举措”。这是他们在实施“科教兴乡”过程中的深切体会,也是他们紧抓的三个问题,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党委、政府[4](2000)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之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个乡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融为一体,构建大教育网络,使教育与生产密切结合。全乡先后为基础教育投资6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又建设高标准的农科教联合学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依靠科教兴乡富民,先后获省文明乡镇、小康乡镇、成人教育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汾阳市阳城乡党委、政府[5](2000)在《实施科教兴乡战略 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文中提出这份材料开首部分介绍了他们在确立科教兴乡战略之前所作的三项调查,即农民智力结构调查、生产比率调查、教育现状调查,很有创意,值得搞农村工作的同志一读。
大同市新荣区郭家窑乡人民政府[6](2000)在《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振兴全乡经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有人说:纯农业乡镇是很难富起来的,请看地处我省塞北高原,紧连内蒙,长城脚下的一个贫困乡镇。郭家窑乡是怎样实现科教兴乡的?他们过去是糠菜半年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任务以来,他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狠抓“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摆在首位,使95%的农民接受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率达到85%以上。特别是他们对95%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培训,使他们都掌握了一至两门先进农业技术,形成了一支农业科技骨干力量,因而使农业生产连年增长,产值中科技含量超过50%,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垮入了小康乡镇的行列。
阳城县芹池乡人民政府[7](2000)在《走科教兴芹之路 创小康文明佳绩》文中研究说明池芹是个山区乡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他们在“科教兴乡”过程中,坚持走“经济腾飞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的路子,狠抓教育,全面提高乡民素质。有了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他们从本乡实际出发,全面调整了产业结构,形成了十大生产基地,使全乡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这个科教兴乡经验很有说服力。
定襄县杨芳乡党委、政府[8](2000)在《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在实施“科教兴乡”过程中,通过“三教统筹”,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地抓了乡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宣传、培训、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使全乡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全省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单位,农民过上了富裕生活。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9](2000)在《“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探索》文中研究指明 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从1987年以来,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科教兴村”、“科教兴乡”、“科教兴县”方面迈出了扎实的步伐,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科教兴村”工作过去已作过专题总结,这里着重回顾总结近三年来实施“科教兴乡”的情况。
文水县西糟头乡党委、政府[10](2000)在《实施科教兴乡战略 加快经济振兴步伐》文中研究指明西槽头乡党委、政府在科教兴乡过程中,紧紧围绕“造就一支能够熟练驾驭农业科技的农民队伍”这个中心,以农民技术学校为阵地,把农、科、教统筹结合起来,形成科教兴乡的合力。他们总结多年的经验,创造了9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实现了“家家有个技术员”的目标,从而在全乡推广了15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技术,使农民人均收入由750元增至2100元,效果非常明显。
二、依靠科教 兴乡富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靠科教 兴乡富民(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 ——以榆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论文特色与新进展 |
2 研究思路及基础理论 |
2.1 研究思路 |
2.2 资源开发与生态效应理论诠释 |
2.3 生态过程与人类活动互动机理 |
2.4 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视角 |
3 榆林市能源开发基础背景研究 |
3.1 自然概况 |
3.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3.3 气候暖干化研究 |
3.4 小结 |
4 能源开发对榆林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研究 |
4.1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4.2 能源开发与农村脱贫互动发展模式 |
4.3 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优化调控对策 |
4.4 小结 |
5 能源开发对榆林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优化调控研究 |
5.1 能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
5.2 能源开发前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分析 |
5.3 优化调控对策 |
5.4 小结 |
6 能源开发对榆林市水资源的影响及优化调控研究 |
6.1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
6.2 产业部门用水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
6.3 能源开发对水资源影响过程研究——以窟野河为例 |
6.4 水资源优化调控对策 |
6.5 小结 |
7 榆林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优化调控模式研究 |
7.1 资源开发与区域PRED系统演化 |
7.2 层次分析法(AHP)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7.3 基于AHP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
7.4 可持续发展优化调控模式研究 |
7.5 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 |
四、依靠科教 兴乡富民(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 ——以榆林市为例[D]. 刘晓琼. 陕西师范大学, 2007(05)
- [2]政策措施:一份关乎22.6万人发展问题的文件[J]. 本刊编辑部,畅江,紫萍,朝霞,西茗. 今日民族, 2003(04)
- [3]依靠科教 兴乡富民[A]. 昔阳县洪水乡人民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4]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之乡[A]. 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党委、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5]实施科教兴乡战略 推动农村经济建设[A]. 汾阳市阳城乡党委、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6]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振兴全乡经济发展[A]. 大同市新荣区郭家窑乡人民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7]走科教兴芹之路 创小康文明佳绩[A]. 阳城县芹池乡人民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8]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A]. 定襄县杨芳乡党委、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9]“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探索[A].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10]实施科教兴乡战略 加快经济振兴步伐[A]. 文水县西糟头乡党委、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