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27~(kip1)和ki-67在星形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翔宇[1](2020)在《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但卵巢癌的病死率显着高于另外两种肿瘤。在过去十年中卵巢癌的治疗方法虽有所发展,但由于早期阶段卵巢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发生肿瘤的局部播散及远处转移,故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较低,仅为30%-40%。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在卵巢癌的进展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其中miR-195-5p被证实与多种肿瘤有关,但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miR-195-5p能否调控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而深入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即miR-195-5p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影响卵巢癌的增殖、转移,从而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为卵巢癌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方法:1、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卵巢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共50例,同时收集正常卵巢组织标本50例,并培养正常卵巢细胞系(IOSE80)、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A2780、ES-2),通过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观察、分别比较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细胞系与正常卵巢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2、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低的SKOV3细胞系中利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95-5p的细胞株,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高的A2780细胞系中转染miR-195-5p inhibitor抑制内源性miR-195-5p表达,采用MTT、克隆形成、Ed U等细胞学实验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等方法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卵巢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95-5p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特点;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观察过表达miR-195-5p后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95-5p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195-5p与其潜在靶基因--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4(Cell Division Cycle-Associated protein 4,CDCA4)的靶向调控关系。q RT-PCR方法检测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过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同方法对比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在SKOV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组、miR-195-5p及CDCA4均过表达组、control三组中cyclin D1、p16的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明确三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4、q RT-PCR技术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CDCA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显着低于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卵巢正常细胞系(IOSE80)相比,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195-5p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95-5p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miR-195-5p的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减慢了其细胞周期进程。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95-5p的小鼠种植瘤,其体积及重量较对照组均降低。3、在卵巢中CDCA4是miR-195-5p的靶基因Starbase数据库显示CDCA4是miR-195-5p的潜在靶基因,继而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CDCA4 3’-UTR的活性能被miR-195-5p降低,进一步结合使用位点突变技术发现miR-195-5p结合位点突变的CDCA4 3’-UTR活性不能被miR-195-5p降低。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与miR-195-5p呈负相关,miR-195-5p通过对CDCA4的调节作用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过表达CDCA4后可逆转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4、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有关,CDCA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miR-195-5p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好,CDCA4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更差,miR-195-5p、FIGO分期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上述研究表明: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呈下调表达,miR-195-5p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证实miR-195-5p可下调其靶基因CDCA4的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在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CDCA4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生存状况等呈现显着的相关性。综上所述,miR-195-5p/CDCA4轴提供了一种解释卵巢癌疾病进展的机制,可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冯帆[2](2020)在《CU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增殖和预后的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脑胶质瘤是目前最常见的侵袭性颅内原发恶性肿瘤,鉴于其高侵袭、高复发的特性,目前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4.6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5.5%,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转录调节因子CUX-1为同源异型盒homeobox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在大脑皮层上层表达,参与DNA复制、细胞周期控制和DNA修复。目前已有多种研究证明CUX-1参与了多种类型实体肿瘤的增殖。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因子CU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初步预测其在胶质瘤增殖中介导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对转录因子CUX-1进行基因差异性表达分析及生存曲线分析。收集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在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定级的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46例,以及通过颅脑外伤脑叶切除减压术获得的正常脑组织10例,随访所有患者,获得完整病历资料。培养多株胶质瘤细胞系(U251,SF295,CRT,A172,TJ905)及正常胶质细胞系(HA1800),qRT-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转录因子CUX1在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之后对所收集的全部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UX-1的表达情况。χ2检验验证CUX-1表达与多种肿瘤增殖病理参数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证明CUX-1表达水平对患者总体生存期(OS)及预后的影响。CUX-1小干扰RNA转染胶质瘤细胞,通过划痕实验、CCK8细胞活性实验证明CUX-1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等行为学特性的影响。最后为了进一步研究CUX-1的功能,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GO/KEGG基因富集分析,对CUX-1相关靶基因及其介导的生物学进程和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预测。结果: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转录因子CUX-1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之间存在基因差异性表达,且CUX-1高表达明显缩短患者总体生存期(P<0.05)。qRT-PCR,结果证明转录因子CUX-1mRNA随胶质瘤WHO分级的增加表达上调,且其在胶质瘤细胞系(SF295,CRT,A172,TJ905)中表达高于正常胶质细胞系(HA1800);Westernblot实验结果表明CUX-1蛋白表达水平同样随胶质瘤WHO级别的增加而上调,且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A172,TJ905)中的表达要高于胶质瘤细胞系(U251,SF295,CRT)及正常胶质细胞系(HA1800)中的表达(P<0.05)。46例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CUX-1免疫组化实验(IHC)结果表明转录因子CUX-1的阳性细胞数随着肿瘤WHO分级的上调而增加,且其表达情况与多种肿瘤恶性增殖指标(Ki-67,P53mut,WHO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和Kaplan-Meier曲线显示CUX-1表达可作为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且CUX-1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最后,GO/KEGG基因富集分析表明转录因子CUX-1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通路或其他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因子来介导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炎症反应和化疗耐药。结论:转录因子CUX-1可作为一种胶质瘤增殖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生信分析结果也为下一步体内体外实验中具体分子机制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张开元[3](2020)在《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再生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80%的患者伴随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对其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是细胞替代疗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关键细胞。NSPCs可增殖、迁移至病灶,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通过营养支持、调节炎症反应、定向分化替代神经元、重建神经环路和功能、旁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等作用发挥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损伤后修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由于血脑屏障受损,兴奋性毒性和神经炎症明显破坏了细胞微环境。即在受损的脑组织中,细胞微环境出现明显病理性环境,该环境不利于内源性NSPCs(endogenous NSPCs,eNSPCs)的存活、神经发生及分化。eNSPCs活化策略是利用eNSPCs的固有特性(增殖扩大eNSPCs的数目、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分化为成熟神经细胞参与神经网络重建),通过使用各种外源性"激活因子"以激活大脑中的eNSPCs。因此,研究促进eNSPCs激活的药物及潜在机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又称维生素C(Vitamin C)。前期研究发现,用AA连续预处理3周或连续治疗2周,可显着减少MCAO大鼠的脑梗面积,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钠离子依赖的维生素C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vitamin C transporter 2,SVCT2)是AA的特异性转运蛋白,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内,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等,AA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必须借助SVCT2的转运才能进入脑内。近期研究发现,SVCT2表达于放射状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过表达SCVT2或者用AA干预可以促进NSPCs向神经元分化。然而,SVCT2和AA干预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作用仍不清楚。青蒿素的水溶性衍生物-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具有低毒性的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穿透血脑屏障,已被广泛用于疟疾的治疗。由于其在抗肿瘤、防止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免疫和炎症调节、神经传递调节以及治疗I型糖尿病方面的潜在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证实ART可通过激活鞘氨醇1磷酸受体1/磷脂酰肌醇3激酶(S1pR1/PI3K)信号通路来保护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小鼠的血脑屏障,体外研究初步发现ART也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然而,目前尚无研究阐明ART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发生和神经损伤的影响。因此,本文探索AA及其转运体SVCT2,以及ART调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在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作用与机制,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新的治疗药物和干预靶点。一、AA和SVCT2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目的:探讨SVCT2过表达和AA干预对NSPCs迁移和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作用与机制。设计与方法:建立短暂性小鼠MCAO模型(tMCAO),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MCAO后小鼠的SVCT2表达水平。过表达SVCT2与AA联合应用后,利用转轮疲劳实验(Rotarod test)、转角实验(Corner test)和平衡木实验(Beam walking)来检测MCAO模型小鼠的运动行为学,采用TTC染色来观察MCAO模型小鼠脑梗的体积。过表达SVCT2的同时给予Brdu注射,观察MCAO小鼠沿胼胝体迁移的NSPCs状态及脑梗周围皮层及基底节区Brdu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进一步,体外建立NSPCs的氧-葡萄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glucose,OGD/R)模型,将细胞分为Control、OGD、OGD+400μM AA、OGD+LV-SVCT2、OGD+400μM AA+LV-SVCT2五组,观察对NSPCs迁移的影响;利用tubulin和鬼笔环肽(phalloid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NSPCs的丝状伪足改变;采用WB检测SVCT2、CDC42、F-actin的表达水平。最后,利用CDC42的特异性抑制剂ZCL278来干预NSPCs,观察CDC42的抑制能否反转SVCT2过表达引起的NSPCs迁移效应,同时证明SVCT2过表达对NSPCs迁移的促进作用是通过CDC42介导的。结果:体内实验发现,250 mg/Kg AA干预可显着减轻MCAO后小鼠脑梗体积和运动功能障碍,免疫荧光及WB实验结果发现SVCT2蛋白表达水平在MCAO后1天、3天、7天及14天时均有显着降低。SVCT2过表达和AA的联合应用不仅可显着改善MCAO后小鼠脑梗体积和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可促进NSPCs的迁移、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但对NSPCs的数目无显着性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200μM、400μM和1 mM的AA可显着促进NSPCs的迁移。SVCT2的过表达可显着促进NSPCs的迁移,而SVCT2的shRNA干预却显着抑制了NSPCs的迁移。在SVCT2过表达的同时进行400μM AA处理,则可进一步促进NSPCs的迁移。OGD/R损伤后,DCX阳性的神经元前体细胞上SVCT2表达显着减低,并降低CDC42/F-actin通路分子的表达、抑制NSPCs迁移,而OGD/R损伤后进行AA干预和SVCT2过表达则可以显着促进CDC42/F-actin通路分子的表达,促进NSPCs迁移。进一步地,使用ZCL278干预CDC42也显着抑制了NSPCs丝状伪足的形成以及迁移中NSPCs一级及二级分支的数目,并反转了SVCT2促丝状伪足形成的作用。结论SVCT2在缺血性脑卒中损伤后表达显着降低,可能是导致临床使用AA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效果不佳的原因。应用L-抗坏血酸(AA)及过表达其转运体SVCT2可以通过CDC42/F-actin发挥促进NSPCs迁移的作用,SVCT2过表达与AA联合使用显着缓解了缺血性脑卒中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脑梗体积。二、青蒿琥酯通过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体内研究目的探讨ART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以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效应,证实PI3K/Akt/FOXO3a/p27kip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设计与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RT(50 mg/kg、150 mg/kg和250 mg/kg)干预MCAO小鼠后评估ART对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50 mg/kg ART干预和过表达FOXO3a处理MCAO小鼠后,用TTC染色分析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透射电子显微镜和Tuj1免疫荧光测定白质损伤,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CX、GFAP和Brdu在SVZ和病灶周围皮层中的水平。为了进一步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ART诱导的损伤保护效应中的作用,采用150 mg/kg ART和1 mg/kg渥曼青霉素(PI3K抑制剂)干预MCAO小鼠,用功能行为测试评估MCAO后1、3、7和14天的运动功能,用TTC染色分析法评估脑梗死体积,用WB检测MCAO后3天的PI3K/Akt/FOXO3a/p27kip1相关分子及NSPCs标志物Nestin的表达。结果150 mg/kg ART显着增强了神经功能评分、旷场实验和跑梯实验的评价结果。MRI的T2加权图像以及TTC染色显示,MCAO损伤后三天,150 mg/kg ART干预可降低小鼠的脑梗死体积。DTI成像、电子显微镜和Tuj1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表明,150 mg/kg ART还可减轻小鼠MCAO后损伤侧内囊区的白质纤维束的损害。通过比较MCAO三天后同侧SVZ中DCX+和Brdu+细胞的数目以及病灶周围皮层DCX+和Brdu+细胞的数目,我们发现150 mg/kg ART可以激活NSPCs,使其迅速增殖和神经元向性分化。我们还发现过表达FOXO3a后脑梗死体积显着增加、运动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损伤侧白质损伤加重以及脑梗死周围区域的神经发生降低。采用WB检测FOXO3a/p27kip1/Cyclin E/CDK2信号相关分子和Nestin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证实ART通过FOXO3a/p27Kip1信号通路对小鼠MCAO后损伤起保护作用。使用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脑梗死体积显着增加、运动行为学功能显着下降;采用WB检测PI3K/Akt/FOXO3a/p27Kip1信号相关分子(p-AKT、p-FOXO3a、p27kip1)和Nestin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证实,ART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了FOXO3a的磷酸化,下调了P27kip1,对小鼠MCAO后损伤起保护作用。结论ART通过PI3K/Akt/FOXO3a/p27kip1途径促进神经发生,从而挽救了半暗带损伤,减轻了白质损伤,并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三、青蒿琥酯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OGD/R损伤的体外研究目的探讨ART对NSP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构建NSPCs的体外OGD/R损伤模型,证实ART通过PI3K/Akt/FOXO3a/p27Kip1信号通路促进OGD/R后NSPCs的增殖。方法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ART(0、0.4、0.8、1.6、3.2、6.4、12.8和25.6μmol/L)对NSPCs和OGD/R损伤后NSPCs增殖的影响,用WB和RT-qPCR检测ART(0、0.4、0.8和1.6μmol/L)处理72 h的NSPCs和OGD/R后NSPCs中Nestin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8μmol/L ART对NSPCs细胞周期的影响,用DCX和GFAP的免疫荧光染色确定0.8μmol/L ART对NSPCs神经元向性分化的影响。以0.4μmol/L ART和0.1μmol/L 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干预OGD/R后NSPCs,用CCK8测定法检查干预24 h和72 h后的NSPCs增殖,用WB检测NSPCs中PI3K/Akt/FOXO3a/p27kip1信号相关分子和Nestin的表达。结果0.8μmol/L ART干预后能够明显促进NSPCs的增殖、增加DCX+细胞的百分比、降低GFAP+细胞的百分比。0.4μmol/L ART干预能够明显促进OGD/R后NSPCs的增殖,同时ART能够明显上调p-AKT和p-FOXO3a的表达水平、下调p27kip1的表达水平;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干预后能够反转ART对OGD/R后NSPCs增殖的影响。结论0.8μmol/L ART干预后能够明显促进NSPCs的增殖,并促进NSPCs神经元向性分化;0.4μmol/L ART能够激活PI3K/Akt/FOXO3a/p27kip1信号通路,促进OGD/R后NSPCs增殖。
刘辉[4](2019)在《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发病隐匿,进展期胃癌预后差。研究发现环状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中药有效成分川楝素具有有效的抗胃癌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circYAP1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CircNet网站筛选出circYAP1,通过qPCR和FISH检测其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2.通过CircNet和Circular RNA Interactome预测出circYAP1与miR-367-5p相结合,通过circRIP实验和环状RNA与miRNA共定位实验对其验证。3.在胃癌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circYAP1的表达,通过CCK-8、EdU、克隆形成、Transwell、细胞营救实验等验证circYAP1对胃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4.通过Targetscan预测P27Kip1是miR-367-5p的靶基因,通过luciferase验证miR-367-5p与P27Kip1的关系,WB验证其表达。5.敲低环状RNA后,用川楝素处理细胞,验证川楝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研究结果:1.qPCR和FISH检测发现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circYAP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ircYAP1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2.过表达circYAP1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肿瘤的生长。敲低circYAP1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功能分析发现circYAP1通过吸附miR-367-5p调控P27Kip1的表达。3.TSN能抑制circYAP1敲低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促进作用,可能与TSN能上调circYAP1的表达有关。结论: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circYAP1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circYAP1通过吸附miR-367-5p调节P27Kip1调控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川楝素能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川楝素抗胃癌的机制可能与上调circYAP1和P27Kip1的表达相关。
李俊漾[5](2019)在《炎症抑制剂PTUPB和长链非编码RNA HMMR-AS1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工作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高度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 Ⅳ级),即使联合使用当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其预后仍然很不乐观。当前迫切需要继续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GBM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取得突破。炎症反应能改变肿瘤微环境,通过多种活性因子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有研究认为,成人大脑的室管膜下区(SVZ)因临近侧脑室受到脑脊液中炎症诱导因子的影响而存在持续的炎症反应,存在于SVZ的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在炎症反应产生的多种活性因子(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持续刺激下会转变成具有致瘤能力的肿瘤干细胞,而这些肿瘤干细胞可能是导致包括GBM在内的脑部肿瘤的根源。因此,抑制炎症反应或许不仅可以从根源上遏止GBM的发生,还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抑制GBM的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包括GBM在内的很多恶性肿瘤中都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转移以及恶性进展等密切相关。调控炎症反应和lncRNA都会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炎症抑制剂对lncRNA及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探索抑制炎症反应和调控相关lncRNA对GBM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1.使用Arraystar人类LncRNA芯片V3.0芯片对样品进行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分析。使用 Agilent DNA Microarray Scanner(part number G2505C)进行芯片扫描,使用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软件(v11.0.1.1)采集芯片探针信号值,使用Agilent GeneSpring GX v12.1软件进行芯片标准化、挑选差异表达的lncRNA 和 mRNA。2.设计并合成针对HMMR和HMMR-AS1的siRNA或者构建搭载HMMR和HMMR-AS1的shRNA的慢病毒载体,分别对细胞进行瞬时或者稳定转染下调HMMR和HMMR-AS1表达;合成HMMR和HMMR-AS 1全长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细胞,使HMMR和HMMR-AS1过表达。3.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或者细胞存活情况。4.使用transwell小室(8μm孔径)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5.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6.利用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TaqmanTM检测试剂盒,在AB17300系统上完成实时定量PCR检测,用于评估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7.使用免疫印记实验或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内蛋白的表达情况。8.构建裸小鼠GBM颅内移植瘤模型或者裸小鼠GBM皮下移植瘤模型,从体内水平观察GBM生长情况。9.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裸小鼠移植瘤组织的相关蛋白表达情况。10.使用 SPSS、GraphPad Prism、Microsoft Excel 和 ImageJ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炎症抑制剂t-AUCB(sEH特异性抑制剂)导致U87细胞605个lncRNA和689个mRNA的表达出现了明显变化(Fold Change≥2.0,P<0.05),其中375个lncRNA和338个mRNA表达上调,230个lncRNA和351个mRNA表达下调。2.t-AUCB所致差异表达的反义lncRNA中HMMR-AS1的下调幅度最大(Fold Change=6.47,P=0.031),其正义转录本HMMR mRNA也显着下调。3.HMMR-AS1在GBM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都呈高表达。4.下调HMMR-AS1能导致细胞周期G1期阻滞、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5.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都显示,下调HMMR-AS1后GBM细胞中HMMR表达水平降低、GBM细胞生长受抑制。6.下调HMMR-AS1能使GBM对X射线的放射治疗更敏感。7.上调HMMR-AS 1使c-Myc水平升高但不影响HMMR的表达。8.HMMR-AS1可以维持HMMR mRNA的稳定性。9.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都显示,上调HMMR-AS1能促进GBM生长。10.因GBM通过上调COX-2抵抗t-AUCB,导致在体内水平t-AUCB对GBM抑制效果不佳,所以用COX-2/sEH双靶点抑制剂PTUPB替换t-AUCB继续研究。在体外水平,PTUPB显着抑制GBM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周期G1期阻滞、下调HMMR-AS1和HMMR的表达水平、抑制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下调磷酸化EGFR的水平。11.体内水平研究证实,PTUPB抑制GBM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HMMR表达。12.一些对GBM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调控因子,例如HMMR、ERK1/2、c-Myc、CDK2、CDK4、BMIl、CyclinD1 和 ZEB1 受到了 PTUPB 和 HMMR-AS1 的共同调控。结论1.下调HMMR-AS1不仅能抑制GBM肿瘤生长、迁移和侵袭,还能增强GBM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上调HMMR-AS1通过调控癌基因c-Myc的表达促进GBM肿瘤的生长。这为以lncRNA作为靶点治疗GBM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2.PTUPB对GBM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并且可以特异性抑制COX-2和sEH两个靶点,或将为临床上进行GBM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3.一些对GBM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蛋白受到了 PTUPB和HMMR-AS1的共同调控,说明炎症反应和lnc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对GBM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两者之间的复杂联系进行深入探索,或将为GBM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很有价值的线索。
谢瑞莲[6](2014)在《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危害世界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也不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趋于西化,生活节奏加速,社会压力增加,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预计,未来在2030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数将高达23.4万例,发病数较2008年增加31.15%,而乳腺癌死亡人数将达7.0万例,死亡数则升高47.94%[1]。因此乳腺癌在我国发展形式口趋严峻。随着乳腺癌诊治水平不断地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和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存期显着延长。一般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以及目前按照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的ER、PR、Her-2和Ki-67表达情况,常分为四种亚型:Lunminal 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样型,更加增强了对乳腺癌生存预后的预测和细化临床治疗选择,并且在临床上以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临床上仍有许多患者病情相似,治疗方法相同,但是最后的转归和预后却相差甚远。所以仅凭借上述传统的指标做出的判断并不十分准确、全面,因此积极寻找新的、更多有效的预后因子或治疗靶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细胞周期研究深入,发现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或者本身就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当它们发生突变、缺失、异位、扩增等变化,可引起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周期的调控失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出现肿瘤发生发展。因此有学者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p27Kipl(简称p27)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G1期特异性cyclin-CDK复合物,阻止细胞周期由G1期(DNA合成前期)进入S期(DNA合成期),故p27在细胞周期进程中起到的负向调控作用,其作用结果导致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在静止期时,细胞内p27高表达,而进入S期后表达明显下降。因此认为p27蛋白表达水平及活性改变与肿瘤的形成及预后有关。研究发现在乳腺癌变过程,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95%至非典型增生的85%,至导管原位癌的40%,最后浸润性乳腺癌的34%,细胞核p2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2]。许多研究证实肿瘤细胞核内p27表达下降,患者生存预后不良,并且认为p27表达下调是肿瘤复发或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3]。也有少数研究发现p27胞浆表达上调和预后不良相关,故明确细胞核p27和细胞质p27错位分布定量表达与预后关系,有助进一步理解p27的功能,但目前尚无该方面报道。细胞内p27表达是在转录后水平上进行调控,包括多种激酶磷酸化、泛素蛋白酶体介导降解、胞核转运机制等[4]。磷酸化可以直接调节p27的稳定性,而Ser10是p27主要磷酸化位点,占所有磷酸化位点的70%左右,p27Ser10磷酸化后,导致p27滞留在细胞浆,使得细胞周期进入S期,引起细胞增殖,导致肿瘤发生发展。在G0期至G1期时,磷酸化p27Ser10与出核因子CRM1结合后,p27由细胞核转运至细胞浆,导致p27的降解,引起p27功能的改变。P27的出核转运通过 KPC1/2(Kip1 ubiquitylation-promoting complex,KPC,泛素化启动复合物)诱导的泛素依赖降解方式调控。p27Ser10磷酸化在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由不同的蛋白激酶调控,在G0期,活性最强的Mirk/DYRKIB使得p27在静止细胞磷酸化和稳定;有丝分裂原作用下激酶相互作用去稳微管蛋白(kinase-interacting stathmin,KIS)结合 p27 的 C 端功能域,在 GO 期至 G1 期过渡时,使p27Ser10发生磷酸化,促进胞核向胞浆转运。所以在GO期,p27Ser10磷酸化起到稳定p27的作用,而在G1期早期和晚期阶段,p27Ser10磷酸化介导了 p27出核转运的降解过程。p27的其他磷酸化位点,如Thr157、Thr198、Thr187等,也影响着p27的稳定和细胞定位。研究人员通过外源性过氧化氢调节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黑色素细胞p27表达状态,当黑色素瘤细胞去除过氧化氢作用时,细胞核p27表达明显,而磷酸化p27Ser10和磷酸化p27T198表达下降;黑色素细胞核p27表达明显时,磷酸化p27Ser10和磷酸化p27T198表达显着低于黑色素瘤细胞,而此时黑色瘤细胞胞浆p27表达升高;加入外源性过氧化氢酶后,黑色素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且磷酸化p27Ser10和磷酸化p27T198表达增加,导致p27分布在细胞浆;所以p27亚细胞定位与细胞恶性程度有关,以及 p27Ser10 和 p27T198 磷酸化调控 p27 亚细胞定位[5]。JNK(c-jun N-terminal kinase,c-Jun氨基端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是MAPK通路的一重要分支,在C6胶质瘤细胞研究证实,野生型JNK3过表达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抑制JNK激酶使p27Ser10磷酸化,通过阻断JNK信号转导通路,降低了细胞p27的稳定性,所以p27Ser10磷酸化受JNK通路的调控,JNK激酶影响C6胶质瘤细胞的p27蛋白表达,导致细胞生长抑制[6]。现在研究证实p27蛋白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临床预后因子和治疗预测靶点。细胞核p27表达与磷酸化p27表达呈负向关系,两者生物学行为相反,所以磷酸化p27表达水平也可能是肿瘤恶性程度有效的评价指标、预后因子和治疗靶点。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微小非编码RNA分子,长约22nt,miRNAs对许多基因的表达发挥转录后修饰,如肿瘤抑癌基因通过结合它们的靶mRNA上特异序列,抑制多肽的合成。而且miRNAs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过程,如凋亡、造血干细胞分化、代谢、中枢神经发育以及转移[7]。已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结果已证实了 miRNAs对这些过程调控的重要性。在小鼠敲除负责miRNAs成熟的Dicer酶,导致鼠胚胎死亡[8]。因为人类一半miRNAs位于脆性染色体区域,该区域容易DNA扩增、缺失、易位,所以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s常常表达异常,这种异常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进展[9]。miRNAs产生需要多个多步骤的完成,首先转录产生一段长的初始miRNA(primiRNA),在RNA酶Ⅲ复合物Drosha-Pasha/DGCR8的切割下,产生一个长约80ntRNA发夹结构,即miRNA前体(pre-miRNA),之后miRNA前体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浆,在第2个RNA酶Ⅲ Dicer作用下,释放出一个微小RNA双链,其中一条链就是成熟miRNA。成熟miRNA结合至RISC复合物(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NA诱导沉默复合物)后,与目标mRNA的3’-UTR互补配对,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Let-7最早发现于秀丽隐杆线虫的miRNAs,执行时序调控作用,其中miRNAs let-7和lin-4表达决定了线虫从幼虫至成虫的发育过程。除在秀丽隐杆线虫,动植物和人类也存在数百种miRNAs,参与了生长、发育、癌变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人类成熟let-7家族由12个成员组成,已证实let-7 miRNAs调控多个癌基因,如HMG2、c-Myc、RAS和cyclinD[9-11],在肺癌体内实验证明了let-7负向调控RAS,结果抑制肺癌生长[1.2]。Lin28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胞浆RNA结合蛋白,最近研究表明let-7家族表达受到Lin28转录后的调控,抑制let-7前体的成熟过程。Lin28B是Lin28的同源体,两者功能相似。Lin28/Lin28B蛋白有两个RNA结合域:一个冷休克蛋白域(CSD)和一个逆转录病毒锌指结构域(ZFD),两者都能影响它们与let-7前体的结合力。Lin28/Lin28B直接结合起始let-7和发夹前体let-7,从而抑制Drosha切割形成起始let-7或Dicer切割形成let-7前体的过程,即抑制let-7成熟过程,该过程由Lin28蛋白和let-7前体直接作用介导调控。哺乳动物中Lin28/Lin28B一般表达于胚胎干细胞和发育组织,一般随着细胞分化成熟而表达逐渐下降,在肿瘤组织异常升高[14]。多种恶性肿瘤中已证实Lin28和Lin28B对于let-7抑制调控涉及三个反馈环路,包括两条双向负反馈环路:Myc-Lin28B-let-7-Myc和Lin28-let-7-Lin28,一条正反馈环路:NF-KB-Lin28-let-7-IL-6-NF-κB。由于Lin28mRNA和Lin28BmRNA本身就是let-7的目的mRNA,Lin28/let-7轴形成了双向负反馈环路,也是let-7与Lin28/Lin28B相互调控的主要环路,通过这个反馈环路,let-7高表达时,促细胞分化,Lin28/Lin28B高表达时,促进胚胎发育[131。大约15%肿瘤的Lin28蛋白被癌基因激活,主要通过抑制let-7成熟而实现。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肺癌、肠癌、肝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干细胞肿瘤,Lin28或Lin28B表达异常升高,并且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而且在卵巢癌、肠癌和肝癌中Lin28或Lin28B表达上调,出现不良临床结局和生存预后。所以Lin28或Lin28B有希望成为肿瘤新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目前关于p27、磷酸化p27Ser10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Lin28B与p27的在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均未见相关报道;并且Lin28B的在乳腺癌中临床研究极少,仅2篇相关研究报道,尚未明确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明确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癌的表达情况,p27和磷酸化p27Ser10、Lin28B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为乳腺癌寻找新的、有效的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方法1.实验对象:筛选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在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病例190例,均为女性,术前未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或抗肿瘤中成药治疗等。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全身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自赣州市肿瘤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病历记录,存档病理蜡块从赣州市肿瘤医院获取。所有肿瘤标本均先经两位以上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确认,取含有肿瘤细胞最多的部分组织做切片。2.实验方法和统计学处理: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27、p-p27Ser10和Lin28B表达,分析它们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各亚型的表达差别,同时分析p27和p-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导管癌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7、p-p27Ser1 0、Lin28B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类资料采用Kappa检验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χ2或Fish精确检验分析各指标在不同因素表达差异。分析各检测指标与Ki67相关的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采用χ2或Fish精确检验。以上统计学方法均采用双尾检验,检验水准仅取0.05,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19.0版本。研究结果1.p27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是38.3%(41/107)和86.7%(13/15),而p-p27Ser10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是64.5%(69/107)和26.7%(4/15),p27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比较有差异,P=0.004,故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Ser10在癌旁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比较有差异,P=0.037,故有统计学意义(P<0.05)。2.p2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在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亚组中表达存在差异,p27在组织分化G1级、Ⅰ-Ⅱ期、淋巴结阴性组表达较高,χ2分别为16.612、14.755、23.017,P值均<0.0001,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7在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亚组分布无差异,χ2分别是0.587、1.765、5.750,P 值分别 0.444、0.184、0.058。与 ER、Her-2、Ki67 表达有相关性,Kappa值依次是0.222、-0.281、-0.300,即p27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Her-2、Ki67则呈负相关,P值依次0.020、0.002、0.001,故这些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表达呈正相关性,Kappa值是0.152,P值是0.154,但是这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p-p27Ser1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亚组表达有差异,p-p27Ser10在组织分化G2级、Ⅲ-Ⅳ期、淋巴结阳性组表达水平较高,χ2值依次是7.688、4.408、10.591,P值依次是0.021、0.044、0.001,所以,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亚组分布上无差异,χ2值分别是1.964、0.826、3.647,P值则是0.161、0.363、0.150。p-p27Ser10 与 ER、PR 表达呈表达负相关,Kappa 值分别是-0.046、-0.047,P值0.615和0.594,这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p-p27Ser10与Ki67、Her-2表达正相关,Kappa值分别是0.171、0.126,P值是0.067和0.641,故这些相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p27在乳腺癌四种分子亚型存在表达差异,χ2=14.635,P=0.002,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27在Her-2过表达型表达阳性率较低。p-p27Ser10在乳腺癌四种分子亚型存在表达差异,χ2=6.442,P=0.090,这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浸润性导管p27和p-p27Ser10表达负相关性,Kappa值为-0.611,p<0.0001,这种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5.Lin28B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是43.7%(83/190)和20%(4/20),Lin28B在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Lin28B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亚组表达存在差异,χ2值分别是呈13.790、9.213、30.966,P值分别为0.001、0.002、<0.0001,这种表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亚组分布无差异性,χ2值分别是呈0.021、0.229、4.600,P值分别为0.884、0.632、0.103。Lin28B 与ER、PR、Her-2表达负相关,Kappa值为-0.009、-0.109、-0.028,P值依次为0.899、0.129、0.723,它们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in28B与Ki67表达正相关,Kappa值0.251,P值<0.0001,这种相关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7.Lin28B在乳腺癌亚型表达有差别,χ2=13.469,P=0.004,在LuminalB型的表达最高,这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7和Lin28B表达负相关,Kappa值为-0.202,P=0.032,,这种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2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核低表达,癌旁组织细胞核高表达;p-p27Ser10在乳腺癌细胞质高表达,癌旁组织细胞质低表达;两者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故p27和p-p27Ser10均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以及复发、转移的潜在指标。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7与ER、PR表达相关,提示p27与内分泌治疗有关。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核p27和细胞质p-p27Ser10表达呈负相关,故p-p27Ser10介导的细胞核p27降解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机制。4.Lin28B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以及转移复发的指标及LuminalB型的潜在治疗靶点。5.Lin28B可能参与调控p27表达,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章倩倩,周惠,屈良鹄,王丽京[7](2013)在《p27kip1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定位,为进一步研究p27kip1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U87、LN308细胞p27kip1蛋白的定位情况;进一步分离两种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并用DAPI染色分析细胞核完整性,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分离的细胞质与细胞核蛋白的纯度,并检测p27kip1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了细胞的细胞浆与细胞核,并得到纯度较好的细胞浆蛋白与细胞核蛋白。确定了p27kip1蛋白主要表达于U87和LN308细胞的细胞质中。结论:p27kip1蛋白在恶性胶质瘤中可能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并且其亚细胞定位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苏钰清,李兰梅,王献明,赵军苍[8](2013)在《cyclinA及相关因子p27kip1、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cyclinA、p27kip1和Ki-67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80例胶质瘤组织中cyclinA、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0例正常脑组织中无cyclinA及Ki-67阳性染色,cyclinA与Ki-67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P均<0.05)。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与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p27kip1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全为阳性。p27kip1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Ⅲ、Ⅳ级,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级分别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cyclinA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cyclinA和p27kip1、K-i67和p27kip1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cyclinA、p27kip1和Ki-67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三者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王献明,苏钰清,李兰梅[9](2012)在《p27kip1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p27kip1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8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kip1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和20%,p27kip1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各级分别与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为阴性,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和80%。Ki-67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各级分别与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27kip1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27kip1和Ki-67在脑胶质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张丽红,齐蕾,单丽辉,柴翠翠,韩伟,王立峰[10](201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p27kip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研究p27kip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p27kip1蛋白在星形细胞瘤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法对64例星形细胞瘤的p27kip1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观察。结果: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p27kip1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而PCNA则相反,两者的表达成显着负相关。结论:p27kip1表达的缺失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CNA能较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二、p27~(kip1)和ki-67在星形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27~(kip1)和ki-67在星形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miR-195-5p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细胞系中的表达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
1.1.5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
1.2.2 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正常卵巢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
2.1.5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体外细胞学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2.2.2 体内动物学实验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增殖的影响 |
2.2.3 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miR-195-5p与 CDCA4 作用关系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物品 |
3.1.3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2.1 CDCA4是miR-195-5p下游调控靶基因 |
3.2.2 miR-195-5p通过对CDCA4 的调节作用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miR-195-5p、CDCA4 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临床资料 |
4.1.3 随访 |
4.1.4 研究物品 |
4.1.5 研究方法 |
4.2 结果 |
4.2.1 miR-195-5p、CDCA4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4.2.2 miR-195-5p、CDCA4 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胞周期调控与上皮性卵巢癌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CU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增殖和预后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实验试剂 |
2.组织获取,一般资料收集 |
3.细胞复苏 |
4.细胞传代 |
5.悬浮细胞 |
6.贴壁细胞 |
7.细胞冻存 |
8.CCK8细胞活性检测 |
9.划痕愈合实验 |
10.RNA及PCR相关技术 |
11.脂质体转染 |
12.蛋白印迹试验 |
13.SDS-PAGE凝胶电泳 |
14.免疫组化实验 |
1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
16.生物信息学分析 |
17.统计学方法 |
实验结果 |
1.TCGA数据库中CUX-1 基因差异性表达性分析及生存分析 |
2.CUX-1在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 |
3.CUX-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
4.CUX-1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
5.CUX-1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分析 |
6.CUX-1生物信息学基因富集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3)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再生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AA和 SVCT2 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青蒿琥酯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体内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青蒿琥酯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OGD/R损伤的体外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实验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缺血性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调控与机制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干细胞的调控因素—microRNAs的作用与机制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表的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授权的发明专利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4)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绪论 |
第一部分 CircYAP1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过表达circYAP1 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敲低circYAP1 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川楝素介导circYAP1 调控胃癌细胞的研究 |
引言 |
材料及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5)炎症抑制剂PTUPB和长链非编码RNA HMMR-AS1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t-AUCB对胶质母细胞瘤lncRNA和mRNA表达谱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下调HMMR-AS1对HMMR表达和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上调HMMR-AS1对HMMR表达和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五章 炎症抑制剂PTUPB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以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p27、磷酸化p27Ser10在乳腺癌表达和临床意义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乳腺癌Lin28B表达与p2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简表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7)p27kip1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细胞株 |
1.1.2 试剂和仪器 |
1.2 方法 |
1.2.1 免疫荧光检测 |
1.2.2 细胞浆与细胞核蛋白分离 |
1.2.3 蛋白免疫印迹 |
2 结果 |
2.1 免疫荧光检测p27kip1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2.2 免疫印迹检测p27kip1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3 讨论 |
(10)人脑星形细胞瘤中p27kip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方法 |
1.4 结果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p27kip1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
2.2 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
2.3 p27kip1蛋白与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相关性的分析(见表3) |
3 讨论 |
四、p27~(kip1)和ki-67在星形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刘翔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CU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增殖和预后的意义[D]. 冯帆. 青岛大学, 2020(01)
- [3]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再生的作用研究[D]. 张开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4]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D]. 刘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炎症抑制剂PTUPB和长链非编码RNA HMMR-AS1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机制研究[D]. 李俊漾. 南京大学, 2019(01)
- [6]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以及临床意义[D]. 谢瑞莲.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5)
- [7]p27kip1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J]. 章倩倩,周惠,屈良鹄,王丽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24)
- [8]cyclinA及相关因子p27kip1、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J]. 苏钰清,李兰梅,王献明,赵军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4)
- [9]p27kip1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王献明,苏钰清,李兰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5)
- [10]人脑星形细胞瘤中p27kip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J]. 张丽红,齐蕾,单丽辉,柴翠翠,韩伟,王立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