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晔[1](2021)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在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联合化疗方案与传统化疗方案在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96例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接受DAC联合化疗方案(联合IA/DA 27例;联合CAG 31例),38例患者接受传统化疗方案(IA/DA 23例、CAG 15例)。对比两组的疗效、不良事件及生存情况。结果:DAC组和传统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3%和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C和传统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5.56%和26.3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DAC组和传统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10个月,1年OS率分别为40.91%和30.43%;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DAC组与传统化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6),认为在同一随访时间内,DAC组可改善老年AML患者的生存率。根据患者染色体核型进行预后分层,在预后中等核型中DAC组和传统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和46.47%,DAC组和传统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6.1%和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患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指标进行AML危险度分层,在预后中等组中,DA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化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91.47%vs 47.06%,P<0.05);在预后不良组中,DAC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传统化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58.06%vs12.50%,P<0.05)。DAC组与传统化疗组常见不良事件为骨髓抑制、感染、粒缺伴发热,其他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不适、药物性肝损害、心功能不全、出血等,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IA/DA、CAG方案相比,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率、改善生存。对于具有预后中等核型、AML危险度为预后中等及不良的老年AML患者,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和感染,但基本可控。
杨明婷[2](2021)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在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不适合强烈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1)选取2018年0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AML及R/R-AML共44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AML共16例,难治性AML共10例,复发性AML共18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2)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化疗,同时予相应药物、支持治疗;(3)分析老年AML及R/R-AML患者疗效(包括CR率、PR率、NR率、ORR率)、缓解持续时间(DOR)及总生存期(OS),分析其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分析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5)观察小剂量地西他滨隔日、皮下注射临床疗效及优势;(6)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AML组CR率87.50%,ORR率93.75%。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老年AML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示初诊时高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预后不良因素组疗相对效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11(419)个月,中位OS为12.5(619)个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患者DOR及OS均显着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R-AML患者组CR率53.6%,ORR率67.9%。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R/R-AML患者疗效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组疗效相对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R-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9(621)月,中位OS为11(622)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预后不良组患者DOR及OS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所有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血液学不良反应,III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超过90%,但III级以上感染、出血、消化道反应、肝肾功损害等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可控。结论:1.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满意,是不适合强烈化疗的老年AML患者满意治疗方案,值得采用;2.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R/R-AML,疗效较好,是R/R-AML治疗窘境中的可靠选择;3.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反应,不良反应可控;4.本研究中地西他滨采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可获得满意疗效,降低了住院费用、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医护工作负担,值得扩大样本量推广研究。
王德好[3](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组以骨髓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外周血象异常的临床恶性疾病,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成年髓系白血病的50%以上。而老年患者因基础情况差、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基因不稳定性增加、耐药基因增加等因素,导致老年AML患者临床疗效差、生存期短、化疗不良反应增加等现实问题。目前老年AML的治疗方案相对较年轻患者保守,同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与药物也较成年患者明显减少,因此在临床中如何根据患者个体化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减少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中医药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基础体质,增强治疗效果,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总结临床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同时探索各临床常用指标、中医证型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为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探索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生存期等方案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回顾及观察59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0.0分析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中医证候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观察59例患者中,26例使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33例单纯使用中药治疗;其中化疗患者至截止观察20人死亡,6人存活;单纯中药组患者全部死亡,其中院内死亡24例,院外死亡9例。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邪盛正虚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白细胞水平、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明显高于气血两虚患者(P<0.05),而气血两虚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邪盛正虚患者(P<0.05)。生存期方面,低强度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患者≤75岁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75岁组患者中位生存期6个月。WT1基因阳性、年龄≥75岁、未化疗、ECOG评分≥3分、四个疗程未缓解、平均红细胞输注量>0.2U/d、ISTH-DIC评分≥4或5、首次住院D二聚体异常、既往出凝血疾病、合并疾病总数≥4个等因素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生存期(P<0.05)。研究结论1.小剂量化疗及去甲基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要尽力争取化疗机会,加强支持治疗。2.邪盛正虚证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更低,更加依赖血制品,而依赖血制品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降低,因此对于邪盛正虚型的患者应该更加积极的使用支持治疗,借助中医药祛邪扶正。3.出凝血风险越高的患者生存期越短,临床中应注意鉴别,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及时干预,减少患者DIC及出凝血事件的发生。4.遗传学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生存期,因此进一步探究遗传学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的理解中医证候的机制以及提高患者生存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汪晓悠[4](2021)在《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对老年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并对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依据国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纳入41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AZA-HAG组和DAC-HAG组,每组分别有13例和12例。AZA-HAG组采用阿扎胞苷75mg/m2,皮下注射,1次/天,d1-7;联合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1mg/(m2·d),静脉滴注,1次/天,d1-14;阿糖胞苷10mg/(m2·d),皮下注射,q12h,d1-1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ug/(m2·d),皮下注射,d0-14;28天为1个疗程。DAC-HAG组把阿扎胞苷更换为地西他滨DAC)10mg/m2·d),静脉滴注,1次/天,d1-5,联合HAG方案。而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全部给予AZA-HAG方案治疗。观察41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ORR)、完全缓解率(CR),同时观察所有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事件为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5.0软件,采用非参数秩序和检验进行组间疗效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治疗29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总有效率(ORR)86.20%、完全缓解率(CR)75.86%。对13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4.61%、76.92%及87.50%、75.00%。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分别对原发性或继发性、预后较好组或预后不良组、M5型或非M5型以及>70岁或≤70岁患者进行组间疗效比较,每组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分别对初诊性或复发性、RAEB型或非RAEB型以及(IPSS)预后较好组或预后不良组进行组间疗效比较,每组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对比AZA-HAG方案组与DAC-HAG方案组间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AZA-HAG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为59.12%,早期死亡患者1例(3.44%)。结论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发生少,耐受性较好。
周露[5](2021)在《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外治法热敏灸对老年AML(非M3)化疗后患者的干预作用,探讨热敏灸对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为热敏灸在老年AML化疗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6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去甲基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加上热敏灸治疗,热敏灸选穴为大椎穴、膈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热敏灸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每天1次,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为热敏化现象消失时,连续治疗至化疗第21天;两组均予以止呕、护胃、护肝等,必要时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于化疗前、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化疗前及化疗第14天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统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组间数据的差别。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骨痛症状除实验组在化疗第21天明显轻于化疗第14天外,余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骨痛积分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热敏灸对骨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化疗第14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均较化疗前增加(P<0.05);说明化疗加重了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等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较化疗第14天均有所下降,但除实验组纳差症状有明显好转外,余症状好转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化疗第14天及第21天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均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可以有效改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发热症状积分与前一时间点组内比较均增加,除对照组在化疗第14天与化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余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化疗可加重患者发热症状;实验组化疗第14天、第21天发热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化疗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化疗第21天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改善发热症状。中医症状总积分为各个症状积分的总和,化疗第14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增加(P<0.05),说明化疗会加重患者不适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化疗第14天减少(实验组P<0.05,对照组P>0.05),在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有所减轻,但对照组减轻不明显;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能够改善患者总体不适症状。2.中医疗效比较:化疗第21天相对于化疗第14天,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有效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提高中医疗效。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化疗第14天均有明显的降低,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对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疗效。4.血细胞计数: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化疗第14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均明显降低(P<0.05),说明化疗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细胞的下降;化疗第21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均较化疗第14天有所上升(P<0.05),说明化疗第21天骨髓缓慢恢复,血细胞计数缓慢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血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并可促进骨髓的恢复。5.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实验组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量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说明热敏灸对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影响不明显。结论:热敏灸能改善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提高老年AML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减少血液制品的用量;此观察显示:除中医内治法外,热敏灸也是老年AML患者化疗的有效干预手段。
欧阳丹[6](2021)在《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总结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疾病特征,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居住生活在江西省内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病史资料,所有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经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复核,建立病历资料数据库,采用SPPS26.0软件对患者的居住地、年龄、性别、常见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外周血象、骨髓增生情况、既往合并疾病、病程、中药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课题研究的120例患者均来自江西省内各地市,其中男性71例(59.17%),女性49例(40.8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在70.36±6.80岁。(2)在120例患者中,脾虚痰湿证有46例,气血两虚证26例,气阴两虚证20例,瘀毒内结证20例,脾虚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38.33%)。(3)中医证型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红蛋白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所占比例最多,其中以气血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80.77%),高白细胞所占比例最低。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比例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以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95.83%)。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毒内结证中度贫血所占比例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气血两虚证以重度贫血所占比例最多(46.15%),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4)中医证型与骨髓增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骨髓增生情况均以活跃或明显活跃最多,符合该疾病的特征。(5)120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发热、汗出气短、心悸失眠、手足心热、周身疼痛,其中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所占的比例较多,符合该疾病的临床表现。(6)在120例患者中,既往合并疾病以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出现例数较多。将中医证型与合并疾病进行比较,中医证型与合并疾病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两虚证在心脏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多(44.68%),气阴两虚证在高血压病(38.46%)和糖尿病(38.46%)中所占的比例较多,因病例数相对较少,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7)中医证型与病程之间的关系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1),在120例患者中,病程>6月有82例,病程≤6月有38例,其中病程>6月的患者中以脾虚痰湿证者多见,有40例,占比48.78%,占总例数的33.33%。瘀血内结证在病程≤6月的例数最多,有21例,占比52.26%,占总例数的87.5%。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病程短者多为急性起病,传变快,见于瘀毒内结证,病程长者多见于脾虚痰湿证。(8)在120例患者中有116例(96.67%)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有4例患者未服用中药汤剂,116例患者应用中药共204味,按其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20位的分别为炒白术(58.62%)、黄芪(51.72%)、当归(44.83)、茯苓(41.38)、党参(34.48%)、法半夏(32.76%)、白芍(31.90%)、柴胡(31.03%)、仙鹤草(30.17%)、太子参(26.72%)、陈皮(25.86%)、炙甘草(24.14%)、山药(22.41%)、桔梗(19.83%)、茜草(18.97%)、升麻(17.24%)、薏苡仁(17.24%)、炒枳壳(16.38%)、肿节风(14.66%)、鸡血藤(12.93%)。使用的中药主要以益气补血、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等功效为主。结论:(1)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年龄在70.36±6.80岁。(2)常见的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较多、其次为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内结证。(3)常见的临床表现排在前六位的有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发热。(4)既往合并疾病以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出现例数较多。(5)白细胞低于正常值以气血两虚证多见,高白细胞以瘀毒内结证较多见;气血两虚证以重度贫血多见;血小板低于正常值以气阴两虚证多见。(6)病程长者多见于脾虚痰湿证,病程较短者多见于瘀毒内结证。(7)使用的中药以益气补血、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等功效为主。本研究对中医证型分布及疾病特征的认识可以为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提供参考。
田红娟[7](2021)在《地西他滨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标准方案诱导缓解及缓解后治疗与常规剂量地西他滨诱导缓解后小剂量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2例老年AML(非M3)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A组)接受标准方案(IA方案、DA方案、MA方案等)诱导治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缓解后治疗;21例患者(B组)接受常规剂量地西他滨(15mg/m2·d)诱导缓解后,小剂量地西他滨(10mg/w)维持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61.9%和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CR)分别是52.4%和47.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A组和B组组间和组内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初诊白细胞计数、预后危险度分级、MDS病史等临床特征对疗效(CR、ORR)的影响,各亚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2例老年AM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是10(4.75-17.25)个月,存活12例(28.6%),死亡21例(50%),A组和B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21个月,平均OS分别为18.6个月和24个月(P>0.05),中位PFS分别为12个月和17个月,平均PFS分别为18个月和21.4个月,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小于30%的患者中,A组和B组OS时间分别为10.05个月和2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在初诊白细胞计数为(10-50)×109/L患者中,A组和B组OS分别为11.4个月和25.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4.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CD3+比例、CD3+CD4+比例、CD3+CD8+比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CD4+/CD8+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B组CD4+/CD8+治疗前后无差异。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A组和B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出现例数分别为21例(100%)和19例(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缺平均时间分别为14.23天和12.14天,血小板持续≤25×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5天和8天,发热发生率均为20例(95.2%),发热持续中位时间分别为9天和5天,肺部感染例数分别为13例(61.9%)和17例(80.95%),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标准方案组与地西他滨组在老年AML患者诱导后疗效(CR、ORR)相当。各亚组间疗效(CR、ORR)对比无差异。2.标准方案组与地西他滨组OS及PFS无显着差异。在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小于30%与初诊白细胞计数为(10-50)×109/L的患者中,地西他滨组较标准方案组获得更长的OS(P值分别为0.049、0.045)。3.标准方案组可能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4.标准方案组与地西他滨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感染。
曹璐佳[8](2021)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按类型将白血病分类后,收集老年髓系急性白血病(AML)化疗后骨髓中微小残留病(MRD)在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回顾性研究MRD在指导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至1月至2020年12月初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40名患者,经首次诱导化疗至骨髓学完全缓解(CR)后根据MRD的水平分为MRD阳性(≥0.1%)组及MRD阴性(<0.1%)组,动态监测首次诱导CR后、巩固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时这三个时间点的MR D水平,进行无复发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的分析。结果:在40名患者中,经初次诱导化疗至CR后其中MRD阴性组29例,MRD阳性组有11例,比较两组1年DFS、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巩固治疗1个疗程时再次进行MRD检测,分为MRD阳性组9例、MRD阴性组31例,比较两组的1年总生存时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巩固治疗3个疗程时行MRD检测,MRD阳性组7例,MRD阴性组33例,比较两组的1年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老年AML患者检测MRD同时检测骨髓形态学,骨髓形态学的复发检出率要比MRD复发检出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 R=1.02821,95%CI:0.778111-1.359,P>0.05)、性别(HR=1.28437,95%CI:0.19171-86.045,P>0.05)、有基础疾病(HR=1.02821,95%CI:0.007377-161.619,P>0.05)、染色体异常(HR=10.05999,95%CI:0.068233-1483.211,P>0.05)、融合基因阳性(HR=0.06132,95%CI:0.003483-1.079,P>0.05)对1年DFS均无统计学意义。MRD阳性(H R=21.560,95%CI:1.335413-413.73,P<0.05)是复发的唯一因素。结论:与传统骨髓学检测残留白血病相比,MRD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准确性较高,老年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RD阳性率较高,应持续监测MRD提早预测复发,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王志清[9](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王志清,代兴斌,华海应,高华强,朱文艳,周晔,张艳,吴霜,李锦,赵莹,徐祖琼,朱学军,孙雪梅[10](2020)在《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的疗效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型)中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相关不良反应,探讨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在当今是否仍有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67例老年AML患者(非M3型)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即低于标准剂量及未采用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上市的新药)治疗,包括DA方案、HA方案、CAG方案等,评价患者的CR率、中位生存期及5年累积生存率等指标,并与同期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的CR率为55.2%(37/67),中位生存期13.7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24.4±6.3)%。其中,高危组与非高危组的CR率分别为38.7%(12/31)和69.4%(25/36);高危组与非高危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9和25.2个月;高危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10.2±6.6)%,非高危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36.0±9.4)%。采用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获得的相关数据与同期文献报道的数据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劣势,且骨髓抑制时间相对短、诱导早期死亡率低及重症感染发生率低。结论: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在当今治疗老年AML患者仍具有不错的疗效及患者生存优势,尤其适用于非高危组AML患者,且不良反应可控,绝大多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耐受该治疗方案,且经济上能承担。
二、5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在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随访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特征 |
2.2 疗效分析 |
2.2.1 不同治疗方案对疗效影响 |
2.2.2 不同临床特征对疗效影响 |
2.2.3 染色体核型对疗效影响 |
2.2.4 AML危险度对疗效影响 |
2.3 不良反应 |
2.4 随访及生存情况 |
3.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伦理 |
2.2.2 研究设计 |
2.2.3 收集完善患者资料 |
2.2.4 治疗方案及护理流程 |
2.2.5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老年AML组 |
3.1.1 老年AML患者一般资料 |
3.1.2 老年AML组疗效 |
3.1.3 老年AML组不同临床基线特征CR率、ORR率比较 |
3.1.4 老年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1.5 与DA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
3.1.6 老年AML组生存分析 |
3.2 R/R-AML组 |
3.2.1 R/R-AML组患者一般资料 |
3.2.2 R/R-AML组疗效 |
3.2.3 R/R-AML组不同基线资料CR率、ORR率比较 |
3.2.4 R/R-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2.5 与CAG或HAG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
3.2.6 R/R-AML组生存分析 |
3.3 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优势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老年急性髄系白血病的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一 流行病学 |
二 发病机制 |
三 治疗方案 |
四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急性髄系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一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认识 |
二 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
三 东方医院观点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标准 |
1. 西医诊断分型标准 |
2. 中医证型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AML预后及分层 |
6. 体能状况评分 |
7. 合并疾病诊断标准 |
8. ISTH-DIC评分 |
9. 西医疗效评判标准 |
10. 治疗方法 |
11. 观察时间 |
三 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基本信息 |
2 生存期比较 |
3 中医证候分析 |
3.1 中医证候与MDS病史 |
3.2 中医证候与遗传学检查 |
3.3 中医证候与其他指标 |
4 生存期分析 |
4.1 遗传学与生存期 |
4.2 基本指标与生存期 |
4.3 合并病与生存期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对老年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统计学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分析 |
2-2 疗效分析 |
2-3 不良反应分析 |
2-4 随访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阿扎胞苷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致谢 |
(5)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研究对象与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剔除或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
3.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3 中医疗效比较 |
3.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5 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比较 |
3.6 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 |
3.7 不良反应 |
4.讨论 |
4.1 热敏灸应用的理论及临床依据 |
4.2 选穴依据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5.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研究资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历收集方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分布 |
2.2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2.3 中医证型分布与血常规的关系 |
2.4 中医证型分布与骨髓增生情况的关系 |
2.5 临床常见症状分布情况 |
2.6 既往合并疾病情况 |
2.7 中医证型分布与既往合并疾病的关系 |
2.8 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程的关系 |
2.9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药应用情况 |
3.分析与讨论 |
3.1 脾虚与痰湿的关系 |
3.2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分析 |
3.3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
3.4 中医证型与血常规的关系分析 |
3.5 中医证型与骨髓增生情况分析 |
3.6 临床常见症状分布情况分析 |
3.7 既往合并疾病情况分析 |
3.8 中医证型与既往合并疾病的关系分析 |
3.9 中医证型与病程的关系分析 |
3.10 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7)地西他滨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治疗方案 |
1.3.1 化疗方案 |
1.3.2 支持治疗 |
1.4 疗效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42例老年AML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2.2 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2.2.1 诱导缓解后疗效 |
2.2.2 不同影响因素对各组疗效的影响 |
2.3 随访及生存分析 |
2.3.1 随访结果及生存分析 |
2.3.2 不同因素对各组OS和PFS的影响 |
2.3.3 不同因素对老年AML患者生存的影响 |
2.4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
2.4.1 A组与B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
2.4.2 A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
2.4.3 B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
2.5 不良反应 |
2.5.1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
2.5.2 感染及发热 |
2.5.3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2.5.4 肝功能损害 |
2.5.5 心力衰竭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与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4 统计学分析 |
5 质量控制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3.低强度化疗 |
4.靶向治疗 |
5.免疫治疗 |
参考文献 |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
2.4 治疗概况 |
2.5.讨论 |
参考文献 |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材料和方法 |
2.1 病例纳入标准 |
2.2 病例排除标准 |
2.3 一般资料 |
2.4 治疗方案 |
2.5 支持治疗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评价 |
2.8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近期效果比较 |
3.2 远期效果比较 |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
4.讨论 |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缩略词表 |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的疗效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病例资料 |
化疗方案 |
支持治疗 |
疗效评价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治疗近期效果 |
治疗远期效果 |
不良反应 |
生存分析 |
讨论 |
四、5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在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D]. 马晔.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D]. 杨明婷. 大理大学, 2021(09)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回顾性研究[D]. 王德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对老年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D]. 汪晓悠. 汕头大学, 2021(02)
- [5]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D]. 周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D]. 欧阳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地西他滨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 田红娟. 兰州大学, 2021(12)
- [8]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D]. 曹璐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低强度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的疗效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J]. 王志清,代兴斌,华海应,高华强,朱文艳,周晔,张艳,吴霜,李锦,赵莹,徐祖琼,朱学军,孙雪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5)
标签:急性髓性白血病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白血病m5论文; 白血病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