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读目录标准化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对机读目录标准化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对机读目录标准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金小月[1](2020)在《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总结在新中国成立到至今70年的时间中我国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所取得的成就,阐述在这阶段文书档案工作标准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价目前我国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全文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宄背景、研宄目的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历程的四个主要阶段:草创阶段、停滞阶段、发展阶段和法制化建设阶段,具体分析各个阶段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情况与特点。第三章为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标准的制定。从党政机关公文标准的制定、纸质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文书类电子文件标准的制定情况分别具体展开论述。第四章为文书档案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重点对文书档案标准实施的准备、推行、监督评议三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评价。基于前三章对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分析,指出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第六章为结束语。针对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未来发展提出见解。

贾欢[2](2017)在《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研究 ——以地球科学领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数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支撑科学研究的关键性资料,同学术论文一样,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学数据可以对以论文形式发表的成果进行补充说明,能够帮助用户更加清楚科研的整个过程,可用于研究再现及证伪,可以以搜集到的科学数据为研究起点,继续深入研究。科学数据的共享可以减少重复研究,节省数据搜集及保存、维护成本,避免资源建设的浪费,也使得政府财政投入科研活动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科学数据进行组织是科学数据共享、检索和利用的前提。元数据在信息描述、组织,信息的检索、发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元数据可以用于描述科学数据的内容及形式等特征,是组织科学数据资源的重要工具。由于科学数据资源机构、资源所属学科、资源类型、资源使用目的等方面的不同,用于描述科学数据资源的元数据也多种多样。元数据的多样性妨碍了用户一站式获取科学数据资源,给用户搜索、获取及利用资源带来不便,因此需要通过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来解决问题。面对多样的描述科学数据资源的元数据,通过哪些合适的方法实现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笔者选取地球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研究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方法,为国内其他领域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实现提供借鉴。本文共包括8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0章绪论。介绍相关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评述,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以及本文存在的研究难点及本文的创新点。第1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了科学数据、元数据与科学数据元数据、地理信息元数据、元数据互操作、以及地球科学这些相关概念;探讨了知识组织理论、用户信息行为理论、系统理论、信息资源增值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对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理论支撑。第2章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通过对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必要性包括元数据标准的多样性使得元数据之间互换困难、元数据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元数据互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元数据互操作是数字资源整合的基础;可行性在于元数据功能的不断完善是选用元数据实现互操作的原因,以及元数据互操作技术的发展与实践成果提供的支撑。第3章元数据互操作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框架及层次,将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层次划分为语义、语法与结构、协议三个层面,并对每个层面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元数据互操作在科学数据中的应用。第4章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选取及实现。对地球科学科学数据相关领域的元数据标准进行选取,并选择合适的互操作方法,实现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本章先探讨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的选取,并明确ISO 19115-1:2014、澳大利亚新西兰土地信息局元数据、地理信息元数据、NREDIS信息共享元数据内容标准草案四种地球科学领域核心元数据元素及其语义,分析核心元数据元素的特点,以及明确全集元数据DIF、CSDGM、地理信息元数据的元素及其语义;接下来探讨互操作方法的选取,选择两两映射、中间格式映射、基于RDF的方法实现元数据之间的映射,基于概念框架的方法,在语义层面实现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并提出基于本体实现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设想。第5章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应用: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的选取与比较。笔者搜集并选取包含国家环境信息中心海洋地质数据、康奈尔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机构库、全球变化主目录、地热数据存储库、跨学科地球数据联盟、世界大气遥感数据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生物和化学海洋学数据管理办公室、国家环境信息中心海洋和大气管理在内的9个地球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数据平台使用的元数据标准,并从元数据元素的数量、元数据的层级、元数据的内容以及元数据元素语义详细程度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第6章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应用:实现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本体构建。选取第五章中搜集到的9种科学数据元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元数据元素建立本体。阐述本体的内涵、本体建构过程、以及本体的应用。第7章结语。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元数据互操作方法适用于科学数据领域;使用本体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数据元数据之间的语义互操作;基于本体实现地球科学领域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并说明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以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徐畅,贾玉文[3](2016)在《从数字时代国外出版业现状看我国工具书出版的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分析我国出版业现状,指出我国出版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与规范问题、市场问题、管理与投入问题和技术问题等;重点介绍国外几家大型出版公司在转型期的工具书出版业成功运作的模式,结合案例分析,指出数字时代我国工具书出版的方向。

谢敏[4](2016)在《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档案文献记录着纳西族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形态的变化,其研究有助于揭示世界上原始宗教与各民族的关系和人类文化史中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源流。对于东巴档案文献的研究一直被受海内外学者所关注,具有大量国际化研究需求。但目前,东巴档案处于分散状态甚至濒危状态,其研究相互交流极为不便。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是文、理、工三大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研究,是指以信息技术、网络传播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东巴档案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检索及传播,将东巴档案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突破以传统纸质修复的抢救模式来保护东巴档案,实现东巴档案的长久保存。该研究在推动东巴档案的抢救保护、实现其大范围有效地传播利用、进而促进纳西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正文分成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概述。全面的诠释了纳西族东巴档案的定义,详细介绍了纳西族东巴档案的特点和分布,在此基础上,解析了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的内涵,并提出了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原则。第二部分: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详细阐述了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发现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促进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对策。结合东巴档案的特点,以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温青玉[5](2015)在《浅谈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企业档案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简介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开始,分析当前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程序提出一点建议。

任亮[6](2013)在《“卷改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实施是我国国家机关档案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档案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文书立卷改革就是在指文件归档时,在计算机对文件实行全文信息管理的前提条件下,取消立卷,以“件”做为保管文件的基本单位。其实质就是将档案保管的基本单位由“卷”变为“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优势,在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统计。是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机关档案工作的实际,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以“简化整理、深化检索”为宗旨,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立卷方法,此项举措一经颁布,便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改革的理论依据、改革后档案整理各项工作内容的变化、改革的利弊以及改革后档案工作如何与办公自动化相衔接等这条主线展开论述,通过实地调研全面分析“卷”改“件”后档案工作的新发展,新变化,为今后档案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周丹[7](2011)在《关于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理论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浙江省档案局在2009年提出了档案登记备份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既为电子文件实践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又给档案学理论带来了理论启示与理论冲突。本文从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实践概述过渡到理论探索,为该制度厘清理论思路,并以现有的档案学理论与法理基础,深入研究这一制度创新的合理性和持续性,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等。国内外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相关文献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寻求理论解释和法理依据上,对这项制度所带来的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处于相对空白,由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从实践层面梳理档案登记备份的制度创新与实践开展情况,主要阐述了登记备份制度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案,重点评述了其显性与隐性目的。第三,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档案登记备份制度带来的理论启示和理论冲突。理论启示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文件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上;理论冲突指,从文件运动角度出发,档案登记备份制度下的文件运动基本还不具备三位一体的理论特点,既不是典型的文件运动,也不具有全宗、价值鉴定等特点;同时,本文论述了登记备份制度的法理思考。第四,从制度创新的手段转变、保障条件、绩效评估、应急管理等方面探讨登记备份这一创新实践的可持续性。第五,总结本文观点,即对档案登记备份制度做一整体评述,并指出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仇芮珍[8](2010)在《我国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研究》文中指出档案信息分类是人们认识、开发档案信息的重要方法,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档案信息分类的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档案分类法》作为档案信息分类的通用标准,它是一种重要的档案信息检索语言,一方面它为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了科学规则与方法,另一方面它为人们浏览并检索信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然而,自1997年颁布以来,这部分类法在使用过程中暴露了一些自身设计不合理之处以及与档案文献实际情况相矛盾与脱离的地方,如类目设置不够灵活、类目之间相关关系揭示不足、类名类号编制不够规范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电子环境下,原有的分类法已不能满足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要求,这既不利于档案信息的分类标引工作,也不利于分类法的管理与发展。因此,《中国档案分类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统一的平台上更好的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对现在的分类法做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基于此,本文以《中国档案分类法》为研究对象,对以往的经验与不足加以总结与归纳,对未来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的建设做一些有益探索。本文共分四个部分详细论述了有关中国档案信息分类标准——《中国档案分类法》研究的问题:第一部分介绍了信息分类、信息分类法的历史与发展,重点阐述了档案信息分类的定义与特点以及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的性质与特点。档案信息分类标准也就是档案信息分类法,它是由一个个类目组成的等级体系结构,体现着档案信息之间的各种关系。由于档案信息不同于其它文献信息,因此档案信息分类标准有它独特之处:反映档案自身的特点与它的发展变化。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档案信息分类标准——《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体系结构、使用情况以及它的功能特色。本部分主要从分类法自身入手,深入地剖析了《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结构、特点,它是一部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分类法,是基于我国档案文献的特点而编制的,与其它几部文献分类法相比,它具有几点特色:以职能分类为基础、大纲设置依据档案产生的客观性、分类标准分级而制、分类表依时期而制。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探讨了《中国档案分类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国档案分类法》自颁布以来十几年中,经实践检验存在不少问题:类目体系的设置不够清晰,在分类时容易迷失方向;类目设置缺乏弹性,使得分类不够灵活;检索入口比较单一,使得检索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数字化环境。这些问题不但反映了分类法在编制时一些技术的不成熟,也说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分类法必然会出现滞后的现象,需要依靠不断的更新与修缮才可以与时俱进。第四部分是论文的写作意义所在,主要针对上一部分提出的问题,从编制技术、编制理念、编制环境等方面探索一些有益的建议,如主题分类的合一、电子版的开发、索引的编制等,寻求《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发展思路,以适应档案信息分类的发展趋势。《中国档案分类法》的改进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它必须随着档案工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进步,只有理论与实践不断的互动,档案信息分类标准才会逐步完善与规范,档案信息的共享才会有更统一的平台。

沈玉[9](2009)在《基于CNMARC格式的信息资源编目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实现我国MARC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切入点,以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为研究对象,对如何用CNMARC格式统一我国的中文信息资源、西文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编目问题展开研究。文章从总结我国书目信息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实现我国书目信息标准化的对策。之后,本文从中文信息资源编目、西文信息资源编目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三个方面讨论用CNMARC格式统一编目的问题。在中文信息资源编目这一章中,本文分析了我国中文编目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我国最大的两个联合编目中心——国图和CALIS书目数据的差异,归纳总结MARC数据不统一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统一我国中文CNMARC书目数据的对策。在西文信息资源编目一章中,本文在对CNMARC用于西文编目的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CNMARC不仅适用于西文编目,而且更适合我国图书馆的特定情况,从而中西文编目可以统一采用CNMARC格式。在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一章中,本文在对CNMARC格式进行网络资源编目的适应性及其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CNMARC适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综合上述三方面的论证,本文提出从实现MARC书目数据标准化的角度出发,用CNMARC格式统一我国的中文信息资源编目、西文信息资源编目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沈利峰[10](2005)在《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文中提出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主要从整合理论、策略与方法和系统与工具等角度系统分析、研究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问题。通过本研究,期望利用先进的整合理论与整合思想,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处理技术等先进的现代技术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网络信息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聚类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网络信息资源体系,高效率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概述:针对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根据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最新进展,在总结概括数字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本文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内涵及其演绎过程,对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观念、原则、程序、内容、意义进行理论概述与总结。 (2)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与方法:重点研究了四种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模式,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搜索引擎、元数据处理和学科信息门户,对每一种模式的核心技术与原理及其在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与特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每种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展望。 (3)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与工具:概述了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基本构建模式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国内外三种先进的运行得较成功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与工具:Metalib with SFX系统、MAP(Millennium Access Plus)系统、清华同方TPI异构统一检索平台USP,剖析其原理、技术及功能,并进行系统评析,以此得出比较结论与对策。 (4)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案:根据本研究前半部分对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整合策略与方法、整合系统与工具等作系统全面研究与分析,结合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针对国家农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案框架。

二、对机读目录标准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机读目录标准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2.1 草创阶段(1949-1965)
    2.2 停滞阶段(1966-1976)
    2.3 发展阶段(1978-1988)
    2.4 法制化阶段(1988-至今)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标准的制定
    3.1 党政机关公文标准的制定
    3.2 纸质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
    3.3 文书类电子文件标准的制定
第四章 文书档案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4.1 实施准备
    4.2 标准推行
    4.3 监督评议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评价
    5.1 文书档案标准制定范围不断扩大
    5.2 文书档案标准贯彻力度日益提高
    5.3 文书档案标准受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5.4 文书档案人员工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5.5 财政支持力度欠缺
    5.6 文书档案标准的权威性难以体现
    5.7 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实施情况的差异性明显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研究 ——以地球科学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研究述评
    0.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内容
        0.3.3 研究方法
    0.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0.4.1 研究难点
        0.4.2 研究创新点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科学数据
        1.1.2 元数据与科学数据元数据
        1.1.3 地理信息元数据
        1.1.4 元数据互操作
        1.1.5 地球科学
    1.2 理论基础
        1.2.1 知识组织理论
        1.2.2 用户信息行为理论
        1.2.3 系统理论
        1.2.4 信息资源增值利用
        1.2.5 信息资源共享
2 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2.1.1 元数据标准的多样性使得元数据之间互换困难
        2.1.2 元数据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元数据互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 元数据互操作是数字资源整合的基础
    2.2 可行性分析
        2.2.1 元数据功能的不断完善是选用元数据实现互操作的原因
        2.2.2 元数据互操作技术的发展与实践成果提供的支撑
3 元数据互操作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3.1 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框架及层次划分
    3.2 元数据互操作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3.2.1 基于语义的元数据互操作及其适用性分析
        3.2.2 基于语法和结构的元数据互操作及其适用性分析
        3.2.3 基于协议的元数据互操作及其适用性分析
    3.3 元数据互操作在科学数据中的应用
4 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选取及实现
    4.1 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及其语义分析
        4.1.1 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的选取
        4.1.2 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元素及其语义
    4.2 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选取
    4.3 基于语义的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
        4.3.1 核心元数据两两映射
        4.3.2 核心元数据中间格式映射
        4.3.3 基于RDF的方法实现元数据之间的映射
        4.3.4 基于概念框架的元数据互操作
        4.3.5 基于本体实现元数据互操作的设想
5 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应用: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的选取与比较
    5.1 地球科学科学数据相关领域平台元数据标准的选取
        5.1.1 平台元数据标准选取的依据
        5.1.2 选取的平台元数据标准
    5.2 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平台元数据的比较
        5.2.1 元数据元素的数量
        5.2.2 元数据的层级
        5.2.3 元数据内容
        5.2.4 元数据元素语义详细程度
6 元数据互操作方法的应用:实现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本体构建
    6.1 本体的内涵
    6.2 本体建构过程
        6.2.1 决定本体的领域和范围
        6.2.2 定义类及类的层次
        6.2.3 创建属性
        6.2.4 元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可视化
        6.2.5 RDF文档的生成
    6.3 基于本体的地球科学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的应用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本体构建节选--元数据参考信息的RDF文档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3)从数字时代国外出版业现状看我国工具书出版的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我国出版行业转型面临的问题 2.1
    政策与规范的问题 2.2
    市场问题 2.3
    管理与投入问题 2.4
    技术问题 3
    国外工具书出版业的发展经验 3.1
    坚持传统,兼顾改造 3.2
    摒弃传统,彻底转型 3.3
    整合出版信息,服务出版事业 4
    数字时代我国工具书出版发展方向 4.1
    我国工具书出版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4.2
    我国工具书的数字化出版要强化合作意识,实践共建共享 4.3
    我国工具书数字化出版应有效融合各种新媒体技术 4.4
    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重视版权授权与保护

(4)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综述
        1. 研究综述
        2. 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
    (三) 研究的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
    (六) 难点
二、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概论
    (一) 纳西族东巴档案
        1. 纳西族东巴档案的定义
        2. 纳西族东巴档案的特点
        3. 纳西族东巴档案的分布
    (二)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的定义
    (三)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主要内容
        1. 纳西族东巴档案收集整理
        2. 纳西族东巴档案扫描加工
        3. 东巴文识别
        4.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图文编辑处理
        5.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成果验收
        6.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成果存储与备份
    (四)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原则
        1. 抢救保护原则
        2. 利用价值原则
        3. 保真原则
        4. 安全性原则
三、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建设是保护和抢救东巴档案的必要措施
    (二)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开发利用东巴档案资源的基础
    (三)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使东巴档案工作更规范化、标准化
    (四)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实现东巴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
    (五)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能促进纳西族东巴文化产业发展
四、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一)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1. 纳西族东巴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的政策支持
        2.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
    (二)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
        2. 各机构数字化建设基础薄弱
        3. 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4. 尚无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缺乏统一规划
五、促进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 提升原有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
        2. 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强数字化建设硬件设备建设
        2. 加大数字化建设软件开发力度
    (三) 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1. 政府投资为主,基金资助为辅
        2. 政府投资为主,联盟资助为辅
        3.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型投资
        4.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型投资
    (四) 建立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统一机构,统筹规划
        1. 成立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委员会
        2. 统筹规划,加强合作
        3. 统一东巴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
    (五) 加强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
        1. 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保证扫描质量
        2. 加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3. 选择合适的图像储存格式
        4. 加强数据验收,保证数据质量
    (六) 采取严格措施,确保数字化档案安全
        1. 确保东巴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数据安全
        2. 保证东巴档案数字化后储存安全
    (七) 构建东巴档案数字化目录中心和分布式数据库
        1. 建立东巴档案数字化目录中心
        2. 建立东巴档案数字化分布式数据库
结语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5)浅谈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 企业档案数字化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 节省保管空间
    (二) 企业档案数字化有利于改善利用方式, 提高利用效率
    (三) 企业档案数字化是企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
    (四) 企业档案数字化有利于实现绿色企业形象的建设理念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一) 缺乏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化规范体系
    (二) 缺少整体数字化建设流程的规划与设计
    (三) 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不成熟
    (四) 数字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和保密技术问题
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程序
    (一) 统筹规划设计
    (二) 基础准备
    (三) 目录建库
    (四) 数字化加工处理
    (五) 成果关联备份

(6)“卷改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2 研究背景
    0.3 研究现状综述
    0.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0.4.1 研究方法
        0.4.2 创新之处
1 卷改件概述
    1.1 “卷改件”的涵义
    1.2 卷改件涉及领域及范围
    1.3 卷改件执行状况
    1.4 卷改件相关理论
        1.4.1 来源原则与全宗理论
        1.4.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1.4.3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
2 以“件”为整理单位带来的档案管理实践变革
    2.1 卷改件对整理环节的影响
        2.1.1 卷改件后档案整理环节业务要求的变化
        2.1.2 档案整理变革的理论影响
    2.2 卷改件前后的档案收集工作
        2.2.1 卷改件对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影响
        2.2.2 卷改件对档案资源建设理论深化
    2.3 卷改件前后的档案保管工作
        2.3.1 清点工作变化
        2.3.2 排架工作变化
    2.4 卷改件前后的档案鉴定工作
        2.4.1 卷改件对档案鉴定工作实践影响
        2.4.2 卷改件对档案鉴定理论意义
    2.5 卷改件前后的档案信息检索
        2.5.1 档案检索工作的实践状况
        2.5.2 卷改件对档案信息检索理论的深化
    2.6 卷改件与档案利用工作
        2.6.1 卷改件对档案利用工作实践的影响
        2.6.2 卷改件对档案利用理论的影响
        2.6.3 卷改件条件下的档案利用工作推动策略
3 对卷改件问题的思考
    3.1 卷改件与办公自动化
    3.2 卷改件后文书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3.2.1 文书工作人员的新挑战
        3.2.2 档案整理人员的新挑战
    3.3 卷改件前后的档案工作效率分析
        3.3.1 卷和件为整理单位涉及的劳动量比较
        3.3.2 卷和件为整理单位归档问题比较
        3.3.3 检索与利用效率问题
        3.3.4 卷改件成本分析
    3.4 卷改件的其它适用范围探讨
        3.4.1 卷改件原则适用于科技档案的可行性
        3.4.2 “卷改件”在人事档案整理中的适用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7)关于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重点与难点
        1.4.3 创新点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1 文献调查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访谈法
        1.5.4 图表分析法
    1.6 小结
第2章 档案登记备份的制度创新与实践开展
    2.1 制度创新与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提出
        2.1.1 档案登记备份是一种制度创新
        2.1.2 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实施背景
        2.1.3 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实施过程
    2.2 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目的
        2.2.1 档案登记备份的初始目的
        2.2.2 法规文件的规定
        2.2.3 登记备份制度的目的评述
    2.3 档案登记备份的实施方案
        2.3.1 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流程
        2.3.2 档案数据形式的备份要求
        2.3.3 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的实施架构
    2.4 小结
第3章 档案登记备份制度之理论启示与理论冲突
    3.1 理论启示
        3.1.1 从信息资源管理角度看档案工作流程调整
        3.1.2 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启示
        3.1.3 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看档案馆公共服务形式的创新
    3.2 档案学原理冲突
        3.2.1 概念运用与冲突
        3.2.2 文件运动与工作流程的不同
        3.2.3 文件运动差别而引发的其他冲突
    3.3 档案管理与登记备份法律运用上的差异
        3.3.1 档案管理的法律运用
        3.3.2 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法律运用
    3.4 小结
第4章 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推行中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4.1 从刚性向柔性的手段转变
        4.1.1 制度强制推动的影响
        4.1.2 柔性渗透的必要性
        4.1.3 建立合作机制
    4.2 注重绩效评估
        4.2.1 绩效评估与新公共管理
        4.2.2 绩效评估在登记备份中的功能
        4.2.3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4.3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
        4.3.1 人员保障
        4.3.2 技术支撑
        4.3.3 经费保障
    4.4 登记备份也需要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4.4.1 档案登记备份与应急管理
        4.4.2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4.5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基本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全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实施方案
附录3 档案备份数据移交、接收检验表
附录4 档案登记备份平台建设方案

(8)我国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的特点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2.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概述
    2.1 信息分类的定义与发展
        2.1.1 信息分类的涵义
        2.1.2 信息分类历史
    2.2 信息分类法的涵义与发展
        2.2.1 信息分类法的涵义
        2.2.2 信息分类法的发展
    2.3 档案信息分类
        2.3.1 档案信息分类的涵义
        2.3.2 档案信息分类的特点
    2.4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
        2.4.1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的性质
        2.4.2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的特点
3.《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功能分析
    3.1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体系结构
        3.1.1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宏观体系结构
        3.1.2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微观体系结构
    3.2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使用
        3.2.1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3.2.2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使用现状
    3.3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特色分析
        3.3.1 分类以职能分工为基础,具有科学性
        3.3.2 类目大纲设置具有中国特色
        3.3.3 分类标准分级而制,增强科学性与实用性
        3.3.4 分类表依时期而制,更具历史性
4 《中国档案分类法》存在的问题
    4.1 类目体系不够清晰,应变性不好
        4.1.1 类目交叉、重复问题给分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4.1.2 类号编制规律不明确
        4.1.3 类目包容性不够,注释不明
    4.2 类目设置固定,缺乏弹性
        4.2.1 先组式的语言匹配性不好
        4.2.2 类目细分深度不适宜
        4.2.3 类目设置过于陈旧
    4.3 分类体系的浏览、检索入口单一
        4.3.1 等级浏览方式不利于同主题类目的发掘
        4.3.2 单一的检索入口影响检索结果
    4.4 无法适应数字化环境
        4.4.1 电子档案的标引缺少依据
        4.4.2 网络档案检索系统建设标准不一
        4.4.3 纸质版使用不方便,无法体现类目之间的多维关系
        4.4.4 影响文件分类的自动化管理,分类表维护成本高
5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5.1 主题法与分类法的统一
        5.1.1 主题分类结合的基础
        5.1.2 主题分类结合的优势
        5.1.3 如何实现主题分类的一体化
    5.2 电子版的开发与使用
        5.2.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特点
        5.2.2 《中国档案分类法》电子版的开发
    5.3 分类表设置更具弹性
    5.4 高级索引的编制
        5.4.1 索引的作用
        5.4.2 索引的编制
    5.5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维护与管理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项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CNMARC格式的信息资源编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机读目录CNMARC
    第一节 MARC简介
    第二节 CNMARC简介
第二章 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一节 我国书目信息标准化的成就
    第二节 我国书目信息标准化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书目信息标准化的对策
第三章 基于CNMARC格式的中文信息资源编目
    第一节 中文信息资源编目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国图和CALIS数据比较分析
    第三节 CNMARC数据不统一原因分析
    第四节 规范中文信息资源CNMARC数据的对策
第四章 基于CNMARC格式的西文信息资源编目
    第一节 我国西文编目概况与存在问题
    第二节 用CNMARC统一我国中西文编目格式
    第三节 CNMARC用于西文编目的适应性分析
    第四节 CNMARC用于西文编目适合我国馆情
第五章 基于CNMARC格式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第一节 图书馆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的必要性
    第二节 CNMARC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的适应性分析
    第三节 CNMARC编目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 对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五节 网络环境下CNMARC的发展与创新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立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的创新点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理论基础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字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概述
    2.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内涵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2.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
        2.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2.2.3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3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2.3.1 国内外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概念的表述和界定
        2.3.2 本文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概念的分析与界定
        2.3.2.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称谓
        2.3.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涵义
        2.3.2.3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演绎过程
    2.4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2.5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观念
        2.5.1 需求导向观
        2.5.2 协调共享观
        2.5.3 虚实结合观
        2.5.4 动态发展观
    2.6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原则
        2.6.1 整体性原则
        2.6.2 标准化原则
        2.6.3 优化性原则
        2.6.4 安全性原则
        2.6.5 连续性原则
        2.6.6 立体性原则
    2.7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2.8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程序
        2.8.1 信息资源规划
        2.8.2 信息资源采集
        2.8.3 信息资源系统管理
        2.8.4 信息资源发布
    2.9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
第三章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与方法
    3.1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
        3.1.1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概述
        3.1.2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
        3.1.3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的信息分类系统
        3.1.4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的发展趋势
    3.2 搜索引擎
        3.2.1 搜索引擎概述
        3.2.2 搜索引擎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
        3.2.3 搜索引擎技术原理
        3.2.4 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3.3 元数据处理
        3.3.1 元数据概述
        3.3.2 元数据对网络信息整合的作用
        3.3.3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的构成
        3.3.4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的特点
    3.4 学科信息门户
        3.4.1 学科信息门户概述
        3.4.2 学科信息门户信息资源整合的特征
        3.4.3 学科信息门户的总体架构
        3.4.4 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关键问题及技术
        3.4.4.1 资源采集及评价
        3.4.4.2 资源描述体系
        3.4.4.3 知识组织体系
        3.4.4.4 资源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方案
        3.4.4.5 资源建设保障机制
        3.4.5 学科信息门户发展趋势
第四章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与工具
    4.1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构建模式和方法
        4.1.1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构建模式
        4.1.2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构建方法
    4.2 国内外主要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简介
        4.2.1 Metalib with SFX系统
        4.2.1.1 Metalib系统
        4.2.1.2 SFX技术
        4.2.2 MAP(Millennium Access Plus)系统
        4.2.2.1 Web Bridge简介
        4.2.2.2 MetaFind的功能
        4.2.2.3 Web Access Management的功能
        4.2.3 清华同方TPI的异构统一检索平台USP
        4.2.3.1 TPI体系结构
        4.2.3.2 异构统一检索平台(Union Search Platform)
    4.3 国内外主要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评析
    4.4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比较结论与对策
第五章 应用实例: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5.1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体系
        5.1.1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体系结构
        5.1.2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体系内容
    5.2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5.2.1 数字化信息资源类型的选择
        5.2.2 深层数据库资源的挖掘
        5.2.3 开放式政府出版物的搜集
        5.2.4 数字文档机制的设立
        5.2.5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
        5.2.6 专题门户网站的建立
    5.3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重点
        5.3.1 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与分布
        5.3.2 网络信息资源选择与搜集重点
        5.3.2.1 网络信息资源选择
        5.3.2.2 网络信息资源搜集重点
        5.3.3 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定期搜集
    5.4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组织
        5.4.1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5.4.1.1 分类组织法
        5.4.1.2 主题组织法
        5.4.1.3 元数据组织法
        5.4.2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范例
        5.4.2.1 电子期刊
        5.4.2.2 特色馆藏
    5.5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导航
        5.5.1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5.5.2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导航信息内容
        5.5.3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导航信息维护
        5.5.4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建设注意问题
        5.5.5 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实例—世界食品与营养学科门户
        5.5.5.1 世界食品与营养学科门户的内容
        5.5.5.2 世界食品与营养学科门户资源建设与整合方法
        5.5.5.3 世界食品与营养学科门户系统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5.5.5.4 世界食品与营养学科门户的结构设计
        5.5.5.5 世界食品与营养学科门户的运行界面
    5.6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
        5.6.1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
        5.6.1.1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
        5.6.1.2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内容
        5.6.1.3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5.6.2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与跨库检索平台
        5.6.3 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检索系统
        5.6.3.1 系统概述
        5.6.3.2 系统功能与技术规定
        5.6.3.3 系统运行环境规定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对机读目录标准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D]. 金小月. 安徽大学, 2020(08)
  • [2]科学数据元数据互操作研究 ——以地球科学领域为例[D]. 贾欢. 武汉大学, 2017(06)
  • [3]从数字时代国外出版业现状看我国工具书出版的发展方向[J]. 徐畅,贾玉文. 图书馆学刊, 2016(09)
  • [4]纳西族东巴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D]. 谢敏. 云南大学, 2016(02)
  • [5]浅谈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J]. 温青玉. 机电兵船档案, 2015(05)
  • [6]“卷改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任亮. 辽宁大学, 2013(12)
  • [7]关于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理论思考[D]. 周丹. 浙江大学, 2011(10)
  • [8]我国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研究[D]. 仇芮珍. 安徽大学, 2010(11)
  • [9]基于CNMARC格式的信息资源编目研究[D]. 沈玉. 福建师范大学, 2009(S1)
  • [10]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 沈利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标签:;  ;  ;  ;  ;  

对机读目录标准化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