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抗病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韭菜

高产优质抗病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韭菜

一、高产优质、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论文文献综述)

吕思维[1](2015)在《韭菜休眠及冬棚耐低温生长习性的研究》文中认为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属于百合科葱属,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原产中国,韭菜冬季设施栽培与韭菜的休眠及耐低温生长特性息息相关。本文以13个韭菜品种为试材,设置不同温度和激素处理韭菜种子萌发试验与冬季大棚栽培试验,研究了韭菜休眠与萌发特性,韭菜低温栽培下生长形态差异、各营养组织耐低温生理指标差异及收获茬次产量、品质变化规律,韭菜休眠及耐低温生长生理指标。结论如下:1韭菜种子萌发最适宜激素浓度为IAA 20 mg/1和GA3 150 mg/1,最适萌发温度为17℃,适宜萌发温度范围14℃C-23℃;高、低逆温条件下,激素促进萌发效果以低温+激素处理较好;不同温度下生长表现规律性:室内人工气候箱培养,韭菜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阶段适应性。适宜生长温度20-30℃C,最适温度25℃,低于15℃生长缓慢,高于35℃生长受影响。冬季塑料大棚栽培下,韭菜生长与温度变化呈现正相关,随着温度的降低生长速率降低;韭菜植株生长与种子萌发在温度适应性上相关联,休眠品种低温萌发差,植株休眠。不休眠品种低温萌发好,耐低温生长势强。2通过测定六茬次韭菜主要农艺性状,发现韭菜地下根系、鳞茎(茎盘)与株高和单株重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冬季大棚韭菜,随着温度的下降所有生长性状都表现降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韭菜植株的根系重量、鳞茎(茎盘)重量和粗度仍继续下降,而植株株高、单株重量均上升,说明根系、鳞茎(茎盘)是储存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鳞茎(茎盘)和根系是影响韭菜耐低温生长的重要因子。小区总产量以韭-13(韭星1号)、韭-5(棚冠)、韭-3(多抗富韭)较高,冬季低温下韭-13(韭星1号)、韭-1(韭星10号)产量高,这5个品种适宜冬棚栽培。3冬棚韭菜鳞茎(茎盘)、根系、叶鞘含水量变化均呈现“升-降-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相反,基本呈现“降-升-降”的趋势,说明低温胁迫下韭菜的生长属于消耗性生长,主要依靠韭菜的根系和鳞茎(茎盘)贮藏的养分供植株的生长,适温下,韭菜的光合能力增强,含水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和含糖量增加。高温下,光合作用下降,营养物积累下降,含水量上升。而叶片是同化器官,含水量呈现“降-升-降-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相反,呈现“升-降-升-降”趋势,在低温下含水量下降,含糖量上升,表现对低温的适应性。因此,鳞茎(茎盘)和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与植株耐低温生长相关,渗调物质可作为韭菜耐低温生长的鉴定指标,生产栽培中根系和鳞茎(茎盘)积累较多养分尤其重要。4休眠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叶色深绿,不休眠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低,叶色绿或浅绿;叶片VC含量高于叶鞘,冬棚韭菜VC含量低于露地韭菜。韭菜叶片粗纤维含量低于叶鞘,在低温胁迫下均较低,而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光合作用增强,粗纤维积累增加。因此,冬棚韭菜叶鞘、鳞茎(茎盘)和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VC含量下降,粗纤维含量下降,表现低温生长的生态适应性,可作为韭菜耐低温生长品质鉴定的参考指标。

东丽[2](2011)在《杂交粳稻育种及配套技术科研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当前,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000万hm2,其中籼稻2200万hm2,粳稻800万hm2。籼稻中近80%是杂交稻,而杂交粳稻仅占粳稻面积的5%。杂交粳稻同杂交籼稻一样具有突出的生长优势、产量优势及抗性优势。实践证明,要想更进一步提高粳稻的产量水平,必须在常规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育种及配套技术水平势在必行。杂交粳稻科研包括杂交粳稻育种、制繁种及栽培三个核心内容,尽管中国杂交粳稻科研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在世界上还是空白,如果能对杂交粳稻育种、制繁种及栽培技术全面系统地开展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对提高杂交粳稻科研效率及中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分析X公司相关杂交粳稻试验数据资料,开展行业调查访谈,对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杂交粳稻科研过程中关键技术的质量控制节点。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通过全面分析国内外杂交粳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出了杂交粳稻科研效率不高、科研过程缺乏管理标准及科研质量管理缺乏系统性等杂交粳稻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分析了杂交粳稻科研管理特点,建立了杂交粳稻3个科研质量管理模块,即杂交粳稻育种、制繁种及栽培科研质量管理;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了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基于决策体系、计划体系、运行体系、考评体系和改进体系的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运行机制;设计了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分析了杂交粳稻科研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激励机制。3.在杂交粳稻育种科研质量管理研究中,分析了杂交粳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有关原则和技术,制定出杂交粳稻三系不育系、两系不育系、三系保持系、三系恢复系、两系恢复系的选育技术标准及技术管理措施,总结了杂交粳稻组合选配的目标、配组原则及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粳稻育种程序,提炼出杂交粳稻选育的关键技术及其标准,设计了杂交粳稻育种科研质量管理实施与控制的运行机制。4.在杂交粳稻制繁种科研质量管理研究中,根据杂交粳稻制繁种目标,确定了杂交粳稻制繁种的关键技术与标准,包括基地环境、亲本种子、花期预测与调节、防杂保纯、田间鉴定等杂交粳稻制种影响因子,从培育壮秧、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及调节等方面制定了杂交粳稻制繁种关键技术与标准,设计了杂交粳稻制繁种科研质量管理实施与控制的运行机制。5.在杂交粳稻栽培科研质量管理研究中,根据杂交粳稻栽培目标,分析了杂交粳稻栽培的关键技术,制定出种子处理、播种插秧、秧田管理、秧苗移栽、本田管理、收获与储藏、产量与品质验收等杂交粳稻栽培各阶段的技术标准,设计了杂交粳稻栽培科研质量管理实施与控制的运行机制。6.最后,将本文设计的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X公司,对其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表明,X公司实施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后,在杂交粳稻新品种数量、制繁种产量与纯度、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提高和改进。

张中华[3](2006)在《韭菜耐寒性及其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验选用9个二年生韭菜(自交系品种,研究5/0℃、0℃低温逆境下韭菜生理生化指标同耐寒性的关系,筛选合适的耐寒性鉴定方法;以6个二年生自交系品种采用Griffing(II)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鉴定亲本及组合的耐寒性,并对遗传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逆境下,MDA含量、电解质渗漏率、可溶性糖升高;CAT活性、叶绿素含量降低;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处理初期升高,随胁迫程度的加重,有降低趋势。2.5/0℃处理7d,品种间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电解质渗漏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与冷害程度的相关性呈极显着水平,可作为韭菜耐寒性鉴定指标;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CAT活性同冷害程度的相关性不显着,仅可作为参考指标;0℃处理5d,品种间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差异显着,与冷害程度的相关性呈极显着水平,可作为韭菜耐寒性鉴定指标;3.对5/0℃、0℃条件下各测定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5/0℃处理7d MDA含量、电解质渗漏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间相关性呈极显着水平,其隶属函数均值同冷害程度的相关系数-0.946,因此5/0℃处理7d后上述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可对韭菜耐寒性的进行综合评价。0℃处理5d 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隶属函数值同冷害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906,也可作为韭菜耐寒性的评价体系。4.对6个自交系配合力分析表明,韭菜耐寒性遗传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育种时应选性状优良的材料作亲本。亲本9-2、91-2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作为韭菜耐寒性培育的优良亲本。农大791×赛松、赛松×91-2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所以亲本农大791、赛松、91-2可作为培育耐寒性杂交品种的亲本材料。5.杂交优势分析表明,9个组合表现出超中优势,超中优势率为

赵胜利[4](2002)在《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雪韭》文中指出 日本雪韭是河南省兰考县闫楼蔬菜研究所,从日本时田株式会社引进的韭菜新品种。经我场1998~2000年的试验示范,它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生长速度快,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现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推广种植。

赵英[5](2001)在《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文中认为

赵英[6](2001)在《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文中认为 高产优质高效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是从日本东京引进,经河南省通许县果树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刘伟琦6年间的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质优、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日本冬韭品种株丛直立,生长迅速,分蘖力强,粗纤维少,味美辛辣,叶片宽厚,叶绿色,叶片宽1厘米,最宽可达2.5厘米,单棵重40克,株高60厘米,年割10~12茬,亩产8500公斤左右。该品种冬季回秧晚,

赵英[7](2001)在《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文中研究表明 高产优质高效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从日本东京引进,经河南省通许县果树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刘伟琦6年间的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质优、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 日本冬韭品种株丛直立,生长迅速,分蘖力强,粗纤维少,味美辛辣,叶片宽厚,叶绿色,叶片宽1厘米,最宽可达2.5厘米,单棵重40克,株高60

赵英[8](2001)在《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文中认为 高产优质高效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是从日本东京引进,经河南省通许县果树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刘伟琦6年间的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质优、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该品种株丛直立,生长迅速,分蘖力强,粗纤维少,味美辛辣,叶片宽厚,叶绿色,叶片宽1厘米,最宽可达2·5厘米,单棵重40克,株高60厘米,年割10—12茬,亩产

赵英[9](2001)在《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文中研究指明 高产优质高效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是从日本东京引进,经河南省通许县果树蔬菜研究所6年的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质优、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日本冬韭品种株丛直立,生长迅速,分蘖力强,粗纤维少,味美辛辣,叶片宽厚,叶绿色,叶片宽1厘米,最宽可达2.5厘米,单棵重40克,株高60厘米,年割10—12茬,亩产8500公斤左右。该品种不怕霜寒,十二月份仍可割青韭上市,冬季气温零度以下,植株不枯萎,叶片仍青绿。春季发棵早,比其它韭菜品种早上市25天左右,经济效益增长2—3倍。

赵胜利[10](2000)在《高产优质、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文中研究表明 日本冬韭是河南省兰考县闫楼蔬菜研究所从日本时田种苗株式会社引进的韭菜新品种。经我场1995-1998年试验示范,它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生长速度快,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现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种植。特征特性:株高45厘米,叶宽1.2厘米左右,最宽可达2.3厘米,叶片翠绿、肥厚;纤维含量少,韭味浓,分蘖力强,单株可分8-12个,单株平均重8克左右,最重可达43克。该品种最突出的特点是产量高、耐寒性极强。在我国南方种植,无休眠期,一年四季均能生长,亩产量达11000公斤;在北方种植,休眠期极

二、高产优质、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论文提纲范文)

(1)韭菜休眠及冬棚耐低温生长习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概述
        1.1 韭菜起源与发展
        1.2 种质资源
        1.3 国内韭菜生产现状
    2 韭菜休眠特性研究
        2.1 休眠概念及意义
        2.2 种子休眠与萌发
        2.3 芽休眠
    3 韭菜耐低温机理研究
        3.1 韭菜耐低温生物学特性
        3.2 韭菜生理变化与耐低温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韭菜休眠习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韭菜种子休眠与发芽试验
        1.2 不同温度处理下韭菜生长规律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韭菜种子休眠与萌发试验
        2.2 不同温度处理下韭菜生长规律
    3 讨论
        3.1 韭菜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
        3.2 不同温度下韭菜生长变化规律
第三章 冬棚韭菜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2.2 韭菜产量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韭菜耐低温生长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规律
        3.2 塑料大棚不同收获期韭菜产量比较分析
第四章 冬棚韭菜耐低温生长生理指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含水量比较分析
        2.2 植株叶片叶绿素比较分析
        2.3 营养品质比较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杂交粳稻育种及配套技术科研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问题的提出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数据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论文框架与内容
    1.5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粳稻生产概况
        2.1.1 中国粳稻生产概况
        2.1.2 世界粳稻生产概况
    2.2 杂交粳稻在粳稻生产中的地位
        2.2.1 杂交粳稻的特征特性
        2.2.2 杂交粳稻的优势水平
        2.2.3 杂交粳稻的地位
    2.3 国内外杂交粳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3.1 国外杂交粳稻现状
        2.3.2 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现状及成就
        2.3.3 中国杂交粳稻制繁种研究现状及成就
        2.3.4 中国杂交粳稻栽培研究现状及成就
        2.3.5 中国杂交粳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2.5 科研质量管理的研究及应用
    2.6 杂交粳稻科研管理存在问题
    2.7 实施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必要性
    2.8 小结
第三章 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设计
    3.1 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3.2 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框架设计
        3.2.1 理论基础
        3.2.2 体系框架的建立
    3.3 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模块设计
        3.3.1 育种科研质量管理
        3.3.2 制繁种科研质量管理
        3.3.3 栽培科研质量管理
    3.4 杂交粳稻科研质量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3.5 组织机构设计与科研人才管理
        3.5.1 组织机构设计
        3.5.2 科研人才管理
    3.6 小结
第四章 杂交粳稻育种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4.1 组合A/R的选育过程
    4.2 育种目标制定
        4.2.1 育种目标的影响因子
        4.2.2 育种目标决策的原则
        4.2.3 育种目标
    4.3 杂交粳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
        4.3.1 种质资源收集
        4.3.2 种质资源保存
        4.3.3 种质资源管理和评价
    4.4 选育技术的确定与控制
        4.4.1 三系不育系选育技术控制
        4.4.2 两系不育系选育技术控制
        4.4.3 三系保持系选育技术控制
        4.4.4 恢复系选育技术控制
        4.4.5 组合选配技术控制
        4.4.6 关键技术与标准
    4.5 实施与控制
        4.5.1 实施与控制
        4.5.2 运行机制
    4.6 小结
第五章 杂交粳稻制繁种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5.1 目标设定
        5.1.1 设定依据
        5.1.2 设定途径
        5.1.3 制繁种目标
    5.2 关键技术确定与标准
        5.2.1 影响因子确定与条件考察
        5.2.2 关键技术与标准
    5.3 实施与控制
    5.4 运行机制
    5.5 小结
第六章 杂交粳稻栽培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6.1 目标设定
        6.1.1 设定依据
        6.1.2 设定途径
        6.1.3 栽培技术目标
    6.2 关键技术确定与标准
        6.2.1 影响因子确定与条件考察
        6.2.2 关键技术与标准
    6.3 实施与控制
    6.4 运行机制
    6.5 小结
第七章 实践应用
    7.1 基本情况
    7.2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7.2.1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7.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7.2.3 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
        7.2.4 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及验证
    7.3 实施效果
    7.4 启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3)韭菜耐寒性及其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1.1.1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1.1.2 抗寒性的遗传
    1.2 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处理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韭菜冷害指数及品种聚类
    3.2 韭菜耐低温鉴定指标的筛选
        3.2.1 低温胁迫对韭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与耐低温的关系
        3.2.2 韭菜耐低温鉴定方法研究
    3.3 韭菜耐低温遗传规律的研究
        3.3.1 亲本及杂交组合耐低温性状相关性
        3.3.2 韭菜耐低温能力的配合力分析
        3.3.3 杂种优势分析
4 讨论
    4.1 韭菜耐低温鉴定的温度设置
    4.2 韭菜耐寒性鉴定基础指标的确立
    4.3 低温对韭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韭菜耐低温能力的综合评价
    4.5 韭菜耐低温遗传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四、高产优质、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论文参考文献)

  • [1]韭菜休眠及冬棚耐低温生长习性的研究[D]. 吕思维. 扬州大学, 2015(05)
  • [2]杂交粳稻育种及配套技术科研质量管理研究[D]. 东丽. 沈阳农业大学, 2011(06)
  • [3]韭菜耐寒性及其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D]. 张中华.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4]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雪韭[J]. 赵胜利. 专业户, 2002(04)
  • [5]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J]. 赵英. 中国种业, 2001(03)
  • [6]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J]. 赵英.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1(05)
  • [7]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J]. 赵英.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1(04)
  • [8]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J]. 赵英. 专业户, 2001(04)
  • [9]高抗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J]. 赵英. 致富天地, 2001(04)
  • [10]高产优质、抗病耐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J]. 赵胜利.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0(08)

标签:;  

高产优质抗病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韭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