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基地地理信息系统

中原油田基地地理信息系统

一、中原油田基地地理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寿平,彭鑫岭,吕清林,龙飞,姜贻伟,蒙玉平[1](2018)在《普光智能气田整体架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位于四川盆地的普光气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配套建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全覆盖的工业物联网。为了进一步提高气田的开发效益,2013年普光气田启动了智能气田的建设工作,但国内外均没有成熟的智能油气田模式和建设标准可资借鉴。为此,基于主流智能化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步步见效、突出重点的思路,论证完成了智能气田整体架构设计及其更精细的技术架构设计、业务架构设计,并结合气田关键业务目标和实施原则开展了实施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气田整体架构包括"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两个体系",即一体化协同应用平台、资源共享中心、智能辅助决策指挥中心、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2)技术架构包括工业物联网+设备感知接入层、基础设施云服务层、平台云服务层、软件云服务层等4个层次;(3)业务架构围绕气田勘探开发管理、气田生产运行与应急指挥管理、气田QHSE管理、气田经营管理等4个支撑单元设计;(4)气田智能化建设打造了勘探开发辅助决策、生产优化与协同、安全管控与处置、经营管理精细化等4项能力,支撑了普光气田平稳运行、高效管理、安全生产。结论认为,普光气田已初步建成以资源共享中心为基础,以一体化平台为核心,以2个体系为保障的智能化管理决策体系。

卢田田[2](2018)在《基于钻石模型的石油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中原油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能源紧紧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石油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衡量其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国家高度重视石油产业发展,制定出详细的产业调整计划,集中力量提高油气资源的配置效率。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内外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作为产业竞争的实体,竞争力受到多方的冲击和影响,只有分析和控制好竞争力的各项影响因素,保证竞争力平稳提升,企业才能稳定发展。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则从政府的附属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从按计划生产转变为按市场需求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信息技术高速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经济在总体规模方面发展较快,但身处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其竞争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原油田是中石化下属的第二大油气田,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1975年投入开发建设,现已发展为具有油气能源的勘探开发、炼化销售、储存运输和技术服务等综合优势的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中原油田需要内审自身资源、产品服务和各项能力,外查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对策提升竞争力,保障企业长久发展。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包括:弥补了部分石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用性较弱的不足,丰富了石油企业竞争力评价问题领域的研究内容。现实意义包括: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参考,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钻石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石油企业竞争力评价问题。首先,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机会六个方面定性评价中原油田竞争力。其次,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借鉴“钻石模型”理论,构建包括原油资源量、天然气资源量、总资产、科研投入费用、原油消费量、天然气消费量、上游关联产业总产值、下游关联产业总产值、石油产业总产值和石油产业财政支出共十项指标的中原油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再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和河南油田等十五家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胜利油田竞争力排名第一,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的竞争力排名靠前,河南油田竞争力排名最后。中原油田竞争力排名位于第八位,属于中等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中原油田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人才强企战略、规模经济战略、信息化战略、资源接替战略和科技强企战略,当地政府需要推进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石油产业集群,完善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和政府共同协调好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机会因素的影响,提升企业竞争力。

陈俊楠[3](2016)在《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矿业投资环境是矿业投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条件的集合,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决定着矿业投资的规模和流向。我国矿业发展具有区域多样性的特点,各地区矿业投资条件和竞争环境具有明显差异。在当前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等背景下,开展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对于优化区域矿业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矿业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理论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测算、专家研讨、问卷调查、调研座谈等大量研究和实物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等研究工作,形成了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方法模型、竞争力定量化评价、地区排序及优化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的思路建议。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一是研究构建了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针对我国区域矿业发展规律和投资环境特点,对现有矿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和修正完善,在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由7项影响因素和10项评价指标构成、运用多层次加权综合评价方法的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二是探索开展了我国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实证评价。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工作,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资源禀赋、矿业发展程度、矿业市场化程度、矿业开放程度、矿业管理效能、地质资料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定量化测算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得分排名居前15位的省(区、市)依次是内蒙古、新疆、广东、山西、湖南、宁夏、黑龙江、甘肃、青海、陕西、云南、辽宁、浙江、贵州和四川。这些省份在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都有分布,其中东部地区省份占20%,中部地区省份占20%,西部地区省份占60%。总的来看,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矿业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力得分总体靠前。

谢启波,孔自非,贺春光,张步军,陈俊云[4](2013)在《普光气田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规划》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普光气田信息化基础建设网络现状,参照国内外最新IT技术,提出了适合普光气田信息网络发展与应用的解决方案,为普光气田信息化网络建设指明了方向。

张明功[5](2012)在《中国石油工业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是关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本文运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运用当前与长运、国内与国外等“五个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瞩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着眼于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石油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对石油未来发展进行了细致研究,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论文首先从多层次、多维度阐述了研究我国石油工业未来发展战略的目的和意义。继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多方面,着力阐述了深入实施石油战略在推进国家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之,深入研究了我国石油发展面临的油价、油源、运输通道和政治因素“四大风险”,揭示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高需求与石油产量低增长等“四大矛盾”,详细分析了我国石油未来发展面临的基本现状和严峻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石油工业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全文的重点章节。论文提出,通过采取七项措施有效破解我国石油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眼睛向内,把保持合理的自给率作为石油战略的基石,以稳定东部、加快西部、突破海上的战略构想,勾画了国内石油工业发展的宏观布局。继而放眼海外,以全球化的石油资源观为理论基础,强调从国家层面制定海外资源经营战略,扩大石油外交,加强石油合作,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和贸易体系,积极有序地进行海外资源开发,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分享国际石油资源。随后,阐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引领和支撑石油工业发展。接着,论文从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石油法规体系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有序、竞争、开放的石油市场体系对确保石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论文强调要以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式,选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并将石油期货作为推动石油工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论文还展示了煤层气、可燃冰、乙醇汽油、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等石油替代能源的良好发展前景。同时,论文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提出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石油工业未来探索一条消耗低、发展快、可持续、高效益的新型石油工业发展之路。最后,论文以笔者所在的中原油田为例,介绍了这个新中国最后一个以会战形式开发的油田走过的不凡道路、取得的辉煌成绩、积累的可贵经验,并重点介绍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油田在“十二五”期间制定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试图以小见大,反映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发挥优势中抢抓机遇,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成哲[6](2012)在《基于GIS的中原油田电网规划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油田电网的负荷特点,指出油田电网中用电负荷会随开发区域变化而变化。当开发区域快速变化时,油田电网的负荷分布也会快速变化。为适应这一负荷变化特点,本文提出了对应的单阶段和多阶段配电变电站规划模型。在所给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单阶段理想变电站方案法和多阶段理想变电站方案法求数学模型的初始可行解。为进一步优化结果,提出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在初始可行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变电站规划方案。论文给出了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和对应的求解方法。实际计算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行、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GIS环境下油田电网规划系统的功能,选择了基于组件式GIs结合高级语言进行系统开发。设计了适合于中小型油田电网规划的数据库,并确定了对应的数据库引擎。最后,论文利用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结合Mapx组件实现了油田电网规划系统,并对中原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进行了实际规划,和电力管理局的规划结果的比对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顺利完成了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的规划。

刘瑞华[7](2010)在《中原油田基地电网配电自动化方案的设计和应用》文中指出油田生产及生活对用电的依赖性很强,供电可靠性和质量成为配电网的重点。由于油田滚动开发的原因,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较低,运行维护困难,职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控制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和油区人民的正常生活成为供电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电系统管理水平及质量。这一技术方案在油田电网的实施正在受到中原油田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中原局配电网的现状,提出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的规划及研究方案。由于中原油田电网复杂,本论文中只选取基地电网作为研究重点,对整个基地电网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过程进行介绍。经过对中原油田基地电网配电网的使用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将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宋飏[8](2008)在《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本研究综合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针对城市地理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以及国家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地理学“过程—格局—机理”的研究思路,对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形成机理和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理论框架方面的系统总结,并对东北地区典型矿业城市开展实证研究。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是论文的准备部分,系统总结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和矿业城市的研究进展,阐述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案。第二章是格局分析,在总结矿业城市概念、界定、分类,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选取全国33个公认的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社会经济数据与空间结构数据加以分析,进而总结矿业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区位选择、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并对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功能空间结构、特殊问题、以及基本类型进行总结。第三章是过程探讨,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和经济产业背景下,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空间扩展模式,重点探讨城市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矿产开发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网、核心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分异、空间扩展模式等方面呈现的特点,及与其相应社会经济背景的时空耦合作用。第四章是机理研究,是本题目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力求创新之处。深入研究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从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人文结构和城市外部的政策力、经济力、社会力等多要素,综合探索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自然社会的耦合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阶段的矿业城市空间形成的动力机理和一般规律。研究矿业城市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对组织主体和组织作用的过程进行梳理。并按照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提出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第五章是实证分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选择东北地区典型矿业城市——石油城市大庆、煤炭城市抚顺、钢铁城市鞍山,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与机理,可持续发展机制与途径,提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战略。

高静乐,王晓鹏,刘池阳,康高峰,杨文华[9](2008)在《基于3S技术的油田三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文中提出基于3S技术,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VRMap为平台,将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卫星图像、油田地理信息数据、野外GPS定位数据、油田地面工程三维模型、油田开发生产数据等集成,提出了一套油田三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实现油田生产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田志刚,刘险峰[10](2008)在《信息化对中原油田竞争力提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世界石油石化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国内石油石化生产平稳增长,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而同时石化产品价格涨势趋缓,作为石油企业的中原油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信息化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选择。

二、中原油田基地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原油田基地地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普光智能气田整体架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建设目标
2 整体架构设计
    2.1 资源共享中心
    2.2 一体化协同应用平台
        2.2.1 单点登录管理
        2.2.2 统一日志管理
        2.2.3 统一流程引擎管理
        2.2.4 公用组件服务
        2.2.5 公共程序服务
        2.2.6 应用程序管理
    2.3 标准规范体系
        2.3.1 技术标准规范
        2.3.2 管理标准规范
        2.3.3 工作标准规范
    2.4 信息安全体系
    2.5 智能辅助决策指挥中心
3 技术架构设计
4 业务架构设计
    4.1 气田勘探开发管理
    4.2 气田生产运行与应急指挥管理
    4.3 气田QHSE管理
    4.4 气田经营管理
5 实施与效果
    5.1 建立了智能气田资源共享中心, 实现气田全面感知
    5.2 建立了智能气田一体化应用平台, 实现业务集中与协同
    5.3 推进辅助决策指挥中心建设, 智能化应用初见成效
6 结论

(2)基于钻石模型的石油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中原油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竞争力的内涵
    二、竞争力的特征
    三、竞争力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
        (二)“钻石模型”理论
第三章 中原油田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一、石油产业现状
        (一)世界石油产业现状
        (二)中国石油产业现状
    二、中原油田发展现状
    三、中原油田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
        (五)政府
        (六)机会
第四章 中原油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石油企业的特点
    三、指标体系的内容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
        (五)政府
        (六)机会
第五章 中原油田竞争力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法
    二、主成分分析结果
第六章 提升中原油田竞争力的建议
    一、生产要素方面
    二、需求条件方面
    三、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方面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方面
    五、政府方面
    六、机会方面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矿业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关于矿业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矿业投资环境评价对象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研究创新点
2 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投资环境
        2.1.2 区域竞争力
        2.1.3 投资环境竞争力
        2.1.4 矿业投资环境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分工理论
        2.2.2 区位优势理论
        2.2.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4 复杂系统理论
3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识别
    3.1 投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3.1.1 定性分析方法
        3.1.2 统计分析方法
    3.2 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一般影响因素
        3.2.1 政治环境因素
        3.2.2 法规环境因素
        3.2.3 经济环境因素
        3.2.4 经营环境因素
        3.2.5 服务环境因素
        3.2.6 社会环境因素
        3.2.7 自然环境因素
    3.3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调查
        3.3.1 调查工作情况
        3.3.2 调查结果分析
        3.3.3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主导影响因素
4 我国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1 指标框架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1.2 指标的确定
    4.2 指标权重
        4.2.1 专家打分赋值
        4.2.2 定义判断尺度
        4.2.3 建立判断矩阵
        4.2.4 确定指标权重
    4.3 评价模型
        4.3.1 层次结构模型
        4.3.2 评价方法步骤
5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5.1 我国矿业发展形势
        5.1.1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5.1.2 我国矿业经济形势
        5.1.3 我国矿业投资形势
    5.2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测度
        5.2.1 我国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单因素竞争力测度
        5.2.2 我国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测度
    5.3 我国重点地区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述
        5.3.1 内蒙古
        5.3.2 新疆
        5.3.3 广东
        5.3.4 山西
        5.3.5 湖南
        5.3.6 宁夏
        5.3.7 黑龙江
        5.3.8 甘肃
        5.3.9 青海
        5.3.10 陕西
        5.3.11 云南
        5.3.12 辽宁
        5.3.13 浙江
        5.3.14 贵州
        5.3.15 四川
6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竞争力评价结果探讨与建议
    6.1 关于区域矿业协调发展
        6.1.1 矿业低迷形势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
        6.1.2 充分利用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资源开发的鼓励支持
    6.2 关于区域矿业投资布局
        6.2.1 区域矿业投资布局不合理带来产能过剩等系列问题
        6.2.2 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矿业投资优化布局
    6.3 关于矿业投资准入
        6.3.1 各地区推进矿业市场化和矿业开放进度不平衡
        6.3.2 完善市场与政策环境,打造竞争开放的矿业投资准入机制
    6.4 关于矿业投资管理服务
        6.4.1 部分地区矿业权管理审批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6.4.2 优化管理与服务环境,促进矿业投资经营便利化和高效化
    6.5 关于矿业领域基础设施
        6.5.1 多数资源丰富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
        6.5.2 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对矿业开发的支撑能力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中国石油工业未来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我国石油发展面临“四大风险”
        1.2.2 我国石油发展存在着“四大矛盾”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1 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1.3.2 国内与国外相结合
        1.3.3 石油发展战略研究与整体能源发展研究相结合
        1.3.4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1.3.5 石油开发与替代能源相结合
2 石油战略在推进我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 深入实施石油战略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2.2 深入实施石油战略是降低国际石油贸易逆差的客观需要
    2.3 深入实施石油战略是保证政治、军事安全的重要基础
    2.4 深入实施石油战略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3 我国石油产业未来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3.1 面临“四大风险”
        3.1.1 油价风险
        3.1.2 油源风险
        3.1.3 通道风险
        3.1.4 政治风险
    3.2 存在“四大矛盾”
        3.2.1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高需求与石油产量低增长的矛盾
        3.2.2 石油短缺与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矛盾
        3.2.3 实施石油资源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石油资源市场风险大、竞争激烈的矛盾
        3.2.4 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对外石油依赖程度持续加深的矛盾
4 实现我国石油产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
    4.1 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持合理的自给率
        4.1.1 “稳定东部”是石油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4.1.2 “加快西部”是石油产业发展的可靠愿景
        4.1.3 “突破海上”是石油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4.1.4 “油气并举”是石油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1.5 “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是石油工业发展的接替阵地
    4.2 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石油资源
        4.2.1 牢固树立全球化的石油资源观
        4.2.2 积极有序进行海外资源开发
        4.2.3 尽快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4.2.4 不断加大石油能源外交力度
    4.3 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和支撑石油工业发展
        4.3.1 切实加强科技工作组织领导,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4.3.2 切实理顺科技创新体制,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4.3.3 切实强化科技攻关组织,扎实推动重大项目落实
        4.3.4 切实强化人才培养,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4.4 健全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培育有序、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
        4.4.1 建立完备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
        4.4.2 健全石油法规体系
        4.4.3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4.5 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构筑应对油市风险的屏障
        4.5.1 逐步完成石油战略储备
        4.5.2 选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4.5.3 加快石油期货运作进程
    4.6 积极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4.6.1 加快开发煤层气
        4.6.2 加快开发可燃冰
        4.6.3 加快开发乙醇汽油
        4.6.4 加快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替代能源
    4.7 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4.7.1 运用综合手段,鼓励节约能源
        4.7.2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压缩高耗油产业
        4.7.3 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形成长效节油机制
5 中原油田的实践探索
    5.1 中原油田概况
    5.2 中原油田“十二五”发展战略
    5.3 中原油田“十二五”发展目标
        5.3.1 油气主业
        5.3.2 石油工程
    5.4 中原油田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主要措施
        5.4.1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5.4.2 做优做强石油工程
        5.4.3 发展油气化工业务
        5.4.4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5.4.5 提升装备保障能力
        5.4.6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6 结论
    6.1 石油地位举足轻重
    6.2 石油发展面临挑战
    6.3 石油战略切实可行
    6.4 石油未来充满希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
    1 发表的论文
    2 编着的书籍
    3 获得的奖项

(6)基于GIS的中原油田电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田电网现状分析
        1.2.2 油田电网规划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单阶段配电变电站规划模型及算法
    2.1 引言
    2.2 Hopfield 神经网络
    2.3 配电变电站实际情况分析
    2.4 数学模型及算法
        2.4.1 数学模型
        2.4.2 单阶段理想变电站方案法
        2.4.3 单阶段变电站规划的神经网络法
        2.4.4 算例
    2.5 小结
第三章 多阶段配电变电站规划模型及算法
    3.1 引言
    3.2 数学模型及算法
        3.2.1 数学模型
        3.2.2 多阶段理想变电站方案法
        3.2.3 多阶段变电站规划的神经网络法
        3.2.4 算例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 GIS 的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总体设计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
        4.1.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4.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基本功能
        4.1.3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应用
        4.1.4 各类常用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4.1.5 组件式 GIS 简介
    4.2 基于 GIS 的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4.2.1 在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中引入 GIS 的优越性
        4.2.2 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4.2.3 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的总体结构
        4.2.4 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的功能设计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 GIS 的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的研究
    5.1 GIS 平台与开发工具的选择
    5.2 基于 GIS 的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开发方法
    5.3 数据库的建立
        5.3.1 数据库的管理方式
        5.3.2 GIS 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式
        5.3.3 数据库引擎的确定
    5.4 基于 GIS 的油田电网配电变电站规划系统的实现
        5.4.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5.4.2 地理信息平台设计
        5.4.3 规划系统的功能实现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7)中原油田基地电网配电自动化方案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国内实现配电自动化应采取的策略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配电管理系统
    2.1 配电管理系统的概念
    2.2 配电管理系统在现实中的作用
    2.3 配电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2.4 配电自动化总体结构
第3章 中原油田基地配电网自动化设计
    3.1 中原油田基地电网概况
    3.2 中原油田基地电网总体设计原则
    3.3 中原油田基地电网的设计方案
        3.3.1 总体规划
        3.3.2 线路设计
        3.3.3 通信设计
        3.3.4 主站系统设计
        3.3.5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计
第4章 中原油田基地配电网自动化方案实施
    4.1 系统功能规划
        4.1.1 配调SCADA
        4.1.2 馈线自动化
        4.1.3 配网高级应用
    4.2 工程实施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综述
    5.2 实际科研项目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5.3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8)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二、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三、论文题目的学科归类与简释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矿业城市
        一、矿业城市的概念
        二、中国矿业城市的界定
        三、矿业城市的类型
        四、研究样本的确立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界定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三、城市空间结构扩展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特征
        一、矿业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二、矿业城市的区位选择
        三、矿业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
        四、矿业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
    第四节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类型
        一、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类型
        二、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 矿业城市发展演化规律
        一、矿业经济生命周期
        二、城市发展生命周期
        三、矿业城市发展生命周期
    第二节 矿业城市空间演变过程的典型实例分析
        一、淮南
        二、唐山
        三、攀枝花
        四、大同
        五、金昌
    第三节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一、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整体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二、矿业城市功能空间的发展过程
        三、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总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机理
    第一节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子及作用机理
        一、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子
        二、影响因子对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相关性分析
        三、影响因子对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二节 矿业城市的空间组织
        一、城市空间发展的组织机制
        二、矿业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
        三、矿业城市空间发展的他组织
    第三节 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发展的借鉴
        二、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我国转型期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重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北地区代表性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第一节 大庆市石油开采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一、城市形态及结构
        二、矿业经济引导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因素
        四、转型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第二节 抚顺市煤炭开发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一、城市形态及结构
        二、煤炭资源开发与城市职能转变
        三、矿业经济引导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四、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产业及空间因素分析
    第三节 鞍山市钢铁工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一、城市形态及结构
        二、矿业开发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三、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四、转型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主要贡献
    三、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样本矿业城市单位从业人员与土地统计数据
    附录2 样本矿业城市主要经济统计数据
    附录3 样本矿业城市主要社会状况统计数据
    附录4 样本矿业城市主要环境状况统计数据
    附录5 样本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状况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基于3S技术的油田三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条件
    1.1 实验区概况
    1.2 硬件配置
    1.3 软件配置
2 技术流程
    2.1 技术路线
    2.2 实施流程
3 系统特点及功能
    3.1 系统研制原则
    3.2 系统实现功能
4 结语

四、中原油田基地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普光智能气田整体架构设计与实施[J]. 王寿平,彭鑫岭,吕清林,龙飞,姜贻伟,蒙玉平. 天然气工业, 2018(10)
  • [2]基于钻石模型的石油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中原油田为例[D]. 卢田田. 河南大学, 2018(05)
  • [3]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D]. 陈俊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4]普光气田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规划[J]. 谢启波,孔自非,贺春光,张步军,陈俊云. 电子商务, 2013(08)
  • [5]中国石油工业未来发展战略研究[D]. 张明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8)
  • [6]基于GIS的中原油田电网规划研究[D]. 成哲. 西安石油大学, 2012(06)
  • [7]中原油田基地电网配电自动化方案的设计和应用[D]. 刘瑞华.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2)
  • [8]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 宋飏. 东北师范大学, 2008(05)
  • [9]基于3S技术的油田三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J]. 高静乐,王晓鹏,刘池阳,康高峰,杨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0]信息化对中原油田竞争力提高的研究[J]. 田志刚,刘险峰. 科技经济市场, 2008(01)

标签:;  ;  ;  ;  ;  

中原油田基地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