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旋风脚”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

武术套路“旋风脚”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

一、武术套路中“旋风脚”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莉[1](2021)在《运动生物力学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武术比赛新规则的发布,如何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使竞技武术能够走向更大的舞台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运动生物力学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理论基础,可以促进武术技术和传统训练方法的提高。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资料,综述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武术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张希[2](2021)在《河北省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三种太极跳跃难度动作下肢肌肉用力特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竞技太极拳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很难满足现代飞速发展的竞技体育的需要。为有效提高竞技太极拳水平,对竞技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分析和研究就势在必行。本研究以竞技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322B+3)、旋风脚(323B+3)、腾空摆莲(324B+3)三种跳跃难度动作的下肢肌肉用力特征为研究内容,对河北省高水平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三种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测量与分析,探寻三种难度动作中关键的运动生物力学规律,使竞技太极拳项目的难度动作更加规范化,跳跃类难度技术达到最优化,对日常训练进行精准化的指导,旨在不断加强竞技太极拳难度动作的稳定性,科学化提升太极拳竞技技术水平,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服务。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太极拳项目中失误率最高的三种跳跃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分析,以6名河北省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完成测试动作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322B+3)、旋风脚(323B+3)、腾空摆莲(324B+3)的下肢肌肉用力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Motion三维动态捕捉设备和BTS FREEEMG300便携式无线表面肌电设备。测量指标为不同阶段和关键时相的时间特征、下肢各关节角度、重心在垂直轴位置、下肢14块肌肉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等指标。通过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同步测量和综合分析,对高水平运动员在动作中各阶段不同关节角度、重心位置的变化、肌肉的用力规律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测量分析得出,三种动作的成功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在动作阶段划分的基础上,三种难度动作的时间特征均为腾空阶段时长最短,落地阶段时长大于起跳阶段时长。三种难度动作中动作难度越大,腾空阶段用时越短,起跳阶段用时和动作总用时越长;根据时间特征,将起跳阶段划分为蓄力型、爆发型、均衡型三种起跳技术,将落地阶段划分为快速稳定型和逐渐稳定型两种落地技术。(2)在起跳阶段中,腾空转体方向决定左右两侧髋关节最低点的角度和蹬伸的伸展幅度;三种难度动作在起跳最低缓冲点时,膝关节角度的均值在合理阈值70°~90°之间,受试运动员在腾空飞脚和旋风脚难度中全部采用深蹲起跳技术,部分受试者在腾空摆莲难度中采用半蹲起跳技术;在蹬伸环节中,旋风脚双膝变量差值最小,双膝蹬伸幅度一致,用力均衡。腾空摆莲左膝变量大于右膝,身体蹬伸方向稍向右侧倾斜,左腿承担较大压力,腾空飞脚则与腾空摆莲正相反;肌肉用力方面,左右两侧胫骨前肌贡献率最大,左右两侧腓肠肌长头贡献率较小;主要用力肌群在此阶段先做离心收缩后转化为向心收缩,根据难度动作技术,各肌群协调发力。(3)在腾空阶段中,左右两侧的髋、膝关节均在155°~175°之间,踝关节均在130°~145°之间,是符合竞技太极拳跳跃技术的合理关节角度阈值;重心位置方面,旋风脚在击响关键时相中重心位置最高,腾空摆莲重心位置最低。腾空飞脚击响点重心位置仅次于旋风脚,在重心变量的参数中数值最大;肌肉用力方面,腾空飞脚的左右腿积分肌电值较为均衡,右股四头肌为主动肌贡献率较大。旋风脚和腾空摆莲动作的摆动腿积分肌电值高于悬垂腿。此阶段用时较短,肌肉工作方式转换迅速,需要核心区肌肉的协同用力。(4)在落地阶段中,支撑腿髋关节角度在100°~120°为合理阈值。根据落地稳定点膝关节的角度将落地技术划分为快速稳定型技术和缓冲稳定型技术,膝、踝关节随落地技术不同进行调整;肌肉用力方面,三种难度动作的支撑腿肌电贡献率远超于辅助腿。支撑腿的主要用力肌群先做离心收缩后转换为等长收缩;支撑腿的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肌分肌电值较大,腓肠肌长头和股二头肌肌电值较小。支撑腿胫骨前肌肌电贡献率最大,胫骨前肌的激活程度与落地方式有关,影响难度动作的稳定性。

张作龙[3](2020)在《竞技《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认为《健身气功·八段锦》因其显着的健身效果和易行、安全的特点,现流传广泛,深受习练者喜爱。随着近几年健身气功的逐渐普及,有关此项目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现有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源流、哲学、文化、保健康复等方面,有关技术动作细节和借助科学仪器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竞技八段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竞技八段锦中的动作对身体的力量、柔韧和平衡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增加了“吻靴”和“蹬脚平衡”两个高难动作,能否完成好这一式即成为决定运动员成绩优异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使广大运动员和健身气功爱好者能更好地把握其动作精髓,了解动作原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八段锦竞技功法“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进行运动学特征分析。本研究以SIMI Motion8.0运动解析系统为主要分析数据手段,结合文献资料法,运动解析法等研究方法,以6名八段锦竞技功法高水平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收集并分析他们演绎竞技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每位运动员拍摄6次,取最完美的3次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平均值后进行分析,旨在找出该动作的关键数据和特点,为提高教学、训练和科学评判而服务,从而提高竞技健身气功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在推动健身气功科研进程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功法。研究得出:1.节奏特征:演练“两手攀足固肾腰”的总时间长短和各个环节用时比例的不同都会影响比赛成绩;男运动员完整动作的总时间为44.83s±1.24s,女运动员总时间为47.29s±0.37s,男运动员所用时间要少于女运动员;男女运动员5个技术环节所用时间不一,但每个环节所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呈现出规律性比例;时间消耗主要集中在a-c环节和e-g环节,这两个环节是节奏变化的重点,d和h两个环节所占时间最少,是动作规格提高的重点。2.重心特征:整理分析出“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人体重心不同方向变化范围值,发现运动员不同方向重心变化明显,图形和波动环节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前后重心轨迹呈现出参差不齐的“W”形状,左右为“Z”字形状,上下为规则圆润的“W”形状;重心偏移量上下偏移>左右偏移>前后偏移,a-c环节、e-g环节为主要晃动环节,女运动员偏移量均大于男运动员;右势动作的偏移量普遍大于左势,动作有左右不均衡现象,应加强平衡和稳定的调节能力及控制能力,使重心始终保持在支撑面内;动作中“轻微晃动”和“明显晃动”的界定没有明确标准。3.关节角度特征:整理分析出“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各关节不同时刻角度变化范围值,发现各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性明显,存在左右变化不平衡的问题,波峰波谷特点各不相同;上肢角度变化较为复杂,上肢的活动轨迹对辅助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应重点说明,下肢角度变化范围极大,下肢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对动作水平影响较大;此动作对髋关节的开度要求较高,髋关节开度是提高难度动作规格的重点;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部分动作扣分说明应进一步细化。

姚敏[4](2020)在《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武术腾空垂转动作是武术套路比赛中重要得分技术之一,该动作需要运动员躯干部位有着较为强大的力量水平来支撑。而目前这项技术以人体膈肌以下髋关节以上核心区域作为训练首选,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垂直轴旋转的高难度动作,双肩、脊柱腰段、髋关节作为躯干纽带关系,任何一部位出现姿势异常,都将引起整个躯干力量出现代偿,最终影响到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完成情况。因此,通过研究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发掘运用贴近专项技术的躯干力量练习动作,通过功能性躯干力量干预后,以期提升运动员的动作表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综合专家意见和建议,设计更贴近专项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内容,以湖南师范大学武术套路队1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并对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12周的实验训练干预后,两种实验训练方法都能显着性提高运动员的躯干稳定能力,通过两组实验对象的组内增值个数与增长率显示,实验组躯干稳定能力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能够发展人体肌群的对称性,更能有效的加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躯干稳定能力。2.在躯干力量测试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腰腹、背部肌群力量上组内增值趋同,但在躯干两侧肌群力量提升上实验组增长幅度较高于对照组。3.近似专项发力特征的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能够提高实验组腾空垂转动作的质量,增进腾空垂转动作质量分,尤其是C级动作难度,对照组实验前后只有腾空垂转A级、B级动作质量分具有显着性提高。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能够提高腾空垂转动作接步型的成功次数,具体表现在实验前后A、B级难度动作均值个数具有明显的提高,但在C级难度成功次数上对照组提升幅度远小于实验组。4.对实验前、后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实验前运动员无法有效传递躯干部位的肌群力量,躯干稳定能力较低,身体两侧发力不均衡,进行腾空垂转动作时通常出现身体姿态过度前倾、后仰、倒地等质量问题。通过12周训练之后,多维性与不规律的运动轨迹加强了躯干肌肉间协作收缩的能力,有效的刺激了运动员本体感受器,增进了实验组相关肌肉的稳定能力;躯干力量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主要是实验组躯干浅层爆发力提升幅度不明显,但对于躯干侧肌提升起到了一定效果;在进行腾空垂转动作质量上,实验组采用躯干专项动作模式改善了动作发力迟缓,通过躯干稳定肌和运动肌的协同合作,从而提升了腾空垂转动作质量分与成功次数。

刘程程[5](2020)在《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扣腿平衡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武术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武术动作朝着“高、难、美、新、稳”的方向发展,评分标准主要由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组成。动作质量包含平衡类动作不同规格的扣分,其中扣腿平衡属于常用平衡类动作,在青少年武术比赛中选用率较高,但失分率也高,该动作的完成与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身体平衡性和稳定性等密切相关。研究引入TRX悬吊训练,其训练原理是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行训练,有利于提升腰腹、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加强肌肉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水平。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以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扣腿平衡影响为研究对象,在长沙市武术队队员中随机抽取12名13-18岁的男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利用扣腿平衡观察动作完成时间、完成度、积分肌电、均方根肌电、单腿闭目站立、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检验TRX悬吊训练对扣腿平衡的影响,测试后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TRX悬吊训练有利于优化扣腿平衡的动作完成时间。(2)积分肌电方面,组间对比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TRX组相比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臀大肌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臀大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均有显着性差异,右股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三阶段各肌肉无显着性差异。组内对比实验前后: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腹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有显着性差异,右臀大肌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竖脊肌、右胫骨前肌均有显着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着性差异。TRX组第一阶段的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腓骨长肌均有显着性差异;第二阶段右臀大肌、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着性差异。(3)均方根肌电方面,组间对比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TRX组相比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均有显着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右臀大肌、右胫骨前肌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三阶段各肌肉无显着性差异。组内对比实验前后: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臀大肌有显着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腹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显着性差异,左腹直肌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着性差异。TRX组第一阶段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显着性差异,右股直肌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腓骨长肌有显着性差异,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右臀大肌、右胫骨前肌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着性差异。(4)实验前、后组间对比两组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组内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训练方法都对下肢力量有提升作用。(5)实验前、后组间对比两组运动员仰卧起坐成绩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组内对比常规组有显着性差异,TRX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提出TRX悬吊训练提升腰腹力量的效果优于常规训练。(6)TRX悬吊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降低单腿闭目站立瞬间晃动次数。(7)TRX悬吊训练对扣腿平衡动作质量有显着性改善。建议:(1)研究中设计TRX悬吊训练动作是与武术扣腿平衡相关的训练方法,可运用到其他平衡动作的训练之中,但需遵循适宜负荷、循序渐进原则。(2)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常规训练方法和TRX悬吊训练的比重,将多种训练方法结合,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3)训练前应全面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记录其薄弱部分,再针对性进行训练;也可让运动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端正训练态度。(4)研究中扣腿平衡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和均方根肌电在三个阶段中存在增长不显着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器材设备缺乏未能对运动员的深层肌肉、小肌肉进行试验,在后续研究中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丰富样本量,或者可以进行跟踪测试。

霍文杰[6](2020)在《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项群,10个不同风格的舞种。其中,拉丁舞分为5个项目,即伦巴舞(rumba)、恰恰舞(cha-cha-cha)、桑巴舞(samba)、斗牛舞(paso doble)和牛仔舞(jive)。本研究选取了具有柔媚抒情、缠绵浪漫特点的伦巴舞中不可或缺的walk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图像解析法获取优秀选手和普通专项学生体育舞蹈伦巴舞七种walk动作运动学特征,包括: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位移、速度、时间运动特征和身体两侧髋关节与肩关节的角度变化,髋、膝、踝关节,主、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速度以及动作主力腿与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角度运动特征等内容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其意义在于揭示该动作技术运动过程特点和规律,为日后诊断与分析体育舞蹈训练中伦巴舞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探寻伦巴舞中七种walk动作身体各关节部位运动轨迹,从而增强体育舞蹈科学训练的方法和运动方面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结论如下:1.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位移特征:优秀选手在X、Y、Z三个轴运动方向表现均为优秀,尤其是X轴前后方向身体重心运动位移较为明显;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左右身体重心位置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X轴前后方向和Z轴垂直方向重心位移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专项学生在Y轴方向上身体重心位移达到了优秀选手的水平,但X轴前后方向和Z轴垂直方向位移与优秀选手还有较大的差距。2.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速度特征:优秀选手身体运动重心整体表现上较为优秀,身体重心速度控制的快慢稳定;X轴check forward walk动作中,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具有显着性差异;Y轴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身体重心速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Z轴back walk动作中,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具有显着性差异。3.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时间特征:不同选手在音乐节奏的切分方面表现不同,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在身体重心位移时间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从每个动作具体阶段的时间来看,伦巴舞walk动作不同阶段的身体重心位移时间出现了差异性,专项学生身体重心移动的时间特征不佳,动作的连贯性出现问题。4.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两侧肩关节角度与髋关节角度特征:专项学生的身体两侧肩关节角度偏小,其髋关节角度在check forward walk等多个动作中存在一定的错误和问题,即身体髋关节与肩关节扭转角度过小,动作完成幅度不够。5.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速度特征:优秀选手在主力腿与动力腿髋、膝关节速度变化上均表现优异,专项学生主力腿和动力腿在髋、膝关节速度中均表现不足,证明专项学生在walk动作出脚时存在抢节拍的情况,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在主、动力腿踝关节速度变化上没有明显的参数指标变动,不具有显着性差异。6.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角度特征:专项学生主力腿髋关节和踝关节角度在delay back walk、delay forward walk(直腿)两个动作上偏大,膝关节角度偏小;动力腿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在这两个动作上偏小,踝关节角度偏大。证明专项学生身体动作整体流动性和舒展性不足,动作优美度比优秀选手差,身体重心推动不到位,支撑性较差。

孙涛[7](2020)在《身体功能训练促8-11岁少儿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动作质量提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武术(套路)是一项以技能为主导、表现难美性的运动项目,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评判中,跳跃性难度的分值占据了相当比重。在武术自选类竞赛中,运动员对跳跃性难度的完成情况甚至直接影响着其最终的成绩与排名。如何科学地运用训练手段来有效提升武术运动员的跳跃性难度素质是新时代武术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学校武术的发展迎来了兴盛时期,少儿武术套路运动员是竞技武术项目发展的后备军,影响着未来竞技武术发展的方向与水平。同时,这一年龄段也是跳跃性技能养成的关键期,有研究指出,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帮助少儿运动员在基础动作发展敏感期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会对其今后的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身体功能训练理念与专项跳跃技术动作相结合,设计更贴近技术动作模式的训练手段,以此来提升少儿运动员在跳跃动作方面的运动表现与技能水平。本研究以黄城根小学24名8-11岁少儿武术套路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12人,对照组12人,实验组进行身体功能训练干预,对照组按照原既定的传统力量训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实际调研及听取多方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三项测试指标,分别为基础身体素质指标、功能动作筛查指标、跳跃动作指标。经过12周的实验干预后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后测,并用SPSS22.0版本对实验前后的数据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中的身体功能训练的实验组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对照组都能对基础身体素质指标中助跑单脚摸高、原地纵跳摸高两项指标上有显着提高,而身体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助跑单脚摸高指标上提高的幅度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对照组。2.经过12周身体功能训练的实验组对少儿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功能性动作筛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表现在旋转稳定性、躯干稳定性俯卧撑、直线分腿蹲、过栏步这四项测试指标,而对深蹲这一项指标上,两组训练方法和手段改善作用有限。3.经过12周时间训练后,身体功能训练的实验组在腾空飞脚、侧空翻两项测试指标上成绩提高幅度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的对照组,两组训练方法和手段均能对旋风脚360°接马步、腾空外摆莲360°接马步成绩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4.通过身体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儿武术套路运动员相邻关节的协作速率,降低运动员在动作完成上的代偿,改善运动员在运动中薄弱环节,提升运动员在动作质量的整体表现。

付文斌[8](2019)在《陕西省优秀男子太极拳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接提膝独立动作生物力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太极拳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代的进步,竞技太极拳以它独特的形式在运动场上呈现出应有的视觉魅力,其中难度动作成了实现评分标准化和量化的重要依据。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可更精确的掌握太极拳难度动作的相关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来探究影响难度动作的相关因素和完成情况,以此作为完善和构建运动员动作质量评判的重要理论依据,从而为科学化训练提供模式化参考,尤其对基层运动员训练更具有指导性意义。太极拳腾空摆莲360度接提膝独立属于编码为323B+3的B级难度动作,完成难度较大,通过探索该难度在整个过程的时间特征,身体重心高度及各关节速度、角度等特征规律,还有下肢影响该动作的主要肌肉的活动情况,积分肌电值,肌肉用力顺序来掌握技术要领,从而促进运动员快速掌握技术动作,防止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四名优秀运动员所做的腾空摆莲360°接提膝独立动作进行研究,将太极拳腾空摆莲360°接提膝独立动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七个阶段特征位。结果:1.起跳阶段自然站立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下蹲最大缓冲时刻右髋关节角度为24°,左右膝关节在35°。2.起跳时刻的合速度基本是z轴上的速度,x,y轴上的速度基本为零。3.高水平运动员的腾空高度在0.53m,腾空时间在0.62s左右。4.下肢肌肉活动与主动用力程度大小顺序依次是右胫骨前肌、左胫骨前肌、左股内肌、左腓肠肌、右股直肌、右腓肠肌、右股内肌、左股直肌。结论:1.起跳阶段自然站立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预蹲时身体微左转。2.起跳离地时刻双脚蹬伸均匀,接近垂直起跳。3.腾空击响时,左手不该出现停滞现象,击响后右脚垂直下压来减小水平速度,从而增加落地的稳定性。4.下肢的用力顺序过程中右胫骨前肌用力最多。

张文飞[9](2019)在《劈挂拳倒发乌雷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劈挂拳是一种以猛劈硬挂、长击快打为主要技术特色的古老拳术。辘轳劲是劈挂拳主要劲力中的一个,其中十二大趟子第五趟“倒发乌雷辘轳转”主要是通过倒发乌雷动作练习“辘轳翻扯”的劲力。倒发乌雷是劈挂拳的一个基础性动作,也是一个代表性动作。因此,对倒发乌雷进行研究不仅能过揭示其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更能反应出劈挂拳的特征。通过对倒发乌雷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解析出倒发乌雷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为制定动作规范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出倒发乌雷动作中腿部肌肉活动情况,为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将倒发乌雷动作分为四个阶段:左拳劈阶段、右拳劈阶段、左式右拳劈阶段、左式左拳劈阶段。采用三维高速摄像(120Hz)与肌电测试同步测量(1000Hz)。让6名受试者在场地标定的位置完成倒发乌雷动作,记录一个成功的动作,采集肌电数据并同步拍摄,使用肌电分析仪(MageWin6000)对sEMG各阶段的振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左右下肢四块肌肉的各阶段RMS值和肌肉激活顺序,及用美国APAS三维立体影像解析系统,对人体上共19个点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各阶段相关速度、角度、时间、位移等结果。结果:(1)完成倒发乌雷动作所用的总时间为2.08±0.11s,其中左拳劈阶段用时最长为0.86±0.07s。(2)在左拳劈阶段内,左拳速度出现两次峰值,最大速度为11.64±1.15m/s。(3)在右拳劈阶段内,右拳的速度峰值为13.84±1.31m/s。(4)左拳劈阶段开始时刻右膝关节角度是111.58±13.02o;左、右髋关节的角度分别为113.86±10.41o、118.38±11.22o;左肩关节角度为27.64±4.76o。(5)左拳劈阶段各肌肉用力情况为:左股二头肌(0.78)、左股直肌(0.63)、左胫骨前肌(0.45)、右股直肌(0.39)、右股二头肌(0.33)、右腓肠肌(0.21)、左腓肠肌(0.20)、右胫骨前肌(0.20)。(6)左拳劈阶段下肢肌肉肌电的开始顺序是:右股直肌、右胫骨前肌——左股直肌、左胫骨前肌——左股二头肌——右股二头肌——左腓肠肌——右腓肠肌。结论:(1)在倒发乌雷动作中,右拳劈阶段为主要劈击阶段。这一阶段用时较少,且左拳劈阶段为右拳劈击提供了较大的初速度,右拳劈阶段的右拳速度峰值较左拳劈阶段的左拳速度峰值大。(2)在倒发乌雷动作的快速劈击中,身体重心并无较大的起伏。(3)整个倒发乌雷的四个阶段中,由于前两个阶段与后两个阶段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四个阶段中各肌肉标准化之后RMS显示出,整个肌肉活动的强弱是由左腿逐渐向右腿的转换过程,这与动作的结构是相符合的。(4)倒发乌雷动作左拳劈阶段的下肢用力顺序符合身体环节用力顺序。

张俊杰[10](2018)在《技术文化视域下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归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和文化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文化话语权日益成为国家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武术领域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安全、文化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受到长期“武术体操化”的思想影响,人们在理论认识上对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文化归属产生了质疑,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身份”陷入迷茫,这影响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自信发展,威胁了民族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调查和分析现阶段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在科研和竞赛领域的窘境,考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是否存在难度动作,比较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西方竞技体育难度动作的异同,剖析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是否遵循武术套路的技术规律。最后认为:(1)难度动作在武术学术、竞赛领域存在对其技击性认知模糊的问题,学者们将难度动作视为异化武术的重要因素;而在竞赛领域,因为金牌导向以及竞技比赛的需要,难度动作成了竞技套路必须保留的组成部分。这种矛盾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竞技武术套路乃至武术发展的自信,动摇了我们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主导权、话语权。(2)难度动作在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中自古已有。中国古代杂技等项目中都存在外在超越性难度动作,外在超越性难度动作需要以身体素质为支撑。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更多是一种内在超越性的机巧性难度动作,它追求技术整体、强调技巧至上、排斥野蛮力量,是一种更高级的难度动作,内在超越性才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难度动作的特色。(3)从技术上看,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西方竞技体育难度动作截然不同。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自由体操、艺术体操相比,在动作来源、动作目的、动作自然程度和费力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武术套路技术规律表现为“用力顺达、劲力充足、力点准确”,包括旋风脚720°接马步在内的诸多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在出色完成时也完全或部分遵循了武术套路的技术规律。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体操难度动作是“形近质异”,其技术规律与武术套路技术规律是一致的。(4)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是对传统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套路的难度动作以内在超越性难度动作为主,也存在外在超越性难度动作,内在超越性难度动作更机巧、智慧,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特色。(5)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归属具有中国文化属性。在难度动作的历史存在,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西方竞技体育难度动作的技术本质差异,以及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能够反映武术套路的技术规律等方面,都能说明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具有中国文化属性。

二、武术套路中“旋风脚”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术套路中“旋风脚”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生物力学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
2 竞技武术套路中运动生物力学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2.1 运动生物力学在竞技武术套路中原理研究
    2.2 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发展研究
        2.2.1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运动学研究
        2.2.2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动力学研究
        2.2.3肌肉力学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研究
    2.3 动作技术分析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研究
    2.4 运动生物力学在预防运动损伤中的发展研究
3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作用及意义
    3.1 为武术动作技术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3.2 为监控和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3.3 为武术运动选材提供依据
    3.4 为预防运动损伤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2)河北省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三种太极跳跃难度动作下肢肌肉用力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竞技太极拳跳跃难度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关于竞技太极拳腾空飞脚接提膝独立动作的界定
        1.1.2 关于竞技太极拳旋风脚接提膝独立动作的界定
        1.1.3 关于竞技太极拳腾空摆莲接提膝独立动作的界定
    1.2 关于竞技太极拳跳跃类难度动作的相关研究
        1.2.1 关于竞技太极拳跳跃类难度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研究
        1.2.2 关于竞技太极拳跳跃类难度动作的表面肌电相关研究
    1.3 关于其它运动项目跳跃动作的肌肉用力特征相关研究
    1.4 关于竞技武术跳跃类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测量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技太极拳三种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分析
    3.2 三种难度动作阶段划分研究
    3.3 三种难度动作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3.4 三种难度动作起跳阶段下肢用力特征分析
        3.4.1 起跳蹬伸最低关键点关节角度特征分析
        3.4.2 起跳蹬伸环节关节角度相对变化量特征分析
        3.4.3 起跳阶段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3.5 三种难度动作腾空阶段下肢用力特征分析
        3.5.1 离地瞬间关键点关节角度特征分析
        3.5.2 击响关键点重心高度及变量特征分析
        3.5.3 腾空阶段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3.6 三种难度动作落地阶段下肢用力特征分析
        3.6.1 落地稳定关键点关节角度特征分析
        3.6.2 落地阶段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3.7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竞技《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健身气功八段锦研究热点分析
    2.2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相关研究
    2.3 运动学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研究
        2.3.1 运动学对武术套路的研究
        2.3.2 运动学对太极拳的研究
        2.3.3 运动学对健身气功的研究
    2.4 运动学对健身气功八段锦竞技功法的研究
    2.5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和测试对象
        3.1.1 研究对象
        3.1.2 测试对象
        3.1.3 测试对象选取依据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运动解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整体节奏特征分析
        4.1.1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整体所用时间分析
        4.1.2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整体时间分配比例分析
    4.2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人体重心三维运动轨迹特征分析
        4.2.1 人体前后方向重心运动轨迹特征
        4.2.2 人体左右方向重心运动轨迹特征
        4.2.3 人体上下方向重心运动轨迹特征
    4.3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身体各关节角度变化特征分析
        4.3.1 肩关节角度变化结果与分析
        4.3.2 肘关节角度变化结果与分析
        4.3.3 髋关节角度变化结果与分析
        4.3.4 膝关节角度变化结果与分析
        4.3.5 踝关节角度变化结果与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受试运动员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武术腾空垂转动作的相关研究现状
        2.1.1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概念的界定
        2.1.2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的相关研究现状
        2.2.1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的概念界定
        2.2.2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作用的研究
        2.2.3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原则与方法
        2.2.4 躯干方面力量训练的测试与评价
        2.2.5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
    2.3 个人见解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观察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的特点分析
        4.1.1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的种类
        4.1.2 旋风脚与腾空摆莲动作要点分析
    4.2 技术动作躯干主要参与肌群分析
    4.3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质量评价标准
    4.4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在比赛中运用情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指标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4.5.2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指标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4.6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腾空垂转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分析与讨论
        4.6.1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躯干稳定能力影响的分析与讨论
        4.6.2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躯干力量影响的分析与讨论
        4.6.3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腾空垂转接步型动作质量分的影响分析与讨论
        4.6.4 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腾空垂转接步型动作成功次数影响的分析与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扣腿平衡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理论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TRX悬吊训练
        2.1.2 扣腿平衡
        2.1.3 青少年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TRX悬吊训练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平衡动作的研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TRX悬吊训练的相关研究
        2.3.2 关于平衡类动作的研究
        2.3.3 关于武术与悬吊训练的相关研究
        2.3.4 武术与表面肌电研究
    2.4 个人见解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实验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扣腿平衡动作阶段划分
    4.2 扣腿平衡动作完成时间结果与分析
    4.3 组间对比扣腿平衡各阶段i EMG和 RMS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各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各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组内对比扣腿平衡各阶段i EMG和 RMS结果与分析
        4.4.1 实验前后常规组各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4.4.2 实验前后TRX组各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4.5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下肢、腰腹力量测试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前后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4.5.2 实验前后仰卧起坐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4.6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4.7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扣腿平衡动作质量分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5.1 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i EMG和 RMS的影响
    5.2 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下肢、腰腹力量的影响
    5.3 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5.4 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扣腿平衡动作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6)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1.1 拉丁舞起源与发展
        1.1.2 拉丁舞国内外开展现状
        1.1.3 伦巴舞的发展与现状
        1.1.4 伦巴舞walk技术动作重点与难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研究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1.1 伦巴舞运动技术特点的相关研究现状
        2.1.2 伦巴舞中walk动作相关研究现状
    2.2 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研究综述
        2.2.1 运动生物力学测量分析的相关研究现状
        2.2.2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相关研究现状
    2.3 图像分析系统在相关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3.1 图像分析系统在体操类项目运用的相关研究
        2.3.2 图像解析系统在武术类项目运用的相关研究
        2.3.3 图像解析系统在竞技健美操项目运用的相关研究
    2.4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三维图像解析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技术特征分析
    4.2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运动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4.2.1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位移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4.2.2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速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4.2.3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时间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4.2.4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两侧肩关节与髋关节的角度变化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4.2.5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速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4.2.6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运动角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4.3 讨论分析
        4.3.1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位移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4.3.2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速度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4.3.3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时间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4.3.4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两侧肩关节与髋关节运动角度变化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4.3.5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运动速度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4.3.6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运动角度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运动重心位移方面结论
        5.1.2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运动重心速度方面结论
        5.1.3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运动重心时间方面结论
        5.1.4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两侧髋关节与肩关节的角度变化特征结论
        5.1.5 伦巴舞中walk动作七种不同做法主、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速度变化特征结论
        5.1.6 伦巴舞中walk动作七种不同做法主、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角度变化特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7)身体功能训练促8-11岁少儿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动作质量提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身体功能训练的兴起
        1.1.2 少儿武术训练手段亟待突破
        1.1.3 竞技武术难度应用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1 身体功能训练相关概念界定
        1.4.1.2 “少儿”界定
        1.4.1.3 竞技武术套路相关概念界定
        1.4.1.4 “运动员”界定
        1.4.1.5 竞技武术套路中跳跃动作的概念界定
        1.4.2 竞技武术套路中跳跃动作的相关研究
        1.4.3 身体功能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研究
        1.4.4 功能动作筛查(FMS)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评定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8-11岁少儿武术套路跳跃动作相关测试指标初步建立
    3.2 8-11岁少儿武术套路身体功能训练方案的理论基础
        3.2.1 跳跃动作特点分析
        3.2.2 跳跃动作与身体功能训练理念结合分析
        3.2.3 影响跳跃动作训练的因素
    3.3 8-11岁少儿武术跳跃动作身体功能训练的内容设计
        3.3.1 8-11岁少儿武术套路跳跃动作身体功能训练动作筛选
        3.3.2 8-11岁少儿身体功能训练方案内容
    3.4 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测试指标结果与分析
        3.4.1 基础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4.2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与分析
        3.4.3 跳跃动作测试结果与分析
    3.5 身体功能训练对跳跃动作干预的分析与讨论
        3.5.1 身体功能训练对腾空飞脚干预的分析与讨论
        3.5.2 身体功能训练对旋风脚360°接马步干预的分析与讨论
        3.5.3 身体功能训练对腾空外摆莲360°接马步干预的分析与讨论
        3.5.4 身体功能训练对侧空翻干预的分析与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8)陕西省优秀男子太极拳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接提膝独立动作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研究
    2.3 武术难度动作的研究
    2.4 武术腾空摆莲的研究
    2.5 太极拳腾空摆莲360°的动作生物力学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据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腾空摆莲360 度接提膝独立动作的运动学特征阶段划分
    4.2 腾空摆莲360 度接提膝独立动作起跳阶段运动学分析
    4.3 腾空摆莲360 度接提膝独立动作腾空阶段运动学分析
    4.4 腾空摆莲360 度接提膝独立动作落地阶段运动学分析
    4.5 腾空摆莲360 度接提膝独立动作阶段肌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9)劈挂拳倒发乌雷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劈挂拳研究综述
        2.1.1 劈挂拳自身理论的概述
        2.1.2 劈挂拳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
        2.1.3 劈挂拳的教学与训练研究
        2.1.4 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解析劈挂拳
    2.2 相关实验综述
        2.2.1 竞技武术跳跃难度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
        2.2.2 传统武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
        2.2.3 武术运动及基本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2.2.4 武术与格斗项目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2.2.5 运用生物力学对搏击运动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学分析
        4.1.1 倒发乌雷动作技术的阶段划分与时间分布
        4.1.2 左拳劈阶段
        4.1.3 右拳劈阶段
        4.1.4 左式右拳劈阶段
        4.1.5 左式左拳劈阶段
    4.2 肌电实验结果
        4.2.1 RMS的标准化结果
        4.2.2 左拳劈阶段的用力时序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访谈提纲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10)技术文化视域下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归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专题研究
    2.2 关于批评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文化属性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对比分析法
        3.2.3 专家访谈法
4 基本概念的界定
    4.1 技术文化
    4.2 难度动作
    4.3 竞技武术套路
    4.4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
5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现实困境
    5.1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概观
    5.2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技术窘境
        5.2.1 异化武术,认知模糊——难度动作在武术科研领域饱受非议
        5.2.2 金牌至上,竞技需要——难度动作在武术竞赛领域不得不为
6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难度动作为基础
    6.1 难度动作在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中自古已有
        6.1.1 外在超越:中国古代杂技中的难度动作
        6.1.2 内在超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难度动作
    6.2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西方竞技体育难度动作的技术本质不同
        6.2.1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自由体操、艺术体操难度动作的比较分析
        6.2.2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西方其它竞技体育难度动作的比较分析
7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遵循武术套路的技术规律
    7.1 武术套路的技术规律剖析
        7.1.1 用力顺达:合理完成动作的基础
        7.1.2 劲力充足:套路技击能力的体现
        7.1.3 力点准确:套路技击特点的实现
    7.2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反映了武术套路的技术规律
        7.2.1 323C+1(旋风脚720°接马步)的技术规律剖析
        7.2.2 其它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技术规律剖析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致谢

四、武术套路中“旋风脚”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生物力学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研究[J]. 郑晓莉. 武术研究, 2021(08)
  • [2]河北省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三种太极跳跃难度动作下肢肌肉用力特征研究[D]. 张希.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竞技《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运动学特征研究[D]. 张作龙.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4]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D]. 姚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扣腿平衡影响研究[D]. 刘程程.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 霍文杰.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7]身体功能训练促8-11岁少儿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动作质量提升的实验研究[D]. 孙涛.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8]陕西省优秀男子太极拳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接提膝独立动作生物力学分析[D]. 付文斌.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9]劈挂拳倒发乌雷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 张文飞.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10]技术文化视域下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归属研究[D]. 张俊杰. 武汉体育学院, 2018(01)

标签:;  ;  ;  ;  ;  

武术套路“旋风脚”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